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

2024-07-20

真情(共13篇)

1.真情 篇一

每一份关爱都是内心最闪亮的那颗心,我们总是忽略最根本的爱,由内心而发出的本心的善良。

任性的我们总是或多或少曾犯下过难忘的错误,这错误本身,就连随着青春的落幕而消逝,生命中太多的过客在时间的催压下,不见,我们寻找的,我们的流年,却在这里,难以忘怀。

我不知道这故事的始终是否还在继续,可我知道,生活中的美只是缺少真正的伯乐。在我晚自习回家得途中,我不经意间被一位身着破旧、脸色无光的夫人所吸引,她没有我料想中那么清瘦,可脸色的苍白却是尤为突出,当我拿着一杯牛奶正在口中吸吮的`时候,我无意识的瞄了旁边一眼,我突然发现,那位妇人正紧盯着我。不,是盯着我手里的牛奶。我被看的心里发毛,内心紧张的情绪不经流露于表面。我加快了行走的速度,偷瞄了一下四周,我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我更不安起来,走的速度更快了。突然,那位身穿破烂的妇人从我身后慢慢追来,我害怕的扔了手中的牛奶,跑了起来,于是我边跑边回头,发现她竟然穷追不舍,也跑了起来。我的脑子一下缺氧,头也不回,加快脚步向大马路上跑去,我在朦胧之中看见前方有一家还没有打烊的商店,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向前跑去。当我跑到商店时,那位老板微笑的问我需要什么,我虚脱一般的回答说L阿姨,救命。

还没等我说完,身后就出现了那位身着破旧的妇人,那位妇人见了我,忙说:孩子,你跑什么呀?你雨伞掉了,我只是看见你没反应,才追上来的。我看了看自己的书包,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那位妇人,看见她面色通红,不像芥菜那样苍白了。我突然呼可口气,太好了,原来是我精神太过于紧张了。我不好意思的回答:对不起呀,我,我以为你,哎,算了,阿姨,谢谢你啊我说话居然语无伦次了。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把我所经历的事告诉了母亲微笑的看着我,对我说:孩子,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坏人,本心是一个人的根本呀,你要学着去爱这个世界,小小的一件事,是可以显示出大大的真情的。

2.真情 篇二

一、学前游戏, “反语”建立“教学磁场”

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实质是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教学场”。此场如电场、磁场一样, 能使师生双方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 即使的知识复杂、深奥, 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十分容易和愉快。因此我就设计了课前游戏: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遵守纪律、思维敏捷、答问积极。所以我想和大家做个游戏, 你们说好不好?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叫“说反话”, 就是我说一句话, 你们就把它倒着说一下, 好不好?我准备的话语是:我爱你们!我爱同学们!我爱爸爸妈妈!猫捉老鼠……

在“说反话”的游戏中我适时激励学生, 在一片欢笑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建立强有力的“教学场”。

二、学中朗读, 逐层挖掘文章主题

《真情无价》篇幅短小, 结构紧凑, 情节感人, 寓意深刻, 语言质朴、富有深情, 适合语感训练, “读、读、再读”是我设计的重中之重。

⒈示范朗读, 以情动人, 感染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 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因此教师的范读甚为重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 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 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 通过调节自己语言的轻重高低, 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速的快慢缓急, 表情的喜怒哀乐, 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学生, 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 激发学生那灼热的情感, 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明人生。我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引导学生探究姐妹之间的真情时, 就设计了自己范读“您知道吗?……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我把姐妹之间那浓浓的爱, 深深的情融入朗诵之中, 时而欢快, 时而深沉。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还是个孩子的姐姐是怎样地像妈妈一样的爱妹妹, 天真可爱的妹妹是多么渴望回报姐姐的深恩!

⒉自由朗读, 拓展思维, 真情倾诉

在我范读“您知道吗?……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之后, 我又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 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自从妈妈去世以后, 姐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请你们回忆一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 (2) 妈妈去世以后, 姐姐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可姐姐也只是个孩子呀!她会怎样照顾妹妹呢?“请你用‘当————的时候, 姐姐就像妈妈一样————’”说说。妈妈关心自己的一幕幕都在孩子们脑海中涌现,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有的说:“当我生病的时候, 姐姐就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 倒水喂药, 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有的说:“当我晚上要睡觉的时候, 姐姐就像妈妈一样为我唱着娓娓动听的睡眠曲哄我入眠。”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适时, 适当的设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在深刻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拓展思维, 真情倾诉。

⒊分角色朗读, 品析形象, 悟情明理

在姐姐给店主还项链时, 我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分角色朗读, 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老师与学生的合作, 再现场景, 把店主的善良与慷慨、姐姐的诚实与仁爱凸显眼前, 深入脑海。接着我就利用课件出示文章的主旨句———“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句中的‘她’是指谁?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是多高?仅仅是几枚硬币吗?”学生讨论后明白了:那是真情!是姐妹之间浓浓的爱, 深深的情!是店主对姐妹的真情, 这种真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是最高的价钱, 那就是———真情无价!

三、学后练笔, 及时内化学生情感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内化学生情感, 使学生能真正地懂得真情无价, 并在生活中成为一个知恩图报、乐善好施的人, 我布置了一篇以我校师生为白血病患者———102班的盛思怡同学捐款的事情为题材, 以“让生活充满爱”为主题的学后练笔。这样, 把学生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写作的题材, 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内化了学生情感。

3.周涛:《真情无限》献真情 篇三

沉寂一段时间后,周涛创办并主持了一个崭新的栏目——《真情无限》。这是一档以公益环保为主题的娱乐参与性节目,它采用综艺节目轻松愉快的表现形式,把公众普遍关注的环保话题与明星参与、艺术表演以及生动有趣的竞拍有机结合,形式新颖,风格独特,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个另类品牌。节目一经播出,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每周日四次滚动播出,收视率一路攀升。作为《真情无限》制片人兼主持人的周涛,是怎样走过这一创业路程的呢?

从救助两个贫困患儿,引发创办《真情无限》

1998年,周涛在主持《综艺大观》时曾救助过两个贫困的疾患少儿。一位是陕西陕北地区患上“玻璃病”的小女孩,一动就骨折,给周涛写信那年,她才12岁,已经骨折了14次,上了三四年学,就再也未走进校门。只能在家看电视,看《综艺大观》,看周涛。她觉得周涛阿姨特别好,于是就写信,把健康的梦想托付给周涛。周涛为她寻医问药,答案都是无法医治。周涛给女孩回信百般安慰,并寄去几百块钱。两个月后,周涛收到女孩妈妈的回信,说女儿接到信后,高兴地跟村上来她家的人讲述周阿姨为她打听医生、给她写信的事……这位妈妈说,为治女儿的怪病几乎倾家荡产。信中还寄来女孩一张全身照片,四肢扭曲,像个畸形儿。周涛看着女孩那灿烂的笑脸,心里却酸酸的。

另一个是湖北荆州得了白血病的六岁男孩。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俩人开了个小商店,为了给儿子治病,借的借、卖的卖,想尽一切办法找钱为孩子交纳医疗费。男孩的母亲给周涛写信求助。信中却没提要钱,她说现在家中一贫如洗,已是走投无路,想卖掉一个肾,换些钱救儿子。她和丈夫争着卖肾。最后,她对丈夫说,还是我卖吧,你是男人,你要垮了,咱们就塌顶了!我是女人,我倒了,还有你撑着……但是到哪儿去卖肾呢?她想请周涛帮助联系一家医院。当时周涛心里很难受,心想这位母亲要把肾卖掉,如果儿子的病还治不好,对这个家庭就是灭顶之灾了。她不希望这样的事儿发生,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案,只能又寄去几百块钱……这两件事对周涛的触动很深,她曾闪现过一种念头:怎样才能更好地救助这些千千万万的疾患孩子呢?

还有一件对周涛触动更大的事。那就是有一天母亲打电话告诉她,淮河水被严重污染,上游有些造纸厂超标排污,河水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自来水虽经过沉淀、消毒、处理仍有一种难闻的臭味,老百姓都用矿泉水做饭,纯净水洗菜……周涛认为它不可思议了。淮河给她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她一放学就跑到淮河大坝上去玩,河水清澈见底,看得见闲游的小鱼,她会情不自禁地去趟水、捞鱼,而现在,她的母亲河怎么会变得这么恶劣了呢?周涛相当震惊,她当时毅然推掉央视两台重要的演出,回家乡淮南电视台主持了一台以“拯救淮河”为主题的义演晚会。

这几件难忘的事,深深地引发了正准备创办新节目的周涛的思考,也触发了她创作的灵感。她想,既然这么多人信任自己,自己又处在一个公众人物的位置上,为什么不能通过电视这个特殊传播媒体帮助一下弱势群体,推出一个与时代发展、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慈善节目呢?于是,在摒弃了几个节目方案之后,周涛和她的同事们决定创办《真情无限》这样一个新栏目。

小老乡韩美林助阵 首播与入世巧相逢

栏目确定后,周涛和同事们又为栏目的主题、风格、定位而绞尽脑汁。最后,他们锁定在环保这个世界性的话题上。但在综艺频道做环保类的节目难度非常大,做得过于专业、严肃就会成为科教专题节目;而要做成综艺晚会的形式,又与其他节目雷同。为了办出自己栏目的特色,又避免与其他栏目交叉、重叠,栏目最终敲定为融公益、娱乐、观众参与于一体的综合节目,形式上不仅要采用专题节目的纲实风格,而且还要在内容中融入娱乐版节目活泼、明快、温馨的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公益性强,娱乐性强,专业性强,知识性也要强,甚至还要有许多煽情的戏份。其中设计了一个最热闹的环节,就是每期节目请几位文艺界的明星大腕作嘉宾、并要求他们每人带上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在节目现场拍卖,所得款项当场捐赠给环保事业。这是一个极富创新的亮点,可是,第一次请谁来当嘉宾?人家能不能来做客呢?

这时已经是2001年的秋天,离计划的首播日期越来越近。周涛想到了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韩美林被打成右派时,下放到周涛的家乡安徽淮南,她父母、叔叔都认识他,并有过交往。当然那时还没有周涛,所以她一直没见过韩美林。她从赵忠祥那里找来韩美林家的电话号码,听说周涛来访,电话那头儿的韩美林很爽快:“啊,我知道你,来吧来吧。”周涛跑到韩美林在通州区的工作室,向他介绍了《真情无限》的创办宗旨,内容和形式,韩先生听后说:“咱们是小老乡,好朋友,我支持你。”韩美林认为周涛做了一档特别有意义的节目,他认为要不不去,要去就拿最好的东西。于是,他打开自己的画室和艺术品仓库,让周涛自己随便选,喜欢哪个,就拿哪个。这让一直心有疑虑的周涛如释重负,非常满足地选了一件铜虎原件,心中狂喜地打道回府。这可是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珍品,极具收藏价值。

青铜虎给了《真情无限》一个开门红,而韩美林的大家风范更给颇有难度的请嘉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快,世界冠军刘璇来了,著名歌手孙悦来了,著名相声演员大兵被请来担任首期节目的“客串拍卖师”。果然,大师就是大师,在现场,韩美林和他的青铜虎抢尽风头,拍卖出好价位。第一期节目录制得既顺利又成功。首播那天——2001年11月11日,恰巧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子,真让周涛喜出望外,她感到这一天又似乎另有一番珍贵的含义。

开明大气的女领导 幸福忙碌的制片人

周涛坦言,《真情无限》已经走过蹒跚学步的创业期,至今共录制了40多期节目,播出近30期。经过节目组的努力磨合,节目的质量迅速提高,台里上下都露出满意的笑容。播出不到半年时,台领导就给《真情无限》增加两次播出时间,等于每周观众有四次收视,这在央视节目中是极少见的。

时下,对栏目而言,制片人既是全盘业务规划和发展的掌舵人,又是一个承担管理栏目成员的“临时家长”式的领导。周涛有一套自己的领导方法。她主张人员精干,现任栏目组只有7人;她强调企业化管理,她的目标是把栏目组办成一个企业化管理与人际化管理并蓄的工作集体,而反对那种把节目组变成一个“家庭”的做法。在用人上,她坚决避嫌,常有亲朋好友把孩子介绍过来,她基本不用,不是不近情理,而是没时间去解决这些难缠的问题,所以,她从开始建组就卡死,免得覆水难收,保持一个纯粹的工作环境。平时工作中,周涛最讨厌小报告,她希望大家一起共事,和睦相处,不要勾心斗争,不要谁说谁怎么样了,谁又如何如何了,她一律不听,这就形成了一条非常顺畅的管理通道,每个人也就会专心工作,无心去搞那些鸡零狗碎之举。周涛对组里人的上进求学却很支持,她说只要是去学习进修,可以从时间上甚至经济上给予支持;对有能力、想做更多工作的人,更是提供机会和空间;谁要是成了气候,成了腕儿想另谋高就,她更是成人之美。周涛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同事们的赞同,他们都夸她是个开明大气的好领导,组里凝聚力越来越强。

周涛除担负着《真情无限》的制片人兼主持人之外,台里很多重要庆典的司仪工作和重大演出和晚会的主持工作,仍然不少了她。前不久,在郑州举行的“心连心”艺术团赴河南慰问演出,又是和她和朱军共同主持的。那天的演出是在大雨中进行的,刚到第二个节目,周涛上台报告节目时,不慎滑倒在台阶上,下巴磕破,右手拇指严重挫伤,当时肿得小萝卜似的,为了不影响上万名现场观众的热情,为了把演出顺利完成,她忍着伤痛,在雨中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圆满完成了主持工作。由此,周涛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周涛是个大忙人,她为自己钟爱的电视艺术幸福地忙碌着,她也在通过自己一手创办的《真情无限》,向世人关注的环保事业,向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弱势群体,奉献着她的一片真情。

周涛个人档案:

姓名:周涛

民族:汉族

生日:3月23日

身高:1.68米

星座:白羊座

血型:B型

体重:50 kg

爱好:读书,瑜伽,飙车

座右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

最喜欢的颜色:所有的颜色

最喜欢的食品:瓜籽、糖葫芦、酸奶、麻辣火锅

最喜欢的服饰:手表、手链

最难忘的一件事:蹦极跳

工作简历

1993-1995年就职于北京电视台,任《北京新闻》主播;

1995-2000年就职于中央电视台,任《综艺大观》主持人;

2001年开办以环保为主题的综艺节目《真情无限》,任制片人、主持人。

连续六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并在上百台大型文艺晚会及国家级大型庆典演出(如: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中担任司仪、主持人。

获奖情况

主任播音员

第三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银奖

第四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

第二届全国播音主持作品(政府奖)一等奖

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主持人作品“政府奖”一等奖

4.真情 篇四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这句话,在新闻里,我从一对孤儿姐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十分辛苦,又让人感动。

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弟弟一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弟弟三岁的时候,妈妈也去世了。弟弟就和他的姐姐相依为命,他们住在叔叔家,但是叔叔家也有4个孩子,姐姐读到初三,就辍学了,外出打工。从弟弟上初一起,姐姐就给弟弟打学费、生活费。从来都不间断,弟弟上大学了,姐姐就从外地回来,租了一间房,给弟弟做饭,在这里照顾弟弟。

现在,弟弟上了大学,姐姐却病倒了,起初只以为是小病,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大病。弟弟,每天利用课间时间熬汤,下午放学,坐两个小时的车,在医院一直都陪着姐姐,凌晨5:00又赶去学校上学。姐姐的要4000元一次,弟弟身上只有500块,没有办法给医药费,村里的张主任知道了,找乡亲们凑钱,给弟弟送去了1.8万元,弟弟终于可以给姐姐买药治病了。

姐姐给弟弟说:“这药一定很贵,我们不治了,还要留钱给你上大学呢。”

“不会,不会,你看这药是白色的,说明一点儿也不贵。”弟弟说,悄悄地瞒着姐姐药的价钱。

因为,一会儿有药,一会儿没药,所以姐姐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弟弟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姐姐筹钱,救姐姐......

孤儿姐弟演绎人间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这句话,就是孤儿姐弟之间的爱。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日之功。

——题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中国小伙子在法国求学,有一次,他意外发现这个城市的公交系统是无人售票模式,车站也不设检票口,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发现逃票被发现的可能率只有万分之三,他沾沾自喜,为这个发现感到高兴。从那以后,他经常逃票,还为自己找了一个安慰的理由:我是一个穷人嘛,能省一点是一点。四年过去了,他从名牌大学毕业,满心高兴地去应聘,但那些公司开始都是热情有加,可过了几日,便婉言拒绝,一次次的失败,让男孩愤怒极了。一天,他冲进某公司的招聘经理办公室,让经理对他不予录用的做法给一个合理的解释,经理说:我十分看重你,因为我们公司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中国人来协助我们,看了你的资料,我们对你很感兴趣,可以说,这个职位,你当之无愧。男孩不解的问:那为什么不录用我呢?经理说,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逃票被罚的记录,男孩笑着说:这只是一件小事,小事?我们并不这么认为,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我们公司不敢雇用。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欧洲,也不会有公司愿意雇用你。直到这时,男孩如梦初醒,懊恼不已,而最让他一语惊心的便是经理说的最后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上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空白”。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品质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拥有良好的道德习俗,是你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和走向成功的基础。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那便是美德”。如果没有了美德,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心中的空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亦是如此,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回报于你。千金易得,真情难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所有人都为你骄傲,让道德在我们心中永远自由飞翔。

人间真情暖人心

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人间处处有真情,点滴的真情编织成一条条七色彩带温暖着人心。

一个夏天的星期一,早上风和日丽,阳关灿烂。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戴着妈妈刚买的帽子,穿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沿着林间小路上学去。路边的树上小鸟唱着动听的歌儿,路边的野花竞相开放,引来成群的蜜蜂,招来各色的蝴蝶,它们翩翩起舞,尽情嬉戏。不一会儿,我到了学校,专心听老师讲课。我觉得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特别生动,我也记得十分牢固。一个上午的时间转眼就要过去。

“轰隆隆,轰隆隆”阵阵雷声把我们惊醒。往窗外望去,这才发现外面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我没有带雨伞,帽子是遮不住雨滴的,爸妈又上班去了,怎么办呢?我的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铃铃铃,下课铃响了,雨点儿像断了线的珠子,密密麻麻地从天上落下来,地面一会儿就湿了,我的心也湿了。部分有带雨伞的同学回家了,没带雨伞的大都被父母接走了,校园里的人越来越少了,人声鼎沸的学校,一眨眼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焦急地等着等着,期盼奇迹会出现,可是凉风阵阵,只叫我觉得更冷清。

忽然,从我背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兆铭,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呀?”原来是我们班的优秀生显林,我看见了他便喜出望外地回答:“我没有带雨伞,雨又这么大。”“来,我们一起走。”“可是,我们……”还没有等我说完,显林已经拉着我走在了雨中。显林说:“我们是好同学,说那些干什么。”一路上,我们踩着泥泞的小路,冒着风雨往前走,到了家门口,显林已经湿了大半身子,我这才发现一路上他总把雨伞往我这边移。

5.真情 篇五

走出天府广场培训学校的空调教室,外面酷热的天气迫使我放弃共享单车而决定坐地铁回家。此时正值下班高峰期,地铁站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人们在这里焦急地等待归家,空气中充斥着闷热与躁乱。

“快点快点,赶紧!”突然一旁满头大汗的保安高声嚷到,于是人们蜂拥而上,你推我搡,我也被夹在人流当中,顺势被带上了车。我一看:天呐,这车厢里简直就像是企鹅聚集在一起取暖的情景,可尴尬的是我们现在是在炎夏啊!又好像是罐头里紧贴的沙丁鱼,找不到一丝的缝隙,而不断拥挤着上来的人们几乎要把车厢挤变形了……

这时,我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一对母女,小女孩紧紧地拉住妈妈的手,再看看那位母亲,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透了,她手里提着几个彩色袋子,袋子里估计都是刚刚逛街给小女孩买的毛绒玩具。我微微笑了笑,看着那个小女孩和自己的妈妈有说有笑,觉得这场面好熟悉,小女孩好可爱,好像几年前的自己。

“华西坝站到了!”我背好书包朝出口走,又是一通比较艰难地钻啊钻,我终于出来了!我撑撑腰,无意间回头看见那对母女也匆匆下了车。啊?那小女孩竟然腿部有残疾?这和她在车上那么开朗地与妈妈说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心头一惊!

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哭声,原来是人太多了挤倒了她的妈妈,且将袋子里的玩具撞掉了,她又想扶妈妈又想捡玩具,所以正着急伤心呢。我想,反正我回家的时间还早,我去帮帮她吧。于是我逆着人流奋力跑向小女孩,这时候,只见有位叔叔放下自己的大包包,一个箭步冲到了她们身边,扶起了倒地的妈妈,捡起了散落的玩具。小女孩一下子破涕为笑了,又恢复到她那种明媚的样子。而叔叔的包包呢,一直有位老年人帮他看着。

这一刻,虽然仍有不断的人流往出口拥,而我却觉得这世界仿佛静止了一般,我的眼中只有这位叔叔、老人和这对母女这样一幅温情的画面了。

6.真情 篇六

这个村庄只有一个汉族人家,其余的都是苗家人。这个村庄有一位两鬓白发的老奶奶,姓李,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是汉族人家的邻居。老奶奶过得很清苦,丈夫已经去世了,生前,只留下她住的这座小木屋和一个在城里上中学的女儿。

这天,汉族小女孩儿丽君去找小伙伴玩儿,但是一出门,她看见邻居李奶奶正在费力地搓洗着脏衣服。丽君以前经常看见李奶奶做家务,可是一直没去帮忙。于是,丽君的眼角湿润了。

第二天的一大早,丽君便早早的叩开李奶奶家的门,李奶奶一看,是邻居小姑娘,因为已经很久没人到他的小屋子里了,所以老奶奶很兴奋。拿出女儿让人捎回来带给她的糖招待丽君。丽君一副受惊若宠的样子,客气的对李奶奶说:“奶奶,您的年龄都这么大了,行动多少会有些不方便。我来你家是为了帮你做点家务活的。”说完,便拿起放在一旁的小板凳上的几件脏衣服,准备把它洗干净。“哎……你可真乖啊!”老奶奶说道。“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丽君说。

丽君先系好围裙,挽好袖子,再拿脸盆提水,然后撒上洗衣粉,接着放衣服,捶打衣服。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清水溅湿了丽君的布鞋。

衣服终于洗完了。丽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李奶奶对丽君说:“好孩子,你对我就像我女儿对我一样亲啊!”

“这是我应该做的。老奶奶,等我有空了,我再来帮你”。丽君说。

7.患难见真情 篇七

但小老鼠发了财之后,逐渐把大象忘了,交了一些酒肉朋友。小老鼠整天和那些所谓的朋友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的事业。久而久之,小老鼠的公司破产了,它的那些朋友也和它疏远了。小老鼠伤心极了,可谓“欲哭无泪,欲诉无门”啊!

因为小老鼠破产,它的房子也抵押给银行了。现在,小老鼠只好四处流浪。不知不觉中,小老鼠来到了以前和大象在一起玩的池塘边。回想往事,过去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初,它和大象在这里打水仗;当初,它和大象在这里捉迷藏……触景生情,小老鼠不禁黯然泪下。

“小老鼠,你在干吗?”一句话传来,打断了小老鼠的回忆,它回头一看,原来是大象。

“别提了,我的公司破产了,房子也没了,只好四处流浪。”小老鼠无奈地说。

“那这样吧,”大象说,“你先来我家住一段时间吧!”

小老鼠感激不尽,没想到大象还如此看得起自己。

住进了大象家,在交谈中,大象语重心长地劝小老鼠要以事业为重,并将自己打工多年赚的钱借给小老鼠,让它把公司重新开业。小老鼠颤抖地接过大象的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小老鼠的公司重新开业了,它以前的酒肉朋友,统统被小老鼠拒之门外,因为它知道那些人只是贪自己的钱财,只有大象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经历了这件事后,小老鼠终于醒悟了:多少钱也买不回一个真心对自己的朋友。

(指导教师谢碧春)

教师点评

8.田园美景 隐士真情 篇八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篇是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所写的著名田园诗,在情趣盎然的田园美景深处,隐藏着一腔归耕田园的真情。

诗的首联就说,老朋友已经备办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家作客,欣喜之情,溢于言外。颔联写农庄之景,近处绿树将村庄围住,远处有一抹青山斜隐,幽雅僻静,一派大好田园风光,念慕之情跳荡在字里行间。颈联写与老朋友之叙谈,两人打开窗户,面对场园,斟满美酒,放论农桑,宾主情投意洽,其乐何如。尾联续写这种情意未竟,有相约重阳之日,就着盛开的秋菊再度开怀畅饮。全诗紧扣题目,层次清晰,叙写自然,如话家常,词不动人而情趣动人。在赞美田园友情的同时,也寄托着归隐田园的情怀和感慨;既有“故人”的身影,更有“我”的形象,两者的情操,田园的情趣,都被质朴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但更为成功之处是诗人襟怀的真诚坦露。以艺术性而言,虽有写景,却字字见意,虽有对仗,却句句活泼,虽工隐合律,却自然如同古体,虽浅淡之至,却浓郁如同陈酒。正如清人黄生所云:“全诗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绩俱化矣。”(《唐诗摘抄》)越是平淡质朴,越是功夫老到。

9.真情 篇九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人去公园散步。天上晴空万里,鸟儿在我们头顶上欢悦上叫着,花向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走着。这时,我们的视野出现了一个乞丐。这位乞丐衣衫褴褛,脸上布满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时,我看看天上,天边似乎飘来了几朵乌云;我看看树上,鸟儿停止了歌唱,不知飞哪里去了,好像不愿看这悲伤的场面;我看看花坛,花儿也停止了招手——这一切仿佛在同情、怜悯这个乞丐。

在家里的授意下,我大步流星地朝乞丐走过去,我慢慢地把他扶志来,坐在小凳子上——刚好我奶奶带着一条小凳子,然后掏出几百块钱,转身就走了。周围的人看到我这样,都纷纷走过来掏钱给那位乞丐。那时,我觉得乌云散了,鸟儿又飞回来了,树木又开始向人群招手了… …

关爱是永恒的主题,因为有了关爱,我们才会有了信心去面对坎坷的人生。爱就像一颗颗美丽的星星,缀满整个星空,黑夜因此而光亮。爱是多么的伟大,我们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吧。

真情永在

就在上一个月,李欣和李雪放学了,她们边说边走,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市区最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上,就在此刻,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奶奶想过马路,可这时候正是下班高峰期,大车小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还有些摩托车七拐八拐,道路上喇叭乱响,吓得刚要过马路的老奶奶又退了回来,可是那些车并没有因为老奶奶而减慢车速,老奶奶试了好多次,都被刺耳的喇叭声吓了回来,老奶奶焦急地左顾右盼。

李欣和李雪看见了,飞快地跑过去问:“老奶奶您是不是要过马路呀?”老奶奶说是:“是啊,我要过去买菜,可都已经快上午了,我还做饭真是急死我了,而我又走不快,根本没办法过去呀!”“老奶奶您别急,我们扶您过去。”李欣和李雪异口同声地说。李欣扶在左边,李雪扶在右边,就这样他们开始过马路了。终于,过了马路,老奶奶面带微笑,说:“非常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就不会过了这马路了。”她们说:“不用谢。”然后她们就离开了。

爱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

人间处处有真情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街上行人人山人海,道路上的车川流不息。微风轻轻地抚过我们每个人的脸颊,让我们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我和妈妈站在马路边,准备过马路。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位穿着长袖外套的老人坐在一块大木板上,上面放着一包衣服,还放了一些别的东西。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残疾人。

老人坐在木板上,两只手拿着鞋子放在地上,然后,想要把木板推向对面马路。老人一直在重复这个动作,木板也慢慢向前挪动着。

看到这里,我不禁很着急,想去帮一下老人,可是光靠一个人的力旦是不够的。

而这时,绿灯又亮了。

如果你是那些停在红灯下的车的司机,你们会怎么做?是直接绕过老人?还是焦急地按喇叭?抑或者是打开车窗,愤怒地对那位老人破口大骂?

10.真情 篇十

大家好!

在生活中,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坏人总比好人多,无情总比真情多。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情感的。

地震,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它无情地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每次地震一发生,都会有许多孩子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地方,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在地震中总会发生许多感人的事例,证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记得有一次地震,一个热爱舞蹈的小姑娘为了救几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孩子,奋不顾身地对正在营救她的消防官兵说:“那几个孩子比我更需要你们的救助,你们不要管我,专心去救那几个孩子!”消防官兵们愣了一会儿后又马上反应过来了,这个小姑娘是要把逃生的希望送给别人!紧接着小姑娘又对消防官兵说:“你们再不去的话我就永远不出来!”消防官兵们不得不听从小姑娘的话,先将几个孩子救了出来。

30个小时过去后,小姑娘被救了出来,可惜她的腿在大石头的底下压得太久了,医生说她的右腿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再也不能跳舞了。她并没有哭,只是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会重新回到舞台的!”

四年后,在一次残疾人表演的舞会上,一位美丽的小姑娘用一条腿为大家表演了一支极其漂亮的舞蹈,她就是那个地震中的女孩!

11.人间自有真情在 篇十一

寻找“卖瓜的小女孩”

近读贵刊《卖瓜的小女孩》,被高平主席17年的关爱深情所动。作为老作家,时时关注的是社会,关爱的是生命。他对那“特别健美、淳朴,善良的小脸上透着几分羞涩”,“也许是正值暑假期间而没去学校p巴”的卖瓜女孩,悬着一颗关注的心。牵情之下,凭我40多年的农村工作,一定能帮先生找到18年前的卖瓜女孩。

躺在床上晨读,我心已飞向山丹种瓜名地即我的故里陈户乡的西门、刘伏、三十里堡瓜农中间。下床后即上街复印了几张先生佳作,一边托人回忆,一边自己访问。原打算三五月找到,因天公作美,只八天便圆了先生近18年的梦。

4月3日,当年的卖瓜女孩(13岁)小兰,现在的秦莉看到已是“老”的而又十分崭新的照片时,心情特别激动。她含着滚滚泪水看了又看。我起身准备回家时看到她恋恋不舍那张彩照,便割爱剪下来送给了她。

这一天,她在繁忙中看透了照片的每一个细节和熟读了那篇字里行间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晚上9点多,小秦给我打来了电话询问作者的住址,说要表示一点对作家关爱农村孩童之心的回报之意。

(袁学儒)

致季成家总编的信季总编:

近好!又有几月未见了,常念。

您想必会有印象,我曾在贵刊《丝绸之路》今年第1期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目是《卖瓜的小女孩》,我在丈中说,1986年我陪同部队作家代表团访问河西走廊,路过山丹的长城豁口时,看到有个可爱的农村小女孩蹲在路边卖瓜,我给她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忘了问她的住址和姓名,多年来几次路过原地企图把照片交给她,却再也未见她的踪影。我一直担心她是否上得起学,期望她会改变未来的命运。我在文中最后写道:“丝绸古道上的那个长城豁口,已经建成了旅游景点。当年那个卖瓜的小女孩,你在哪里?你的生活可像河西的瓜一样甜么?”

昨天,我收到贵刊工作人员转来的邮件,打开一看,惊喜非常。其中一件是贵刊工作人员特地复印给我的山丹农业银行袁学儒先生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文字。他复印了我的短丈,一面托人回忆,一面自己不辞劳苦地奔波,只八天时间就找到了本人——原来的小兰,现在的秦莉。

另一件事就是秦莉写给我的信。信中说袁学儒先生跑到她家。 “看到童年卖瓜的自己,读着那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我流泪不止……从不知道,十几年来,竟会有一位素昧平生的作家默默牵挂着一个普通卖瓜小女孩的命运。”她告诉我,她“已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使我感到无限欣慰,悬了多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通过她的成长,也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的童年是贫困的,不到20年的时间,河西走廊已经有了足可称道的发展。

贵刊除了起到一系列的重大社会作用以外,还沟通了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情感,为此,我要向您,向《丝绸之路》杂志社,向社里的工作人员致谢!同时借此机会,向贵刊的读者、热心的袁学儒先生致谢!也深深祝福秦莉和她的家人。

高平

2004年4月29日

致高平先生的信尊敬的高产师:

您好!

收到这封信,您可能感到很意外。我只是想告诉您:我看到了17年前您为我拍的照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收到照片的那一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从外面回来,屋里坐着一位老大爷,经丈夫介绍才知道老人就是我们早已听说过的历经磨难仍笔耕不辍的袁学儒老师。未及寒暄,热心的老人便指着他手里《丝绸之路》杂志上的照片问我认不认得那照片上的小女孩。当目光触及那张照片时,我的心骤然狂跳起来,我看到了自己童年卖瓜时的照片,刹那间所有童年的记忆都在这一瞬间从脑海深处浮现出来。

迫不及待地读您写的文章,才知道那个卖瓜女孩您找寻了17年。直到17年后的今天我才看到这张照片。17年中,承载了您对一个素昧平生女孩的多少情愫啊!手捧着这本薄薄的杂志,看到童年卖瓜的自己,读着那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我流泪不止。从不曾想,童年卖瓜的一幕会被拍成照片,从不知道,十几年来,竟会有一位素昧平生的作家默默牵挂着一个普通卖瓜女孩的命运。我心底顿时升腾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幸福和感动。这些年来,自己为工作、为生活而忙碌奔波之余,偶而想起那艰难的童年生活,也只觉得,我之所以拥有幸福的今天,是由于想急于奔出农门而执著奋斗的结果。却不知,有一位富有热心的作家,用他的关爱牵挂我的幸福,牵挂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

望着照片,我思绪翻滚,心潮澎湃。手捧着的,难道仅是一张注满人间真情的纸,感受到的也仅仅是看到童年照片的激动吗?我仿佛看到您在繁忙工作之余急切地向您所认识的每个人打听那个女孩的情况;我仿佛看到当您经过山丹时,那久久地停留在长城豁口上的急切、深情、渴望奇迹出现的目光……

我无法用语言表述我内心的激动与感激,我只想告诉您:尊敬的高老师,当年那卖瓜的女孩已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丈夫在山丹县委组织邯工仟,女儿巳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我在山丹县清泉镇双桥学校教学。我及我的家人将为您充满爱心的博大胸怀感动一生。您的爱激励着我,使我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当您再次经过丝绸古道上的那个长城豁口时,您感受到的不仅是瓜的香味,还有那卖瓜女孩深深的感激之情!虽然我知道您很忙,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再次光临山丹。在难以遏制激动的这几天中,我无数次地想象您充满爱意的笑容,无数次地想象见到您时的情景。还有那张您精心保存了17年而我想保存终生的照片。我只想亲口对您说:谢谢您,因为您使我拥有了人世间最珍贵的关爱,感受了人间最温暖的真情。我想这也就足够了。因为这暖暖的充满爱心的温情将会充盈我的一生!

最后,再次真诚地邀请您到我的家乡做客。我和全家人捧着甜甜的西瓜渴盼您的到来!也在此深深地祝福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12.被放大的真情 篇十二

2012年4月18日, 河南省濮阳供电公司的抄表员孙利娜一大早就来到石化路技术监督局小区开展抄表工作。刚进小区大门, 孙利娜便发现左前方的配电箱箱门大开, 一名男子正在箱前鬼鬼祟祟地摸索着什么。她顿感不妙, 几步跨到男子跟前, 大声呵道:“住手!破坏电力设施是违法的!”

男子被吓了一跳, 急忙解释说:“你……你误会了, 我是这小区的住户, 不是坏人!这些天风大, 配电箱的保护门坏了, 我怕孩子们碰到有危险, 所以动手修一修!”走近一看, 这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

“哦, 对不起!我误会您了。不过以后遇到这样的事, 就请拨打电力客服热线95598, 我们会立即派人来处理的, 千万别自己动手了, 这样做很不安全!”孙利娜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 只是举手之劳嘛!反正我现在退休在家, 闲着也是闲着, 就当是为小区邻居们做贡献。去年我老伴被车撞到, 还是你们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给送到医院的呢!这点儿小事算啥呀?”看得出来, 这是一位性格开朗且充满爱心的老人, 孙利娜被他诚挚的话语感动了。

于是, 孙利娜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 在这位老人的帮助下, 对配电箱的门进行了维修。大约过了半个小时, 配电箱的门修好了。孙利娜向老人道谢后,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3.真情家访谱新篇 篇十三

——当阳市雄风小学

家访工作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春开学以来,在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推进新跨越 ”为主题的活动中,当阳市雄风小学以家访为契机,挖掘新元素,探寻新载体,不断提高家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老师们纷纷走进千家万户,工作中积极争创新业绩、努力推进新跨越,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心家访的新篇章,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一、真情家访“架心桥”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2月27日上午,学校召开了全面启动“真情家访”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部署安排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要以“五比”、“四个结合”(五比:比素质、比干劲、比奉献、比创新、比作风;“四个结合”: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推进新跨越”活动结合起来,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民主评议校风结合起来,与治庸、懒、散、奢、乱问责结合起来。)活动为载体,转作风、强素质、树形象,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召开献厚礼。

学校为让家访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校长程兴华为组长,副校长刘耀会为副组长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牵头,负责全校家访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家访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做到家访“零距离,全覆盖”;采取分组、分片,包班、包人的办法,对全体教职工的家访定人定岗、定人定员、定质定量(即每个岗位有专人负责,每位教师都明确家访对象,对于家访有数量、有目的、有要求、有记载)。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不少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孩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因此,在今年的“访万家”活动中,学校结合今年的师德活动月“扎实比访创一流,真情奉献育英才”的活动主题,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在修师德、铸师魂的作风建设中,掀起创先争优的热潮。

学校坚持重点“六必访”:即对留守学生(含单亲家庭)、学困生、贫困生、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进城务工子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六种家庭不仅普访,而且多访、重点访。对这些特殊学生群体,要求老师们在家访中给他们带去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渡过情感危机和心理障碍,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4月14日,细雨纷飞,学校真情家访活动正陆续展开,湿滑泥泞的乡间小 道又成为教师们传递教育爱心的桥梁。当天,学校全体教师分为六个家访工作组,开展了“进家门访、零距离身入,找家长谈、面对面入”家访活动,架起了老师——学生——家长三方沟通的“心桥”。

在当天的家访活动中,老师们分别“温情回访”了岩屋庙、雄风、关陵等四个村的80名学生。学校对“六生”家庭的“温情回访”做了精心的准备:一是明确回访目的,做好“三备”,即“备学生、备家长、备家庭”,让家访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二是回访中用心、仔细。做到“三问三送三清”,三问:即问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问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问学生家庭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三送”:即送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送科学的教子方法和育子知识,送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三清”:即家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清楚,教师对帮扶对象的问题症结、解决办法清楚,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成长目标清楚。三是做好回访记录;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家访经历写成家访手记,进行学习、交流。

家访中,老师们把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向家长作了汇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此次温情回访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增强了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和交流。

六年级学生周梦洁的家长得知老师要来回访,把原先计划要做的农活放下,早早在家等候老师;五年级单亲学生余郑建,在他读一年级时,母亲与父亲离婚,后远嫁外乡,父亲现在广州打工,他只好跟随年迈的外公生活。学校知道这一情况后,成立了“爱心妈妈”帮扶小组,爱心妈妈薛明莲、张道芬老师常从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帮助孩子,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次老师们又冒雨到他家里去家访,并为孩子带去了大包衣物和学习用品。面对老师们的真切关怀,他的外公老泪纵横,感动万分,临别时,他拉着张老师的手说:“谢谢学校爱心妈妈们常对余郑建的关爱,孩子在您们这里又重获到母爱,放在学校我们家长放心,我一定尽力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谢谢!”一旁的余郑建也激动的说:“老师,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了用我学的知识来报答社会,感恩学校、老师------通过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步认同,并意识到家庭在教育上的责任,纷纷表示一定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

3、奉献“三心”,走进万家。

老师们为了将“家访”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家访主题,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奉献“三心”,走进千家万户。首先,在家访过程中做到耐心的聆听每个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其次,在家访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三,每位老师带着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把真诚的爱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六年级班主任朱迎清,在家访前了解到学生陈建军是今年从四川移民来的 2 单亲孩子,三岁时,他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今年过年后,就外出打工去了。现在家里只剩下他和11岁的小弟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朱老师在这次学校组织的家访活动中,特意到商店为兄弟俩购买了部分日常用品和一些水果,一同去家访的黄英老师了解到兄弟俩在家常吃干饭,很少有炒菜吃这一情况后,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去他们家家访时,也为他们带去了在家煮好的几节香肠和一些鸡蛋。

到了陈建军的家,老师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屋里的地面上,到处是孩子扔的垃圾,换下来的衣物、鞋子,乱扔在椅子上、床铺上,一片狼藉。看到乱糟糟的家,朱老师首先就是帮助清理屋子里的卫生,黄老师得知兄弟俩还没吃早饭,马上为他们做好简单的早餐——炒鸡蛋饭。哥俩好久没吃过如此香喷喷的鸡蛋饭,边吃边流泪-----两个老师帮孩子们整理好房间,洗好衣服,又给哥俩把充满汗臭味,好长时间没洗过的头发进行了清洗,忙了整整一半天。临走时又叮嘱兄弟俩,爸爸在外打工,今后要学会自强和自立,还要自信,老师妈妈们会经常到他们家去探望他们的。当兄弟俩听到这里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对这次的“真情家访”活动,学生、家长、教师反响强烈。老师们一致感受到,在这次活动中,访出了风格,访出了师德,访出了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热爱,增进了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铸造了教师高尚的师魂。学校在家访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朱迎清、李虹、张道芬、黄英等师德优秀标兵。“真情家访”活动使雄风小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宗旨在广大学生家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从而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跨越。

二、相互信任提质量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学校开展的“真情家访”活动不仅使学校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还使教师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学校的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得到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走进孩子心灵,获取育英才资料。

本学期,学校要求老师们在去年“访万家”活动的基础上,对班级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全面家访。于是,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所辖区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老师们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子女和学校的希望、要求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有个学生叫杨健,是一个学困生,在学校不爱学习,常不写作业,成绩也特别的不好。他还养成了懒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整天脏兮兮的,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以至于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爱打闹,同学们一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

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冯春娥老师从多方面找原因,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并走访了家长,原来他们一家是从云南搬迁到这里的,妈妈因经济问题和他爸爸吵架后就离家出走了,爸爸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可是爷爷每天要早出晚归管理几亩农田,根本没时间管他,以致他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当冯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在校找机会和他谈心,和他拉家常,关心他、关注他,给他母亲般的呵护。天冷了,她嘘寒问暖,提醒他要多穿衣服,预防感冒,身体很脏了,把他拉到寝室里给他洗澡;作业不会做,放学了把他留下来耐心的辅导他,看着他写;还把他的座位调到班长的身边,让班长影响他、帮助他、鼓励他、督促他。就这样,日子久了,他开始慢慢变得讲究卫生了,不再脏兮兮的,开始与同学交流,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作业每天也能完成,并且字迹工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中,他的语文竟考出了65分。虽然与班上的平均分还相差一段距离,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2、走进家庭,获取家长社会信任。

由于我们在家访中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等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在家访中,有家长端上了一杯浓浓的绿茶;有学生端出自种的花生。在家访中,有家长问孩子厌学怎么办?有学生问老师总是记不住所学新知怎么办?在家访中,有家长对我校的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有家长对我校的师德师风交口称赞......四年级班主任黄红英、教师彭国英等一行人冒雨去学困生王凤英家里进行回访时,她的爷爷和奶奶十分感动,趁老师们不注意,她的奶奶竟偷偷的在厨房打了几碗荷包蛋,非要老师们吃不可。望着家长的真诚,老师们真挚的告诉老人:“大爷,我们学校有制度,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和礼物,不能给家长增添负担,留着您们吃吧------”在路上,黄老师感慨的说:“只要我一想起这荷包蛋,我就会想起我们教师肩上所承载的责任,有多少像王凤英她一样来自普通百姓家庭的学生,需要我们老师的真情关爱和精心培育啊!

3、多方位多层次认识孩子。

我们通过家访,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校的周旭东、陈文杰、黄志豪等后进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们的家庭后,知道了他们的一些生活经历,老师们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从而教育好他们。

在家访路上,尽管有时道路泥泞,天色渐暗,但仍阻挡不住我们教师家访的脚步。五年级班主任曹光发为了让周旭东同学克服懒惰、不爱学习的坏习惯,两次登门,说服教育,给他陈述利弊,举例子,谈感受,终于让他在学习上变得勤奋起来。

三年级班主任王先芬老师为了让陈文杰同学重拾学习信心,她三上其门,他终于敢和老师面对面地倾心交谈,最后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每天愉快的按时上学。

通过家访,我们广泛收集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我们收到的回报是同学们天真的笑脸,家长脸上灿烂的笑容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创新机制促发展

为建立家访活动长效机制,保障后续家访的实效性,使家访活动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成为一项有主题、有载体、有影响的深化教职工师德建设的有力举措。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家访”活动档案,确立考核依据。

学校为每个教师建立了“课外访万家”专门业务档案盒,学校把班级情况表(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师的家访记载、家访照片、家访心得、家访手记等材料全部装入档案,作为教师的师德档案,有力保障“比、访”活动持续高效开展下去。

2、探索考核方式,建立评价体系。

学校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了“访万家”活动考核评价制度,把组织开展“访万家”活动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评先表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与教师聘任挂钩。在“访万家”的考核评价中,学校一改过去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访万家”“五评”体系:家长评、学生评、自我评、老师评、领导班子评。采用对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师家访满意度。学校把“五评”情况和“问卷”情况进行汇总,结合教师“访万家”档案,及时表彰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逐步构建雄风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和教师职业规范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实施以上“访万家”考核评价机制,家访活动的效果已经初显。且看下面“真情家访”活动后的一个个小片断:

“谢谢老师的关爱和帮助,谢谢!王龙的学习成绩比比原来好多了!” “老师,您们大老远的来我家看望孩子,辛苦了,请喝一碗鸡汤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家访虽然累点,但我见到了学生的家长,化解了有一次家长对我的误解——值了!”

“这孩子是孤儿,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我们以后要对他多一点关爱。”

这是“真情家访”活动后家长、老师们的肺腑之言,虽有些直白但很朴实。总之,在这次的“真情家访”活动中,老师们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向家长们讲政策宣传教育,讲政治宣传学校,讲奉献帮扶困难对象,比作风无违纪违法行为,教师的形象在他们身上放大,教师的素养在此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一篇:教导主任开学演讲稿精简下一篇:酒店业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