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2024-08-01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共10篇)

1.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节约用水》

活动内容:根据课本72页“节约用水”一课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渠道调查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

2、分小组作试验,观测水龙头滴水量,完成“水龙头滴水量统计表”。

3、调查估测一下你自家每个月的用水量。

4、调查学校共有几个水龙头。

活动学具:数据表、统计表、坐标纸、铅笔、彩笔、直尺、三角板、橡皮、量筒或量杯、电子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广告,谈论感想,导入课题

1、开场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广告吗?

请大家观看一段广告,出示课件:水公益广告

2、说说你的感想?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说给大家听听

3、如果把你们大家的想法总结成一句话应 该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节约用水

喜欢

不喜欢(那是因为挂高的内容与你的生活联系太小)

节约用水? 水是有限的?„

过渡语:节约用水对于我国来说,更加迫切; 对于保定来说更是急上加急

二、汇报总结 合作探索

运用已学知识,探索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汇报结果

1、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有关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一下。

(备用课件:中国、保定水资源现状)

2、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目前面临的水资源 问题怎样?

情况十分危急

3、是什么情况造成这种危机的现状呢?

4、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你见到过那些浪 费水的现象呢?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在一起,并派一名组员说说。过渡语:同学们别小看水龙头滴嗒一下,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合作实验

1、请同学们汇报实验测得的滴水速度,滴水量(毫升)

时间(分钟)

平均每分钟滴 水量

滴水速度

有的可能是有用信息有的可能是无用的,课前协助筛选

必要时教师出示自己的搜集资料

水资源的污染、气候的变化 „„

1、把水龙头拧开,不洗手?干吗呢?玩水

2、用气球装水当玩具扔;

3、洗手时,水开得很大或抹肥皂时,水开着在流;

4、水龙头没有拧紧或水龙头坏了没有及时修理,水滴滴嗒嗒地流;

5、有些同学上完体育课或跑得满头大汗时,一把拧开水龙头,用水使命地冲个不停。(这样做不仅浪费水,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为了节约时间在自然实验室与学生提前作了这个小实验

根据你测得的结果制成折线统计图(自制坐标纸)

通过看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三)算一算

过渡语:俗话说得好,不算不知道,一算保你吓一跳。

根据你们算出的滴水速度,算一算:

(出示课件)

1、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水__吨。(1毫升=1克)

2、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大约用__个月。

3、如果学校里的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那么学校每年要多支付

元水费。如果这水不浪费,那么节约的钱能我国西部地区挖

一 口水窖(按每口水窖人民币1000元计算),这样就可以我国西部人民多用上一些水。

附图课件:西部居民用水图

师问:大家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别小看那滴水,时间长还真浪费不起!

4、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

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 1,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家之一。我们保定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每年283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而保定市区以每年人均不到34立方米的缺水程度名列全国百个极度缺水城市之一。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保留百分号前一位小数)。

滴水量虽时间加长而增大

1、滴水速度为:__毫升/分钟,每 天24×60=1440分钟

2、学生课前已经作了调查自家每月的用水量

3、学生课前已经数好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水费2.8/吨

(用现实让学生感受缺水的现状)

2300立方米

12.3% 1.5%

三、解决问题

过渡语: 水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保定是我国极度贫水地区之一,作为中国小公民、作为保定的小市民,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做?

1、用淘米水洗菜、刷锅、浇花等;

2、用洗衣水拖地板、冲马桶等;

3、随关好水龙头;

4、不污染水源等。

5、保护供水设备,遇供水设备被毁坏,及时报警。

四、感受我们身边的水

留住美丽的江河湖泊,时刻提醒自己水危机 出示课件图片

五、作业设计

1、设计几句“节约用水”宣传口号

2、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节水方案

3、为全校师生写一份节约用水倡议书

4、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主题为“节约用水”的手抄 报

四选二

2.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二

一、解读取向:发掘阅读材料背后的信息

这一单元所呈现的内容与以往各单元组不一样, 它包括了导读、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三个板块。特别是所呈现的“阅读材料”不像以往的课文, 让学生精读品悟, 而是如王荣生教授提到的属“用件”文选类。仔细阅读文本三个板块材料, 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信息。

1.导读材料:暗示单元教学的方向性。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读都很有特色, 细心的老师就能发现, 导读一般由两个段落即两个部分组成:先阐明本单元的教材内容, 再指出课文的表达形式或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个单元也不例外, 从导读的第二自然段中可得知, 这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词“感受”“体会”“学习”“撰写”,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但这个单元的导读与其他单元的导读既有共性, 又有其个性, 即此单元是综合性学习, 是一种活动, 教学中要围绕综合性学习 (活动) 的课型特点去组织教学。

2.“建议”材料:注重活动过程的合理性。这个单元出现了两次“活动建议”提示, 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依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 并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差异提出了多种学习方法, 意在让老师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如, 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中就提出做一次调查, 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从哪些渠道获取了哪些信息, 从中能发现什么。还特意指出, 可通过其他活动体会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板块则提出四项活动建议, 细心揣摩, 不难看到编者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这里, 其实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 确定话题。第二步, 获取资料。第三步, 分析材料, 形成观点。第四步, 仿照样本, 撰写报告。

3.阅读材料:体现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 供精读或略读之用, 而上述阅读材料, 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 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两组阅读材料说明,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两大块: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二是用好信息写研究报告。体现了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

这一单元呈现了两组阅读材料, 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 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 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 这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且内容比较集中, 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 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第二组“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 阅读材料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 从这个材料中, 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 学习通过寻找规律, 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从而对症下药,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 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 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取向: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孩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切活动都围绕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展开, 要体现语文味。这次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我们从阅读材料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后, 如何开展好活动, 不可忽视对文本的阅读, 不能架空文本天马行空地展开活动。如何用好材料, 凸显“综合”的本质呢?笔者从不同内容的两个板块提出教学建议。

(一) 第一板块:

信息获取的方法———了解和体验

1. 阅读了解。

阅读第一组材料, 重点不是去“学文”, 而是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把握自己》和《网上呼救》后, 一是从中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是从文中受到启发, 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这一组材料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阅读, 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 体会信息传输的方式、速度、效果古今迥然不同, 变化日新月异。

(2) 制表阅读。表格内容为古代的烽火、跑步、漂流的瓶子等, 现代当代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信息传递手段和传递的时间或速度。要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 体验获取。

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 (1) 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2) 阅读《把握自己》, 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 (1) 适合城乡各类学校, (2) 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如,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 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 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 表格要简单明确, 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 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 一边与家长交流, 一边记录, 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 学生整理汇总。活动不能局限于活动本身,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归纳, 并得出结果。如, 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等。

(二) 第二板块:研究报告的撰写———读、学、写结合

1. 读中学。

这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 安排的是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样本, 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并尝试着自己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里, 《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怎样写”, 它关注的重心是文章的“形式”, 而不是“内容”, 类似于以往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如,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李姓方面的知识, 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报告写法方面的知识。比如, (1)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2) 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处理? (3) 筛选信息的标准是哪些? (4) 这篇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 这篇研究报告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 学中写。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要确定主题, 搜集有关信息, 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 阅读两篇阅读材料, 了解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 确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主题, 比如, 本班同学错别字情况调查和分析;市场上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 (3) 分头搜集资料, 在组内交流并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4)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明白搜集的信息是要按照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的;对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 根据需要有所取舍。 (5) 对筛选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形成初步观点。 (6)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 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

3. 写中评。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此环节主要内容是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 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 可以布置一次展览, 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 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 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不论采用哪种形式, 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 (1) 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 (2) 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3) 听众提出疑问, 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4) 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3.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三

班级姓名 成绩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刘银娣

卷首语:同学们,这里是蓝天,你可以展翅飞翔;这里是大海,你可以尽情遨游。让我们在这里放飞希望,拥抱成功!

一、积累运用。(40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8分)

yí pōxuē kuí

化险为( )( )有成就 瘦( )夺( )

péng船()( )松 zhēn坚( ) ()察

2.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2分 )

莫()一是 ()夷所思 迷途知()白()过隙

3.一词多义。(2分)

却:人间只要有爱,死神也望而却步。 _____________

夏天到了,天气却一点儿也不热。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写成语。(4分)

(1)与“深思熟虑”结构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滴石穿”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好美,我会接着写。(4分)

⑴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_______________,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生活是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那是启示我们 。

6.关联词语填空。(2分)

⑴( )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⑵在人生路上,( )错失了良机,我们( )不应叹息。

7.写出破折号的用法。(2分)

⑴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 )

⑵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林中传来。( )

8.下面三条广告分别对应哪个内容,动手连一连。(3分)

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天气预报广告

②分享阳光,分担风雨。B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③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C频道广告

9.小小辩论会。 (4分)

同学们在欣赏广告词时,突然发现有的广告套用了成语。于是,大家便动手收集起这类广告词来。

默默无蚊(闻)衣衣(依依)不舍骑(其)乐无穷美(每)时美(每)刻

对于这类广告,同学们褒贬不一,老师决定组织一次辩论赛。

你支持正方还是反方呢?请把你的理由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⑴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写出了天游峰____________的特点,更衬托出扫路人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⑵有时弯曲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请写一句关于把握机会的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墨梅》和《竹石》都采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也用同样手法借竹子喻理,“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⑷《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二、阅读欣赏。(30分)

(一)《山谷中的谜底》节选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________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________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 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分)

2. 按要求写词。(4分)

⑴和“依旧”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和“立即”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2分+3分)

(1)用文中的句子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因为西坡雪小,所以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雪松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___________________ ; 不管东坡____________,雪松都_______________,所以东坡就________________。

(二)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读文章,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并填在横线上。 (1分)

2.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的词语。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1)足以(2)径直(3)置之不理(2分)

3.儿子在坑里,发现自己危险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 ),第二个反应是( )。而得到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分)

4.读完文章,你的疑惑是 。反复读后,你对这个疑惑的理解是 (4分)

5.如果你也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你的父亲或其他大人会怎么做?(4分)

三、作文天地。 (30分)

根据开头,自己命题,编一个童话故事。

路边,有一棵大树,它站在那儿很多年了,树皮在渐渐脱落,它的身边,最近新栽了一棵小树……

参考答案:

一、

1.夷、颇、削、魁、篷、蓬、贞、侦

2.衷、匪、迷、驹

3.后退可是(表示转折)

4.(1)深情厚义情投意合胡思乱想 奇思妙想

(2)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半途而废持之以恒

6.A虽然 但是B 即使也

7.(1)解释说明(2)声音延长

8、①--C②--A ③--B

9. 正方:我认为,这样的广告词改得非常巧妙,像“默默无蚊”“騎乐无穷”,就幽默含蓄地向人们暗示这种产品的类别和特点,在轻松一笑中牢牢记住了这种产品。

反方:我方不敢认同这种做法。只将成语换了个字,就能取得那么好的效果?也不能唯利是图吧?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写规范字,说规范话。如果刚学成语的小朋友看了,就会对成语形成错误印象、错误理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呢!

10⑴高、险,自强不息、自信、豁达开朗⑵屈服和毁灭,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

⑶托物言志,任尔东西南北风⑷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一)

1.身姿生机

2.(1)依然仍旧(2) 立刻 马上

3.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奇异景色的谜底。

4.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5.(1)雪不断地下,雪松不断地反弹。

(2)很容易被雪压断 能保存下来 富有弹性 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还是西坡 完好无损只剩下雪松了

(二)

1.沉默的父爱2.略

3.求助、哭泣、沉默、自己想办法。

4.父亲为什么不救儿子。没有经历过,永远不能独立,不能长大,不能独当一面,不能在失败面前再次站起来。

4.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四

辛寨中心小学杜维孝

一、研究专题:难忘小学生活

二、问题背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六年来,孩子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即将告别生活学习六年的母校,即将告别一起学习、生活六年的老师、同学,心中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要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我们将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开展本次“难忘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三、活动内容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 “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

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四、活动重、难点: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6、学会写活动总结。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查阅资料法、讨论交流法、采访法、统计记录法、实际行动法等。

七、活动措施及手段

1、继续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2、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共同制作“班级纪念册”。

3、依据“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收集资料、表达、讨论,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开展活动等学习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活动进度

《难忘的小学生活》分为两个板块,共18课时。

5.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积累美的语言,美的感情,在写作中得到启示“能够敞开心灵,随意抒发”。

2、积累关于泰山更多的文化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继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采用动情朗读和发挥想象来感悟、背诵文本。

3、搜集资料,课后办手抄报来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体验作者敞开心灵所感受到的别样风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美的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句子、优秀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人物。)(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天边》这篇优美的散文自己动情地读一读。

2、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3、品读你认为美的语句。

4、畅谈自己美好的想象世界,可以写在小本本上。

三、读读背背。

1、师生交流有关泰山文化方面的资料。

2、熟读诗句,教师适当点拨、补充此诗句的出处和写作背景使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3、链接关于泰山的其他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南天门距南岳镇十八华里,自南岳庙后登盘山路逶迤而上,经半山亭,过邺侯书院不远,就到了云笼雾罩的南天门。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三个“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是对“北天门”说的;“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说的。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上有一阁,名“摩空阁”。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图志》中说:“磴道盘空,朝天有路矣。”游人至此,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王思任也有至此“生平雪三伏之仇,亦一快事”之语。因此,游人在登临“十八盘”时,应尽量慢走,不要让身上出汗,以防登上南天门后被冷风一吹感冒。门外西侧石棚内有自然石碑一座,全文为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该碑刻制于元世祖开国之前的中统五年(126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该铭文词古雅,书法端严。文内对当时的社会颇为不满,因此清乾隆年间在此建台时,把它埋于土中。1956年重修台基时发现此碑,为了不使石碑被风雨侵蚀,在路西新建石棚一座,加以保护。南天门内有庙一座,原为“关帝庙”,神像早无,1965年翻修后,改为铁瓦,名“未了轩”,取唐朝诗人杜甫《望岳》诗中“齐鲁青未了”句之意。

李白《游泰山六首》中时有名句。如“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写登上南天门的感觉。如“攀崖上日观,伏槛突击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写观日出,把实景和想象揉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如山巅夜色,天真、飘逸、浪漫、风流,一片天籁,使读者心往神驰!

四、口语交际——话春游。

(一)导入:播放课件,情景再现。

1、师导:春天,到户外去踏青,去郊游,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2、看,你还记得这次次经历吗?(播放学校春游的照片和录像。)

(二)调查介绍,交流看法。

1、咱们学校组织的春游你参加了吗?你当时的心情、感受如何?说说你的所见所闻。

2、可是,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学校禁止班级组织学生春游,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你是怎样看待春游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春游的看法,师巡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注意交流过程中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要说普通话,意思表达得要清楚。)

(三)小结拓展,课外延伸。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整理成一篇文章,写到小本本上。还可以交与校长或寄给教育局领导,反应“群众”意见。

五、我的小笔头。

(一)激情导入。

1、师:你去过哪一个旅游胜地?你最想去哪一个旅游胜地?

2、可以回忆你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没去过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进行介绍,这节课咱们就来写一篇游记或导游词。

(二)交流过程。

1、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的有关最值得材料,准备了吗?(准备了)赶快拿出来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小组交流。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大家的精彩回忆和搜集、查阅的相关照片、资料。出示要求:

(1)整理相关资料。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注意突出重点。

(3)将你的所见所闻或所得说具体,然后请同学提提建议。

3、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将本次作文写好,注意事项。

6.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六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凡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凡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

板书设计:

现实:惨

凡卡

回忆:“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 快乐)

2、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 悲惨)

3、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

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

①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

追问:看到凡卡挨打时的惨状,请同学们想想凡卡真得做错了吗?(凡卡生活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

D、出示(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

③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乞求)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

而写不下去)

⑤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3、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凡卡痛苦的心情),把读后的体会写在书上。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是美好的。请同学们在读读回忆部分,想想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2、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3、板书小结:苦中乐。

4、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四、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1、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2、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A、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信。

B、想象: 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说一说)

追问: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

再问: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C、是啊,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在再这样的社会,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

D、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3、练笔(任选一题)

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如教学时间不充裕的话,就作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六年级语文《凡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凡卡“反复的哀求”的书信语言特点及“三次叹气”的反复作用,体会凡卡写信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运用反复的写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凡卡》这篇文章你们了解到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凡卡是个可怜的孩子,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他偷偷地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的情景。)

1.从这些内容来看,凡卡的生活是怎样的?(悲惨、痛苦、可怜。)

2.课文是怎样把凡卡悲惨的生活写出来的呢?(插叙两部分内容,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3.凡卡在回忆爷爷守夜和砍圣诞树时,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幸福)回忆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虽然苦,但是,有欢乐,有人疼爱、有友情)。他感受到的快乐幸福是同——现实相比而言的。

4.还有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呢?(书信里凡卡的直接叙述:挨打、挨饿、睡不着觉,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5.这节课,我们将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把凡卡生活写的这样悲惨的。

二.体会“啰嗦的哀求”与“三次叹气”。

1.快速找一找,凡卡直接写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

2.出示课件:

3.师:我们反复地听到了“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四次。

师:反反复复地听到“带我离开这儿吧”,又出现了多次,读起来有些啰嗦。可是,契诃夫作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说——

(大屏幕出示——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4.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联系契诃夫说过的话,你一定有问题要提了!

生: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老师替凡卡写了一封不啰嗦的信,大家看看这样写好不好?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痛苦,不仅没学到做鞋的本领,还经常被老板、老板娘打骂,伙计们也捉弄我。每天都吃不饱饭,晚上睡在过道里,还要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爷爷,您接我回去吧。我会替您搓烟叶,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的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亲爱的爷爷,希望您能早日接我回家。

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

6.思考:是作者写的好,还是老师写的好?老师写的不罗嗦了,为什么不好?

预设1:文章体现不出凡卡的生活悲惨了,因为细节描写没有了。

预设2.没有反复的哀求就体现不出凡卡回到乡下的急切心情,也就体现不出凡卡的悲惨遭遇了。

此时,当你再读这几句话的时候,你还觉得啰嗦吗?为什么又不罗嗦了?(不罗嗦,因为凡卡实在是太悲惨了,太痛苦了。)这就是反复的作用。

板书:情到深处才反复。(将“反复“两个字突出写大)

7.指导学生入境朗读课件上的五句话。

当年仅九岁的小凡卡遭受着老板和老板娘一次又一次毒打时,凡卡哀求着爷爷——指名读第一句。

正在长身体的凡卡每天只能吃一点儿面包喝一些稀饭时,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二句。

不论是蚊虫叮咬的夏天,还是北风呼啸的寒冬,都只能睡在过道里的凡卡痛苦地哀求爷爷——指名读第三句。

回忆着乡下虽清苦但却美好的生活,而现在却连狗都不如,凡卡痛苦地呼喊——指名读第四句。

学徒工却学不到做鞋的本领,生活丝毫没有指望的凡卡发出了绝望的呼喊——指名读第五句。

师:让我们带着对凡卡那饱含血泪的哀求的感情,再齐读这五句话。

8.是不是我们写别人也可以这样反复呢?比如说爸爸妈妈、老师等?

情境创设:假如你就是个和凡卡一样大小的孩子,喜欢一件非常漂亮但价格比较昂贵的玩具,妈妈不给你买,你会怎样求妈妈?(好妈妈,给我买吧!我的好妈妈,您要是给我买了我什么都听您的。)妈妈要想买衣服,求爸爸同意可以这样吗?(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小孩子才有这样的语言。)

出示课件:总结写文章,要符合人物的语言特点。

要想增强文章的语气或使感情更加强烈,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9.文中还有同样的反复写法,大家能找到吗?(指导找到三次“叹气”)

(1)研究每次叹气的原因: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凡卡的心情极度恐惧不安;第二次,从对自己认为快乐美好的乡下生活回忆中回到现实的叹气,感慨自己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处于极度的悲伤中;第三次,从叙述到回忆后,凡卡对自己生活的悲惨感到伤心。)

(2)凡卡为什么会“反复叹气”?为什么从写信前一直到写完信还是在叹气?

现实生活,连一口气都不能让凡卡顺畅的呼吸——他的心情总是在极度恐惧、不安,极度郁闷。

三.总结写作方法。

今天我们通过凡卡“反复的哀求”和“三次叹气”体会了反复在文中的作用,所以要想将文章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可以运用反复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以前的课文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课件出示: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让学生说说反复在这里的作用。

五.小练笔。

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与母校分别了,请你用反复的句式与母校告别吧。

指名练习说一说。

六年级语文《凡卡》教学设计3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3、体会小说中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领悟把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着眼细节,精读细嚼,深入体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

教学媒体: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3470多篇小说,被世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曾经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短篇小说《凡卡》。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直奔主题,感受悲惨

1、板书课题。

2、说到小说,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感动人的心灵。(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本课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你能说出在课文中他们的角色吗?(指生说)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进入人物角色体验。)

3、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用上这几个人的名字说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凡卡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凡卡向爷爷诉说了什么?好,谁来说。(板书:学徒生活)

5、同学们,凡卡在鞋匠家的学徒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什么?(痛苦、悲惨、猪狗不如、艰苦——)(随机板书:悲惨)

6、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在凡卡的信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空白处。(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预设评语: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很好,有的同学划下了相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划下了重点词语,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4、交流。出示幻灯片“昨天夜里……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自己小声读,边读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句子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内心对凡卡产生深深地同情。)

5、学生交流。(“揪”“直戳”“随手捞起”等词语。为什么到院子里?“家伙”可能是什么家伙?感受到什么?)

6、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走入凡卡内心。)

7、同学们,从老板、老板娘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老板的凶狠和无情,体会到了凡卡的悲惨和无助,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却传递着文字背后丰厚的意义。

8、凡卡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

(生读挨饿、挨冻)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吃的是一点点,吃不饱。睡在过道里。同学们,知道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最低到多少吗?零下40多度,我们这里最低也就 是零下20多度,那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寒风刺骨呀。而九岁的凡卡却睡在了过道里。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对比感受凡卡住的环境很差。)

7、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凡卡?

8、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这样诉说自己的生活(出示课件)

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饥饿、寒冷、毒打在折磨着九岁的小凡卡,读

9、此时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他想——回家。(板书:想回家)

10、出示课件“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就要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凡卡,你在这里过着悲惨的生活,你将怎样去求爷爷接你回家?(配乐,生读。预设评价:我仿佛听到你的心在颤抖;我感受到你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渡:凡卡想离开“这儿”,“这儿”指的是哪里?鞋匠的家。是的,凡卡想离开鞋匠的家,想离开莫斯科。那,同学们,在凡卡眼中,繁华、热闹的大城市莫斯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对这里,他一点留恋也没有吗?自己读书,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之后,可以先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指点)

11、在繁华、热闹的莫斯科,有很多人,有很多乡下没有的东西,但这一切对凡卡而言是冷漠的,是不属于凡卡的。在凡卡的内心,他感受不到温暖,他孤独的在莫斯科、在鞋匠家里承受着一个九岁孩子难以承受的冷漠。

12、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诗在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诗。配乐。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以情促写,锻炼学生习作表达。)

在热闹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听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们知道,他想回家!

过渡:凡卡回家的愿望是那么迫切,家乡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呢?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读凡卡在写信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

三、对比衬托,感受快乐

1、砍圣诞树的快乐。齐读“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感受快乐。或许,凡卡在写信时嘴边会流露出一丝微笑。板书:快乐

2、凡卡和爷爷守夜。当别人在梦中熟睡,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美丽呀!(生读)(板书:美好)

乡村的夜晚,多美丽的景色呀!契诃夫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夜晚的美丽,那种安静、自由、空旷,多么令人向往。在小说中也有着诗一样的语言,难怪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出示诗歌样式,配乐感受语言。

(设计意图:感受凡卡回忆的快乐,反衬在城市中学徒生活的悲惨。)

2、在凡卡写信的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美好,那,凡卡为什么还被爷爷送到莫斯科呢?在快乐美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自己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师巡视,指点)

3、在乡下,凡卡和爷爷的生活其实也是悲惨的,爷爷已经65岁,还在寒冷的冬夜给老爷守夜,还会到森林中去砍圣诞树,即使被冻得吭吭地咳,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穷困,衣食无着。但是,在此时凡卡想来,竟然是那样美好。你懂得了什么?(对比、反衬)

四、揭示悲剧,猜想结局

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他能回到家乡爷爷的身边吗?学生交流。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做着一个香甜的梦,我们实在不忍心去打扰、惊醒凡卡甜蜜的梦,但,梦终归要醒,醒来后的凡卡又会发生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凡卡》,——《凡卡梦醒之后——》

板书设计: 凡卡

学徒生活 悲惨

乡下生活 快乐 美好

苦 对比 “乐”

7.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项目化学习,博客

一、教学背景

项目化学 习也叫基 于项目的 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一是基于真实或模拟真实任务的学习, 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应用;二是项目学习是一项研究性学习, 学生为完成项目任务进行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研究, 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三是项目学习是一项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解决任务 (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1]。其教学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其他学科, 项目学习作为以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 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情况下, 我们在本学期开展主题为“我们班的兔宝宝”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获得关于兔子饲养过程中各方面的知识, 形成根据具体要求设计作品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能够利用博客平台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的认识, 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形成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 (2) 的学生, 共28人, 女生13人, 男生15人, 由于做过类似的课程, 学生对博客的使用很熟悉, 打字无障碍, 对此类项目的流程也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仍是他们的薄弱之处。

四、理论基础

知识建构理论:知识建构 (Knowledge Building) 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加 拿大多伦 多大学教 授Marlene. Scardamalia和Carl.Bereiter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知识创造能力最直接的途径不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或活动让学生掌握领域知识或获得特定技能, 而是将传统的以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学习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社区内的知识为目标的知识建构[2]。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至少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作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智力8种以上的智能,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 绝不是某种智能的单一展示, 而是多种智能的综合运用[3]。因而,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单纯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或其他单方面的智能, 而应当使8种智能平衡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整合利用不同学科的智能优势。

五、平台选择

博客 (blog) :博客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性软件, 其共享性、互动性、开放性等优点成为现代社会的理想写作工具, 其自由开放的特性有利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由阅读、随性书写, 通过浏览他人博客,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质疑意识, 运用博客记录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他人博客学会分享他人经验和思想, 还可以完成自己对生活感受的触发和积累, 最终用文字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教学过程

11.准备准备阶段

班级一共喂养了两只兔子, 公兔子和母兔子各一只, 随着天气的转暖开始实施此项目。“我们班的小兔兔”项目化学习的准备阶段分为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和课程内容层面的准备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每个学生在之前使用博客的基础上再次熟悉使用学习新引用的平板, 教师对班级的博客圈子进行整理, 为新转来的学生申请博客账号并邀请他们加入本班级的博客群。学科内容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初步拟定教学方案, 做到心有教学框架;准备教学引入材料——兔宝宝的快乐生活, 向学生介绍此次项目化课程内容。

22.具体实施阶段

由于天气的原因, 项目实施过程从三月下旬开始实施, 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 学生在照顾兔子的过程中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并将成果展示在班级博客上。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3.成果展示阶段

经过“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一项目主题的学习之后, 学生呈现在博客上的学习成果有:兔笼设计图、围绕兔子写的主题作文、兔子各时期的照片、兔舍标识语设计稿及微视频等。在项目学习进行过程中, 学生就各阶段实施的任务进行定期的讨论和交流, 并在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展示和评价活动, 分享在照顾兔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总结

11.项项目目化化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 通过向大家阐述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独特的观点,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提升。在展示设计作品时, 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观点几经碰撞,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此外, 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 积极吸取别组设计方案的优点, 对创新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博客中日志的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在利用平板以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从最初的直观表象的观察记录, 到流畅地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思想也都深刻许多, 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 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 他们有物可写, 有感而发, 不管是从文字输出量还是写作质量上都可以看出:项目化学习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持续性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 班级每天安排值日生轮流照顾兔子, 及时喂食兔子、清理粪便、洗兔笼, 学生每到下课都会围在兔笼面前和兔子玩耍, 当兔子生病时, 大家主动去查找资料、咨询医生、帮兔子包扎、换药, 每个人都从家里的“小公主 (小皇帝) ”变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小大人”。

项目化的任务在实施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利用不同的智能优势加以整合,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创造性的课堂有利于知识从预设走向生成

在进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 虽然有一个学期性的计划, 但教师并不知道每节课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是什么, 不知道学生的知识面能延伸到什么地步。如: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 由于某位学生的疏忽导致新生兔子因寒冷而死亡, 大家从谴责该同学的失误进而讨论如何给兔子保温、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应该珍惜生命等话题上,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建构意义的灵活的动态场。

通过参与性课堂活动和对课堂视频的反复观看可以发现,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多语言便是“为什么”、“你们小组的答案是什么?”此类引导性的语言, 引导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教师对待一些干扰性的问题并不是一味的否决, 而用“有谁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可以怎么样?”这类的回答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创造性课堂的主体是班级学生, 在共同创造动态课堂的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共建班级知识社区。

33.平台的使用有助于记录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本项目化学习中生成的一系列“人工制品”主要体现在博客平台上, 通过在班级的博客圈子里发表学生自己的设计作品和主题作文来展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进程中的所见所闻。此外, 通过相互的评论和回复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这样学生评价参与度大大增加。同时, 教师也通过观看每一个学生的博客生成个性化评价, 这种评价在博客平台的帮助下, 形成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通过阅读班级博客圈子, 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成长历程, 这种过程性评价最终指向的是学生个性特长的培育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同时, 学生也会以无法预料的方式触动教师, 如全班学生普遍认为某同学不适合将兔子领养于家中, 但事实上该同学却将兔子养得特别好。学生这些成长的足迹都会在博客平台上有所体现, 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八、发现的问题

11.教教师师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怎样做

众所周知, 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但是, 对于一个初涉入此模式的教师在课前、课堂、课后应该如何做, 才能做到课前对课堂胸有成竹、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知识建构、课后利用所选择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继续追踪?

22.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及标准

毋容置疑, 此创新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 这种帮助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是否有所依据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笼统的外在表现 (课堂活跃度) 和平台上的综合数据是否可以切实达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3.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最大的阻力便是如何使项目化进程持续进行下去, 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 与课标中规定的教学任务 (写作、阅读等) 结合在一起, 如何做到这种无缝衔接, 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6.

[2]张义兵, 陈伯栋, Marlene.Scardamalia, Carl.Bereiter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9) :5-12.

8.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八

二、在下面一段话的圆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在方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南极,很早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急切地想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困难重重,[

]没有使勇敢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失去信心。经过一代代人的(

)努力,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

)登上了南极这块宝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鼓舞(

)

(

)错误

改变(

)

提高(

)

继承(

)

(

)经验

(

)作用

(

)态度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段话中列了4个数据,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仿照例句,用带点的同造句。

五、修改病旬。(5分)

1,秋天的杭州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2,公园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鸣。

3,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4,小莉从小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气。

5,无论干什么事情,既然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都一定会成功。

六、课文再现。(21分)

1,黄山被称为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闻名于世。在被徐霞客称为_______的玉屏楼前,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名松。(9分)

2,莫高窟是_______的艺术宝库,这里的_______、_______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莫高窟和_______、_______被称为石窟艺术三大宝库。(6分)

9.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综合学习六范文 篇九

【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要通过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要领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需要提前对朝鲜战争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内容而言,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要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借助文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灵魂的相交与相遇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彰显学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张力,涵养生命的性情。本课教学活动始终是禀持着这样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方向,设置一种梯度,引领学生思维进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境界。设计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处处设疑,层层引入,并结合了小组自学、小组讨论、小组探究以及开放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2、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指战员

4、激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处处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思维和情感,使情感得到你升华,心灵得到超越。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触发情感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同学们,听过刚才这首歌曲吗?它是写给我们那些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无私奉献的可爱可敬的保卫我们和平的人民解放军英雄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小结: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我们捍卫和平的解放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们致敬吧!让我们向课文中这八个团结友爱、舍己为人的志愿军战士深深的致敬吧!(全体起立,向他们深鞠一躬致敬!)

3、复习回顾课文 出示实物:苹果

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对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这些志愿军战士来说,它却显得弥足可贵。

一个平凡的苹果在他们身上却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板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我们:作者围绕一个苹果写了哪些内容?

(1)生述(2)指名回答

(3)师小结(板书:传--吃)

二、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过渡:苹果经过两次传递、分吃,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还剩了大半个)。

2、小结:这个普普通通的但却青里透露红,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苹果,在我们战士中间传来传去,却剩下了大半个。

3、质疑: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干渴的战士连一个苹果都吃不了呢?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战士在冲锋陷阵的时候不需要大力动员,在舍身杀敌的时候不需要命令,而吃一个苹果却是如此的难,为什么?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板书)

4、小组合作学习

不要只用“需要”两个字来回答我。找出课文中更详细的语言来回答。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在交流中要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时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境况。

5、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句子:)(1)火线运输员:“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2)连长:整整七天,没有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3)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4)伤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6、小结:大家想一想: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在这极其干渴的状态下,一个苹果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生命。此时此刻,这一个价值巨大的苹果每个战士都有理由、都需要、都应该吃。(课件出示)

7、质疑:那么想一想谁更需要吃苹果?

用这样的句式来告诉我,你认为谁更需要吃这个苹果?

课件出示:可以用句式:我认为 更需要吃苹果,是因为

8、小结: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几乎做出了同样一个举动。他们吃了没有?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9、设疑: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每个战士在拿到苹果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谁)认为(谁)比自己更需要吃苹果,因为 试着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选择优秀的小组交流看法

10、激发情感:

从战士们这些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情感: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小结:(课件出示)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11、体验感悟:

(1)学到这里,你们的心情如何?(感动)我们的战士们心情如何?

(2)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一下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3)为什么格外的沉静?战士和连长都哭了,为什么?为什么是骄傲的、幸福的泪?

(4)学生回答(他们深受感动,为有这种友爱而感到幸福)小结: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无言中……他们被这种崇高的友谊感染了、感动了。

课件出示:这是幸福的泪,这是骄傲的泪,这是激动的泪,这是……

三、以情激情,以情传情

(1)学到这里,想一想,这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吗?他们吃出的是什么味道?(泪)(课件出示)这不再是一个苹果,而是一颗心,一颗团结之心,一颗舍己为人之心,一颗关怀友爱之心,一颗……。

(2)同学们,他们可爱吗?可敬吗?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该不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们说些或写些什么呢?

10.《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 篇十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大声回答:“好!”)

(2)师:那你们可听好了!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家庭,他很会写童话。(如果有同学答出来,下面的内容就当作介绍;否则就继续往下说,让学生接着猜)他写的童话,飞呀,飞呀,飞到了世界上好多好多国家……如今,二百年过去了,好多好多大人还再讲他的童话,好多好多儿童还再读他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小礼物,可以是有关安徒生的图片,送给同学们)

(3)总结: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你都读过他的哪些童话?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揭示并板书主题)

2、学生交流讨论,初步了解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1)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

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你都读过他的哪些童话?

以小组为单位回忆、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童话,选代表发言,可以介绍童话作品的写作背景、人物、主要内容等,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只要他们说的对,就给与肯定,没必要要求很充分、很具体,应为后面将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

总结:安徒生作为一代童话大师,用他手中的笔,优美的文字,向人们展示着生活、展示着世界,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析他的童话作品,用心去感悟他的每一篇作品的魅力。

(说明:以上活动在本单元教学前进行,旨在,一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给学生留出搜集、整理、研究的时间。)

3、深入研究,用心感悟。

此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作品,或作家;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作者的人格魅力、艺术特色……注意:呈现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习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4、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可以是独立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结晶;可以写、讲、说、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亲历学习过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提供的几篇文章,通过课内的几篇童话感受安徒生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感染力,再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课下搜集、查找资料,进一步研究他的童话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并通过其生平资料等了解安徒生的人格魅力。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将作品的学习和作家的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了解作品,关注作家,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学习研究作好精神储备。

(说明:活动3、4可以随着单元教学的进展随时随地的进行,一定要与五篇文本的细读,以及“综合学习”中的“不朽的童话”“我的童话天地”紧密结合。)

口语交际:不朽的童话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能热情大方的与人交际,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交际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倾听、应对和礼貌交际,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主动参与交际,在交际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2、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安徒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童话作品的艺术特色。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评价安徒生。

1、师: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感动着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有人说——安徒生是一个天才的想象家,一个微笑着的老爷爷,一个富有智慧和幻想力的人……你觉得安徒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2、以同桌对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

我觉得安徒生是一个十分好的人,一个心很软的人,一个心思很细腻的人,一个善良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怜惜小孩的人,一个懂得理解他人的人,一个用童心看世界的人,一个永不言败、努力追求梦想的人,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一个历经磨难而保有温情的人……

(此环节可以结合《丑小鸭》、《童年的记忆》、《安徒生公园》这三篇童话来进行,效果会更好。)

二、深入体会,评价安徒生的童话。

1、师:二百年来,安徒生童话成为世界各国孩子们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人们时常这样评价安徒生的童话——

2、用课件出示:让人沉静向和最天真的孩子交流像在接受心灵的洗礼一般富有纯真色彩

指名学生朗读,再结合作品理解以上观点,最后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师:有一位九岁的小学生也和我们一样在读安徒生的童话,她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这样一首诗以表达她的感受。

2、用课件出示: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的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再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自己的感受理解诗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此环节可以放在品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作为拓展练习,课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达到一种情感的延续。)

3、师:你读了安徒生的童话有什么话想说吗?你也可以向刘倩倩小朋友那样,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写诗歌、还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把你想说的话写进日记里。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他学生可以给与评价。

三、拓展延伸,再次感悟。

1、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爸爸妈妈是否也读过安徒生童话,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感受。

2、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一次“我和安徒生”或“我和安徒生的童话”信息发布会。会上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

我的小笔头:我的童话天地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六》中有这样一个板块“我的童话天地”,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漫步在他的童话王国里。你是不是也开始了自己的童话之旅?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心理,在结束教材编写时,安排了这样一个习作练习,这也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教材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意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设计、撰写、表演等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召开一次童话故事会

召开一次安徒生童话故事会,讲一讲大家喜欢的童话故事,要尽量讲的生动、精彩。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故事大王”等。

第二步:举办一次展览活动

将大家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举办一次“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展览活动。

(以上两个活动可以在单元教学前或教学中随机进行,教师可灵活掌握)

第三步:撰写一个童话剧本

习作课上,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引领学生开始自己的童话之旅,先撰写一个童话剧本。教师可以提供以下素材:

那个最小的豌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的其他几个兄弟怎样了呢?你想不想接过安徒生爷爷的神笔,接着写下去?

自然界的小花小草,日月星辰,各种人和动物,你的许许多多梦想、愿望、爱与恨、欢乐和忧伤,都可以写进你自己的童话世界。

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个人的想法,你打算怎么写?说说你的撰写思路,比如要写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可以,还可以请小组成员提一些宝贵意见。然后在再开始撰写。

第四步:编辑一本班级童话集

当每位同学都通过“写—-读——评——改——读”的程序,完成自己的童话作品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每个人编写的童话收集起来,大家合作编辑一本班级童话集。

然后,组织学生课上或课下阅读,读后交流感受和体会,还可以在每篇童话的后面写一则评议。最后还可以评选出“最佳童话作品”。

第五步:表演一个童话剧

实践活动课上,几个同学一组,选一个大家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编成童话剧,大家合作演一演。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依照剧本表演童话剧。

上一篇: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下一篇:小学生手抄报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