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2024-10-03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共8篇)

1.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一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

姚尧

永煤集团车集煤矿机电科 河南永城 476600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效益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

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

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是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四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是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

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字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做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值班、顶岗和一线指挥都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

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红黄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加大对生产现场、生产设备、有毒有害作业岗点以及职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2.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二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宕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由于量大面宽, 建设分散, 造成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难度大。部分工程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限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成熟, 没有进行规范的招标, 工程施工交由当地村民自行建设管理, 没有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监理单位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工程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全面, 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和政府质量监督体系不到位。这些现象均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㈡项目管理机构不健全,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公开招标, 有些项目存在施工企业借用资质投标的情况。施工队伍管理机构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建设监理市场不完善, 项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力度不够, 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规范, 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 整体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组织缺乏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 相关的权责不够分明, 项目管理的漏洞较多, 缺乏协调性。

㈢进场材料缺乏检查检测, 原材料半成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传统粗放管理模式的影响, 个别施工单位, 在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时, 不进行质量报验工作, 有些原材料和半成品, 没有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质量保证资料, 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属于三无产品。同时, 由于建设管理单位和现场监理单位不重视质量检测, 原材料和半成品质量良莠不齐, 导致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 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㈣工序质量检查缺位, 影响整体工程项目质量

单元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和核心。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 质量管理意识不高, 质量管理和检验体系不健全,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不严格, 没有严格实行工程质量三检制, 工程工序质量不达标, 工序质量评定不规范, 对于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质量验收评定更是流于形式, 成为制约整体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㈠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近几年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 宕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 结合县域实际, 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推行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 及时组织整改。突出对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抽检行为的检查, 严格工程质量等级的认定。勘测设计单位提高工程勘测、设计质量,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获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 优化工程总体布置和细部结构, 并及时做好设计技术施工过程中, 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岗位责任制, 主要技术人员和施工机械的配备应能满足合同约定和施工需要。施工组织设计中, 应明确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保证手段。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切实做好自检、自评工作。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现场监理人员、检测设备配置应满足监理工作需要和合同要求。监理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工程质量控制内容, 按规定进行旁站监理和跟踪检测、平行检测,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严格进行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复检、复核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将工程质量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的重要内容, 严格质量核备与核定, 准确核定质量等级。

㈡完善项目组织机构,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

建设监理单位要督促工程施工承包商按照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约定, 完善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以及财务负责人, 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质量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技术政策和法规、质量标准。制订质量、安全保证和环境措施及施工进度计划, 组织编制和审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季节性施工方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 并监督执行;技术、材料、质检等有关人员要熟悉图纸规范, 组织图纸会审, 完善设计变更, 抓好技术质量交底;编制和完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 并经常检查落实;制定工程质量检验验收计划, 组织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编制和实施质量创优方案,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 明确质量职责, 严格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 严格过程控制, 做好工程施工管理, 对施工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㈢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测, 严格控制材料半成品质量

原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最直接的组成部分, 施工材料的安全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管材及配件、闸阀、水泵、净水设备等工程材料, 必须满足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文件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因此,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要严把材料进场关, 对工程所用材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有关规程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料场、料源的选择。凡是进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管理单位共同监管, 要进行质量报验, 检查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质量保证资料, 同时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 材料设备的技术指标检测合格, 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标准的, 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杜绝入场, 以确保工程质量。

㈣严格工序质量检查, 强化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从设计、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六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 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过程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对于重要隐蔽工程、质量待检点、关键工序进行监督检查, 对重点工序和部位, 设置质量监控点, 实行监理工程师巡视、旁站、测量、检查, 严格监控施工过程, 确保施工操作人员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 坚持上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对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 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㈤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优化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设立专职质量管理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在工程施工的各个关键阶段和质量控制点, 依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 严把工程质量关, 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 必须因地制宜, 综合分析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以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 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 提高工程质量。

三、结语

3.浅析矿井老空探放水方法和措施 篇三

矿井开采范围内和周边的老空(即采空区、老窑或已报废的井巷)积水是主要的水患,透水事故主要就源于老空积水。探放水是防止透水事故的有效措施,煤矿以及非煤矿山都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本文主要探讨老空探放水的方法和措施。

一、 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

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之前,矿井必须组织有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勘察,尽最大可能查清采掘范围内以及周边老空的积水情况,进行安全论证。对存在的积水尽可能采取措施排干;如果无法排干或经济上不合理,则必须将积水情况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如果存在老空,由于人员无法进入调查的,老空范围也必须标注。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都必须进行老空探(放)水:一是存在没能排干的积水老空;二是存在老空,但无法确认有否积水;三是不能确认没有老空。

二、确定探水线

井下探水时,必须从探水线(探水起点)开始,探水前进。探水线应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程度,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

对本矿开采所造成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30m,在岩层中不得少于20m。

对本矿井的积水区,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时,探水线至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对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探水线至老窑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可根据本矿井已了解到的开采最低水平,作为预测的可疑区,必要时可先进行物探控制可疑区,再由可疑区向外推100m作为探水线。

三、探水巷道的布置

巷道掘进的,以所掘巷道作为探水巷;回采工作面,一般以开切眼(天井、上山)作为探水巷道。探水巷的断面规格应能便于施工和人员避灾。

四、探水钻孔的布置

探水钻孔一般应呈扇形布置于巷道前方,其布置包括个数、方向、倾角、深度。以下主要介绍与深度有关的几个参数的确定(图表见下页)。

1、超前距离:探水时从探水线开始向前方打钻孔,常是探水一掘进一再探水一再掘进,循环进行。而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称超前距离。超前距离可参照下表确定。

2、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其值应与超前距离相同。

3、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称允许掘进距离。

4、钻孔密度: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m,以免漏掉积水区。

五、探水设备

矿井配备钻孔能力足够的探水钻,是探水工作的基本保障。没有探水钻,探水的计划、规划都将落空。

目前,不少矿井(尤其是煤矿)没有配备探水钻。据了解,主要问题在于客观方面,即探水主要工作量所在的开切眼(天井)一般空间较小而且倾角较大,这就要求探水钻要轻便。而市场上探水钻大都不仅价位高(少则六、七千元,多则三、四万元以上),而且重量大(100kg以上)、需要辅助的钻架系统、电压高(380V或660V)或需要高压气,搬迁、操作都不方便。据了解,有的矿井配备了一种手持式探水电钻(电压127V),重量与普通煤电钻差不多,操作方便,有了这类探水钻,这一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所配备的探水钻,其所能达到的钻孔深度应能满足前述要求。假设采煤工作面所在的煤层为中厚煤层(厚度1.3m~1.5m),积水区的水压小于0.5Mpa(50m水柱高),探水巷(开切眼)宽度为1.6m~2.0m,每掘进2个循环(循环进尺1.5m)进行一次探水钻孔,则:允许掘进距离为3m,超前距离和帮距均为15m,据此计算可得探水钻孔中孔深度为18m(3m+15m)、边孔(斜孔)深度为23.4m。欲配备的探水钻钻孔能力,应根据矿井具体情况,分煤层和岩层估算出最大的钻孔深度,一般应按煤层中钻孔深度不少于25m或30m、岩层中钻孔深度不少于10m的配备。

六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应包括:排水设备的维护制度,保持正常排水;水沟、水仓的清理制度,保持流水畅通;流水路线;巷道维护制度;安全躲避硐;通风方法和瓦斯检查制度;通讯方法和工具;避灾路线;钻机安装及钻机操作的安全措施。探到积水区需要放水的,应制定放水安全措施。

七、结束语

1、对回采工作面,如果上回风巷已失修(报废),人员无法进入检查,回采过程,必须沿走向每间隔一段距离进行探(放)水,以防上部巷道中局部积水而引发事故,一旦斜巷穿透积水区,只要有(1~2)m3的积水,就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这一点,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同时,对不能完全确定没有透水危险的,也应进行探水前进。某矿扩建时,主、副斜井已在+615m片盘连通,主斜井并已由+615m交岔点往下开掘了一段。后来的斜井延深施工顺序为副斜井+615m~+580m(往下掘进)→+580m通道、车场→主斜井+580m~+615m(往上掘进)。延深工程开工前,该矿了解不到主斜井+615m以下具体已开掘了几米(由于时间间隔较久,原直接有关人员均已离矿又无移交这一方面的图纸资料),只是听说好象掘了一小段,就派人勘察了现场,现场情形为:+615m交岔点(牛鼻子面)往下二、三米就积满了淤泥、矸石、杂物,淤泥已基本硬结,再往下看(人员无法走下去)正前方的“迎头”(距牛鼻子面六、七米)有竖面,很象是岩壁迎头。因此,觉得是只向下开掘了六、七米。一天,主斜井向上掘至距离+615m牛鼻子面二十来米时,爆破员接通发爆器电源后,听到的不仅有爆破声,紧接着还有不知怎么回事的近似山洪爆发声,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从“天”而降的泥浆流顺着斜井已冲到了他们所在的+580m车场(爆破前,施工人员均撤至车场),顿时整个车场底板充满了淤泥(平均积高近0.4m)。原来,主斜井已向下开掘了二十多米,并已积满淤泥。当时如果有采取探水措施,就不会有这令人后怕的惊人一幕。

4.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四

管理者代表

曹开元

自2008年 月份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以来,我们按照二合一贯标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改善员工的健康安全,注重绿色环保,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减少安全、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树立新的企业形象。下面简要总结一下近半年来贯标的情况:

一、公司进行认证的目的以及作用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思想。二体系标准分别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通过体系认证,可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不是体系认证的最根本目标。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是为了保护竞争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就是为此服务的。所以认证工作迫在眉捷,因为这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我们要在市场的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 认证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将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管理方式,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建立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再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就是要使企业经营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公司EHS体系覆盖的范围:

1、管理体系涉及部门:公司所属的总经办、人事部、市场部、财务部、制造部、材控部、质保部、技术中心、工会等七部一室行政管理部门及冲压分厂、焊接分厂、成形件分厂、涂装分厂、维修厂等五个生产部门。

2、建立体系类型: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以二标合一的整合体系。

三、体系策划方案:

为实现公司确立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公司在建立EHS管理体系时,就对体系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控制。公司的EHS管理体系的关注点是各部门分厂,根据公司的EHS方针、目标、指标,在公司EHS贯标工作组的指导和监督下,对各自责任范围内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组织内的目标、指标完成,以确保公司EHS方针、目标的实现。

四、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决策果断,贯标认证顺利启动 根据公司确定的在2008年开展EHS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的目标,同时决定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二个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体系,实现二标一次审核,取得二个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决定。反映了公司最高管理层对公司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高级别、高视角、高层次和前瞻性。贯标认证是一项“系统工程”,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贯标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体系就不能有效保持并持续改进。为此由公司副总裁任管理者代表,工会主席任员工代表的最高管理层带头参加贯标行动,学习二个标准,以理解并掌握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思考如何按照标准建立公司自己的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地运行和持续改进。在这带动和影响下,广大员工也积极参与贯标学习。在整个贯标过程中,公司领导也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充分准备,扎实基础,为顺利取证打好基础

贯标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思想发动,提高认识。2008年

日,公司召开

会,对贯标工作开展了动员。公司杨人光总裁强调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公司的重要性,阐明了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指出了推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客观分析了我公司做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利条件,并对如何搞好贯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在公司内部的厂报上、多次例会上、以及印发人手一份的公司贯彻EHS标准的宣传资料、宣传横幅,多层次、多阶段、有重点的宣传发 动工作(见图表1),职工们由过去对EHS管理体系工作不熟悉到有了认识

第二方面,全面开展EHS知识的普及培训。在这方面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进行了约

人次的各部门负责人学习和 54名EHS业务骨干贯标工作培训;

名公司内审员培训(见图表2);通过多种形式和范围广泛的培训,使公司部门负责人和EHS业务骨干掌握二个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实施对公司贯标工作的工作;只有了解了公司EHS管理体系的文件要求,才能有效地将贯标工作顺利的进行;只有使全体内审员了解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内容和步骤,才能有效实施内审工作。

第三方面,认真地进行EHS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制。公司人事部的管理职能人员,在咨询人员辅导下组成了文件编写小组,小组成员克服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的困难,不计较工作时间,放弃休假日,积极参加了公司内审员培训,连续工作,凭着对程序文件编写有过系统培训学习,结合老同志丰富的多年工作经验、知识;同时广泛听取和收集各部门对公司以往各项管理制度的看法和意见,再此基础上以团队共同努力的精神,进行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撰写工作。在文件编制中,他们根据公司EHS体系程序文件编写导则和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计划,经过二个月的努力,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此后公司又请咨询老师对所有文件进行审核和修改,直至最后定稿。

第四方面,全面实行体系的试运行。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2008年8月

日起在公司所有部门正式试运行。为了保证试运行的效果,公司的贯标工作小组对各部门分厂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培训,重点讲解了二个标准和公司程序文件,通过宣传培训使广大职工对标准和程序文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广大职工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贯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体系试运行工作能有序地进行。

第五个方面,认真地做好内部审核。在公司EHS管理体系试运行后,公司组成了内审小组,对各部门的贯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内部审核。从审核情况看,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正常,运行效果明显,但也有个别部门的负责人及岗位作业人员对贯标的认识还有不足,对标准的理解有差距,体系运行效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由于运行时间较短,很多同志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刻,所以内部审核共计开出了

不符合项(见图表3)。针对内审中反映出的问题,公司总裁和各分管副总分别召开会议,反复强调执行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求各部门分厂针对内审中发生的不合格项制订出具体的纠正措施并规定了纠正时限(见图表4)。通过整改补课,内审中暴露出的问题大部分都得到纠正,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也作出解决方案、列出计划。在第二次内审复审中,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不合格项大为减少。

由于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积极工作,公司的贯标工作按预定的进度要求,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3、关注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1)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

公司的产品品种多,按照生产流程、工艺,所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危险因素也多,环境因素、危险因素的识别的充分与否,对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能否发挥有效的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两者的识别的充分性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1)环境因素的识别:

A、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C、七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此方面是我们工作重点。

公司的生产活动中资源和能源用量较大,还有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产生。所以必须加以控制,提高环境保护的功效。D、环境因素的性质有害性分析。

E、应引起特别注意的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的考虑:包括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我们共辨识出重要环境因素

项(见图表5)(2)危险源的辨识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关系到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确定,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因此,对于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着手 的:

A、渗透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思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采用系统科学理论,在体系建立之初就考虑到作业场所人员的常规、非常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并分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并依据多方面的信息加以识别,以确保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现状。

B、把事故、违章、安全检查等作为区别辨识充分性的尺寸,这次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包括了公司和同行业单位近年来发生事故的有关信息。

C、公司通过有实践经验、懂安全技术的安全管理人员,采用调查表法和活动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结果下发到各生产部门,予以补充、协调和完善。

公司的危险源在生产中是存在不少的,通过全面识别,除火灾、爆炸等明显的危险源外,高温、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坍塌、触电、噪声、烟尘等危险源在这次辩识过程中也给予了充分识别(见图表6)。2)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的评价与确定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的评价与确定,是目标指标制定的依据,也是体系控制的重要对象。确定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时,我们从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及发生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所需费用、相关方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作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风 险评价,我们采用的方法为LEC法。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律义务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3)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及实施管理方案

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制定EHS目标、指标并分解到各部门,并且根据目标、指标制定出实施方案,落实措施,责任到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见图表7),实施效果明显。

4、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广大职工全员参与,确保贯标工作顺利开展 在开展贯标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广大职工的全员参与是做好贯标工作的基础,也决定着今后体系运作的成效。在启动贯标认证工作之初,我们就决定贯标培训全员化、文件编写专业化,程序业务对口化、贯标责任部门化、体系推进目标化,这样就把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分厂,体系推进部门牢牢的捏在了一起,使各职能部门都能在认真履行好主管程序职责。人事部负责员工培训教育工作,主动与咨询单位联系内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贯标启动以来共举办各类型培训

次,培训人员

多人次,这些培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贯标氛围,并为贯标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取得成果

1、持续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详见图表8),降低经营成本及各类责任风险;

2、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形成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有效进行,保持与政府部门、员工、以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激发对于环境保护的承诺,并明确职责,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和生产安全风险,减少环境污染(见图表9)。

3、通过提倡清洁生产,根据法规、目标及指标来评估环境绩效,改善,建立了程序监控管理体系,同时识别改善机会,鼓励相关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见图表10)。

4、体系的建立为公司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公司的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行为转变为自愿行为,可为公司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5、自贯标以来,公司各部门分厂结合生产特点,普遍开展了责任意识,安全素质、操作技能、管理知识、风险识别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员工培训,以安全知识、岗位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培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加大了治理事故隐患力度,本质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1)源头控制能力增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逐步规范。贯标以来,公司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组织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共辨识出:重要环境因素

个、重大危险因素

个,并进行动态监控。

(2)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整改事故隐患。今年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项和综合检查有

次、整改事故隐患

项,隐患整改率

%。安全检查主要是开展专题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迎奥运抓安全保平安、防台汛季节性安检和日常的巡检;查设备设施、查事故隐患、查违章违纪,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各部门分厂都立即组织 了整改,特别能反映的是对浓硫酸的专项整改。

(3)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根据体制、人员的变化今年二次修订了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在安全生产活动月和119消防活动日,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见图表11)。

六、存在的问题

1、各管理层级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尚有差距。

有些部门分厂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对环境管理要求不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体系运行前的水平。没有认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助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预防,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走向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没有认识到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没有认识到对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

2、对标准、体系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导致体系运行中出现偏差。

一些部门分厂人员对标准要求和体系文件没有很好地组织学习,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起来时,大部分人员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了解,只是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对 标准和体系文件较为了解;并且有些部门和人员对贯标工作长期不入门,认识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学习不够,对标准和体系文件理解不深,认为贯标只是个别人的事情;导致体系运行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危险源辨识评价不全面、细致,没有完全掌握辨识的方法,没有弄清楚危险源的定义,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描述不准确,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尚未理解管理方案的编制要求,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和学习亟待加强。在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中,都将法律法规的获取、适用性评价、学习和更新等专门列为17要素之一,足以显示其重要性。由于存在怕麻烦、获取途径不通畅等原因,大部分部门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评价及学习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能力、意识和培训方面急需改善。各部门分厂对员工培训普遍重视不够,对人员能力培训和要求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技术、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转复岗培训、特殊工种操作等学习培训有的没有做、有的做了也没记录,与程序文件要求有较大差距。

4)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落实不符合要求。一些部门分厂人员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还没有真正理解,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不是十分准确,对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没有真正弄懂,对标准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及实施后都要进行评审的要求,没有认真执行,能推则推,强调客观多、主观的少,一些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 措施迟迟得不到落实。

5)环境、安全运行控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公司建立EHS体系是初次贯标,大部分岗位人员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理解还是不深不透的,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6)记录控制仍显不足。部分岗位人员对保持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活动以及相关体系要素运行等未留下足够的客观证据,与标准、程序要求有一定差距。

7)个别部门设备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设备检查记录不全面、维修保养记录不全、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不能及时掌握等。

8)安全、环境过程监视测量方面存在不足。对PDCA循环中A(处置)阶段做的很不够,要么未处置要么处置不了,造成不能对策划的结果进行验证,无法根据验证情况对策划过程进行改进,造成PDCA不能真正循环起来。

3、内审发现问题:

公司为评价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其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收集信息,为管理评审做准备,于2008年11月5日11月7日,组成内部审核小组,共计

人、一位咨询老师,按照“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对审核范围内的 6个职能部门和5个分厂和领导层进行了一次集中式审核,审核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详见“图表4”),观察项 24项,不符合11个。这些问题都在内审末次会议上进行了分析,由咨询公司老师做了运行指导,目前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已整改完,有的问题正在按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还有的问题仍 没有整改完。

七、当前EHS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求

针对内审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必须按公司要求限期落实整改。下一步为把二标一体化体系运行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要求如下。

1、各级部门分厂负责人要积极参与EHS管理体系工作

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齐抓共管是体系建立的前提,是推动体系前进的动力。在体系实施过程中碰到诸如EHS管理体系管理职责、权限的调整和划分明确、规范化的EHS管理体系给原有工作程序带来改变、EHS管理体系责任制考核的落实等问题时,公司最高管理层要及时主持召开EHS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分厂的责任人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积极配合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完成各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各部门分厂基层要发动本单位员工严格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危害识别和作业安全分析等活动,规范个人作业行为,鼓励先进,实现全员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大力开展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传和教育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体员工具备正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思想意识和观念,并自觉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全公司逐渐形成一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化,在这种文化氛 围中体系才能够很好的运行,组织再对分厂负责人以上的责任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公司EHS体系文件》培训,增强理解与掌握是必要的。

3、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使全体员工都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别是生产作业现场的员工,他们是直接操作者,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对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4、进一步加强记录管理,注重信息沟通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大量记录的支持,它一方面为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根据,同时也对外提供了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这些记录大部分被放在各部门分厂,由具体管理人员、操作员工负责填写,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在记录的规范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势必造成假记录、空记录,达不到记录的真正目的。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体系运行期间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包括横向信息沟通与纵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表现在EHS管理部门与公司其它部门间的沟通,将EHS管理体系记录与其他部门下发到基层单位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能合并的合并,该简化的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纵向信息沟通表现在EHS管理部门与 基层单位间的沟通,员工在记录过程中碰到一些操作性问题,诸如记录项目与实际不符、过于复杂等,及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EHS管理部门,EHS管理部门在进行认真分析后,对现有记录进行更新,以增加记录的可操作性。

5、继续抓好EHS管理体系职责的落实,严格检查考核

我们在体系运行的前一阶段,对体系建立落实的检查考核抓的不够,督促了多,最后说法的少,员工的EHS管理体系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和具体运行连不上,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仍然走老路。因此,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EHS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确保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公司EHS管理体系主要考核内容将包括:部门EHS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部门和管理人员落实EHS管理体系成绩效情况,部门EHS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各分厂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未能履行EHS管理体系职责或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公司人事部不定期对各部门分厂、个人的EHS管理体系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单位、个人的EHS管理业绩表现,对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这些经 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公司EHS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6、进一步强化生产作业现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公司所有的生产、维修活动几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因素,强化作业现场的EHS管理,将极大地推进EHS管理体系的全面运行。对作业现场管理各部门分厂今后应突出以下几点:

1)强化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按照体系文件中环境因素识别和危害识别的要求,组织员工对从事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活动包括:日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工、停工、检维修作业;进行基建、变更、采取拟定的纠正措施等;识别活动中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评估风险度、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符合程度;根据风险度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二书二表”,如现场控制、管理控制、人员控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

2)抓好检修过程中的EHS安全管理。检修活动因涉及人员广,危险点源多,交叉作业频繁,一直是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事故,因此抓好维修过程的EHS管理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为重点,落实EHS管理职责,制定EHS管理方案,提出EHS管理保证措施,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措施,落实好控制措施,以防止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害和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对作业环节应该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 3)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监督。各层次EHS管理人员都要对所辖责任区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监督,对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7、继续开展内部审核,以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在EHS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间后,都要对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内部审核是审核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自我诊断和评审公司在体系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并且可进一步督促员工自觉履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因而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强有力手段。

除内部审核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认证都是保证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公司将根据体系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部门要认真遵照以上要求,将认证贯标工作做好、做实,为公司二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外审取证,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打好坚实基础。

二00八年十二月

5.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五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印制板组装厂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一点就是要降低其生产成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来实现。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探讨一些提高SMT生产线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1、情况介绍

以烽火通信公司电装车间一条环球SMT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该生产线由一台DEK265、一台HSP4796L高速转塔贴片机、一台GSM1高精度贴片机和BTU回流炉组成。虽然一条SMT生产线由多台设备组成,但对SMT生产线效率影响最大的是贴片机。由于后面叙述的生产线平衡内容是关于这两类贴片机的,因此需要加以介绍。

HSP4796为转塔结构,采用十六个一组的旋转贴片头,每个贴片头上有五种不同吸嘴,两个料台,每个料站平台上可安装最多80种元件(8mm),贴装速度0.10s片,可贴装0201~钽电容、小型SOP等。GSM1为拱架式结构,安装了新型Flex Jet贴装头,同以往贴装头相比,进行了以下一系列改进:把每个CCD摄像机内至到每个贴装头里,各自独立,以往的4 Spindle Nozzle已进化成7 Spindle Nozzle;把这样的7个贴装头都装设在贴装平台系统上,并行运行,最快贴装速度可达到1万片小时。

GSM1可使用卷带(tape)、条式(stick)、华夫盘(tray)各种类型的元件包装,而HSP4796L只能使用卷带。

目前已经总结相关方法和措施,并已经开始实施,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主要方法和措施如下:(1)PCB设计工艺;(2)生产线平衡;(3)设备程序优化;(4)管理措施;(5)提高新程序编制准确度;(6)良好的设备监控及维护;本文将在后面分别加以详细介绍。

2、PCB工艺设计

具有良好设计工艺的PCB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采用拼板设计。若PCB面积比较小,为了充分利用板材、高效率地制造、安装、调试SMA(表面贴装组件),往往将几块相同或者不同的PCB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版面,如图1所示。例如设计双面贴装不进行波峰焊的印制板时,可采用双数拼板正反面各半,两面图形按相同的排列方式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生产准备费用和时间。

图1 拼板设计可提高生产效率

(2)元件布局尽可能集中整齐,类型相似的元件应该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在板上,如图2所示,可减少贴装头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规则的排列方便检查,并利于散热和焊接工艺的优化。

图2 相似元件的排列

(3)应考虑尽可能减少生产流程。两面有贴片元件考虑能否集中到一面。

3、生产线平衡

通常一条SMT生产线由一台高速贴片机和一台高精度贴片机组成,当两台贴片机生产时间相等且最小时,则整条生产线发挥出了最大产能。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合理分配元件,实现两台机器间的平衡。我们在初次分配每台设备的贴装元件数量时,往往会出现贴装时间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贴装时间,对生产线上所有设备的生产负荷进行调整,将贴装时间较长设备上的部分元件移一部分到另一台设备上,以实现负荷分配平衡。另外在分配元件时还要注意以下因素:

(1)尽量不要将降速的元件(如钽电容、SOP等)分配到HSP上,避免由于少数几个元件导致旋转头整体降速,影响生产效率。

(2)根据每台贴片机能贴装的元件类型进行分配。例如,细间距元件给GSM,片式元件给HSP4796L。

(3)同时需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元件的包装形式,条式和华夫盘式元件只能用GSM来贴装。

4、设备程序优化 4.1 转塔机HSP4796L 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工作时供料器平台可左右移动到吸取元件所在的料槽位置上,旋转贴片头顺时针旋转吸取元件,X-Y工作台可上下左右移动到贴装元件所在位置上。优化原则如下:

(1)两相临贴片元件位置最近(最短路径法)。减少X-Y工作台移动距离。

(2)两料位移动最小。减少料台移动时间。

(3)先贴快速元件,后贴慢速元件。避免慢速元件对整个头部旋转速度的影响。

所以在程序优化或者实施更改后要检查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若不符合则对贴装步骤进行调整。

图3 HSP4796L结构

4.2 高精度贴片机GSM1

图4 GSM1结构

GSM1结构如图4所示,相比较于高速机,高精度贴片机程序编制更为复杂,制约的条件也更多。在GSM1贴片机程序优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尽量不换吸嘴和少换吸嘴。目前GSM1实施不换吸嘴程序优化,平均程序效率提升幅度在5%-10%左右。另外可减少对机器头部的磨损。

(2)元件较多的Feeder离PCB最近,减少吸嘴移动行程。

(3)尽量实现同时吸取。使用多的元件可把放置Feeder数目由一个改为多个,可使元件同时吸着,缩短吸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元件识别效率。GSM1贴片机采用两套视觉对中系统,分别为位于机器后侧的仰视摄像机和机器头部的摄像机,仰视摄像机分辨率为4mil,主要用来识别大尺寸元件,头部摄像机分辨率为2.6mil,识别元件尺寸一般不应超过20mm,可实现飞行对中。这两套视觉对中系统结合在一起,确保了GSM1能高速而又准确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元件。4mil摄像机所能处理的最小引脚宽度为0.203mm,针对33.358mm以下尺寸(例如QFP208)可一次成像,而对大于33.358mm尺寸的元件(例如QFP240)会采取四次照相合成的方法来增大照相面积的目的,先分别照四边,然后合成一个整个的器件,但所花费的时间将会成倍增长。了解到这些,在编程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将大于33.358mm尺寸的元件与小尺寸元件放在同一个循环中,这将影响到小尺寸元件的识别速度。

(5)减少等待华夫盘元件时间。主要由于华夫盘供料速度跟不上吸取速度,调整贴装步骤,在吸取华夫盘元件前先吸取其它的元件。

(6)每个循环尽量满负荷,减少吸取次数。

(7)在一个循环过程中,尽量只从正面或后面的料站上取料,以减少贴装头移动距离。

有些原则在优化程序时会发生矛盾,这就需要进行折中考虑,以选出最佳优化方案来。

5、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

SMT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精密设备,在工作中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SMT生产线效率的一个重要办法。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提前将要补充的元件装在备用送料器上,缩短换料时间;

(2)生产线装配前面批号产品的同时,提前做好生产线下一批号产品的准备工作等等。

(3)加强对操作员工的培训。SMT生产线属大生产流水线,产值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而生产的流畅性和产品的质量除设备与环境因素外,人的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成分。例如若操作员对设备很熟悉,那么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问题所花费时间较少,也可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除了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我们还以一些专业SMT书刊为教材组织员工学习,培养对SMT的热爱,提高每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

(4)实施不停机换料。针对一些大批量产品,HSP4796L两个料台同时启用,减少换料停机时间。GSM1或者AC系列机器使用量较多的元件使用多个供料器,在一个供料器上元件用完时会自动转到另一供料器上取料,这时可取出空供料器进行元件补充。

6、提高新程序编制准确度,缩短调机时间

重点关注元件角度、封装、华夫盘设置参数等。

(1)关注元件角度。大多数PCB设计软件定义的贴片元件角度与烽火公司SMT设备程序定义的角度存在偏差,例如芯片、不规则方向阻容元件、排阻、二极管等(见表1),每次在一个新产品贴片程序编制过程中都需要一个个手工核对元件角度。如果元件数目较多,核对过程将非常耗时。表1 烽火公司SMT设备与PCB设计软件定义元件角度对比

通常这种偏差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芯片,烽火公司贴片程序定义角度与PCB设计软件定义的角度统一偏差-90度,可以用EXCEL等通用字处理软件来处理,但较为繁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开发了DPS(Data Preparation System)数据准备软件,可在数秒钟之内完成所有型号元件角度修正,即准确又快速,目前该软件在我公司新产品数据准备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程序编制的准确度。

(2)核对芯片封装。GSM1编程软件UPS可显示贴片程序的图形模式(如图5),非常接近实际,可用来与元件实物进行比较,非常方便核对,避免封装出错导致新产品调机时间延长。

图5 GSM1编程软件UPS可显示贴片程序的图形模式

7、良好的设备监控及维护

SMT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与保养也是保证其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有力措施之一。很多公司由于生产任务繁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一旦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生产时,其停工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对设备定期停机检验与保养的费用。因此必须强调对设备定期进行科学的检验与保养,加强对设备上一些易损件的定期检查,包括滤芯、吸嘴、照明电源、切刀等,若出现情况及时更换并采购,确保机器处于良好状态下,避免机器由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例如抛料率过高致使部分吸嘴被屏蔽掉。

8、结论

6.作业长现场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篇六

作业长制度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架构,它是以组织结构扁平化、专业化管理集中、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以机构简化、人员精练、权责统一、管理高效为目标的管理系统,是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生产组织的基本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简化;一元化领导;任务单一;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效率高。其最大特点是作业长既是生产一线的指挥者,又是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者,作业长的主要管理方式是工序服从、权力委让、横向协作、自我了结。能够在现场直接。以下结合实际从几个方面谈谈作业长现场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指企业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马钢许多二级单位已在运用,每年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考核,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认为绩效考核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作业长自身素质,努力消除“主观偏见”的影响,推动考核工作走向公正、公平、公开的轨道。其次,更新员工的观念,提高员工的认识。在考核上,员工是作为主要承受者来进行的,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是做好考核的基础。然而在考核上,大多数员工都存在这样误区,认为“考核都是针对他们的”。不论考核标准多么客观、多么合理,他们也认为“是针对他们的”,总认为“是在找毛病”、“是故意找茬”,这也是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的根源所在。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懂得考核真正的意义。

2、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基础。而构建这个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企业领导者要全力支持;

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

绩效考核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考核标准一定要明确、清晰,有可衡量性。

建立健全日常考核记录,坚持“用事实说话”

注重日常原始记录的积累,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使之与最终考核结果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核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

这里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通知和说服法

这种方法最常用。考核人员根据考核的结果,及时把员工的优缺点都告知其本人,并以实际的事例说明考核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要激励和帮助员工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之处,以促使他取得更好的绩效。

②解决问题法

员工在上级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考评,把重点放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上,使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考绩的目的,不在意结果,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绩效。

③建立持续有效地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考核者应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其次,要重视与员工之间的面谈。面谈是一项技巧性很强、又很经济有效的工作。

3、全员培训,共同提高。

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是关键。一般而言,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企业人事制度的讲解。⑵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⑶考核误区的澄清。考核中经常出现的如近因效应、居中趋势、从众心理、相似性错误等误区。在培训中应对考核者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以使他们尽可能避免这些误区,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基础。企业的员工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对他们进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训要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考核的目的和作用,使他们消除对考核的误区和抵触情绪,为顺利开展考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是根本,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要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全面提高每个员工的个人绩效是关键。

二、标准化作业

所谓标准化作业,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标准化作业是安全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前提,马钢公司对标准化作业已经推行多年,并建立起岗位作业标准评价改进机制,我认为在现场管理中,标准化作业特别需要重视下面几点:

1、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包括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及设备管理的维修、点检、润滑、清扫标准;作业指导书应按照PDCA与SDCA每年修改一次。作业指导书力求流程化、清晰化,任何一个其他岗位的员工,通过对作业指导书的能够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安全控制措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

2、培训与检查: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的考试,尤其是岗位的示范性培训,职工技能的摸底提高,规范职工的操作流程,在职工头脑中形成固化的正确的操作模式,并应用到工作当中,同时在岗位上形成标准化作业的氛围。

3、不姑息员工的违章行为,只要发现员工有“三违”行为的,发现一起,按照制度处理一起,以严带兵,.对三违行为的容忍是对职工的残忍。同时开展职工现身说法活动,对有“三违”行为的职工在作业区内部进行说法,不仅自身得到深刻的教训,对其他职工起到举一反三的警示作用。

三、质量管理

企业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当今的钢铁市场,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产品处于饱和或疲软状态,除了价格是用户考虑的因素之外,用户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价格已不是企业竞争的唯一因素,更高的目标是追求产品质量的优越——产品的适用性和满足用户的要求。质量出自于生产过程,出自于管理。如今,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我认为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下几点:

1、生产中无论出现什么质量问题,管理者首先查事实,确认各环节有没有按照标准操作,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再查出责任人,坚决查处,并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出现质量问题决不放过;问题的根源不查清楚决不放过;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放过。

2、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一是完善作业区的管理制度,首先是物品定置管理,作业区内的材料按类统一在指定范围内整齐排放;所有的材料挂牌在指定位置堆放。其次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操作工除了做好本岗位工作外,还必须负责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保养和环境卫生等。二是建立签收制度。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发出的各项通知都必须进行签收,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管理,而且提高了操作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理解和执行有关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建立质量互保制度,对生产作业过程严格把关,确保合格的产品入库。还要建立产品入库前的再抽检制度,对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起到有效作用。

7.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1 关于水利施工行业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水利施工行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水利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未给予重视, 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非常的薄弱, 在进行现场施工的管理的时候, 管理人员应该把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做到细化到实处, 使得现场的施工可以做到有依据的进行, 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

1.2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 有些企业将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进行拆分, 把工程的各个部分交于不同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在这样的环境下, 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是非常的困难的, 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施工安全性管理的关注度都是不同的, 而且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也是不同的, 要想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要做到对于施工的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 做好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 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1.3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关注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 在相关的方面进行了立法,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 要想从根本上对相关施工进行约束就必须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1.4 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时候, 除了一些技术人员是从专业的学校毕业的, 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是一些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农民, 这些从原来的农民转为现在的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并未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并不是十分的了解, 只是根据相关的指挥进行具体的工作, 在施工的安全方面他们也为受到相关的培训, 这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1.5 文明施工意识淡薄

在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着施工现场的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且道路不畅通的状况, 这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有些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 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 流于形式。

1.6 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

企业的安全资料并不是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但是安全资料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的重要的, 因为企业的安全资料可以直接体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它也是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但是有些企业对于安全资料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的规范, 很多资料的填写只是形式上的工作, 并未对所填的内容进行实地的考察。而且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2 完善水利行业安全施工的解决措施

在进行水利施工的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方面, 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既管生产也要管安全。在生产活动中, 要针对生产特点, 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 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1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安定水平和政治的稳定。同时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是维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统一思想, 始终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提高水利施工安全生产意识, 增强做好水利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 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确保安全, 关爱生命。

2.2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时候, 要做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就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得他们在施工时候时刻的想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对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 要对工程中的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工作, 这样才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做到安全施工的保证。

2.3 列支专项经费, 确保安全生产

在进行水利工程招投标中, 要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 独立于招投标之外, 设立独立资金账户, 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 分阶段拨付, 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 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2.4 加强对水利施工企业的监管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健全, 同时也完善了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但与其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 国家监督及执法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 要求限期落实整改,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 左右连接, 确保安全, 消除隐患。

2.5 与时俱进抓安全

发展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施工安全信息资源是施工安全的重要生产力。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 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 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他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 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3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 为了使经济建设的时候可以有相关的能源进行支持。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的时候, 一定要对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要求, 因为施工的安全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保障, 同时施工的安全也是对施工的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在保障了水利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才可以把水利工程的施工做到最好, 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水利安全生产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从实际出发, 从预防和消除水利工程不安全因素入手, 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方东平, 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1]方东平, 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

[2]陈卫星.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2]陈卫星.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

[3]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 2008年.[3]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 2008年.

8.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专题 篇八

关键词:公众聚集场所 安全隐患 消防措施

近几年来, 通过火灾分析可以看到, 经过连续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火灾起数呈下降趋势, 但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火灾隐患仍很突出, 仍是群死群伤损失重大火灾的高发场所。因此治理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火灾隐患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消防工作重点, 笔者针对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1、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问题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涉及公共娱乐中心、商场商厦、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影院等单位和场所, 其主要特点是人群密集、聚集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消防安全障碍多、隐患多、阻力大、难控管, 一般为火灾易发和频发场所, 经调查分析, 主要存在以下隐患问题。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单位和场所主要负责人轻视和忽视消防安全教育, 相关工作人员消防意识和责任心淡薄, 平时不注重安全检查和整治, 发生火灾后又不愿承担相关消防责任, 大部分人认为损失是集体的, 责任是领导的, 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 缺乏维护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整体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大打折扣。

(2)建筑设计不规范, 安全通道不畅。不少单位和场所对消防法律、法规及有关建筑规定不懂或知之甚少, 个别单位出于节省设计费和地盘的考虑, 初建时并不向消防部门申报, 随心所欲自行设计, 也有临时以其他建筑改变经营用途而建立的公众场所, 因地制宜私拆濫建, 将消防安全统统置于脑后, 均不预留或违规少留安全出口, 有的虽有通道但设置不合理, 有的临时改建或乱堆乱放杂物堵塞通道, 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 给紧急疏散人群带来困难。

(3)电器线路乱拉滥接现象严重。主要表现有: 用电制度不严格、不规范, 电管人员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责任心较差;电器线路铺设不合理, 乱拉滥接严重; 电线老化破损, 绝缘率下降, 漏电严重, 得不到及时更换和维修; 线路超负荷运行, 有时有的地方还经常有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的现象。

2、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成因分析

2.1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就投入使用是产生公众聚集场所重大火灾的主要原因

各地现在存积的 “久拖不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大多数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 或者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消防设计, 或降低消防标准, 而留下的先天性火灾隐患。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法制观念不强, 片面强调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创造宽松环境, 置法律要求于不顾, 盲目扩大再生产和投资规模, 放任、纵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甚至对根本不具备开业条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一律放行, 边整改、边经营, 致使一些大型公众聚集场所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而且长期得不到整改。

2.2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消防管理不到位是

产生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的直接原因

从总体上看, 大部分单位都能依法实施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但仍然有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 造成大量的火灾隐患。一是单位还没有完全树立消防安全主体意识。有的单位还没有从原来的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 总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 单位的消防责任制不落实, 消防工作无人抓, 消防管理无人问, 以至养患成灾。二是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 没有落实逐级和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防火巡查、检查流于形式, 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三是单位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严重。一些单位没有把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位置上, 把经济效益看得高于一切, 置消防安全于不顾; 一些单位为节省消防投入, 在工程建设之初不按消防设计进行施工, 偷工减料, 有的工程项目由于投资缺口较大,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竣工, 首先就砍掉消防设施建设投资, 给建筑物留下.. 先天性..的重大火灾隐患; 有的商场、宾馆、酒店、桑拿洗浴等公共娱乐场所为了追求豪华高档, 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 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规定, 任意修改或取消防火设计, 疏散通道狭窄或堵塞占用, 又人为地造成了大量火灾隐患。四是有的单位不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设施设备缺乏维护保养, 使原来符合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的建筑, 由于设置安装的自动消防设施损坏, 产生了新的火灾隐患。五是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活动中的租赁承包活动大量增加, 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有的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和用途, 有的擅自在建筑上加层, 扩大建筑面积, 造成重大火灾隐患。

3、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建筑施工设计和相关设施的监督管理。既要加强建筑施工前期设计规划的消防技术指导, 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安全疏散通道, 合理铺设电器线路; 又要加强施工中有关消防技术问题的监督和指导, 严禁擅自降低技术标准或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 更要加强建筑施工结束后投入使用前的消防设备检查验收和投入使用后的日常监督管理, 严禁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消防投入, 确保人、财、物力不缺位。在日常监督检查中, 消防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检查对象消防投入重要性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引导, 各单位和场所要确保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向消防投入给予倾斜, 缺人的上人, 缺钱的筹钱,缺物的配物, 并坚持经常性的设备更新和维护, 真正做到“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上一篇:职业经理人谈职业规划:如何制订职业目标?下一篇: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