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2024-10-18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共5篇)

1.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篇一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谢明新 张梅青 魏小婷

静脉输液是治疗抢救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选择一种良好持续的输液途径尤为重要【1】。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新型输液方法,它是经外周浅静脉穿刺并留置静脉内的一种输液方法。特别是在急危重病人的诊中,从根本上解决了病人躁动、体位改变、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难题,特别是在急诊抢救中,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且保持通畅是抢救急诊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对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50例,在急诊抢救室使用259例,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57例,转院途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34例。平均年龄46岁。

1.2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穿刺部位及血管直径选择合适的套管针,常用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小儿输液或输血时,多用22G,成人多用20G和18G,在抢救病人需要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时多用16G,若成人的静脉细小,即使进行常规治疗也可选用22G。基于老年人的血管特点,小儿留置针对老年人血管的机械性刺激要小些。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1.3血管的选择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2】。成人一般选择四肢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腕部上端的头静脉及手背静脉,足部的大隐静脉,一般以上肢为主。由于四肢静脉穿刺术的方法与平时采用的头皮针穿刺技术基本无差异,年轻的护士易于掌握,在临床应用最广泛。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1.4留置针的输液方法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左手拇指和食指持住针柄固定不动,左右手中指分别放于穿刺血管两侧,向下绷紧皮肤,可避免穿刺部位的皮肤皱折或血管滑动。右手拇指和食指持住外套管针柄将外套管推入血管内。抽出针心,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可顺利通过皮肤,提高穿刺成功率.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输液结束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输液器即可。1.5结果 35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全部一次性操作成功,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在静脉内留置不易刺破血管,且留置时间长,又可快速输血输液,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抢救药物,赢得有利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因可避免次穿刺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因操作简单而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浅静脉留置针非常适合在急诊急救中应用。2 讨论

2.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争分夺秒保证生命体征

脉留置针这一穿刺法,操作简便,一人可独立完成,在院前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由于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可保留性及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满足了急救的需要,保证了病员在抢救过程中的输液通畅,用药及时,避免延误抢救时机【3】。为持续静脉给药提供了方便。2.2避免重复穿刺,提高输液安全性

静脉留置针免除了针刺对血管壁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院前急救中部分病人及家属因病人皮肤干燥、血管壁脆性大、血管硬化等原因,所造成的二次、三次等穿刺所带来的厌烦、急躁的情绪,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避免了对病人 造成医源性伤害,也减少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医院临床急救护理的质量。对于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病人及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静脉留置导管针更适合急救危重病人的需要。其优点是:它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为院前抢救病人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利于病人的抢救工作,穿刺成功率高,渗漏率低,保留时间长,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院内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对于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病人及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参考文献】 彭翠香.浅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进展.全科护理,2009,092009年9月7卷25期 刘国阳.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及转院途中的应用与体会.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8(5): 3张淑红,静脉留置针在病人的急救护理中运用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02第4期

2.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篇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5例病人中, 男35例, 女50例;年龄3岁~85岁;其中严重复合伤20例, 心源性猝死14例, 亚硝酸盐中毒2例, 脑卒中10例, 一氧化碳中毒10例, 有机磷中毒5例, 消化道出血8例, 其他16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留置针。去床头档, 病人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护士对侧, 必要时肩下垫10 cm左右枕头, 使头低肩高, 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选择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为穿刺点。视血管粗细选择16号~22号留置针。常规消毒皮肤, 直径大于8 cm, 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 右手持针翼, 如静脉充盈不足或易滑动, 可由1名助手以手指按压颈外静脉三角处达到充盈和固定目的。头皮针与皮肤以10°~30°角缓慢进针, 防止穿透血管, 见回血后便缓慢抽出针芯, 将留置针软管推进3 cm~5 cm, 确认穿刺成功用透明留置针贴妥善固定。

1.3 结果

85例病人中颈外静脉1次穿刺成功80例, 2次穿次成功4例, 穿刺失败1例, 所有病人穿刺不超过3次。

2 对策

2.1 防止穿透血管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因其表浅且易固定, 故可用于输液, 但不可多次穿刺[1]。血管周围有颈部浅筋膜和颈阔肌包绕, 当针梗抵达血管腔后, 忌来回抽动, 以免穿破血管壁形成血肿。

2.2 防止留置针滑脱

对于不合作的病人, 助手固定头部是穿刺成功的关键环节, 婴幼儿更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方可进行, 穿刺成功后迅速固定。留置针贴膜无菌、柔软舒适、防水透气性好是最佳选择。注意适当固定病人头颈部, 应在护士协助下活动及搬运。

2.3 熟悉颈部解剖位置, 防止损伤胸导管

胸导管又称左淋巴导管, 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 多注入左静脉角, 故应尽量采取右侧颈外静脉穿刺, 可避免损伤胸导管。

2.4 严防空气栓塞

进针前排尽空气, 及时更换液体。静脉推药时可用针头直接刺入消毒后的肝素帽, 再关闭输液夹或在近肝素帽处5 cm~10 cm折叠输液管的方法, 杜绝空气进入。

2.5 其他

如发生血块堵塞针头, 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以免发生栓塞[2], 可用肝素盐水边推边抽逐步溶解血块。

3 体会

急诊抢救过程中,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也是病人及家属对抢救技术高低最直观的判断。危重病人通常表现为血压下降, 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 临床常规采用的四肢浅静脉不充盈甚至塌陷, 短时间内难以穿刺成功, 如行静脉切开耗时长, 对病人损伤大, 可能贻误抢救时机, 而颈外静脉距离心脏近, 回流快, 穿刺成功率高, 药物可迅速到达心脏及效应器管发挥作用, 明显提高抢救效率。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抢救,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18.

3.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篇三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2例,男92例,女90例,年龄18~93岁,平均568岁。

方法:选用型号为22G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和11cm×7cm透明敷贴。穿刺部位选择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局部皮肤无炎症,无斑痕。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直径8cm×8cm,检查留置针,松动针芯,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穿刺处皮肤,确认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外套全部送入血管,撤出针芯,使用无菌透明敷贴,以进针点为中心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护理

宣教:穿刺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目的,由于其操作简单,便于急诊抢救,快速补液,保护血管,更重要的是留置时间长,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及精神负担。同时也应讲解清楚存在的潜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注意置管期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穿刺。

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需要输注刺激性强,高渗等药物的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输注,仔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出现肿胀立即拔管,局部5%硫酸镁湿敷。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对一条静脉反复穿刺,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留置期间每天更换敷贴,保持敷贴清洁干燥,如遇污染随时更换,贴膜周围皮肤每天用2%碘伏进行常规消毒,以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如发现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应及时拔除,防止感染。注意掌握适宜的留置时间,我国目前教科书中规定静脉留置时间一般3~5天[1]。因多数使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急诊患者病情急而重,输液量及种类较多,所以护理人员根据情况适当减短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可降低发生静脉炎的风险。

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逆流静脉留置针没有血液回流可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用于一般病种患者及禁忌肝素钠患者的封管,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衰、酸中毒,使用肝素溶液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2]。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封管液。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输液完毕后采用正压封管法,选用封管液5ml注入肝素帽内,注入时要慢,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3],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讨论

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危急较重,现使用的防逆流静脉留置针便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便于肢体活动,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顺利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该留置针的防逆流功能,可防止血液回流污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士的安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安全输液提供了可靠保证,已在我科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2.

2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3曲瑶,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40.

4.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篇四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在住院病人中有90%~95%的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了病人长期输液,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更有利于危重病人需快速补液的需要。适用于各科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在住院病人中有90%~95%的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了病人长期输液,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更有利于危重病人需快速补液的需要。适用于各科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关问题。

静脉留置针在我院应用后,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将我院2007—01~2007—12对1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了观察,现作如下报道。临床资料

2011-01~2011-12对1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观察,男68例,女42例,年龄19~82岁。在手背静脉留置针29例,足背静脉留置针45例,在贵要静脉留置针 25例,在大隐静脉11例,与前期同样患者10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作如下报道。存在问题

2.1 皮下血肿

造成血肿原因有病人自身血管不明显,血管径细、血管脆,另一种由于选择的血管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造成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给再次操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根据不同年龄用途及血管的情况选择不同直径的静脉留置针,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才能有效避免皮下血肿发生。

2.2 液体外渗

由于固定不牢、病人活动度过大、躁动不安,使套管滑脱血管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太大等原因,使液体外渗到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疼痛。根据外渗药物的不同,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外渗应加强基本操作,妥善固定导管,根据药液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

2.3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用药的种类有关,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及浓度,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病人自身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结束正确封管,防止管道堵塞。

2.4 静脉炎

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可分为细菌性静脉炎,因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穿刺点不能保持无菌而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主要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因穿刺不当和导管漂浮在血管中造成[1]。一般置管时间为3~5d,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

2.5 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结果

见表1。表1 静脉留置针操作问题发生情况(略)护理体会

4.1 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工作,讲清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取得配合,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

4.2 正确选择血管及静脉留置针的型号,是关系到穿刺成功的关键。根据病人的年龄、血管情况合理的选择清晰可见血管,避开关节处,血管充盈良好长于2cm、直径粗大、弹性好、无静脉瓣易于固定的血管。根据血管粗细选择留置针型号。

4.3 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当血管弹性差,血流压力低,管径细小不充盈时,应先使血管扩张,而后再进行消毒。针与血管成15°~30°角,动作要轻稳,看清血管走向,刺入血管内,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走向前进2mm,切忌见回血后立即置管。将套管软管送入血管内,固定外套管,轻轻取出针芯[2]。

4.4 根据病人情况合理固定留置针,病人配合好,活动度小,可用无菌透明敷帖做封闭式固定,再外长胶布与血管走形做垂直方向加强固定。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血管内软管上1/2处。对于躁动不安、不合作病人,在正常固定情况下,再用其它方式适当制动。

4.5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对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可选择粗大静脉,可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和侧压力,以减轻疼痛。先输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再输等渗刺激性弱的药物。输化疗药物前先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浆全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套管通畅。

4.6 置管期间的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皮肤应每天消毒一次,干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4.7 正确封管防止管腔堵塞,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推出针头的封管方法,堵管率明显下降,严格掌握封管液浓度、量、时间等。严格交接班,认真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董佩芳,吴美蓉,沈晓.毫米波照射预防留置针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1:4546

5.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篇五

1临床资料

选自2011年2-10月在急诊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24例, 其中男76例, 女48例;年龄15~86岁, 成功率达99%。

2应用

2.1 用物准备

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碘伏、3条9cm的胶布, 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 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 检查并打开留置针, 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 再次排尽空气 (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

2.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9~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应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刺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 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3 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患者病情、体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 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如手背静脉、桡静脉、肘静脉、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踝静脉等。急救危重患儿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留置。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置留置针, 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 加快血液回流, 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中滞留的时间, 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2.4 正确的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 皮肤常规消毒, 操作者松动套管, 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 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观察周围无渗漏后, 拔出针芯, 穿刺成功后,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 贴膜的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mm处, 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 使皮肤呈现轻度的皱纹为止, 将贴膜的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 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 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2.5 封管液的选择

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肝素为一种酸性黏多糖, 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在体内应用时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 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 再推余液时拔出输液针头, 这样就使封管的液体充满整个管腔 (以拔出针头时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

3护理

3.1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 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早期0~48h采取硫酸镁湿敷以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血管弹性, 减轻炎症反应, 减少患者的痛苦。

3.2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如有异常, 及时拔除导管, 对局部进行处理。 在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3.3 留置针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 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 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应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 须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 更应加强监测, 防止意外发生。

3.4 做好患者教育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留置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 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护理科学的迅速发展, 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增强安全使用留置针的责任意识,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促进其早日康复。

收稿日期2011-11-27

上一篇:群众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动物检疫的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