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单元教案

2024-10-14

2第七单元教案(精选5篇)

1.2第七单元教案 篇一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汪周雄

新洲区阳逻街刘镇中学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了解通过石油的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产品;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4)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面认识化学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冷而干燥的烧杯,试管,小烧杯,导管,铁架台,水槽,橡皮塞;(2)生石灰,CH4气体,澄清石灰水,锌片,稀硫酸。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第二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发现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实验。[投影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7—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加入一小勺干燥的生石灰,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现象]实验7—4,试管壁发热。[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不仅燃烧可以放热,很多化学反应都可以放热。[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板书]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讨论]在当今社会,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举例] [讲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燃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起初,当他们面对熊熊大火时,祖先们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但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熟食增强了入的体质,为身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短据,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过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大多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板书]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板书]1.煤和石油 [活动与探究]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煤气、汽油等作燃料,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回答]1.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就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其中就有煤气。

2.如果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就可得到不同的产品,比如汽油、煤油、柴油等。

[评价]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下课后再多查点,开阔视野。

[介绍]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过渡]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8、P139内容,你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学生阅读] [设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回答]1.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其中,焦炭可以冶金,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则是重要的燃料。这样煤就能被综合利用了。

[教师补充]黑糊糊的煤焦油是一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做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

[回答]3.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又称原油。原油通常显深棕色或黑色,常有绿色或蓝色荧光,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4.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它也是一种混合物。5.石油和煤一样,给它加热后,同样能得到很多产品。人们利用这些产品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轮船、火车等提供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

6.在20世纪兴起了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科技工作者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造成各种产品,例如塑料、合成纤维、染料、洗涤剂等。„„

[教师补充]石油已经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已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石油。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煤也是世界上蕴藏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解放后,我国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中原、大港等石油基地和一批煤炭基地,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和西北部也开发出了新的油田。

[过渡]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下面,同学们注意按照课本P139页[实验7—4]进行活动探究,做一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板书]2.天然气 [投影] 1.观察甲烷颜色、状态。

2.在实验结束后,烧杯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3.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4.在实验开始时,点燃前为什么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5.在实验中烧杯的条件“冷而干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吗?为什么?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 7.你能写出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结论]1.甲烷是无色气体。

[结论]2.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设问]有水滴生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

[结论]3.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发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设问]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说明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是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教师讲解]甲烷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H4。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板书] CH4+2O2CO2+2H2O CO2+Ca(OH)2 =CaCO3 ↓+H2O [结论]4.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都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验纯。[延伸]煤矿的矿炕里经常有甲烷逸出,由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回答]1.煤矿里必须采取通风设施。2.煤矿里一定要严禁明火。

[结论]5.“冷而干燥”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冷”有利于水汽的凝集,“干燥”可以判断是否有水滴生成。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在池沼的底部常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过渡]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但人类目前掠夺式的开发,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数据,大家估算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设问]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总体来讲,如果我们能提高煤等燃料的燃料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煤的使用期限。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设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来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我们来看投影。[投影]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直接燃烧固态煤,如汽车或拖拉机等;或者虽然能够直接燃烧,但效率很低,如蒸汽机车热利用率只有8%,一般民用煤炉只有20%左右。所以在石油、天然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把煤加工成为气态的、液态的或固态的高级清洁燃料的问题,以提高煤的热量的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煤在加工过程中,本身的潜在能量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由于加工成的气态或液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煤经过气化或液化而取得的热效益高于直接燃煤。

现在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锅炉直接燃烧煤。对低硫煤可以采用粉煤锅炉,但需加烟道脱硫装置。对高硫煤,要用沸腾床燃烧系统,掺石灰实行炉内脱硫和降低氧化氮的生成。以上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未来新能源——可燃冰。[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还学习了一些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作业]课后习题1、2、4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吸热

二、化石燃料 1.煤和石油 2.天然气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煤是我们最常用的燃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化石燃料的炭烧,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过渡]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42、P143内容,你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学生阅读] [投影] 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 石油:主要含有C元素和H元素,还含有少量的N、S、O等元素

由于都含有碳、硫、氮这三种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CO2(温室效应)、CO(有毒)以及SO2、NO2(造成酸雨)等气体。

[讨论]根据上述探究,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应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 [学生讨论,交流] [讲解]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投影]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板书]点燃

C2H5OH+ 3 O2===== 2CO2+ 3H2O [讨论]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有什么好处?

[回答]可以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并且,可以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评价]回答的很好,现在武汉市已经有很多公汽、出租车使用了乙醇汽油。

[过渡]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老越多,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开发新的能源就成了人类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44、P145、P146内容,你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板书]

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讨论]氢气和天然气都可以作为燃料。目前,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已经非常广泛,而氢气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投影] 优点:a、资源丰富,可再生; b、燃烧放热多;

c、生成物不污染环境。缺点:a、制取成本高;

b、贮存、运输困难。

[提问]目前,人们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

[回答]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提问]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呢?

[回答]解决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作业]课后习题3、5、6、7、8、9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了能源保障

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四.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2.2第七单元教案 篇二

设计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教学评价

3.2第七单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认识到动植物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危难时刻,动物充当了人类的救命恩人。了解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教学重点】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学难点】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大自然中,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帮助人类工作,丰富了人们得生活:骆驼是沙漠之舟,它除了是交通工具之外,他的体毛可以织布,织毛衣。可以做衣服,它是人类的好朋友。狗能为主人看门,帮助打猎,牧羊等等。总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

动物们这样不求回报,默默的为人们无私奉献,却没有一句怨言。动物把我们当作它们的朋友,可是我们人类并没有把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反而为了一己之私滥杀无辜,这些人是要受到惩罚的。

而这些动物,都成了我们的牺牲品;它们有的成为了我们的药品;有的成了我们的衣服;有的成为了我们口中的美食;还有的成为了我们口袋中白花花的钱。

人们把蛇杀后,惨无人道的把蛇胆拿去调药,把蛇胆调治成药后,让病人吃下去。当这个人的病好的时候,他可否想过,自己的病竟是自己看不上眼的蛇治好的,是蛇的死换来了自己的生。你可否想过要感激它呢?

某些饭店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而捕杀珍惜动物,使它们成为了盘中的美食,我的心中都会隐隐作痛,我无法想象,当人类看到那盘中的美食,怎么忍心去吃它们,使自己一饱口福,它们可以去吃自己的朋友!在享受美食时,它们可曾想过自己的这点快乐是建立在这些无辜的动物之上。人们想到这些,可是否还有心情去吃它们呢!

我们人类要人人平等,但人和动物也要平等。在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难道不是平等的吗?人类在捕杀动物时,可否想过它们的感受如果被杀害的是人类,人类一定会很痛苦。同样,动物也有同感。既然动物把我们当作朋友,我们也应该把动物当作朋友。

朋友的定义是双方交情的关系,动物帮助过人类,人类也会帮助动物,地球上有先见的人类建立了很多动物保护协会,甚至激进组织,他是真正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人,是动物的真正朋友。假如没有动物,世界就不会那么有生气,假如没有动物,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当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会思考的时候,就从动物这条主脉区别开来。可是人类还是动物,这是无庸置疑的,没有人类,动物仍然逍遥自在的生存,没有动物,世界就不在是世界。动物反被大自然所主宰,被人类所影响,然而,它们无怨无悔,直至生命最后的鲜血奉献给人类,它们怎么能不是人类的朋友呢!

人类,醒醒吧!不要再乱杀无辜了!

二、新课讲授

探究

1、为什么说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点拨:

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动植物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依靠。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各种物质资源,还陪伴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我们的衣食住行便毫无着落,生存环境将极端恶劣。同时,我们也会因失去了他们的陪伴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2、阅读73-74内容,探究分析:

我们使用的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与动植物有什么关系?(1)动植物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物质资料。例如: 羊绒衣的原料是羊身上的毛;

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由植物提供;中草药主要来自于动植物; 我们呼吸的氧气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供给; 我们喝的牛奶由奶牛分泌;

我们吃的肉食、蛋类由禽类和畜类供给(2)动植物是人类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作为精神寄托;

现代人养花种草,饲养宠物,以此怡情养性,排解孤独,填补精神空虚。

(3)四川一位老人爱人早丧,子女各在一方。他养了一只心爱的狗,这只狗与老人朝夕相处,相伴相随。一次,体弱多病的老人从床上摔下来,幸亏狗报信,才使得老人得救。临终前,老人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了与他相依为命的狗。他的子女执行了父亲的遗嘱。你怎样看待此事? 点拨:

我的看法是:

在老人孤独的时候,是狗陪伴着他,做他相依为命的“伙伴”,充实了他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在他遭遇不测的时候,是狗报信救了老人,老人将其财产留给狗是应该的,理应得到子女的支持;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在工作之余,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老人以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

3、故事感悟:

(1)阅读教材P73-74页《信鸽——绝望中的救星》,说一说:这个材料包含一个什么道理? 点拨:

患难见真情,危难时刻见“友谊”,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2)你听说过动物救人的故事吗?

这是个难以置信的故事。Jo Ann Altsman在美国北部宾夕法尼亚森林度假时心脏病发作,家里只有一只经过驯化的越南小猪露露。露露马上跑了出去,试图载停每辆路过的汽车。当车子没有如愿的停下,它又会跑回主人身边看看她。最后,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停了下来,跟着露露进了家里。他拨打了911,Jo Ann Altsman的生命得救了。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狗救回7岁小主人

在海啸重灾区之一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海边小村,一条名叫“塞尔万库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纳卡兰。海啸来临时,迪纳卡兰的母亲桑吉塔只能抓住两个年幼儿子的手,拼命向高处奔跑,并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岁的迪纳卡兰也能跟着她一起逃出险境。但迪纳卡兰并没有跟上母亲,而是向他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离海岸只有大约40米的一个小棚屋跑去。

危急关头,“塞尔万库马”毅然掉转头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着小主人的衣服,间或用鼻子拱着小主人,硬是将他给拽回了附近高处的安全地区。最终得救的迪纳卡 2 兰感激地说:“塞尔万库马咬着我衬衫的衣领,把我拽了回来。”

4、阅读教材P74页“材料”议一议:(1)鼠尾草消失的后果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虽然对我们没有用但却必不可少的植物? 点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鼠尾草对人类有直接用途,但我们从材料中却看到了生态退化,生命世界被破坏。

水草、海藻、灌木、杂草等。

各种动植物都是人类值得依赖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它们也会为人类提供各种需要和帮助。

这个活动旨在让我们认识到有些动植物虽然对人类没有直接用途,但是它们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进一步认识到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想一想: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生物链中缺少了一环,那么食物链上层的生物就要死了。如苍蝇没有了,燕子就要挨饿了;蚊子没有了,青蛙就要减少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经过许多年的物竞天择而生存下来的。一只麻雀,一条蛇,甚至一只蚂蚁都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都是一个生命。每一种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生命应该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可以说每一种生命在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是生态意义上的价值。其实,单就对人们有直接利用价值而言,我们所认为的有害动物和微生物,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发现它们的用途,它们未来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

(3)有人说,象蚊子这类害虫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没有益处的动物,应该灭绝它们。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蚊子叮人,并且传染疾病,常常令人深恶痛绝。但是人类只能控制它的种群密度和数量。无论是使用化学虫剂,或者培育和释放天敌,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要一劳永逸地消灭某一害虫这个物种,这是做不到的。而所谓“害虫”,这是有关价值评论的概念。它之所以称为“害”是以人的利益为尺度进行评价的,因为它侵害了人的利益。而在自然系统中,它们并不存在着利和害的问题。因为它们按照生态学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危难时刻,动物还救人于水火之中;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人类与所有生命之间要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四、课后思考讨论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它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

这种观点是对的。因为地救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生命的一部分,人类应该与其它生命和谐共处。

4.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篇四

复习目标:

1、理解、背诵、默写词语。

2、背诵课文、诗句、名著便览。

3、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体会人物特点。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1、朗读课文

2、复习课文内容

1)林冲、洪教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了解《水浒传》,背诵名著便览。

3、理解字词,课后习题4

4、复习生字词

1)多音字 :还 解 差 量 2)默写字词

二、复习《少年王冕》

1、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2、复习课文内容

1)文章出自何处?作者是谁? 2)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3、复习字词 1)字:载 供 2)默写字词

三、复习《黄鹤楼送别》

1、读背诵课文

2、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古诗,体会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3、复习生字词

按捺 友谊 永世不绝 脍炙人口 暂时 暮春 远眺 凝视 誉满天下

四、复习《清平乐.村居》

1、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了解词的作者,词牌名及题目的意思。

4、体会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五、复习练习7

1、“朝代歌”读背,了解各朝的人物。

2、背诵、理解成语。

3、复习学和做

正确读出单姓、复姓。

七、作业

第二课时:知识点回顾及单元测试题

附: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冲是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虚稳重的人,洪教头是个骄傲自大、鲁莽冲动、有勇无谋的人。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的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3、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 《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4、与《水浒传》有关的成语:逼上梁山 扶危济困 不打不相识 官逼民反 劫富济贫

5、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6、《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等。

7、《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林冲-豹子头柴进--小旋风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鲁智深--花和尚

8、《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吴敬梓。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又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9、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六神无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10、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拾金不昧

11、表现优美风景的: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桃红柳绿 风光旖旎 美不胜收

12、表现热爱祖国的: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

13、描写场面的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热火朝天

14、背诵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背诵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背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背诵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19、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如梦令、卜算子等,辛弃疾的词还有《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

20、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1、写出下列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吴王夫差()林则徐()王勃()苏轼()越王勾践()诸葛亮()李白()刘备()

22、有一些姓氏,读音和我们通常的读法不一样,你能读对吗? 任达华()华国锋()冼星海()解东()单田芳()朴诗礼()燕子平()应强()

23、熟记跟新年有关的成语。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焕然一新 百废俱兴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24、背一背几条春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春雨洗尘埃 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 千株红梅最风光。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yuǎntiào xībiã zànshí dānwù xiōngpú()()()()()lǐcǎi míingyù chãnzuì xīucán yājiě()()()()()

二、比一比,组词。耽()押()饮()誉()沈()伸()炊()举()棒()睬()骗()唯()榛()踩()偏()维()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写出3个你积累的四字词。()()天下()()不住 兵()将()()()人口()草()木 水()土()()天()道()()梁山 逆()顺()、、四、选词填空。

只要„„就„„ 一旦„„就„„ 只有„„才„„ 不管„„都„„ 没有„„就没有„„ 任„„也„„ 任凭„„也不„„

(1)()刮风下雨,解放军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有些东西()失去,()再也得不到了。(3)()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判断。(4)革命先烈()敌人毒刑拷打,()吐露党的机密。(5)()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五、按要求改写句字。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改为反问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的。” 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4、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合成一个句子: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改写成拟人句)

6、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缩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篇五

支晓清

单元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2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理解28个重要词语的意思;能背诵有关段落,知道课文叙述顺序;了解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日战争、1945台湾光复、1997香港回归等历史知识。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四篇课文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能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

单元教学难点:

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 2

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这些东西美吗?哪里有?生介绍,教师补充: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及它辉煌的历史。出示课题,揭示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字词:读准生字新词,你还学懂哪些词,介绍给同学,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圆明园的哪些美丽?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交流体会:圆明园的美丽,不作全面要求,师小结。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你了解到圆明园如此的美,那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你从哪些词了解它的价值呢?用○圈出来。交流,让学生说说所找的词理由。

A: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和作用B:关联词的作用:„„是„„也是„„ 3.师小结,生齐读课文。

4.照样子写句:

……是……也是…… 5.知道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预习课文二三段。

五、作业 1.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2.完成生字抄写本,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二三段:

找一找课文哪一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美不胜收?用“┈┈┈”划出来,你是如何理解的。2.相互交流。出示句子理解: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天南地北——圆明园的大┈┈┈ 中外风景名胜 ┈┈┈ 饱览 ┈┈┈ 幻想的境界┈┈┈ 流连┈┈┈

教师随机引导,不作统一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怎样的美?圆明园有哪些景观呢? 填空: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交流 教师随机插入一些地地方的照片,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朗读指导 优美的描写:看到这些优美的景物,你想到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把它写下来的?

7.课文用哪些词把这些美的景物连在一起的?找关联词,理解它的用法和好处。

8.师小结。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交流讨论结果 A.圆明园还美在哪儿?

引导学生领会圆明园的布局美。

(看一看圆明园布局的平面图是怎样的,然后想一想,从圆明园布局,你想到什么

B.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C.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二.圆明园仅仅是景色美吗?学习课文第四段?

1.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A.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B.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三.学习句子,练写: „„不仅„„还有„„ „„有如„„仿佛„„ 四.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完成作业。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情感?为什么? 二.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写出了什么情感?

1.痛心,愤怒,惋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

2.哪些词写出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5.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6.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三.再读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龙王庙、任务、大吼、满腔怒火、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居高临下、粉身碎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初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8

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出示预习要求,默读课文,联系课前,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五壮士的哪些英雄事迹让你感动?

三、自学课文

1.指名读自学要求。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5.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交流,说说他们的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阻击敌人的?每位战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看出来? 3.交流,是板书

4.他们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要向英雄说些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作业:朗读课文,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壮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学习课文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1.自读课文,找一找,四人小组交流 2.壮士们怎样英勇地阻击敌人的? 三.读议课文第二自然段:

每位战士在阻击敌人时,表现了他们什么特点?用“▲▲”点出这些词。3.交流,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读议课文第三自然段:

1.面对死死咬住的敌人,五壮士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中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为什么?

(把敌人引上绝路,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五壮士在峰顶是如何打击侵略者的? 用石头砸,把最后的弹药也用来消灭敌人,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哪些词句写出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交流,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写话:针对五壮士英雄行为,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 六.作业。大课堂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仇视侵略者、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一组词,且用这组词说说五壮士。二.朗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2.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4、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交流收集的资料及有关台湾问题的课外知识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示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教学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教学准备:

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通过习作教学反思: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准备: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1、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2、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七、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整理准备演讲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2、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2、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 17

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七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教学重、难点: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教学准备:通过工具书自学“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拼读 同桌互查

听写“读读写写”,互相批改

二、日积月累

1、认识成语

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这些成语,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等;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等。

2、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不理解的成语,可让学生自主查查成语词典。

4、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

5、还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6、选几个说句子: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7、听写成语

第五课时 交流平台、展示台

教学目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任务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2、回顾学习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屈辱的历史”资料收获的过程。比如,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时,可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资料。应注意的是,所交流的资料,不要仅仅局限于“屈辱”这一方面,还应交流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资料。

3、总结方法

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分类方法,如,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

B.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不管是资料袋还是资料积累本,建好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十分方便。

C.培养学生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D.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要教育学生健康 19

上网。

4、鼓励拓展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二、展示台

1、本次“展示台”紧扣单元主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交流此次展示的形式:如,请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2、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上一篇:良好习惯天天坚持下一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