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

2024-07-03

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共11篇)

1.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 篇一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4.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5.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6.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7.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8.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10课书画和戏曲艺术

1.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苏轼

3.画①战国帛画

②顾恺之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行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

③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4.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2.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 篇二

1.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蛋白质等) 的性质, 进行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或是相关的问题。

2.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一、有机物推断

(一) 一般思路

1.顺 (逆) 推法。以有机物结构, 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 (逆) 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经验。如顺推法可图解为:

2.分离法。根据题意, 分离出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 再据已知条件对未知条件一一求解。

(二) 常用推断方法

1.通式推断法。具有相同通式的物质类别可以归纳如下:CnH2n:烯烃、环烷烃;CnH2n-2:炔烃、二烯烃、环烯烃;CnH2n+2O:醇、醚;CnH2nO:醛、酮、烯醇;CnH2nO2:羧酸、酯、羟醛;CnH2n-6O:芳香醇、芳香醚。

2.化学反应环境联想法。环境联想可以分解为官能的特征反应, 有机反应的条件,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组成的变化, 等等。对于有机推断题首先要熟悉各种官能团的性质, 其次对各类有机反应的条件要记牢。

(三) 寻找解答有机推断题的题眼

题眼通常是我们所说的解题的突破口, 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反应条件、根据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官能团的变化等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下面就是寻找题眼的具体的方法。

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如:能使溴水反应而褪色的物质含碳碳双双键、三键“—CHO”和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能分别与碳酸氢钠镕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 等等。

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

3.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如: (1) 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 —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由醇氧化得酮, —OH接在只有一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 由消去反应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 由取代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4) 由加氢后碳的骨架, 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二、有机合成

(一) 有机合成的实质

学生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或题目提供信息, 使有机物增长或缩短碳链, 或碳链和碳环之间相互转变, 或在碳链和碳环上引入、转换各种官能团, 以制备不同有机物。要求学会设计有机合成题的正确路线和简捷的途径。首先分析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种类型, 带有什么官能团, 与哪些信息有关。其次是根据现有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 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有机物解剖成若干片断;或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方法, 或设法将各小分子拼接衍变, 尽快找出合成目标有机物的关键和突破点。

(二) 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1.起始原料要一般为规定的原料 (实际合成中要选用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的原料) , 通常是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或单取代苯。

2.应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为了减少合成步骤, 应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原料。步骤越少, 产率越高。

3.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 解题思路

1.正确判断需要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 它含有哪些官能团, 与哪些知识和信息有关。

2.根据现有的原料、信息和有关的反应规律, 尽量能合理地把目标化合物分成若干个片断, 或者寻找官能团的引入, 转换、保护方法, 或者是设法将各个片断拼接衍变, 尽快找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关键。

3.将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得出的若干个合成路线加以综合比较, 选择出最佳的合成方案。

其解题思路可简要列表如下:

(四) 合成的具体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和转换

(1) 碳碳双键的形成主要有:一元卤代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HX;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消去H2O;烷烃的热裂解和催化裂化。

(2) 碳碳三键的形成主要有:二元卤代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两分子的HX;一元卤代烯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HX;实验室制备乙炔原理的应用。

(3) 卤素原子的引入方法: (1) 烷烃的卤代 (主要应用与甲烷) ; (2) 烯烃、炔烃的加成 (HX、X2) ; (3) 芳香烃苯环上的卤代; (4) 芳香烃侧链上的卤代; (5) 醇与HX的取代; (6) 芳香烃与X2的加成。

(4) 羟基的引入方法: (1) 烯烃与水加成; (2) 卤代烃的碱性水解; (3) 醛的加氢还原; (4) 酮的加氢还原; (5) 酯的酸性或碱性水解。

(5) 醛基或羰基的引入方法: (1) 醇的催化氧化; (2) 烯烃的催化氧化; (3) 炔烃与水的加成; (4) 烯烃的臭氧氧化分解。

(6) 羧基的引入方法: (1) 醛的催化氧化; (2) 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3) 酯的水解; (4) 肽、蛋白质的水解。

(7) 酯基的引入方法: (1) 酯化反应的发生; (2) 酯交换反应的发生。

(8) 硝基的引入方法:硝化反应的发生。

2.官能团的消除

消除不饱和双键和叁键, 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经过酯化、氧化、与氢卤酸、消去等反应, 可以消去羟基;通过加成和氧化可以消去醛基;通过水解可以消去酯基或是肽键。

3.缩短碳链的方法

(1) 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 烷烃的催化裂化。

(3) 烯烃、炔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4.成环 (信息题)

(1) 形成碳环:双烯成环。

(2) 形成杂环: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环酯。

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 篇三

第一片:连续反应情况

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1.CO2、SO2、H2S等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⑴气体少量:生成CO32-、SO32-、S2-(若是氢氧化钡或澄清石灰水,生成对应沉淀)

⑵气体过量:生成HCO3-、HSO3-、HS-

2.Na2CO3、Na2SO3、Na2S等和盐酸的反应(NaH2PO4和Na3PO4类似,不常考)

⑴盐酸少量:生成HCO3-、HSO3-、HS-

⑵盐酸过量:放出CO2、SO2、H2S气体

3.AlCl3和NaOH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⑵加入过量NaOH溶液: Al3++4OH-==AlO2-+2H2O

(通入氨气或滴加氨水,只生成Al(OH)3沉淀),

4.NaAlO2盐酸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的盐酸:AlO2-+H++H2O==Al(OH)3↓

⑵加入过量的盐酸:AlO2-+4H+==Al3++2H2O

(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2AlO2-+CO2+3H2O==2Al(OH)3↓+CO32-,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类似,但是,若通入SO2就是氧化了,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总是生成HCO3-)。

5.硝酸银溶液和氨水的反应

⑴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⑵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 )2++2H2O

6.Fe和稀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Fe:Fe+NO3-+4H+=Fe3++NO↑+2H2O

⑵过量Fe:3Fe+2NO3-+8H+=3Fe2++2NO↑+4H2O

⑶Fe过量部分,生成_ Fe3+mol的和Ymol的Fe2+

3(_+Y)Fe+(3_+2Y)NO3-+4(3_+2Y)H+=3_Fe3++3YFe2++(3_+2Y)NO↑+2(3_+2Y)H2O

(前面五种情况的部分过量,参照该反应,进行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可)

7.⑴NaH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⑵Ca(HCO3)2和NaOH、

⑶Ca(HCO3)2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这几个反应,都是先写少量的反应物,设其为1mol,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各离子的系数比,一定等于其原来组成的计量比。

①澄清石灰水少量:Ca2++2OH-+HCO3-=CaCO3↓+CO32-+2H2O

②NaHCO3少量:HCO3-+OH-+Ca2+= CaCO3↓+ H2O

(第三组巧合,无论谁少量都是Ca2++OH-+HCO3-=CaCO3↓+H2O)

第二片:先后反应的情况

即:几种离子均和同种微粒反应,但有先后情况,结合能力最强的最先反应;前面反应进行完毕后,后面的反应才能进行。(同样可先设少量反应物为1mol,认清反应顺序)。

1.Mg(HCO3)2和NaOH的反应(澄清石灰水、Ba(OH)2反应相似)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2.NH4HCO3和NaOH的浓或加热反应(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3·H2O形式)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3.FeI2溶液中通入Cl2或滴加氯水( 注意还原性:I->Fe2+>Br-)

⑴少量Cl2:2I-+ Cl2=I2+2Cl-

⑵过量Cl2:2Fe2++4I-+ 3Cl2=2Fe3+2I2+6Cl-

⑶FeI2溶液和Cl2以3:4反应,首先判断3mol的.FeI2完全氧化失9mol的电子,4mol的Cl2全部还原得8mol电子,9>8说明氯气是部分过量的少量,氯气全部被还原,有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是:4 Cl2+6I-+2Fe2+=2Fe3++3I2+8Cl-(若是FeBr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8Cl2+6Fe2++10 Br-=6Fe3++5Br2+16Cl-).

第三片:互不干涉的独立反应

(这类反应的书写原则和第一类的第7种情况相同)

1.NaHSO4和Ba(OH)2的反应,

⑴NaHSO4少量(只说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沉淀完全、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沉淀完全):

H++SO42-+OH-+Ba2+=BaSO4↓+H2O

⑵Ba(OH)2少量(只说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Ba2++2OH-+SO42-+2 H+=BaSO4↓+2H2O

⑶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H++OH-= +H2O,溶液呈中性后继续滴加:SO42-+ Ba2+=BaSO4

2.明矾和Ba(OH)2的反应

⑴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质量最大、只有一种沉淀、氢氧化铝全部溶解,1:2这几种说法都是该种情况):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⑵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Al3+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2:3):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⑶明矾和Ba(OH)2以5:9反应,此时,Al(OH)3部分溶解,而BaSO4没有沉淀完全:5Al3++9SO42-+9Ba2++18OH-==9BaSO4↓+2Al(OH)3↓+3AlO2-+6H2O

(注意:配平时,先配电荷守恒,再配质量守恒)

第四片:原理不同,产物不同

1.铜和浓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的Cu:Cu+4H++2NO3_=Cu2++2NO2↑+2H2O

⑵过量的Cu(此时变为稀硝酸)3Cu+8H++2NO3_=3Cu2++2NO↑+4H2O

(锌和浓硫酸反应,少量Zn放SO2、过量Zn放H2,原因一样)

2.FeCl3和Na2S的反应

⑴FeCl3溶液过量:2Fe3++S2-=2Fe2++S↓

⑵FeCl3溶液少量:2Fe3++3S2-=S↓+2FeS↓

⑶FeCl3溶液极少量:Fe3++3S2-+3H2O=Fe(OH)3+3HS-

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 篇四

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决定因素: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内容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增加至稳定结构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从+1逐渐增加到+7(一、二周期除外)从第ⅣA族出现-4逐渐增加至-1,最后以0价结束

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相同,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电负性

逐渐变大

逐渐变小

电离能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1)

1.化合价知识:

⑴数值是化合物中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合物)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数目

⑵单质化合价为0,但化合价为0的不一定是单质,如HCHO、C2H4O2中的C的化合价等(也可能是分数→氧化数)

⑶金属只有正价,有负价的一定的非金属

⑷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F、O除外)

⑸F是唯一没有正价的元素(O有+2价,OF2)

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

⑺通常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⑻共价化合物中,若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原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粒子(包括原子和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对比:通常情况是:先对比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愈多,其半径愈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对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愈大,其粒子半径愈小。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2)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对比

⑴金属性强弱对比标准:

①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靠前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前、同主族靠下的金属,金属性强

③和水或酸反应产生氢气剧烈的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的金属,金属性弱

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

⑥电解池中阴极优先放电(即氧化性强)的金属阳离子的金属性弱(Fe3+→Fe2+例外)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⑧电负性小、第一电离能低的,金属性强。

⑵非金属性强弱对比

①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越容易化合的,非金属性强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出来的非极性,非金属性弱

⑤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后的,非金属性强;同主族靠上的,非金属性强。

⑥电负性大、第一电离能高的,非金属性强

⑦对应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的,非金属性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3)

4.物质熔沸点高低对比

⑴不同晶体类型间的对比: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间差别较大,很少对比,通常高于分子晶体。

⑵同类晶体之间的对比

①原子晶体间:原子半径小的,共价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

②离子晶体间: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能越强,熔沸点越高

③分子晶体间:

A.看有无氢键,有氢键的熔沸点高。无机物有HF、H2O、NH3,有机物有低级的醇和酸。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间引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量接近的,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D.同分异构体间:链烃及其衍生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芳香烃的两个取代基时,邻、间、对位熔沸点降低。

④金属晶体:差别较大,通常是价电子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⑤合金的熔沸点一般是比任一组分的熔沸点都低。

⑥固>液>气,脂>油,石墨>金刚石,AlCl3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4)

5.常见的10电子和18电子粒子

⑴10电子粒子

①原子:Ne,

②分子:CH4、NH3、H2O、HF,

③离子:

A.阳离子:Al3+、Mg2+、Na+、H3O+、NH4+;

B.阴离子:N3-、O2-、F-、OH-、NH2-。

⑵18电子粒子

①原子:Ar,

②分子:F2、HCl、H2S、PH3、H2O2、SiH4、CH3F、N2H4、CH3OH、C2H6,

③离子:

A.阳离子:K+、Ca2+,

5.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五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例如:

⑴2FeCl3+Na2S=2FeCl2+2NaCl+S↓

⑵H2S+NaClO=NaCl+S↓+H2O

⑶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6.高考化学必考重要知识点 篇六

2Na+H2 2NaH 4Na+O2==2Na2O 2Na2O+O2 2Na2O2

2Na+O2 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2Na+2NH3==2NaNH2+H2↑ 2Na+2NH3=2Na++2NH2―+H2↑

4Na+TiCl4 4NaCl+Ti Mg+Cl2 MgCl2 Mg+Br2 MgBr2

2Mg+O2 2MgO Mg+S MgS

2Cu+S Cu2S (Cu2S只能由单质制备)

Mg+2H2O Mg(OH)2+H2↑

2Mg+TiCl4 Ti+2MgCl2 Mg+2RbCl MgCl2+2Rb

2Mg+CO2 2MgO+C 2Mg+SiO2 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Mg+2H+=Mg2++H2↑)

2Al+3Cl2 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铝汞齐)

4Al+3MnO2 2Al2O3+3Mn 2Al+Cr2O3 Al2O3+2Cr (铝热反应)

2Al+Fe2O3 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Fe+3Br2===2FeBr3 3Fe+2O2 Fe3O4 2Fe+O2 2FeO (炼钢过程)

Fe+I2 FeI2

Fe+S FeS (FeS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

3Fe+4H2O(g) 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2H+=Fe2++H2↑

Fe+CuCl2===FeCl2+Cu Fe+Cu2+=Fe2++Cu↓

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2==FeCl2+Sn↓ Fe+Sn2+=Fe2++Sn↓

7.高考化学必考重点知识 篇七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他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8.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篇八

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食盐为什么会潮解?

如何使其不潮解于食盐中常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在空气中有潮解现象。为了防止食盐的潮解一般可将食盐放在锅中干炒。由于氯化镁在高温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镁(MgO),失去潮解性。或将食盐进行提纯,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没有潮解现象。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

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

9.中考语文重点必考知识点 篇九

2、《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鲁滨孙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处不宜久住,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

答案示例: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地势要高),要有淡水要能避免在烈日里曝晒;要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或:要安全) ;要能望见大海(意思对即可) 3、写出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搭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

4、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代表作品是《鲁滨孙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80字左右)

鲁滨孙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几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在孤岛中生活了二十八年。

5、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右)。

示例:《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6、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0xx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滨孙,这部作品叫《鲁滨孙漂流记》

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10.高考历史必考知识 篇十

1.历史

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2.政治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经济政策: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运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是为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3)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的得当与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联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税费改革,理解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

农村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体现国家的对内职能;体现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的原则。

农村税费改革体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体现税、费作为国家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与不同;体现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11.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2、SO2通入氯化钡、氯化钙溶液都没有沉淀。但是通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因为SO2在水溶液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硝酸根构成硝酸,可以氧化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3、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4、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5、除去SO2中的SO3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浓H2SO4

6、含有2molH2SO4的浓硫酸和1mol铜加热反应,得到的SO2不到1mol,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7、SO2使石蕊变色而不褪色,SO2不能漂白石蕊。

8、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很快反应很快停止。钝化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9、S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S可以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浓硫酸有吸水性,但是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

1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12、酸雨:pH<5.6的降雨,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燃烧煤产生大量的SO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酸雨,但是也有少量的硝酸酸雨。

1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但是臭氧不是越多越好,若超过10—5%对人体有害。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氮氧化物。

上一篇:小学消防广播稿下一篇:迎国庆联欢活动主持人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