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关语翻译(8篇)
1.英语双关语翻译 篇一
论双关语翻译之真谛
张传彪
张红深
(1.石河子大学外语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2.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翻译之难莫过于双关,原因就在于找到完全对等的双关几乎不可能。本文试图通过大量英语双关语汉译实例,证明幽默双关语的替换译法是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双关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尽量保持原文审美信息,再现原文修辞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修辞效果;替换法翻译
[1]
[2]Abstract: The pun is considered most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becaus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n exact pun equivalent in the target language.Based on abundant E-C translation ca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rgue that the replacement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English puns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aesthetic messages of the source text should be especially retained and the rhetoric effects reproduc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n.Key words: pun;rhetoric effects;replacement translation 0.引言
双关语是通过特定语境中一个词的双重含义,或其与另外一词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可能引发的意义联想,达到幽默、诙谐、讽刺诸效果的修辞格。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本体性差异,试图在两者间寻找到意义、结构、韵味都一一对应的双关语难乎其难。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谈到双关语翻译时也不无感慨:“翻译双关语时,我们能做到的最多是给译文加注释,告诉读者原文是双关语。”
“译文加注释”作为双关语翻译等而下之的替代译法可以考虑,但无论如何不是最佳策略。理由无他,译诗必须还之以诗,译文必须还之以文,译双关必须还之以双关。本文试图跳出双关语翻译语义对等的狭窄观念,转而从双关修辞的目的属性探讨英汉双关语翻译的另类技巧与变通途径。
1.幽默是双关修辞的本质属性
什么叫“双关”?《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的定义是:“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p.1275)双关语的这个与生俱来特点,必然注定了其幽默、谐趣、语义含混的修辞属性。双关语使用者无论是用它表现幽默功能、讽刺功能,还是呼唤功能,这种幽默风趣的内质都始终存在。以打字机广告语“不打不相识”和《红楼梦》中隐藏双关的姓名“甄士隐”、“贾雨村”为例,这些双关语作者的初衷或许只是出于功利目的(比如推销产品)和讽刺目的(比如嘲讽世态),但双关修辞本身还是依然赋予它们挥之不去的幽默感和谐趣味。可以想见,当汉语读者看到广告语“不打不相识”时,从打字机的“打”突然联想到古人“不打不相识”的“打”,毫不相干的二者被这么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而且还分明感受得到它们跨越时空的携手际会,怎不哑然失笑?至于双关语中的绝大部分,原本就用于幽默、逗趣的目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不妨看例: 1)Customer :Waiter,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
Waiter:No,sir,Round.2)A: What is the worst kind of fish? B: Selfish.可以说,任何一个英语母语者,只要其思维正常,绝对不会对文中的提问做出如此荒唐的回答。显而易见,作者的用意只有一个,那就是故意制造幽默。有哪一个英美餐馆的服务生会误解顾客 “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中“long”的真实意指呢?同样的,例2)中对“What is the worst kind ————————————————
*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2007年校级科研课题“汉、英民族语言心理差异的发生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WSK08-Y117
[1]of fish?”的回答“Selfish”,牛头不对马脚,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双关语纯粹 都是基于插科打诨,博人一笑的目的。难怪纽马克对双关语翻译有过这样一个经典评论:“双关语翻译的重要性有限而趣味无穷。”[2] 此言的潜台词是什么?那就是:双关语是用来逗乐、博笑的,双关修辞本来就是被定位在文字游戏上,所以,对它们的翻译大可不必太较真。事实上,文学语境和交际语境下的双关语从来都不是为了传递字面信息,而是为了制造言在此,意在彼的修辞效果。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在双关语的翻译上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宽畅。
2.双关幽默是供人意会而非教会
设想一下,一个饱含睿智的双关语突然间被你悟出,那会是一份怎样的快感?可是,同样这个双关语,如果你不是从智慧的思考中顿悟,而是经由别人条分缕析的讲解后得知,会有相同的感受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双关语该如何翻译?
译界一般认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语言自身差异如语音、字型等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主要由同音或谐音形成的双关语,显然属于后者。既然在英汉两种语言间寻找意义、结构完全对应的双关语不可能,那么在英汉双关语的翻译中寻求变通,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所谓变通,并非简单的直译加注,这样的玩意儿谁都会,但效果却不敢恭维。幽默是只能意会而不能加注的,经过注释处理的幽默即使不是趣味索然,至少也已魅力不在。所以,本文讨论的变通,不拟包括注释法。
作者设计双关,目的无非是制造出其不意的幽默、讽刺效果。因此,翻译双关语理所当然应该首先考虑效果。德国功能学派学者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翻译的交际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即“目的决定手段”。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双关语翻译,也就是应该把再现这种幽默、讽刺的修辞效果作为价值取向的核心。所以,那种把双关语信息摆在翻译首位的做法,实际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仍以前面提到的那句谐趣双关为例:
1)Customer :Waiter,will the pan cakes be long?
Waiter:No,sir,Round.(原译)顾客:“服务员,煎饼还要等很久吗?”
侍者:“不,先生,是圆的。”
这是一个利用英文单词“long”既指时间“长”,又指形状“长”的双关义制造出来的幽默。原译采用了直译加脚注的“注释翻译法(philological translation)”,其在忠实传达原文的信息上无懈可击,只可惜原作者精心设计的幽默却在译文中丧失殆尽。面对这样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汉语读者如果不看注释,能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吗?原作者饱含创意的艺术语言,体现在译文中居然成了一个无厘头信息!请看笔者的改译(本文除“原译”外,所有译例均系笔者所译): 顾客:“服务员,煎饼还要好久吗?”
侍者:“哦,先生,煎饼不用酒(久)。”
笔者的改译谈不上完美,但至少部分传递出这句双关语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正是原文作者最希望产生的现场交际效果。然而,原译只盯住了文本表层的对等,却把活生生的幽默诙谐转化为冗长枯燥的脚注。读者不禁纳闷,假如本句的双关是出现在电影、戏剧的对话中,又该如何脚注呢?再看以下两个例子:
2)What keys won’t open doors? ———A monkey, a donkey and a turkey.3)A: What is the worst kind of fish? B: Selfish.几乎所有涉及这两句双关语的译者,都对它们要么避而不译,要么照字直译,要么干脆以它们为例,证明凡属语言文字自身属性差异造成的双关皆不可译。请看一位作者是怎么译的:
2)什么钥匙开不了门?——猴子、驴子和火鸡。3)A:最坏的鱼是什么鱼? B:自私。
坦率地说,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初看这样两句汉译,难保不会怀疑应答者是不是刚进过精神病院。译文对原文如此原字照搬,实在无异于拿汉语读者寻开心。要知道,原作者设计这两个双关,着眼点并不只是它们的信息。在这里表层信息实际上只是一个“道具”,而道具是为展开剧情服务的。所以,双关语译者此时没有理由不跳出传统狭窄的翻译观,从而把目光直接瞄准双关修辞最可宝贵的本质内涵上。试看笔者如何改译:
2)I.什么(钥)匙开不了门?——汤匙、糖匙和醋匙。II.什么天最美?——聊天、谈天、武则天。3)A:最坏的鱼是什么鱼? B:暴雨(鲍鱼)。
从传递语义信息的角度讲,改译似乎有点离谱。若从再现原文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讲,改译显然胜出一筹。双关语作为一种利用谐音、歧义为主要修辞手段的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故意追求模糊性和多义性的产物,又怎么能够要求译者恪守忠实,天衣无缝呢?所以,笔者以为,翻译双关语,字面信息的对等与否,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当然,能在译出双关的同时又能兼顾对等,自然求之不得,但这等美事只能得之于偶然,无法求之于必然。张南峰教授在《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就指出:“假如认为必须保留原文双关语的结构和字面意义才算翻译,那么,就英汉翻译而言双关语的可译性就很低;但假如认为双关语不必译为相同的双关语才算翻译,那么可译性就很高了。”[3] 这段话无疑是深得双关翻译三昧者之经验高论。实际上,只要我们一改双关语翻译必须保留原文结构和字面意义的狭隘观念,转而寻求其修辞效果和功能的再现,许多原本只能直译加注或被打入“不可译”冷宫的双关语,马上就能获得新生。谓予不信,请看例: 4)A:At what time of day was Adam born? B:Just before Eve.A:后羿射日在什么时候?
B:前羿射完后。
5)A:What kind of money do girls like most? B:——Matrimony.A:爱钱女孩最喜欢什么元? B:姻缘(银元)。
6)Donna:He’s so romantic.Every time he speaks to me he starts with “fair lady”.Tina:Romantic, my eye.He used to be a bus driver.(原译)多娜:他真浪漫,他每次跟我说话总是先说声:“漂亮女士”。
泰娜:浪漫,哼!他以前是个司机。
改译:多娜:他真浪漫,每次跟我说话总先说声:“够漂亮女士!”(Fair lady!)。
泰娜:浪漫,见鬼!他以前是个司机,开口就是:“购票,靓女士!”(Fare, lady!)
7)“Why don’t you go forth and multiply?” asked Noah, a bit angry.“We cannot, ”said the serpents, “we are adders.”
原译:“你诺亚不是叫我们出去‘相乘’吗? 对不起,我们蝰蛇是做加法的。”
在原译作者的文章中,该双关其实是被归入不可译之列的。短短两句英语原文,引出的却是一大段解释性说明——:
“这段幽默的作者别出心裁地从《圣经》取材,拿诺亚开玩笑,也给翻译出了个难题——如何翻译‘multiply’(繁殖、相乘)和‘adder’(蝰蛇)这两个词。大洪水退后,诺亚叫所有动物都出去繁衍后代,当他看见两条蝰蛇仍赖在方舟里不走,便略带愠怒地问它们为什么不出去繁衍后代。然后,狡诈的蝰蛇却偷梁换柱,将‘multiply’中诺亚所指的那个‘繁殖’的意义,换成了‘相乘’的意义。将名词‘adder’(蝰蛇)与动词‘add’(做加法)这两个意义上毫无联系的词生拉硬拽到一起,然后根据英文名词构词法之一——在动词后加词尾‘er’便构成该动作 行为者,来为其懒惰辩护:‘你诺亚不是叫我们出去‘相乘’吗? 对不起,我们蝰蛇是做加法的。’”
[4]汉语读者即使有耐心认真看完这段约200个字的注释,也未必清楚原文的幽默风趣所在。诸如add与adder的语义衍生关系,普通中国人很可能是一头雾水。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真的读懂了这段长长的注释,所得到的审美享受也跟英语读者读到原文时的会心一笑大相径庭。殊不知,双关语的幽默是靠顿悟神会的,而非长篇解释教会的。这个中道理就好比诗歌给予读者审美愉悦,靠的是浑然天成的美,而不是一词一句的肢解和阐释。任何一首好诗,换成了白话散文,都不比初中作文好多少。请看笔者的改译:
诺亚:“你们为什么还不出去孕育后代?”
蝰蛇:“对不起,本蛇姓蝰(性亏),不受孕。”
3.双关语翻译的审美观
双关语翻译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用双关语译双关语,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完全对等。但这只是理想译文,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正因为双关语的翻译几无例外都经过变通处理,所以评判其美学价值就可能人言人殊。笔者以为,评判的尺度应该首先放在衡量原文幽默效果的再现上。当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原文的修辞功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请看例:
8)Customer: Have you got any chicken’s legs?
Waiter: No,sir,1 always walk this way!(原译)顾客:你有鸡腿吗? 侍者:不,先生,我一直这样走路!改译:顾客:你有鸡腿吗? 侍者:没。我有双腿,从来不用鸡腿。
9)What is the most contradictory sign in a library? ——To speak aloud is not allowed.(原译)图书馆里最自相矛盾的标示语是什么?——大声讲话不是大声。改译:图书馆里最自相矛盾的标示语是什么?——敬请(尽情)低语!
例8)的原译看似忠实于原文,其实根本没有传达出原文歧义双关的幽默,而症结就在“你有鸡腿吗”和“不,先生,我一直这样走路”之间少了一个“missing link”。不懂英语的中国读者面对这唐突的一问一答,绝对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而笔者的改译表面上偏离原文,实际上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文的幽默。什么叫“离形得似”?——这,就是!
至于例9)的原译,严格说来不能称之为“翻译”,而只是“揭谜底”——把原文谐音双关的另一层意思(To speak aloud is not aloud)和盘端出。在这个对话中,To speak aloud is not allowed的本意是“不得大声说话”,这也正是笔者改译中“敬请低语”的意思。而“敬请低语”刚好跟“尽情低语”成了一对语义相反,且又谐音双关的绝妙联袂!
如果说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的话,那么双关语翻译就更是如此了。成功的双关语翻译应该做到在译文中重现原文的文本功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请再看例:
10)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a man 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a woman gets her master’s status.(原译)I.婚姻是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硕士地位。(脚注:bachelor为双关,意为光棍 / 学士;master为双关,意为主人 / 硕士)
(原译)II.婚姻是这么一个学院:在里面男人失去光棍学士学位而女人得到老大硕士地位。(原译)III.婚姻是这么一座寺庙——男人进庙当不成“真和尚”,女人进庙却成了“老佛爷”。以上3个译文在再现原文谐趣双关修辞效果上明显存在差异。原译I和原译II基本上没有摆脱“注释翻译法”的窠臼。原译III则相对超脱,对原文幽默效果的再现也显见功力,美中不足的是,“真和尚”和“老佛爷”的喻意略显直露,有失双关修辞的含蓄美。本文作者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改译:
◇ 婚姻是一所卫校——男生入学主修“气管炎(妻管严)”,女生入学主攻“肤必治(夫必治)”。
以“主修‘气管炎(妻管严)’”对应“loses his bachelor’s degree”;以“主攻‘肤必治(夫必 治)’”对应“gets her master’s status”,恰好做到以双关语译双关语,并且在幽默效果上毫不逊色。此外,以“卫校”取代“寺庙”对应institution,也更加贴近原意。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改译给予汉语读者的审美愉悦,跟原文给予源语读者的审美愉悦基本相同。而这,才是翻译双关修辞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Nida, E.A.Rhetoric and Styles: A Taxonomy of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J].Language Sciences.1984(6): 297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217 [3]张南峰.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3(1):32~33 [4]金敏、熊丽娟.英语幽默的汉译困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9
2.英语双关语翻译 篇二
关键词:广告英语,双关语,翻译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广告是企业推出新型产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树立产品良好的国际形象, 商家会精心设计, 制作自己的广告。广告就是利用推销原理, 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 充分运用广告的视觉形象要素和听觉形象要素达到广告的目标。美国广告协会ANA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ing) 把广告的目标ACCA视为广告成功的要求, A代表为认知 (awareness) , 两个C分别为理解 (comprehension) 和说服 (conviction) , A是行动 (Action) , 意为好广告能在瞬间引起读者认知、理解、刺激, 说动其购买欲望, 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双关是广告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辞海》定义双关为利用语言文字上的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两件事, 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巧妙的双关语应用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 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一、广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大众的目光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起来并不容易
双关语简洁凝练, 风趣幽默, 新颖别致, 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常见的双关有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句法双关及文化双关。
1. 语音双关
语音双关是利用拼写相似, 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表达本意。语音双关幽默风趣, 能很快吸引顾客注意力。如一家电话运营商的广告: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该广告就是利用good-buy和good-bye的谐音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既指对话从hello开始, 以good-bye结束, 又让good-buy传递出货物质量好, 价格合理, 买得好的内涵。再如一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该广告巧妙地运用了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词, 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和谐悦耳, 让人颇有想象空间, 取到了让广大消费者都想来海滨浴场度假的作用。
2.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利用一词多义借题发挥, 由此及彼, 这种用法委婉, 含蓄深沉, 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读者很容易感觉到。如美国强生公司的牙线广告:You need the stronge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gum diseases.该广告中的“line”一语双关, 既指“清洁牙齿的牙线”, 又指“预防牙病的防线”, 让读者明白使用该牙线能很好地清洁牙齿, 达到预防牙病的效果。该广告还用最高级the strongest鼓动, 夸张该商品的功能, 让顾客感到购买, 使用该产品就能“筑起牙龈疾病最坚固的防线”。再如一家航空广告:Different countries.Different languages.Different customs.One level of comfort worldwide.该广告中的“customs”既有风俗习惯之意, 又有海关的意思。该航空公司意在表明无论来自哪个国家, 说什么语言, 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本公司都会让你感受到专业贴心的服务。
3. 句法双关
句法双关是在形式结构上套用著名警句, 谚语的句式。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 文化知识为基础, 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 既增强了广告的艺术性和内涵, 又让读者回味, 容易记住, 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如丰田汽车的广告: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该广告套用了一个常见民谚的模式: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人们熟悉名言, 由此及彼就能很快记住该广告。再如一家美食店的广告:Tasting is believing.很明显这则广告借用了家喻户晓的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 。该广告表明其食品质量上乘, 吃了绝对让顾客回味无穷。
4. 文化双关
文化对语言影响巨大。文化双关是指一些有明显文化因素和语言艺术的习语。广告制作者善于运用源于英语文化中的习语, 这样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一则甜玉米的广告:Try our sweet corn.You will smile from ear to ear.这则广告中“ear”有两层意思:玉米穗和耳朵。英语语言中“from ear to ear”是指某人非常高兴, 以致合不拢嘴, 也可指某人非常喜欢该玉米, 他吃了一穗又一穗。读者看到这则广告, 定会回味无穷。还有著名的时代杂志 (Times) 的广告词:We take no pride and prejudice.读者马上意识到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这则广告能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 并容易记住, 同时传递出该杂志坚持正义和真相, 读者大可信任他们这样的内涵。
二、双关语的翻译方法探讨
双关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点, 甚至有人认为双关语根本不可译, 这是由不同语言的特性所决定的。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思维完全由其母语决定, 而一种语言的范畴和分类是该语言系统所特有的, 是其他语言系统所不能比较的, 但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的著作中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和实践》及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指出: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求得译文和源文对等, 但无论是语内交际还是语际交际, 两篇不同话语之间都无绝对的对等可言, 译者所追求的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在使用中发挥同样的言语作用或者交际功能, 即功能对等理论。
从功能对等角度来看, 翻译广告中的双关语要根据商家宣传的产品项目及广告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 以避免原文信息的流失, 又保持原文的风格。
1. 套译法
英语中有不少广告借用现成的成语、谚语、短语等获得文体效果, 汉语也不例外。套译法就是根据广告意义套用汉语中已有的成语、谚语、短语等翻译广告。如丰田汽车的广告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可译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丰田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汉语中妇孺皆知的谚语, “有路必有丰田车”倒是一个创新, 这样以汉语谚语翻译英语谚语, 完美体现了广告的目的, 也很好地突出了丰田汽车广布天下的主题。
2. 意译法
意译法是译者完全领会英语广告的意思, 用更生动的语言串起字面意思和内在意义。如摩尔香烟的广告: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它可译为:摩尔香烟让我更满意, 再来一支, 我还要摩尔。因为摩尔香烟 (More) 跟更多 (more) 音同意不同, 使广告有一语双关的效果。译文还用“更”, “再”, “还”强化广告的目的。再如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此广告可被译为:尽情大吃, 不增体重。Spoil yourself是指“纵容自己, 让自己快乐”之意, spoil your figure则指突然变胖。此处“spoil”就是一个双关, 翻译时要翻译出两重意义。
3. 侧重译法
侧重译法是因为广告中有多重双关而难以全部顾及时, 翻译时就只好牺牲形式, 保留其概念意义和传递广告产品及服务所要达到的目的。侧重译法通常容易失去原文诙谐、机智, 又暗含寓意的趣味, 只能以一种较平铺直叙的语言表现出来, 是译者不得已的选择。读者从如下例子能看出原因, 三菱汽车的广告:No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Performance or economy?That’s the question every car buyer asks.For the new 2 little 4cylinder Galant engine, Mitsubishi said instead“Performance and Economy”;then set out to achieve it.此句中又两个明显的双关语, No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马上让人想到美国独立宣言中一句话: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Performance or economy?That’s the question every car buyer asks让人想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剧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翻译该广告时很难找到同样内涵丰富, 韵味深长, 让人印象深刻的汉语译句, 因此只好舍弃美好的形式, 把内涵翻译出来。一般译为:不是所有汽车造起来都是平等的。是性能优越还是经济实惠?这是每个购车者都会问的问题, 也是每个制造商必须寻求最佳答案的问题。而对2立升4缸的新款加仑特发动机, 三菱则说“既要性能优越又要经济实惠”, 并为之而奋斗。本广告突出了三菱公司的汽车具有性能优越, 经济实惠的双重优势, 这样能有效说服顾客想购买三菱的汽车, 达到广告的目的。
4. 补偿译法
补偿译法是当译者译出双关语的一层意思后, 另一层意思不能得到完整表述的时候, 这时就要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补偿。广告最常用的补偿手段就是利用承载广告的媒体, 如通过电视, 广播的影音图像或报章杂志的图文设计达到目的。如一则经典的眼镜广告:OIC.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如眼镜, 读音为“Oh, I see.”该广告充分利用了读者的感官, 视觉上, 形状如眼镜的字母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听觉上, 这样的发音很容易让视力不佳的顾客感到舒服。但是该广告的翻译同时很难兼顾视觉和听觉, 只好译为:哦, 我看到了!视觉上只能通过广告的载体, 影像, 图形等弥补译文无法传递的信息。
这种译法会有些许遗憾, 但是有些情况下能通过一些补偿原则, 还有充分考虑到广告的载体, 有时也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5. 转译法
文化习俗对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影响, 英式思维与表达和中式思维与表达分别受自身的文化习俗影响, 翻译时很难彼此理解。英语广告也一样, 有些思维方式很难被中国人接受, 因此翻译时应该做些转换工作, 使之尽量适应中式思维和中式表达方式, 以便更能发挥广告在中文地区的作用。如理光复印机 (Ricoh copier) 的是一则广告:We lead, others copy.本广告中的copy就是一个双关, 一方面它指该机器的功能, 做复印之用, 另一方面是指效仿、抄袭等。该广告显示了理光复印机在该领域一直领先, 而其他产品只是模仿它。字面上我们可译为:我们领先, 他们效仿。但是这种过于自信的字句不符合中式思维, 中式思维中人们对自我总是很谦虚, 谨慎。因此翻译该句时需要做些许改动, 可译为:完美科技, 超凡先机———尽在理光复印机。这种译法也显示了理光领先于该领域, 同时以第三人称来称赞其功能, 让习惯于中式思维的人更能接受它。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但同时也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广告用语有很强的目的性, 遵循KISS原则。KISS指Keep It Simple and Sweet.Simple是要求广告语言简洁、通俗、易懂;Sweet是要求广告语言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广而告之是其浅层次的目的, 取得社会经济效用才是最终的追求。因此翻译时不仅要考虑翻译的广度, 更要重视其深度;上文提出五种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在实际翻译中还要结合具体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 对英语广告的背景及特定环境作些分析, 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
参考文献
[1]王涛, 梁景会.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及翻译策略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 2009.
[2]潘红.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188.
[3]徐振忠.谐音双关翻译法漫谈[J].外国语, 1993 (4) .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分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王志伟.英语双关语的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6, Vol.5 (5) .
3.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篇三
[关键词]广告英语 双关语 翻译
一、引言
不论是商品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这门艺术中的文案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写作都更需要技巧。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在广告如林的时代,为使自己的广告独树一帜,惹人注目,广告作者总是特别注意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创造出精辟独到、生动形象、效果非凡的广告词,而其中双关语的运用最能体现机智和诙谐。
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二、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For example: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译文: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un-son、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For example: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For example: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drink) can (refresh 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For example: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三、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还是可能的。
1.对译法
如果原文中一词两义的词在汉语中也有相对应的词,这时就可以对译过来,保留原文的双关,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For example: I use Miracle2Gro to make everything in my garden look it s best.
译文:我使用“奇迹生长”肥料使我的花园尽善尽美。(某花肥广告)
Miracle2Gro 是此種花肥的商标名,利用英语中Gro 与grow(生长)的发音相同,将花肥的商标名译为“奇迹生长”,既切合了该词与grow 发音相同的特点,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花肥能使花儿奇迹生长的意思,译文非常贴切。
2.意译法
意译是指译者不得不舍弃或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习惯表达法,或运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在英语广告语言里,有不少双关语涉及到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语言习惯或文化习俗,它们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不为译文读者所熟悉,因此对这样的实例只能意译。
For example: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译文:慢行回家,快行回老家。(交通安全警示广告语)
这则广告是模仿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的模式,而且还利用了late 一词的双关意义,late 是“迟到”的意思,而the late 在是指“已故的,不存在的”。有人将其译为“迟到总比丧命好”,这句译文意思虽正确,但听起来好像是在说话,不像交通安全警示语,也没有完全保留原文的双关意味。此处采用的译文虽与原文字面含义稍有出入,但还是忠实原文的基本意思的,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原文的幽默、风趣。
3.加注法
在找不到恰当的汉语表达手法体现原文运用双关的巧妙用心时,这时就需要加注解释原文的双关含义。
For example: OIC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 I see”。该广告既利用视觉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利用听觉语言表现此眼镜给视力不佳的顾客带来的欣喜之情。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同时兼顾到视觉和听觉,只能从听觉上译为:“哇!我看见了”。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这一视觉语言要素来弥补。对于依靠媒体而存在的广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
四、结语
总之,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十分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炼、丰富、诙谐,而且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但广告双关语的翻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上我们只是讨论了广告双关语翻译的几种模式,在实际翻译中,要真正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等值,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只使用某一两种手段,而须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试析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法[J].抚州师专学报,2001(1).
[2]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2000(5).
[3]陈文伯.一词两义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4).
[4]单祝堂.英语双关语探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9(1).
[5]项成东.试谈广告英语中的复义[J].山东外语教学,1996(2).
4.英语双关语脑筋急转弯答案推荐 篇四
1.What does the man who just had his face shaved
resemble
刚刚修过胡须的男人像什么
2.Why did the farmer take his chicken to task
农夫为什么训斥小鸡
3.How do we know the ocean is friendly
人们如何知道海洋是友好的呢
Keys:
1.A bear.
像熊.
2.Because they use foul language.
因为它们说脏话.
3.It waves.
它总是招手致意.
Notes:
1.resemble/ri>zembl/ v.与…相像
bear n.熊,音似bare adj.光秃秃的,无遮盖的
bare-faced面孔干干净净,没有胡须的
bear-faced脸和熊一样的
2.foul adj.脏的,音似fowl n.家禽
5.英语双关语翻译 篇五
此次的这些都是借用类似语移花接木的广告词:
音响公司广告———“一呼四应!”
评:一语双关,强调音响的震撼力。
某饺子铺广告———“无所不包!”
评:说明包子种类包罗万象,只要是吃的东西肯定都会变成材料。不过,这句广告语用在包子身上总感觉吓人。
吃的东西不一个强调做工,更应该强调吃的感觉和感受。
某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
评:原来白手起家可以用在这里,点明了石灰的特点,强化了家的需要。
某当铺广告———“当之无愧!”
评:当之无愧作为当铺的广告还真就当之无愧。既然东西都要当了,来这里肯定去对了地方。因为只要货真价实就肯定当之无亏。
某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评:虽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戴上我们的帽子还真就能够给你增色几分,别人还真就得以帽取人。
某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
理发技术之高全在剪头的过程中,不经允许绝对不会误拔你一根头发。降低你的心理压力,突出理发水平的高超。
某药店广告———“自讨苦吃!”
评:良药苦口概念根深蒂固,生病吃药是一个主观自发的行为。所以言之自讨苦吃相当的取巧,从心理上与病人同步,体会他们的感受,又强化药品的质量。
某戒烟协会广告———“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
评:幽默形象,烟灰缸是我们弹烟的地方。那肯定不是一个干净的地方,将吸烟的人比作烟灰缸。幽默形象的突出吸烟的厌恶感。
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评:不是俺愿意打,只是因为只有打才能识。
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评:上升了一种境界,提高了一种品味,引发了一种共识。巧妙比喻,升华了一种物品,强化了价值感的认知。
眼镜能卖多少钱啊,但心灵窗户的玻璃肯定就贵了。
不过暴利的行业,说得越邪乎,你挨宰的可能性就越大。
某香水公司广告———“我们的新产品极其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评:用香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异性,但是能够吸引到被人家侵犯的地步,可见魅力不小。
某公共场所禁烟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评:环境健康、个人健康双重保护,我们拒绝黑洞,让我们从拒绝吸烟开始。
某公路交通广告——“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评:关键时刻,符号胜过言语,这种广告不会是有效的路牌广告,除非真的有人想让你的车游泳,某新书广告——“本书作者是百万富翁,未婚,他所希望的对象,就是本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
评:预知详情,怎么不得看看内容。要嫁百万富翁,先得买本书。好奇往往也是购书的一个主要因素。
某汽车陈列室广告———“永远要让驾驶执照比你自己先到期。”
评:潜台词:不是驾照到期的早,而是俺确实质量好。
某交通安全广告———“请记住,上帝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给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评:因为没有备件,我们没法和汽车比,所以还得关爱自己身体的各个零件。
某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评:化妆品上岗,雀斑下岗,青春痘不留。
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评:贤妻良母不用吃耐劳,只因有洗衣机,解放妻子的时间,强调一种境界和家务自由,一门心思做良母。而且,以往经验,一说到贤妻人们就想到黄脸婆,如果变成闲妻,更多时间会花在自己身上,给妻子一种增添魅力的机会。
体会了妻子的感受,妻子就会肯定你的产品。
某酸汁饮料广告———“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
评:唤起谁的共鸣,谁就是它的购买人群。
某鲜花店广告———“今曰本店的玫瑰售价最为低廉,甚至可以买几朵送给太太。”
评:典型送给男人的广告,不过千万别让太太看到。因为女人不仅在乎花,更在你给他买花的理由。也许有时不需要理由,但不需要理由也是一种理由,至少没有理由也要胜过“因为花便宜”这个理由。
某美容院广告——“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搭讪,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评:夸张的不可理喻,但是别忘了女人为了魅力往往会丧失理性,这个广告就是给她们做的。
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切。”
评:充其量就吸引个眼球,因为承诺一切,则一切都做得不好。这已经成为分众时代的一个不二法则。
某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评:使用方法+心理暗示的感觉体验,全部体现在夸张的广告词中。
全球是我们通常对地球的代名词。与眼睛类比,夸张放大,让你过耳不忘,同时你会随着指令在滴完眼药水后,真得转转眼球,来润滑你的“全球”。心中还会想起夸张的广告语,又一次强化你的感觉。心理暗示配有生理效果会让你对品牌产生难忘的印象。
某招聘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6.浅析双关中文(模版) 篇六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横空出世,广告已触及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报纸、杂志,公交上、商场里、街道边,广告无时无处不在。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和刺激消费为目的特殊语言,它能使广告告更丰富精彩,更有竞争力。为了提升广告语言的魅力,增进有效传达和沟通,文案人员常常运用修辞技法来实现,双关修辞便是其中一个常用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从中外优秀广告语鉴赏出发,探讨广告语中双关修辞格的类型及其功效,阐明双关修辞在广告语中的特殊功能。关键词:广告语 双关 类型 功能
双关语是广告语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所谓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它既可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加深记忆。双关修辞的这种特殊效果,它能使语言活泼有趣,或借题发挥.或旁敲侧击,以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运用双关的广告语言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有趣,化无情为有情,化紧张为轻松。广告语根据广告本身的特点及受众的心理,从语言的海洋提炼出来,就像沙里掏出的金,内容丰富,字字玑珠,它能激发人的消费动机,左右人的消费观念,诱导人的消费行为,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一、广告语中的双关类型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在广告语中很常用,它广泛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汉语修辞学》中王希杰把双关分为语义双关、谐音双关、语法双关。按照此法,广告语中的双关也可分为这三类: l、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样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语义双关在广告中的运用比谐音双关更为普遍。其效果与谐音双关可谓异曲同工。如: 例①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联想集团的广告语运用了假设句式,一语双关,将品牌“联想”和人的心理现象“联想”提高到同等重要的程度。作为心理机制,人如果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世界”将变成一潭死水;有了“联想”,就有了创造,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一个现代信息工具,如果人缺少了“联想”牌电脑,生活也许就会变得枯燥。而有了它,生活就会变得多彩多姿。这句广告语一语双关,它强调的是人类如果失去“联想”这一品牌,就如同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世界也将会不堪设想。
例② I a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 MORE是一种香烟的商标,这个单词的本义是”更多,更好”。第一句广告语把表面上的”我更满意”转成深层的含义:“我对MORE牌香烟感到满意”:第二句广告语把表面的“我要更多“转换成:”我要更多的MORE牌香烟。“这样的广告语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效果不同凡响。
2、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就是用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词构成双关。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例③ 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则广告利用了”ears”和”years”的相同读音.既表达了产品的性质,又兼顾了说明公司产品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令人不得不叹服广告创作者的高明之处。例④“真橙”爱你每一天。
这是一则汇源真鲜橙的广告,给消费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真橙‟爱你每一天”更是巧妙地运用谐音双关,强调汇源的产品是原汁原味的“真橙”,给消费者的爱是决不掺假的“真诚”。爱是呵护和关怀,这正与果汁是健康的守护者相合。这种以情感诉求为基点的双关广告语,容易让消费者从内心接受这一产品,也可以使消费者在玩味广告语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例⑤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这是香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下„斑‟”和“下班”同音,“„痘‟留”和“逗留”同音,在意思第一层上是说这家店生意好,早点卖完化妆品,员工早点下班,第二层则是针对消费者,暗指本店的化妆品质量好,只要用了,脸上的雀斑、青春痘之类的很快就会消失。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关系,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法功能而产生的双关。它不同于一般的语义双关,其出发点是词或词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这类双关在广告语之外的文体中比较罕见。如: 例⑥ 美的空调.美的享受。
这是美的公司精心推出其主打产品空调机的广告语。它通过改变词语的词性来创造广告的意境,达到了一语双关的目的。“美的空调”的“美的(di)”为商标名,是名词,指“美的”牌空调机;“美的享受”则变成了形容词性的短语,指“美好的”意思。字面上一致,却巧妙的改变了词性。完整地表达了两个意思。
例⑦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这是一则在”can”上做文章的广告,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暗指别家的一罐饮料比不上可口可乐的。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这则广告语和商品一样流传久远,令人难忘。
二、双关修辞格在广告语中的功能
双关是广告语中富有创新意义而又有积极效果的一种修辞现象。结合相关资料,我认为它在广告语中的功效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点:
1、言简意赅、经济高效
广告主创作时要注重经济、实效、省时、省力,使广告文稿既通俗易懂、新颖独特,又能惜墨如金,言筒意赅。为追求语言的简洁性,在具体语境中。人们大都倾向于使用表意单一的词语。而双关的适当运用,能使广告语在保持言语简洁的同时突显丰富的语意,达到最佳表达效果。例如“一卷而净(唯洁雅厨房用纸)”,采用四字短语画龙点睛地传达了产品的特色,最大程度显示了广告语的本色“卷”作为动词,体现厨房用纸的方便性,卷‟作为量词,则突出其为厨房必备助手的作用。
2、幽默诙谐、吸引力强
广告语中的双关.因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趣味,以审美的新奇感给受众极大的冲击。广告利用双关,能吸引我们的注意,碰到双关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康乐为我出气。(康乐抽油烟机)”,如果如实表述成:康乐牌抽油烟机消除厨房油烟。准确平实,但毫无吸引力,而例子中用“出气”二字造成双关,一方面突出抽油烟机的功能,另一方面体现油烟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将一扫而光,幽默风趣,产生强烈的广告效应。
3、广而告知、一炮打响
广告修辞中独特的“品牌双关”堪称广告双关语中的一枝奇葩,它既可以表达字面所表示的意义,也可以表达品牌的意义,把双关修辞用于品牌之中,借助中华文字简洁凝练的独特魅力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美营度。如:“女人更年要静心(静心口服液)”“美的空调,全球信赖”他们借助与品牌名称字形相同、语音相近为条件构成双关,既展示了产品的特色,又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三、结束语
广告中的双关用其含而不露、意味深长的语言,在介绍商品的同时,将消费者引入丰富的遐想、深远的托意之中,让耐人寻味的“余音”在消费者的脑海中烙上深深的印记,令人回味无穷,使广告达到意想不到的新、奇、趣、美等效果,从而达到商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预期目的。双关以其简洁凝练、新颖别致、含蓄风趣的修辞效果,达到了广告“引起注意、发生兴趣、产生欲望、付诸行动”的目的。然而,双关策略并非万金油,也不是任何广告人都能将之运用得恰到好处,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广告者不仅要尽力让广告达到最佳关联,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百科知识、民俗背景,以及不同消费者对信息接受的惯性问题。如果双关策略没有贴近受众的文化背景,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物极必反、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l】王希杰 《汉语修辞》(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2004年10月出版
7.广告英语中的双关修辞及翻译策略 篇七
1. 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分类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双关语大致被划分成三个类别:同音异义双关语、同形多义双关语和惯用语双关语。
1.1 同音异义双关语
同音异义双关语是使用相同或相近发音, 但意义和形式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The Club Med Vacation Vs Room and Bored.
这是名为Med Club的旅游公司的广告。词组“房间和不耐烦”听起来像“膳食”, 但真正指的是“不耐烦”, 广告商以此引起观众的注意:对枯燥的呆在家中与在Med Club的专业引导下愉快地游览进行选择。这种对比使观众产生一种想法:观光是一种更好的娱乐方式。
1.2 同形多义的双关语
同形多义的双关语涉及有相同发音和词形的词或词组, 但它们有两个或多个区别明显的含义。
例如:Money does not grow on trees.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最后一个词“分支”是双关语, 它含有两个意思:在第一个句子中, 其意思是“树枝”;在后一句中是指“银行的支行和分行”。“钱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更像一个警句。聪明的广告商不仅是在告诫消费者没有付出不可能获得金钱, 同时也告诉他们, 只要他们将钱存储在劳埃德银行, 他们的钱就会持续增长。
1.3 惯用双关语
惯用语双关语是指英语广告中常援引熟悉的成语或谚语。它不仅增强了英语广告的趣味性, 还实现了语言的艺术性, 使英语广告更加吸引人。
例如:Thirst come, thirst served.
这是一条饮料的广告标语。它是双关语“先到, 先服务”。根据Maxwell的观点, 它意味着当没有足够的能力为所有人服务时, 首先请求某事的人们将是最先得到它的那个人。在这个广告中, 它意味着当您感到口渴时, 这份饮料将解除您的干渴。如此, 这个广告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2.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作用
作为广告商, 吸引顾客注意是至关重要的,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广告英语中的双关语是卓有成效的修辞手段之一。以印刷类英语广告为基础, 根据现今的研究结果, 下面将说明双关语的一些功能。
2.1 提升广告美感
双关语是能增加审美乐趣的一种语言手段。广告通过语言来美化产品, 将它们转换成消费者中意的产品。
例如:A brilliant, fresh burst of fragrance from Cristalle.
在这句广告语中, “精采”、“新鲜”和“爆炸”都具有隐藏含义。同时, 这个广告加入了与品牌有关的一句双关。“Cristalle”能导引出“水晶”的意思, 尤其是因为“brilliant”这个形容词通常与水晶联系在一起, 而不是香水。因此, 香水广告联合精彩水晶, 使消费者能欣赏图像的秀丽, 增进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彼此了解。此乃双关语的美学欣赏。它们平整的结构、对称的节奏使广告产生美感, 其语言形式、情感、图像、创意和文化的结合给观众一种宜人的感觉, 放任观众去想象。
2.2 引起注意
广告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效应, 必须将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其它话题或是类似的广告上吸引过来, 双关语中所含的幽默成分也是吸引观众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使用幽默的双关语, 广告商在广告中为消费者提供笑料, 使他们对产品产生兴趣。观众在欣赏广告中体现出聪明才智的同时, 也为产品赢得消费者更多的喜爱和对产品的信心。
例如: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从上面的例子, 我们不难发现广告双关语比一般的广告更有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可以说, 双关语是一种消费刺激。作为一种消费刺激, 双关语既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又能立足于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在这个广告中, 双关语利用词“耳朵”和同音字“几年来”。5000个耳朵与5000年联系起来, 暗示助听器有着悠久历史、高品质和好名誉。其中, 让观众注意到的词就是“5000个耳朵”。
2.3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双关语经常是含蓄的, 因此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双关语也许使观众思考:“那个广告究竟是什么意思?”这种效应一旦产生, 观众就将思考这个广告并且喜欢上这个广告。由于双关语的理解要花很长一段时间, 在经过一段时间内一直受到观众的注意, 它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宜人的感觉和满意。
例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can”在美式英语当中字面意思是用来装液体, 尤其是饮料的铝罐。但同时它的同音词, 可以充当情态动词。因此, 这个广告让人开始思考它暗示的意义。如此, 它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诠释:
可口可乐带给您其它饮料罐所不能的清新感。 (饮料罐给您新鲜感)
可口可乐能带给您其它饮料所没有的新鲜感。 (饮料带给您新鲜感)
2.4 说服效用
双关语在广告中的显著效果, 极大的口语经济效应, 以及观众解决难题时的乐趣促成了交易的完成。制造广告美学、吸引注意力和诱导思想都是为了实现说服效应。说服效应对于引导消费者潜在的消费决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Ask for More.
这里的双关语“more”具有双重含义。可以把“more”看成副词。它也提到这个香烟的品牌名称“more”。“more”的幽默用法使广告更具效力。它给消费者留下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这种产品比其它的更好。这样, 这个广告就能够劝服消费者购买这个产品。
3.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3.1 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 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以及形象的民族和地方色彩等, 以译入语已有的广告语套译原语的广告语。
例如: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丰田的这则英语广告闻名于世。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在于广告商引述了著名的为世人所熟悉的谚语———有志者, 事竟成。因此, 这个广告令消费者念念不忘, 消费者能从这个类似谚语的广告中获得这样一个结论:质量好的丰田车, 深为大众喜爱。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翻译这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就有丰田车。”
3.2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 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 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会发现用目的语来翻译出双重含义有时可能会比较困难, 不太适合。所以, 我们需要决定应该保留或强调哪个意思, 是字面意思还是深层含义。强调深层含义, 省去字面意思是必要的。
例如:Put it all behind you.-Honda Civic Wagon:
这是汽车品牌———本田的英语广告。在广告中, “它”有双重意思:一个含义是其它品牌的汽车。另一个含义是繁忙的事务、繁琐的工作和其他令人沮丧的事。如果翻译出这两种含义, 汉语译文会很长, 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经济效益。所以,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强调其深层含义, 省略字面意义。译文如下:“一切尽抛脑后。”也就是说, 译文更注重广告的隐含意义。
3.3 直译加解释
添加解释性文字既可保持原文特殊的语言形式, 也可以通过恰当文字说明译文, 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是一种形、义并举, 简洁而直接的变通方式。在这类翻译中, 双关语牺牲了双层含义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两个双关语的含义都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如:I’m More satisfied.
这是名为“More”香烟的广告语。这个广告巧妙地运用了“more”的两个含义。“more”一词可以理解为“一个额外的数目”。当“m”大写时, 它指的是“摩尔香烟”。这则英语广告更容易使人们记住这个品牌。另一方面, 它留给消费者们这样的印象———这种香烟比其它品牌的好。所以在翻译时, 应该分别陈述这两种含义。译文是:“摩尔香烟, 我更满意。再来一支, 还吸摩尔。”
4. 结语
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 广告具有交流和劝说的作用。在英语广告中, 双关语是一种倍受欢迎的修辞方式。双关语在广告中的频繁使用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打响品牌名称。但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双关语的翻译存在缺失和混乱, 就会丢失双关语的效应和幽默含义。这个认知并不能阻止我们追求更好的双关语翻译。相反,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并帮助寻求更多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1993.
[3]甘荣辉.关联理论和广告双关语.湖南大学, 2004.
[4]聂柯.双关语及其翻译.华中师范大学, 2002.
8.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双关语翻译 篇八
关键词:双关语翻译;接受美学;《哈姆雷特》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兴起于上世界60年代末,作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种,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忠于读者的动态角色。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汉斯·罗伯特·姚斯 (Han Robert Jauss) 和沃尔夫冈·依瑟尔 (Wolfgang Iser) 认为读者在接受文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读者反应应当成为文本优劣的评价标准。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如下:
其一,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观念认为文学作品不等同于文学本文,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未定性,不同读者阅读后给予本文不同的具体化意义。
其二,读者阅读的主体性。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读者的积极参与。
其三,文学的历史性。姚斯(1982)提出,文学作品只能作为连续几代读者的集体阐释而存在,每一代读者通过其特殊视野的滤镜来阅读文学文本并作出反应,试图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每一次具体的阅读都是历史与现实有意识的调节。
二、接受美学和《哈姆雷特》
作为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朱生豪和梁实秋就是莎剧翻译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笔者选取他们的译本,分析《哈姆雷特》译本中的双关语翻译。
(一)《哈姆雷特》中的读者身份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正是一个文学作品真正完整的过程。多年来一批著名的翻译学家致力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原创性翻译,以散文、小说、儿童启蒙刊物、诗剧和舞台剧等形式呈现。读者群可谓老少皆宜。面对的读者群不同,其接受视野和心理需求也不同。因此,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艺术特点也需要进行相对的调整。
例1. KING 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 Not so, my,lord; I am too much i'the sun.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朱)
王:怎么,你脸上还是罩着一层愁云?
哈:不是的,陛下;我受的阳光太多了。(梁)
哈姆雷特开场的一句话就是“旁白”,并且包含着双关语,“sun”谐“son”的异形同音的双关语,暗指新国王将娶其母,哈姆雷特将为其子。朱生豪将双关语译为同类型的相同双关语,译本流畅,地道,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进行思考。梁实秋未译出双关意,但是增加了渗透其学术功底的注释也是一种方式。
(二)《哈姆雷特》中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的一种鉴赏水平和需求,它基于读者原有的兴趣倾向,个人能力,美学偏好甚至生活经验。朱生豪和梁实秋译本的主要读者为对文学经典作品较为感兴趣,对文学有一定系统认知的知识精英阶层,其美学偏好和艺术鉴赏能力会更高。因此朱和梁在翻译《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时更加注重这类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他们与一般大众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兴趣程度的不同。
例2.CLOWN: ‘A was the first that ever born arms.
OTHER: Why, he had none.
CLOWN:How dost thou understand the Scripture? The Scripture says Adam digged. Could he dig without arms?
小丑甲:他在创立家业方面很有两手呢、
小丑乙:他有什么两手?
小丑甲:你的《圣经》是怎么念的?《圣经》上说亚当要掘地,没有两手,能够掘地吗?(朱)
这段对话中,arms在本段对话中有两个意思“手臂/纹章”,可谓一语双关。朱生豪翻译成“有两手/两手”,一虚一实,实指亚当的“两只手”,虚指亚当“有能耐”,暗含arms双关的明暗之意,充分糅合了汉语文化,再现了原文的幽默格调。读者也能体味到原作的那种神韵,更易于理解原文。
(三)《哈姆雷特》的不确定性
伊瑟尔提出文学作品并不像非文学作品,它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双文本性和模棱两是双关语的两大特征,他们和接受美学中意义的不确定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姆雷特》中双关语极具巧思的运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量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性等着读者的填补。
例3. HAMLET: Let her not walk I' th' sun: conception is a blessing; but not as your daughter may conceive.
哈:不要让她在太阳光底下行走;肚子里有学问是幸福,但不是像你女儿肚子里会有的那种学问。(朱)
哈:那么可别教她在太阳底下走路;受胎固然是福气,但是别教你的女儿受胎;(梁)
原文的conception是个双关语,意为“领悟/怀孕”两层意思。朱试图用不同的通俗的语义来填补意义的空白“肚子里有学问/肚子里会有的学问”而不是直述其意,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揣摩维度。然梁只是译出了conception的字面意义(受胎),让读者一目了然,失去了文本双关语的韵味,读者也不会对此细节进行艺术性的感悟。虽通过注释来弥补译文不足,但多少存在遗憾。
四、双关语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理论为双关语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谨记接受美学观点于心,尝试在妥协和补偿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目的语读者接受其译本。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因其巧妙语用双关语而深受大众喜爱,大多译者也尽己之力将双关语隐含之义完整呈现。通过对朱生豪,梁实秋等译者的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总结出五个翻译策略。
其一,移植法。即译者找到与源语在形式上和意义上完全对等的双关语。
其二,转换法。即在能保证事先源语双关语意义的情况下,将原双关语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双关语。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足够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让读者去填补。
其三,代替法。即通过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达到双关语的效果,其中包含讽刺、重复、押韵、模糊等。
其四,编辑法。即译者采用其他辅助手法来翻译双关语,主要包含注释、引语、附录等。
其五,忽略法。即直译源语双关语,或删除源语双关语。听起来似乎是对待双关语翻译的“被动”方式,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双关语翻译有意义的妥协。
五、结语
朱生豪和梁实秋翻译的《哈姆雷特》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欢迎,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将读者的审需求放在首位,努力呈现原文的精神和韵味的同时,保留足够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让读者填充。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朱生豪,译.哈姆雷特[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2]莎士比亚,梁实秋,译.哈姆雷特[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Jauss, Han Robert. 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M].Minnesota: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