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
1.《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篇一
5.26在读书会上听到一个大学生在讲这本书。他用了很大的一个篇幅来理清资讯和了解的关系。举了一个我们听书的例子,我们听书但是却很少按下暂停键来思考。这点也是我需要反思的,我每看完一本书,没有用到实处,也没有任何的输出,为了看书而看书,成为了知识的奴隶。我应该更多的停下来去思考,去怀疑。
通过主动的阅读和更多的技巧来读好它,作者想要传达的正好被读者理解到,类似于棒球赛的投手和捕手,阅读双方互动的过程,没有谁是被动的,除了那个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动阅读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问题。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1、这本书在谈什么?2、作者的论点有哪些?是如何论述的?3、这本书有道理吗?4、这本书和我有关系吗?”我在想我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是否也可以根据这4各方面来写呢?
在技巧方面就是记笔记,书中也提到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在做检视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结构笔记。在分析阅读的时候可以使用概念笔记,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可以使用辩证笔记。这三种方法为我今后的阅读笔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是阅读的四个境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在我们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了 ,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是更深入的更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具体的内容我觉得还是需要再细读一遍文章后才能对书中的方法有更深的了解。
2.《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篇二
一、拿到一本书
1. 读封面。
师:先来看看《不老泉》的封面, 从封面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这几个封面都和树有关系, 恐怕是在森林里吧!
生:看到题目有的是中文, 有的是英文。
师:你能推断出什么来?
生:有可能是外国作者写出来的。
师: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 所以这本书最早的是英文版, 翻译过来有两个版本, 大陆叫《不老泉》, 台湾叫《永远的狄家》。
2. 读书评。
师:很多书的封面都有书评。
(出示:这部可怕而美丽的作品必将在你一翻开书本的时候, 就会令你爱不释手, 而且还将让你永生难忘!正因为这篇故事优美、感人、浅显易懂并富有哲理, 才得到了那么多大人和孩子的喜爱, 美国教育协会经过调查表明, 该作是全美历史上一百本最受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并成为北美儿童课外阅读的经典书目。)
师:从这段书评当中, 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本书很受读者喜爱。
生:适合大人还有孩子来读。
师:我们来看对这本书的介绍。
(出示:温妮一家是踏上北美洲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在一个炎热的天气里, 11岁的温妮由于无聊和闷热, 独自悄悄跑进丛林中探险, 在那里她遇见了长生不老的塔克一家———17岁英俊少年杰西和他哥哥、父母, 他们因为误服可长生不老的泉水而永远年轻, 他们为了保存这个秘密而东躲西藏。有许多人在寻找他们, 想知道长生不老的秘诀, 其中就有一个黄衣人。)
师:我们再来看, 从塔克的角度写的介绍。
(出示:“平凡得像盐巴一样”的塔克一家人, 却有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他们为了守护这个秘密, 东奔西走地躲避着所有人,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师:通过介绍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有人知道了不老泉。
生:很多人想得到不老泉。
生:不老泉在森林里。
生:我感觉塔克一家很自私, 因为他们不想和别人分享不老泉。
生:我从封面上看到一个偷看的人, 可能就是上面介绍的黄衣人。
师:通过极少量的信息, 我们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谁再来说一下, 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样的印象?
生:我感觉写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很丰富。
二、打开一本书
师:打开这本书, 你想先看什么呢?
生:先确定有没有不老泉。
生:看最精彩的部分。
生:我想先看一下开头和结尾, 因为它们一般都交代整个故事主要的结果会怎样。
师:开头和结果他都一下子想知道, 其实阅读就像吃东西一样, 有人喜欢吃这个, 有人喜欢吃那个, 即使吃同一个东西, 吃的方式也不一样。
1. 找主角。
师: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本书里面活跃的人物是谁, 我们看这几个。
(出示:
塔克———梅的丈夫
梅———塔克的妻子
迈尔斯———塔克和梅的大儿子
杰西———塔克和梅的二儿子
温妮———一个11岁的女孩儿, 树林村林主的女儿)
(学生读)
师:树林村林主的女儿, 故事就是围绕着塔克一家和小女孩温妮之间发生的, 我们在看书过程当中会发现。
2. 读前奏。
师:我读一段给大家听, 这一段是这本书的前奏, 是它的第一部分。
(出示:八月的第一个礼拜, 是夏天的顶点, 也是漫长一年的顶点。这就跟摩天轮停止不动时, 最高处的座位是大轮的顶点一样。在此之前, 日子是从舒爽的春天慢慢爬升上来的, 之后, 就忽地滑向凉意渐浓的秋天了。
这个礼拜是非常奇怪的, 不管是白得毫无生气的清晨, 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的中午, 还是被太多色彩渲染的黄昏, 都是凝滞、燠热, 而且出奇的安静。即使夜晚出现闪电, 也只是寂寞地闪着火光, 并不打雷, 也不下雨。这样的天气, 常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光了。人们在这种时候, 也最容易做出让自己懊悔的事情。)
师:从这两段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生:这个事情是在8月的第一个礼拜发生的。
生:时间和场景。
师:时间和场景, 什么样的场景?
生:难熬的。
师:在这些容易让人做后悔事的天气里, 你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
生:我感觉温妮在这个时候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出示:不久前, 也是在这样的日子里, 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乍看之下, 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清晨, 梅骑着马, 要到树林村旁的小树林。她每隔十年都要到那里一趟, 跟她的两个儿子, 迈尔斯和杰西———碰面。中午, 树林村小树林林主的小女儿温妮, 再也忍不住了, 她决定要离家出走。傍晚, 温妮家的门前来了一个陌生人。他是来找人的, 但他没有说找谁。)
师:从这一段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温妮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生:那个陌生人可能是来找温妮的。
生:梅为什么要十年才跟她的两个儿子碰面?
师:对啊, 为什么十年才和儿子碰面?
生: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而分开。
师:我们再来看最后, 前奏的最后, 这段话比较难懂。
(出示:但是事情往往会以奇怪的方式碰在一块儿。小树林是这些事件的中心, 就像轮子的轮轴。所有的轮子都必须有个轮轴……所有的轮轴都是固定的点, 不能随便挪动, 因为没有它们, 一切东西就会不成样子。)
师:通过读这段话, 你对这本书有什么印象?
生:这本书很神秘。
生:可能也很惊险。
生:可能是讲述了塔克一家的一些秘密。
3. 读章节。
师:老师带来了第七章, 题目是“神奇的泉水”。你读完的时候, 告诉老师, 泉水神奇在哪里, 可以在上边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
师:泉水神奇在哪里呢?
生:“来了一群猎人。那时马儿正在树旁吃草, 他们对它开了枪。据他们说, 他们是看走了眼, 误把它当成鹿。你相信吗?结果马儿居然没死, 子弹从它身上穿过, 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然后是爸爸被毒蛇咬到……”“杰西吃了毒蕈……”“我把自己割伤了。”梅说:“记不记得?那时我正在切面包。”
生:还有就是, 任何东西, 就是摔下来, 受伤了也不会有事, 然后杰西爬树, 摔下来的时候脖子应该摔断, 但是一点事儿也没有, 神奇的不老泉让你受伤也不要紧。
生:他举起猎枪, 准准地对着自己的胸口, 我们还没来得及阻止他的时候, 他就按下了扳机……最后她继续说:“他应声倒下, 子弹穿透他的心脏———一定的, 他瞄得太准了———但子弹却从他的身后飞出来, 他身上几乎没有一点被子弹打穿的痕迹。
师:多神奇的泉水, 你们想不想喝一口?
生:想。
师:塔克一家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生:“我们认为, 如果人人都知道了那口泉水, 情况会更糟, ”梅说, “我们慢慢悟出这件事情的后果”她看着温妮, “你明白吗, 孩子?那口泉水会让你不再成长, 如果你今天喝了它, 哪怕只是一小口, 你就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 永远长不大, 永远是个小女孩。”
师:这是什么后果?
生:永远长不大, 永远就在这个年龄段。
师:你认为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让温妮不喝这个泉水。
生:我认为她告诉温妮是为了让她保守这个秘密。
生:是让她知道这个秘密, 不喝, 让她成为正常人。
师:成为正常人。那么就有不正常的人, 不正常的是谁?
生:喝了泉水的人。
师:泉水给他们家庭带来了什么呢?
生:带来困扰。我们看到的是, 他们为这个事而东窜西跑。迈尔斯感伤地说:“我结了婚, 有了两个小孩, 但我看起来仍然是二十二岁的样子。最后, 我太太认定是我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便离开我, 同时把孩子也带走。”
师: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感觉迈尔斯一家不是不想让大家长生不老, 而是为了让大家正常地活着。
生:这个泉水真的是既美丽又可怕。
生:我现在有点不想喝泉水了。
师:你不想长生不老啦?
生:不想, 因为不会再长大, 人也不会成熟。
生:我想现在就喝, 因为我不想长大。
生:我想等到长得最好看的时候再喝。 (笑)
师:让青春永驻。好多在座的都笑了, 他们跟你的想法一样, 想留住青春啊!
4. 读目录, 编故事。
师:这本书加上前奏和尾声, 一共是二十五章。下面老师把目录发给你们, 从第一章到第八章中选一章, 第九章到第十七章中选一章, 十八章到尾声中选一章来编故事, 让前后能够连贯起来。
(学生活动)
生:我选的是“绑架”、“湖上谈话”, 还有“逃狱计划”。绑架, 杰西自己在森林里散步, 这个黄衣人已经跟了他很久很久, 他早想把杰西给绑架了……走到一个湖边, 然后他们开始谈话, 首先是杰西说:“如果我把秘密告诉你, 你不会告诉别人吧?”……黄衣人就贴在监狱门口, 杰西就伸过手, 把那监狱钥匙够过来, 开开门……黄衣人跑着跑着, 他晕了, 他喝醉酒了, 没看清, 这里有个河, 结果掉到河里去了, 摔死了。
生:他有一个缺点, 他刚刚说到活活饿死他们, 他们已经喝了不老泉水, 应该不会饿死吧?
生:他说的是那个黄衣人从那个井盖里掉进去摔死了, 后面还有几章, 里面不可能有黄衣人这个人物了。
生:我觉得森林里应该没有井吧。
生:黄衣人睡在他的门口, 睡在他的门口, 不怕钥匙丢了。
生:黄衣人已经喝醉酒了, 他怎么还会再醒来。
师:编故事要注意合理性。
5. 读主题。
(出示:你已经知道泉水的事, 而且就住在泉水的旁边, 你可以随时进树林去。嗯……你能不能等到十七岁, 等到跟我现在一样的年纪———嘿, 那也不过六年的时间———然后再到小树林里去喝些泉水, 那么你就可以跟我一起离开, 我们甚至可以结婚……哦, 温妮, 生命就是要享受, 不是吗?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我的看法。而你和我两个人, 将可以永远、永远过我们的快乐生活。)
师:这是其中的一章“十七岁的约定”, 你觉得温妮会不会喝呢?
生:应该是不会的, 不然怎么再写下面的事呢?
6. 读尾声。
师:故事的尾声告诉我们温妮的选择。
(出示:柜台服务员答道:“但是在三年前, 大约是那个时候———发生了一次雷电大风暴。‘大树’被闪电击中, 从头到尾被劈成两半。树林起火了, 情形一塌糊涂。连地也被掀了起来了。后来用推土机才把它清理干净。”)
师:读到了什么样的尾声?
生:悲惨。
生:因为温妮不能和杰西一块遵守这个十七岁的约定。
师:这一段很重要, 告诉我们什么没有了?
生:小树林。
生:不老泉。
师:不老泉没有了, 杰西和温妮的命运留给你们自己想象吧!
3.怎样阅读一本书 篇三
因此,当我们将这些长方形的东西,这些八开、四开、十三开等等等等的东西一一传来传去的时候,如果我们设想我们是在用双手抚摸我们实在的或潜在的骨灰盒,我们是不会出大错的。说到底,用来写作一本书——一部小说,一篇哲学论文,一本诗集,一部传记,或是一本惊险读物的东西,最终仍只能是一个人的生命:无论好坏,它永远是有限的。有人说,理性的思考就是死亡的练习,这话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借助写作而变得更年轻些。
同样,也无人能借助阅读而变得更年轻些。既然如此,我们自然的偏爱总是倾向于好书的。然而,这样一个事实却构成一个悖论,即在文学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样,”好”并非一个独立自在的范畴:它是由它与”坏”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于是,一个作家要想写一本好书,他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低级书刊--否则的话、他就难以获得必需的标准。在最后的审判时,这也许能构成坏文学的最佳辩护。
既然我们全都是生有时限的,既然对书籍的阅读是费时甚多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设想出一个可以使我们获得节约之假象的系统。当然,这并非一种否定,去否定那种在阅读一本大部头的、情节缓慢的平庸小说时可能会有的欢乐;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可能同样欢乐地沉溺于时尚。最后,我们阅读,并不是为了阅读本身,而是为了学习。因此,就需要简洁,需要压缩,需要溶解,需要进行一些工作,以将人类各种各样的尴尬处境置于其最细小的焦点之中;换句话说,就需要一条捷径。因此,我们怀疑这样的捷径是否存在(它们是存在的,但出现得要晚些),作为这一怀疑的副产品,在现有印刷品的海洋中,还需要某种罗盘。
罗盘的角色,当然是由文学批评、由评论来扮演的。唉,这罗盘的指针摆幅很大。时而北方,时而南方(确切地说,是南美),时而是其他方向;对于东方和西方来说也是一样,其摆幅甚至更大。一个评论家的麻烦事(至少)有三重:(一)他有可能成为一个雇佣文人,像我们大家一样无知无识;(二)他可能对某种特定的写作方式持有强烈的偏爱,或者干脆与出版业一同去牟取私利;(三)如果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他就会使他的评论文字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就是一个例子——于是,你就止于阅读这些评论而不会再去阅读那些书籍了。
无论如何,你都会发现自己正漂浮在那海洋上,四面八方都有书页在沙沙作响,你紧抓着一只你对其浮力并不太信赖的木筏。因此,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去发展你自己的趣味,去构造你自己的罗盘,去使你自己熟悉那些特定的星星和星座——无论暗淡还是明亮,它们却总是遥远的。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你会轻易地发现自己年岁已老,头发花白,腋下夹着一本糟糕的书正向出门走去。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或者,也许仅仅是问一方案的一部分一一就是去依赖传闻:朋友的一个建议、你偶然喜欢上的文本中的一个提示。这种做法尽管还没有被约定为一种时尚(这倒不会是一个太糟的主意),但它却是我们大家自幼年起就非常熟悉的。然而,这最终仍只是一个可怜的保险,因为,现成文学的海洋是波涛汹涌的,是不断扩展的,就像这个图书博览会所充分证明的那样:在那海洋中仍会有另一种风暴。
所以,哪儿才是我们的陆地(尽管这可能只是--座不宜居住的岛)?哪儿才有我们的好人星期五(更甭提一头猎豹了)?
在我要提出我的建议之前,不!我所提出的仅仅是一个用来培养健康文学趣味的方案。我想对这个方案的来源、亦即我卑贱的自我说上几句,这并非是出自我个人的自负,而是因为我相信,一种思想的价值是与其出现的上下文相关联的。说真的,如果我是一个出版家,我就会在我所出书籍的封面上不仅写上作者的姓名,还要标明作者写作各本书时的准确年龄,以便让那些书籍的读者们决定,他们能否去评判一个比他们年轻得多、或是年老得多的一个人所写书籍中的信息或观点。
我的建议的来源,属于这样一类人(唉,我可不再使用”一代人”一词了,这个词具有民众和整体的特定含义),对于这类人来说,文学永远是一种带有上百个名称的东西;这类人的社交风度会让鲁滨逊·克鲁索、甚至会让人猿泰山皱起眉头;这类人在大的集会上感到不自在,在晚会上从不跳舞,常常要为通奸找出形而上的理由,在讨论政治时非常注重细节;这类人远比他们的诋毁者更不喜欢他们自己;这类人仍然认为酒精和烟草胜过海洛因或大麻;这些人,用W.H.奥登的话来说,“你在街垒中找不到他们,他们从不向他们自己或他们的情人开枪”。如果这类人偶然发现自己的鲜血在牢房的地上流淌,或是偶然发现自己在台上演讲,那么这是因为,他们并非某些具体的非正义的反对者,而是整个世界秩序的反抗者(更确切地说,是不赞成)。他们对他们所提出观点的客观性不存幻想;相反,打一开始,他们就保持着他们不可原谅的主观性。然而,他们这样做,其目的并不存于使自己摆脱可能遭遇的攻击:作为一个角色,他们完全意识到了其观点及其所坚守立场的脆弱性。而且,采用了一个与进化论者相反的姿态,他们将那脆弱性视为生物的首要特征。这一点所需要的,我必须补充一句,与其说是如今几乎每个写作者都被认为具有的那种受虐狂倾向,不如说是他们本能的、常常是第一手的知识,即正是极端的主观性、偏见和真正的个人癖好才帮助艺术摆脱了俗套。对俗套的抵抗,就是可以用来区分艺术和生活的东西。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我想要说的话的背景,我也就可以将那话直接道出了: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如果你们以为,我这样说是出于职业偏见,我是在试图抬高我自己的这个行业,那你们就错了:我并非一个拉帮结派的人。问题在于,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它并不仅仅是传导人类体验之最简洁、最浓缩的方式;它还可以为任何一种语言操作——尤其是纸上的语言操作——提供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
一个人的诗读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成小说艺术中。散文中的好风格,从来都是诗歌语汇之精确、速度和密度的特质。作为墓志铭和警句的孩子,诗歌是充满想像的,是通向任何一个可想像之物的捷径,对于散文而言,诗歌是一个伟大的训导者。它教授给散文的不仅是每个词的价值、而且还有人类多变的精神类型、线性结构的替代品、删除不言自明之处的本领、对细节的强调和突降法的技巧。尤其是,诗歌促进了散文对形而上的渴望,正是这种形而上将一部艺术作品与单纯的美文区分了开来。无论如何也必须承认,正是在这一点上,散文被证明是一个相当懒惰的学生。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想批驳散文。问题的实质在于,诗歌恰好比散文年长,并因此走过了更长的路程。文学始自诗歌,始自游牧者的歌,这游牧者的歌要早于一个殖民者的文字涂鸦。虽然我曾在一个地方将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比作空军和步兵的区别,但我此刻提出的建议却不是在划分等级或弄清文学的人类学起源。我想做的一切,就是干一点实事,使你们的视线和脑细胞摆脱那许多无用的印刷品。人们可以说,诗歌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发明出来的——因为,它就是节约的同义词。因此,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对我们两千年的文明进程进行概括,尽管是小规模地。这比你想像得要简单些,因为,一首诗远不如一部散文那样冗长。还有,如果你所关注的主要为当代文学,你的任务就真的很轻松了。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花上两个月的时间,用你的几个母语诗人的作品将自己武装起来,最好是从本世纪上半期的诗人读起。我估计,只需读上一打薄薄的书、你就可以完成任务,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你就会像模像样了。
如果你的母语是英语,我可以向你推荐罗伯特·弗罗斯特、托马斯·哈代、W.B.叶芝、T.S.艾略特、W.H.奥登、玛丽安娜·穆尔和伊丽莎由·毕晓普。如果你的母语是德语,我推荐的是莱纳·马里亚·里尔克、乔治·特拉克尔、彼得·胡赫尔和戈特弗里德·贝恩。如果母语为西班牙语,那就是安东尼奥·马查多、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珈、刘易斯·谢尔努达、拉斐尔·阿尔维蒂、胡安·拉蒙·希门内斯和奥克维塔奥·帕斯。如果母语是波兰语——或者,如果你懂波兰语的话(这将成为你的一个巨大优势,因为本世纪最非凡的诗歌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我则乐于向你提起列奥波尔德·斯塔夫、切斯拉夫·米沃什、兹比格涅夫·赫尔伯特和维斯拉瓦·辛姆博尔斯卡。如果母语是法语,那么当然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儒勒·苏佩维埃尔、皮埃尔·勒韦尔迪、布莱斯·辛德拉斯、保尔·艾吕雅的一些作品、阿拉贡的少许东西、维克多·谢加仑和亨利·米恰尔。如果母语是希腊语,你就应该读一读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乔治·塞菲里斯和雅尼斯·里特索斯。如果母语为荷兰语,那就应该是马丁努斯·尼约赫夫,尤其是他令人震惊的《阿瓦特》。如果母语是葡萄牙语,你就应该读费尔南多·佩索亚,也许还应该读一读卡罗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如果母语为瑞典语,就请读圭纳·埃克路夫、哈里·马丁逊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如果母语为俄语,那么至少可以说,要读一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奥西普·曼德里施塔姆、安娜·阿赫马托娃、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弗拉基米尔·霍达谢维奇、维列米尔·赫列勃尼科夫、尼古拉·克留耶夫。如果母语为意大利语,我不想冒昧地向在座的各位提供任何名单,假如我提起了夸西莫多、萨巴、翁加雷蒂和蒙塔莱,这仅仅是因为,我早就想向这四位伟大的诗人表达我个人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诗句对我的一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能站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对他们表达感激,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你读完了上述这些人中任何一位的作品之后,你就会把从书架上取来的一本散文搁在一边,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你能继续阅读那本散文,那么这就应该归功于作者了;这就意味着,那位作者像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诗人一样,对我们的存在之真理的确有某些补充;这至少表明,那位作者不是一个多余的人,他的语言具有独立的力量或优雅。还有,这就意味着,阅读成了你难以遏制的嗜好。说到嗜好,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事。
请允许我在此绘出一幅漫画,因为漫画能突出精髓。在这幅漫画中,我们看到一位读者,他的两只手上都捧着翻开的书。他的左手上是一本诗集,右手上则是一部散文。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会首先搁下哪一本书。当然。他会两手都拿着散文,但这将给他以自我否定的标准。当然,他会问道,什么是好诗和坏诗的区别,如何能保证他左手上的书的确是值得费神一读的。
好的,首先,他左手上拿着的书,十有八九会比他右手上的书更轻。其次,诗歌,如蒙塔莱曾言,注定是一门语义的艺术,江湖骗子们在其中的机会非常之少。读到第三行,一位读者就能明白他左手上拿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因为诗歌能很快地产生感觉,其中的语言特性能立即让人感觉出来。而在读了三行之后,他却只能看清他右手上拿的是本什么书。
4.《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四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在1940年就已经有了第一版,现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样是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说,单单是看译者和作者的序,就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那就是他们说出了很多我对阅读的看法,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1972年的时候,作者所在的国家已经渐渐地扫除了文盲,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文化普及的状态,可以说很多人都能看懂书画字报,可是却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结构严谨的文字,就如一些论文,理论性地文章书籍。不是说字体不认识,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体会。
因为我就发现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可以不用家长的陪伴也能自己一个人看图画,看拼音,看童话故事,那个时候的阅读量很大,同时也帮到了我写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课外阅读书籍减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学习上的书本。
如果说你给我一本小说或者故事的文章,我会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让我看一些解答类的文章,或者大部头的理论的话,就看几眼就不耐烦,一点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学会主动去思考,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一本书为自己所用。
5.《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五
大约是一年前,我突然有了读书的冲动,但因为对自己的目标和兴趣都不清晰,不知道该读哪类的书,于是就去知乎上扒书单,看了若干书单后锁定了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特别痛快的就在kindle上买了电子版。
然而本人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特质导致读书的热情在买了书之后基本就没剩多少了,加上这本书初读的时候感觉十分枯燥,所以这本书的进度条在20%的位置停留了很久。
直到我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其他书却始终觉得没什么收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阅读方法,然后这本书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
重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很陌生的,刚开始的时候依然觉得枯燥,好在及时看到了书中对于读这类书的建议――遇到一本难读的.书,要从头到尾读完一遍,不要停下来,不然很容易就放弃了。
根据第一次读的经验,这次我坚持了下来,然后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阅读进度,强迫自己完成阅读进度,并依照书中介绍的方式边读边做标记,慢慢的读完了整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按照书中的介绍的方式给本书整理的读书笔记,以便自己能通过经常翻阅笔记强化记忆,每个规则的阐述未做整理,需要大家自己边读边理解。
个人感悟
之所以聊这么多我与这本书的渊源,是因为对书里的一个观点感触特别深。
就是我们的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书对我们来说也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娱乐消遣,也可以提供资讯和知识,它能发挥什么作用主要是看我们想要用它来做什么。
当我第一次仅是在冲动的驱使下读这本书时,我没办法从它这里获得我想要的满足感,因此很容易就放弃了;
而第二次我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想要解决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迫使我要认真的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对比然后执行,成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时,当目标明确的时候,我们自然知道自己该读哪种类型的书,如何选出其中值得认真读的好书。
6.《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六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7.《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篇七
7月下旬,教育心理学专家、北京丰台区怡海老年培训中心校长张梅玲提出了此活动“帮助他人,教育自己”的学术观点;遵照北京京教老年大学戴万云副校长的积极建议,《新天地》在《倡议书》中加进了有关匿名捐寄者的条款。
炎热的8月,全国老年大学都在放暑假,诸多老龄机构在组织老同志消暑度假,《新天地》与9个老龄机构联合举办的“每人捐寄一本书,支持一分钱读书社”活动边酝酿、边启动。
8月9日,“一分钱读书社”来信告知,已收到商务部杨力女士与杨小松先生和兵团战友网站网友劳目先生赠书。此为最早的捐寄。
8月15日,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第一个向《新天地》正式回复合作函件。
8月20日,北京教育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兰州军区老战士大学书画院已提前研究捐寄活动。
8月30日至9月7日,多家新闻媒体对《“每人捐寄一本书,支持一分钱读书社”公益活动启动》进行报道。其中包括:《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中国妇女网、中国广电网、新浪网等。
8月下旬,外交部有关部门将捐寄活动委派于阵容强大的老年大学实际运作:商务部有关部门将《倡议书》分发给15个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全国妇联有关部门将《倡议书》等相关材料张贴于该单位的“老年之家”。
9月7日,老战士大学书画研究院隆重举行“支持一分钱读书社”捐寄活动。
9月7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北京青年报》获悉消息,直播对“一分钱读书社”创办人左国栋的电话采访。
9月8日,捐寄活动得到中国期刊协会领导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他们亲临18日在北京怡海社区老年培训中心捐寄活动现场指导工作。CCTV、BTV相关栏目到场采访。
9月中旬秋高气爽,各老龄教育单位相继开学,“每人捐寄一本书,支持一分钱读书社”活动也将进入高潮。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导图笔记10-18
《儿童阅读的力量》读书笔记10-28
阅读小说《俗世奇人》的优秀读书笔记08-20
阅读过《五猖会》的优秀读书笔记10-29
初中生阅读《人生》的优秀读书笔记08-29
如何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10-17
阅读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07-09
如何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论文07-05
《格雷佛游记》读书笔记600字阅读启发08-04
如何准备六级阅读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