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2024-07-08

电动汽车技术分析(精选10篇)

1.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一

博发公司技术质量处

“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听课小结

根据公司安排,9月22日学习了由吉林大学王登峰院长讲授的专题课《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现把听后感想小结如下:

一、听课感受:

1、感慨于教研人员对于一个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对于一个问题、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的起因、意义,至国内、国际该问题的现状;解决该问题需要的基础知识、设备、方法及应用;对于系统中影响该问题小结构的逐一分析、实践等。

任何一个产品性能的提升,都需要理论的有力支持。“有限元分析法”、“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三维设计”等先进的理论、方法、手段,如果真正应用到客车研发阶段、并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客车产品将在强度、降重、降油耗,车内外噪音降低等方面有很大突破,产品的品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我公司在一些课题研究方面投入太少:公司内部职工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往往担负着课题研究,且人员很少,外出接受培训和调研的机会也很少,在精力和专业知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课题研究方面要想取得突破很困难。建议公司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包括人员、装备、资料、培训、调研等方面。

二、主要收获与启发:

了解了“汽车NVH分析与控制技术”的声学基础知识、噪声源识别方法、先进的噪音检测设备。

企业人员,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应该采用系统分析法,整体结构分解法,阶段性分析法,逐渐改变在整车上做试验的方式。

在职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与业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国内外与业务相关的先进的技术水平。

三、对本处室在下一步技术创新方面的想法及建议:

把系统分析法应用在车辆密封、防腐、隔音降噪、车内气味治理等方面,关注细节及关联性;对于部件锈蚀、部件易损、噪音过大及车内刺激性气味较大等质量问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原理及影响因素、有条件时做实验检验,关注同行业的水平。

建议产品设计初期,对于施工操作难点处优化设计结构。

技术质量处

2008-9-25

2.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二

关键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结构,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为了缓解环境压力, 国家对于环境污染大户——汽车尾气进行了严格的治理, 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重要课题。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 在汽车供能方面,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电能。但是传统的电池技术不足以满足汽车的能源需求, 所以, 随着技术的发展, 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 就是汽车中存在由两种动力源组成的动力装置。而所谓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就是指在汽车的动力装置中, 有一种动力源能够转换成电能。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和控制策略都存在差异性, 所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其中, 串联型、并联型和混联型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分类,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动力源的数量和传递方式存在差异。相对于之前的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优势十分明显。首先,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负荷比电动汽车有所减轻, 所以在节能减排和减弱噪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次, 由于电池数量的变化, 使得整个汽车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减少。第三,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使用了辅助动力单元, 所以在持续行驶里程和动力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其水平直逼内燃机。第四,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有电动机的辅助, 所以发动机保持在良好状态下的时间就相对延长, 而对于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也不断提高, 燃油经济性提升十分明显。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对环境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其超低排放、环境优化的强大优势, 必然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技术分析

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技术分析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结构和控制最简单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 发动机产生机械能, 动过发电机实现由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 形成的电能一部分支持电动机和动力传动装置的运作, 一部分则直接以电能的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这就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而关于这种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简单来说, 就是为了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排放时刻处于最佳状态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系统的最优化目标, 在实践中, 串联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恒温器控制技术, 一种是发动机跟踪控制技术。利用恒温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在蓄电池SOC降到最低值时, 发动机就会启动, 在最低排放点进行恒定功率的输出, 用来实现驱动汽车和蓄电两种功能。当SOC达到最大值的时候, 发动机就会自动关闭, 由电能来实现汽车的供能[1]。这种技术使得蓄电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所谓的发动机跟踪器控制技术, 与传统的汽车十分相似。通过这种控制策略, 使得蓄电池的损失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但是对于发动机的效率十分不利, 随着技术的进步, 可以通过自动无级变速器来解决。

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测量技术分析

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 发电机和电动机作为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 在维系汽车的运转时, 可以通过发动机或电力单独驱动、混合驱动三种方式进行。在工作过程中, 关于其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 就是采用行星轮系作为汽车的动力复合装置, 或者将发动机、电机、轴串联在一起组成新的结构, 从而通过磁场叠加原理来完成对汽车的供能。而关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现阶段主要有电力辅助控制、SOC扭矩平衡式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等策略[2]。其中, 电力辅助控制策略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对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力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具体工作中, 当车速大于设定速速时, 由发动机工作供能, 而当车速小于设定车速时有电动机驱动供能, 当车轮负荷较大时, 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供能, 驱动汽车。而当发动机效率不高时, 电机来充当驱动汽车的主要结构, 而电池状态不高时, 由发动机为电动机提供能量。

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对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动力系统进行综合和均衡的结果。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 其驱动方式十分灵活, 可以由发电机单独完成驱动任务, 也可以由纯发动机来驱动汽车, 或者两者同时驱动的形式也十分方便。混联式动力系统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最优化原则的最好体现。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中, 有几点十分值得称赞。在这种动力系统下, 启动时有电池供电驱动, 直到发动机可以保持较高工作效率时, 再由发动机驱动汽车。轻载的情况下有电池供能, 正常行驶过程的供能由发电机来完成。加速过程中由两个系统共同工作完成供能任务。在减速过程中, 电动机以发电机模式进行工作[3]。

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汽车结构和控制策略技术方面也会不断优化, 从而制造出更加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汽车。目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需要不断结合汽车的各种部件和供能不断完善, 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郢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1, (1) :54-57.

[2]于秀敏, 曹珊, 李君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 2006, 42 (11) :10-16.

3.世界汽车技术研发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汽车技术汽车安全 节能环保 汽车新技术

一、引言

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在各国爱车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飞速发展。下面对现有汽车技术从安全、节能等方面做简单介绍。

二、汽车安全方面

(一)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又称预防安全技术,是指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安全预警技术和综合安全技术等,如ABS,EBD,TC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灯也是主动安全设计。

(二)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保护车辆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碰撞安全技术、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等。碰撞安全技术包括吸能车身、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头枕、安全玻璃、儿童安全装置。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包括紧急门锁释放机构、事故自动报警系统、汽车黑匣子。

(三)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它一般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无人驾驶汽车尤其适合从事旅游、应急救援、长途高速客货运输、军事用途。以发挥可靠、安全、便利及高效的性能优势,减少事故,弥补有人驾驶汽车的不足。2013年1月8日,雷克萨斯在国际电子产品展上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与此同时科技巨头谷歌也正在设计和测试一个无人驾驶汽车系统。

(四)最新安全技术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四轮转向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自动刹车系统、LWD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NVS夜视系统、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HMWS车距监控系统、HUD抬头显示系统。

三、节能环保方面

(一)对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改进

通过对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改进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压缩比、改善混合气在气缸中的流动方式、改进点火配置提高点火能量、增压中冷技术、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等。

(二)整车节能技术

1.整车轻量化以及各种对行驶系、制动系的改进。

实现车身结构轻量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选用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的新材料,例如铝合金、高强度钢材等;二是设计更合理的车身结构,使零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复合化以及对车身零部件进行结构和工艺改进等。

2.减小空气阻力—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

(1)CATIA運动仿真

运动仿真是指通过构建运动机构模型, 分析其运动规律, 进行机构的干涉分析, 跟踪零件的运动轨迹, 分析机构中零件的速度、加速度、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力矩等, 其分析结果可以修改零件的结构设计或调整零件材料。DMU是CATIA中运动分析模块, 它完全集成CATIA于中, 可直接调用建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 可以进行较为简单的运动机构仿真分析。

(2)车身细部的最佳化—降低汽车风阻的一种方法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汽、柴油以外燃料的汽车,如:液化石油汽车、天然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四、汽车新技术

BMW研制的V10引擎,应用于宝马M5,梅赛德斯.奔驰研制的后悬弯曲车轴&WATTS连杆,应用于奔驰A-Class;BMW研制的钢铝组合结构车身,应用于宝马新5系;福特汽车公司研制的“GloCar”变色汽车,应用于Ford野马;马自达汽车公司研制的氢气转子发动机,已应用于Mazda“RX-8”;Saab汽车公司研制的酒精检测车钥匙,现还在测试阶段;丰田汽车公司研制的自动泊车技术,已应用于TOYOTA“Prius”;日本小丝制作所研制的采用棱镜的汽车前灯,已应用于宝马M5;德尔福研制的双刹车盘的“最大扭矩刹车”,现处于试验阶段。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现今汽车工业高新技术的全部,但它基本可以代表汽车未来的发展势态。了解这些技术发展的动态为你掌握世界汽车的发展动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明.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研究综述与展望,TP242.6

[2]范叶,杨沿平,孟先春等著.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实施途径.汽车工业研究,2006.7

[3]杨沿平,唐杰.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现状及研发重点.汽车与配件,2006 (42)

[4]冯美斌.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新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汽车工程,2006.6

[5]敖炳秋.轻量化汽车材料技术的最新动态.汽车工艺与材料,2002

[5]付锐,陈荫三.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6,9(4): 95-99.

[6]刘艳丰.我国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及发展特征[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96(10)

作者简介:

4.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四

一、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说明]

一、分散培训1、17周共4个小模块20个单元任务

2、每个单元任务6个学时

3、每周10学时*17周=170学时

4、[1~5周]:(5*10)=50学时。利用每学期50个学时对20个任务课程解说与示范。

5、[6~12周]:分组实训=70学时。每学期从第10周开始对已学习单元学员进行测评,不合格者继续强化学习

6、[13~16周]:认证考核强化辅导=40学时

7、[17周]:综合测评考试认证=10学时

二、集中培训

1、如每天6个学时,120/6=20天的集中强化培训


【教学实施方案】:

(一)学员与师资:

1.分4大组,每大组8人,每小组4人*8组,教师四位,每大组1名组长,共4名。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为设备工具管理员。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4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2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8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5.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五

1 前言

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它能够直接地展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情况。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故障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时汽车维修行业随之开始发展,确保汽车能够安全运行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现在这一行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从这一行业的现状入手,在现代汽车技术设备改进的基础上,提出能够进一步加强维修行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 现代汽车的维修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汽车维修企业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的维修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质量管理系统不够系统,漏洞太多。而现在的维修企业相对来说规模都比较小。和大规模企业相比,高低立见,小型维修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其次,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汽车发展迅速,汽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出现了纯电动式和插电式的汽车,这些都是新能源产品。作为一个汽车维修工作者,要及时跟进汽车的发展动态,努力跟上新潮流,专业维修技能要过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汽车维修行业门槛很低,相关工作者的学历比较低,甚至只是学过一段时间的汽车维修就开始工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这就使得许多维修人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汽车故障,降低维修效率。

3 现代汽车检测技术及设备改进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维修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检测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过程中,维修人员能够合理使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器,对得到的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分析。

3.1 现代汽车故障检测技术发展

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高科技智能化的产品结合体。现在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正在进步中,汽车逐渐迈向科技化。电控单元控制所有的汽车系统,这个设备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当汽车出现问题或者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记录,转换成代码,储存在相应的电控存储器里。然后通过解码器的读取,在电控储存器当中读出故障代码,这样就能够轻松找到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

3.2 现代汽车检验设备的先进性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维修设备也从本质上有了很大改变。以前的汽车维修设备的生产主要是以机具生产为核心,现代汽车已经不再是这种模式了。随着最近几年现代化汽车检测设备的进入,我国的汽车检测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想正确地应用这些设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除了能够用外语进行交流,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掌握相关的检验技巧与方法。这些高科技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极大提高了现代汽车维修的技术含量。

4 现代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4.1 有效管理事故车维修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相应的保险业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事故车,在维修中,都需要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赔偿,这极大地减少了车主的资金损失,还能够使我国的保险行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因此,对于这种模式,政府是采取支持政策的。

4.2 加强对现代汽车维修的`质量管理

在现代汽车的维修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督措施,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三检”制度运营的要求和原则。除此之外,相关的维修制度也要严格执行。在对机动车进行维修时,一定要结合竣工出厂质量保证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然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出现。

4.3 加强对现代汽车的综合化质量检测

随着汽车技术的改变,相应的汽车检测技术也要有所改变。如果想要对汽车的性能进行检测,就要提前制定一些具体的检测行为规范,应用智能化的检测方法,具体车辆具体分析,对故障情况做出研究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故障原因,及时做出处理方案,排除故障,确保车主的安全,从根本上延长汽车的寿命。这样才能够在控制汽车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其运行能力,进一步避免污染环境。除外,相关维修企业还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结合需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置相关检测设备等。

5 结束语

6.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六

曹丽英1 郑斌2 黄昊1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200438;石家庄市公安消防支队,石家庄050000)

摘要:通过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广泛调研,研究分析了存在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对消防安全设计、管理等环节中充电站分类、选址和平面布局、火灾危险性、防火设计、消防设施配置等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站;消防安全

电动汽车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整车、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等,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为代表的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则是主要环节之一,必须与电动汽车其他领域实现共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列入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中型城市先后发布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均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绿色交通的主要任务。节能减排的任务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使得我国各大中城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对现有充电站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管理中消防安全的建议。

1.电动汽车充电站基本情况

电动汽车充电站[1]是指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应包括3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少有1台非车载充电机),以及相关供电设备、监控设备等配套设备。

大、中型充电站建设采用配电变压器,两路电源供电;小型充电站采用单路低压电源供电,不设配电变压器。充电设备电气接口、通信规约、电气连接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设计规范一致。

一个完整的充电站组成结构[2]包括供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系统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四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目前有传统型充电站、多层立体充电站、社区简易充电桩、地下车库充电桩、加油站充电站、储能式移动充电设备、无线充电站。据调查,深圳是北上广深四地中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充电站最多的城市,目前已建成60多个充电站(包括公交车充电站在内),完成了对全市范围的覆盖。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充、换电站也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虽然只有部分城市建立了充换电站,但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电动汽车火灾及充换电站火灾也屡见不鲜,2015年4月26日下午,深圳湾口岸中国普天力能加电站内,一辆大巴车内的蓄电池组突然冒烟,随后起火并蔓延至全车。后经专家组鉴定,事故直接原因是:车辆动力电池充满电后,动力电池过充电72分钟,过充电量58kWh,造成多个电池箱先后发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调查组还特别提醒,过充是目前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各方面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G07B00),上海市科委项目(16DZ2292600)作者简介 曹丽英,女,硕士,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灭火理论研究,E-mail:clying_0@126.com

第1 页

共 3 页

相比于传统汽车火灾,此次电动汽车充电站内的电动大巴火灾的扑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灭火困难,站内配备的消防设施无法扑灭电动大巴车火灾:站内配置的灭火器均为手提式或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未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站内充电站控制室外侧设置有两个圆形沙池。火灾发生时,站内人员闻到车尾部有气味并并伴随白烟冒出,使用站内水基型灭火器对冒烟部位进行喷射,均无法抑制火焰,随后车侧面部位开始起火,火势立刻难以控制。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站内人员不同意使用水枪灭火,在将站内的近二十具水基型灭火器和其他车辆上取下的干粉灭火器全部用光也无法控制火势,随后消防员要求使用水枪灭火,否则无法达到降温目的,数分钟后火焰得到控制。最后,消防员将高压线剪短,电池拖出后用沙土掩埋,以防止复燃。整个灭火过程持续约2个小时。其次,消防站结构简单,火灾损失小:充电站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内可燃物不多,故未引起大范围的燃烧。顶部的广告牌和顶棚,由于采用的阻燃材料,只有部分被烧毁。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投入使用较早的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在全国的大规模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内消防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站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2.1现有消防标准规范无法解决防火设计问题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筑结构多样,功能也与传统建筑具有很大的不同,动力电池火灾危险性的存在成为充电站防火设计的难点。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消防设计和审批验收缺乏专门的标准规范依据,导致既有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部分陷入停运状态,且新建站点无法通过消防审批就开始投入运营。

以往针对充换电站建设的标准规范多为地方或行业根据需求编制的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3-6],主要有深圳市地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SZDB/Z 29.2(以往时2011版,现在正在修订)和南方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Q/CSG 11516.2,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2014,使得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上升到国家标准。然而这些标准规范中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要求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未正确认识电动汽车的危险性,大多数规范均将供电、充电系统作为充换电站最大的危险源,忽略了车上动力电池危险性的存在。

2.防火设计要求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由于动力电池火灾危险性未被明确,且大多规范编制过程中缺少公安消防专业人士的参与,故对于防火间距、耐火等级无具体要求。

3.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不明确。对于室内外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的配置等要求不明确,甚至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如对室内外消火栓需设置和不需设置即存在不同的要求。

4.现行充换电站建设已与现行规范相矛盾。如《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中“4.1.8 地下、半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物品库房”,但由于目前很多城市面临用地紧张的问题,现已投入使用的很多电动汽车充电桩均设置在了地下停车库内,使得消防审批更难得到落实。

2.2 消防设施配置情况复杂,消防安全管理缺失

经调研,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充换电站内存在如下的消防安全问题:

1.现有消防设施配置情况复杂,灭火效果不明确。电动汽车充电站内设置主要有室内消火栓箱、推车式或手提式水基型或干粉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等。国外相关资料显示,大量持续的消防水是扑灭电动汽车火灾最有效的方法,而目前很多充电站内出于水导电的顾虑,大多未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员灭火时只能依靠市政供水或消防车供水,给火灾扑救带来一

第2 页

共 3 页

定的困难。根据以往的火灾案例来看,灭火器对于扑灭电动汽车火灾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控制火灾的发展。消防沙池的设置往往距离充电站较远,若车辆发生火灾,消防沙运送过去时间较长,且火势一旦蔓延开来,人员无法靠近,便无法将消防沙释放到火场中。

2.消防安全管理未得到重视,消防设施使用状况不佳。有专人管理的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基本都设置了安全管理规定和应急操作规程,站内人员均经过一定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设施配置虽然不统一,但基本都有配置,且有专人管理,均处于可用状态。无人看管的私人电动小轿车充电站往往无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且大多未配置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处于无法使用状态,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制定相应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使得充换电站消防安全规定和审批验收要求能够有据可依,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其火灾风险。电动汽车充电站消防安全关键技术及建议

电动汽车充电站防火设计中,急需解决充换电站分类、火灾危险性、选址、平面布置、防火设计、消防设置配置、火灾事故处置等问题。

3.1 充电站分类

经调研,目前在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建筑面积、运营能力等具有较大的差异,充电站种类多,体量大。周边建筑物有住宅、宿舍、学校建筑或商务楼等,与周边建筑的距离大多较近,有的直接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有些毗邻建筑物只有1m的距离。建筑规模从28㎡至6880㎡不等。运营能力从3辆到一百多辆不等。因此,在防火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类型、规模、选址、运营能力等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防安全要求。

3.2 充电站火灾危险性

充电站建筑内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车载动力电池,换电站内大量储存的电池使得火灾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动力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等组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常使用的电池原料主要有溶剂和电解液。电解液和溶剂的闪点都较低,最低的仅16℃,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液体物质采用闪点来衡量其火灾危险性,电池危险性为甲类。因此,以充电为主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由于锂离子电池数量较少,且危险源不固定的原因,可根据充电站的规模及采取的防火措施来认定具体火灾危险性。

3.3 充电站选址、平面布局

首先应确定不宜设置在地下车库。但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许多城市都把充电站设置在地下停车库中,相比传统车,具有特殊的危害性:电动汽车火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电动汽车具有爆炸风险。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和平面布局应重点考虑如下:

1.宜设置在地面一层,如必须设置在地下时,不应设置在地下两层及以下的楼层。2.充电站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主出入口。

3.4 充电站防火设计

充电站由于存储锂电池的数量和规模的不同,防火设计应分开考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建(构)筑物防火设计的基本规范,应尽量参照此规范,然而,在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应根据电池火灾特点对电动汽车充电站采取一些额外措施,以保障充换电站消防安全。如考虑到电池飞溅,现有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充换电站建议增加防飞溅的铁丝网;储存电池的地方建议增加防撞装置,避免因撞击引起电池短路而发生事故。

3.5 充电站消防设施设置

充电站消防设施应包括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等。

第3 页

共 3 页

对于灭火系统,目前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火灾的灭火技术研究的文献较少[7-8],甚至这些少量文献中关于电动汽车火灾灭火技术的描述都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但是大量持续的消防水对于电动汽车火灾的降温和隔绝氧气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充换电站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以满足火灾时消防车辆的用水。其次,对各类灭火剂、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展开实验研究,研究或开发能够有效扑灭锂电池火灾的灭火系统。

对于自动报警系统,根据动力电池火灾特点,动力电池燃烧前内部温度升高,且伴随有大量的气体产生,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有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监控,可以辅助报警,因此,应特别要求电池管理系统与消防监控系统进行联动。同时,应采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或感烟报警系统增加火灾的预警。

对于防排烟设施,现有的地面充换电站一般为敞开式建筑,密闭空间较少。而设置在地下的充电站,火灾时的排烟问题也是重点、难点问题,应展开系统研究,尤其是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烟问题。结论

电动汽车充电站在设计、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伴随着国家战略体系的部署,面对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其技术必须紧跟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因此,相关产业和部门应加快相关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尤其尽快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使得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和有序,满足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保障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S].[2] 徐海明等.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与维护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3]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4] GB 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5] GB50156-2013.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S].[6] DG/TJ08-2093-2012.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设计规范[S].[7]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Electric Vehicle Emergency Field Guide.Quincy, MA.2014.[8] R.Thomas Long Jr et.Best Practice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 Incidents Involving Electric Vehicles Battery Hazards: A Report on Full-Scale Testing Results: The Fire Protection Research Foundation, 2013.第4 页

7.汽车装配技术现状分析 篇七

国内大规模轿车生产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主要是从产品引进到生产引进同步进行的, 在20世纪90年代, 我们的轿车生产水平和国外先进生产厂的差距还很大, 但通过20多年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国内轿车的装配技术已经能够和国际并肩发展了。载重货车生产我国后来居上, 目前我们已经是全球商用车生产大国, 装配技术也在向更加先进的技术上靠拢。

装配技术现状

虽然我国达到了千万辆的生产能力, 但我们在整车装配技术上和国际上先进汽车生产企业之间还有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是制造理念上的, 还有些是制造技术上的。

1. 装配厂设计现状

汽车装配生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好的汽车装配生产应该是, 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装配和调整, 以装配出合格的汽车为目标来拉动所有后续的生产。汽车装配生产就好比编麻绳, 麻绳是由多股构成的, 在编麻绳的过程中既要旋转, 又要被所编的主绳拉动进行输送, 输送是按照前面拉动的速度进行, 旋转要几股麻绳按照相同的速度旋转, 这样编好的绳才能达到粗细一致、表面光滑、强度均等;否则, 绳子编出后就会粗细不均, 表面有疵点。汽车装配就是这样, 一台汽车就是最后生产出的麻绳, 如果不按照它的要求拉动出来, 那么整个生产过程就会混乱, 生产人员的配备就不会达到均衡, 装配质量也就不会好。装配生产实际是在做一个系统的物流组织过程, 所以目前在进行总装厂设计上, 考虑更多的是物流设计的合理性。

2. 生产理念现状

好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是能够实现均衡、合理, 达到高百分比的整车一次交检。如有的先进轿车装配厂在进行整车检测时, 车辆也是依靠滑板输送到每个检测台上, 所以它从装配、调整、检测都视为在线生产。这种装配生产方式就实现了每辆车的装配、调整标准的统一。而我们好多厂的装配差距就体现在这里, 将装配和调整分成两个过程, 装配不考虑调整, 调整认为将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消除掉是正常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装配环节的脱节。由于是每个调整工负责一辆车的所有调整工作, 这里就会因人员技术水平的差距, 造成调整后的车辆标准的不一致, 所以要研究定工位定人调整的方法, 这会提高产品质量, 这种情况应引起整车装配厂的重视。

在载重货车生产上有日本方式和欧美方式的区别, 我国目前是两者都有, 欧美会对车架的单片梁进行一次电泳, 再对底盘进行整体喷漆从而提高载重货车的使用寿命, 而日本只对载重货车的车架进行一次总成电泳来降低成本, 这也是一种生产理念的区别。

3. 生产装备采用现状

装配生产中工艺装备都是按照每个厂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所以装配厂的设备基本都是非标的, 装备不一定是最尖端的, 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生产需要的。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 装配过程采用的自动化装备程度越高, 整车的质量越好, 因为零件制造的一致性好才能满足自动化设备生产的要求。好的装备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质量, 通过装备设计来促进零件标准化、通用性的提高。

目前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从业内目前普遍反映和暴露出的问题看, 我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 解决目前装配工艺指导性不强的问题, 三维装配图应尽快应用到装配工艺上。

(2) 着力解决装配和整车调整的关系, 达到整车调整的一致性, 提高装调质量。

(3) 产品设计要和工艺设计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解决产品平台多、通用件少和装备不兼容的问题。

(4) 在关键环节要采用专用装备进行装配, 用装备控制质量并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反过来由装备带动零件制造质量的提高。

(5) 加强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将出现的问题在装配环节中得以解决。

(6) 加强总装生产中内外物流的研究, 来提高生产管理和工厂管理水平。

装配技术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机遇

目前在装配生产过程中非标设备的应用非常普遍, 这也为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应该说汽车企业在为这些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机会的同时, 自身也承担着失败的风险。但车企还是在带动着国内装备制造业尽快地发展壮大, 希望产生几个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汽车装备制造企业, 也希望这些装备制造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磨合达到共同提高, 从而带动我国的汽车工业能够整体向前发展。

8.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八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现状;优化策略

一、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分析

1.经验诊断法

经验诊断法就是汽车维修人员根据自身具有的丰富汽车故障处理经验,加上一些相关的汽车理论知识进行故障排除,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汽车进行大拆大卸,仅使用一些比较简易的汽车维修工具或是通过看、听、摸、闻等感官手段,判定汽车的技术性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依赖汽车维修人员的经验,因此对汽车故障诊断的效果不够稳定,并且不能够对汽车故障进行定量的分析。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缺点,但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2.简单仪表检测诊断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一些简单的仪表,例如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应用油压表、万能表、试灯、示波器等,使单纯的定性诊断慢慢地向定量诊断转变,这种方法称为仪表检测诊断法。汽车的持续性故障主要是通过万能表进行检测,如汽车出现电路短路、断路以及某些关键电子元器件的损坏等,而示波器则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出汽车电子设备出现的故障。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诊断出某一项问题,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3.专业综合诊断法

该方法主要是指将原来分散的、单项的汽车故障检测设备进行综合连线使用,从而使汽车故障诊断逐渐趋于专业化。汽车故障诊断通常都是维修人员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相应的检测设备,在不对汽车进行拆卸的前提下,获得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并将获得的相关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来判断车辆所出现的故障类型以及成因,进而得出是否具有更换零部件的必要性的维修结论。随着我国汽车使用量的不断提高,其故障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及完善,我国颁布的一些有关汽车的法令和条例,对实现汽车专业综合诊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优化发展策略

1.加大对智能化诊断设备的研发力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汽车诊断仪器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满足对各种类型的车辆进行故障诊断的需求,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朝着自动化和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对汽车故障诊断设备进行研发,并且其研发的汽车诊断设备应向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对相关操作软件的开发重视力度,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汽车诊断程序,采用汽车故障动态模型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汽车诊断设备各方面的性能进行不断地提高,使汽车诊断系统不断趋于智能化水平,扩大汽车诊断类型,进一步提高汽车诊断仪器的可靠性。当前,国内生产的大量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只能对部分故障进行诊断,缺乏对汽车总成的故障诊断的仪器设备,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人工诊断方法进行。因此,我国必须加大对汽车总成的故障诊断仪器设备的研究力度。

2.积极推广远程故障诊断和支援技术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也应进行网络化的管理,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将汽车生产的所有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为后来汽车的诊断维修提供大量的详细信息。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和各种通信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远程诊断和支援,这样人们在网上可以很轻松地查询到所需的资料,当车辆出现故障时,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获得详细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除此之外,借助网络,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汽车故障数据远程传送给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传给相应接收器并指导其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汽车故障诊断的效率。

3.加大对随车诊断装置的研发力度

随着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都安装了电子控制系统和微型计算机,虽然车辆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不同类型的故障也不时的发生。因此,应加大对具有自诊断功能的设备的研发力度,通过具有自诊断功能的设备来进行对车辆的自动诊断与调整,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不但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节省很多的汽车检修费用。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增强安装在车内的故障诊断系统对车辆运行的全程监视,使其能够对车辆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还能够对故障发生前、后的各项参数进行记录,这些数据信息可作为故障维修时的可靠依据,有利于提高汽车故障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技术,其中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由于我国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研发比较晚,没有足够具体的相关理论研究数据,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已经采用的先进技术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各种诊断设备上,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诊断设备推动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优化发展,使其逐步赶超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友波.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

[2]黄大超,孙德林,寒一兵,战富贵.现代汽车远程诊断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7).

[3]张得仓,肖春秀.关于现代常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

[4]张丽莉,储江伟,强添刚,韩大明.汽车自诊断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10).

9.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篇九

本人大专毕业后,于2009年7月开始在XX市XX路桥收费站车辆维修班组做汽车修理工。三年来,我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研究探索汽车相关理论知识,使自己的维修技术得到了提高,到目前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将近年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上要求进步。几年来,我积极参加班组的各种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修理工作,对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充满感情。

二、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便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我阅读了很多汽车保养、故障排除等方面的书籍,在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边学边干,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弄通弄懂,使我的技术有了新的提高,这使我更加热爱修理这项工作,也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

三、技术上精益求精

业务上,我不断钻研学习新技术,在维修这方面能够从整体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及时完成领导下达任务,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维修案例。

故障症状:起动机和发动机均有正常起动转速,但不着火;或者有时经过多次长时间的起动方可着火。无故障码。

故障分析排除:

1、检查油路。无故障码一般首先考虑是机械故障,启动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油路,如果燃油管路进空气,会造成启动困难。共轨系统,油路排空气相对困难一些,因为手油泵排空能力很小,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费力,根据我们实际遇到情况来看,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我们可以试着松开油泵回油螺栓来排空气,必要时可松开高压油管,利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空转来排空气,但此时要注意燃油不要弄湿各线束插头。如果确定是没有空气,那么就要考虑燃油管路有堵塞的情况,最好从油箱、进油管、油水分离器、输油泵、柴油滤清、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一路细细检查,有堵塞情况排除堵塞;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进油软管或回油软管内径太细太长导致进回油进回油不畅,比较严重的也会使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无法起动。此时,需要更换符合要求的进回油管。如果确认依然没有堵塞的话,那么再检查整个油路是否有泄漏。尤其喷油器横腔,确认是安装问题还是磨损问题造成的再进行相关处理。如果前面的情况都正常的话,油路的问题基本可以排除。

2、检查电路:首先检查ECU是否有电,没有电肯定启动不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电装系统的油泵有两个PCV阀,这两个阀如果位置插反了,也启动不了,而且不报故障码,那么我们首先辨认一下插线上的记号,有标记的靠飞轮壳面。如果标记已经脱落,就将两个插头换一下再试试看,能启动的话说明就是PCV阀插反造成的。

3、检查油泵安装角度:如果依然无法排除的话,那么就考虑是

否供油时间有问题,检查油泵的安装角度或检查飞轮是否原配飞轮。

四、专业进修情况:

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高科技术产品不断补充到汽车维修行业当中,本人于2010年3月到2012年7日,参加了嘉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函授班学习,考取本科文凭,使我从中学习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汽车故障诊断。回来后,学以致用,使我在工作中少走不少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用车,从而使我更加坚信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10.汽车维修技术 篇十

二、判断、(对)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作用,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一般这种氧化膜对金属机体可以起保护作用。(对)有时人们用镀锌的方法进行防腐。(错)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可以显著减缓大气对零件的腐蚀。(错)汽车在运行中故障现象增多使汽车行驶无安全保

障,说明汽车可靠性变差。

(错)较软材料的磨损量,与材料的屈服点或硬度成正比。

(对)金属外表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有电流产生的腐蚀叫电化学腐蚀。(错)提高零件耐磨性常用的非金属保护层有油漆、涂料、玻璃钢、聚氯乙烯、耐酸酚醛塑料等。(错)平时转动的零件要做动平衡;平时不转的零件要做

静平衡试验。

三、名词解释、动力性——主要是指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有效扭矩在发

挥汽车运行能力时的表现,主要包括汽车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能力和加速性能等。电化学腐蚀——金属外表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

有电流产生的腐蚀叫电化学腐蚀。

经济性——是指汽车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耗费的成本(一种使用性能,是汽车为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最少费用的能

力。)磨损—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化学腐蚀——金属与外部介质直接引起化学反应而引起零件表面破坏的过程。

穴蚀——相对于液体运动的固体表面,因气泡破裂产生局

部冲击高压或局部高温引起的零件表面金属剥落现象称

之为穴施 铸铁热焊——铸铁热焊是在焊前将工件预热,并在热状态下施焊和焊后缓冷。

四、1、简述磨料磨损的三种假说。答:(1)微切削假说。认为磨料磨损是由于磨料颗粒沿金属表面进行微量切削过程引起的。(2)疲劳破坏假说。认为磨料磨损是磨料使金属表面层受交变应力和变形,使材料表面疲劳破坏。(3)压痕假说。对于塑形较大的材料,因磨料在力的作用下压入材料表面而产生压痕,从表面挤出剥落物。

2、零件的检验方法可以归纳为哪三种?答:(1)感觉检测法。指检测人员只凭直观感觉来鉴别零件技术状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费用低。但此法不能进行定量检验,不能用来检验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且要求检测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经验。(2)仪器、工具检测法。大量监测工作时用仪器工具进行。(3)物理检测法。利用电磁声光热等物理量通过工件引起的变化来检测零件的技术状况的检验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现要与仪器、工具检验方法相结合进行,多用来检验零件内部的隐蔽缺陷。这种检验对零件本身无损坏作用,故称为无损伤检验。

3、画出零件磨损的特性曲线,并对零件磨损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成因加以说明。

1.)磨合期:OA段,也称跑合期,是零件的磨合磨损阶

段,该阶段由于新(修复)零件表面粗糙,工作时在零件表面的凸起点处引起高接触应力,易使零件表面产生划痕、粘着,因此该阶段零件磨损速度很快。

2.)稳定期,AB段,也称工作磨损期,为零件的工作磨损阶段。该阶段是由于零件表面已经磨合好了,摩擦表面发生了加工硬化,表面微观几何形状改变,润滑条件改善,磨损趋于稳定缓慢。该阶段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稳定期磨损不影响零件的正常工作,称为允许磨损。3.)剧烈磨损期,随着稳定期的逐渐延续,零件配合间隙逐渐增大,当磨损程度达到曲线中的B点时,其工作性能明显下降,会产生附加冲击载荷,噪声增大,润滑油莫可能被破坏,磨损速度急剧加快,零件随时可能破坏,故B点称为允许磨损的极限点,相应的磨损称之为极限磨损。

4、简述在材料选择和表面强化方面为减轻磨损应做的工作。答:(1)选择疲劳强度高、防腐性能好、耐磨耐高温的新钢种新材料,配合副零件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材料制造,注意配对材料的互融性。(2)通过适当的表面强化方法,如表面热处理(钢的表面淬火等)、表面化学热处理(钢的表面渗透、渗氮等)、喷涂、喷焊、镀层、滚压、喷丸等,使配合副零件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

5、简述减轻穴蚀的措施。答:1.)增加零件的刚性,改善支承,采取吸振措施,以减小液体接触表面的震动,以减少水击现象的发生。2.)选用耐穴蚀的材料,如球状或 团状石墨的铸铁、不锈钢、尼龙。可在零件表面涂塑料、陶瓷等防穴蚀材料。3.)改进零件的结构,提高表面质量,减少液体流动时产生的物流或断流现象。4.)在水中添加乳化油,减小气泡爆破时的冲击力。

6、简述零件检验的主要内容。答:1.)零件几何精度检验;几何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以及零件间的相对配合精度。常见的形状位置精度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2.)表面质量的检验;零件表面质量检验除了包括表面粗糙度检验外,还包括表面有无擦伤、烧损、拉毛等缺陷的检验。3.)力学性能检验;主要是针对零件材料硬度的检验,还有针对不同零件还要进行某些专项检验,如平衡状况、弹簧刚度等检验。4.)隐蔽缺陷的检验;这是指不能直接从一般的观察和测量中发现的缺陷,如内部夹渣、空洞及使用中出现的微观裂纹等。就是对这一类缺陷所进行的检验。试题

1、已知:一气缸的上、中、下三截面测量尺寸为: 上:Φ100.35Φ100.25Φ100.15

中:Φ100.25Φ100.45Φ100.10 下:Φ100.05Φ100.03Φ100.04 求:气缸的圆柱度和上截面的圆度,问此气缸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2、东风BQ6100发动机,经过测量六个汽缸后,其

中某个汽缸磨损的最大值为Φ100、38㎜,选用镗缸缸加工、加工余量为0.2㎜,则该汽缸恢复到正

确几何形状,镗磨时应按第几级修理尺寸进行加

工?

六、说明下列故障现象及产生的原因(20分5分/题)

1、活塞敲缸:故障现象:

1、)活塞敲缸是指在工作行程开始瞬间(或当活塞上行

时)活塞在气缸内摆动,其头部与缸壁相碰,发出声响。

2、)敲击声在怠速时明显,为“铛铛”响声。

3、)响彻云霄声随发动机温度变化而变化,冷车时较响,热车时响声较轻或消失。当突然加大油门时,就变成“磕

磕”的敲击声。

4、)多缸敲击时,由怠速提高到中高速时,声响嘈杂无序。故障原因:

1、)冷车启动时,由于活塞冷缩与气缸壁间隙较大,出现明显的敲击声,热机后活塞膨胀而与缸壁间隙减小,故响声弱或者说消失。

2、)若冷机时有轻微敲击声,热机后消失,可暂不修理。发动机热机敲缸显著,应送修。

2、连杆轴承响:现象:(1)发动机突然加速时,有连续明显的敲击声,响声较清脆、短促,响声随发动机的转速升高而增大,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2)响声在发动机温度变化时,变化不大。(3)在怠速和中速运转时,可以听到“格楞”的声音。(4)断油试验,响声明显地减弱。故障原因:(1)润滑不良。轴颈和轴瓦的配合不

符合标准:机油牌号不对,加入普通的柴油机机油造成润

滑不良,轴瓦的磨损加快,以至于烧瓦;机油管路出现了大量泄漏,造成发动机烧瓦。2)轴瓦的质量、安装问题,使轴瓦变形,导致合金脱落而烧瓦。(3)连杆大头内孔磨损,轴瓦走外圈,堵塞油眼,轴颈成椭圆,轴瓦和轴颈接触不良。

3、机油压力过低:1故障现象机油压力过低出现的故障现

象有:压力批示器浮标不能升起,机油温度升高,被润滑的机件发热,严重时发生卡瓦或轴瓦咬死现象 2故除原因(产生原因:① 机油量不够,机油油面过低。②

机油豁度过稀,使油泵泵油的过程中,各间隙回漏严重造成油压偏低。③ 机油有渗漏。④ 各轴承间隙过大,使轴承处机油的泄漏量超过了机油泵的供给量,造成 “入不敷

出”。⑤ 机油泵故障。机油泵磨损严重,造成各部间隙过

大或限压阀弹簧失效,造成大部分机油短路回流。

4、发动机温度过高:通常表现为发动机机体温度过高、水箱温度过高,甚至出现水箱“开锅”现象等。故障原因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机温过高的原因:一是冷却系的散热能力变差,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其中包括冷却液的缺失不足;冷却散热器堵塞;节温器失效等;;二是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过多(或者使发动机动力不足)。

5、凸轮轴发响: 现象:

1)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响声轻微而清晰,低速时出现沉重而有节奏的“嗒嗒”声,中速时响声明显,高速时响声模糊而不清。

2)发动机中速时从缸体凸轮轴侧发出钝重响声,高速时响声混浊不清。

3)单缸断火试验时响声不变。4)凸轮轴轴承附近有振动。原因:

1)使发动机在声响最强状态下运转,用起子在缸体处触及各轴承附近部位听诊,若某处声响较钝并伴随有振动,则为凸轮轴该节轴承发响。

2)进行断火试验声响无变化,缓慢变换节气门,若怠速声响清晰,中速时声响明显,高速时声响由杂乱变弱,则为凸轮轴轴向间隙过大或轴承松动。:

上一篇:美文欣赏:至美下一篇:项目经理责任承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