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词名句

2024-09-03

曹操诗词名句(精选9篇)

1.曹操诗词名句 篇一

曹操励志的诗词名句

1、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2、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3、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4、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5、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6、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曹操名言

7、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8、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9、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髃英,孰逾于此?”

10、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11、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1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诗句

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4、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17、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曹操名言

18、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19、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20、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谓之让。

2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24、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25、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26、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2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8、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29、圣人之用兵,戢时而动,不得已而用之。

3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名言

3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2、天地间,人为贵。

33、 忧思难忘/慨当以慷 ——曹操 《短歌行》

3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3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36、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曹操 《气出唱》

37、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 《短歌行》

3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 《短歌行》

39、 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

4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41、 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曹孟德

42、 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曹操

43、 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

44、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观沧海 》

45、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

46、 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曹操

47、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曹操

48、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

49、 世人昨天看错了我,今天也看错了,恐怕明天还会看错我,但我不怕!我曹操从来就不怕别人看错我。我还是我曹操!” ——曹操

50、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

2.曹操诗词名句 篇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 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 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评价) 。第8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第一问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 联系全词词句, 联系题目和作者作答;第二问要注意分析写法及诗词意境。第9题:“两句的关系”, “红笺无色的原因”, 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 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具体分析词句作答。

【备考建议】

1.读懂诗词。通读全词, 借助标题、关键词句、注释等从整体上把握全词, 理解诗词所写的主要内容, 比如词人的某种感情 (乡情、伤情、喜情、悲情、怀古、吟边、忧思等) , 或诗人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某种见解。避免没有读懂就开始做题, 造成理解上的失误和答题上的偏离。

2.注重素养。平时备考要以培养学生语感,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不要纯粹为做题而做题。注重培养诗歌的艺术美感, 多些感性的审美直觉, 不要牵强附会, 硬贴标签。

3.注重积累。备考要注重文化积累, 扩大知识储备。平时要大量诵读, 反复吟咏;积累文体知识, 学会“知人论世”;掌握诗歌类别, 了解各自特点。

4.规范答题。明确答题要点, 规范答题思路, 组织好语言, 按要求表达, 尽量使用学科性术语。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5.新课标高考卷中, 诗歌鉴赏与以往大纲版相比较, 题量没变, 但赋分变化, 已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1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诗歌鉴赏更加高度重视, 加强对诗歌鉴赏的训练。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 人皆有之, 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2) 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________, 君子不齿, 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 四十三年, ________,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_________,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能力层级为A级。所选诗文范围均在教学大纲和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及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中。

注意 (1) 中“也”字易漏写, “耳”的字形, 不能误为“尔”或“而”; (2) 中“巫医”的不能误为“乌衣”, “百”不能误为“白”, “智”不能为“知”, “乃”字不能漏写; (3) 中的“望中”不能误写为“忘衷”, “犹”不能误写为“尤”或“扰”, “佛狸”不能误写为“狒理”, “祠”的偏旁不能误写为“衤”。

【备考建议】

1.明确范围。近几年来, 高考的命题在高中教材古诗文篇目为主的基础上, 尝试少量选取初中教材古诗文篇目中的名句名篇进行考查, 同时开始从高中语文读本和选修教材中选取少量名句名篇进行考查。因此主要记准《新课程标准》推荐要求背诵的64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14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 , 即使有的篇目课本未选, 也必须背诵;还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名句名篇, 关注初中学过的篇目。同时, 应适当关注语文读本和选修教材中的名句名篇。

2.识记方法。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 注意理解与诵读相结合, 不仅要口头记忆, 还要注意笔头书写。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认真作答, 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同音字, 顺序颠倒的情况。

3.有计划性。识记的内容多, 任务重, 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复习, 巩固难记难写的词句, 在后期不断缩小范围。

4.背诵时要强调文章的整体感, 不能只关注勾画的名言警句;名篇中, 还要关注不是名言警句的句子。

3.诗词名句的妙用 篇三

诗词名句最大的作用就是运用到作文中。在高考作文中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往往得到青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诗词的精彩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

1.以诗词名句为题目,警醒明确

由于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所以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月是故乡明》《为有源头活水来》《无心插柳柳成阴》《万紫千红总是春》等。

2.以诗词名句开头或结尾,引人眼球

文章开篇就引用古诗文中的丽词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吸引住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乐观》一文的开头: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就是对于诗词名句的灵活化用。

而在收尾处引用诗词名句,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比如《谈骨气》: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文中内容多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

比如: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天,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2004年海南考生《作家们的故事》)本例中诗词名句修饰的是人物的名字,使得名句、诗人相映生辉,更现诗人的神韵、风采。

由此可以看出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作文的品位与档次,充实文章的底蕴。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诗词名句在关键处用上那么几句,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以在作文中运用诗词名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明确中心的作用。

4.《曹操诗词全集》 篇四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

曹操的.诗词大全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5.曹操诗词书法 篇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6.诗词名句引用的三种常见误区 篇六

诗词名句特别是古典诗词名句是中华民族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闪烁着灵性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在议论文、散文中巧用诗词名句,既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亦可以彰显文章的底蕴和文采。

如2007年湖北卷满分作文《拥紧自己的灵魂》片段: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这段文字紧紧围绕“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一中心句展开,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出我们母语的典范之作——汉乐府和《诗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出了汉语特有的意蕴美和含蓄美。“动人春色不须多”,本文不是一味地堆砌诗词名句,只追求形式上的华美,来吸引眼球,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两条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来带动自己的描写和议论,四两拨千斤,有力地证明了汉语的“美丽”。诗词名句的巧妙引用在本文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这篇文章在当年众多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但是,作文时若不去认真考虑是否适当,只是为了装点一下自己的文字,将一些并不相干的诗词名句生搬硬套,以掩饰内容的苍白、认识的肤浅,则不但不会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反而会弄巧成拙,严重影响表达的效果。就笔者所见,诗词名句引用常见误区有如下三种:

误区一:生拉硬拽,似是而非

如《超越人生》一文的片段:

司马迁超越自己受宫刑而作《史记》;庄子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远居山村,不谙世之污浊;廉颇超越自己的错误想法而负荆请罪;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苏轼“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们都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

在学生作文中,像这类不管什么题目提起笔来就拿屈原、司马迁等古人及李白、苏轼等人的诗文名言“说事”的现象真是太普遍了。由于缺乏生活的源头活水,缺少真情实感,当下仍有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只能是“临时抱佛脚”,到“录鬼簿”里去搬救兵,到故纸堆里“讨生活”,生拉硬拽,机械套用,凑足篇幅,应付了事。说“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尚勉强有几分道理,但实在不知“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和“苏轼‘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如何“超越”“自我”的。引用有问题,那么用这些名句支撑的观点正确与否也自然令人产生怀疑。对于此类现象,何永康教授曾不无揶揄地批评道:“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学生一写道李白便是‘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提陶渊明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些作文中,已看不到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只有口是心非的虚伪,连学生自己看着都厌烦了。”这番话语可谓切中要害、入木三分!

误区二:理解失当,胡引乱用

如2006年安徽卷作文《读·感悟》的片段: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这是当年一篇高考高分作文中的一段,但就这一段来看,这篇作文实在是名不副实,大有鱼目混珠之嫌。这里我们且不说将“感”与“悟”拆开来解释是否合理,单去关注一下其中的引用,就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表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分手时忧愁感伤、依依不舍的样子,哪里有什么“微笑”可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蕴含着的是这样的生活哲理:对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人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这里也没有什么“彷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意思是,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惘然”与“朦胧”岂非两不搭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这两句是说,想廿四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作者借红芍药无人问津抒发扬州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说“慨叹”倒是可以,但又与“感悟”有什么关系呢?总之,这段文字,引用了这么多诗词名句,费了这么多口舌,但“感悟”究竟是什么呢?读后还是不知所云,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种胡乱引用,其实是当前中学生浮躁文风的一种典型表现,说得轻一点是不懂装懂,蒙混过关;说得重一点简直就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误区三:旁逸斜出,文不对题

如2011年山东卷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的片段:

这世界需要你,一句温柔而又动听的话语,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人们向前冲,让大家明白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洒脱,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愁。

2011年山东卷考的是命题作文“这世界需要你”,题目也就是文章的论点或中心,紧紧围绕“这世界需要你”展开写作是这一题目隐含的最基本要求。高考作文中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虽文笔一般,但表达的却是“这世界需要你”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符合题目的写作要求。按照逻辑关系,后边应该继续围绕这一意思展开具体的论述。但出乎人们意料,后半部分却转而大谈“生命”究竟是什么。这几句话,虽然名句使用正确,“生命就是……献身精神(浩然正气、洒脱、哀愁)”的判断符合龚自珍、文天祥、苏轼、杜甫等人名句的内涵,但却不能承接本段前半部分所要表达的意思,前言不搭后语。这里的引用,不能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属于“旁逸斜出”,实在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总之,形式与内容统一是写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名句引用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要想真正使其发挥锦上添花的理想表达作用,其一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其二是真正有这种引用需要,当引则引,不当引则不引。反之,若没有真正弄清诗词名句的内涵、不顾是否适当只是一味堆砌,则不过像暴发户高调炫富一样,非但不令人羡慕,反会惹人厌烦。

7.写曹操的诗词 篇七

曹操胆略与才智过人,并且才艺好、武艺好、好读书。后世不少文人都有写作关于他的诗词。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还有毛主席的: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王安石:《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曹操的诗词

《善哉行(三首)其一》

古公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善哉行(三首)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善哉行(三首)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8.曹操励志诗词鉴赏 篇八

2. 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7.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8.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9. 黜陟幽明。

10.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2.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3.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5.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7.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1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9.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9.毛泽东与曹操诗词之比较 篇九

摘要:毛泽东和曹操都是历史的巨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国家、人民、乃至整个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优秀的诗人、出色的文学家。毛泽东、曹操无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们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诗词区别表现在体裁形式上、反映内容上、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上。在相当时期还左右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历来许多诗人的诗风,在诗歌史的发展中,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后世诗歌影响的深深轨迹。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曹操诗词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诗的国度,其诗歌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夏商周时期,辛苦的劳动生产者为了发泄心中积累的劳苦,调动人们能够积极生产劳动、缓解疲劳,所以就出现了原始诗歌,口头创作。鲁迅先生说:“文学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劳动者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经大范围的传播和广泛的颂唱流行于民间。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中,逐渐被后人整理编订,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问世为后世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历朝历代的诗歌创作开启了先河,在文学的长廊中可谓是一部不朽的开山之作。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手法,灌溉着中国诗歌的广阔园地,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

在《诗经》巨大的影响下,纵观历史诗人,曹操和毛泽东两位不同时代的历史伟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其风格、特征稍有相似,又略有不同。更直得让后人研究的是他们的诗歌在所反映内容上、体裁形式上、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上大相径庭。毛泽东和曹操,历史给于的评价都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优秀的诗人。但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诗歌性质不同。曹操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文学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有许多和人民对立的思想,他的抱负和愿望只能是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效力,不可能真正表达劳动人民的感情,更不可能站在广大劳苦大众的立场领导着人民翻身做主。因此在他的诗中,人民只能做为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如:《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从这一幅幅真朴而又触目惊心的悲惨画面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是为了实现统治而被残害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和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人民大众的有及大的区别。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更是举世公认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毛泽东诗词可以不加否定地说是“新中国的民族魂”(贺敬之语)。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伟大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像一声春雷,震动了全世界。“他的诗词,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魂宝,人人热爱它,高声朗诵它,从中得到教育,也得到美感 ”。(藏克家语)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魂宝,诗歌史上的丰碑。郭沫若誉为“泰山北斗”。毛泽东诗词是曹操诗歌的发展和革新。毛泽东同志在点评《二十四史》时点评到曹操这个人时说“曹操是一个英雄,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贵族豪强争霸的局面,维护了中原农业的正常生产,我们不能将他的功过混浠一言而弊之,要以历史唯物辩证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他还说“曹操诗歌雄浑大气,慷慨激昂,刚健清新,不愧为一个胸怀大略,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还如在他的诗《浪淘沙·北戴河》里面这样写到“魏武挥鞭,东临竭石有遗篇。”可见毛泽东对曹操其人不仅十分崇拜和仰望,更是肯定了曹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但无论怎么样,毛诗和曹诗在体裁形式、反映内容、风格特征、审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和区别。具体地我们可以从上述几点把曹诗和毛诗进行比较。

一、体裁形式上

曹操是建安风骨的代表,其诗歌现金仅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写成,大多数是借古乐府旧题写时事。而且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精神。如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一开头,诗人就用眼前景物起兴,用虚表实,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的坦然正视。曹操另一表现形式是,他一反两汉几百年间文人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真能“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达到了情文并茂和文质相称的要求,既具有民歌特色,又有自己的创新。毛诗在体裁和表现形式是在继承了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典范。他善于活用典故、寓言、神话来借古讽今,善于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善于把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富有哲理的、全新的意境。在继承古诗词体裁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透露着今人的新意。如老少都能朗朗上口的一首七律诗《长征》,把长征中的现实和作者的浪漫、豁达、乐观性情相结合,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们长征胜利后的高兴和喜悦。曹诗距毛诗相隔两千年,经唐、宋、明、清文人的沿承和革新。到毛诗时期,虽能找到曹诗沿留下来的诗歌体裁,但远远以不是那时的固定模式,固定体裁,相比之下,毛诗体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形成诗歌在新时代下的新体裁。

二、反映内容上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而创作的。曹诗和毛诗也不例外,曹操的诗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汉末的社会**和人民苦难的,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却东西门行》等。这类诗现实性很强,深寓时代苍凉悲愤;另一类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这一类诗景象壮阔,气概凌云,表现出一个政治家丧乱中的积极进去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据藏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所载,共计五十首,就诗词本身所反映内容来说,毛诗可比曹诗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甚于曹诗,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诗言志”。诗不仅能言志抒情,还可以充当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毛诗有讽刺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如《菩萨峦黄鹤楼》;有抒发书生意气的《沁园春长沙》;有友人夫妻赠答的《贺新郎别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临江仙给丁铃同志)》等;有描写战争的(《清平乐将桂战争》)(《西江月井冈山》)等;有鼓励将士的,如《清平乐六盘山》、《赠彭德怀》等。总之,毛诗可谓是一部中国人民现代革命史、建设史,是中国革命艰难历程的见证,更是毛泽东人生经历感情的纪录。

但当我们研究比较曹诗和毛诗之后,会发现在内容上,毛诗突破了古诗中固定的反映模式,随心所欲,出口成章,世界宇宙之中直抒其意。歌颂圣贤,怀念古人,歌唱大自然,抒写革命前景,抒发凌云壮志,可谓是凡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无有不写,达到了有句便成诗的境界。毛泽东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马背上一气呵成,而绝大多数是在心情愉悦,旗开得胜后创作的,其反映内容复杂宏大,虽然是诗词,但作为新中国成立的见证史书绝非乱言胡说。当然,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历史的局限性,曹诗更具古韵色彩,内容单调唯一,相较毛诗则色浓而意稀。

三、风格特征上 我们暂不说曹诗和毛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光就他们二人的人生历程看上去也有相似,戎马生涯,奔驰疆场,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历史给予两位伟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作为诗人的曹操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所谓“风骨”,尽管近人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不否认他是一种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古直、悲凉的艺术风格。王世贞曾说曹诗有“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总之近来研究曹诗者甚多,各执己见,观点各异,我们就从诗词入手比较曹毛诗风格。

《步出夏门行》写于公元二零七年曹操北征乌桓的途中,它一如曹操的其它诗篇,都是借古乐府写时事的,它虽在戎马倥惚时写成,却立意深远,笔力遒健。在组诗开头相当序曲的《艳》中,草草抒发了他身经碣石,心怀天下的豪情,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激越的基调。

曹操的《薤露行》和《蒿里行》都是用挽歌叙写时事的,它完全摆脱了乐府古题的陈旧约束,直接反映了汉末**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用质朴而又形象的描绘有力地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种种恶果。东方树在《昭味詹言》中评《薤露行》说:“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恣真朴”。评《蒿里行》说:“真朴、胸阔、远大”。其诗曰:“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从画面中引出必然的慨叹。写到此,诗人已无须另费笔墨,而人们渴望祖国安定,统一的心愿就昭然揭出了,这是何等的质朴、古直,又何等的真实、生动。

在曹操的诗歌中,情和景是不断变化的,往往能从悲凉中觉其豪放。空间和时间也在不断转换的,常给人以壮阔、邃远之感。曹操更擅长用虚表实,举少总多,因小见大,化静为动等方法,以充分抒发自己的审美遐想。如千古绝唱,久经不衰的《短歌行对酒当歌》,表达了诗人思贤若渴的迫切心情。综上所述,可见曹操的质朴、古直、豪放、清新、刚健、沉雄,实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

在我看来,诗词是作家心灵世界的释放,毛泽东向来是喜欢曹诗的,他誉曹诗为“伟人的伟大作品”。他在学习和吸纳了曹诗风格的同时,他又有比曹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的诗词抒写理想,抒写艰苦革命生活,用诗来描绘历经折磨,千疮百孔的祖国的壮丽山河。归根到底,毛诗风格与曹诗不同,可以这样说,毛诗充满了霸气、神气、奇气、雄气、更有一种飘逸而出的大气和豪气。

历史上苏东坡是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但是,他没有毛泽东那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所以他的诗词没有雄浑豪放、雄壮刚健、雄浑勇进、刚毅不屈、豪迈不羁、热情奔放的震撼力。如《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这句话虽然只有四个字,它表现出一个雄伟的气派。再如《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大雨落幽燕”,劈头一句破空而出,突出了大雨。接着说“白浪滔天”,写出波涛的雄伟气派。毛诗不仅雄,而且奇、神、霸。“奇”乃毛诗出人意外,与众不同,变化莫测,以异制胜,是对定式的突破,对传统的创新,对客观世界的独见。“神”和“霸”在毛泽东诗词里也有所体现,如《沁园春雪》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不问任何人,单就问天和地,谁是主宰今天的主人,可想,除了天和地以外,没有人能告诉毛泽东这个答案了。再看《念奴娇昆仑》这首诗,“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只有伟大人格和伟大理想的人,才能写出雄伟的,气派宏大的诗篇。正因为毛泽东有雄奇壮丽,博大辉煌,矢志不移的理想和志向,才产生出坚韧不拔的毅力,这种精神力量是震撼灵魂的精神强势。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还重用数量词,毛泽东特别善于应用数量词来塑造诗竟和意象。他用得最多的是“千”字和“万”字,据统计,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的六十七首作品中,有用了三十二次“万”字。在《沁园春长沙》和《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分别用了三次。“万”字是一个大数,它有整体感、全面感、普遍的意义。如“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万类霜天竞自由”“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这种数量上的庞大和显赫表现出了外在气象上的博大非凡和内在的气概、气魄、气势上的豪迈和雄浑。也是毛泽东内心的浩然之气和博大志向的流露。他通过对“万”字的独特运用,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其次毛诗妙用“一”字,在六十七首诗词中“一”字用了四十九次。“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从大地起风雷”“一桥飞架南北”“一山飞峙大江边”“一代天骄”,此处的一字用得有气势,很有气魄。“一”是一小数,也是一个大数,“一”是全体,是整个,它概揽无余。“一”是一个具有宏浑性、能动性、有独特意义的词汇,它有及强的表现功能。毛泽东妙用“一”字,表达他诗词的雄伟和神韵,具有奇异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知,毛泽东的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个性,也是对曹操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创新。它区别于曹诗的是毛诗通俗易懂,适合人民大众,但不失其本色,这种曹诗没有的特性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特征,影响和左右着中国诗歌向大众化、平民化发展的方向。

四、审美特征上

我们学习了曹诗和毛诗可以知道,曹诗和毛诗的美学意蕴也相当深刻,我们可以结合作品分别阐述。

在曹操的诗歌当中,无论写景,叙事,咏史,都能体现他的审美特色。曹诗的审美特征可以用“大、壮、古、朴来概括。他写自然不屑于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而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浑朴壮大。如写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字便突出了海大吞吐日月的气魄和蕴大含深的性格。又如写高山“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催“,(《苦寒行》)。虽然墨不多,但使太行山的巍峨陡峻,怪石嶙峋,跃然纸上。他写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盛”,字里行间洋溢着雄浑壮阔之气。因此,胡应麟说“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及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岂是衰运人物”,(《诗薇外编》卷一)。再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中的诗句就有许多审美性,“明月星稀,乌鹊南飞”二句就审美层面来说,曹操的诗句具有一种刚性的崇高美,质朴的古典没,壮阔的景象美。所以在我看来,操诗的审美情趣没有毛诗的那么清新明朗,宽宏大气。毛泽东的诗词有声有色,不拘一格,活泼自然,有一种无比的动态之美。他抒发着激荡人心的革命情怀,讴歌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抒写磅礴昂扬的英雄气概,有一种雄浑壮丽,豪放劲健的崇高美,他的诗词也表现了对人民的深情,对朋友的真情,对亲人的柔情,道出了细腻浓厚的生活味,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人性美。

因此,毛诗的审美特点可以从雄伟、庄严、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威猛、壮烈、激动人心的崇高美;细腻、真挚、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三个方面去展现一个伟人的审美内涵。

美本身是人的心灵追求、不满足的趋向,而操诗和毛诗所表现出来的美恰好满足了很多后世的文人志士。其诗的审美意义犹如独立在诗词美中的一朵奇葩,永放光彩,吸引着许多诗词创作者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经上所言我们逐渐知道,毛诗是曹诗相隔千年后的开阔和发展,尽管历经千载,但毛诗中也不难看出曹诗的影子。我们经从体裁形式上、反映内容上、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上比较分析后,曹诗和毛诗犹为明显的一个区别是曹诗代表一个阶级,属于一部分人,只有所代表的这个阶级拥有他。毛诗则是属于广大劳苦大众的,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更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具有进步的时代气息。

上一篇:纪检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武定县广播电视事业局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