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

2024-11-04

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共8篇)

1.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 篇一

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实现“三先”目标的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站在加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市的职业教育起步于八十年代初,现建有职业高级中学两所----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一所民办新世纪学校;另外还有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学校、供销学校、卫校等四所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的部门学校。

市职教中心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9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8人,实习指导教师2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84人;校园占地14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家电多功能实验室、财会模拟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工艺美术室、家电实习操作车间、汽车维修操作间、钳工、焊接车间、烹饪操作间、缝纫车间等实验实习场所。现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烹饪、电子电器、保安、焊接、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等十余个专业,共33个教学班,在校生1299人。其中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被评定为徐州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生有89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9人,专科录取72人,除此以外,其它350名毕业生全部安置就业,就业率100%。

**职中建于1982年,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3人;校园占地137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有OEH多媒体教学网络、闭路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工拖动实验室、家电七合一实验室、高速缝纫机实习室、烹饪操作室等实训场所。学校现开设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电子电器、电子技术、烹饪、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共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580人。其中服装工艺、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定为**市示范专业。

2004年该校毕业共有130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本科录取11人,专科录取112人,剩余100名毕业生全部安排在上海、苏州等地就业。

**市新世纪学校作为一所开展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两年培养和输送出电子技术专业学生400余人,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在校生约36000人,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00余人,与上级要求的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数比例大体相当差距很大,比例严重失调。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富民强市,争创“三先”,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步伐逐渐加快,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增,而目前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数量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尽可能多的培养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才能不断满足我市工业化进程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市作为人口大市,每年都要新增10000余名劳动力,这些人没有经过技能培训就走上社会,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制约了我市的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市现有的两所职业中学---市职教中心和**职中均为省合格职教中心,但两所学校在校生总数不足3000人,且硬件设施不足,设备简陋,师资薄弱,经费匮乏,难以担负我市经济发展对大批技术工人需求的重任,因此,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是:紧紧抓住高中阶段生源进入高峰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职业学校的校园建设,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力争在“十五”期间,使我市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1、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重申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努力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我市的实际也要求合理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范围,抓住高中阶段生源进入高峰期的有利时机,加大普教、职教统筹力度,积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职、普比例,2005年,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要达到3000人左右,市职教中心和**职中要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中;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要达到4000人;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要达到5000人,职、普比大体相当,每校要建设2-3个省级重点专业,3-5个**市级示范专业。

2、积极推进示范专业建设。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3-5个相对稳定、师资较强、设施齐全的专业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对照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本校的示范专业建设方案,以专业建设的现代化带动职业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今年,市职教中心的焊接专业和车辐职中的服装专业要通过省级示范专业验收。针对国家启动紧缺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市职教中心积极创造条件,计划投入400万元创建板材加工技术培训基地,逐步形成木材加工的专业群,目前论证报告已经报到省教育厅。

3、强化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农村新增剩余劳动力10万人,致富带头人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到20%,城镇在职职工年培训率达到50%,下岗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

4、合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将在使现有的两所职中上规模上档次的基础上,选择**五中、**高中、**中学等三所普通高中设立职教专业班,把一些需要实验实习设施较少的专业如工艺美术、计算机等专业设在这些学校,普中班、职教班同时开设。同时在各镇办好一所职成教中心校,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规模。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每年至少选派20名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及到企业锻炼;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08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90%以上的专任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10%以上的专任教师要具有研究生学历,名师、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比例20%以上。

6、深化职业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教师全员责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核定编制下的工资总额包干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人员能进能出,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盘活学校人力资源。

四、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加强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设置,保证毕业生适销对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讲、练同步,教、学结合。选择一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的需要,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实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实践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3、抓好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标尺,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建设和扩大就业网络,确保毕业生全部妥善安置就业,以畅通的“出口”拉动“入口”。

4、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好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努力搞好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场地建设。要对所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高标准制定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以满足和保证教学计划、大纲的全面实施。职业学校要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为受教育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供条件。

5、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联系的综合课程教育实验。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或业余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就业、升学准备和增强技能、更新知识等多种需要。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职业教育拨款和成本分担机制,努力改变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职业高中收费低,学校规模小,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必须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职业学校课程教材开发、师资培训、骨干学校建设和扶持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应落实市政府规定的“农村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主要用于职业学校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人均0.25元提高到0.5元以上,由市政府筹措和统筹安排”。

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验实习基地、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实现产教结合,增强职业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政策提高收费标准。

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本着“你投入,我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资职业学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关于职中教师编制的有关规定配齐职中教师,在教师调配和大学生分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学校予以扶持,并将每年从社会上择优招录一批专业、文化课教师,充实到两所职中,以解决师资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加大普教、职教统筹力度,严格执行普高死档线,控制普高规模,提高普、职比例。继续坚持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制度,今年春季中等职业学校共计划招生3120人,必须严格制定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对招生的指导工作,针对各职业学校的特点,错位设置专业,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办学思路。职业学校要拓宽办学思路,通过联合办学、股份合作等形式,上挂科研院所,横联大中型企业,积极展开合作,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层次,激发学校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依法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大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评估,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的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职业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努力把职业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培养合格人才,为富民强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2.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 篇二

通过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庄分校和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等多所北美职业院校的考察, 比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北美职业教育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 教育观念新。北美将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确立了它与高等院校同等地位, 采取分层教育模式, 接受什么样教育因人而异。北美职业教育非常普及, 拿美国来说, 美国有8个州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统筹、协调和规划全州职业教育。北美职业学校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公民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诚信教育内容都是着眼于培养一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综合技术人才, 让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教学中不但重技能, 更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使学生能成为思想上、专业上都受社会认可的人才, 彻底摒弃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公正看法, 毕竟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 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健全。北美职业院校在办学经费上, 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 一般60%以上是政府投入, 30%来自于学费收入。由于办学经费的充足, 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 可以拿出大量的费用用于教学研究, 使学院的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巩固职业教育和社会的合作伙伴机制, 北美各国省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如“就业保险计划”、“青年就业计划”等。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上述项目旨在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知识更新, 培养终身学习的热情并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同时, 政府给予用人单位优惠政策, 如减税、免税或提供直接资金。

(三) 教学管理形式灵活多样。加、美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适用人才为原则, 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 职业学校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以及就业需要确定专业及学习方向, 职业学校的工学交替允许学生个人自主制定,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籍管理机制, 实行学分制。一个学生可以一次性连续完成学业, 也可以学习一段时间再去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学院学习。同时, 改善职业学校的学习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 办学目标定位准确。北美职业教育不单纯地强调办学的经济效益, 而更突出其办学的社会效益。不仅是为国家服务, 更是为所在社区服务。在办学形式上, 他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 全日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 形成了多化、多规格的办学体系。

(五) 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凸显。北美职业教育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广泛和深度的参与和支持。参与支持形式灵活多样, 如:行业企业出资设立奖学金;行业企业出资委托学院培养特定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等。。

二、北美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对北美职业教育体系及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辨析, 让我们寻找到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存在的差距, 并从中得到启示一些启示。

(一) 建立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北美, 各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行宏观管理, 具体职能部门为各省的教育部或高教部。由各省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 比如, 安大略省对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PQAPA。在加拿大, 职业学院大多数实行董事会制, 其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校长为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成员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既有教学人员又有教辅人员。董事会对学校行使权力的原则就是保证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董事会定期研究学校工作, 及时给学院提出意见或决定任免院长。这些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不但拉近了学和社会的距离, 也保证了对院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工作目标的实现。反观我国职业教育, 存在体制多头化的问题, 各类职业学校归口部门不同。有的归口到教育部门, 有的则归口到劳动部门, 有的甚至是交叉归口, 在管理中存在弊端。应统一归口于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管理机构, 在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 认真地研究我国现行的考工标准、专业技术资格标准, 有效地实行各政策制度,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 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北美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 将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的办学体制。在专业设置上, 学校完全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基础, 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就设置什么专业、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学校将培训作为一种商品生产, 既要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又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售出。其次, 北美职业院校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从学制期限、教学手段、文凭颁发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形式上, 还是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手段上均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 在很多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 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 充分与企业合作, 形成贴近市场需求的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大力普及职业教育。北美职业教育相当普及。以加拿大为例, 加拿大职业院校以所在社区为基础, 均衡分布在全国各地, 办学宗旨是满足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而在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职业院校的数量相对于全国人口总数还相当低, 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 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因此, 政府和社会应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鼓励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同时, 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率, 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可进入性。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资格、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办学模式与全日制大学基本相同, 这不利于学生入学, 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要求, 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将“以能力为本”, 面向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办学理念深入引入职业教育, 才能增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让职业教育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北美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研究学习其教育体系、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办学环境等方面情况,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职业教育要想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建立协调的管理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 真正让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普及教育。

3.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 篇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实行分类招考、注册入学、学分转换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要经济国家都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无论是高中阶段实行单轨制的美国,还是高中阶段就实行分流的德国,都建立起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澳大利亚还通过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挂钩等值的办法,建设起递进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要调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多年来,江苏职业教育通过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初步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接续培养,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生态发生很大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省教育厅今年将提请省政府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见,明确今后一个阶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构建上下衔接、协调发展的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一是继续做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项目试点工作。日前,各市教育局和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已按要求向省教育厅申报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进行今年试点项目评审,重点支持前两年已开展的优势项目、各试点形式中空白专业、职教集团内试点合作项目。各地要认真总结前两年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加强对试点院校的指导和检查,将试点重点转向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二是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渠道。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5年,40%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目前,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比例约在30%左右。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扩大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规模,逐步使普通本科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使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扩大注册入学规模。三是创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严格五年制高职学校及专业设置审批,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支持优质学校和紧缺专业加快发展。加强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评估,对办学条件不好、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和专业实行“黄牌警告”直至停止招生处理。完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二)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关键性环节。今年1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形式,组织试点院校对接产业、统筹兼顾、协同创新,开发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省教育厅将会同省财政厅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立项课题研究经费。各地要成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重点指导、支持职业院校依托职教集团,针对本地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计划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深化内外对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权利与责任,出台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地要深入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提高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提高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推进当地百强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定点实习实训、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省教育厅将适时启动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评选工作。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我省于2008年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建立起注重技能、综合考试、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2011年我们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启动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是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逐步被教育部认可、采纳和吸收成为国家政策。今后,我们将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改革。

(一)将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全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划。将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作为全省教育招生考试的一种类型,分类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推进。认真总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经验,进一步扩大一般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要在现有试点衔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探索转段管理办法,建立过程考核、专业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凡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的项目,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的监督和管理下,学生通过高等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认可的考核考试,转段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二)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2013年我们在南京、常州、南通三市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首次测试3.6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2014年,我们将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在7~8个省辖市统一开展专业综合知识的测试;2015年或2016年将在全省开展专业技能的社会鉴定和考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一方面作为衡量地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另一方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进入高等院校的依据。

(三)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们正依托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平台。平台计划于今年试运行,将跟踪每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年,主要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薪资、专业匹配、就业稳定、就业保障、就业满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公告制度,推动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四、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

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教育信息化要做到“三个率先”: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各地要认真落实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路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部分学校试点建设基础上,今年省教育厅将研究出台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苏南地区和有条件的学校要率先启动,实现网络融合、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建成一批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面智能服务的智慧校园。

(二)推进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重点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积极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各地要大力支持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地要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等考评体系,抓好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并开放共享竞赛成果,指导学校普遍开展信息化教学。

4.职业教育发展探究 篇四

——沭阳教育改革调查报告

安徽省肥西花岗职业高级中学 段能建

一、他山之石

2010年12月21日,肥西县教育局一行在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对沭阳县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查。通过走访、实地体验到了沭阳教育伴随着1996年的县委书记仇和大刀阔斧进行“不争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号召所进行的艰辛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主发展的改革之路。

(一)沭阳县情

沭阳县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5个乡镇(场),178万人口,是江苏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近年来,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奋力创业创新创优,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分别增长68.5%和59.7%,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24个县市中由2005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5位,国税收入增幅在全省58个考核县(市、区)中由2006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2位,被省政府评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二)教育发展情况

解决有着177万之众的人口大县的“上学难”问题,对于欠发达的沭阳来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沭阳人立志要把教育抓上去,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沭阳要加快发展,治本之策在教育;沭阳要把人口众多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关键一环也在教育。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改革。近些年来,沭阳一手抓公办教育改革,一手抓民办教育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资渠道等领域的改革,以此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按照“以县为主”的工作方针,着力抓好教育内部改革。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录用、合同管理,对经考核、考试认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予以辞退或转岗。对教干任用实行竞争上岗制,以公开选拔的方式确定人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同时,全县设立校长、副校长人才库,现已有270多名优秀人才入库。对分配实行结构工资制,在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里统一发放的框架下,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再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创新办学体制,广泛吸纳民资、外资兴办民营学校,实现教育投资多元化。总投资4500万元的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绝大部分投入来自社会和民间资本,这所色调明快、设施先进、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即便在大城市,其规模和档次亦堪称一流。由骨干教师牵头创办的修远中学、潼阳中学、红岩中学等民办学校都深得广大学生和家长青睐。与此同时,沭阳还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全面完成“六有”工程建设任务,全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已今非昔比,大大改观。沭阳的教育改革,既为教育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使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也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为欠发达地区开创了“穷县办富教育”的先河。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从1998年开始,在县财政极度困难阶段,为了解决经费不足办教育的矛盾,县委、县政府号召“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得教育在苏北这块“人口大县、财政弱县、工业小县、教育落后县”的土地上开始萌发生机。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从2004年开始,在经济得以复苏、健康稳步提升阶段,对民办教育进行规范提升,要求民办教育严格进行标准化建设,不断进行整合。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规模整合,提升档次阶段

近几年,沭阳经济高速处于发展阶段,由过去的“财政弱县、工业小县、教育落后县”,已经发展成“经济殷实、工业强盛、教育先进县”。

近几年,沭阳通过三件事,一个提升来进行创新改革。第一件事抓学校工程建设,通过“三新一亮”、“六有工程”、“四配套工程”、“校校通工程”等来提升办学档次;第二件事抓好公办学校内部机制改革;第三件事抓好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必须达到通过“省三星级”验收才允许招生、运作。

总体可以概括为“城乡结合、以城为主”,“公民齐上,以公为主”,“长短结合,以长为主”,“虚实兼顾,以实为主”。即高中教育向城区靠近,以公办为主、职业教育以学制教育为主,办真正教育辅助以必要的舆论宣传。

(三)发展中的探究

1、在全县教育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初步规模化、规范化的同时,现在面临着如何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沭阳人正在努力探索。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先后投入1亿多元,通过整合沭阳中学、怀文中学、华冲中学、庙头中学成立沭阳如东高级中学的沭中集团,新建、改建办学用房10万多平方米,是解放以来至1997年底建筑面积的5倍,并添置和更新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目前学校占地350亩,拥有了12440平方米内有教学反馈系统的现代化教学楼,9500平方米内设天文台的省内一流的科技楼,6000平方米内有2800个固定座位可承办国家级比赛的体育馆,以及现代化的13200平方米的男女学生公寓和8400平方米可供3000余人同时就餐的师生食堂,学校投资110多万元建成的宽带网已经投入使用。这些,为实施大规模、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计划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目前引进如东管理经验确定了面向未来的办学方略:用管理促效益,以科研求突破,凭质量图发展,靠特色创名校。

沭阳县教育产业园是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城区开发建设现状而规划建设的功能性园区。产业园位于城区新长铁路以西,杭州路以南,松江路以北,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1平方公里,首期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建设:(1)培训中心(含学历教育区),总建筑面积83703平方米,其中,主楼高92.7米,22层;(2)职教中心,按照江苏省四星级和国家示范职业高中标准设计,计划在校生10000人,总建筑面积138353平方米;(3)高级中学,按照40轨、120班、7000人,省四星级以上标准设计,总建筑面积114467平方米;(4)体育中心,建有可容纳6000人体育馆、恒温游泳馆、400米标准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等,总建筑面积28700平方米;(5)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两馆合一,总建筑面积25027平方米,其中,图书馆,按照馆藏图书45万册以上设计;档案馆按照县级一类标准设计,馆藏档案数量20万卷以上。

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完善,但对于教育产业园的内部机制管理和各部分的资源共享,沭阳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筹划、探究之中。

2、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不明显

目前,沭阳县经济开发区有500~600家企业,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电池企业、全国最大的画装企业、全国最大的手机扬声器企业等共5家,用工量达10万人之多,工资待遇在1500~3000多元不等,基本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但大多数的职高毕业生都不愿留在本地就业。主要是觉得留在本地没面子,还有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还有一部分带有想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解决个人及前途问题。大多数就业人员都是返乡人员及本地成年人。

二、思考

我县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工业及第三产业两翼已经展开,肥西经济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县今年已跻身全国百强、中部十强,荣登安徽第一县。为了适应肥西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肥西教育结构及布局调整一直在探索过程之中,到目前为止高中布局调整第一阶段已落下帷幕。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毗邻省会合肥,教育竞争激烈,合肥优质教育资源较多,对我县教育影响较大。但随着社会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用人的重点不在是唯学历而用,而是更加学生的技能素养。因而,如果我县能在注重为国家输送拔尖人才的同时,率先将培养重点放在技能素养的培养方面将会造福国家、造福当地。

三、想法

鉴于考查及梳理后的思考,对我县教育布局调整设想有二:

设想一:我县随着城乡公路及村村通建设逐步完善,交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工业迅猛发展、新型农业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大好形势下,老百姓富了,思想观念转变了,重视教育程度加大了。因而从学前教育到九年制义务教育、乃至接受普通、职业教育都是家长非常重视的事。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孩子的全面成长和今后的适应性发展。因而,学前教育应依据地缘关系,全方位、均衡布局,引进社会资金,从教育内容、硬件设施、配套设施上规范办学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取缔、整合现有学前教育资源,从教育源头上抓起、抓好,提高我县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管理人员要懂得学前教育规律,教师要专业化。

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以中心城镇为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通过拍卖、引资整合教育资源,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依托寄宿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依据教育规律和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在六年级阶段实行分流,分为技能应用型培养目标和研究性培养目标,进入七年级学校根据分流情况设置不同课程,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在学校的管理上仍然要求专家化,教师要专业化。

对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分流,极力打造一所硬件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对外引进外籍教师,向教育强省、教育强校引进管理人才,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所适应经济百强县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中学,并在建设中努力引进外部资金,弥补经费上的不足。专门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研究性人才。

同时,可以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设立一所类似于沭阳县教育产业园规格和设施的职教基地,对技能应用、美术、音乐、体育进行分类专业化教育。整合现有三所公办职教资源及专业设置,在用人机制上给予充分自主权。实行“一统多分”的管理模式,即对外实行招生宣传、校企合作、资金运作等管理的统一,对内公共资源调配的统一,对内实行专业的相对独立管理:可设置机械加工类、艺术设计类、体育音乐类、经济管理类、对口升学类等。培养目标一是为大地方及小地方输送合格的专门技能型员工,二是为高一级应用类大学输送合格毕业生。

在人才整合方面,配合现有人事制度改革,依据学科及专业进行综合调配,依据以县为单位进行综合调配,对于过剩及落聘人员进行分流转岗或参加培训直至适应岗位需要。并且灵活用人机制,依据学科和专业设置及实用原则聘用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企业人才和高级别岗位人才,实行人才管理的动态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拥有人事管理权。

对于分类培养后的人才可以进行互通式交流,使得人尽其才。

对于教育产业园的设立应依托省会及我县工业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区域功能相对分开、建设档次适度超前、公共资源共享共用”的指导原则,精心进行规划设计,努力使产业园建成后具有承担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常年短期培训、体育健身,接待参观考察、会议,兼顾娱乐休闲等综合功能,着力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服务配套的现代化教育城。地点可选择在工业园交界地带,如柏堰工业园和桃花工业园靠近县城的类似区间。

想法二:对于学前教育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依据想法一的做法。对于高中及高中后,对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分流,极力打造两所所硬件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对外引进外籍教师,向教育强省、教育强校引进管理人才,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所适应经济百强县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中学,并在建设中努力引进外部资金,弥补经费上的不足。专门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研究性人才。

对于职业技术类可以将肥西师范进行升格,升格为专科技术类院校,如皖中技术学院。将现有的金桥职高作为肥西西北分院或教学点,花岗职高作为肥西东南分院或教学点,承担职高阶段的教学任务毕业后直接进入皖中技术学院,既可以防止资源浪费,又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避免恶性竞争。协同一致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及影响,积极吸收省内外其他地方生源,进行为皖江产业带、合肥大都市建设服务。

在建设上在实验中学和农兴中学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对肥西中学、农兴中学、实验中学教师进行整合、考核、分流。对于肥西中学原校进行资产转让,进行资金置换,同时也给城区的改造和统一规划带来了便利。

职业类的三所学校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国家职教经费和地方财政补贴进行土地增补,完善硬件设施,美化校容校貌,形成“一个中心,两扇翅膀”的布局,创新新的办学模式,承担高、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长、短期培训相结合。作为两翼的两个分院或教学点,可以作为较为巩固的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农村返乡农民工和农村成年人的技术培训点,用来进行技术提升和转型,服务于地方工、农、苗木花卉业发展。

5.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五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院系: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班级:土木工程姓名:荣少楠学号:

***3

摘要:职业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所必须经历的,职业目标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职业,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只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与分析,才能使自己接近职业目标,只有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有助于我们取得事业的辉煌。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估、职业环境、职业目标

正文:职业生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阶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有一个即定的目标,这样才好让我们找准前进的方向,更快地到达人生的巅峰。

一、自我评估与分析

(1)优点: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乐于和朋友交往,喜欢结交朋友,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表面看起来很随性,心里事实上在了解一件事物后很有自己的想法。平时很懒散,但是当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会很执着很热情的去做。

(2)缺点:不足就是遇到事情容易急躁,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平时太过懒散,不爱学习,有时候太过独立。

(3)措施方法:

1、适当参加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们在校园内的大舞台,通过这个舞台我们可以锻炼自我,施展才华。

2、找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能够出言提醒,及时补救。

3、定时反思,反思自己平时的不足和优点,反思自己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中国经济虽说泡沫比较多,但丛表层上来看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不断快速发展的势头。在走过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后,中国经济2010年将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经济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第二轮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周期。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快速反转的“V”型曲线,令全球各大经济体

为之侧目。即将到来的2010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关键之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总共184天)——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2)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年代久远的建筑都需要重新建设。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分很多行业,有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建筑、城市建设、地铁、水利建设、地质勘探等。

对于铁路、公路,由于早几十年投资规模最大,有些地区开始出现饱和,目前已经过了兴旺期,不久就会开始慢慢收敛。

对于建筑,这是个永远的话题,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还是要有资金支撑才能发展,如果发展停止,老建筑不拆除,也能生活下去。

机场、码头,这个行业建设估计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早起虽有投入,但与陆路交通比较很不够。尤其是码头,本来水运是便宜的,但国家这些年放慢了河道、港口的建设投资,致使水利建设欠账很多,估计国家今后一段时间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城市建设、地铁,这个受国家城乡一体化大政策的驱动。今后城市土地会越来越紧张,大量发展地铁是城市建设的主方向,这个应当是大有前途。

(3)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路从四面八方延伸而来,同时,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停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配置装备摆停工作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时下和此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桥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分饱和现象,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就一只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4)就业方向:

就业之1: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

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各地人才市场上都表现出需求旺盛的态势,但是这个行业对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的重视程度,注定土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

年薪参考:施工员/技术员:1.5万~2.5万元;工长:2.5万~4万元;技术质量管理经理:4.5万~7万元;项目经理:5万~10万元

就业之2::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建筑设计师:4万~10万元;总建筑设计师:25万元以上年薪参考:预算员:1.5万~3万元;预算工程师:2.5万~6万元;城市规划师:4万~7万元。

就业之3: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工程监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年薪参考:现场监理员:1.8万~2.5万元;项目直接负责人:2.5万~4万元;专业监理工程师:3万~5万元;总监理工程师:4万~8万元。

就业之4: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年薪参考:高校教师:2.5万~4.5万元;中等专业学校教师:1.8万~3万元;普通公务员:2万~3.5万元。

三、未来的职业规划近期规划

大学四年期间,大一已经过去,不再多说;大二开始,主攻专业课,修好英语,把基础课补上来;大三,潜心专业课,一心求知识,开始着手找实践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大四,课程基本结束,保证分数,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找实践机会,多积累实践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长期规划:在校四年学好专业知识,工作期间不求条件,只求经验,熬过艰苦的那段时间,成功总会来临。

四、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努力学习,把专业基础知识学好,多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相信成功自己总会来的。

五、成功标准

至少有一份高薪工作,最好自己开家公司,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能幸福的生活一辈子。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方案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努力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为世俗所干扰。工作期间好好工作,前期不求回报,只求经验,等到时机成熟,便是凤舞九天之时!

七、本人对于职业规划的看法

6.职业教育发展管理论文 篇六

新时期国家提出发展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然后阐述“后示范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再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最后从自身来思考青年教师如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深化改革

一、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文件。

尤其在20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20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今,由于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总存在一种被视为次等教育的偏见,由于学历层次的原因社会大众对高职毕业生认可率低。

在《决定》中,国家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路径,即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推行一部分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并逐渐规划培养专业硕士,甚至博士。

以此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视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自19黄炎培先生与各位先贤创建中国职业学校以来,“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始终贯穿着整个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认为职业教育的伦理起点是“不劳动者不得食”。

在工业化推动经济模式的时期,经济社会的根本是“多劳者多得”,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目前工业与第三产业并行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以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国际教育变革浪潮,蜕变成为服务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现代职业教育。

现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教育模式,其实正是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传承与延续。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人才培养起到了支撑作用,并且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手段。

“互联网+教育”将加速职业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以及教学模式、组织、理念上的创新。

MOOCs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与全世界教师同台竞技的机会。

当“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将倒逼“互联网+教育”的全面实施。

而高职院校将如何应对教学新型的需求,如何应对国际同行的挑战,如何做到个性化培养,都是放在眼前最迫切的挑战。

二、“后示范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

“后示范时期”是指在经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后的时期。

在优秀高职院校“示范”、“骨干”称号的成功验收后,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设迫在眉睫。

在各高职院校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一流”的体现应首选在学生的发展。

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软硬件、社会服务、鲜明专业特色等。

那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的新机制,形成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常态,同时还要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信息化素养,以便优化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首先在“建”,即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其次在“诊”,即自我诊断,再次才是“核”,即诊断复合。

而诊改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而不是复核。

那么学校层面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定位要科学明确,其次专业规划要符合学校发展实际。

诊改工作应从目标标准开始,基于质量改进模型,制定的诊改方案要体现办学特色。

为保证办学质量,诊改工作应做到常态化。

三、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

高职院校要提升办学质量,就少不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旋律。

不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解读,都是从本质上体现出现代高职教育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产学结合”之所以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高度,是在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

一方面,学校本位的关键在于学生在校接受与用人企业要求所匹配的优质教育。

建设教学资源库应该深度挖掘企业资源,而目前的绝大数现有资源库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那么,在高职院校今后建设品牌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最应该依据专业调研报告,而专业调研工作的开展必须从相关企业中展开。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以知识点链接的知识逻辑与工作过程中的任务逻辑的不同,使学生往往觉得学了很多知识但工作用不上。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这恰恰是学校所提供的实训无法提供的——真实的工作环境。

当学校和企业相互认同,两者便形成了育人共同体,所以现代高职教育应是“学校本位”+“企业本位”。

目前的高职教育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训过程应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过程,而且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从细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学校要切实落实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必须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同步设计、同步培养、同步考核。

四、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跟不上。

而教师发展的关键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堂,二是教师本身。

现今院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在于办学质量的竞争,而办学质量体现在教师的每一堂课中。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论的融合。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如何正确使用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活动,而优质的教学活动体现在上好每一堂课教师的课堂要做到让学生满意,首先,学生所学应该是学生所需。

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都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做到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缩短学习和就业的距离。

其次,每一堂课学生能够学有所获,那么教师在教学伊始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语手段,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以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出发点,合理运用现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而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知识点都应该灵活选择与学生情况所适应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即“教无定法”。

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都不应该流于形式,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中反复摸索,这样才能准确达到教学目标,所以说“贵在得法”。

现代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上得了一堂好课”,还要“干得了一手好活”。

即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积累,还有兼备过硬的实践能力。

对于教师本身的发展,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积累,还要深入行业、企业,培养过硬的时间能力,向“双师型”发展。

另外,高职教师就需要尽快设定明确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娴熟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学实践的又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着一位教师能否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教师要从绝对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尽快转变为“教练型”的新型教师。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应该尽快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到对行业与企业的了解中去,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总之,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应对世界工业革命的不二选择。

高职院校真正的改革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最终决定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决定着其工作重心与工作方法,落实到实际中来,就是要依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进行改革。

作者:杨博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丹中.基于战略视角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兼论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亟需关注的若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17)…

[2]…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07)…

[3]…孟庆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7.职业发展权继续教育 篇七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发展趋势,策略

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壮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分工随之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并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的趋向。

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精细化、综合化、多元化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有8000余种低技能职业被淘汰,同时又产生了6000余种新职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分工趋于精细,职业间的差异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这些新兴职业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如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开发,网络设计与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如注册会计师、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资产评估、商务代理等;随着一些边缘科学的开发而出现的职业,如生命科学研究、人口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心理咨询、应用美学研究等;随着社会服务需求的扩大而出现的职业,如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法律顾问、中介服务、环境设计与保护等;为适应政治体制及其管理需要而出现的职业,如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总的说来,新时期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职业分工趋于精细化职业种类不断增加,分工趋于精细,不仅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而且职业分工由简单到精细。例如,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管理师还可以细化为体育指导员、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以及护理人员等等。一种职业又被细化为若干种职业,如与网络行业有关的就有网站管理、电脑系统分析、软件工程等。

职业结构急速调整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中的职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大量转向第三产业,因而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就业人口比例上升。例如,服务型行业将大力发展,社会将从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服务为中心的时代,在服务型行业就业的人员将逐渐超过生产型行业。服务型行业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服务型职业主要有商业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和私人服务型,例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法律顾问、中介服务等职业。

职业的技术含量要求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和高科技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性工作将成为各行业的先导。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现代技术型管理人员将支撑起整个行业,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失去科学技术工作的支撑,这些行业将落后甚至被淘汰,相关的职业也将会随之消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的人才,在竞争中显现出优势地位。

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要求综合化由于未来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求其具有综合技能。体力劳动类职业和各种职业中的体力要求将大大降低,而逐渐被脑力劳动和创意性工作所代替。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将失去职业竞争力。社会将需要具备高等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竞争形势、具备全球战略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经验、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由于职业综合化,各种就业岗位更加欢迎那些具有多种技能的人才。

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

新时期的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知识素质要求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在今天,人们对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理论基础。从业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专业技术中偏重理论基础的部分;二是专业知识,主要是为了适应某类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另外,从业人员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而丰富,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广义来讲,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方法论知识等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化并通过外化形式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它已经超越了知识形态而成为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技能素质要求综合化职业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综合技能。首先是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所谓专业能力就是指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其次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和升华而来的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理解力、职业适应能力、质量安全意识、时间经济观念、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等等。再次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应包括发展性学习能力以及与其相应的思维方法。由于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接受性、积累性的学习转化为探索性、发展性学习。要求从业者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不再停留在机械化的程度,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去接受、了解、运用知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素质趋于完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变换频繁,职业间竞争加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完善的价值观。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和积极的社会适应力,在就业、失业、再就业、转业的一系列循环中,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只有如此,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技术教育应对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的策略

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顺应职业发展趋势,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自身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途径、教育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

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金领工人”职业技术教育以往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转变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最大特征是技术融合、学科交叉、新技术成果工业化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技术的产品刚刚开始研制就已着手于应用。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不断创新,从培养“蓝领工人”向培养“金领工人”过渡。所谓的“金领工人”就是同时拥有“白领工人”的脑袋和“蓝领工人”的手的高技能、多学科专家;还有人认为是从事高技能、高薪金、高要求的职业的人。培养“蓝领工人”主要是使其获得即时可用的岗位技能,职业技术教育的导向是就业,而培养“金领工人”不仅仅传授岗位技能,还要传授团体合作、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发展性学习的能力等,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顺应职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的创新:加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直接与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相关,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课程。一方面可以开发和运用新的符合“金领工人”的能力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提倡实验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传播途径多样化,新知识的产生往往以问题为中心,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以应用为背景,应用跨学科的方法和一系列看似不协调的方法。在此背景下,富有创新意义的实验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要改变以往一味模仿的学习方式,加入更多的尝试、实验和创造;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使学生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进行学科大交叉,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教育途径的创新:多规格、小批量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工业社会标准化的大批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变为信息社会“量身定制”式的多规格、小批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科学技术给教育途径注入新的技术因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不定点学习。学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教育,对零星的分散的学习机构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予以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这样,可以培养学员的自我学习能力,自己确定学习的步调,学习弹性加大。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创新:尝试开设技术本科随着知识、技术的发展,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初、中、高三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但仍然在顺应知识经济带来的教育体系终身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我国大陆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最高层次还停留在专科层次,与职业发展对“金领工人”的要求不相符。例如,国内需要航空系统的维修技师、网络管理者以及高级的制造业技师、金领工程师、化学家、生物学家或地理学家等,他们要了解学科与商业的关系,拥有商业环境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理财知识,并且能使科学与产业联姻,这样的人才可能是两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不出来的。既然有继续深入接受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尝试举办技术本科不失为明智之举。从社会需求来看,此类人才供不应求;从技术水平来看,完全具备这样的新型技术;从资源供给来看,教育完全有能力创造。因此,目前可以尝试开设技术本科。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建设现代学力评价体制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从知识中心型、教师中心型向自我教育型转移,建立以学力观支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建立现代学力评价体制。日本教育专家田睿一在《教育评价理论》中指出:现代学力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知识、技能、理解”为代表,后者以“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其中“态度”是学力中最基本、最能动的因素。“显性学力”可以用教学活动的成就度来表示,可以借助分数评定的方式作出客观计量。“隐性学力”是由体力、智商、情商等支撑的学力。现在“隐性学力”在当代更加受到重视,这是因为“隐性学力”有可能使人终生获得“显性学力”。从“显性学力”向“隐性学力”的转移,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格成长与道德发展的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形成学力,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独立学习态度等。

总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韩先芹,徐晓霞.职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05,(7).

[2]罗丽娜,杨思瞳,唐萍.应运而生的朝阳职业——健康管理师[J].怀化学院学报,2007,(2).

[3]吴爱明,郭双喜.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流向[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1).

[4]叶玲,雷小波,欧阳心力.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新视角[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5]蔓盛.职业技术教育新思路与新形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9,(6).

[6]聂立清.社会职业发展趋势与大学生就业[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8).

8.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篇八

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2万人,在校生2933.83万人。其中,中职1.23万所,在校生1960.1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所,在校生973.64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53亿元

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5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45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54.8%。

500亿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支持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8000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上一篇:自然之趣作文800字下一篇: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