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四个

2024-07-22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四个(共8篇)

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四个 篇一

2014热点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及运用让笑的阳光拔开心灵的乌云笑,可以让一个人心中的“冰山”融化;笑,可以让一个人的“冬天”立刻变成万物复苏的“春天”;笑,可以让一个心灵暗淡的人变得开朗。让笑的阳光走进心灵,让笑的阳光

拔开心灵的乌云,让笑的阳光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一天,我和同学走在街上,我发现她在对一位老农笑,我好奇的问她:“你认识他吗?”“不认识。”“那你为什么对他笑呢?”“我希望我的笑可以让他在这冷天里感到一丝温暖。”听完她说的话后,我感到了笑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今年冬天,我们小区来了一个不爱说也不爱笑的门卫老头,虽然有一个门卫老头是很好,可是他每次开大门的时间都在七点以后,害得我每天都要多走一大圈。那天,我突然想到同学对老农笑的那件事,也想试一试对这位门卫老头笑。日复一日,终于,这门卫老头第一次对我笑,还向我讲述了他的身世:他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老伴死的早,儿女也不养他了,只好到这来做门卫。说到这里,他的眼泪流了下来,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对他说:“那你可以把小区里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啊!”这句话之后,他开始跟我们这些小区的人有说有笑,还把开大门的时间调到了六点之后。不久,他因病去世了,他躺在床上,脸上浮现着他安详的笑,整个小区的人都为他追悼,怀念着他。

笑,不仅像阳光,也像许多许多美好的事物。让笑的阳光走进心灵,让阳光温暖全身,让快东充满整个世界。

让笑的阳光走进心灵,让我们忘记冬天的寒冷,走向美丽的春天!

作文素材及运用:我看中国达人秀[1]

【文题呈现】

2010年10月22日《绍兴晚报》记者就“中国达人秀”话题,针对绍兴在校及毕业大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评委的素养以及节目的体制上存在漏洞。较多认可该档节目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宣传到位、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的宗旨,符合全民参与的标准,是其迅速走红的原因,并为其中的“奇迹轮番上映,节目扣人心弦”而声声叫好;而不看好“中国达人秀”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浮躁而引发成名之心”、“参赛过程以及后期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诱使民众参与,并消极表示这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而已。

对“中国达人秀”你有何看法,请以“我看中国达人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时评类作文材料,对这类话题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或赞许或抨击,必须旗帜鲜明。而事例往往有多维的解读,因此,拿到一个事例,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意义、有个性的主旨。

以这则材料中的对“中国达人秀”的看法为例,有对节目体制和评委素养的评价的批评,有为其因“没有任何门槛符合全民参与的标准”而叫好的,有认为节目动机不纯意义不大的评论。所以,我们选择不同角度的解读,就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在具体的写作时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来阐发见解和主张就行了。

1.从节目本身的角度思考:娱乐如何大众化;娱乐节目如何告别低俗;娱乐节目与时代精神;娱乐节目如何才能吸引民众;“达人秀”不同于其他选秀类节目;“达人秀”是富有特色的“秀”;“达人秀”还是在作秀等。

2.从参赛者的角度思考:平凡与不平凡;永不言弃;“达人秀”是“凡人秀”;每一个都是达人;生命的价值;达人与能人;达人与艺人;残缺也是一种完美;超越自我等。

3.从评委的角度:达人的标准是什么;评委需要怎样的素养;评委如何完善自己;尊重与平等;话语霸权与人文性等。

当然,这个作文材料也可以描摹节目令人感动的细节,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

【佳作示例】

“感情秀”并非“达人秀”

姚靓琳

至今为止看了许多期的“中国达人秀”了,可是我反倒觉得对“达人”这个词竟有点陌生起来了。在周末的时候仔细翻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居然没有找到,想必这是一个比较新比较潮的词汇吧。

但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词汇的出处的问题,而是人们对于它的定义和理解。我甚至觉得我们都被东方卫视搅浑了判断力,说实话,我并非是讨厌或是想弹劾这个节目,仅仅是想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难道这样的煽情表演“秀”就是“达人秀”吗?

先从一般的选手说起吧。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三位评委老师会同时按下“叉”灯来结束眼前选手扯淡而又无聊的表演,然后问上几个十分荒谬又不着节目边际的问题,选手便会就此答上自己“悲惨的遭遇”,例如“我的老伴终生瘫痪了”、“我的家庭让我难以实现我自己的梦想,是我的XX伴我一路走来”如此等等。此时此刻,节目的录制现场就会马上飘起悠扬并且略显伤感的旋律。之后总是伊能静要求请上他的亲人,台上的两人继续说得稀里哗啦、泣不成声,于是评委居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大呼“YES”,俨然忘记了他刚才无聊的表演,俨然忘记了这是达人秀而不是感情秀,俨然忘记了达人的定义和达人的标准。我真为那些自己孤身前来,精心准备和表演出真正新奇好看节目的选手们感到不公平!评委们,这是“眼泪的错觉”啊!

接着再来说说一位十分有名的选手,刘伟。我承认他确实身残志坚,拥有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优秀品质,堪称是我们青少年一辈真正的学习楷模,可他真的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达人吗?真的算是具有新奇出色的技艺的人吗?曾记得在总决赛的时候,周立波说过这样一句话:“刘

伟,我不知道你还会在这个达人秀的舞台上走多久,但如果你永远局限在这个层面上,那么你将会停步不前或是就在此止步。”意思显而易见,周立波也认为刘伟光靠每场稳定的用脚趾弹奏出一首柔情的歌曲,然后再由主持人不断介绍和强调一下他的悲惨和坚强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有更接近“达人”意义上的表演突破。因为,其实地球人都已经知道这更接近于“感人”而非“达人”!

不过,达人秀的节目也因许多选手例如表情王、反串王等的搞怪另类表演而变得更加活泼滑稽。说实话,除了要秀出自己真正与众不同的技艺的同时,舞台上挥洒热泪着实需要,但是过多的眼泪只会湮没了“达人”这两个字背后存在的真正的意义!

或许评评委更需要与观众一样,尽量理性地去欣赏和考量选手的表演和技艺,而不是以感情或是悲情说话。

[点评]文章的题目就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个节目偏离了主题,变成了煽情的表演,变成了“感情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达人秀”。一开头,作者从“达人”这个词汇的理解出发,将它与节目的内容相比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也进一步点明了题意。接着,文章从一般的选手说起,批判了选手用“悲惨的遭遇”替代“扯淡而又无聊的表演”却竟然博得评委通过的匪夷所思的现象,认为这是对“那些自己孤身前来,精心准备和表演出真正新奇好看节目的选手们感到不公平”,是评委们“眼泪的错觉”。然后,又从评委对参赛者刘伟的点评中挖掘出一点端倪:刘伟需要有更接近“达人”意义上的表演突破。这也正好证明了评委对评判标准的误读与曲解。最后,话锋一转,强调给节目带来活力的真正“达人”秀出的是“自己真正与众不同的技艺”,而适当的“挥洒热泪”只是陪衬而已。亮明了自己的看法。末尾再次强调要侧重“选手的表演和技艺”、“理性地去欣赏和考量”,回应文题。文章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层次分明,先破后立。语言充满理性睿智又不乏生动形象。如:“说实话,我并非是讨厌或是想弹劾这个节目”、“台上的两人继续说得稀里哗啦、泣不成声”、“其实地球人都已经知道这更接近于‘感人’而非‘达人’”。

作文题目预测:无奈的交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的身影。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低廉,但是转瞬即换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

手机也好,电子邮箱也好,能够收到的信息,都县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不仅不能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面对着电脑屏幕,我们产生了太多的冲动,可是,每当下笔时,却因想不起汉字的写法而感到心惊。

于是,我们在铺天盖地的新闻面前变得无所适从,这些没有头绪的内容也更剥夺了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同时,每一次快捷的浏览,都不会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温馨。高考资源网 科技,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点评 比喻形象,分析入理。文章开头一段以大量的篇幅对当前科技发展进行了分析,接着引述素材,表达了对科技发展引发汉语危机的担忧。

作文素材:黄丽莎,妹妹背出来的冠军

黄丽莎:妹妹背出来的冠军

在北京残奥会女子200米T53级决赛中,中国轮椅选手黄丽莎,以29.17秒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黄丽莎是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黄家庄村人,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但病情并没有好转。6岁时,为了改善她的腿部机能,父母又带着小丽莎到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终究还是落下了双腿残疾。

由于经济原因,家里没有钱给她买轮椅,妹妹黄丽静就成了她的“双腿”。妹妹背着丽莎上完了小学。为了照顾上学晚自己一年的姐姐,妹妹丽静上了两遍六年级,直到把姐姐送进初中。2004年底,黄丽莎在河北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青少年运动员选拔中被初选为后备运动员,从此结束了妹妹七年来充当姐姐“双腿”的日子。黄丽莎说:“我欠妹妹太多了,自打她不再背我后,最近四年,她的个子一下子长了10多厘米。”

对黄丽莎来说,入选国家队是一个好机会,但接下来等待她的是艰苦的训练。轮椅竟速的训练非常艰苦,一天两练,每天五个小时。每天的训练量是40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黄丽莎说:“刚开始训练觉得很苦,有时训练了,累得就想睡觉,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住了。”

2005年,训练了一年的黄丽莎开始参加各种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06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九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黄丽莎作为首次参赛的中国运动员,包揽了轮椅竞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4X100米、4X400米6枚金牌,名列个人金牌榜前列。

分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丽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在这一枚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饱含着她自己多年的辛酸血泪,也饱含着包括她妹妹在内的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适用话题:付出与回报、亲情、平凡与伟大、坚持不懈。

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四个 篇二

每个人行走在人生路上, 总会见到无数风光, 自然的, 社会的, 历史的, 人生的, 心灵的, 思想的, 文化的, 不计其数, 耳闻目见便心有所感, 积存心怀, 储存记忆。一个人心智的活泛以及灵动, 就在于对“人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学校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社会生活存在隔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绝缘, 太多“应试文体”的圈禁, 让学生放弃了自己生动活泼的真实感受, 甚至于有意无意间斩杀了自己的诗意感怀和生命畅想, 这无疑是一大弊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立足现实, 盘活生活体验。盘活生活体验即寻找与学生的心理相通的东西, 与学生的心理对接, 只有体验过的素材, 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才能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条基本的写作理论。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理所当然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出发点是联系生活, 反映生活。根本目的是通过写作去思考生活问题,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生命的历程短, 经验少, 一些认识和看法多来自生活经验的转达, 例如读书时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听闻中了解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除此之外, 他们了解社会的渠道是短暂的经历, 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点滴, 以及对生活的虚拟和假设包括构想, 所以学生作文缺少对生活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听, 引领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 追寻生活的意义, 学会用作文表达干预生活, 参与讨论, 表情达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写作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 一个自然现象, 一件细微小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拨动过你的心弦, 诱发过你的思考, 不仅丰富了你的知识, 也教你认识了生活,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教会学生观照自我, 找寻独有的体验。对于一个现象, 我总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生命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出发, 从多方面去认识, 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学生来说, 就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 有的经历过父母离异, 有的体验过转学的无奈, 更有登山的快乐、受助于人的感激、帮助别人的欣慰……也许由于缺少思考、缺少有意的加工, 它们还比较粗疏肤浅, 但这些东西是学生写作中最宝贵的个性化财富。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展深化, 充分思考, 用较短的时间, 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关注他人, 挖掘特有的动情点。文贵真, 情贵切, 生活中总有令自己感动的东西, 抓住三五个人物, 广泛收集材料, 深入阅读领悟, 形成对人物深入透彻的理解, 就可以应对许多考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个性化素材的积累需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其实中学生写作最缺的不是材料, 而是思想, 是对生活的认识。不要仅把人物看作实例, 只记三两件“事”;要全面了解人物一生的经历及思想, 将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命现象完整地了解认识。了解他的出身、求学、奋斗进取的经过, 了解他的成功和失败, 了解他的欢欣与困惑, 特别是他对生命及社会规律的认识。不光要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 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对于同一人物, 可以对其不同的行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 我们可以用他主动卸任这一事件来应对不同的话题。

例一:读书, 可以让你获得沉稳;读水, 可以让你获得灵动;读人, 可以让你获得境界的提升, 灵魂的升华。

面对争权夺势, 眷恋权势的现实, 还是让我们读一读华盛顿吧。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有威望也有能力连任总统职务, 然而面对权势的诱惑, 他却毅然选择了卸任, 他自我剖析说:“我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 经验匮乏,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 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多么坦荡的胸怀, 多么高尚的境界。他不留恋令人羡慕的总统职位, 而是选择了主动让贤。争权夺势的人们, 看看华盛顿的这一举动吧。他不仅能够让你有坦然的心境, 更能让你赢得人们的尊重。

例二: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 连任两届总统后, 他毅然选择了主动卸任。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 而是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无论才智和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这一卸任, 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 他却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束装出发,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正是凭着这一睿智的举动, 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 正是一个人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 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定然不会生僻, 一定是人生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一定是选取的材料中人物也面对过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 学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使用, 我们的个性化素材库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再加上多年常规学习积累的各种材料, 点面接合, 写作素材就不成问题了。

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四个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管子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言论类作文材料,审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每则言论的内涵,从三者的共性入手寻找立意的突破口。管子的观点是,做国王的人,如果不能保护国境内的山林、沼泽和草木,就不能做国王了。换言之,就是如果不搞好环境保护,便不可担任国家领导人。雨果把大自然必作“慈母”和“屠夫”,形象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两面性,警示人们善待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关爱呵护,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惠特曼则用对比手法,直接表明大自然原本是美好的,而人们对大自然疯狂攫取,肆意毁坏,致使“精华”变成“垃圾”,大自然被糟蹋得满目疮痍,面目全非,触目惊心。很显然,这三则言论都论及“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话题,蕴含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三者的共性,则是“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这正是立意的最佳角度。只要围绕这个角度谋篇行文,都是切合题意的。例如可以多反思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让读者看到“非理性开发”的危害和实质,同时明白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才能更好地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是长远之策;②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掠夺自然相当于自掘坟墓;④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⑤感恩自然,不要竭泽而渔;⑥享受自然精华,关怀自然之痛。

立意确定之后,还必须考虑以怎样的形式表情达意,揭示主旨,取得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效果。按照常规思维,可以揭示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阐释“善待自然”的意义和价值,呼唤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写成议论文,但这样的构思难脱窠臼,缺乏新意。要想“突出重围”,避免老生常谈,必须打破常规,绞尽脑汁在求异思维上寻找制胜之道。例如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生动的故事,用大自然报复人类的惨痛事实向人们敲响警钟,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可以别出心裁,从动物的视觉看世界,运用更具文学色彩的寓言体来表现主题;可以以剧本的形式,用蒙太奇式的镜头,对比展现自然遭遇破坏的严峻后果,以此警醒世人……如此一来,就极有可能把这个题目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最终俘获读者的芳心。

天人合一 方得永恒

近期来,全国范围内雾霾频频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出现九岁女童罹患肺癌这样骇人听闻的病例。人们出行都战战兢兢,以致有人头戴防毒面具才敢出门。人们不禁为此感到忧虑。环境何时恶化到如此地步?长此以往,人类又该何去何从?难道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手里而步恐龙后尘吗?

有这样的反思和忧患是件好事。若能立即采取行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也可算得上亡羊补牢了。遗憾的是,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相当多的人仍然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快感中。他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对大自然予取予求毫无节制。在他们眼中,移山填海不是神话,狂排滥伐习以为常,摩天大楼譬若鬼斧神工,而他们自己则是这些神话、奇迹的缔造者,多么精明而伟大啊!他们自以为能征服万物,然而看看他们都给世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能源枯竭,耕地减少,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空洞……黑格尔曾经说过:“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我们是时候该警醒了。“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奉天”。一味索取,却不知回报,无疑是自取灭亡之道。

其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施加影响的能力越来越大,对自然的改变越来越大;然而自然不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它必将自我调节,甚至进行强力反抗,因为它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人类对自然的所作所为,都会经过自然转化再施加到人类身上。君不见,人类对植被滥砍滥伐,结果自然以水土流失、洪水泛滥作为回敬;人类滥用化石能源,最终自然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作为回报;人类过度放牧,自然以土地沙漠化吞噬人类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例子触目惊心,不胜枚举。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就此警醒吗?如果你春天播下的是荆棘的种子,那么秋天就绝对不会收获鲜花!你对自然报以恶意,自然就不会对你笑脸相迎。切记:善待自然,便是善待自己。

那么,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呢?先哲早有阐述。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类的行为准则应遵循自然规律,要顺势而为。人类应该学会“天人合一”之道,因为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的命运才能真正绵长乃至永恒!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紧扣题料,引入话题。然后恣意纵横,围绕题旨充分展开,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阐述一个严肃的主题。审题准,立意高,让人在艺术享受中明道理。文章寓情理、辞采于一体,既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又教人生活中以“理”的思考,真可谓文质兼美。在表达方面,充分体现了散文语言生动、鲜明、活泼、深刻的特点。运用铺排的语句,尽显大自然对人类的疯狂报复,触目惊心,催人反省。名言警句的引用,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意蕴和说服力。反语和比喻,使文章入木三分,生动形象。

4.高考作文素材热点 篇四

怪现状!国五条引发“离婚热潮”

国务院出台新“国五条”,意在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打击投机性购房需求,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政出台不久,一份“避税攻略”在网上迅速流传,其中最为便捷的一招是“离婚”,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离婚人数大增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小杂评:有人说,在高房价面前,婚书不过是一张纸。

当今社会,还有哪些东西不能用物质来衡量?这项调查中,67.0%的人首选“亲情”,61.6%的人选择“爱情”,但愿数据能真正代表人们心底深处的情感,而不是在物质面前,不堪一击。

5.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篇五

一、文化类

1.横店耗资300亿建“圆明新园” 侵权圆明园惹争议

事件回顾:

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开门迎客。因仿建圆明园备受关注的圆明新园,从提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时间内,围绕其“是否劳民伤财”“土地审批是否违规”“与圆明园遗址侵权之争”等争论,从未停止。

热点时评

“圆明新园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其中绝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少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不花政府财政的钱,就不存在劳民伤财之说。”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守威说,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愿意巨资投入,自然对成本收益和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他介绍,在建设初期,圆明新园确实曾因为存在违规立项、用地申报违反国家供地政策、规划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被国土资源部叫停。在经过整改之后,圆明新园项目重新立项并低调动工。圆明新园投资人徐文荣介绍,圆明新园建设获得有关部门的立项许可,相关土地审批手续已全部完备,所有手续合法。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而且,横店圆明新园的名称和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如果侵权也不可能通过”。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要砺闵认为,过去曾有人提出过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圆明园,但这是不可能的。国家文物局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争论和比较毫无意义。”要砾闵说,在遗址重建圆明园绝无可能,一些和清代皇家有关的娱乐设施和项目也无法在遗址开展。“研究和保护好现有遗址是北京圆明园最大的任务,而一些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古建筑的仿建和修复、场景再现等等,却恰恰可以放在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并力图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完美。已开放的春苑景区拟定门票价格为280元/人次,夜游区域票价280元/人次,冰雕雪雕馆及野生动物馆则另行收费。这一价格制定的依据,来自圆明新园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建筑用料成本。百姓会自己选择,“如果觉得值得,大家仍然会买票游玩;如果觉得物无所值,也就不会来了。”

我的看法

看法一:在我看来,圆明园无论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娱乐场所,都是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民族记忆,而残败的圆明园更能唤起国民的记忆,因为用伤痕来记住历史,才能记得牢固,记得长久。无论复制多么宏伟壮阔的新圆明园都毫无意义,或许残缺才是最美的,才能从灵魂深处震撼人心。

看法二:一方面,横店仿建圆明园确实能够让游客回顾当初万园之园的豪华与宏大,感慨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顶峰实力。但是另一方面,圆明新园不过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然而这种“天朝上国”的迷梦是最不可拥有的,圆明新园在细节处肯定也比不上圆明园,那是一个皇室历经多代搜集天下珍宝与能工巧匠而建成的,不相信圆明新园会那么有人性味,相比于残缺不全的圆明园尽管它要更加精准与堂皇。

看法三:复制的文化失去了醇厚清冽的馨香,横店圆明园仿照圆明园,虽然显示了其恢弘的规模,华美的艺术品,但是却给人扑面而来的是金钱气息,不像历史上的圆明园,虽经大火灼烧,仅留下焦黑的遗迹,但其经受摧残的沧桑之美震撼人心。

看法四:新建圆明园,不仅重现曾经历史文化的辉煌,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与现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至于是不是劳民伤财,我觉得这应该纯粹是自愿的问题,既然有人愿意投资,就说明商家肯定是有了充分的估算的,新建的圆明园会创造新价值的。

2.年轻诗人王尧跳楼身亡

事件回顾:

205月2日,90后诗人王尧在中国人民大学品园二楼的顶层纵身一跃,结束了年仅21岁的年轻生命。他也成为了继海子、戈麦、顾城之后,又一位我们可能知道名字的自我了断的诗人。——在这份没有年月的历史上,每一页都歪歪斜斜地写满了屈原、王国维、叶赛宁、茨维塔耶娃、马雅可夫斯基弯曲的倒影……如果我们不那么刻板地定义诗人这个称呼的话,这份墓志铭还应当加上本雅明、茨威格、海明威的名字。

热点时评

王尧死了。王尧不是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自杀的诗人,并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自杀的诗人。历史,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谱系的建构与想象。就像我们今天会把海子、戈麦和王尧放在一起,把他们叫做“三个自杀的诗人”,再把这页便签纸贴到叶赛宁、本雅明的长长的花名册里。他们就像霍格沃兹城堡里的魔法画像,看似有声有色、备受尊崇,实则被这样的历史叙事可以任意搬弄。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一切,事实上也都将迅速地成为一种话语资源、一种事件样态而被收编入某个特定的谱系。最终作为这个贫困时代的见证,或罪证。

海德格尔说:“人只能度过他终有一死的有限生活。”人的全部意义问题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我们终有一死,而恰恰是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终有一死。

在持续发酵的阵阵惋惜声中,“为何诗人纷纷自杀?”也成为了随之而来的一个尖锐问题。王尧生前好友景成认为,在一个诗歌被迅速边缘化或沦为消费品的精神的“贫困时代”中,正是纯粹诗歌本身的个体属性和真诚品质,使得其与现代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意义世界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激烈冲撞,而时代精神的贫瘠荒芜和真正诗人作为当代人对其刻骨铭心的痛苦感受,是造成诗人自杀的根本困境。

究竟是诗人出了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诗人——作为对永恒事物、对至高至美的永恒事物怀有最强烈和最真诚追求的灵魂,难道不应该成为最为忱惜当下、最为珍视光阴、最为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者吗?然而,当一位位诗人纷纷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提前结束造物者所指派的生命的时候,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有限的生命无论如何,都与诗人心中的无限的意义世界毫不相关。换句话说,生活是永远不值得过的,无关长短。

有些人说:所有诗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美好的、诗意的、天国的彼岸世界,然后再变戏法式地说明所有诗人都身处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巨大冲突当中,从而造成了诗人的悲剧命运……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二元对立的庸俗解读,或许恰恰才是对诗人这一身份的莫大亵渎,和对诗人自杀之意义的莫大嘲讽。

诗歌依然栖留在贫困的大地上。

我的看法

看法一: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我们在感慨之余,更应多一份思考,诗人王尧的纵身一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体现,他没有想过自己这么轻易了却生命,会给父母带来多大的伤痛,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件已逐渐被公众忘却,然而他父母内心的伤痛不会被时间抚平,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黑暗也不会黑得让人走投无路,诚然诗歌在当代并不受众人欢迎,然而诗歌也不会让人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诗歌是王尧所热爱的,那么他就应该不顾虑旁人的目光,不顾世人的言语,坚定不移地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而不会采取自轻自贱的方式来逃避世俗的压力。

看法二:先觉者总是超前的,超前的都是孤独的,他们的世界异于现实世界,不满于现实世界因而陷入理想世界无法自拔,这注定他们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终对生活失去信心,以死解脱。但这种方式似乎过于极端,作为平常人的我们,不宜以这种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无奈,逃避消极对待是不可取的`,世界之美又恰恰在于美丑混杂却真实,我们能做的便是积极对待,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看法三:又一个诗人的逝去,似乎诗人的结局注定是凄惨的,他们沉浸于自己所构建的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的某些地方与他们心中的构想相违背,所以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在感叹这个时代诗意的消逝,物质利益充塞世人的心,导致一个又一个的灵魂离我们而去。我们无权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评判,但或许我们更应该学习已故诗人汪国真,与病魔抗争,心怀美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看法四:生命诚可贵,每个人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红尘之旅,以最热烈的状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种滋味,然而我们在为生命流逝惋惜的同时,也有必要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一种深层的悲哀,是否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诗人们失去了对纯朴人性的憧憬?

3.“文学”与电视娱乐的融合

事件回顾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一拥而上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但是,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他们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参与这个节目,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据报道,这档《文学英雄》是由著名出版人路金波策划,与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栏目组合作的“英雄”类的第三档节目,节目名字虽然是“英雄”系列,但形式与前两类室内竞技类文化节目颇有不同,是通过户外游戏和真人秀的形式进行“比赛”,即作家们在限定题材、限定时间内创作作品,再由明星们以表演、朗诵等形式诠释出来,最后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出每一位作家创作作品的名次。

热点时评

文学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人对于自身“存在”处境自觉的程度,以及他出于这种自觉而进行反思,而试图表达,在自觉和表达之间激发出强烈的文学创造力和想像力;在这样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里,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逐渐萌芽、摸索、发展而成型。文学家的创作冲动,是自发地表现自己,只有自由精神的流露才能产生真正的文学。除此之外,所谓的文学“秀”或写作捷径,可以说都是虚幻和欺骗的。

这样的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学内容的诠释形式,其实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创新的地方的,而且,不仅如此,它更是违反了文学的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在《文学英雄》节目中,作家们“在限定题材、限定时间内创作作品”,也就是说,作家写作的时间是限定的,内容是限定的,甚至在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都是被限定的,节目中的这些作家的写作被诸多外在的因素束缚和限制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条件之中,基本上是失去了为完成作品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挥毫余地,这大概是很难从中产生出真正的文学的。谁都知道,作家的写作主要的是个性化的反映,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这是文学创作的本质。参加这个节目的作家有的就说,这种写作形式“从精神上无法接受”。文学写作是作家创造性精神的自由表达,只有精神、心灵的自由流露,才有可能产生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其实,这样的文学写作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基本上定义了这个《文学英雄》的节目性质和内涵。这正像这个节目的策划者路金波所说,电视节目中的文学与大众概念中的文学是不同的,“文学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是现场的真实创作,其实是回归了正统”,而这节目本身“就是一个文学游戏,不是严肃的创作,我们也不会一直拿镜头拍摄作家的创作过程,一直在那写也拍不出内容,而是更多拍摄一些讨论和构思过程。”也因此,这个《文学英雄》基本就是一场文学游戏,是作家真人秀,与严谨的、严肃的文学创作无关,而节目里的作家除了露露脸,根本没有拿出任何像样的文学作品。

对这样的节目形式,参加节目的一些“80后”和“90后”的青年作家,也有着清醒的看法,他们没有把在现场的写作视为文学创作,这仅仅是一种现场作文的形式,是一种写作比赛,是一场“文学游戏”,仅仅具有技术性、竞争性,这样浮躁、浮夸的环境氛围中,让作家根本产生不出文学的深刻体验性、精神的深邃探索性。

我的看法

看法一: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在当今世界,人们有时过分追求于浅薄的快餐文化,而将经典文学束之高阁,通过真人去电视节目融入文学的内涵,于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接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促成全民学习的高潮。

看法二:文化是严肃的、娱乐化的文化是对文化的亵渎,赫胥黎说:“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虽然以真人秀形式能传播文化,但这里的文化已经丧失纯洁性,只是成为娱乐的附属品。

看法三:当文学与电视娱乐相碰撞,文学就向电视娱乐妥协了,河南卫视的英雄系列节目虽以文化之名却只有娱乐之实,我们不排斥用娱乐传播文化,但是要慎重,文化本是神圣庄严之事,却被娱乐化,终有一天,我们的民族失落了,文明只剩下娱乐,便是最大的事实。

看法四:敢于创新,使文学与电视娱乐相结合,促进文学的传播,为人们熟知,无形之中提高了公民文化素养,使文学不致于衰弱。更多的娱乐节目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在娱乐民众的同时,教育民众,传播优秀文化,同时又能提高收视率。

二、财经类

1.浏阳河酒正式停产:曾被传资金链断发不出员工工资

命运多舛的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浏阳河酒)正式宣告停产。《财经》记者获得一份由浏阳河酒下发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上述《紧急通知》的落款日期为“年5月”,未注明具体时间。《财经》记者于2015年5月8日晚间获得上述《紧急通知》,据了解,浏阳河酒很多员工也是在5月8日听说“停产”一事。

浏阳河酒的前身为国营的“浏阳县酒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竭力打造“名人、名河、名酒、名歌”的文化内涵,浏阳河酒从全国“两会”指定用酒到奥运会庆功酒、博鳌亚洲论坛专用酒,一度是中国知名的二线品牌白酒生产企业。

在此次正式停产之前,浏阳河酒三次“借壳”上市未果。

热点时评

任何一个成功的白酒品牌都有占销量50%的核心市场,如山东景芝在山东潍坊一个地级市销售6亿元以上,杜康在河南销售近10亿元,没有基础市场的白酒企业是虚的,浏阳河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基础市场,招商差、库存严重,经销商抱怨很大,销售持续不振。另外,公司产品开发过多过乱,价格体系混乱,大量客户费用无法及时核销导致市场诚信缺失,供应商不敢赊货,代理商不敢打款,现金流断裂,在曲线上市算盘又均告失败后,停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浏阳河”将浏阳河酒带进了百姓人家。然而,岁月蹉跎,昔日辉煌的浏阳河酒在经过几次借壳上市未果后,近日传出“已经停产”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重资本忽略基础建设,公司停产是必然的结果。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停产是事实,因为这么多年来,公司一直在寻求上市之路,经营十分混乱。据其介绍,浏阳河旗下很多贴片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获得了浏阳河的商标使用权,浏阳河并未给其供应基酒。

数年间,浏阳河几次借壳上市未果,而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在管理层忙于“资本运作”中时,公司的生产销售状况如何,从近年来的业绩可以一窥究竟。

在白酒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直接上市已不可能,浏阳河近年来发起的曲线上市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投资者‘金蝉脱壳’。”

事实上,受白酒行业调整影响,很多白酒企业都处在亏损或转型中。那么,浏阳河的停产是个案还是行业调整下白酒企业的写照?浏阳河酒为资本而资本,忽略基础建设,本末倒置,沦落如此,也是必然。

我的看法

看法一:浏阳河酒的破产,看似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曾经的辉煌是借名人、名河、名酒、名歌来打造的,却忽略了酒本身的品质,其实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产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在,华而不实,终禁不住考验,在竞争中被淘汰。

看法二:浏阳河酒虽然曾经轰动一时而且成为一代品牌企业,但是最终仍逃不了破产的命运,一个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定而踏实,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看法三:企业塑造形象,不是靠外在的装饰,而是靠内在的自我升级,当企业的重心不再是“酒品”的提高时,这个企业本身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实力。殊不知,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动力即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只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跻身于同行的前列而成为“不倒翁”,就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其宣传广告也是围绕苹果系列产品的使用价值,没有靠哪个明星来彰显,因为好的产品自身会说话。

看法四:仅仅靠明星效应,想跻身于一线品牌行业是远远不够的了,品牌要想有好的口碑,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部宣传固然少不了,但更要靠内部创新和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有好市场,拿出好的、过得硬的产品才是硬道理。总想借壳上市就好比借尸还魂,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产品真的好,那就是金子,即使外部宣传做得稍微欠缺一些,最终也会迎来企业的春天。

2.环保部: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每年将达2万亿

事件回顾

在日前举行的2015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根据计算,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

据华夏时报消息,吴舜泽表示,基于小康指标的环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应该是: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土壤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系统完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另外,“十三五”期间会继续把总量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再适度增加一些质量控制的约束性因子。

热点时评

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诸多新政策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而且目前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将与三大行动计划既并行、又统一,将共同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穹顶之下、环保崛起”行情将继续演绎,环保板块已到最佳投资时点,大气、水、监测等相关标的为最佳品种。2015年,环保相关政策力度已较大有改善,“意见”落地仅仅是开始。

环保“十三五”保底线,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更加合理。因为环境问题是几十年快速发展造成的,治理起来也需要“历史的耐心”。

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英国能够克服雾霾不是因为放弃了工业化,而是由于开采到更加清洁的油气田,能源结构发生改善,才使得污染下降。

特别要警惕“环保大跃进”,如果是以牺牲发展换来的,就有可能发生大问题。如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各种“十条”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企业有些过于乐观了:环保产业要想发展,还有一个瓶颈就是“缺钱”,因为环保是要“花钱”的,而地方政府目前普遍负债累累,民众为环境服务买单的意愿也并不高。政府希望通过PPP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但社会资本目前仍处于观望阶段,积极性不高。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环保产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我的看法

看法一:如果民众都提高了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那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一笔财富,而这些钱可以用于教育、民生等。因此,与其将钱花在环境治理上,不如多多普及环保知识观念,自下而上的让环境更加美好。

看法二:在中国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是否投入的钱越多就越有效果?空有目标而没有细致的规划与严格的惩罚制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还没有污染时就有详细的指标来保护环境,而不是在污染之后,再花大力气治理污染。当然,如果现在已经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看法三:国家投入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理环境,可见国家对于环境整治的决心和魄力,但是有决心和魄力还不能解决问题,更要有严格的规划和严厉的监督措施,国家再加大百倍、千倍的投入,企业如果不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人民不保护环境,那也是徒劳无功,除了“开源”外,节流也很重要。

看法四:对环保的重视是可喜之事,但同时也要注重其效率,大量资金投入是否能收到有效的改善?我们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环境整治过后,是否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在大量注入环保资金时,是否也要加大对国民生态意识的培育?

3.制造业群体性焦虑:经济大环境耽误升级换代

事件回顾

“外面明明是春天,但我的心却是寒冬?”樱木花道这句经典台词简直就是中国制造业如今真实的写照。从去年冬天开始,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以及江苏等地先后出现代工厂倒闭潮,如今冬去春来,中国制造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形势却更加严峻。

据国内媒体报道,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几乎同时,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裁员幅度达到9000人。另外,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本土之计划,而三星、富士康、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受大陆成本压力纷纷向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

热点时评

其实,产业链上的优胜劣汰甚至鱼死网破,本来就是物竞天择式自然规律,不该有如此轰动性效应,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效应如瘟疫般在中国大陆肆意蔓延,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群体性的焦虑,同时,也证明了一些制造业企业根基之薄弱、从业人员技能之匮乏,他们更喜欢把精力花费到策划罢工之上,而不是去进行知识储备。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在前就提出了“非常6+1”理论,即把整个产业链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有6个环节是高利润环节,占比99%,且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不但利润微薄且要拼尽血汗,且要付出环境的代价。总之,在郎教授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绝对不是制造业强国。

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业肯定也有自身的问题,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对未来的布局,此外在技术演进、干部培养、成本控制机制以及自动化研发等方面也没有做好功课,制造业注定将无法顺利进行产业升级。

大量制造业倒闭,或者毫无征兆的解除合同,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家企业和地方出口额,更要命的话题是,企业中的员工该何去何从?如前文所述,郎咸平痛斥中国正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污染环境,但他却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不良影响,那就是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流水线上的工作是一个体力话,沿海打工者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主力,他们把最该学习的时光奉献给了枯燥、单调的工作,我们不禁要问:十年后,谁来帮中国制造业升级?

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倒闭后,总会引发员工抗议事件,他们值得同情,真得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来不仅来自于制度和环境,更源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员工要随着企业一起升级。

企业倒闭对于没有知识储备的人就是世界末日,而之于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一个工作地点,重新开始!

我的看法

看法一: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是经济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成本压力大导致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转变经济方展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才能迎来这个中国制造业的春天。

看法二:靠着人数和价格当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劳动者没有过硬的技术,谁都可以取代。中国更需要的不是发扬制造业,而是发展创造业,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像苹果、三星、松下这样的大企业?因为创造力差,相关科技发展缓慢,芯片、液晶屏等核心技术受制于外国,无法较快发展。而当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中国的劳动力与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相比就没有竞争了。

看法三:面对制造业的严峻形势,其实不必太过于焦虑,虽然它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企业倒闭,但是我们不能仅看到这一面,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试想: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制造业的严峻形势,正好是促使企业改变,突破自我的契机,迫使中国制造业成长,由中国制造业转向“中国智造”,是新事物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虽说是过程有点痛苦,但我们必须经历,只有如此,才会成长。

6.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篇六

新闻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8月19日晚,邯郸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对于此事,邯郸市公安局高度关注,市局法制部门已责令涉县公安局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本案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重新审核。如果存在执法问题,必须立即予以纠正。

吐槽食堂难吃,后果如此严重,令人意外,也引人深思。从报道看,警方已查实“张某涉嫌构事实”。不过,网友吐槽6月份饭菜质量有问题,警方两个月后接到报警予以查实,这“事实”是如何*的?是医院饭堂提供证据还是网友直接口供承认?警方又如何认定涉事医院饭堂饭菜质量?如何判断饭菜的价格合适与否?网友发帖后又如何对医院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如果这些疑问无法确切回答,警方的*就可能有瑕疵,经不起推敲。

退一步说,警方*程序合法,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准确吗?警方是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张某予以拘留。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从媒体报道看,张某的吐槽最多是夸大其词,或描述事实不准确,根本算不上“散布谣言”,没有扰乱公共秩序,更没有致使该医院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对照上述条款,警方适用法律明显失当。

7.高考作文素材从成品到精品浅论 篇七

所谓成品是指学生对手头素材加工完毕的, 能够拿得出的作品。而精品则指符合命题需要的有一定品味的上乘之作。我们认为, 作为精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大笔写意, 着力以情感人

(2) 纵深开掘, 突出理性思考

(3) 强化文采, 重视句式修辞

感动中国2008人物素材。2008年不平凡的时代背景, 赋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更大的舞台与空间。2008年的当选者中有抗击冰雪灾害、地震灾害的先进个人;有在奥运会中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有实现中国飞天梦想的航天员团队;也有在生活、工作中长期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这一素材, 可以从诚信、责任、坚持、执着、拼搏等角度运用, 关键在于找到人物身上的亮点或共同点。尽管感动人物来自不同的行业, 有着不同的经历, 但他们诠释的意义是共同的———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精神的风碑!请看精品示例:

精品1舍与得

我们听到、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舍弃:有的人舍弃了自己的孩子, 为的是救出更多别人的孩子;许多武警战士、消防官兵的家近在咫尺, 可是为了挽救更多被埋在废看一眼……

舍与得, 永远是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绕不开的选择。在舍与得之间如何取舍, 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它体现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

精品2永不放弃

她坐在轮椅上, 穿着粉红的芭蕾裙。当光柱投射到她身上时, 她缓缓张开双臂, 一双清澈的眼睛里流露出无限憧憬与陶醉。人们看到一只孤独的红舞鞋顽强地“站立”在空中, 这一刻, 全世界为之动容。

她乐观地对关心她的人们说:“虽然地震夺去了我的左腿, 但我永远不放弃芭蕾的梦想。”

“永远不放弃”, 这个字眼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观众。有了李月的舞蹈, 开幕式不再只是一项活动, 它还关乎梦想、生命和希望, 象征着永不放弃的决心。

精品3责任

地震袭来, 人类偎依的大地顷刻间成了吞噬生灵的魔王, 地球不再是安全的家园。每一个生命都很宝贵, 而就在这个需要“逃命”的时刻, 震区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干部都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但他们, 却迅速地组织起来, 去救其他的群众, 他们没有时间伤心, 只是准备“来日大哭一场”……这些党员干部, 从废墟中爬起来。舐去血迹, 擦掉泪水, 把责任在废墟上高高托起, 把群众的希望高高托起。

那么, 如何才能形成我们所期待的精品呢?笔者以一首七绝来括之:

与时俱进谱新文

古今相息底蕴深。

移花接木巧嫁接

挖掘自我风流竞。

“与时俱进谱新文”, 这“时”当然指新时的内容 (如感动中国2008) , 新时的技巧, 甚至新时的语言。还要注意它的“此一时彼一时”之意。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它现在要我写什么。我校2007届满分作文考生唐大舟由《星空》到《怀想天空》, 之所以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切换, 就是因为题目中的“怀想”二字, 就是因为要彰显更高的文化品位, 追求精品:

犹记得儿时的天空。一群小朋友在芦苇荡里捉迷藏, 我躲了许久也没有人发现我。于是, 我便躺倒在苇荡的怀抱中, 仰望无尽的天空。突然, 空旷的天空中传来寂寥而又欢乐的“啊———啊——”声。接着, 硕大的雁阵便出现在蓝色的画板上。几十只大雁“人”字形向南方飞去, 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 一个“雁字”, 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 无法动弹, 直到夜幕徐降, 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

年少的我, 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 我在古代名篇中, 读到了“雁阵惊寒”, 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 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 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然而, 我失落了, 它们越来越少, “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

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谁, 荒芜了文化的天空, 扼杀了我的诗意的哀愁?

“古今相息底蕴深”,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是生动的教科书, 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我们完全可以用典型的历史事实, 这就是“抚今追昔”。这样以史作证, 谈古论今, 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 能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令阅卷老师为之折服, 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再如2006届我校满分作文得主刘学东《人与路》中的片断:

岳飞的枪

文人注定不能完成“直捣黄龙”的历史重负。

辛弃疾只能悲叹“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陆游则更凄凉, 只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的悲切嘱托。

走科考中第的路, 可以显赫一生, 却不能真正地“精忠报国”。

于是, 本可以成为诗人的才子举起了长枪,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纵有赋《满江红》的才情, 也要走一条“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沙场报国之路。

举起长枪的岳飞在北方大地上卷起了胜利的风暴……

古今相息, 让我们的高考作文与精品靠得更近。

“移花接木巧嫁接”。“嫁接”一词大家并不陌生, 国光苹果与元帅苹果嫁接就产生了新的品种“红富士”。可见花木的芽或枝条嫁接就能产生新的品种, 这种“移花接木”的技巧用到写作中, 能使我们作文选材加工的思路更加开阔。我们可以围绕某个话题, 或以故事传说为“由头”, 或者以文学形象以及文学化了的历史人物为主体材料, 虚构情节和情境, 在立意和构思上力图创新, 使它贴近现代生活, 反映现实要求, 注入现代生活气息。这种方法在旧故事里融入了新思想, 是一种巧妙的借鉴, 不是抄袭, 而是一种创新。比如满分作文《悟空不是当官的料》一文中的片断:

一路取经的实践证明, 你多次冲撞领导, 唐僧说不是妖怪, 八戒也跟着说是好人, 而你却较着劲说是妖怪。领导不是神仙, 一时犯错误也是有的, 可你不能让领导下不了台, 到底领导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而八戒对师傅唯命是从, 俯首贴耳, 有意见顶多背后嘀咕两句, 组织纪律性比你强得多。

猴子屁股坐不住, 开会你肯定不行。如果推选你当了领导, 文山会海你应付得了?八戒懒一点是事实, 但这也正说明人家“坐功”好, 能稳住, 开三天的会也撑得住。

作者巧借《西游记》中的人物, 移花接木, 新编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悟空本是本领高强、功勋卓著的正义形象, 但却在竞聘中输给了贪吃贪色又贪财的八戒, 如吴承恩在世定会吃惊不已, 但作者能尽展自己独特的创新能力, 不仅把故事编得“合情合理”, 还借此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弊病。

我们更可以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 (校园、社会、家庭) ———“挖掘自我竞风流”。这类素材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 因而是独特的, 富有个性的。

8.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篇八

开展这一活动是有一个由头的。从高考作文改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作文材料旧,空洞无物。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缺少鲜活的新例。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高三学生时间很紧张,没有空看书看报,更没有闲暇去思考生活与人生。观察力和触觉都变迟钝了。这对写作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经常抱怨,每周写作文,人都被掏空了。只进不出,感觉被掏空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在高三这一年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光有应试技巧,无异于无米之炊。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创设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思考人生,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肚里有货,才能处变不惊,也不会出现因为迁就材料而造成偏题离题的情况。这个活动的全称是“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所谓高考作文“素材小全”,是相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厚重的“素材大全”而言。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由同学们自己提供素材,师生加以总结分类、装订成册。由于同学们提供的素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更易用好用。

我的做法是让同学们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构造一个素材积累网络。这个网络由这几部分构成:读书笔记,每周练笔,课前演讲,堂上作文提纲训练,针对某一次作文话题做专项素材积累,从优秀作文中找素材,把语文课本中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等。

有一个同学在课前讲话中,讲到史铁生的《命如琴弦》,另一个同学在周练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命若琴弦——为活着找理由》。又有一个同学在课前演讲中讲到《狼图腾》的一个情节:狼捕羊时,非常善于等待。白天牧羊人在,狼不动声色,静静等待;晚上羊睡觉时,狼仍然没有动静,因为羊在这个时候警惕性仍然很高;一直等到羊憋尿时,狼才出动,羊最终惊恐奔跑,膀胱破而死。在之后写作中,不少人用到这个材料,有的为了论证最佳时机的把握,有的强调要等待。这些元素互相促进,拓宽同学们的接触面,加深对素材的印象。

制作“素材小全”具体的操作并不复杂,可以概括成十六个字:简易操作、分头收集、资源共享、专题归类。

(一)读书笔记

每周五篇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摘抄、点评、读后感、时评均可,字数不少于50字,每一则都可能是“素材小全”的内容。坚持写到“一模”,目的是让同学们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有一点时间去思考和感悟。读书笔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它化“无形”的阅读于“有形”的读书笔记,既保证了读,又促进了写,一石二鸟。而且50个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很大的负担,容易做得到。实际上,不少同学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习惯甚至乐趣,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一两千字也不少见。读书笔记写好了,在高考场上自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二)每周练笔

每周一篇练笔,不少于800字。高三上学期不限话题,自由写作。高三下学期可隔周限话题。周练给等级,部分给评语。周练是对同学们写作的直接训练,由于内容不限,可以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材的积累。

(三)课前演讲

每周固定一、三、五的语文课前5分钟给演讲,内容不限,同学们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这不仅考验能搜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而且训练能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经过一次演讲,印象深刻。演讲过的材料也就成了“素材小全”的内容部分。

(四)作文提纲

高三下学期,每一到两周可以进行一次堂上作文提纲训练,模式如下:

材料: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一堂课可以设计四个材料。下课收上来进行整理,好的立意与例子进行归纳。讲评完后,让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材料,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收上来继续整理,适当修改后印出来再发给同学们,作为素材积累。

(五)专项素材

上学期每两周一次堂上作文,下学期每周一次堂上作文,除了及时评改讲评外,还可拓展延伸,如就其中一次作文做专项素材积累。例如其中一个话题作文:有这么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只有放飞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舞台,成就自己的梦想。请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挑出最贴切的例子,如: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墙。”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钱养家。”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以此类材料加以引导,让同学们领悟哪些例子最切题,然后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同学再找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可以上网查,可以翻书报。同学们交上来后,老师修改做整理后印发返回。两个教学班就有八十个小故事,这八十个故事不仅是“志向”方面的有力例证,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多角度发掘材料的立意,用简洁的文字把它概括出来,写在上面,在其他话题的作文中可以引用。

(六)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包括每次堂上作文教师挑出来的范文,每次大考年级甚至广州市挑出来的范文,还有每年《语文月刊》(7-8期合刊),以及手头的一些优秀作文集。这些优秀作文值得借鉴的有立意、结构、语言表达,当然少不了对其材料运用的借鉴。同样写苏轼、屈原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拿50分以上,有的只能在及格分上下?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积累素材的方法,积累的不仅仅是素材本身,还包括素材的运用技巧。

(七)语文课本

读了12年的书,即使任何课外书没有读过,能用好这十几年来课本的东西,高考也能写出好文章。2000年高考,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冷香飞上语文》就将课文内容信手拈来,一样写得文采飞扬。可将课本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

1. 一个材料几个角度:《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亲情友情:《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陈情表》

团结合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国论》《师说》

3. 把课文按照一些专题分类:

民心向背:《谏太宗十思疏》《孟子见梁襄王》《过秦论》

环境保护:《寡人之于国也》)(《阿房宫赋》

逆境成材:《报任安书》《滕王阁序》《勾践灭吴》

自信自爱:《将进酒》《师说》《鸿门宴》《游褒禅山记》

坚持不懈:《劝学》《离骚》《游褒禅山记》

这几种训练非常容易操作,同学们全员参与,收获面大。

分头收集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我充分地让同学们自主合作,按照人物篇、自然篇、社会篇分组来收集资料。人物篇中按内容分为商界、体育界、科学界、娱乐界、政界等;按国别分为中国、外国;按时间分为古代、现当代。自然篇中分为植物、动物、景观和其他。社会篇分为历史和时事。对于有所耳闻的人物事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要求同学们知道多一点。比如: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有钱,但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巴菲特作为股神,他最令人震撼的是捐了一大笔钱给慈善机构,那么究竟捐了多少?捐给了谁?他跟比尔·盖茨之间有什么故事?

什么是“蝴蝶效应”?……

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事,熟悉的事不熟悉的细节,每个小组在自己的领域里尽情收集,素材的内容首先吸引自己,打动自己,然后试图去吸引和打动别人。艰巨的工作分开做,省时省力。再加上每个人的视野不同,展现大家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资源共享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把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

前面提到每周练笔,同学们写完了,教师批完了,工作并没有结束,教师每周将优秀的周练(每班大概四五篇)复印出来,张贴在班上。不少同学会因为自己的习作偶尔甚至仅有的一次被张贴出来而充满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兴趣以及关注生活和自我的积极性提高。其中精彩的内容收录到“小全”系列中去。

课前演也是如此,演讲完后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浓缩成200字左右的小短文,用word形式放在班级电脑的文件夹里,作为“小全”的一部分。一学期后,我将其整理起来,印成名为“2007届高三课前演讲材料”的资料,发给每位同学,例如:

未上过学的火箭之父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由于严重的并发症,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学校不收他,母亲只好教他读书写字,可是两年后,母亲却患病去世了。在做守林员的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走上了自学之路。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这样一个失聪的人,一个没有跨进学堂一天的人,由于始终如一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樊倩雯提供)

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个机会将他们炒掉。”“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了之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新的老板开始分析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质量;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让第三个人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边跑来跑去。三个人一听职责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相符,不禁大为兴奋,兴冲冲地走马上任。过了一段时间,因为这三个人的卖力工作,居然使工厂的营运业绩直线上升,蒸蒸日上。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正是这个道理。

(李智荣提供)

如是格式,整理下来,大概20页,这些材料,由于同学们听过一遍,再看的时候,印象很深。再加上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提供的,所以兴趣更大,容易记牢。

专题归类

例如: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动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就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那么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的一个试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并隔绝一切可能让它移走的条件。不久,试验者看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卷柏在几次将根拔出准备游走,却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试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它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就越充足。

由此可见,不是环境的水分不够,而是卷柏没有直面问题。相反,只要它不逃避,伸展着根,积极地去寻找深埋在土地里的水分,最终将会枝繁叶茂。

(罗维提供)

不少同学提供的例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一类更好用更实用。

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可能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微型的“系统工程”。收集整理运用的过程中,人人都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体现其“知识性”;素材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其“社会性”,全过程都是同学们自己亲自发现、加工,并参与组织工作,可以体现其“实践性”。

搞“素材小全”是个细活,需要慢工,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要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多元而简约地去强化,就能做到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古语“观千剑而后识器,操百曲而后知音。”通过积累,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一旦有机会表达,就灵活运用,厚积薄发。

上一篇:311教育学统考真题下一篇:05社会实践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