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11篇)
1.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 篇一
尊敬的朱主任,各位领导,各学科的名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意义重大的会议上发言,首先我要感谢学区领导对我的重视和信任,以及对我这位晚辈的厚爱,再此说声谢谢!
在学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关注和指导下,我们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看到的是点滴的收获,感受到的是工作室成员们共同努力的喜悦,现做简单回顾。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自工作室正式启动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金龙学区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工作,而且从工作室成员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两份学期计划,其中包括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要求和目标、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工作室规章制度、学习活动安排等,旨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使工作室的三位成员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英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并决定在每学期末都写一份详实的工作总结,记录每个学期的活动总结反思工作得失,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同时,我们觉得一个有先进性与凝聚力的团体必定有自己的一套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从工作室的名称、核心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确定工作室名称为“在路上On the Way”,旨在表达在教师个人成长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花香载途,幸福未央。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享受英语,享受生活;用英语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我们。我们的管理机制是:夯实基础,突出亮点,发展特色,争创一流。我们的未来目标是:致力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二、勤于学习,提升理念。
因为工作室刚成立不久,我作为室长,还没来得及与各成员们一起组织一些活动,在此深表歉意。现在只能对我们木瓜中学英语组教师的一些工作做个简要回顾。
1、学习方面
担任英语教研组长一年来,英语组的成员勤于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撰写了读书笔记,成员们读了很多书,如《英语教学设计策略》《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等书籍。从中获得心灵的顿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淀起丰厚的文化素养,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2、教学方面
我们英语组巧妙地利用QQ群上传文章和信息,成为教师们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我们在QQ群上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教研和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又围绕着高效课堂探讨诸多问题,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环节的合理创设、课堂学生活动的环境创设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增加
了教师间的沟通和经验交流。
3、课改方面
2013年11月,英语组三位老师赴岳阳参加了《中小学高效课堂构建与教学行为改进专题培训》。2013年12月,我代表英语组赴大桥中学进行了课改学习。学习后,三位英语老师都上了课改示范课,高效的学法指导,使学校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即为教师们起到了引领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我校课改的进行带了一个好头。
4、活动方面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口说英语良好氛围的形成,2013年11月,英语教研组组织了首届“竞读英语节”英语风采大赛大型活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与支持对激情澎湃的学生们而言无异于一场精神的盛宴。学生们尽情享受到了“学英语,说英语”的乐趣。
三、引领示范,辐射全区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以提高我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并发挥我室对全区英语教学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为根本目标,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室的工作,现制订三年工作规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做一次展示。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每年承担一次学区或以上主题活动,以研讨会、报
告会、公开教学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学区教研室协调,三年里主持一次学区初中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
2.建一个网页。网站设有站点资源、教学资源、课题研究、课堂内外、教研掠影、成果展示、团队风采、专家论坛等栏目,使之成为我区英语教师的交流平台,以此来激活并带动我区初中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本地区教育教学资源。
3.出一批成果。
(1).每人每年上一节校以上公开课,并形成书面教案与反思;
(2).每人每年完成一篇论文或随笔;
(3).每人每年读一部教育专著并写一篇读后感;
(4).三年来有一篇论文或案例等获市二等奖以上奖励;
(5).三年指导一人次学生获县二等奖以上奖励;
(6).为学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经过三年努力,使本工作室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示范引领全县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并为促进全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二).研究项目
对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学年至少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着力突出课题研
究,突出问题解决,并有相关工作过程记录。
研究课题:由工作室成员集体决定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注重实效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如:1.试题精选与试题命题研究;2.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名师工作室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将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将体会到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更将领略到名师的风采。“扬帆起航,路就在前方!”
再一次深深感谢领导及同仁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会珍惜这样的机会,履行名师的职责,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为金龙学区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4年3月7日
2.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 篇二
名师上课, 采用新设计, 诠释新理念, 构建新课堂。他们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 表现出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苦苦思量, 难道这是名师们真正的奥秘吗?读《庖丁解牛》“解牛之后, 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他把技能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精神游戏, 获得了由技术的解放, 精神的解脱之后的充实感, 满足感。从这里我得到的启迪是:学习名师, 主要不是教学技巧的娴熟, 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源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痴迷和对儿童的关爱。在语文教学中。他们倾心付出, 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他们又不断收获, 描绘出语文教学无比壮丽的图景, 诠释这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他们是辛劳的, 又是快乐的, 他们各自撰写者教育诗篇, 同时又诗意的栖息在语文教学这块芳草地上, 在创造着充满魅力的语文教学生活的语文课堂文化。他们如同繁星闪耀, 交相辉映, 方显出灿烂星空。
新课标颁布以来, 我感到有些不适应, 旧的一套行不通了, 新的方法尚未掌握;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也一改昔日的容颜, 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我茫然四顾、无所适从, 幸好, 名师走进了我的心灵, 与我进行平等对话, 解开困扰我多时的心结, 引领我走出习惯思维的怪圈, 帮我体验到教改成功的无比喜悦。可以说是名师的经验伴着我成长。
1 薛瑞萍教我读书
薛瑞萍是一个极爱书的人, 她说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读书是她生命的紧要部分, 她不能不读书, 对于她, 一日三读犹如一日三餐, 不可或缺。她读《道德经》、读《给老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静悄悄的革命》、读《教学机智》, 读后都有她深深的感悟与思索。她之所以如此重视渴望课外阅读:首先, 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是给予对语文学科特殊性的清醒认识。其次, 对阅读的极力倡导更是给予对语文学科教学价值的高远追求。再次, 广泛的阅读、提高综合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超然“过招”。
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于是, 在薛老师的引领之下, 我也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我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读《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读《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读《派往明天的教师》,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语文教育心理学》, 读《保卫童年》, 读《玫瑰与教育》, 读《教会孩子阅读》,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的书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老师呵, 你不读书怎么能面对讲台下那些鲜活而永不能复制的一次性生命啊!
2 窦桂梅教我以人为本
窦老师问:“你是教语文的还是用语文教人的?”问题的答案不仅反映出你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也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地位。细读品味, 不仅是字面不同, 其意义也有着绝大的差别。教语文的总摆脱不了一种狭隘的匠气, 用语文教人的, 则更体现了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 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用语文, 让学生获得人生的意义, 努力实现人的真正人文。这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是啊, 一个孩子懂得ao、e, 懂得比喻、排比, 懂得起承转合, 和他的幸福与成功关系不大。而孩子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他会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一路前行复前行。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第一原则, 孩子没有差距, 有的只是差异, 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有受人尊重的权利。课堂就像一棵能开花的大树, 每一个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 都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们语文教师要想到, 这样的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 不论智力水平高低, 都应该得到我们温暖的呵护和照耀。你应当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开出属于自己的鲜艳的花儿, 而不是生长只能滋生在阴暗角落的毒蘑菇。
3 魏书生教我坚持
魏书生的管理一直让我心驰神往, 啧啧称奇。有老师替他计算, 他每年要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开各种会议;十分之三的时间接待外地客人, 写各种稿件、材料, 处理信件;十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学校工作, 十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 而在十分之二的用于学生的时间中, 有一多半时间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 计算起来, 用于两个班136名学生的语文教学时间, 还不到他全部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而他的教学成绩却是第一流的!我想这也许就源于他的坚持。他坚持每天让学生背一首古诗或者一则格言警句;每年坚持让学生写自我教育计划;每天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他说这是道德长跑。他说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 淌几滴汗水, 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 只有日日夜夜, 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 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然而, 世上最怕的就是坚持二字, 凡是坚持下来的, 基本上多能成功;凡是不能坚持的, 往往难以成功, 越是大的事情, 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间的艰难险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所以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
4 吉春亚教我诗意
听吉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充满了诗情画意。与其他学科相比, 她的语文课“情浓”, 突出特点就是诗意, 她的训练不是机械操作, 而是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 情感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中交融, 想象在课堂中飞跃, 创造火花在课堂中迸发, 个性化的灵性魅力在课堂上展现。吉老师设计的《儿童诗写作》充满情趣, 学生用自己儿童话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会说:“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 或者把视角指向生命意义的揭示, 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她饱含深情的导语, 解释了学习的内容,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去, 给人以美的遐想, 同时升腾起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怀。面对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回答很有个性, 吉老师不是一律用好, 她会脱口而出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法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 表述不一。真精彩!”她会说:“我已经醉倒在你飞扬着智慧的话语里了。”她会说“我陶醉在你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她会说:“同学们, 语文课快乐……”呵, 原来语文本身是这样的美啊!而我们常常是字、词、句、段、篇、章, 埋头赶路, 辛苦复辛苦, 沿路的旖旎风光无暇顾及。气喘吁吁赶到终点, 才发现丢失的太多太多。
5 吴正宪教我等待
没有看过吴正宪老师的书, 因为她教数学。但却有幸听了她的一堂估算课, 整堂课风趣幽默, 寓教于乐, 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了估算的技巧。我是真没有想到, 一节数学课也能这样生动活泼。不过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一名“死不悔改”的学生的态度。从吴老师上课之初讲估算在生活中的用途, 到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出了很多估算的好方法, 到最后总结估算的运用。其中有个小男孩自始至终坚持精算, 尽管十分费劲, 尽管用时多, 尽管最后算出来的答案错了, 尽管台上台下的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他还是坚持他的精算。吴老师不断教他比较, 几次三番他的精算都输给了估算。问他改不改, 他都咬死不改, 吴老师笑着说“呵呵, 我怎么又遇到了‘一根筋’了?”“不改就慢慢悟吧!”。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对个性的理解, 对错误的宽容, 对异议的豁达, 对独醉的默许, 一下子就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认为数学刻板、客观、严谨、理性, 答案不容质疑, 应该唯一确定。数学教学都能如此善待差异, 那么本身就应该鲜活、灵动、诗意、唯美、生成、多彩的语文教学难道不更应该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个性的张扬吗?人有一个思维觉醒的过程, 现在他混沌未开, 突然有一天思维觉醒来, 茅塞顿开, 自己都觉得很惊奇。所以教师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期待之心, 要学会等待, 用宽容的包容之心来理解儿童不断犯的错误。或者说眼前他无力达到你所规定的目标, 不是他一生都达不到这一目标, 只是时机未到或者说孩子没有达到这样的发展阶段。这时, 吴老师的等待、守候, 显得尤其重要。守候、等待表明人类教育的一种谦逊状态, 对人性的一种虚怀若谷的状态, 同时他表明人类教育自身的自信, 这是真正的教育自信。张文质说:一个儿童一节课解不出一道题来不要紧, 我们等他一天;一天解不出来, 我们就等他一礼拜;一礼拜解不出来我们等他一个学期, 总有思维觉醒的那一天。我还想接着说下去, 也许这个孩子一直愚笨下去, 这种现象在常态教育里经常有。他就是智力有局限性或者说某一个领域有缺失, 他也无法改变自己, 有时甚至拒绝开发, 或者说抵制, 他天然与各种因素相抵触。那么, 我们作为教师正面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仍然是体现善待他的缺陷性, 包容他的缺陷, 甚至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局限性。因为这种东西有些是与生俱来的, 是能力所不能改变的, 但他仍然是一个完整的人, 他仍然享有人最基本的尊严, 他仍然渴望一个快乐的、宽松的、安全的教育环境。明白了这个道理, 教学中便少了很多急功近利, 少了很多心浮气躁;多了心平气和, 多了宽松和谐。
3.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 篇三
2014年3月27日至29日,由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小学分委会和江苏省苏派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闽苏两省中小学名师教学主张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小学数学专场)”在厦门市实验小学举行,来自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三百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和江苏省苏派教育研究中心分别选派“福建省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和“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若干名,通过同台现场授课、教学主张演讲、专家评点、听众互动等方式,共同研讨教师如何在“教学主张”的引导下走向卓越,进而成为名师。据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余文森教授介绍,以教学主张为引领,重点引导培养人选提炼并明晰自己的教学主张,是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特色做法。他认为,教学主张从整体上表现了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和教学理想追求的高度,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生长点;名师要用教学主张作为教学的导向,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使教学活动“烙上”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级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委王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朱永通,特级教师、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4.名师公开课经验交流会-经验材料 篇四
前天下午正在备课的时候,唐主任就过来说:好好准备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后天去xx中,三所学校一起交流上公开课。这话刚结束我就愣住了,但是就一个想法:不会吧?每次都是看别的老师上公开课,看着他们潇洒自如的表现,心里满满的想的都是佩服,反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这样水平?虽然说代课已经有了一学期,但每节课上课的时候时候还是确实感觉到了自己仍然是新教师,还有太多的不足需要改进。
还记得上一次最紧张的时候就是这学期开学新教师培训后需要轮流上的公开课,来听课的都是自己本校英语组的老师,就这,当时开始紧张的都没能正常评价学生的展示,直到后来慢慢得才步入正轨。这次更好,直接拉出去别校上课,而且带的还不是自己的学生,所以顿时感觉压力特别大,但是回过神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自己的时间,所以平心静气之后开始了导学案的准备,中间和英语组讨论琢磨了n长时间达成一致后,交上去给肖校长再次审核了一下(中间的艰辛修改,此处省略200字……)带着我们的导学案,第二天下午五点,唐主任带着单xx,黄xx,我,我们四行人“浩浩荡荡”的到达了xx中,到地方,唐主任在办公室和那边领导交流了下,我们仨就直接进了教室,和学生大概的介绍了下我们学校的`模式以及导学案的组成,课型等。大致内容讲完后,一问他们的进度,才把第二单元单词教完,第一课时刚上,顿时就晕了,后来想想,一致决定既然都说上第三单元,那我们就上第三单元,本来我们展示的是高效课堂,这样的机会更能显示出我们的优势吧,所以说就还是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但是因为本来就接近下课了,所以提前把口号教了然后带着一起喊了下就下课了,感觉还不错,至少气势已经有了。第二天下午,一点半到了xx中,临时给单词教了下,然后就回学校了,也因为上午没问清楚下午怎么办吧,所以说耽误了一点时间以至于四中金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没能听上,但是在外面看了一下,感觉金老师语感特别棒,而且用的是纯英文教学,所以心里也在想这是以后自己要学的东西。第二节课听了下xx中王老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毕竟是经验资历较深的教师,上课课堂控制的特别棒,压力顿时就出来了,但是旁边单思行和黄xx就一直在旁边替我减压,不能鼓别人气势灭自己威风,而且我们的课型不一样,我们应该展示我们自己的优势,既然没有多媒体我们应该就用自己生动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目表情来引导学生。所以说平定下来之后,重新在脑海里又过了一遍我们的上课流程,确认能够正常发挥就好。下课铃结束后立刻到达所在班级帮忙把组分好桌子摆好,过程中,听课教师陆陆续续的也都进了教师(实话说我都没往他们坐的方向看,本来就有点紧张,再看两眼再紧张点……)在一段导入复习热身之后,同学们也都逐步进入了状态,所以也比较顺当的进入到了小组讨论阶段,但是没到的是可能因为晚上在讲解小组讨论时不够到位,所以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有种迷糊的状态,所以在这时引导时耗时有点长,也导致了在下课的时候推迟了一会,但是后来抽签之后同学们又逐渐的找到方法了,所以说展示什么的没有多大问题,在中间听展期间,唯一的感觉就是学生资质不错,单词教导了一遍却能展示的那么棒,而且一个完全陌生的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的这么快,确实不容易。
5.读书心得《名师备课经验》 篇五
王庆玲
得
读《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本学期,从图书室借来肖川先生所编写的《名师备课经验》一书,才知道“简单”的表象背后蕴涵着的是这些名家名师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对教材的熟读精思,对学生的尊重和爱。简间单单的课堂结构中体现的是教者的大智慧和大丰富。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有一种原生态的美。这种自然、和谐、没有雕饰的美正是名师大课所呈现的“简而精,单而丰”。他们的课目标设计简明扼要、内容处理简约有度、教学安排简洁流畅、教法选择简要实用、整堂课充满的智慧、灵气和创意。但这样完美的课是教者花了很大气力和智慧备出来的,蕴涵着名师们的心血和创意。
读名师备课的点点滴滴,体会着他们才华和智慧,还有其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和欢欣,深有感触: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熟读教材,做文本知音
有着20多年从教经验的全国特级教师孙双全认为,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能深入文章,入乎其内,与作者心心相印,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他备李白的《赠汪伦》时,在反复吟诵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细细揣摩“忽闻”二字,把一首短短的诗歌教得精彩纷呈,让人击掌叫好!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大家都把诗眼定在“绿”字,但孙老师经过反复吟咏和推敲后有了自己的发现:“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意义深长,才是诗歌真正的感情点。把握了这一点,诗歌的境界全出,教学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更让人感动的是孙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的入文、入曲、入人、入境。
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吟诵,放声朗读,做到每句话如出己口,读到每句话如出己心。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潜心思考,感同身受体会阿炳的叹息、哭泣、和呐喊,有了深深的理解。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聆听各种版本的《二泉映月》,甚至煞费苦心找到了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他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优美凄婉的音乐。完全浸润在阿炳悲惨的命运里,浸润在阿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里„„
孙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虔诚地投入,真诚地演绎,把《二泉映月》蕴涵的信息和情感慢火细炖,熬出了它的无穷滋味,滋养了学生和无数听课者的心灵。
他的备课经历让我感动,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我想,倘若我们平时也像他那样虔诚投入地对待我们的课堂,对待我们的文本,那我们距离名师将也不会太遥远。名师的课,可看性为什么那么强,乃是因为他的含金量太高太高。
(二)用心、用情、用力,“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说:在我看来,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
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每一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我很喜欢曹老师的看法,她说:“有些教材并不能让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时候,我就会要求自己去喜欢,那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朗读钻研课文,沉下去,力图琢磨出味道来。事实上,嚼着嚼着,尝着尝着,味道就出来了。钻深了,读透了,想明了,一开始没感觉的,慢慢地就会孕育出感觉。感觉到了,喜欢之情产生了,后面的事也就迅疾通畅起来„„”
我在上公开课时也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接到的课,乍一看面目狰狞或索然寡味与自己的趣味和风格相去甚远,有时候很久都走不进文本去,苦恼的很,但逼急了,也慢慢地看进去了,咀嚼到了文本的味道,发现了意外的美丽,心就欣喜起来,慢慢地找到了感情点或切入口,心里便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好象在文本和作者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一下子窥见了作者和文本的心灵,那种心情的愉悦是难以想象的。
好课是备出来的,也是上出来的,或者说是用心“磨”出来的。其中有自己的创想也有别人的智慧和支持。“诗意语文”代表王崧舟老师对〈〈只有一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王老师创作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初衷是源于周益民的课堂实录。周老师对文本细腻、独特的处理给了王崧舟老师的备课灵感,激发了他尝试同课异构的想法。对于这堂课,他备了三次,每一次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终于凤凰涅磐烹饪出一道语文味十足的课!难怪闫学说:“听他的课是不需要记录的。因为你置身于一个满目繁华的境界里,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制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王崧舟。”王崧舟是怎样制造了这个奇迹?用他的话说:“我一直在追寻语文教学中“欹乃一声山水绿”的境界,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我心中永远的山水”。写到这里,我好羡慕王崧舟老师,他爱语文,又能把语文教得那么好,让大家都喜欢并受益,真是幸福啊!
(三)抓题眼,炖文本,为课堂积蓄智慧、快乐和力量 “燃烧的玫瑰”窦桂梅以《秋天的怀念》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抓“题眼”设计课堂,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拓展课堂预设,打破课堂的预设激发来自学生的精彩,对文本一读再读,对设计乃至一个小小的导入都一改再改,对课堂上的一个细节精雕细刻地反复揣摩和玩味。玩味成功也玩味失败。正是她这样的付出,才有了她如此优质高效的课堂表象。
闫学对文本解读和备课很有自己的看法。关于文本解读,她提倡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五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自己的创新在哪里?自己的胸襟在哪里?
(四)隐性备课、显形备课、立体备课终实现有效备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教育专家于永正说他课没备好是不进课堂的。这让我感到惭愧,有时因为特殊情况,我会随便翻一下书本,匆匆构思一下就走入课堂,因此常常底气不足,心虚的很,总觉得学生似乎已窥见了你的慌张和敷衍,内心十分愧疚和惶恐。这样没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如果上多了,自然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便不再有期待,教师也会因此失去激情,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了。是的,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钻研教材、朗读课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查阅资料甚至做课后练习也是一种备课,是一种无形的备课。其次要思考教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挖掘兴趣点和文本的切入点,将读者和文本,文本和教师,读者和作者之间很好的融合。从某种程度讲,隐性备课重于显形备课,没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展转反侧和读你万遍也不厌倦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有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潇洒和课堂上精彩的呈现。
6.名师教学经验学习体会 篇六
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的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先不管对错只要勇于展示自己就是好样的值得表扬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你答对了我们以你为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鼓励大家一起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投入的热情越高思维就越活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有的时候每天看到学生满怀笑脸的走进校门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会莫名其妙的很开心,快乐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你们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喜欢看见你们笑的样子。我要努力做到让大家快乐的学习,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平时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始终记住任何时候你代表的都是你自己;不要轻易的否定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努力了尝试了你就成功了!摆正心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孩子。
7.常州市陆一平名师工作室 篇七
他是一位行者,醉心语文教育。提出“以读写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以语言文学训练为抓手”的语文教学观,提炼“块状结构、弹性设计、自主选择、综合学习”的课堂结构观,倡导“重积累、重感悟、重迁移、重情趣”的语文学习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真实、朴实、扎实、厚实”的教学风格,先后对外上公开课五十余次,均获得好评,在常州市有较高的知名度。
他是一位智者,倾心教育科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参与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取得较大的成果。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二部,计38万字 ; 主编教材6本,计60万字;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8篇,获省级以上论文一、二等奖16次,7次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奖。
8.“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三要素 篇八
要素之一:团队特征
“名师工作室”首先是一个“工作室”。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随意组成的、无目标、无组织的办公室。它应该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共同体”,是基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共同体。它应该是有目标的。“名师工作室”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可见,工作室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与进步,通过促进成员的成长与进步,来实现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平台的发展,提升学科领域的前沿位置与发展水平。它应该是有组织的,不是几个人随意拼凑的松散的俱乐部,其成员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与条件。凡工作室成员,无不经过严格的申报与考察程序。工作室的这种组织制度与准入条件,是实现工作室目标的保障。既然“工作室”是一个有目标、有组织的“团队”,那么,我们就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为此,“名师工作室”应该建章立制,建构四种机制:(1)建立独立运作的推进机制。主持人为团队发展第一责任人,每学期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制定活动规划并具体实施规划。(2)建立导师负责的引领机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在学科组内为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提升。每学期组织的青年教师发展专题活动不少于1次,并安排进学科组教研活动。(3)建立必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工作室成员实现必修反馈、选修共享的管理,成员每月阅读相关教育理论期刊、随笔等教育理论书籍,也可读社科类其他领域的书籍,完成读书心得1篇。工作室应该组织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4)建立每月活动日的常规机制。工作室建立每月活动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为活动日。通过这四种机制的建立,使团队成为成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共同价值的支撑力量,那就是团队的主体思想与精神追求,甚至是教育哲学;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迈进共同目标的召唤力量,那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协调力、执行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攻坚克难的合作意识;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量,那就是通过名师工作室方案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青年教师,激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与教研的热情。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被扭曲或湮没。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因此,工作室团队应该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也要非常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要素之二:名师内涵
“工作室”是一个“名师”工作室。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平台,区别于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的“青蓝工程”。它是“名师”的成长平台,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的交流与共享机制,具有较高的合作层次与发展追求。不好说每一位成员都是名师,但是,至少每一位成员都有成为“名师”的潜质。因此,“名师工作室”要紧密围绕“名师”内涵做好文章,充分挖掘各位成员的名师潜质,把每一位成员的特质挖掘好、提炼好、培育好、实现好。比如,你的课堂教学能否个性鲜明,自成模式?你的教育理念能否新颖独特,自成一家?你的教育科研能否成果丰硕,享誉一方?这就要求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增强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挖掘、培育、提炼自己的“成名”之处,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名”。否则,就是大众化的、一般化的,与“名师工作室”创建的宗旨也不相吻合。因此,“名师工作室”应该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充分挖掘和培育各位成员的名师潜质:(1)每年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提倡成员阅读课程论、教学论的专著,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提升专业认知。阅读的专著最好是主持人统一推荐的,便于成员之间围绕统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交流。(2)每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文章。文章必须就学科教学问题展开立论,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具有教学指导价值。(3)每人主讲一次教学讲座、学术报告或执教一次市级公开课。可以在市级中心组活动中就某一专题作讲座,或者在暑假培训中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每年应该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互动研讨、名师发言、专家报告、校际学科联谊,等等。(4)研究一项科研课题。每一位成员都要申报研究一项科研课题,内容可以涉及本学科的课程、教材与教法。科研课题要真正组织实施,定期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各成员申报的课题之间最好有内在关联,便于资源整合、交流以及滚动升级研究。(5)编著一本专业著作。专著是由主持人主编,成员参编,区域内教师广泛参与的集体科研成果,介绍各地、各校实施教研教改的生动实践。实施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有利于培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名师成长的道路上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素质。首先,具有更加专业的信念,那就是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包括原理规则性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运用原理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的策略性知识。这些都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再次,是具有更加专业的能力。包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科研能力与反思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与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总之,“名师工作室”不仅应该是名师辐射的发源地,而且也应该是未来名师的集聚地和优秀教师的孵化地。
要素之三:区域功能
在新形势下,名师已经不再是学校独有的“部门资源”,而是区域内教师共享的“公共财富”。我们不难理解,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区域协调与高位发展。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搞了“名师工作室”,事实证明,工作室搭建了区域内教师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共享专业知识与经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资源,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为全面提高区域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名师工作室”也应该勇于并善于担当起这个光荣的职责。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名师工作室”应该至少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建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网页,既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国内外最新动态与成果,还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形成固定的交流平台,为一线教师和学生解疑释难。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传播名师工作室的成果。二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立“名师领衔、领导挂钩、教研员协作”的工作机制。领衔名师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与各成员所在学校领导挂钩,经常调研和指导,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由本学科的教研员参与协作,根据工作需要做好组织、联络和服务工作,也可在一些问题上作为顾问。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为工作室发挥区域功能创造条件。三是搞活多种活动方式。学习,包括自学和有组织的学习。主要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研讨,采取个别指导、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沙龙、参与式研讨、相互观摩、展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实现区域内教师在两个方面的根本转变:(1)转变教师角色地位。让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从“教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提高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以学为主,教学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法,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先学后教,强化课前预习、课中自学和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以学论教,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中的互动性,在互动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责任编辑 付一静)
9.读《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篇九
沙湾西村育才小学:韩志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某位老师的《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新课标对我以后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中的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在《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一书中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这本书强调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
10.浙派名师赴永交流活动体会 篇十
六月五日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浙派名师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心中颇有感触。本次活动由永昌县教育局组织,河西堡第一小学承办,邀请了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的名师名校长到我县就学校文化建设、国学经典诵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就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关课堂教学的感悟和老师们一起分享探讨。
一、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体会。
这节课学习的是浙教版教材四年级内容《世界之窗》,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人种、建筑、文化。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态度,教师对课堂的构建,对各环节的组织安排像我们上数学课一样严谨,对课本内容的挖掘和拓展像我们上语文课一样丰富。在他们那儿学科没有主次之分,所有的课都是同一个上法。我是怎么上品德课的呢?读读课本内容,看看课本图片,剩下的时间做语文作业,要么整节课不停地训斥学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我常常抱怨学生的视野小,见识少,能力差,读课文不能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文无话可说,表达情感无病呻吟,实际上我们把真正能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和活动变成了作业课,结果是撒开了一张天罗网,捉住了一只癞蛤蟆。
二、关于语文课的体会。
这节课学习的是浙教版二年级语文内容,是一节识字课。课本内容很少,学习六个生字,都与“鸟”有关,三个带鸟字旁的,三个带
11.浅谈中等职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十一
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相对较为单一,因此其产生的模式也较为简单。一般是先有名师后有名师工作室,即先推出师德形象佳、业务能力强、教学实绩显著,在同学科、同领域有影响的名教师。然后将这些名师确定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再招聘发展潜力大、工作进取心强、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培养教学名师的捷径,一大批名师就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出来。但中等职校的名师不仅仅是名教师,还是名技师、名工程师,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也比普通中小学更为复杂。因此产生的途径也应更为丰富。
一是模式的多样性。先有名师后有名师工作室固然是一种好的做法,但我们也可以尝试先建名师工作室后推出名师。项目组是职业学校近年来在课改过程中依据课改需要设置的临时性教师组织,他们往往围绕某个课程开发任务,将来自校外行业专家、多个教研组的教师组织起来,集体攻关,任务结束,项目组一般也解散。项目组如果出色完成任务,并有产学结合、面向社会服务的优势,我们可以将其升格为名师工作室,这样不仅能够激励课改团队继续加强系统的课改研究。推出新的课改成果,又能够加速教师的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名师。
二是人员的互补性。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是围绕学科展开的,因此名师工作室一般也是以学科为基础建立。职业学校的教学是按照专业组织的,在选聘名师工作室成员时理应按照专业组合,实现人员互补。在类型上要做到既有专业理论教师又有实训指导老师;在专业发展方向上也要尽可能涵盖该专业市场需求的所有方向,让工作室的教师分别研究不同的专业方向,确保术有专攻;在人员来源上虽应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但也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能否实现名师工作室的各项功能。关键取决于平时的管理。借鉴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的成功经验,中等职业学校在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上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权责清晰。职业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旨在加速教师成长,促进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建立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做到该是学校保障的必须要保障到位(尤其是实验实训经费),该是工作室完成的任务和承担的职责必须要明确: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管理上要坚持放手而不撒手,即学校层面只负责监督、指导,具体管理由工作室自主承担,学校一般情况下不加干涉。
二要坚持动态管理。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既包括对工作室的整体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投入、人员绩效奖励挂钩,达到目标的进行奖励,达不到目标的减少下学期的投入和当年的绩效奖励:又要考核工作室的成员,做到绩效与目标达成情况挂钩,完成基本任务的发给专项基本津贴,任务完成得好的予以奖励,完成不了的不享受专项津贴,长期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应从工作室除名,同时及时将平时工作表现突出的补充进工作室,做到人员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三要坚持依托企业。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与企业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建设和管理也应依托企业。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上要实现企校共建,不仅在人员上要适当引进企业员工,而且要积极用好企业资源,既鼓励企业在学校投入一定的设备建立专门的实验实训室,又积极安排工作室成员多到企业相关岗位锻炼。要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员工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好的管理办法引用到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上。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让工作室成员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便培养出更多的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名师工作室方案07-27
语文名师工作室简介07-30
成立初中名师工作室08-23
名师工作室月工作总结06-25
名师工作室申请书06-29
名师工作室教研组08-16
南康中学名师工作室方案09-27
小学名师培养工作总结08-30
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个人规划20107-23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