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技术

2024-07-05

加工贸易技术(共8篇)

1.加工贸易技术 篇一

难加工材料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

高性能合金(如高温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等)、复合材料、硬脆材料(如光学玻璃、工程陶瓷和功能晶体)等先进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和汽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耐腐蚀性能好、抗疲劳性能好和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于制造如机翼、尾舵、刹车盘、制动鼓、仪器舱段、支架等复杂结构件和零件。这些经过成型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零件上,许多连接装配和附件安装用的孔、窗口、型腔和安装定位面等需要进行精密机械加工。航空航天领域典型的复合材料和硬脆材料结构件和零件如图1 所示。这些结构件和零件不仅对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要求高,而且对加工效率也有很高要求。由于这些复合材料硬脆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和耐磨性好等特点,材料切削加工性差,零件加工要求高,很难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和加工工具进行加工。因此,如何实现难加工材料零件的高质高效精密加工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课题。为了适应各种先进材料不断扩大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传统机械加工技术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融合,在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领域(尤其在加工、铝合金和钛合金结构件加工等)表现出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利用光、电、声、热、化学、磁和原子能等能量进行加工的特种加工方法(包括、超声、、电化学、高压水切割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一些高性能合金和硬脆材料等难加工材料加工领域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无论是传统机械加工,还是特种加工方法,多数是直接利用单一能量进行加工,在加工效率、精度、表面质量和工具寿命等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于是,利用多种形式能量的综合作用的复合加工技术出现了。复合加工技术可以根据加工材料特性以及加工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通过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方法的复合,不同特种加工方法的复合等多种形式组合出各具特点的新的复合加工方法,达到优势互补,成为机械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超声加工作为20 世纪初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特种加工方法,特别适合于加工玻璃、陶瓷、石英、金刚石、硅等各种硬脆材料,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超声加工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结合所形成新的加工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加工技术,多年来的研究和应用实践表明,这一复合加工技术既充分发挥了机械加工和超声加工这两种加工技术的优点,又弥补了两种技术的局限和不足,因而具有一些突出优点。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切削力、提高加工质量、减小磨损和提高加工效率,而且拓展了可加工材料和可加工零件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难加工材料的超声辅助切削加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一些机床生产商还开发了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机床。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已成为难加工材料零部件加工中主要先进加工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针对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典型难加工材料零件加工的技术需求和应用背景,结合作者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种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效果,以及这一复合加工技术的一些新的进展。

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的原理、系统与分类

本文由吊篮 联合整理发布

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是在传统切削加工中工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基础上,在切削工具或工件上施加超声振动,以获得更好加工性能的加工方法。超声辅助切削加工过程中,通过工具对被加工材料的机械和超声复合作用,使工具与被加工材料的接触状态和作用机制发生变化,主要通过机械切削作用、高频微撞击作用以及超声空化作用等进行材料去除。由于超声振动的引入,改变了材料去除机理,降低了工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工具与工件的接触时间,增强了工具对工件的切削去除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材料去除率,减小切削力,降低切削热,减少刀具磨损,改善加工精度和质量。

超声辅助切削加工系统主要由超声电源、超声能量传输系统、超声换能器、超声变幅杆、工具或工件、冷却液供给单元等组成。在超声辅助切削加工过程中,超声电源通过超声发生器将产生大于15kHz 的高频电信号,并经过功率放大后输出功率超声信号,通过传输系统将功率超声信号传输到超声换能器,再经过超声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成相应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超声变幅杆将机械振动的幅度增大,并传递给工具或工件,使其产生超声振动,实现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根据超声辅助切削加工的方式不同,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的分类如图2 所示。

本文结合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零件的加工,介绍了超声辅助车削、超声辅助钻孔、超声辅助磨削和超声辅助切割等几种先进加工技术。

超声辅助车削技术

超声辅助车削是在普通车削机床运动基础上,在上施加超声振动。超声振动方向主要有沿着工件旋转方向切向的振动和沿着进给方向的振动。图3 为作者研制的一种安装在普通卧式上的超声辅助车削加工装置。

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普通车削和超声辅助车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表面形貌和刀具磨损对比如图4 和图5 所示。与普通车削加工表面相比,超声辅助车削表面碳纤维和基体过渡部位相对较光滑,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加工质量明显改善,刀具磨损量可减小约30% 左右[1-2]。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普通车削和超声辅助车削Ni718 和C263 等高温合金并和普通车削加工质量进行对比试验表明,超声辅助车削的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25%~50%,圆度提高40%~50%[3]。超声辅助车削还可应用于铝基碳化硅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和普通车削加工相比表面粗糙度可降低25% 左右,切削力降低1/3~1/2[4]。超声辅助车削作为先进的复合加工技术,已在发动机轴、叶轮胚体、机匣和活塞等航空难加工材料零件加工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

二维的超声椭圆振动车削(UEVC)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加工方法。目前UEVC 的驱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共振方式,目前主要是基于平行配置压电叠堆和相互垂直配置压电叠堆的直驱结构,这种椭圆振动需要两个激振源同时激振,其工作原理和基于该原理研制的加工装置如图6 所示[5]。另一种是共振方式,主要是利用变幅杆的两个模态振动组合实现椭圆振动,其工作原理如图7 所示。

本文由吊篮 联合整理发布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小切削力,改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刀具磨损,而且能实现脆性材料延性切削,既可以用于宏观加工,也可以进行微细结构加工。近几年来这种加工方法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此外,名古屋大学的社本教授等人还提出了三维UEVC 的概念,代表了UEVC 的最新进展[6]。

超声辅助钻削技术

超声辅助钻削技术是在传统钻削机床的加工运动基础上,在旋转的钻削工具上施加超声振动,实现超声辅助钻削。图8 所示为作者研制的超声辅助钻削装置。

超声辅助钻削较早应用于钛合金、高温合金和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钻削加工。利用硬质合金超声辅助钻削和普通钻削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出口形貌和切屑形貌如图9 和图10 所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钻削的出口毛刺小且少,切屑为断续切屑,利于切屑的排出。与普通钻削加工相比,超声辅助钻削高温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降低60%[9]。利用WC 硬质合金钻头超声辅助钻削Ti6Al4V 钛合金材料时,切削力比普通钻削降低20% 左右[10]。目前,超声辅助钻削在航天器、飞机机体和发动机中难加工材料关键零部件的定位孔、连接孔、冷却孔和深小孔的加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特别在航空航天结构件的加工装配中,可用于钛合金蒙皮和复合材料蒙皮与合金骨架之间装配连接孔加工。复合材料/ 合金叠层结构的钻孔加工,可以减小钻削力,延长刀具寿命,减小合金连续切屑对复合材料的损伤,改善钻孔质量。

超声辅助磨削技术

超声辅助磨削技术是采用电镀或烧结法制备的固结超硬(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磨削工具,在磨削工具或工件上施以超声振动的复合加工方法。根据施加超声振动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在工件上施加超声振动,实现超声辅助磨削加工。图11 所示为在一种在传统卧式平面磨床上通过对工件上施加超声振动进行加工的典型超声辅助磨削加工装置[11]。另一种是利用或,将超声振动施加于旋转的磨削工具上实现超声辅助磨削加工,也称为旋转超声加工(RUM)。图12所示为作者研制的采用超声振动旋转工具的超声辅助磨削加工系统。超声辅助磨削加工系统包括超声加工电源、超声功率传输装置、超声振动刀柄、磨削工具和加工机床等,该系统中的超声振动刀柄内集成有超声换能器和传输超声装置,采用通用刀柄(如HSK、BT 和SK 等刀柄系列)结构与不同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的主轴连接,可夹持杯型砂轮、平行砂轮、空心磨头、圆柱磨头、球形磨头等不同结构形式的磨削工具。该系统利用磨削工具的轴向超声振动和旋转运动,并结合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的加工运动,可以实现平面、内外圆面、制孔、型腔和复杂曲面的超声辅助磨削。

作者采用超声振动刀柄夹持电镀金刚石砂轮加工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和光学玻璃等难加工材料取得较好的加工效果。其中采用电镀金刚石杯形砂轮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辅助平面磨削和普通磨削后的加工表面和砂轮表面形貌分别如图14 所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磨削加工的表面纤维丝翘起较少,边沿没有毛刺;超声辅助磨削后的工具表面磨粒磨损小,本文由吊篮 联合整理发布 工具表面几乎没有堵塞现象;超声辅助磨削时磨削力可以降低约50%,表面粗糙度改善约10%~30%[13]。超声辅助磨削加工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力可降低约20%,表面粗糙度可改善约30%[12]。

以固结金刚石的空心磨头为磨削工具“以磨代钻”是进行陶瓷、玻璃和复合材料等硬脆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制孔的有效加工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振动刀柄夹持电镀或烧结金刚石空心磨削工具,可以实现这些硬脆难加工材料的超声辅助磨削制孔。

利用电镀金刚石空心磨头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超声辅助磨削和普通磨削制孔加工, 加工后的出口形貌和工具表面形貌如17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超声辅助磨削加工孔的出口处几乎没有毛刺工具磨损较小,几乎没有堵塞现象[14]。采用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空心磨头进行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声辅助磨削制孔,与普通磨削制孔相比,轴向磨削力可以降低约60%,加工效率可以提高约10%,且孔壁和进出口质量明显改善[15]。近年来,德国在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应用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德国的Hermann Sauer 公司和Deckel Maho公司将超声技术和先进的机床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ULTRASONIC 系列超声复合加工中心,已在光学、医药、半导体、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应用。

超声辅助切割加工技术

超声辅助切割加工技术是在传统切割加工工具上施加超声振动的一种复合切削加工技术。采用固结磨料旋转将锯片切割技术用于陶瓷、光学玻璃和蓝宝石等硬脆材料划片、开槽、切断等加工。在硅和蓝宝石晶圆、面板玻璃等划片和切割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DISCO 公司在已有金刚石薄锯片切割技术基础上,开发了采用旋转切割片的超声辅助切割加工技术[16]。采用金刚石旋转切割片进行超声辅助切割时,切割力更小,切割片不易堵塞,刀具寿命,可以采用高进给速度提高加工效率3倍以上,可使用更细粒度的切割片获得更好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更薄的切割片获得更窄的切缝。

采用硬质合金尖刀和圆片刀等切割刀片的超声辅助切割加工技术主要用于复合材料铺设时预浸纤维材料的裁剪和下料以及蜂窝结构复合材料的切割和复杂型面加工等。与普通切割相比,采用超声辅助切割时,切削力小,材料不易变形,可提高切割精度;可以采用高的进给速度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可以减小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力,降低切割温度,减小刀具磨损;可以解决普通切割加工中粘刀等问题。

结束语

复合加工技术是先进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是涉及技术领域较宽,应用范围较广的先进复合加工技术。国内外对难加工材料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先进复合加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切削力、提高加工质量和精度、减少刀具磨损和提高加工效率,既可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复合材料结构本文由吊篮 联合整理发布 件的加工,也可用于光学棱镜、陶瓷盘、玻璃腔体、反射镜轻量化结构和陶瓷活塞等硬脆材料精密零件的加工,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难加工材料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难加工材料零件的加工要求,目前,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通过借鉴其他加工技术的发展经验,正不断向微细化、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end)文章内容仅供参考()()(2012-8-24)

本文由吊篮 联合整理发布

2.加工贸易技术 篇二

关键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贸易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是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最大国际组织,《多边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及其附件构成WTO的三大支柱,这三大贸易规则体系分别约束和规范了所有成员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行为。广义地看技术贸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但是由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也就有了它特殊的地位。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专门缔结了一个很大程度上促进技术贸易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商务指南》也特别指出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一起构成中国对外贸易的3种形式。

近年来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均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学界、各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为三者的贸易自由化做出了较大努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三者间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已经成为新的研究对象。本文拟对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三者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关系,以及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一、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1. 世界货物贸易自由化现状。

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1980年为2万亿美元,1990年为3.5万亿美元,到2005年突破10万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15.78万亿,1980至2008年共增长了近7倍。尽管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趋势,但货物贸易至今仍主导着世界贸易,2008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23倍。据世贸组织研究报告,2009年世界贸易额预计下降9%,为二战后最大降幅。但随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消失,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从长期看,货物贸易总额仍将增长。

货物贸易在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就早已经存在,但其自由化之路比较曲折。关贸总协定在近50年的多边谈判后,最终形成了以《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1994》)为核心、由其他12项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配套协议构成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体系。在1995年后,GATT成为新的WTO协议的一部分。这一体系涉及到WTO框架内除了服务贸易以知识产权之外的所有其它货物贸易领域,是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全面、最系统的一套货物贸易多边规则,不仅它约束和规范了所有成员方的货物贸易行为,并推动着世界货物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传统的货物贸易壁垒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国货物的进口对本国产业造成冲击,保护本国的生产和就业。这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贸易保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都可能对世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产生的新贸易壁垒,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型非关税壁垒,它们更多地着眼于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主要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发展,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走向分化,其中的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贸易壁垒逐渐弱化,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并有升级强化的趋势。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将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不过主流经济学家和以WTO为首的各个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推行贸易自由化为己任,因此可以预期自由贸易仍将是长期趋势。

世贸组织近年来对传统的货物关税壁垒实施了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许多国家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纷纷采用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做法是滥用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反补贴规定,设立环境壁垒和技术壁垒,使得国际货物贸易的壁垒不断翻新,这也使得贸易摩擦也越演越烈。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历年统计数字,1995年至2008年,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 570起,综合来看印度、美国、欧盟是WTO中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三个成员。反倾销是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贸易保护工具,但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懂得利用反倾销来保护本国的某些行业免受外国产品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如印度、中国等。1995年至2008年,全球共发起反补贴调查216起。1995年至2008年,WTO成员发起的保障措施为182起,保障措施成为发展中国家常用的贸易保护工具。1995年至2007年底,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共计受理369个案件,远远超过关贸总协定时期的总和;发布了142个专家组报告、84个上诉机构报告和30 000余页的裁决报告。其中大约45%的案件由欧、美发起。[1]总的来看,近年来全球贸易救济立案趋于缓和,但2008年以来又有所回升,随着由于金融危机的来袭,货物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

2. 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现状。

推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合组织在成员国间推行并完善《无形贸易自由化法案》。20世纪后半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服务产业地位日显重要,其产值远高于其它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而服务贸易情况却相反,美国的服务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也日渐重要。因此,美国政府希望国际服务贸易也有一个类似GATT的多边协定,推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以保证和扩大由服务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共体国家的服务产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因此也积极响应并开展谈判。各方经过8年艰苦谈判以及妥协和让步,于1994年达成了共分3个部分、29个条款和8个附件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1997年WTO又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各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出口额1980年为3 650亿美元,1990年为0.95万亿美元,到2000年达到近1.5万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3.73万亿,1980至2008年共增长了超过10倍,大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不足7倍,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大于货物贸易平均增速。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随着全球FDI的下降,预计服务贸易也将有所下降。但随着未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结构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预期,未来服务贸易出口仍将快速发展,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在一定时期内,服务贸易平均增速都将大于货物贸易平均增速。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出现,服务品种不断增加,世界服务贸易的内容日趋扩大,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运输、旅游)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信息、电讯、金融、保险等)[1]。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构成中,1980年运输服务贸易占36.8%,旅游服务贸易占28.4%,其他服务贸易(1)占34.8%。到2008年,运输服务贸易占比下降到23.6%,旅游服务贸易下降到25.2%,而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则上升到51.2%,上升了16.4%。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的科技、信息浪潮的推动,其他服务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占比重较大的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创新活动将更趋活跃,服务产品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确立。

许多服务业部门,如通讯、电力、金融、交通运输等属于一国经济的关键部门,为了保证一国经济的独立性,并保护国内产业或就业等,一些国家政府将考虑实施贸易壁垒。另外,从政治、文化上的考虑,教育、新闻、娱乐、影视、音像制品等服务部门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希望保持本国在政治、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反对外国文化的大量入侵,因此可能对这些部门进行贸易保护。由于跨国商业存在是在服务贸易的进口国国内进行经济活动,聘请的员工多为本国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口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境外消费主要包括国际旅游等,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一般在1/3左右,由于旅游市场的开放一般都是对等的,即互相开放市场,互利互惠,境外消费通常能拉动贸易各国的餐饮、旅游等行业,因而一般都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利。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另外,由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较发达,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了扫清存在于服务贸易的壁垒,便利其打开世界服务市场,发达国家多倡导开放服务业领域,以及实行服务贸易自由化。总体上看,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动力强于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壁垒主要包括资本移动的壁垒、自然人移动的壁垒、服务产品移动的壁垒、信息移动的壁垒、经营的限制等,与商品贸易相似,服务贸易壁垒也大体划分为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两大类,但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的特殊性,各国纷纷采取隐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因此非关税壁垒在服务贸易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如政府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时,优先考虑支持本国企业;政府对本国服务贸易出口实行隐蔽性的补贴、减免税等,以使得本国服务业在国内及国际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与货物贸易不同的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在服务贸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为了扫清存在于服务贸易的壁垒,便利其打开世界服务市场,它们率先削减了本国服务贸易壁垒。目前,欧美在通讯、金融、交通运输、教育、娱乐等等方面都持较为开放的政策。发达国家对GATS的总体承诺水平较高,对全部149种具体服务活动的承诺百分比高达64%[2],但是发达国家在自然人移动方面设置了较高限制。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希望更多的融入世界,总体趋势也是逐渐开放服务业。应该说服务贸易的开展晚于货物贸易,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速度要高于货物贸易。

3. 国际技术贸易自由化现状。

知识产权保护为国际技术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保障,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从工业产权开始。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巴黎公约)拉开了在世界范围对知识产权给予法律保护的序幕,之后相继签订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包括《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护海牙协定》、《专利合作条约》、《世界版权公约》等等。1974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但是知识产权的国际纠纷案件仍频频发生,且久拖不决,这促成了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对冒牌货贸易的协议》(TRIPs)的产生。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保护智力成果权人的权益,调整技术贸易中供方和受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保护和促进国际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科技人才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日益国际化,知识产权成为国际贸易的热点,国际技术贸易较之一般商品贸易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技术贸易是以技术作为交易对象的买卖,技术买卖又是以技术转让作为前提。这种转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新技术得以扩散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政府大力提倡与支持的,尤其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为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技贸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由于发达国家常常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为获取更多利益通常都鼓励技术贸易的开展,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通过技术贸易获得了更大经济利益。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出口国,超过1/3的外汇收入来自于知识产权的转让。[3]技术贸易常常附着于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比较难于统计。一般认为世界范围内真正的技术贸易始于19世纪末,并在二战后获得了持续迅猛发展。从已有的文献看,1955年国际技术贸易额仅为5-6亿美元,20世纪60年代初超过20亿美元,1975年达到110亿美元,1985年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为500亿美元,1990年为1 200亿美元,1995年达到2 600亿美元,到2000年则激增至5 000亿美元,2002年国际技术贸易额已达近万亿美元,平均不足5年翻一番,其速度不仅大大快于货物贸易,而且也快于一般的服务贸易[3,4]。国际技术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其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技术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和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持续增加。

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下,技术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贸易可以显著延长出口国技术的生命周期,增加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并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贸易也能明显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缩短进口国技术进步的时间,并且减少进口国在技术上的研发费用,从而也有利于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随着发展中国家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发达国家之间的尖端技术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实现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也逐渐放宽。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呈现信息化与自由化的趋势,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取技术的手段,也改变了各国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传统观念。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本国高新技术出口的管理政策,逐渐放宽了技术出口的限制政策。

技术贸易保护主要来自进口国对环境的保护,以及防止技术上不具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不具效益性和合理性,或者法律上不具可行性的技术引进;出口国的技术贸易保护,主要是由于对技术本身的保护,一些国家也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为由,禁止尖端技术的输出,但这背后应该说或多或少还存在其它一些非经济的因素,如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分歧等。在一定时期内,以环境保护为名义的贸易壁垒还会持续,但是从长期看,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与技术传播越来越快,可以预见世界各国环保技术将逐渐趋于成熟,环境因素对技术贸易的阻力将可能趋于减小。出口国对技术的保护与进口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密切相关,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则出口国技术保护的动机就会很强,反之则出口国更愿意出口技术。总体而言,目前全球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在逐渐加强。国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冲突在一定时期内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全球技术贸易超过8成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的[5],其存在政治分歧或政治冲突的可能性或程度相对较小,并且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体现出求同存异,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冲突远小于冷战期间前,经济利益的需要越来越成为国际交往的最主要目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分歧对技术贸易的阻力也将会趋于减小。

目前,有关国际技术贸易摩擦方面的统计还较少,但许多国家已颁布了关于旨在保护环境的技术引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了引进的技术必须先进适用,并且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出于技术保护或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冲突而终止的国际技术贸易也为数不少。例如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所谓“敏感技术”,2004年美国强制以色列停止对中国出口无人驾驶飞机;近年来日本强烈要求阻止欧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等等。

总的来看,技术贸易发展最快,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增速,而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又超过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贸易自由化得到一定的发展。技术贸易自由化的阻力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三者中最小的,其中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又小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阻力,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上述的三种贸易方式不同发展速度的原因。

二、中国三大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98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381.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只有181.2亿美元;200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4 74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 492亿美元;2008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5 6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已达到14 307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降至22 07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 016亿美元,但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由于产品结构和增长方式等问题,中国货物贸易粗放型的增长也伴随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而贸易摩擦使得中国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接连遭遇来自欧美各国的反倾销诉讼:轮胎、油井管、家具、皮鞋、彩电甚至制药行业。据世贸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在全球2009年发生的130多起贸易制裁案中,中国被起诉的反倾销案数量仍为全球之首。这种长期依赖货物贸易的贸易格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 044.5亿美元,26年间共增长了近70倍,居世界位次由第34位上升至第5位,年均增速比世界同期高约9个百分点,也略高于同期国内货物贸易增速。服务贸易占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9.4%上升到10.6%,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6%提高到4.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1 465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中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开始出现持续逆差,至2008年达到最高峰,逆差超过115亿美元,这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服务业逐渐开放的时期,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技术出口以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即“硬技术”为主,这其中又以通信和计算机产品为主,这些“硬技术”产品中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约10%;“硬技术”出口中外资或代工生产的比重大,2005年三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额比重分别达到88.0%和79.9%;技术出口中“软技术”比例极低,技术出口中硬件技术出口占了97%,而技术服务和技术许可等软件技术出口仅占3%左右。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主要还是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中国技术引进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中国累计签订技术引进合同仅845项,合同金额仅119.7亿美元。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迅速开展,1979年至2008年,中国累计已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12 541项,合同金额约3 000亿美元,合同金额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25倍,但这一增速显然低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增速。近年来中国技术引进质量逐年提高,由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引进以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为主,转为目前的以专利和专有技术引进为主。2008年,中国技术进口总额达到了271.3亿美元,其中专利和专有技术引进占比达53.1%,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进口仅占7.8%。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引进中外资企业技术引进的比重在增大,2001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30%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到2009年1-5月份,外资企业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已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达63.6%。

三、政策建议

从我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对比来看,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需要得到调整。总体而言,中国应切实调整货物贸易,大力发展国际阻力较小的服务贸易,使之与货物贸易相适应;对于发展相对滞后且国际阻力最小的技术贸易,则应从国家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适当超前发展。

第一,货物贸易发展困难重重,利润率低下,需要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并利用技术进口和服务贸易进口增强制造业水平,增强货物贸易竞争力。

第二,服务贸易要扭转目前持续逆差的不利局面,需要逐渐开放服务业,保持服务业领域的适度竞争,并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技术、服务和制度创新,另外还需改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和供给。

第三,技术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软技术”进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较小,但由于其重要地位,因而还需大力发展,并可适当超前发展,可以通过市场换技术和政府公关等特殊形式进一步提高对“软技术”和高新尖端技术的引进(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引进的主体仍应是企业),并强化技术引进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另外,更重要的是切实鼓励国内院校和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国家创新能力,逐渐扩大“软技术”出口,而不是出口仅仅赚取微薄加工费的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技术”产品。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J].国际经济合作,2004(7).

[2]邓庆.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8-41.

[3]张仁开.当代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态势与新格局[J].对外经贸实务,2004(10).

[4]沈铁冬.国际技术贸易有关问题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技术 篇三

关键词:难加工金属材料 切削加工技术 刀具几向参数

中图分类号:TH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31-02

基于这种情势背景之下,出现了新加工材料这一领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不同领域之间运用到难加工材料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其加工技术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如何对于这些材料进行高效率的加工和利用,成为如今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对于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那么对于重工业领域、航天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其进行探究的过程当中,要掌握问题的根源,对于难加工材料种类多样化以及多功能性这两大问题进行重点的研究和探讨,切实解决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1 切削领域中的难加工金属材料

难加工金属材料其定义就是指在进行切削加工的过程当中难度系数较大的,所需要花费的人力资本较多的材料。相关的工作人员将加工材料的切削工序分为了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进行加工时难度越大,5级以上的加工材料就可以被定义为难加工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具有高强度或者是高硬度的特性,大多数都是金属产品,在对其进行加工时所使用的道具寿命不长,卷屑也较为困难,加工过后的成品往往表面比较粗糙。之所以上述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难度系数较大,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分为以下几点:(1)金属材料主要由合金元素组成,其熔点相较于其他加工材料来说熔点较高,比如说铁、钛等在加工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进行交融,与其他合金要素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硬度较高的颗粒物。这样刀具在进行材料的加工过程当中,由于磨损过大,其寿命就会大大的减少。(2)加工材料具有固定的本质属性,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而材料加工的环境往往都是需要高温的,而在高温的环境当中,材料会因为温度的增加使自身原始的表面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是会发生变形,切屑的硬度增加,进行切屑时所耗费的生产力也就更多。(3)加工材料当中往往具有一些化学特性,其中蕴含的分子元素活跃性较强,比如说钛合金当中的分子元素在与刀具进行接触的过程当中,化学的亲和性强,道具会因此与钛合金当中的化学元素发生反应,使得道具表面组织发生改变,从而加剧刀具的磨损。(4)在对于难加工材料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具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其热传导率较低,在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将热量及时的散发出去,这样就会使得刀刃与刀柄之间温度的差异较大。其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刀具在高温环境之下,其粘连性会有所下降,造成粒子丢失,进一步的加剧刀具的磨损。同时在进行材料高温切削的过程当中,道具往往与难加工材料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会出现成分丢失或者是增加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造成刀具磨损的要素。

2 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切削技术

如今在进行难加工材料的加工过程当中,仍旧使用的是传统的切削技术,其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都不尽人意,为了使得这一情况有所改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得切削技术能够有所提升:选择切削功能强、质量优良的刀具;对于切削用量和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上述的建议当中对于刀具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其不但要求质量优良,对于切削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陶瓷和金刚钻都能够在难加工材料切削的过程当中发挥巨大的价值。与此同时对于刀具与难加工材料当中的化学、物理属性也要进行详细的考虑,确保刀具在进行切削的过程当中,化学或者是物理反应不要过于激烈,这样才能够确保刀具的质量得到保障。

2.1 切削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刀具材料选用

CBN的高温硬度相较于其他刀具材料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其在进行硬度较大的材料加工时,由于其CBN 成分含量多,因此刀具的寿命也能够因此延长,切削的质量和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新型涂层硬质合金其耐磨性较高,在进行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时,大多数厂家都愿意选择其为切削的道具。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其适用的难加工材料种类丰富,并且切削效果较好。但是其涂层具有性能单一的特性,这样在选用其进行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时,就需要根据该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涂层道具材料的选择运用。

金刚石烧结体刀具适用于硬度较大的金属,因为碳化学分子比较稳定,硬度较强,其所制成的刀具材料具有刀刃锋利的特性,并且其热度不会给在刀刃处滞留,不会导致刀刃刀柄的温差较大而加大化学物的滞留的情况发生,極大程度上减轻了刀具的磨损状况。

2.2 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想要使得难加工材料在切削的过程当中减轻切削的压力,可以从刀具形状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难加工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对于道具几何形状进行适当的改变,这样不但使得切削的质量精准性有所提升,并且对于刀具的保养也有裨益,因此在对于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技术处理时,刀具形状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今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对于切削刀具形状进行选择时,思维理念也有了创新和发展,比如说增大钻尖角等等。

2.3 合理选择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条件

在对于难加工材料进行切削条件的设定时,其要求的规格标准并不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完善,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工艺已经日益完善并不断的得以优化,刀具的使用寿命也日益加长。如今对于道具切口的选择大多数都是使用那些比较轻巧方便的切削工具,不但能够使得难加工材料的切削质量有所提升,也能够减轻切削的压力,从而提高切削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刀具形状以及刀具的材料构成要素也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够使得切削效果达到最佳。

上述的建议对于大部分的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工艺是有一定裨益和帮助的,但是存在采取上述方式仍旧不能够进行有效切削工作展开的情况。比如说,在对于那些硬度较大的切削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当中,切削的速率要加以降低,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切削效果。有些刀具当中含有CBN成分或者是金刚石,其刀刃的硬度较大,但是其韧性较低,进行加工材料的选择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金刚石其对于黑色金属加工材料不具有切削能力,这样其应用范围就被大大的缩小。如今对于切削方式技巧不断的得以完善,其思维理念也有所创新,发明了特种加工的方法,其加工的原理并不是使用传统机械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而是使用声能、太阳能等方式,其对于材料没有限制性,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加工材料。

虽然特种加工的方式适用范围十分广阔,但是其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发展潜力并不大。

3 结语

难加工金属材料是时代的产物,其切削的技术和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如今应该对切削工艺进行重视,加快对于新型切削刀具的开发和创新,使得切削技术能够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切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郁鼎文,陈恳.现代制造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冠权,马修泉.精切代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3):28-31.

[3]张树森.45淬硬钢的精切代磨加工[J].机械工程师,2006(3):41-43.

4.加工贸易技术 篇四

一、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大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对机械产品的加工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自动化的要求。相应的对机械加工的设备提出了高性能、高精度、高智能和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机械产品加工中,大批大量的产品的零件生产时,为了解决高产、优质的问题,多采用专用的工艺装备、专用自动化机床或专用的自动生产线和自动车间进行生产。但是应用这些专用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准备周期长,产品改型费时费力,因而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增长、费用增高。而单件和小批量产品占到机械加工产品的70﹪~80﹪,由于这类产品的生产批量小、品种多,通常加工这类产品采用通用机床加工,当产品改变时,机床与工艺装备都需作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而且通用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曲线、曲面轮廓组成的复杂零件,只能借助靠模和仿形机床,或者借助划线和样板用手工操作的方法来加工,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对空间的复杂曲线曲面,在普通机床上根本无法完成加工。为了解决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控加工应运而生。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它的广泛应用为机械制造行业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数控加工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在数控机床上改变加工零件时,只需重新编制程序,输入新的程序后就能实现对新的零件的加工,而不需改变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的硬件,操作者除了操作面板、装卸零件外生产过程是自动完成的。

2.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数控机床工作台的移动当量普遍达到了0.01~0.0001mm,而且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与丝杠螺距误差等均可由数控装置进行补偿,高档数控机床采用光栅尺进行工作台移动的闭环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由过去的±0.01mm提高到±0.005mm甚至更高。定位精度也非常高。此外,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与机床结构都具有很高的刚度和热稳定性。通过补偿技术,数控机床可获得比本身精度更高的加工精度。尤其提高了同一批零件生产的一致性,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干预,这就消除了操作者人为产生的误差。

3.生产效率高。数控机床主轴的转速高;数控机床结构刚性也非常好,可以实现强力切削;数控机床的移动部件空行程运动速度快,工件装夹时间短,刀具可自动更换,辅助时间短,这都可以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4.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由于数控机床可实现多轴联动,所以数控机床则可实现几乎是任意轨迹的运动和加工任何形状的空间曲面,适应于复杂异形零件的加工。

5.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由于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息与标准代码处理、传递信息,特别是在数控机床上使用计算机控制,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6.数控加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FMS和CIMS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机床数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数控加工正在向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高柔性化、高一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三、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1.数控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形状复杂的难加工零件。机械制造行业是最早应用数控技术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装备的重任。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数控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如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曲轴柔性加工生产线上采用的数控机床和高速加工中心,以及焊接、装配、喷漆机器人、板件激光焊接机和激光切割机等。同时,数控加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发电行业的螺旋桨、发动机、发电机和水轮机叶片等零件加工用的高速五坐标加工中心、重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

2.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其它应用。由于数控机床刚性好,制造和对刀精度高,能方便和精确地进行补偿,所以能加工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由于数控机床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可以加工轮廓形状复杂的零件;在数控车床上可以加工特殊螺纹零件;在数控铣床上可以加工变斜角类零件和空间曲面类零件;在加工中心上可以加工整体叶轮类、模具类等复杂曲面的异形零件还可以实现在金属表面刻字、刻线和可图案等特殊加工。

四、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5.加工贸易技术 篇五

在机械零件加工产业中一直流传着“运用好热处理技术,零件一当数个”的句子。由此可见,在机械零件加工技术中,热处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当中,其零件的质量是受热处理技术影响的,即热处理技术运用较好,零件产品的品质就好。因此,在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热处理技术,这是提升产品质量最为直接的有效方法。

1 热处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当中合理地运用热处理技术,既能够提升零件的质量,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热处理技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2 零件加工的方法

2. 1 机加工的方法

正确的机加工能够促使热处理加工的质量得到提高,反之会造成切削加工过后机械零件的表层较为粗糙,且还为下一阶段的淬火埋下了裂纹的起因,促使零件经过热处理后形成软点和较大的多余应力。

2. 2 线切割的加工方法

6.多轴加工技术 篇六

(1)可以一次装夹完成多面多方位加工,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2)由于多轴机床的刀轴可以相对于工件状态,而改变,刀具或工件的姿态角可以随时调整,所以可以加工更加复杂的零件。

(3)由于刀具或工件的姿态角可调,所以可以避免刀具干涉、欠切和过切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切削速度和切削宽度,使切削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得以改善。

(4)多轴机床的应用,可以简化刀具形状,从而降低刀具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刀具的长径比,使刀具的刚性、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5)在多轴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工件夹具较为简单。由于有了坐标转换和倾斜面加工功能,使得有些复杂型面加工,转变为二维平面的加工。由于有了刀具轴控制功能,斜面上孔加工的编程和操作也变得更加方便。

7.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篇七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保护人力健康和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保证产品质量为由, 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 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市场的障碍。简言之,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出口产品实施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 设置复杂的认证、认可程序。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 形式上的合法性, 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做法上的歧视性, 实施中的争议性, 被许多国家用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的“护身符”。

二、我国出口产品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2005年8月, 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抽样调查”的活动。调查表明, 2 0 0 5年我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给我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 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9.07%。

三、针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走势

1.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性技术标准越来越高, 许多国家对我国产品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

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 标准规定越来越细, 要求越来越苛刻, 不断增加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

2. 我国出口贸易中遇到TBT涉及的产品品种多、行业广、范围大。

不管是常规的贸易品种, 还是新近开发的贸易项目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 而且技术性限制的涉及面在不断扩大。

3. 我国遭遇的TBT已经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标准, 发展到覆盖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贸易中所遇问题不仅表现在产品本身的标准与合格检验上, 而求涉及包装、商品标签、条形码等多方面的技术性要求。

4. 国外严格的环保技术法规和环境标志制度正在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中, 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 而我国出口商品的传统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回收, 这就造成了我国好多产品因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

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遭遇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1. 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近年来, 欧、美、日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它们极力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 给我国出口设置高门槛, 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成本, 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 损害了我国贸易利益。

2. 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进入国际市场造成的直接影响。

商务部调查显示, 2005年, 我国有15%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 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随之继续提高, 对中国出口造成的损害会继续增加, 2006年, 比上年增长27%, 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同比增加9.1 7%。

五、我国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要原因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普遍推行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

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隐蔽性, 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不需要通过W T O的批准, 世贸组织对它的限制较少, 因此各国政府普遍采用, 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工具,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 各国的关税壁垒措施也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原因。2005年,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4, 221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我国对外贸易的份额已经占全世界的6.4%。我国出口幅度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些国家就把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 限制我国的出口。

2.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的出口产业弱质性。

这种弱质性主要表现为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以及质量落后, 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 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 出口质量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3. 出口集中地和TBT发源地重合。

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个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这三大经济实体均制定了大量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其中大部分都高于国际标准。调查表明, 2002年, 我国有92%的出口企业受到了欧盟、美国、日本技术壁垒的限制, 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 5%。

4. 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

我国2001年才加入WTO, 这期间我国被长期排除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 难以享受W T O有关协议对发展中成员方只是一般成员方的待遇, 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5.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加之其出现时间相对较短, 我国目前对它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建立起统一协调工作机制, 缺少为企业提供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的咨询机构, 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规定知之甚少, 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其变动缺乏了解, 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

六、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路

1. 加强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鼓励和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大力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 争取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充分体现我国应有利益。加入W T O后,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瓶颈, 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500亿美元, 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消弱。技术标准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要使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必须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2. 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对话与合作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对话与合作, 是消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加强政府间沟通, 确保技术标准和法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尽可能减小技术标准和法规的贸易障碍, 以及重复检测的负面效果。另外要加强我国行业和企业与国外, 特别是那些与我国有贸易摩擦的国家的行业和企业间的合作与沟通, 通过不同层次的交流减少国外对于我国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 培养熟悉WTO/TBT的专门人才。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例上升, 生产企业要研究这方面的法律制度离不开人才, 所以要重视贸易技术壁垒专门人才的培养, 熟知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和相关权利。要充分利用WTO/TBT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的解决的条款, 进行磋商和裁决, 以适应新世纪对外贸易的需要。

4. 建立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根据贸易技术壁垒技术的特点, 设立多层次的业务咨询窗口, 提供公共技术咨询服务, 培养相关技术服务行业,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5. 应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 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6.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掌握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是成功的出口产品、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前提。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并以市场预警、政府预警和政企沟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预警机制是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由之路。

7. 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拥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我国企业需要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以自主技术和品牌掌握知识产权竞争主导权, 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领先赢得市场, 掌握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进而规避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通过大量高精尖技术, 以及产品进口, 带动与之相关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引进, 通过消化吸收, 以及再创新, 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跨越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8. 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可以组织制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认证, 以及检验检疫, 参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从而维护行业利益, 保护国内市场和有关产业发展。

摘要:本文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影响等方面重点剖析, 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贸易,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3.北京:人民出版社[M], 2003, 2

[2]张恨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 2005.P422-P425

[3]鲁丹萍:国际贸易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P162

[4]破“壁”而出——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影响.WTO经济导刊, CHINA WTO TRIBUNE, 2007, (04)

[5]夏先良:面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的战略措施[J].国际贸易, 2007, (07)

[6]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 2003, (06)

[7]伍嘉亮:我国技术贸易措施的现状及对此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05)

[8]刘新民: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04. (04)

[9]于维军张梅:技术标准:是门槛也是桥梁[N].国际商报, 2003.10.06

[10]张波:我国企业出口如何应对技术贸易壁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S1)

8.乌枣加工技术 篇八

(2)在地上挖深1.5米、宽0.83米、长6米的熏窖,用砖砌窖墙,基部0.5米垂直,再向上至窖口呈15°的斜坡,在一端开一窖门,上口用梁、檩搭成平架,铺上秫秸箔,将煮好的枣放在箔上熏烤,上面用苇席覆盖。开始熏火要大些,火焰不能超过0.66米,熏3小时后,枣身发汗,火势逐渐减小。

(3)熏制时枣温应控制在60~70℃,每次点火后熏6小时,停火后用余热闷6小时,使枣内水分均匀连续地蒸发。一般大枣熏8遍,中枣熏6遍,小枣熏5遍。熏制时间应逐次减少。整个熏制周期为5~8天,1公斤鲜枣可制出300克熏枣。

(4)熏枣的燃料以榆木最佳。开始用大火熏烤时,如火力不足,枣色会不油润;后期若火力过大,容易烧焦,失去乌枣特有的香味。

上一篇:最新离婚协议书有孩子下一篇:爱你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