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2024-11-17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精选8篇)

1.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篇一

中考总复习专题教案——仿写句子 教学目的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思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让学生了解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掌握句子仿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中考句子仿写题的进一步复习打下一定基础。

3、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师生互动,积极探索构建营造既严谨认真而又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学新方法。

教学难点

句子仿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句子仿写训练的任务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既需要技巧的训练,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感养成以及思维培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能使每个学生在45分中内提高仿写句子的水平就成为本课的难点之一。另外,这是一堂能力训练课,在给学生讲解仿写句子的基本规范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仿写句子的练习,两者的轻重处理和由此产生的课堂氛围的把握也就成为本课的第二个难点。

教学设想

本课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句子仿写的基本要求的分析指导,二是学生句子仿写当堂训练。因此,本课采用由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认识的基本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尽量能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发扬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领和引导学生掌握句子仿写的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通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拟采用本人着手研究的“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法,按照“明旨——探究——掌握”的过程进行。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句子仿写训练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最近5年句子仿写题目透析。

二、仿写指导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解答句子仿写题的方法

仿写句子的题目是语言运用的范畴,它除了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外,是否没有“诀窍”呢?当然不是。按照我的思考,同学们拿到一道仿写考试题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分析题目的要求,就是刚才所说的五个注意点,看清楚题目提供的中心意思、修辞特点和句式要求,并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

(2)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针对题目规定的内容从社会、人生、自然等角度想像的翅膀,选定所用的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落脚点。

(3)分清句式特点,按照规定的句式进行写作。

三、仿写训练

1、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须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答案:“镜子”:生来就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风筝”:飞得再高,也摆脱不了他人的操纵。

2.仿照下面《春》中的句子,以“旭日”或“晚霞”其中一个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旭日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球,桔红色的,喷薄而出。旭日像少女的脸庞,羞答答的,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3.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

答案:请爱护一草一木,因为一草一木也是环保,是不可缺少因素。

4.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文后问题: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在船上张网捕鱼,有那勤奋聪明的,就捕得多些;有懒惰愚笨的,就捕得少些。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到时都得扔掉网上岸。翻检个人的娴鉴,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好手,创造了一个物理的新纪元;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数。21世纪,我们将有什么样的创造,将出现什么样的世纪人物呢?这对有幸站在世纪门槛的人,至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诱惑。

① 模仿加着重号的句子,以“历史”与“时间”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② 给文中的横线上各补一个例子,要与后面的两个例子句式相同或相似。

答案:①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

②白求恩这样的医生,挽救了许多抗日战士的生命。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掀起了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

5.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新的含义。请仿例句举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满面春风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顿时,教室一片沸腾。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答案:爸爸妈妈下岗了,一家人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厂里给我们家及时送来慰问金和大米,使我们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春雨一样。

6.“雪花”在人们眼中一般是纯洁的象征,请你也以“雪花”为话题写一句话,赋予“雪花”一种新的含义。

答案:漫天飞雪急切地扑向大地,为的是护卫麦苗,妆点江山。

7.“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请用拟人的方法为(①春雨.②夏雨.③秋雨.④冬雨夹雪)其中的两种雨各写几句话.(春)雨: 那雨丝儿,步履盈盈地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每一粒沁香的泥土。

(夏)雨: 窗外,暴雨合着雷电的交响乐,旋转飞舞,飞扬激荡,它尽情地表演了一翻后,终于疲惫了,突然静止下来,收敛了它的威势。

(秋)雨: 雨点悄没声地落下,打在脸上凉冰冰的。

(冬雨夹雪)雨: 雨中飘落的洁白、柔软的雪花,它贴近你,轻轻地亲吻你的手和脸

8.凭借你对汉字特点的感情,在横线上再打一个比方。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着更像一群小伙伴,跟我玩着捉迷藏,这对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快乐。

9.依照下列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买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衣服(食物),但不一定能买到­­美丽(健康)。

钱可以买到高级的住宅,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欢乐­­。

10.仿照例句,发挥想像,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困难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挫折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风浪搏斗的双桨

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

那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那条坎坷曲折的山路

11.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答案: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甜蜜;如果你是一株大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四、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在同学门的共同努力下,我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学生明确了仿写题在中考语文试卷的地位,其次学生基本掌握了仿写题的答题技巧,第三,学生充分展开了联想和想像,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部分学生课堂表现十分活跃,思维相当敏捷,答题速度很快,准确率高,尤其值得肯定。仿写句子是一道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题目,要在中考中稳操胜券,尚待学生更加努力。

2.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篇二

一.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就是着眼于全局, 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对文章进行通读和理解,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达到一个整体了解。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包括感知并理解题目含义、文化背景、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结构特征、线索、感情基调等。近几年中考阅读考查体现整体性, 侧重考查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

解答整体感知阅读题, 就掌握一定的技巧, 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 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答案可以采摘文中的关键语句, 筛选主要的, 剔除次要的, 加以合并浓缩。要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的意思合并在一起, 结合题目, 兼收并蓄, 才能做到全面而不遗漏。

中考真题再现:

阅读全文, 说说作者对笨槐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笨槐》) (1) 小时候总觉得笨槐很笨。相对于洋槐, 笨槐的确名副其实…… (2)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渐渐地发现笨槐也有它的美, 它的生存智慧…… (3) 我现在更愿意把笨槐看作一个智者……

参考答案:小时候总觉得笨槐没用, 现在更愿意把笨槐看作一个智者。

二.获取信息

一般回答获取信息类题目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题目提示, 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第二, 辨别比较材料并分类整理, 找寻答题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第三, 结合“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进行归纳概括, 并表述出来。答题时须注意:一要找准与题目有关的阅读区间;二要抓住原文信息的要点;三要依照题干要求做定向语言转换。

中考真题再现:

文章认为海洋温差能是“天赐良‘源’”, 请根据文章内容, 概括海洋温差能发电有哪些好处。 (4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天赐良‘源’》)

参考答案:节约能源;环保 (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利用氢作为燃料, 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产生淡水。

三.理解分析

这一考点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点:理解重要词语、赏析句段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1. 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和上下文, 品味词语的本义、转化释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境义, 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 《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理解品味词语时, 要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 即联系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以及上下文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是思考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要考虑如血脉一般始终贯穿于文章中的作者的感情。另外,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时还需从修辞、文体的角度去考虑。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握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中考真题再现:

联系上下文, 体会第 (3) 段中加“▲”词语“托”的妙处。 (4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荔枝》)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手捧荔枝的动作, 表现了荔枝的珍贵和母亲的爱怜之情。

2. 赏析句段内涵

赏析句段内涵的考查包括句子品味、段落理解。句子品味往往指把握主要意思, 理解句子的特定内涵, 包括其比喻义、委婉义、深层义等, 辨识句子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 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等。段落理解大多是分析文段的结构层次、组织顺序, 品味文段的表达作用, 揣摩文段的情感抒发等。

《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 阅读应能体会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 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 体现作者意图。分析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 可根据修辞特点, 联系上下文, 结合语境, 明确内涵, 依托写作背景, 围绕写作技巧, 紧扣思想感情,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句义。理解句子的作用, 还要注意不同语句的表达方式的特点:说明语句简明、准确、丰富;议论语句准确、严密、鲜明;记叙语句丰富生动;抒情语句, 则感情浓郁。通过对精彩语句的赏析、揣摩和鉴赏, 体会文章的内蕴美, 领悟文章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 提高对文章的文旨文脉文风的感受力。

中考真题再现:

★阅读第 (1) 段, 体会作者描写石榴树花与子并生枝头壮观景象的作用。 (2009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落花枝头》)

参考答案:展现了石榴花的娇艳热情生气, 同时也暗示花为果实奉献的骄傲和自豪, 为后文歌颂石榴花落花的无私伟大作铺垫。

3. 体会表达效果

体会表达效果是指对文章的词语、句子、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作用的理解, 还包括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近几年来中考中此类考点常常以主观题型出现, 是学生的失分点。解答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题目, 必须掌握各种文体知识, 如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辨认;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归纳。回答问题, 应把握试题题干的要求, 明确题目的考查点, 细读文章, 结合平时所学的有关表达效果的常识, 进而分析、比较、概括。

中考真题再现:

阅读第 (1) 段中加框的语句,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句中列举的数据所起的作用。 (4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天赐良‘源’》)

在几种可利用的海洋能源中, 温差能从数量上讲是最大的, 可以达到148亿兆瓦, 是潮汐能和盐差能总和的10倍多。

参考答案:具体说明在几种可利用的海洋能源中, 温差能从数量上讲是最大的。

四.探究体验

近年来, 中考语文命题顺应发展,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 不断地改革创新, 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 诸如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未知内容等。答案也不强求统一, 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思维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独到见解, 让学生在答题中也能张扬个性, 激活灵性和悟性。

中考真题再现:

结合笨槐某一方面的“生存智慧”, 联系自身实际, 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5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笨槐》)

示例:笨槐在自己暂时处于劣势时, 不怨天尤人, 踏实奋进, 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 迎难而上,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五.想像联想

此类题型一般出现在记叙文中, 假设阅读者是故事中的人物, 让阅读者就某一情节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或者“在当时的情景中”谈自己的感受;或者描述此情此景中的心理活动;或者揣摩、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在某一情节中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或动作变化并进行描摹。

中考真题再现:

★本文第 (1) 段末尾省略了“茉”展示手绘作品后班级同学的反应, 请展开合理想象, 补上这段描写性文字 (60字以内) 。 (2009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示例:哇, 那是多么美丽娇艳而又姿态万千的一朵朵山茶花。同学们都为之欣羡。

★“落花辞树虽无话, 别倩黄鹏告诉春”, 结合上下文内容, 简述落花会委托黄鹏向春天说些什么。 (2009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落花枝头》)

示例:向春天诉说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凋谢后能够果实累累, 来年继续尽情绽放。

六.评价欣赏

中考对评价欣赏的考查往往是让考生依据阅读材料的场景或情景, 对自己感受到的作品思想感情进行评价, 或谈谈读文后的感想、启示等。

评价欣赏的表述是一个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考点, 做好这类题目,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积累素养是基础。只有有深厚的语文功底, 才能读懂文章, 才能有感而发。 (2) 理解主旨是灵魂。一般感想的表述不能偏离原文的中心, 所以必须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3) 正确表述是关键。理解主旨还需按照题目的要求谈自己的感想, 围绕中心, 不能天马行空, 任意而谈。表述要正确、连贯、流畅。

中考真题再现:

★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 有人赞成, 有人反对,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分) (2009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示例:我认为同学们对手绘的喜爱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 无可厚非, 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压制”。

第 (3) 段中, 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 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 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5分) (201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荔枝》)

示例:赞同。因为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 体现出的是作者的孝顺和体贴。

示例:不赞同。从文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母亲是善解人意, 对这样的母亲不需要说谎言, 因为母亲理解儿子。

3.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探析 篇三

【关键词】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技巧

一、中考化学中小专题复习的注意事项

在中考化学复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促进复习效果的提升。首先需要把教材作为最主要的复习资料,在对教材复习的基础上借鉴一些专题资料,例如试卷、复习提纲等,更全面地复习专题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问题的探究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实验作为主导的,因为实验中的探究性与化学科学的特点比较相适应,所以在中考中对这方面涉及到的体型比较多,所占分值比较大。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全书中的内容,基本上最常见的包括碳的化合物性质、合金成分、催化剂反应、空气的成分、水的组成、离子性质、灭火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的定律等,要对这些方面的实验和资料进行重点的阅读和掌握。

2.要提高自身的解题技巧,学会举一反三

在复习时一般教师会促使学生做大量的试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做题技巧,把握做题方法。当然在做题的时候,不可盲目,要通过一道题学会一个类型的题目做法,也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第一步,需要多做一些基础题型,在对某一个转体知识点复习之后要可以从内涵上掌握它,能够理解、应用并熟悉。每一个专题所做的题目的数量没有必要过多,但是一定要做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第二步,做强度较大的题目。这一步是复习做题的重点,也是中考考试中的重点。这类的题型往往是包含了几个基本知识点,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当然题型也略有复杂。第三步,要做一些综合性质比较强的题型,也就是做难题。这一步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做这类题型的时候要多结合一些资料,把解题的各种方法相互混合在一起,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注意把握好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

3.夯实基础,回归教材

在对基础题和难题都掌握好的情况下,要回归教材,多读教材上不太熟练的资料。第一,要对教材中讲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基本学习中提炼出来深刻的化学原理和概念,要把各种题型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点。第二,要强化记忆,学会融汇贯通,对那些注重记忆性的知识点,做到心中熟练,能够灵活运用,例如:化学式、元素符号、金属活动顺序、性质反应、化合价、溶解性、物质颜色等。

二、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的策略

小专题复习的方法有很多,在众多复习方法中需要掌握几种最基本的应考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来相关的技巧。具体应对中考考试的策略有如下几种:

1.要对中考考试中某一专题的考点进行明确做好试题复习

一般来说,明确考试要求就是要多关注历年考试中各个类型试题分值的变化,看准方向,促进复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考化学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试卷结构、考试性质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得出来,基本考试要点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依据要对历年题型进行分析和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技巧。在掌握好技巧的同时要做好专题知识的特殊性复习。以下举例分析说明:

(1)对化合物、元素、单质等方面知识的复习方法:第一,采取纵向联系的方法,把其用途、化学性质、制法、物理性质、鉴别以及化学反应等串成一整个知识链。第二,采取横向比较方法,例如石墨、二酸三碱四盐、金刚石、三种气体等这样的方法,能够把记忆的条款减少,优化内容,促进记忆有效。第三,采取综合运用方法,通过对各个类型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归纳出来物质反应的规律性,并进行综合性的知识运用。

(2)对化学实验采取的复习方法:第一,要重点掌握好化学化学反应的类型、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第二,要把物质的性质作为中心,充分掌握提纯、除杂、鉴别、检验等。最后要对化学实验装置的用途进行归纳,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组成测定、成分推断、物质制备等。

2.要选好专题知识的记忆方法

相比较来说,化学课程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比其他理科课程要多,所以要学会一定的记忆技巧,促进快速记忆。对于那些纯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来说,虽然不需要一字一字的记忆,但是一定要清晰地理解,掌握其含义。还有一些知识需要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通过合理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使用效率。例如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酸碱盐等等化合物的溶解性质和规律等,都需要牢固地记在脑海中。记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需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对知识点“个性”和“共性”的把握促进以及的效果。

3.要对实验训练进行强化

实验在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探究实验、实验方案的改进和设计等。在进行练习和记忆的时候要尽量把事物的特征深化,做到联想丰富。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时,要尽力抓住失氧和得氧的特征对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反应等进行判断,做好区分。另外要从某一个实验的意境中去联想,例如在进行H2(或CO或C)还原CuO的时候,要把教师在讲课时的动作步骤、语言效果、生成物、实验现象等联想出来,这样更容易记忆CO、C、H2三种还原剂对CuO的不同反应。

4.要关注热点专题问题,学习和实际相联系

关注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学会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个方面是近段时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选择一些与生态平衡、化工生产、能源和资源开发、环保、生活健康等相关的题目检验自己对化学学习的理解程度。

三、结束语

化学小专题复习在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学生要从自身学习的状况出发,做好中考前的复习,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一系列促进复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复习。

参考文献:

[1]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鱼飞.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学改革.2011.(2)

[3]付国军.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教学改革.2011.(1)

4.中考语文漫画专题复习教案 篇四

师总结: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漫画题的命题方式灵活,既有漫画独立命题,也有漫画与其他材料组合命题。题型一般为:①描述内容或表述过程;②揭示内涵或概括寓意;③拟写标题;④拟写公益广告词、标语口号、拟写对联、扩展语句;⑤依据漫画作文。

下面结合近两年中考漫画试题,具体谈谈漫画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1.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例1.(2010年浙江温州卷)【赏画】欣赏丰子恺的漫画(见下图),品析题目《“要!”》有哪些妙处。

丰子恺的漫画 《要!》

解析:这个标题中,“要!”概括了漫画的内容,表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对月的渴望,蕴含深厚,感叹号意为这种感情的强烈。

答案示例:题目“要!”表现了孩子渴望要把月亮拿到手心把玩的心情,透着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简洁传神,“!”点明孩子的愿望强烈。

2.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漫画画面的重要特点是简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特别是由几个画面构成的组合漫画,更应注意各画面之间的联系,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例2.(2010年泸州卷)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寓意是:

严禁乱贴乱画

漫画 曹永祥

解析:这道题关注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从画面的背景上,可以看出严禁他人乱画者,自己却在墙上乱画,这样的宣传,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吗?

答案示例:(1)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如此宣传、“榜样”(答成“乱涂乱画”不给分)。讽刺那些自己的言行效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的现象。

3.联系漫画中的文字来理解漫画。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只能借助于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例3.(2010年河北省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 5 分)

⑴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3 分)

答:

⑵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 分)

解题思路:第(1)题,表述力求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有条理。第(2)题考查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把“好书”与“财富”联系起来,要点明“好书”与“财富”的关系。

答案示例:(1)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2)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4.透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人物、行为或场景进行变形和夸张,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夸张手法,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

例4.(2010年四川眉山卷)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其后问题。

(1)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

(2)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说点什么?(选择一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

解析:在这幅漫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压岁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不言而喻,这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向人们警示:现在“压岁钱”已经变了味,简直就成了一笔沉重的人情债。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漫画内容,符合说话对象、语气和语境即可。

答案示例:(1)“压岁钱!”——民间习俗,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子贺新年的钱,含有暖暖的亲情。“压谁钱?”——“谁”是“岁”的谐音,一语中的,说明现在变味的“压岁钱”更像“人情债”,而且数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

(2)爸爸妈妈,你们又辛苦了一年,过去儿子无知,现在儿子懂事了,知道你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压岁钱就免了吧,岁末用吉利的话祝福我吧!

总结:漫画通过标题、画面、文字、夸张手法点明寓意,我们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看懂漫画,不妨将漫画的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把握漫画的要义 板书:

1、看漫画的标题

2、看漫画的画面

3、看漫画的语言文字

4、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① 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眼睛” 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② 结合漫画的形象画面来思考其寓意。(提示寓意)③ 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画龙点睛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④ 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⑤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周围有无漫画中歌颂或讽刺对象)

四、【即学即练】 1.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答案: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2.图画成语,看图后各写一句成语

答案:一箭双雕、竹报平安、摇曳生姿/粗枝大叶、走马观花

3.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②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①长辈溺爱子孙,爱护不讲究方法;晚辈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能力,且不懂得长辈的爱。

②如此祖孙 / 爱的回报 / 祖国的“未来” / 我们的下一代 4.阅读漫画,归纳出一句有哲理性的话。(2分)

会下蛋的和会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正确、积极即可。如答成”既要会下蛋又要会宣传”,则不给分。)如: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善于推销自己。

5、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单位安全意识非常薄弱: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改。

6、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呼唤诚信消费;市场需要打假。)

7、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重的学业负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护学生的健康。)

8、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示例二: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

分析: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即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 标题可为:大树的爱

1、最近,学校开展“预防灾害,沉着应对”的安全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本文包含图片:图片另存为

(1)【拟写宣传口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排比。(2分)

沉着应对,让花季更美丽;

①居安思危,让生命更美好!②远离灾害,让家庭更温馨!③周密演练,让校园更安全!(2分),;未雨绸缪,让社会更和谐!

(2)【漫画评论】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民间故事获得启发的?它批评了活动中出现的什么现象?请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评论字数在40字左右。(4分)

5.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篇五

花张蒙中学

南彩辉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炼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 热情奔放 幽默讽刺 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6.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篇六

我国的民主政治

一、知识梳理

考点1:我们共有一个家

1、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

答:(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3)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祖国?

(1)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5、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怎样与祖国共命运)

(1)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3)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6、你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

答:(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考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13亿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并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失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由他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④亿万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意义?

亿万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3、为了更好的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小主人,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情感;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是我们应有的行动。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答: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全国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今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人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

2、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力,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答:我们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时期,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曾写过《望大陆》一诗:“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首诗说明() A.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B.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不能统一 C.海峡两岸人民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 D.祖国的统一茫茫无期

解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统一是祖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此类题目主旨一定要把握明确: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共同心愿,分裂是不得人心的。 答案:AC

例2(2010四川广安中考)2010年3月5——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决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决议,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A项与题干无关;材料中没有表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有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 例3 以下选项中能直接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

①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多种活动欢庆春节的到来

②全国人大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

③中共中央征求党外人士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意见

④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议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①与材料无关。答案:D 例4 材料一:2010年3月5——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这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2891名代表决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7项决议草案。

材料二:在巍峨挺拔的太行山上,有一位普通的农民、杰出的中华女性,她就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现今唯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几十年来,她除了连续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外,还兼任省、市、县、乡各级人大代表。她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深知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她也非常珍惜履行代表职务的机会。每次参加代表大会前,她都要走访群众,收集第一手材料,讨论发言时,也敢于替山区群众说话。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上述材料以后,可以得出哪些重要结论?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大意。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地位、职权及作用;材料二选取模范代表的典型事例,主要说明了人大代表的职责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思维,找准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答案: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

三、链接中考

1.(2010山东威海中考)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14 件;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7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大常委作为民族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③其他国家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责,受其监督

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决定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2.(2010山东烟台中考)2010年5月19日,为期3天的历史上首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结束。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切实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

A.我国正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B.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C.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个人的责任

D.新疆经济要与全国其他省份经济同步发展 答案:B 3.(2010山东潍坊中考)材料一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中唱道:“……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叫中国……”

材料二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随着全国l 9个省市代表团相继赴新疆考察调研,标志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开启。5年后,新疆全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道理?(4分)(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搞好对口支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意义。(1 2分)答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分)(2)①有利于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维护祖国统一。

④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⑥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每个要点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1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也可酌情给分)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

①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

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③中华民族谱就了璀璨夺目的艺术画卷

④我国古代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胡锦涛“八荣八耻”荣辱观首位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热爱科学

C.艰苦奋斗

D.爱国主义

3.“太阳、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句歌词体现的道理是()

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我国各族人民都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④我国全体公民都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一届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感到的不仅是光荣,更多的是责任。”申纪兰由“荣誉意识”到“责任意识”的转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意识日益提高

②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③人民代表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据统计,中国55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亿多,占总人口的8.41%。在历届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在九届人大代表和九届政协委员中,共有少数民族代表128名,委员257名,分别占代表总数的14.37%和委员总数的11.7%。这段话说明()A.全体公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少数民族享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C.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行扶助政策

6.针对有关部门准备引进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的做法,某中学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后认为,用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既浪费钱财,又有可能导致花粉污染,威胁市民的健康,他们建议有关部门改变这种做法。请你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方式来反映意见()

①.张贴大字报,号召市民进行抵制 ②.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③.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

④.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

②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据统计,建国5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建设的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和15个发达省、市援助西藏的建设项目、物资和资金达70多亿元。50多年来,雪域高原的生产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西藏的变迁()

①展示了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②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反映了我国平等、互助、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9.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全面部署“兴边富民工程”,决定用3年的时间筹集200亿元,为边境民族地区特别是7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办好30件实事,确保他们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全部摆脱贫困。这说明()

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只能靠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

③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别已不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10山东滨州中考)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公安部门迅速抓捕了1400多名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这起事件的实质是什么?(2分)

(2)这起事件为什么被迅速挫败?(2分)

(3)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置说明了什么?(4分)

(4)如何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大好的民族团结局面?(4分)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B

6.C 7.D

8.A

9.C 10.(1)实质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谋求新疆独立。(2分)

(2)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共同携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接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起事件违背了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不得人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各族人民的团结支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2分)

(3)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合法财产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等。(4分)

7.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篇七

一、课前“预复习”,唤醒学生记忆

为了唤醒学生关于动态型问题的前期学习记忆,我在专题复习课开始前设计了综合性的“复习卡”.

1.复习“小热身”

(2)如图2,在8×6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中,⊙A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与静止的⊙A内切,应将⊙B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

(3)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_______秒时,以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复习情况反馈

你在解答上述题目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哪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

在批改这一前置性复习作业时,我能够较好地了解学生现时的学习基础,并了解学生对于复习动态型问题的真实需求,从而提高复习课设计和组织的针对性.

二、课时循序渐进,分散解题难点

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考试大纲,对动态型问题进行分解、细化,形成难度由低到高的复习教学阶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心理,提高解答动态型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建立函数关系式是解答动态型问题的第一步.因为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四边形PCQD的面积y=2S△PCQ,我引导学生在条件和图中归纳CQ=4t,PC=12-3t这两个关系,建立y与t的函数关系式.

∴当t=2秒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上述两个小问属于难度较低的问题,而第(3)、(4)小题是存在性探索题,难度相对较高.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先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结论,然后从假设出发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进行求解.

三、课后“二评二改”,形成解题技巧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巩固性作业,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我在一堂复习课后布置了以下作业.

1.如图6,已知点A(1,1)、B(3,2),且P为x轴上一动点,则△ABP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

2.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BM=_____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

3.如图8,在△ABC中,∠B=90°,AB=12mm,BC=24m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B以2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重合),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C以4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重合).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经过_____秒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

在布置巩固性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行“二评二改”.一评,先由教师批改评价学生上交的课后作业,指出错误所在,让学生进行修改完善.一改,学生自主修改作业.二评,学生自己或小组成员再次批改和评价学生的复习作业.二改,学生根据批改结果进行再次修改.在最终完成修改后,将题目整理归类到“复习档案”中,形成动态型问题的复习资料,提高做题练习的有效性.

8.中考英语阅读专题复习课例 篇八

【关键词】(3-5个)阅读专题复习 主体参与 少教多学 人文意识 思辨能力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在中考前面向学校全体英语老师开设的一节阅读专题复习公开课。此课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9年级学生应完成课标分级目标中的五级目标,课标中五级目标对于阅读的要求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占比分大。因此,阅读专题复习课无论对于中考还是学生英语的终身学习都意义非常。上好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材料选择很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11)。本节课的选材强调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与阅读策略培养等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所选用的材料都来自于《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 初三版》。所选择的几篇阅读材料都是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是关于英国学生的,有的是关于加拿大学生的……

本节课的阅读专题复习主要是针对阅读理解这一题型的复习,根据题型分类,阅读理解题可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和主旨大意题。考虑到题型多,课时有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节课的主要解决的是主旨大意题型。

2.学生分析。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南京市某中学的初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完成初一至初三的6本英语书的学习,并已完成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扎实。对照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水平基本已达到四级: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但是在实际操练中也出现明显的薄弱方面: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理解大意。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方法点拨、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解答主旨大意题的策略。

3.教学目标。

(1)学生能学习掌握一些主旨大意题的解题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重点理解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筛选关键信息,找到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并能评判相关选项,拓展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3)学生能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以往的经验和课堂上精选段落的联系,找出解决主旨大意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合理使用相关策略。

(2)找到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建立所选答案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并能评判相关选项。

(3)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地同龄人的生活,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5.教学设计思路。阅读专题复习课是针对中考所设计的二轮复习课,但我们不能就题目讲题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方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方法教方法。阅读专题复习课归根结底还是一节阅读课。“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体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升读者的思维品质,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基于上述考虑,结合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时事性强,贴合生活实际等特点,笔者从话题、策略、人文三个层面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1)话题层面——贴近生活、贯穿课堂。通过前期精细的选材,确保话题的生活化和新颖性,本节课所选材料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反映了世界各国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生活……给学生的话题就是学生,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产生共鸣,对他们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2)策略层面——归纳总结、活学活用。通过完成一些短篇,让学生能从中得出一些策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中的经验总结归纳出完成主旨大意题的策略。并在后续的活动中将这些策略灵活的运用起来。

(3)人文层面——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阅读专题复习课不仅仅是一节复习课,也不仅仅就是讲一些阅读策略,也不仅仅就是读一些文章,本节课还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

1. Present some pictures and review some phrases about teenage problems.

2. Have a talk about students problems and ways of solving them.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九年级上册英语书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中的几幅图片,师生通过图片回归课本知识,并漫谈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方法,引入本节阅读复习专题课的话题:All about teenagers.

3. Watch a video and talk ab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video:

—A different way of solving problems may have a surprising effect.

教师播放Ted视频《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选段:一位有40年教龄的老师丽塔·皮尔逊讲述她是如何对待一个考试考得不好的学生的故事。学生谈论本选段的主要内容,引入本节阅读专题复习课的任务:主旨大意。

【设计意图】

再现书本图片和话题,学生对于图片和话题熟悉感陡然而生,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课堂气氛瞬间点燃。观看视频,使学生产生兴趣,谈论视频内容,顺利引入本节阅读专题复习课的任务:如何正确归纳主旨大意。

Step 2:Presentation

1. Read for the main idea

1)Read some short paragraphs for the main idea.

2)Find ou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ive ideas.

3)Discussion: What can be helpful in 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

提供四个小短篇,引发阅读和讨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四个小短篇的阅读,一方面,了解了相应段落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文本信息的筛选,建立关键词或者关键句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并能清楚的给出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阅读活动之后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前面阅读环节所找出的论据,并能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归纳出主旨大意题型的解题策略。

2. Practice 1

1)Read a passage about teenagers in the UK.

2)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 Practice 2

1)Read a passage about hockey teenage players in Canada.

2)Choose the best title.

3)Analyze the passage and choices together.

本环节让学生在新的篇章中学习运用上一环节所归纳的解题策略,并能归纳出主旨大意。通过文章难易的梯度,所设置提问的方式,层层递进,一步步提升能力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交流优化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

给学生新的且篇幅稍长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上一环节所归纳的解题策略归纳主旨大意,让学生能进一步通过运用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这个策略的认识,做到不仅知道有这些策略而且会灵活使用。不同的篇章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篇章一的任务是写出主旨大意(不限制词数);篇章而的任务是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通过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控制问题的难度。篇章一的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只要能找准关键词,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篇章二的任务有难度,特别是个别表面相似的易混淆的答案。通过学生答案上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或展开辩论,既打开了思路,有互动合作。

Step 3:Activity

1. Read a given passage and discuss in groups to come up with a title for it.

2. Present each groups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to have a vote.

本环节是一个活动比赛环节。学生再次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为这篇文章起一个标题,并将每组的标题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投票,选出最佳标题。

【设计意图】

这一任务应该是这节阅读专题复习课中难度最大的任务:没有选项,且还需照顾到标题的简洁概括性。但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让学生们更加全力以赴去完成这项任务。

3. Analyz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mean in the passage to help students get the best title.

4. Ask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of reading the passage.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有效延伸。学生通过对段落细节信息的理解找出不同段落中mean的不同意思。

【设计意图】

小组所展示的标题反映出学生在阅读中讨论中都重点关注了mean这个单词。本环节通过分段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解读mean的不同意思,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最佳标题,且帮助学生能在平时的阅读中建立这种一词多义的意识。

Step 4:Summary

Review the main topic of the class—About teenagers and make a guide to attitude towards future life.

【设计意图】

在本节课结尾时,通过对本节课主要语篇的标题的回顾,同步渗透并提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学思考

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话题的生活化和一致性,力争设计好各部分之间的过渡,整体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管是在文章的选择上还是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在内化输出时,由零到整。从设计这节课到教授这节课,笔者思考如下:

1.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时间却相对比较少。针对南京市英语中考,从阅读专题复习课的课型来讲可分为完形填空课、阅读理解课、任务型阅读课、首字母填空课四种。本节课是针对阅读题解题型的专题复习课。从阅读理解的题型来讲可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和主旨大意题。在设计的时候,笔者有过疑虑:是一节课教授四种题型呢?还是将这四种题型分为四个课时来交呢?最终,笔者采用的是课堂前测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题时真正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抓手最后将本节课的目标设定Reading for Main Idea。这样的思考主要是源于少教多学理念。“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学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主体参与,成为课堂主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发生必须依赖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王蔷(2006)主张,阅读要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的结果,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鲜活、独立而具有创造性的个体。本节课是阅读专题复习课,是学生主体参与式阅读课,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谈论青少年所遇到的问题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经验和课堂提供的文本的解构和建构归纳总结主旨大意题的解题策略;学生在遇到分歧的时候,主动回归阅读材料,筛选文本信息,选定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与同学进行辩论,最终确定正确答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文本进行对话和互动,领悟文本的深层次信息,提炼文章标题。然后在组间进行比赛,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标题。在主体参与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不仅提取了有用的文本信息,深度领悟了文本的深层次信息,而且还以此为基础提升了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人文意识,提升综合素养。“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黄国文(1988)认为,不同的阅读文本有着不同的形式、内容、特征和文本的解构。每篇阅读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不同的内涵往往体现不同的情感态度元素。对语篇人文内涵的挖掘是提升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所选择的文章、所涉及的活动、所挖掘的文章深层次的信息都考虑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提升:Someone who is mean to you is helpful to you. Safe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Different ways ca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笔者的目的在于: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才能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是通过学习语言发展自己的心智、品格、修养、素质,学习知识,以使自己达到“理想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傅咏梅.例谈文本解读缺失和失当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2):10-1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黄国文.语篇的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钱希洁.让英语语篇教学从模式走向灵动[J].中小学外语教育(小学篇),2013,(2):1-4.

上一篇:人力资源三级师公式下一篇:如何写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