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大全(精选4篇)
1.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大全 篇一
Text 4
Europe is not a gender-equality heaven.In particular, the corporate workplace will never be completely family—friendly until women are part of senior management decisions,and Europe,s top corporate-governance positions remain overwhelmingly male .indeed,women hold only 14 percent of positions on Europe corporate boards.
The Europe Union is now considering legislation to compel corporate boards to maintain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women-up to 60 percent.This proposed mandate was born of frustration. Last year, Europe Commission Vice President Viviane Reding issued a call to voluntary action. Reding invited corporations to sign up for gender balance goal of 40 percent female board membership. But her appeal was considered a failure: only 24 companies took it up.
Do we need quotas to ensure that women can continue to climb the corporate Ladder fairy as they balance work and family?
“Personally, I don’t like quotas,” Reding said recently. “But i like what the quotas do.” Quotas get action: they “open the way to equality and they break through the glass ceiling,” according to Reding, a result seen in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 legally binding provisions on placing women in top business positions.
I understand Reding’s reluctance-and her frustration. I don’t like quotas either; they run counter to my belief in meritocracy, government by the capable. Bur, when one considers the obstacles to achieving the meritocratic ideal, it does look as if a fairer world must be temporarily ordered.
After all, four decades of evidence has now shown that corporations in Europe as the US are evading the meritocratic hiring and promotion of women to top position— no matter how much “soft pressure ” is put upon them. When women do break through to the summit of corporate power--as, for example, Sheryl Sandberg recently did at Facebook—they attract massive attention precisely because they remain the exception to the rule.
If appropriate pubic policies were in place to help all women---whether CEOs or their children’s caregivers--and all families, Sandberg would be no more newsworthy than any other highly capable person living in a more just society.
36. In the European corporate workplace, generally_____.
[A] women take the lead
[B] men have the final say
[C]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overwhelmed
[D] senior management is family-friendly
37. The European Union’s intended legislation is ________.
[A] a reflection of gender balance
[B] a reluctant choice
[C] a response to Reding’s call
[D] a voluntary action
38. According ti Reding, quotas may help women ______.
[A] get top business positions
[B] see through the glass ceiling
[C] balance work and family
[D] anticipate legal results
39.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Reding’s appeal is one of _________.
[A] skepticism
[B] objectiveness
[C] indifference
[D] approval
40. Women entering top management become headlines due to the lack of ______.
[A] more social justice
[B] massive media attention
[C] suitable public policies
[D] greater “soft pressure”
2.考研英语二大作文历年真题 篇二
48. Directions: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t.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 interpret the chart, and
2) 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50 words on the ANSWER SHEET. (15 points)
As the bar graph indicates, both city and rural area witnessed a distinguished phenomenon in population fluctuation. Indeed, population in city increased at a breakneck speed and surpassed that of rural are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while population in rural region slightly decreased down to a scale which was close to that of city.
What accounts for this disparity? The answer involves two factors. The first contributing factor is the substantially fast developing steps of cities in China. No one can deny that sinc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from 1980s which mostly benefits people in city.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Chinese farmers enjoy the harvest from new policies that are established to benefit farmers. People in rural areas are allowed to migrate for work and residence by the law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armers choose to work in city and become migrant workers just because they would make much more money than ever before in city. All these are th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3.考研政治历年真题 篇三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的深刻总结
B.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所提供的严重教训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倍允贝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B卑讯陨缁嶂饕宓娜鲜短岣叩叫碌目蒲水平
C毙纬闪诵碌慕ㄉ柚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D彼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
D.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考研政治梯度实战习题集
4.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按照中国的特殊情况来办
B.依靠中国工农的力量来办
C.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D.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5.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社会历史条件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考研政治理论要点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质和事物的不可分离,既表明了事物的确定性,又表明了质的客观实在性。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认识事物质的意义: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蓄意抹杀和混淆事物质的区别,是诡辩论的一个特征。
(2)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不可分离,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事物量的意义:第一,认识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第二,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事物度的意义:第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第二,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
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一方面,量变中渗透质变,这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部分质变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事物的非根本性质或局部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另一方面,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质变中的量变已不是单纯的量变,它每一步都有新质因素的产生。
③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前者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后者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两者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3) 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远大目标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又反对急躁冒进。
三、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1)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
(2)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斗争,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当否定方面不断发展壮大,上升到主导地位时,事物发生质变,转化为他事物。
(3) 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互相依赖。没有离开否定的肯定,一事物肯定自己是这个事物,也就否定了是别的事物;也没有离开肯定的否定,对某种形态的否定,也就是对与之对立的另一种形态的肯定。第二,两者互相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为否定必须通过吸取和依靠现有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才能实现。
四、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的否定观相对立,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3) 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①它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第一,新事物对旧事物来说,既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第二,新事物是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条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第三,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还增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因而优越于旧事物。第四,在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最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过程是艰难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暂时的复辟、倒退,这是社会发展曲折性的表现。
②在考察事物时,要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对待外国东西,要选择地吸收。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坚决地批判和反对其腐朽东西。
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方法指导
学习任何知识,只有在事先掌握好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在做题中很好地结合实际来解答问题。由此点引出,政治理论的复习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而应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政治理论是为现实服务的,当然要根据现实的理念来进行复习和掌握。建议同学们在政治理论的复习上遵从一下两点方法:
一、理解基础上记忆
政治包含有很多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理科生来说这些知识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力,文科的学生学起来也不见得多容易。因此,大家一定先理解,弄懂了再加深记忆,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考生才能在实际解题中灵活运用。
复习之初,侧重于理解,并作必要的记忆;冲刺阶段,侧重于记忆,也要深化理解。对于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含义,对每个基本原理的主要论点,对一些重要著作的主要内容,对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是必须记住的,而且要记得准确。但是,单纯靠记忆也不行,还要有理解。
理解很重要——宏观上理解各个科目内容安排背后的逻辑体系,微观上理解知识点的定义、阐述等等。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不多,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从世界物质性到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从人的实践活动到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到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两条主线。再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出发(因为商品是商品社会的元素),到商品交换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特殊商品——货币、特殊货币——资本、资本运行过程、资本积累过程、各种类型资本及其运行过程、垄断资本。其背后的逻辑体系还是很明确定的,只是在某些细节方面较难理解。
政治理论的考查要点内容多,考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难以凑效,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住、记得准确,并且会论证和运用。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才是复习理论的最科学方法之一。
二、全面基础上抓重点
政治理论试题多,覆盖面广,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复习,特别是早期复习,对考试大纲列出的考查知识点一定要都复习到,不能心存侥幸,去押几道题。开始复习时,考生们一定要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知识范围,对所有课程内容一部分一部分、一章一章地学习。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掌握,深入复习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各门课程本身的重点问题。特别是新增知识点中紧密结合实际的一些热点问题,这在复习后期,需要格外注意。
工具书是考研复习的必要辅助,要想在初级阶段牢固掌握政治理论,几本好的参考书是必须的,一般政治理论的复习是必需配备一本政治大纲解析和一本试题型的资料。一本正规的政治大纲解析基本囊括了五门课程的所有重点和基本内容,所以,大家要想复习好理论这样的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试题型的资料则可以检验大家政治理论的复习效果。
4.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大全 篇四
来源:智阅网
人们都说,考研真题很重要,可是我们做了好久的题,看了那么多的技巧和方法,可阅读题的正确率,依旧没有提升。平时做练习还好,可一到做真题,就歇菜。很多同学说,现在是基础巩固阶段,不需要做真题。但我们一味的逃避也不是办法啊,早晚得直面考研真题的考验。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考研英语历年阅读真题的来源,制定详细的阅读复习计划,争取一次性通关。
我们每天只知道一味的做题,有想过考研英语阅读真题来源于哪吗?今天我们就追根溯源,寻找历年真题的来源。
2016年考研:
1.2015年4月5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2.2014年11月15日《卫报》
3.2015年7月23日《经济学人》
4.2015年3月26日《美国大西洋月刊》 2015年考研
1.2014年6月4日《卫报》
2.2014年4月28日《华盛顿邮报》
3.2014年7月3日《自然杂志》
4.2014年6月29日《卫报》 2014年考研
1.2013年6月29日《卫报》
2.2013年2月2日《经济学人》
3.2013年6月12日《自然杂志》
4.2013年7月1日《华尔街日报在线》 2013年考研
1.2012年6月21日《商业周刊》
2.2012年6月9日《经济学人》
3.2012年5月23日《科学美国人》
4.2012年6月25日《华尔街日报》
2012年考研:
阅读:
1.2011年3月24日《时代周刊》
2.2011年3月17日《经济学人》
新题型:
2011年7月5日《新科学家》
2011年考研:
1.2007年9月《社评杂志》
2.2009年11月《商业周刊》
3.2010年1月《福布斯》
4.2010年7月9日《新闻周刊》
2010年考研:
1.2008年2月26日《商业周刊》
2.2007年2月《哈佛经济评价》
3.2009年4月《经济学人》
通过上面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80%文章来源于《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卫报》、《新闻周刊》,其中大多数文章为议论文和说明文,并且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大全】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历年小作文真题及(感情交流型)09-14
考研英语小作文历年真题及(感情交流型)11-09
考研历年数学二真题10-02
历年北科行管考研真题07-17
上海交大历年考研真题08-15
北京大学法学综合考研历年真题(1997~2008年)09-22
英语 中级口译 历年真题2002.9答案08-24
考研真题英语一10-22
北二外考研英语真题07-06
1999考研英语真题解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