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建设与管理(通用8篇)
1.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一
提升后勤管理效能建设现代学校
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它的内在规律,明确其基本要素,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学校做贡献。那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人财物时四大基本要素。也就是说,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在选人、用钱、管物、惜时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在选人、用人、育人方面下功夫
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收收发发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缺乏廉洁奉公党性原则的人,是难以胜任的。况且,这项工作具有“一多”,“二广”,“三难”的特点。即;师生员工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人员特别多,校内校外联系面广,教学生活要求工作面也广,在物质条件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不适应,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尚未根本好转的地方和单位,做好后勤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有任劳任怨,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人,后勤工作是干得好的。
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系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系到维护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纪律的执行。特别是在中小学,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包括后勤工 1
作在内,诸如环境的布臵,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服务态度等,都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有的甚至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因此,学校对后勤人员的要求应是高的,对后勤人员的挑选应该是有条件的。笔者以为,根据学校性质和后勤工作任务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首先,思想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后勤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
其次,作风上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
第三,工作上认真负责,爱校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勇于坚持原则。
第四,专业上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育方针和有关财务政策与规定,了解各科教学的需要与发展,虚心好学,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小平同志说:“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指做好人的工作”。毛泽东同志也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挑选好后勤干部是搞好后勤管理的决定因素。要改变后勤管理落后与开创教育新局面不相适应的矛盾,就必须从加强后勤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上抓起。
在选拔调配和培训后勤管理人员时,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坚持“四化”标难。革命化是前提,是根本,知识化、专业化是核心,年轻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要坚持从实践中
选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进行考查,尤其对需要提拔的人员.必须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三是要坚持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选拔和调配人才,必须量才授职,善用其长,力避其短: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选拔后勤管理人员时,主要看一个人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工作成绩;五是要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使用者不能轻易、毫无根据地怀疑。如果认为有可疑之处,则应在调查清楚后再行使用;六是要坚持用养并举。人才使用是一个人才能输出的过程,人才的培养则是一个人才能输人的过程。要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人,有目的、有计划对各类人员进标培训,让他们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七是要坚持能上能下。对于工作卓有成效,业务管理能力强者要提拔重用。对于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几经实践证明,不能胜任工作者要及时调整下来或更换工作岗位:八是坚持职、责、权、利统一。明确其承担的责任,授予其相应权力,给以其应得的报酬。
二、在经费筹措、保障、分配上下功夫
后勤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好学校全部经费收支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教育经费,确实难于办好后勤,这是起码的常识。但是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能方面,却有高低之分,大有潜力可挖。为什么有的学校少花钱可以多办事,办好事,有的学校却花大钱办小事.甚至办不成事?这里关键就在于后勤部门是否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了有限的教育经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承认管好经费,用好经费是检验学校后勤工作好坏的标准之
一。
后勤工作要做到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首先必须抓好计划。明确规定工作目标及次序,重视经费的预测、预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办事。编制预算应当注意: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既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又要考虑经费的可能,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既要保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此外,还应坚持弹性原则,留有余地,控制一定的机动数。为了有计划地使用预算资金,在上级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学校还要根据计划进度,季度变化及可能的支出,分别轻重缓急,编报全年、季度、月份用款计划,作为上级计划拨款的参考,以避免现在一些学校常见的用钱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其次必须抓实施。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做到在决策中抓预先控制,在实施中抓现场控制,在结算时抓反馈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审批制度。财会人员分工制度,报销验收制度,检查监督和民主理财制度,坚持“一支笔”批钱原则;保证专款专用,接受群众监督。
再次必须抓好总结,认真搞好经费的决算。决算是学校预算执行的年终总结,也是学校财务活动为教学为师生生活福利服务的最后检查。经费决算的编制以每月每季的会计账薄记载和有关会计报表资料为基础,由会计人员按实际支出的项目数额核算,实事求是地编制。
通过数字核算,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制订下一的预算。
三、在校产的使用、维护、增值上下功夫
学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视开源,而且更应当注意节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目前财政尚不充裕、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固然要重视能力投资,根据需要与可能,千方百计有计划地增拨教育经费。不过对于学校自身来说,与其努力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实际上当年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倒不如致力于提高已有经费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一方面计划用钱,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必须重视节约物力,做好校产的保管.维修工作,大力提高校产的使用率,延长校产的使用年限,加速校产使用的周转率。一是校产管理。管好校产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财产管理的责任制。所有校产都要建立账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出库均应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杜绝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是校产的维修。现在个别学校一方面教学设备物资奇缺,另一方面却任意糟蹋设备和物品,存在着只管用不管修的现象。
三是加强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把爱护公物纳入教育的内容,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的好风尚。引导师生,爱惜公物,修旧利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注意节约,自觉地做校产管理的主人,努力延长各种教学设备的寿命,大力提高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四、在时间的计划、节约、调整上下功夫
后勤管理活动诸要素中,时间不同于人、财、物择优录用;也不
象物资那样可以分配、调整等。时间的这种不可逆性,对管理活动是至为重要的。第一,要做时间的结合者。后勤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今日之事今日毕,而且应该认识到,今天耗用时间不只是为完成正在做的工作,同时还得为明天将做的工作奠基,为未来作好准备。第二,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后勤管理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一要计划工作用时。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情何时做,要心中有效。二要分清主次工作。把众多的工作排个顺序,依次办理。三要把握工作的内在联系。实际工作中,不少事情往往是有联系的,要善于把有联系的工作结合起来办理,决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可以节约时间。第三,要善于处理上下关系中的时间因素。一是布臵任务时要有时限。二是约人谈话要把握时机。三是对待请示汇报要及时处理。
总之,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效能,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必由之路。
2.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二
一、后勤集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后勤集团还基本上依附于高校母体,承接项目还以学校为主,而且后勤集团还肩负着对一些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从当前后勤集团成本管理的现状看,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还存在着盈利是自己小集团的,亏损是学校的思想,从而导致了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项目承包基本上还是“包盈不包亏”,个别项目成本开支大手大脚、前松后紧,对分包队伍只收费不管理,不及时检查分包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分包提出的材料用量计划和用工数量不认真核实,剩余材料不及时回收,随意扩大成本费用开支范围,项目审计滞后,成本费用不实,成本核算失控,成本信息失真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其主要根源在于项目管理过程控制不严,全员责任不明,成本核算与管理力度不够,大多仍处于事后算账、事后审计、事后监督的层次,成本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巩固高校后勤集团改革的初步成效,必须建立健全的后勤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二、优化后勤集团管理遵循的原则
1、合理投入,整合资源。近年来高校后勤集团规模空前巨大,但生产要素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设备不足和经验丰富的人员短缺,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直接决定后勤集团能否保持平稳有序的增长态势。解决矛盾的对策就是要科学地整合资源,要高度重视设备的投入。关键设备应自主投入,并尽可能选用性能可靠的品牌产品。设备是提升施工专项能力的重要因素,投入应以形成专业化能力为目标,力求先进适用、相互配套、效能最优和成本最低。原则上都应通过租赁设备或施工队伍自带的方式加以解决,谨防过度投入。
2、分级管理,优势互补。对施工生产,后勤集团应分级分类管理,分别抓自己该抓的事、管自己该管的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局面。项目管理要“实”,真抓实干,要看人用人准,发现问题准,解决高层次的问题和带普遍性的问题,解决管理理念问题和重大方案问题,制定方案和措施要高人一筹。一般来说,要明确本级当期应监督管理的重点项目,不要出现该管的项目不管、不该管的项目干预过多的现象。从施工管理责任的划分上,应突出工程公司的主要责任。生产要素集中在工程公司,工程公司应对所有在建项目负责,主要职责应包括:建立单个项目管理责任体系,确保责任明晰,政令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慎重选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的人员,确保相关人员的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具体组织落实项目施工和成本方面的预控措施;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生产要素到位,真正形成生产能力,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效益进行有效监控并真正负责,对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找出症结、果断解决,及时消除危机,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对重难险项目的攻坚能力,对技术干部分类、强化管理,包括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具的改良配置及其相应人员的配套,考核奖惩办法的建立健全等。
3、超前谋势,强化预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强调超前谋势、方案领先,确保项目高起点开局、理性化运转。高度重视谋篇布局。根据项目实际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制订切合实际的管理奖罚措施,并坚决执行,使项目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确保项目始终运行在有序、受控的轨道上。
4、预防风险,化解危机。危机是后勤集团管理中的一种常态,特别是安全质量事故对后勤部门的杀伤力巨大。因此,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的机制,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见微知著,对项目事态要洞察秋毫,防患于未然。在抓大项目时不要忽视小项目,在抓关键问题时不要忽略一般问题,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三、高校后勤集团项目管理具体实施
1、监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为了使管理者能适时地了解真实情况,必须对实施过程实行检查和监督。检查和监督是管理者定期或不定期的用既定的标准去度量实际的结果,以便把实际的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检查和监督都是管理过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简称监控。一般地讲,由本单位领导或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组成的管理诊断小组,或由上级单位的管理者、技术专家组成的管理诊断小组实施监控的过程,称之为检查;由服务对象组成的质量管理诊断小组实施的监控过程,称之为监督。监控是为了保证后勤服务工作计划与实际工作动态情况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后勤甲方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和必要工作内容。
2、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后勤市场化的经济效益如何体现,怎样考核,却不明确。因为它的服务性质有别于企业的生产,企业使用量化的考核方式相对比较清晰,而评价后勤市场化后的工作效绩,目前还缺少科学、合理、量化的操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强化监控管理的建设。监控管理,有经营者内部自我约束管理,包括经营者的服务公约,服务守则等。但仅有经营者自身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监控机构,辅之以行之有效的监控方法。如把后勤的服务宗旨、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质量要求与检查监督的制度公布于众,可以大大增加后勤部门的透明度,通过监控工作,定期公布后勤监控的情况,让每一部门和每一位服务对象了解后勤,认识后勤,可以提高后勤的知名度。通过监控工作,维护学校的利益,沟通后勤职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监督和促进后勤做好服务工作。
3、监控管理的要求。制订监控标准是开展监控工作的基础。没有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拟出详细的检查、监督提纲和具体的标准。选好监控人员,是监控工作的关键。监控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决定了监控质量的高低。监控工作要适时,但过度的监控会对监控对象造成伤害,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工作热情的提高,最终影响部门的效率。根据出现的问题,拟出改进意见,写出态度明确的报告书,这是监控的最终结果。
4、监控管理的途径
(1)完善的监控规章制度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努力学习与高校后勤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经济合同法》、《食品卫生法》等,把依“法”管后勤的思想贯彻在后勤各项工作中,利用法律、法规对后勤的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监控。建立完善的监控规章制度是实施有效监控的必然要求,后勤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认真领会学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监控的内容、范围,制订与之相应的监控制度,制定监控指标,使监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监控队伍的建设要挑选一批懂业务,作风正,办事公道,有一定政策水平,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监控工作。一般有效的监控要由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内控要通过内部监控组织去实行,外控要通过外部监控组织落实。监控人员要经常听后勤服务人员介绍生产、要到现场重点调查,了解现场卫生状况,文明程度,抽样检查服务质量状况;要向管理者和操作者提出问题并听取解答;要抽查实物和现场。
(3)有效的监控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监控方式,如民意测验的方式:用意见箱或专题民意测验形式、征求师生员工对后勤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由服务对象组成评议小组,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后勤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报告上级管理机关,并反馈给被评议单位;有时也可以临时召集各类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反馈信息等等。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不同的监控方式,而且要加大监控力度,确实为高校的后勤发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项目的成本核算保证体系
建立后勤集团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完善,后勤集团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建立了严密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才能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保证学校、后勤集团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类型项目的直接成本支出情况,能够及时地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决策调整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有序、高效地运转。
1、编制经济项目的目标成本。项目成本计划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降低成本任务的重要文件。明确项目的成本管理实质就是后勤集团一种目标管理,最终目标是低成本、高质量。目标成本管理是后勤集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高校竞争的需要,是挖掘内部潜力、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后勤集团整体工作质量的需要,是衡量后勤集团实际成本节约或开支,考核后勤集团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依据。建立管理责任制,经营计划是在项目责任人负责下,在相关管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货币形式预先规定的耗费水平。
2、归集实际成本数据。本管理的责任者必须及时地收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实际成本的数据,以此获得项目成本的动态信息。由于实际成本的数据是用于项目成本核算的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因此它必须务求准确齐全。项目的成本核算依据为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其反映的指标为成本的增加和降低,做到账账相符。只有这样,它才能真实地反映出项目乃至后勤集团相关工程的成本盈情况,起到控制实际成本的积极作用。
总之,建立后勤集团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必须要健全项目的成本管理机制,明确项目成本管理业务流程,编制项目的目标成本,归集实际成本数据,以及项目的成本核算。后勤集团工作环环相扣,层层相依,是项目核算体系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完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新的后勤管理模式,才能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摘要:后勤集团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高校后勤集团的实际情况,后勤集团成本管理与建设需要从合理投入、整合资源等方面加强管理,应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设计合理、高效的后勤集团成本管理与建设,对提高高校经济管理项目质量,构建新型后勤经济管理项目设计方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勤管理,管理模式,方案,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金普庆.《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施工企业管理,2008.1
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自然也不能落下,这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进高校的迅速发展。以目前形势来看,各大高校学生数量以及学校管理模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也要求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相对以往需要更加优秀,满足学校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需求。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后勤管理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将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标准系统化和发展。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内容概括及重要意义
在完成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必须足够了解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行这就是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肩负着管理育人与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从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促使高校的持续发展。
在各类行业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后勤管理工作升级的平台,为管理工作提供大量资源和相关管理的良好方法,使其更加便捷也利于训练后勤团队的综合品质。信息时代的掀起,单单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做不到面面俱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就是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融入一体,这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良方,同样强化了后勤管理的决策力,也是高校迅速发展的首要条件[1]。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不了解重视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大多数高校领导及管理者没有充分了解到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重大作用,从而忽视了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身居后勤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很多是年迈临近退休的干部和教师,接触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难免内心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而在日常工作中仍不肯改变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此外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涵义没有真正完整理解,他们觉得学校安装了各类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相关系统,后勤管理信息化就得以实现了,以至于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无法产生作用。
(二)信息系统不完善及管理人员不专业
传统后勤管理中一般以手工统计的方法进行工作,面临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各类工作难以衔接或正常运行,使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规范合理的统一文件及相关报表,无法有效率地维护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这使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和实行面临多种难题。另外,高校后勤整体由不同的团队组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管理经验各不同,各自为政,甚至为利益而非工作需求产生无意义的内部矛盾,造成工作中的主动创新性降低[2]。
三、针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新观念以及建立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层首先要做是转变后勤团队的管理观念,要积极阅览与实践现代化管理理论,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其次需要建立完整与社会发展相呼应的管理制度,适应工作的同时与社会发展脚步保持一致。对于传统管理模式一时间无法改变过来的问题,就要求管理组织制度,信息内容输入与改变的相同性,建立标准业务管理制度,做到后勤管理中心信息系统的完整统一,且必须确保信息在各项业务中能流畅全面传达,这样信息系统的优势才得到发挥。与此同时要检查各个阶段运用的情况,将一个大问题分为几块去适应直到能顺畅运用,完善解决的得以排除,在一系列不同程度上化解关于信息化建设所出现的疑难,这使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离成功更进一步。
(二)强化人力资源及提升信息运用水平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选聘,将选择具有强烈信息化意识且多加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求职人员,在同一层面上,多加蕴育创新意识强,及计算机运用基础扎实的良好劳动者团队,激励团队人员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进行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培训,工作中多加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既有优秀员工同时也拥有出色管理的组织,除此之外应给予信息系统维护与建设人员足够的重视,及他们应有的待遇。各大高校要足够重视管理人才培养成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程度,从中选出各项指标优秀的管理人员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改善完好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各大高校采取多种现代化管理教育,来提升后勤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校园广域网构成后勤管理信息网络,切实运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学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第一时间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此外,各大高校对于一卡通系统的建设需要及时更新,以方便学生在图书馆,食堂等多个场所快捷使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发挥有效作用,而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将成功迈出一大步[3]。
四、结束语
在社会化改革的带动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将逐渐信息化。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件难度系数偏高的系统任务,同时人们也了解到信息化发展对于高校日后的后勤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需要重视的是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和运用,以及现代化技术对传统管理方法改造更新的重要意义。要根据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针对性提升管理水平,有效促成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智博,汪超.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
[2]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8):100.
4.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四
1.前言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同时,改革也继续深化。当前,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采用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预示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将踏上一个新台阶,在新时期,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对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探讨在新时期、新形势、新局面下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和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2.后勤社会化与全员聘用制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影响
后勤社会化和全员聘用制的推行,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和任务,同时也是改革的动力和机会,其中将不可避免地对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带来冲击。
2.1后勤社会化改革将促进后勤管理观念的变化
后勤社会化是党中央、教育部及相关部委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既定政策。在后勤社会化的条件下,无论是内部承包模式、后勤集团组建模式或后勤服务外包模式的采用,后勤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后勤管理观念认为,后勤管理从属于学校,属于事务性工作、福利性工作。在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中存在后勤管理“难以出成绩,容易出问题”的认识,后勤管理队伍整体对后勤工作的创新积极性不高,正视程度不够,思想觉悟有待加强。后勤社会化后,后勤管理队伍面临的工作环境虽然发生改变,但是工作具体性质和工作规律依旧,根据后勤社会化方式的不同,后勤管理队伍的工作对象也不同。在后勤社会化的要求下,后勤管理队伍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创新精神都有待提升。
2.2全员聘用带来深远影响
全员聘用制是当前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是以劳动合同关系代替行政人事关系,聘用双方的合法权益收到法律保护。在全员聘用制中,劳动合同双方的关系平等、自愿、公平,其权利义务是对等的。高职院校属于教学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推行全员聘用制是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教育事业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需要。在全员聘用制和组建后勤集团的背景下,后勤管理干部在人事关系形式和实质上与高职院校脱钩,原有的行政人事组织关系转变为以劳动合同为维系点,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事关系。全员聘用制的推行与后勤社会化的结合,打破了原有后勤管理队伍“铁饭碗”的观念和“大锅饭”机制,促进了后勤管理队伍内部和外部的竞争。
2.3后勤管理队伍人才结构对改革产生制约
后勤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适中面临着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在传统后勤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来源复杂、工作性质相对普通、工作内容单
一、平均年龄偏高等历史原因,后勤管理队伍的在发展中遇到瓶颈:在竞争制度引入下,落后的后勤观显然无法应对竞争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受到专业、高层次学历教育相对较少,技术性人员和有丰富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缺乏,竞争起点相对较低。
2.4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发展空间狭窄
长期以来的工作特点,使得后勤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且除了个别技术工种外,相当部分后勤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在职称竞聘竞评中不占优势,上升通道单一乏力,与教学口人员相比,产生心理落差。发展空间狭窄使得后勤管理人员产生安于现状,乃至得过且过的心理,不利于发挥后勤管理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后勤工作的成果是后勤管理队伍努力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后勤管理团队,对后勤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3.1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提升后勤管理质量的的要求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学习是后勤服务和后勤管理的根本目的。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和后勤管理质量的提升直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在后勤服务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要求下,后勤服务从福利型服务向商品型服务转变,原先粗放型后勤管理必须向集约型后勤管理转变,必然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知识和灵活的经济头脑,能够在新的后勤管理模式下,逐步降低原有福利型后勤的投入,以收支平衡为过渡目标,争取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商品型后勤。
3.2后勤社会化推进的需要
后勤社会化是高职院校减负增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后勤管理队伍首先学习后勤社会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吃透文件精神;其次是转变思想,适应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3.3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改革的需要
全员聘用制的推行,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传统后勤管理人员的人事关系从行政关系转变为单纯的劳动合同关系。全员聘用制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全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拥有较高学历层次、较强专业技能、较丰富管理经验的后勤管理人员,更容易在竞聘上岗中获得优势,或较易进行转岗。3.4适应后勤现代化的需要
后勤现代化,意味着有许多新技术、新理论应用到后勤管理服务当中。掌握专业技术,应用先进理论,树立科学的后勤观是当前后勤管理队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立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要求成员既能适应制度改革,也能跟上技术进步,在专业技术资格、理论学习研究上与时俱进。
4.多种途径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既是后勤管理服务自身的要求,也是适应后勤社会化和全员聘用制,适应竞争的要求。
4.1领导重视和正确认识
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应充分认识到福利型后勤向商品型后勤转变过程中后勤管理队伍的作用及其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高水平、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和经费宽裕的情况下适当向后勤管理及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倾斜,增强后勤资本,扩大后勤服务提供的灵活性,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平台。
4.2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学习培训
实现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需要一支学历、专业、经验、技术都能够适应发展的后勤管理队伍。改变当前后勤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整体相对偏低,专业背景不符、职称级别不高、专业技术不强的局面,可通过在职学习和专门培训解决:一是通过自考、成人教育、远程、同等学力等方式,提高当前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改善学历构成,通过政策鼓励、支持和要求后勤管理人员主动提高自身学历层次;二是通过邀请有较高理论造诣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性培。
4.3完善后勤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
后勤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改善后勤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年龄结构,应完善后勤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学历结构的人才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管理团队,保证后勤服务全面、可持续发展。
4.4人才引进和外部交流同步进行
除了在内部选拔、提升后勤管理人才外,还可以通过从其他高职院校或者外部机构选拔引进高水平的后勤管理人才,通过外部招聘给原有后勤管理队伍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观念。在全员聘用和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增加人才流动性以服务后勤人才的引进,通过通过其他政策倾斜降低人才流失。
4.5建立积极有效的后勤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为原则。首先应在制度上保证后勤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维护其规范性、权威性,树立在后勤管理队伍中的信心;其次,应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及高职院校财政状况,认真分析后勤管理队伍中的激励因素,通过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奖惩相结合,配合全员聘用制的人才去留模式,适度激励,有效激励。
5.结语
5.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五
狠抓基地建设 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巴林左旗教育局(2011年4月26日)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规范管理,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
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注重制度的“三进三到”工作,即“进教室、进寝室、进食堂,到岗、到人、到心”。建立了生活管理员资格审查制度、后勤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校食堂物资准入制度、学校领导不定期“品餐制”和学生家长“评餐制”、“ 周食谱”制,制订了《巴林左旗后勤管理评估细则》,开展了市、旗四个“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学校食堂管理方面,对食堂食品专人采买、定点采购、索取票据、检查验收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禁止对外承包食堂;校长 “一手抓课堂,一手抓食堂”,实行“营养配餐”,确保师生营养摄入达到标准。在宿舍管理方面,要求学校对低年级学生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等进行全面照顾,指导学生洗衣服、晾晒被褥,培养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如: 林东六小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确定指导课题“学会洗脸、学会刷牙、学会物品摆放”;三山学校创建“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 后勤服务目标;多数寄宿制学校用学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画、剪纸等丰富寝室文化建设,做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二)保障投入,提高基地基础建设水平
我们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教育局在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基地建设资金(或争取外援资金),对勤工俭学工作投入力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给予资金扶持表现好的个人给予表彰。近3年来投入资金50万元,为野猪沟寄宿制学校、丰水山中学等学校在基地打深水井8眼,协助三山寄宿制学校、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建春暖菜棚5座,为野猪沟寄宿制学校等学校建标准冬储菜窖4座。到今年底,全旗学生蔬菜基地全部配套深水井,彻底解决基地用水难的问题。发挥生产劳动基地和寄宿制学校蔬菜、副食基地的教育功能。各学校在基地上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和勤工俭学创收活动,开齐、开足了劳动实践课,做到计划、师资、教案、考评四落实,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搭建了平台。同时,聘请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兼任基地种植指导员,指导学校根据寄宿学生的规模、季节时令,调节蔬菜种植。野猪沟学校、浩尔吐中学、白音沟学校等二十多所学校达到或基本达到了吃菜不出门,把基地真正变成了“装菜的篮子、盛钱的袋子、育人的课堂”。学校依托当地特点,发展多种种植业、养殖业和校园经济。目前,三山学校的菌蘑基地初见成效,白音沟 学校的养猪场、育林基地,隆昌学校的商品房基地各具特色。寄宿制学校推行“一窖、一坊、一室”建设(即:菜窖、豆腐坊、小浴室)。预计到2011年寄宿制学校“一窖、一坊、一室”建设面达100%。
二、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1年,巴林左旗学校后勤管理与勤工俭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育人为目的,围绕“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师学生 ”这一中心,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赤峰市后勤管理、勤工俭学工作要点》,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的职能,加快勤俭办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各级各类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由创收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力支持和坚强保证。
(一)建好基地
巩固和管理好原有的荒地、坡地、林地等学校基地,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副食基地建设的“菜篮子工程”。指导学校采取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一点,房前屋后开发一点等办法,解决基地面积小,效益低的问题。针对校际之间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这一现状,协助学校寻求解决学生劳动教育生产基地的建设问题。我们根据镇内中小学缺少劳动生产教育基地的实际,倡导多校联合、城乡联合建基地,林东六小和浩尔吐中学、林东四中和丰水山中学等结对子,共建基地,解决了城镇学校的劳动生产教育基 地的同时也解决了城镇学校部分蔬菜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学校的劳动生产教育基地问题,我们正在筹建城镇中小学综合劳动生产教育基地。力求在今年年底寄宿制学校的基地种植全部达到市级“劳动生产教育基地”标准。
指导、帮助学校引进优良种子和先进种养技术,指导学校根据寄宿学生的规模、调节蔬菜种植结构。争取有关部门在一所学校搞一处节水滴灌项目。要达到一个目的,保证学生一日三餐有新鲜蔬菜供应,吃菜不出门,让学生吃上价廉的绿色蔬菜,降低伙食成本,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提高就餐质量。充分发挥生产劳动基地和寄宿制学校蔬菜、副食基地的教育功能,科学种植,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搭建平台,学校有创收,同时学生掌握一部分基本劳动技能,把劳动基地变成育人的课堂。
(二)、搞好服务
以提高食堂和宿舍管理水平为核心,提升服务水平。从实际出发,深入学校,下食堂、看基地、查寝室;对全旗后勤管理和勤工俭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制度健全,要求规范,管理到位。寄宿制学校继续完善“一窖、一坊、一室”(即:菜窖、豆腐坊、小浴室)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四小”工程,学校要建“小菜园、小蔬菜大棚、小养猪场,小商店”,服务于学生,创收 于学校。实行“周食谱”制,营养配餐,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学生食堂对外承包。实行学校领导不定期“陪餐制”,确保学生食堂伙食质量良好、花色品种多样、价格合理,保障和维护学生的消费权益。针对不同学校,对寄宿制学校的伙食标准进行规范,坚持学校食堂的公益性、服务性,成本核算,学生食堂不允许盈利性经营。努力做好市教育局提出的“三热两改”工程,即:让学生吃上热饭、喝上开水、住上暖屋;改造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堂餐厅和厕所。重视后勤工作人员、生活指导教师的(岗前)岗位培训。
抓好日常的学校后勤常规化管理,对全旗学生食堂的卫生管理、伙食管理、舍间管理、校园美化、绿化进行指导,配合局核算中心,规范学校学生伙食管理。继续开展“四个”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宿舍管理示范学校”、“食堂管理示范学校”、“示范性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条件好的学校要积极创建赤峰市“后勤管理示范学校”。
(三)打牢基础
校舍维修加固工作涉及到全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年旗财政拿出200多万元的资金,对现有校舍进行加固维修。教育局后勤管理办公室担负着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学校基本情况调查核实,维修加固项目确定,学校校舍、设施的维修工程预算,监督施工质量等重要职责,经年初的调查摸 底,确定碧流台地区中学、林东五中等15所学校,21个维修加固项目在今年实施,总资金额度为190.7万元,要在旗财政局、住建局、审计局等部门的配合下,科学合理的分配使用这笔资金,为校舍安全、师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监督学校物产的使用、转让、承包过程,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对学校的大项财产要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进度加快,有些区域性学校布局调整已经完成,学校资产成为乡镇、村集体、教育部门相互争要的焦点,特别是村小的资产,多数产权为村集体所有,学校没有独立的产权。要监管好这一部分教育资产,严格执行旗政府关于撤并学校资产的管理意见,避免这一部分资产流失。
(四)做好协调
组织召开后勤专职干部会议,贯彻落实《2011年赤峰市勤工俭学办公室工作要点》,学习《2011年巴林左旗教育局后勤管理办公室工作要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新路子,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服务。让后勤管理和勤工俭学工作更趋于科学、更务实高效。布置好年度主要工作。九月份要组织召开全旗基地建设和后勤管理现场交流、观摩会,重点对劳动基地建设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总结,为下一年工作打牢基础。
做好政府采购的相关服务性工作。政府采购已经成为政 府教育投资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协调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局、审计局和设备中标单位,把好物资质量关,在物资进入采购程序之前提出产品的型号、质量等相关要求,为政府采购提供依据。全程参与物品采购过程,严格审核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确保采购产品质量合格,数量足够,达到政府为教育投资的最终目的。
各位领导,我旗勤工俭学和后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让人民满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会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更多地学习、借鉴兄弟旗县的工作经验、做法,做好工作,使左旗勤工俭学和后勤管理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取得更大的成绩。
6.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六
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的要求已不只满足于“吃的饱、有的住”,优雅安全的环境、营养健康的饮食、信息化装备已成为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主题,我省的爱心营养餐、放心车、满意食堂、校安工程、书香校园等等项目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在满足社会对学校的高要求的同时,对学校的后勤管理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管理缺位、职责不清、政令不通、业务不熟、规范与监督薄弱等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的后勤管理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比如预算管理,虽然重视预算管理的口号喊了十几年,但干过学校后勤的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料,财政不会按这个预算给钱,学校也不会按这个预算化钱。随着财务核算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学校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建设经费有了严格的划分,这些钱桥归桥路归路,相互间不能随意移用,而经费的划分依据就是年初的经费预算,如果学校的预算仍然是会计闭门造车的产物,那么学校往往就会陷入抱着金山银山,却是没钱化干着急的尴尬境地。再比如学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装备进校园后,学校的资产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数量级的增加,但对如何管理如此大量的现代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重视,资产的管理与维护仍沿用原来那种只能满足门窗、课桌修修补补的管理模式,导致学校班级多媒体、电脑房等设备往往两三年就已破烂不堪,处于报废状态。其次,后勤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毋庸违言,学校有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同志干后勤的用人惯例,导致后勤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
一、责任心不强。第三,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执行不严格。对钱财物的管理随意性大,校长“一支笔”变成校长“一言堂”,缺乏约束与监督。第四,随着科技的发展、师生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有些工作内容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
三、中小学后勤管理改革的探索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中小学后勤管理能力的提高,笔者着重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
(一)重建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
我区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基本上是校长—分管副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实际运行中,分管副校长的作用往往被虚化,校长成为后勤管理直接负责者,但校长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后勤管理上,出了问题却又很难追咎校长的责任,这就造成学校的后勤管理没有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因此,校长直接管后勤,貌似重视后勤,其实弱化了后勤管理。
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一个核心,一个精干的执行团队,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围绕这三个要素,我们在学校开展了重建学校后勤管理体系的工作。
1.确定学校后勤管理负责人。这一岗位是学校后勤管理的核心,负责学校后勤工作的全年计划制定、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任务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落实。这一岗位的最佳人选是分管副校长,他是学校的领导层,有这个能力和威望,他分管后勤,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勤管理上,出了差错,校长可以对他问责。
2.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根据现代后勤工作的需要,我们将学校后勤岗位设置进行了统一,主要有:物资采购、校产管理、食堂管理、财务会计、基建管理、数据管理,其中数据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后勤管理政策文件的存档,各种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在办公电字化的今天,这一岗位不可或缺。
3.建立健全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关键是要有章可依、依章办事,特别是财物管理要做到制度管事,制定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工作制度上我们强调建立后勤管理例会制度,后勤管理是项系统工作,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后勤管理例会主要解决学校后勤重大事项决策、任务的布置和协调,上级会议精神的传达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等问题。
重建学校后勤管理体系主要目标是将学校的后勤力量打造成一个整体,强调组织能力建设和指挥系统的通畅,力求改变原来各自为战、管理松散的局面。以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探索
学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在高校开展已达十多年之久,《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模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实践为中小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初衷与高校有所不同,高校以打破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经营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目前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却更多的是由于资源缺乏,学校无力提供,而不得不寻求社会资源的无奈之举,比如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堂经营服务原则上不得对外承包,已经承包的,要按规定抓紧收回,自主经营。”而要经营好一个供应上千人吃喝的食堂,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经验。我们分析,食堂经营的难点在员工管理和过程管理,我们将这两项管理从食堂管理中剥离出来,以用工服务承包的形式外包给专业的餐饮管理公司,学校专注于财务成本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及监督,经过一年的实践,全区所有学校食堂顺利完成从承包经营模式转变为自营模式,菜品质量得到提高,而菜价实现了大幅下降。从食堂用工服务外包方案的实施结果看,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对学校后勤管理的有益补充,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去做,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成本看,虽然学校一次性付出一大笔管理费让人肉痛,但避免了增加编制、临时工用工风险等隐性成本。学校其它的如信息化装备的维修维护、校园绿化与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学校将类似的需求推向市场,不仅能解决人才缺乏难题,更能提高服务质量、节约成本。
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大趋势,但中小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不能复制高校“企业化、产业化”模式,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存在投资、利润、回报等概念。社会化的目的是“化钱买服务”,为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买学校没能力提供的专业服务。
7.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篇七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要求
高校后勤承担着为教育教学、为师生服务的重任, 发挥着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益, 高校后勤管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 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 使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成为可能。信息化建设使高校后勤管理活动更为规范、协调, 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与效益, 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
2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时俱进, 实现教育信息化, 网络已经遍布于校园的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后勤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重视信息化建设, 以便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落后, 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人们还存在不同认识。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是要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 提高管理水平。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高校后勤信息化, 并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
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 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用人随意性强的特点, 后勤职工的主体大部分是从学校分离出来的人员, 综合素质偏低。而要进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解决好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是目前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管理标准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的基础上, 否则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3基础建设薄弱
高校后勤管理从整体上看, 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存在不足, 各种原始资料、管理文件、统计报表等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是后勤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各管理者的水平存在差异。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基础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4信息点分散, 互通性差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的管理与服务范围比较广, 信息点比较分散, 采集的信息难以保障及时有效地供给。另外, 由于人员和管理经验的差异, 各专业公司自主经营, 与校内外市场竞争, 采集的数据很难保障真正性、完整性, 这会影响到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也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1更新观念, 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自始至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 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能力。管理者要审时度势, 引进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激励制度, 满足管理的需要, 提高组织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促进管理体制的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组织体制、信息输入、控制的一致性, 传统的管理体制很难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因此, 要转变管理组织体制, 降低信息处理难度, 增加信息的处理能力,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拥有信息化人才, 有拥有了管理信息化的主动权。因此,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专业人才, 为吸纳人才创设良好的环境,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首先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关注, 更为关键的是, 不仅要积极地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 更要培养好、用好现有的人才。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对表现突出者的人才选拔不拘一格, 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分步实施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很多领域, 基础设施是其有效运行的保障, 要加强硬件设备和网络的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点, 提高管理水平, 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标准化建设。另外, 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逐步推动信息化建设,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分阶段实施信息化建设,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4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后勤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就要建立虚拟的后勤管理网络, 通过虚拟的网络管理对后勤日常生活进行实时监控, 比如校园使用一卡通系统, 代替学生原有的学生证、图书证、餐卡等, 学生只要有一卡通就可以在校园的食堂、图书馆、游泳池、商场、书店等场所使用, 实现握有一卡走遍校园的目的。现在很多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 要加大开发的力度, 加上各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 使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益。
摘要:本文主要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入手, 分析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此问题提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必要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海亮王福明, 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与对策,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4
8.后勤建设与管理 篇八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路;对策与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节约建设走可持续型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有利于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它的进与退决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好坏,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发展,直接推进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然而,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直接导致了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虽然高校后勤服务的旧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后勤服务提供的规模、质量、水平都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从节约型校园创建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管理权利缺失。
(二)后勤资源配置和管理并未完全依照市场规律。
(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四)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
(五)后勤管理部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还有待强化。
(六)后勤服务市场没有开放并融入社会监督体系。
(七)急需一种创新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
二、节约型校园创建的基本思路
设计上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设计合理,又具文化品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育人场所,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改造和新建项目要经过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避免建完再拆、拆完再建这样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施中要体现全员节约的理念。节约型校园不单单是建设一个节约型的后勤,而是体现在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后勤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将节约型校园的宣传理念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介,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以更快的速度发现问题,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管理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流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后勤管理高效率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错综庞杂,更要深入实际,注重微观管理和精细管理,正所谓“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加强对后勤服务的监督检查,实现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要建设好并充分利用后勤管理网站,使其发挥后勤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纽带”作用,成为宣传节约型校园理念的“阵地”,接受投诉和反馈信息的一面“镜子”。高校后勤作为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也要注重实现自身在更高层次的规范运作,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积极谋求和开展各项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企业化。
三、后勤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长远规划观念,提高决策效益。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后勤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事业发展决策是后勤决策的前提,后勤需要从总体要求出发,以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中长期奋斗目标的要求,拟定符合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指导思想的决策方面,要克服脱离校情、超越校力和后勤实力、要求过高、发展过快的思想倾向,坚持从校情出发,从后勤的实际出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后勤管理的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对后勤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要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检验任期内的业绩与不足,并将员工待遇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后勤实体转制为社会企业后,直接纳入到了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体系中,通过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市场准入和社会舆论监督,形成了多层次的重重检验。
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大高新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应用。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场所,高校后勤管理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提高后勤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行为,用高科技手段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在科技开发上,要注重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勤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后勤的发展,为学校的后勤保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在利用人力资源上,可以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建立相关节约型校园研究课题,组织师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高校科研的综合条件研究探讨资源节约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强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要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后勤具体工作中,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房改、绿化、卫生、工程等各项管理规定加以细化,使每项工作从组织实施到检查考评都有具体标准,做到工作制度化和程序规范化。要加强财务管理,抓住规范经费管理这个根本环节,严格把好“三关”,注重“三治”:把好预算编制关,注重治“虚”;把好经费审批关,注重治“松”;把好支出执行关,注重治“超”。要建立健全暂付款管理制度,定期催收催报,缩短资金的周转期限,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对全校后勤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后勤需求计划,完善工程报批手续,把好工程质量关,认真及时做好对工程的预算审核和决算审计。通过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增强高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效能。
【后勤建设与管理】推荐阅读:
后勤部校园文化建设汇报08-30
学校后勤管理论文06-30
学校后勤管理经验08-24
学校后勤管理经验汇报06-27
后勤管理工作思路07-21
后勤物资管理制度10-16
后勤管理工作要求11-14
后勤集团车队管理办法08-11
后勤中心宾馆管理制度08-18
后勤管理移动服务系统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