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2024-08-27

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篇一

第7课 网上购物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上网了解U盘的常见品牌、价格及产品评论,进一步熟练掌握搜索网上资料的方法。2.通过对U盘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自己需要的结论,体验对信息鉴别的一般过程。2学情分析

本校为新居民子女小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上网搜索资料的基础,但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寻找,大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据课前了解,学生对网上购物并不陌生,但几乎都没有亲身经历过,他们想象的网购就是到淘宝上搜到物品、购买,没有分析、比较资料的意识。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产品的性能、价格等信息。教学难点:能通过对比,初步鉴别产品相关信息的真伪。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网购现状

1.出示图片(双十一淘宝交易额912.17亿元)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很多人看到降价的商品后变得很不理智)2.揭题

师:正好我想买个U盘,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进行一次理智的网上购物行。(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了解产品品牌

1.确定查找内容

师:你们觉得购买之前我应该了解些什么信息? 生:品牌,容量,外观,用户评价……

师:我想先从大局入手,找好的品牌,请你们推荐几个好的U盘品牌吧!2.用户需求之一(填写U盘品牌信息)师:你准备用什么关键词搜索? 3.反馈品牌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

师:怎么答案不一样?你才查看了一张网页内容怎么知道你找的答案就是对的呢? 怎样保证找到的答案比较有权威? 师:我决定选排名前两位的U盘品牌。(板书)活动3【活动】查看网上报价

1.确定容量,缩小范围

师:我的U盘主要用来存放课件资料,你建议我选哪种容量的?说说你的推荐理由!(播放PPT)师:我想看看这些品牌容量在4GB以上的价格,再做决定!(板书价格)温馨提示:网上商城方便找价格,对比价格。比如淘宝,京东。不要关闭相关的网页,方便进一步查找和对比。2.用户需求之二(填写U盘价格信息)3.反馈信息

活动4【活动】查看网上产品评测

1.确定查找内容

师:价格好多啊,不知道怎么决定了,怎么办? 生:看看用户的评价、商店的信誉。

师:好的,请你们再帮我看看这些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判断,给我提个最终建议好吗?(板书评价)2.最终建议(填写最终建议)3.陈述推荐理由

活动5【讲授】总结梳理

1.本节课你们在帮助我的同时,有没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网上购物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购买前了解产品相关信息,再做决定。另外,网上信息真假难辨,但只要做到不贪便宜,重视看评价,不乱点击发来的链接,相信你会是个理智的网购者。

2.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本节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满清王朝经过与外国列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另外寻找一条民族救亡之路。维新变法在当时就成为中国一条最合适的挽救民族存亡之路。变法的失败又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明白:在中国不能再依靠腐朽的清王朝本身,必须寻找革命的道路,成立政党,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这一课是腐朽的清王朝的没落向新生的革命的中国的过渡。

【学情分析】

1、本课是八年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

2、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3、教师采用合作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业课外试题和课堂质疑、讨论和课外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4、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七年级学生有较大的提高,这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然而由于本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结合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连皇帝都参与了变法,居然会失败,这一点学生有点不明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相关内容。

2、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及其社会背景;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3、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梁启超的言论,使学生自主掌握维新思想的内涵,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社会各派对变法的态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思想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主要行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3、认识戊戌变法的爱国进步意义和思想启蒙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国人痛哭失声,捶足顿胸,深受刺激的典型材料和《时局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中国科举制中,举人的地位明显要高于秀才,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举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却拜了一位秀才为师,这位举人叫梁启超,这位秀才叫康有为。两位广东师徒在19世纪末共同上演了一出救国图存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段历史。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提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进而启发学生认识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阶级基础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展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请同学们来介绍收集到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人物资料)

2、维新派开展的变法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为变法做准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发起的什么事件?从而认识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1)公车上书

(放映“公车上书”影像资料片段,让学生感知“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教师指出“公车上书”这一名称的由来。汉代地方举荐人才,由公家备车送往京城。后来,人们就用“公车”来称呼进京应试的举人。由于这次签名上书的都是举人,故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没有成功。但“公车上书”是清朝史无前例的一次士人联合大请愿,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过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为了组织力量,为了给维新变法做舆论准备,维新派创办了报刊,成立了政治团体。

(2)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展示维新派创办的刊物和建立的政治团体。让学生感知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维新派的组织宣传活动起了什么作用?

二、百日维新

教师:既然有了思想就要大胆行动,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通过舌战群儒和上书内容,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的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师生互动,逐条分析变法的内容:

(1)经济上:提倡办实业。是指建立经济实体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奖励发明创造是指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其目的就是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就是要改革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但维新变法的政治改革措施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这给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祸根。(3)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鼓励倡导近代教育,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其作用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军事上:学习和利用近代军事技术,训练新式海陆军。加强国防,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维新派通过这四方面的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由此课看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放映“戊戌政变”影像资料片段,让学生了解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原因、过程,知道“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然后展示谭嗣同图像和临刑前的豪言壮语。

问:这些豪言壮语反应了谭嗣同什么样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操?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课件展示袁世凯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的故事。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全班一起朗读: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讨论:“我看谭嗣同”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和历史责任感

[师生互动,讨论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情感升华,激励学生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教师: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有什么异同 学生:„„

教师归纳:①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导致这一分歧又根源于阶级属性的差异。

教师:光绪帝是不是一个维新派? 学生:„„

教师归纳:从变法的目的看,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不作“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的统治权力。从变法法令的内容看,虽然对旧制度作了不少的改革,但是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对官制进行改革,维护的仍然是封建统治。所以光绪帝不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封建帝王,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学生:„„

教师归纳: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四、作业布置

1、出示训练题,学生练习巩固

2、课后思考: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既是一次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五、板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时局图》

科举制:举人——梁启超

秀才——康有为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

2、维新派开展的变法活动(1)公车上书

(2)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二、百日维新

1、变法的时间

2、变法的内容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1、性质

2、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1、本课导入时学生感到新颖,多媒体的辅助,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短剧的表演非常感兴趣,情景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学生必然是有诸多的感慨,此时如果能够想办法将学生的这种感慨上升到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前瞻性的高度,那么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特意设计了这么一段口述文字,以求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3、在学习历史中,今人更智慧,祖国更强大,虽然康、梁、谭等的维新富强梦已成历史,但他们为救国救民而勇于改革的高度责任感永存!它激励着我们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永远与时俱进!

3.第6课 眼镜设计 美术教学反思 篇三

2015.1.26 《眼镜的设计》是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新颖的眼镜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新颖的眼镜”为主线,初步训练学生搜集资料、选择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眼镜”文化,了解“眼镜”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欣赏普通眼镜和新颖眼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指出不同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新颖眼镜独特夸张的形状与色彩。在欣赏的基础上师生合力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探究新颖眼镜的制作步骤。梳理小结制作步骤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引导学生自由展示自评,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导入学生较喜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设计做了准备。

二、能够利用图片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新颖的眼镜,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大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三、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了制作新颖眼镜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制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一定的创造与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快乐。不足之处:

一、直观演示不够详细,呈现学生作品个体偏小。

二、作品展示时间短,学生没有充分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别人作品优秀之处。

三、拓展不充分,没有很好地教育学生如何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创作素材。

四、整节课还没有很好顾及到集体还出现边沿人。再教设计:

一、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探究新颖眼镜的形状多样美、色彩多样美。

二、制作中提供给学生一些彩纸。

三、充足课后拓展内容。

在制作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的动手操作,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制作,学生大部分能很快制作出来,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剪得过程中剪烂了,在以后教学中还得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4.第6课 蝴蝶泉边 教学设计 篇四

1教学目标:

1、基础类目标: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综合类目标: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复制”→“粘贴”和“剪切” →“粘贴”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提高输入效率。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接触计算机,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3重点:

掌握Word中文字的“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难点:正确区别“复制”→“粘贴”和“剪切” →“粘贴”方法的异同,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出示以蝴蝶泉为背景的幻灯片,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并显示歌词。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学生纷纷猜测)

2、根据猜测情况,引出并板书课题:第6课蝴蝶泉边 活动2【讲授】发现问题,分享目标。

1、师:仔细观察,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第一段歌词的后两句是重复的。

2、打开桌面《蝴蝶泉边》文档,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歌词重复的两句只出现了一次。)

3、如何简便快速的补充完整歌词?自学课本第34页第一、二段。找出解决方法: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4、分享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的操作方法。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1、在常用工具栏中,尝试找一找“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2、带领学生认识“剪切”、“复制”、“粘贴”按钮。(二)预习展示,掌握操作方法。

1、拿出自己的预习生成单,班内交流:“复制”→“粘贴”方法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2、总结:“复制”→“粘贴”方法:选定→复制→定位→粘贴(三)小组合作,尝试操作。

1、出示学路建议:

(1)、打开桌面“蝴蝶泉边”文档。

(2)、根据预习生成单,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歌词补充完整。(3)、先完成的同学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

2、小组推荐组员,在教师机上展示操作过程,全班点评。

3、掌握:“剪切”→“粘贴”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剪切方法:“剪切”→“粘贴”方法:选定→剪切→定位→粘贴。

4、动手操作,巩固方法: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作,巩固“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方法的操作步骤。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讨论:区别复制和剪切方法的异同。

(1)、小组讨论:复制和剪切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小组推荐组员汇报,全班点评。活动4【练习】技能大比拼

(一)、幻灯片出示用word文档收集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歌词。(二)、出示比拼要求:

1、仔细倾听歌曲《两只老虎》,找出歌词中不完整或顺序错误的地方。

2、打开桌面上“两只老虎”文档,用你喜欢的操作方法把歌词补充完整,把顺序错误的调整正确。

3、先完成的同学,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最先完成的小组为获胜小组。(三)展示比拼结果。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5.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

结合演示“洋务运动时间轴”,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 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来源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开平矿务局的煤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教育)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2分钟)

总结和评价:

1、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6.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教学设计1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和方法:

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日本和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史实,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6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探究法。【教学时间】:3.18——3.2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在参观奈良县时,他将一尊塑像赠送给奈良县,你知道这尊像是谁吗?胡主席为什么将它送给日本?这里边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过本课你一定会有收获。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讲】我们首先来学习唐与日本、新罗这两个国家的交往。

(一)唐风洋溢海外

1、唐文化对日本和新罗的影响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生读课文后归纳: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字,服饰,钱币,建筑风格,医药学

等方面,影响了新罗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

2、日本、新罗受唐文化影响的途径

【问题】日本、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呢? 【学生】日本——派遣使节团来华;鉴真东渡;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商人往来。

【问题】概括鉴真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生】

1、设计修建了唐招提,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

有重要影响。

2、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

3、影响日本的雕塑艺术。

【教师】因为鉴真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人民对他非常尊敬和怀念,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过度】日本和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但任何文化的交流都是双向的,在唐文化影响的同时,异国文化也传人了中国。比如新罗的音乐就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时,也有一些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去学习异国文化,他就是高僧玄奘。

(二)学习异国文化

1、玄奘西游——出游

【问题】你知道电视剧中的唐僧的原型是谁吗?剧中为他送行的皇帝又是谁? 【学生】玄奘,唐太宗。

【识图】玄奘途径地区: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西行,经新疆、葱岭,中亚,到达天竺。

【问题】玄奘途径的这些地区的情况怎样?利于他的出行吗?你认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如:孤独、大漠风沙、缺水、迷路等。

【教师】玄奘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到达了天竺。

2、玄奘西游——归国

【问题】玄奘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学生】他写成了《大唐西域记》翻译了印度的大量佛经,并将中国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教师】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过渡】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唐与日本、天竺和新罗的交往,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国

家和地区与中国有交往呢?

(三)活跃的对外交往

【师讲】还有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等。【问题】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是活跃的。

【问题】唐朝对外交往如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1、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主要原因)

2、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三、小结全文,板书设计: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

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陆路海陆交通发达

友好

新罗:使节,留学生

唐对外开明的政策

往来

天竺:玄奘西游

四、课堂练习: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3.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4..“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 B.天竺 C.波斯 D.日本

5、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篇七

(川教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第7课内容。本课学习的是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人民为救国图强不断探索的其一重要阶段。本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维新派进行变法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据学情,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历史情节表演对康有为上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

(2)通过共同讨论,小组合作,学生情境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知识预习、历史短剧、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电视剧《英雄刀少年》主题曲:肝胆相照。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熏陶,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翻开日历;今年是2008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110年前的公元1898年9月29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示众,秋风凛冽,吹冷一腔热血,举国震惊,大清帝国的逍遥梦,在这一天被彻底击碎。一切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把日历往回翻。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出公车上书)

(二)学习新课

1、公车上书

[角色扮演,体验历史]:公车上书课本剧

剧情介绍:(学生课前准备)1895年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谭嗣同正在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号外,号外,京师爆发公车上书,康梁上书失败!”“给我拿一份”。谭嗣同看了报纸,心情沉重。轻声读出:亚洲第一海军大国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击碎了洋务派的自强梦,却唤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公车上书”,谭嗣同则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梁启超则心忧“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观看短剧,思考历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①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公车上书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的原因是因为当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定,影响是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并补充介绍历史知识公车,回忆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使学生理解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而唯有变法才能救国图强)

[名片档案,个人风采]:学生模拟变法人物

学生分别出示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的个人名片,登上讲台向大家模拟历史人物进行介绍。

(主要介绍代表人物:

1、康有为:少年立大志,曾经在香港逗留的经历,使他深受触动,从此萌发在中国实现变革实现资本主义的理想。

2、梁启超:少年聪慧,13岁考中秀才,17岁中举。在万木草堂结识了康有为之后,即拜康有为为师,跟随师父为维新变法奔走。

3、谭嗣同,号复生,出生官宦人家,却厌恶科举功名,读了万卷之书,走遍神州大地,立志改变中国现状。)

[关注国运,发表见解]:创设情境写“上书”

讨论:假如你是1895年的一位爱国读书人,请你也写一份“上书”,陈述怎样救亡图存!

(三)百日维新

[舌战群儒]

教师:既然有了思想就要大胆行动,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播放《走向共和》视频片段,观看“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内容。

通过舌战群儒和上书内容,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 国之 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师生分析总结: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 国之 君。

学生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学生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京师现场采访报道]

学生模拟《中外纪闻》的记者,在天安门城楼现场报道:旧历戊戌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皇帝登上天安门城楼颁发诏书,标志变法开始。那么,变法涉及哪些内容呢?我们来到变法记者招待会,采访光绪皇帝,学生扮演光绪皇帝向大家介绍了变法的有关内容: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教师补充介绍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师生共同分析: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四)我以我血荐轩辕

[永远的谭嗣同]

教师:变法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失败了。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 1898年6月11日 到 9月21日 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袁世凯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的故事。

播放视频: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有人极力劝说谭嗣同逃走,他谢绝劝告者说:“不有行者,谁图将来?不有死者,谁鼓士气”?“我国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而流血者,如有,请自嗣同始”。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全班一起朗读: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五)我评谭嗣同

[师生互动,讨论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结语】

戊戌变法失败的这一年,却是中国民人心目中的一个吉利数字:1898。

这一年,孙中山32岁,他正在日本与菲律宾间穿梭,准备发动推翻清廷的武装起义,起义一次次失败,但他从来未曾气馁,清王朝终于在14年后被他领导的革命党人所推翻。

这一年,陈独秀19岁,他考取了杭州求是书院,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思想文化,3年后东渡日本留学,23年后,他成了中共第一任总书记。

这一年,鲁迅17岁,他考取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初次接触西方近代科学,4年后赴日本仙台学医,又4年后弃医从文,并加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

这一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成,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9岁,20年后的1918年,李大钊任这一间图书馆的馆长。

这一年,毛泽东5岁,在湖南乡下度过童年。20年后,经人介绍赴北京,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图书馆助理员,开始接触新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

这一年,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出生。20年后,在日本旅行,逐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两年后,也就是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的国学大师在文中写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让我们用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期间回答老师的话来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

2、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

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

4、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5、戊戌变法发生于 年,又称“ ”。

6、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

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8、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资产阶级势力小弱,封建势力过于 强大;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D 宋教仁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② “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维新派试图通过戊戌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法令是()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 强学会的建立B “公车上书”C 《定国是诏》的颁布D 保国会的建立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历史上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 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生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 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C 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② 走和死同是维新事业的需要,同样很崇高,就像昆仑山一样伟大 ②改革要避免流血 ③流血可以唤醒后人,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 ④谭嗣同甘愿流血牺牲,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8、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 B、康有为C、杨锐D、刘光第、辩论会

(二)对于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没有到日本避难而最终遭杀身之祸一事,在明明和奇奇之间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明明说:“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奇奇说:“唉!他也真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走再说。坐在家时等人家来抓,真是太傻了!” 你觉得明明和奇奇谁说的有道理?试说明理由。

8.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做个小竹筏》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我来做小船》单元的第2课。本课将学习焦点聚集在如何利用竹筷子,将其加工改造成能载物的小竹筏上。让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完成制作小竹筏的任务。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怎样做小竹筏”,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想法,设计一个能载物的小竹筏。活动2“制作小竹筏”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小竹筏。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产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让学生在制作、检测等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改进,感受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每一项设计都离不开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已有的经验,完成制作小竹筏的任务。

这一课是一年级的孩子初步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第一个活动。虽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期已经经历了许多动手做的活动,对于一些简单的制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经历一个较完整的从选材、设计再按照设计进行制作的过程却并不熟悉。这正是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关注和引导的地方。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分组进行小竹筏的设计;

③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动手制作等操作性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做

小竹筏”的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利用有效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实践活动,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实验,去研究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2.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制订做小竹筏的计划,并能按计划制作小竹筏。3.能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初步的反思。

4.主动与他人合作,乐于倾听和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竹筏能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制作竹筏的任务。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小竹筏的制作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竹筷子、橡皮筋、细绳、水槽、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竹筷子、橡皮筋、细绳、水槽。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琪琪和彬彬在家里洗碗碟,在洗筷子的过程中,发现筷子都浮在水面上。

问题:能不能用筷子做小竹筏呢? 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将筷子制作成小竹筏是否可行?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问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怎样做小竹筏

任务:用筷子制作小竹筏。先根据任务进行选材、设计和准备制作工具等。交流:如何将竹筷子进行简单的加工,把它变成可以载物的小竹筏。讨论:围绕选材、设计和准备制作工具这三个主要的内容展开分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对小竹筏进行简单的设计。

设计:分小组进行小竹筏的设计和记录。

交流:了解小竹筏能运输、漂浮的作用;观察竹筷子,比较竹筷子和竹筏;选择合适的材料将竹筷子变成小竹筏;需要哪些工具等。

引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分享、交流和展示。在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是提高评价效度的重要保证,也让学生有充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机会,并借此对自己的设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活动2:制作小竹筏

指导:通过对常见工具的操作和使用,学习简单的加工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意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工具。

分析:可对制作小竹筏的难点进行提示,捆绑的材料可以选择橡皮筋或细绳,以解决竹筏捆绑更结实的问题;用四根短的筷子分上下两面夹住竹筷子,再进行捆绑,能解决竹筏平整的问题。

活动:分小组利用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如果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要在活动手册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完成制作小竹筏的任务时,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制作效率。

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竹筏进行展示。讨论:讨论检验小竹筏是否制作成功的方法。

标准:制定评价小竹筏的标准,明确制作的目标与任务。

测试:将小竹筏放入水中检验能否浮在水面上,能否运载胡萝卜等重物。

评价:是否完成目标与任务,需要做什么改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改进:对自己制作的小竹筏进行改进。

八、板书设计

第6课 做个小竹筏 1.设计: 材料

2.制作:3.评价:4

工具 想法

平整

结实

测试

9.第6课 网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篇九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网络陷阱的常见手段和应对防范策略

(2)能说出计算机病毒是什么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和危害(3)会判断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4)会初步掌握防范和清楚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认识计算机病毒学会诊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小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提高网络文明素养。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防范网络陷阱、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诊断与防范计算机病毒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相信很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只不过有些同学偶尔和他碰过面,有些同学还未曾“谋面”。那到底计算机病毒是什么?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 先来听听学生的了解!(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先不予评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6课,防范网络陷阱与计算机病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活动2【讲授】防范网络陷阱

教师举例讲解可能存在的网络陷阱并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陷阱我们要怎么办?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整合回答老师。

出示PPT课件:防范网络陷阱小提示(让学生在课本上做记号,看看自己以后要做到哪几点,能做到哪几点)活动3【讲授】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举例世界各地曾爆发的打范围的计算机病毒事件。学生结合教材边观察边思考3个问题:(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东西?(2)制造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什么行为?(3)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并有各小组组长发言回答。教师评价并逐一解释。

活动4【讲授】计算机病毒征兆

带着三个问题: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入侵计算机的?如何诊断计算机是否感染了病毒?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层层引导,讲解,结合生活实际 PPT展示病毒征兆,让学生熟知常见的诊断方法。活动5【讲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师讲授五中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方法一:帮电脑安装好杀毒软件 方法二:随时做好给升级准备

方法三:相对文件主题,要懂得如何来辨别 方法四:文件下载要注意

方法五:那就是对于现在使用信纸方面的朋友邮件传送 活动6【活动】课后小结

10.第6课 图像处理起步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初步学习利用PS软件来简单处理图片,让学生学会从外部文件引入素材、用工具箱制作按钮、利用文字工具和图层样式设计立体文字,并用滤镜改变图片的渲染效果。本课作为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PS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利用给图片添加文字这个任务,熟悉PS的操作界面,并学会PSD文件格式的保存。

二、学情分析

PS软件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软件,熟悉的是PS处理过的图片,陌生的是它的软件环境。虽然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PS软件,但是PS软件众所周知的强大的图片处理能力吸引着学生跃跃欲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熟悉PS软件基本的工作界面,了解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用途。

2.通过制作一张背景图片,掌握打开图片、输入并设置文字、保存文件的操作。3.了解PSD文件的特点,学会保存PSD格式文件。(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和类比迁移的方法了解软件功能应用领域和基本操作界面。

2.通过自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对文字输入、文字设置和文件保存的学习,同时培养勇于尝试,敢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3.通过学生作品相同素材、不同效果的展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PS文字功能的魅力和作品创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些精美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初步建立起学生学习PS软件的兴趣。2.通过简单任务的操作,消除对新软件学习的恐惧心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PS软件环境及界面的认识,工具箱中“文字”工具的初步使用及文件的保存。教学难点:保存为PSD文件与另存为其他格式文件的区别。

五、环境与素材

1.与多媒体主题相关的背景图片若干; 2.以多媒体为主题的封面范例图两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图像处理》这一单元的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图像处理? 生:思考并回答

师:展示PPT:补充讲授【什么是图像处理】

(二)初识图像处理软件

师:你们认识或使用过的图像处理软件有哪些? 生:PS、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

师:同学们举例得不错!常见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Adobe Photoshop、Corel DRAW、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Isee图片处理专家等,其中Photoshop是目前处理图形图像的常用软件之一,下面我们 来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PPT图片展示分析:【一 Photoshop的功能】 生:欣赏图片、对比分析、找出区别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小结PS的功能:图像编辑、图像合成、调色较色、特效制作

(三)认识Photoshop工具箱

师提问:以上这一组组图片对比欣赏后,同学们觉得PS的功能如何?

生答:强大。

PS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师:使得很多领域都有它的用武之地。那我们就一起开始PS体验之旅吧!展示PPT:【二 Photoshop软件界面】

简单介绍:PS软件界面有四大组成部分:菜单栏、选项栏、工具箱与调板,在PS中,许多常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单击工具箱中的图标来实现。按照功能,工具箱中的工具可以分为六类。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启动桌面上的Adobe Photoshop CS程序,认识Photoshop基本工作界面,并参考课本P30的“工具箱”图示,移动鼠标,尝试叫出各个工具图标的名称。(4分钟)

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认识Photoshop工具箱。

(四)走进Photoshop

师:数字改变生活,媒体成就精彩,纵观教材的安排,本学期我们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围绕多媒体这个主题展开的,本单元我们的目标是用PS制作适合演示文稿用的封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任务操作,初步体验一下工具箱的使用,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亲身体验任务:将老师提供的“封面图片”文件夹中的其中一张图片复制到桌面上,根据上一单元确定的多媒体作品主题,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初步制作一张作品封面图,即给你所选择的图片添加设计一些基本的文字;完成后保存文件并上传到作业系统中。(8分钟)展示PPT:【三 在图片中添加文字】 并展示任务要求和作品评价标准:

1.添加合适大小和颜色的文字。+2分

2.利用文字工具的选项栏,尝试添加其他合适的文字效果。+2分

3.文字布局合理、与图片搭配和谐,达到作品封面图的初步效果。+2分 生:完成亲身体验任务,尝试在图片中添加设计文字。师: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1.输入的文字看不见 2.不能移动文字

3.不能对文字进行重新修改

4.不能对文字形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5.不能执行撤销操作 6.找不到保存文件的命令

及时提醒:初次使用PS软件,你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关系,你的问题可能也正是其他同学遇到的,请大胆将你的问题抛出来,小组同学通力合作,一起解决。

生:遇到困难举手示意,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师:巡视并指导,广播演示共性难点。如:使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可以移动当前图层的内容。展示PPT:【观察思考:文件的保存】

1.你的PS作品保存的文件格式是什么?

2.这个格式的文件,你能用PS软件再次打开对它进行编辑修改吗? 生:观察回答:PSD。关闭程序,重新打开保存的PSD文件,操作文本后得出:能够再次修改。PPT展示日积月累:PSD文件的特点,并拓展延伸:文件格式学问大,与JPEG格式的文件作一下比较。

(五)作品提交

学生保存文件,登录作业系统,上传PS作品。

(六)作品展示

随机抽取3-5个作品进行展示,遇到好作品请作者分享经验。

(七)课堂小结

师提问:1.本节课你用PS软件对图片尝试了哪些改变?

2.学习新软件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的? 小结:一切新软件都是纸老虎,我们不要惧怕它。

要学会类比,学会迁移,相信没有软件是你学不会的!

(八)板书设计

第六课 图像处理起步

一、初识图像处理软件

二、认识Photoshop工具箱

三、在图片中添加文字

上一篇:合伙企业转让协议范文下一篇:学校监控设备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