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2024-08-12

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10篇)

1.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篇一

2016校办“小课题研究专题座谈会”主持词

校办“小课题研究专题座谈会”主持词 同志们:

春节已过,开学也有一周多,我们的各项常规工作已步入正轨,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为落实局领导有关小课题研究的要求,确保小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和出成果、出人才,今天我们召开“小课题研究”专题座谈会。

召开座谈会的内容目的是:总结、交流上学期小课题研究经验,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和工作要求,营造更加浓郁的研究氛围,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小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座谈会的人员:XX区全体小课题研究人员 会议的议程有三项:

1、下面,由杨XX优秀小课题主持人发言;

2、下面,由校办请李XX主任总结小课题工作;

3、首先由我宣读本单位“优秀小课题研究方案”、“我说小课题研究优秀征文”、“优秀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名单(含作者姓名和作品题目)” 会议进行第一项:由杨XX优秀小课题主持人发言;

会议进行第二项:由校办请李XX主任总结小课题工作;

会议进行第三项,由我宣读本单位“优秀小课题研究方案”、“我说小课题研究优秀征文”、“优秀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名单(含作者姓名和作品题目)”

同志们,今天的座谈会很成功,大家都做了处分的准备;去年以来,大家都能按照教育局教科所的要求,认真完成小课题工作,我也申报了小课题,通过多半年的工作,我感受到了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开展小课题研究,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2.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小课题研究也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正是因为小课题具有以上意义,所以希望大家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为振兴XX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2016年3月20日

2.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篇二

如何做真实的研究,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个真实的问题。2013年4月10日,温州市“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研讨会在温州第七中学举行,这是一次“走进教育现场做研究”,做真实的研究的“现场版”的演绎。

上午以温州七中包容容老师《高中历史课“图示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课题为例,通过课题研究情况介绍、实验课现场展示、课后教研组专题研讨,让与会者与课题研究人员一起走进教育现场做研究,感受、体验研究的全过程;下午选取了《做成一件小事与小课题研究》、《初中生现代诗歌阅读趣味培养策略研究》、《高中数学课堂说题的实践研究》三个典型课题,分别从“选题、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成果的提炼”三个视角进行阐述、答疑和点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会老师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和困惑,获得一致好评,许多老师都说“走进教育现场做研究,才是真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

“走进研究现场,做真实的研究”,既是一种科研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温州市教科研工作在“教师小课题”这个载体中积极践行,并将发动更多的一线教师为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出谋划策,将更多切实有效的“小智慧”凝聚成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大助力”。

3.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篇三

“小专题”研究有着“小切口、短周期、平常态、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小专题”研究能切实推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有利于推进课堂观察,形成心得,是一种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组培养骨干,形成教研组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一、开展4个数学“小专题”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1. 开展4个数学“小专题”研究,形成“小专题”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小专题”研究存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我们以小学数学某个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4个“小专题”(简便计算教学小专题研究、概念教学小专题研究、图形与几何教学小专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小专题研究)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一般来说,小专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第二步,规划研究过程;第三步,分析研究资料;第四步,总结研究成果。

2. 开展4个数学“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构建教师教学研究的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让教师们有交流的话题,为教师们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每个学期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研究的“小专题”,那就都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可以都围绕着这个“小专题”开展教研:上公开课、说课、评课、议课、做观点报告、写教学论文、写反思、写教学案例。

长期开展小学数学“小专题”研究,教师的研究意识自然增强。而把教学研究与常态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常态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小专题”研究才是真实的,最有效的。

3. 在小学数学“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进行4个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中,不管哪个范畴的数学教学,都可以用“先试后教,精讲善练”作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常态课堂教学要凸显三个要素:一是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做到内容要精,设问要精,讲解要精,板书要精,并要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二是以“20+20”作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教师尽量在20分钟内完成新授内容,并用20分钟进行综合训练;三是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以小学数学“小专题”研究,促进科组建设

教研活动是为教师服务的,是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可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标。以“小专题”研究,开展科组教研工作,明确了科组每个学期的教研工作思路。

1. “三个一”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

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讨论学法,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每个学期每位老师都围绕着一个“小专题”做研究,教研课就有了主题,就有针对性的研究,教研方式也随着改变了。我们会围绕一个“小专题”进行“三个一”活动(即一人上课、一人评课、一人讲座)。会为了研究一个课例进行集体备课、反复磨课、借班上课、越级上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与其他学校结对交流等。科组的“小专题”教研为老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数学老师更专业地成长了。

2. 以“小专题”为载体,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教学教研的对象不宜随意化,最好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于缺乏专业研究训练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来说,倡导以“小专题”载体进行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研的层次和质量,使教研活动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研究性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对小学数学“小专题”研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理论概括。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一批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微课、优课等,其中获省级奖2篇,市级奖20项。这些成果是教师成长的足迹,更丰富了“小专题”研究的理论。

4.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篇四

单位: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

组长:冉启梦成员:赵发林赖小芳潘诗清杨龙关键词: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校位于喜德县拉克乡,全乡85.7%的人口为彝族,这里山高沟深,土地贫脊,经济条件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艰辛贫穷。自90年代初,每年外出务工的家长逐年增加,他们撇下了年老的父母,也留下了年幼的孩子。据统计,2010年我乡外出务工人员已占全乡人口总数的21.3%,留守学生已占全校学生数的15%。小学阶段是人生情感品德、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有些甚至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基本属于文盲,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成了重“养”不重“教”。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中缺少关爱监护,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人格难以健康成长,有些变得内向孤僻、胆小懦弱,不愿与他人交流,缺乏自信心;有些变得好吃懒做,厌学,乱花钱;还有些则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有的甚至染上吸烟喝酒、打架赌博等不良习气。

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面临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很多留守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进取心 ,成了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学生”。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留守学生的不良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留守学生的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一个班级的问题,一个学校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为使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品行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通过调查分析,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2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4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现状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及其心理特点,了解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教师对留守学生品行教育的影响、认识及方法。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行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对品行不良和优秀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基本情况。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真情关爱,定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亲情热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开展对留守学生监护

人的培训与指导。

四、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对我校留守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惯的调查

1、因为缺少父母关爱,一部分留守学生变得胆小懦弱、内向孤僻,缺乏与同学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

2、长辈的溺爱,产生放纵心理。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的溺爱,一部分留守学生变得自私自利、为所欲为,无法管教。

3、懒惰厌学、不求上进。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只有5%的成绩优秀和12%的中等偏上。大部分留守学生认为“读书没有意思”,想出去打工挣钱。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4、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政治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留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课题组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品德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周围的是非善恶逐步认识的过程,同时对这些事物的情感进行确定,从而发展成为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品德意志。要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就要正确完成这个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思想教育,根据留守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年4月组织各年级留守学生开展了《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并开展了针对留守学生的专题班会,让学生自主评价,进行有意义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所获。

2、利用语言故事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品德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进行的,可以贯穿融合在各方面开展。结合我校留守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班主任、品德课教师、课题组成员经常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故事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各年级段的学生,教师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寓言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有一次,四(2)班一个留守儿童优生因瞧不起一个留守儿童后进生,扔了这个学生的书,还说了侮辱性的话,结果这个学生把书包砸到优生的头上,两人打了起来。班主任徐老师就利用所学的寓言故事《骆驼和羊》《陶罐和铁罐》教育他们,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不足,一个人不光成绩要好,品德也要好。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不能只看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力地克服。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逐步培养良好的品德。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

我校每周都要开展兴趣活动,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扬学生的长处。小学生是在活动中发展成长的,集体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更容易取得效果。但是有部分留守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自卑,不敢主动报名参加,有的虽然报了名,却在开展活动时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些情况,课题组根据留守儿童名单,联系各班主任,结合学生的爱好长处,帮助学生报名参加兴趣活动小组,并在指导教师处备注留守学生名单,在开展活动时有意培养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扬他们的长处优点。在活动中经常教育大家关心帮助留守学生,和留守学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同时也教育留守学生学会独立,培养坚强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胆量,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利用榜样示范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学习的的榜样和表率。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习惯,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便会削弱。不光是教师做好榜样示范,课题组还在班级、年级和学校树立优秀学生榜样示范,让能力较强的留守学生担任班干部,委以重任,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以“表率、模范”来要求他们,他们因想出色完成任务,也会以良好的表现起好示范作用。这样,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逐渐改正,责任心不断增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留守学生。

5、针对个体差异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

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六年级(2)班的沙马小体同学受打工潮的影响,不想读书,准备外出打工挣钱。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给他讲事实、摆道理,使他懂得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只有专心致志读好书,将来才会挣到更多的钱,建议他可以利用寒暑假做工挣钱。在我的耐心教导下,终于解决他的思想矛盾。还有,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了解情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劝阻开导,彻底化解矛盾。又一次两个同学因玩乒乓球产生争吵,相互辱骂,最终打了起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村上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检讨,并相互道歉。他们的表现,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有矛盾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增强了班级的团结。

当然,留守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教育就能形成的,它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的使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孔子告戒过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相对稳定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缺失正常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而进行的科学地教育和训练,使其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培养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

结合各班班主任调查留守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课题组和班主任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针对大多数学生学习时间不固定,要求学生拟定作息时间表,细致划分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学习时间。懂得“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的道理,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2)布置预习任务,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寻求答案,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并学会使用一些工具书。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大胆问老师同学。

(3)针对上课精神不集中,听课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时时关注,多提醒多抽问,以督促其课堂上用心,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4)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不交作业和不认真的学生,了解原因,结合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并加强个别辅导,力争让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

(5)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籍,培养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学会积累知识,对于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就加强巩固复习。结合检测后出现的失误,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避免下次又犯类似的错误。

2、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父母没有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有的和年老的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和叔叔、姑姑一起生活,有的甚至没有监护人,只有兄弟姐妹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很多事情都要靠这些留守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解决。培养这些留守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结合调查情况,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逐步达到生活自理的要求。家长和监护人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该让孩子吃的苦就应该让孩子体验,随时随地给孩子一种大人的感觉,遇到问题尽量引导孩子想办法自己解决。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惩罚失败,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班主任结合各班留守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监护人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3、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有些留守学生家长认为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能关心照顾他们,就从经济上补偿,在城里挣了钱就过多的给孩子花,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五六年级有几个留守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每个月给孩子的生活费都很充裕。这几个学生很自然地就成了好朋友,瞧不起那些条件不好的同学。他们经常到街上买小吃,买玩具,甚至上网吧。课余时间只想着玩,家里的农活也不愿做,渐渐变得好吃懒做,相互攀比。

我们联系家长,让家长给孩子讲打工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教师给学生讲 “成由俭,败由奢”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滴做起,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让他们懂得“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要求每一个留守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把留守儿童培养成长为具有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高尚品质的新一代。经过课题组、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教育,这些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了良好的转变,在家里变得勤快了,到街上不再乱花钱了。

4、培养安全习惯,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仅仅开展安全教育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我校课题组结合调查情况,积极开展了以下各种安全学习和教育:

心理安全,教育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交通安全,讲解交通常识,了解交通规则,邀请交警和铁路派出所干警到学校开展交通知识讲解和宣传,以血淋淋的现实取得良好的警示效果。

课堂安全,重点是体育课、实验课、课外活动,养成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讲解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处理和突发性疾病带来的人身安全隐患,让留守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

饮食卫生方面:1.要求做好家庭环境卫生。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经常深入留守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卫生和饮食情况,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清洗餐具,使学生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2.搞好个人卫生。制定个人卫生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衣,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3.拒绝垃圾食品。很多学生每天都在校外购买一些小食品吃,这些食品不仅污染校园环境,还存在很大的饮食安全隐患。结合一些实例,耐心给学生讲解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和存在的危险,并制定相关制度,逐步改掉学生购买垃圾食品的习惯。

家庭防盗防骗,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能随便把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告诉陌生人,以免给受骗。

有专家认为,通过安全预防,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课题组结合学校的实际经常开展针对留守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安全防护意识,极大地减少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做人做事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更是要从习惯养成抓起。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一重要过程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力优劣乃至一生命运。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甚至危及家庭乃至社会。

五、课题研究成效

1.学生方面:通过对本课题一年多的研究,积极地促进了我校一百多名留守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课题组和学校教师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生存现状,开展心理调查和教育辅导,使我校绝大部分留守学生具备了正常、积极、乐观的心理,留守学生的整体状况有了极大地改观,孤僻内向的变得活泼开朗了,懒散厌学的变得勤奋好学了,好吃懒做的变得勤快节俭了,自私放纵的变得大方稳重了。逐步培养了留守学生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部分留守学生能正常的融入学校大环境,具备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走向专业化,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专业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广大教师的爱心和耐心,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撰写了一些优秀的论文、研究了一些特殊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3社会方面:通过教育培养,留守学生的不良品行有了转变,在学校里能认真安心地学习,在家里能平安健康地成长,消除了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家长的担忧,减轻了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监管压力,促进了全乡的社会治安,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课题研究成效适用对象及推广范围:本课题研究的留守儿童是山区农村彝族学生,针对凉山彝族地区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结合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家里的生活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积累了一些针对少数民族(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经验,为留守儿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素材和案例。我们对彝族留守学生的品行培养所采用的这些方法途径可以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可以在凉山少数民族地区有彝族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推广试用。

附:联系方式

课题组长:冉启梦邮箱:303472173@qq.comQQ:303472173

电话:

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

5.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 篇五

哈尔滨市秋实中学 丁勇慧 李玉秋

【背景介绍】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所写的议论文缺少说理、简单堆砌论据,不能以理服人。在近年中考阅卷中,老师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写议论文缺少说理,当然这与初中生年龄小,理论水平低有关系。正所谓困难再多没有办法多,针对作文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教师把它作为一个课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集中智慧,开展一课三摩研究活动。这里的一课不仅是一节课,而是一个典型问题。

研究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观摩阶段。历时一周,九年级语文教师观摩组内教师的议论文教学课,听完全组教师的同课异构的作文课后,教师们通过集智备课提炼出典型问题,作为下一步研修的主题。

二、研磨阶段。历时2周,全校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集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碰撞智慧,畅所欲言。布置任务一周后,全组教师集中开会两次,研讨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教研组长主持研讨活动,校长、教导主任监督指导研讨过程。

三、建模阶段。教研组长整理教师研究的结果,并比较辨别选出优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给全体语文教师。在召开教学商会确定教学的环节和模式,经大家共同研磨,确定解决典型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九年级语文教师运用这一模式上实践课,全组教师再次观摩,观摩后在召开教学商会活动,上课教师反思建模实践课,本组教师就典型问题再次展开研讨。至此,一个完整的一课三摩的教学研究活动结束。

【观摩阶段】

教师们在听完组内常态课后,梳理出以下典型问题:1.只叙不议;2.叙多议少;3.叙议脱节;4.只摆事实,不会说理;5.议论语言没有说服力;6.说理不深刻;7.说理没有紧扣中心论点。

组内研讨后决定将“议论文如何议的深刻议出智慧”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典型问题。布置 研修作业:教师利用一周的时间,结合教学经验,思考和整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周后集中研讨。

观摩阶段目标:将常规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课题化。教师观摩的常态课是在上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备课和二次备课后所上的实践课,属于同课异构的常态课。互相听课为同伴互助的奠定基础。

【研摩阶段】

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教师畅谈具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1.从哪入手解决“议论文如何议的深刻议出智慧”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找准切入点解决问题呢?

师甲:学生议论文的提升教师讲多少方法,都是从教者角度出发,问题的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以具体可感的范例。我选择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作为学习的范例,给学生借鉴和模仿的范文,在分析范文的优点,让学生谈范文的可取之处,总结方法,然后当堂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字叫——范文引路。

师乙:选择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讲评的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师丙:拿考场满分作文引路虽好,但是离学生的实际太远。多数学生跳一跳也够不到桃子,渐渐会失去兴趣。我是拿出本班学生习作中一篇病文和一篇范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生会更容易发现论证中出现的问题。

如:病文与例文。

论点: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病文: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同他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神。

例文: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就会创造奇迹。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流云‘舞若虬龙的书法。试想,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池水能被染黑吗?所以说勤奋成就了王羲之,成就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了成功之路!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好文章说理更深刻,对照自己的作文也会找出问题,对比习作会使问题凸显出来.

小结:从本班学生的习作入手,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容易在品析中把问题找出来,经过研讨全组教师一致认同:“议论文讲评课”课堂教学环节一为“习作评析、问题呈现”。2.如何指导学生分析说理呢?

师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因果说理法、对比说理法和假设说理法等,并引领学生不断思考,层层深入。

如:讲解“因果分析法”课堂教学实例。话题: 思考。原文: 有一次,牛顿在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总是垂直往地上落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

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正是因为思考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见思考多么重要。

修改文1 :

有一次,牛顿在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总是垂直往地上落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正是因为思考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见思考多么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分析事件背后隐含的道理: 牛顿 → 思考→平常背后有不平常的道理; 其他人→不思考→认为平常,不足为奇。修改文2:

有一次,牛顿在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总是垂直往地上落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苹果掉落过无数年,无数的人也看到过这一现象,可是惟独牛顿因此而著名,因为他比常人多了一份思考,所以他成功了。

修改文3:

有一次,牛顿在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总是垂直往地上落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每年苹果成熟都会掉落,无数的人也看到过这一现象,可唯独牛顿由此发现真理,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考所致。”

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当堂指导学生写作,逐层深入的分析使中等学生都能掌握说理方法。

师戊:教师不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学生也能写出说理段,不如先让学生写,写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方法,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如:学生分析说理的教学实例

原文: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一直教导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于是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可见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写作前教师不做指导,让学生对此文段进行修改,并展开论证,写后整理讲评。生1添加说理段如下:

如果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就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也就不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了——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生2添加说理段如下:

达〃芬奇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画坛一绝的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并成为享誉世界的画家,正是因为他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打好了基础。

生3添加说理段如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反之,如果不注重基础,高楼即使盖起,也不能经受起岁月的打磨。而最终逃脱不了倾塌的命运,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3名学生在写作中分别使用了假设说理法、因果说理法、对比说理发展开论证。通过实际教学的反馈,教师发现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写简短的说理段,能够准确恰当的使用。但是在写600字的大作文时,学生通常不能将论证说理恰当地运用到文中,还要通过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师戊:在教学中把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在修改练习中运用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倒不如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搭建一个足够宽松的修改平台。让学生先修改自己的作文,再生生互相评价修改文,评出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悟所用的方法,然后生生借鉴方法,互相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和追问。最后指导不会修改的学生去用方法。

师己:使用哪种教学方法还应该因班而异。作为老师,都知道让学生自己体悟方法这是最理想的,像有的班级个性张扬,富有探求精神,这样的班级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感悟方法,会取得好效果。但有的班级,作文基础薄弱,他们需要老师先进行方法点拨,范文引路,然后再进行方法感悟,会更有效。

3.怎么能让议论文上台阶,议得深刻而精彩? 例1 :给材料作文说理段

换一种思维需要智慧。只有一身的鲁莽,不懂得如何换位思考的人是不会有大成就的。文革期间,许多作家被软禁在小屋里,不许和外界联系,余秋雨利用这几年的时间读遍了小屋里所有的藏书,出来时,带着他的著作《文化苦旅》。他把这段经历看作是“闭门读书”的宝贵财富,他感谢文革。相反,有些作家忍受不了寂寞,认为换一种思维,把支持文革看作是顺应

天意,于是加入到文革的行列中,碌碌无为地过了一生。同样换一种思维,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换一种思维》

教师分析:通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深刻,不比不知道,一比更突出。而且经过写作训练,学生的说理手段会更自然,不似初学时的生搬硬套。当然,其中关键的是积累论据,进而形成思维能力,才会使说理更深刻。

例2 :以“压力”为话题的说理段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要保持一份自信,坚信自己是最棒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在心态上战胜困难后,压力和挑战很快便会迎刃而解。伽利略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外界重重压力下仍宣扬“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思想,自信让他站上科学的巅峰;毛遂之所以被平原君奉为上宾,是因为他自信地举荐自己,并勇敢地与楚王据理力争,说服楚王发兵支援赵国。他不顾平原君、楚王对他的怀疑,施加的压力,终于扬名天下;章子怡之所以成为世界巨星,是因为她把自信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展现给那些嘲讽她的人。让所有人知道她的成功不是偶然。即使面对再多的挑战,再大的压力,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放手一搏,那样才不会留遗憾。——《压力面前当挑战》

教师分析:通过二次修改,引导学生去分析感悟,发掘事实背后隐藏的原因、条件、结果等,并能从多例并举中分析议理,将缺少说理的二、三类文进行修改,使之升格为一类文。所以不断地修改很重要。

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说理,分析感悟,使说理更加深入。经过研讨全组教师一致认同:“议论文讲评课”课堂教学环节二为“当堂修改,感悟方法”。4.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何反馈呢?

师庚:把修改后的佳作展示给学生,不妨读一读,让学生评价升格后的文章,说说说理的精彩之处,同时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也会使自己的作文升格。最后全班生生互评写出评语。通过沟通确定教学环节三为“佳作展示、生生互评”。

5.如何使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写作中?

师辛:通过观看特级教师余映潮的作文指导课和自己上的实践课,感觉作文指导课,如果老师写篇下水文,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请学生评价。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师壬:教师写下水文有许多好处。既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对学生写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如:李玉秋老师下水作文《牵手自信,走向成功》。

雏鹰相信自己的勇气,于是在坠落悬崖的瞬间振翅高飞,终于翱翔天宇;小溪相信自己的目标,于是一路欢歌历经千里,终于汇成浩瀚的海洋;毛虫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冲破束缚和黑暗,终于在光明的天地里翩然飞舞。自然万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相信自己,就会迎来

成功。

漫溯历史的道道沟渠,无数先贤的故事告诉我们,相信自己,就会成就自我价值,战胜困难迎来成功。司马迁受辱后,相信自己定会完成史学巨著,于是顶着歧视和压力,倾注毕生的精力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卞和坚信自己所认定的玉石,虽然被斩断双脚,仍坚信那是一块绝世珍宝,终于和氏璧惊艳出世。罗斯福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即使是卧病在床仍坚持竞选,这才有美国历史上连任四届的英才总统。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无论有多少人置疑,只要坚信自己的实力,给自己信心,成功的大门就会始终敞开着,欢迎自信的宠儿。

其实相信自己还包含着哲学的思考,这是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个人智慧、能力、魄力的体现。哈姆雷特始终徘徊在“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自我怀疑优柔寡断最终酿成悲剧。西方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对他的助手说:本来最优秀的是你自己。是呀,相信自己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离成功越来越近。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在创业初期屡屡失败,别人骂他疯子。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网上信息平台前景无限,终于阿里巴巴网站成功建成并上市,上缴利税过亿。马云也成为青年人励志的楷模。“我相信自己的判断”马云如是说,以他的睿智和魄力创造了一个自信者的神话,他的自信来自对市场深入的调研和准确的判断。由此看来自信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和把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

同样是哲学家的尼采也曾经万分自信的喊出“我是太阳”,最终尼采疯了。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自信者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做到自信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二要不断丰富自己。你是否注意到那扎根大地的青松,汲取地下丰富的营养后于严寒中(充满信心的)傲然挺立,你是否折服于野火烧不尽的原上草,经受雪雨风霜仍(信心十足的)装点大地郁郁青青。

做一个优秀的自信的自己吧,选出自我的精彩,你可以大声的喊出: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才会游刃有余,才会使学生尤其是有几分写作天赋的学生信服。由此,确定教学环节四为“教师试笔、实践提升”。

研磨阶段总结:通过教师研磨典型问题,不同层次的教师展开同伴互助,研磨出“议论文写作说理指导”的教学模式,即:

1.习作评析、问题呈现; 2.当堂修改,感悟方法; 3.佳作展示、生生互评; 4.教师试笔、实践提升。

【建模阶段】

九年级的老师依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形成个人的教学设计,再去实践、尝试,六年级的老师虽然在上届毕业班议论文写作指导中已形成体系,但经过研磨后,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作文教学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每人在下周上一节建模实践课。

一周后,教师均上完实践课,进行了如下反思:

1.学生运用方法生硬,语言贫乏,简单套用,原因是语言和理论积淀不够。

2.中等学生很受益,由不知怎么写变为学会方法,尖子生受束缚,对其作文提高缺少时效性,他还是按自己的思路写,而且写得很出色,原因是他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文章自然而成。任何方法必须不拘泥于方法,否则学生被束缚了思想。

3.学生只有在头脑中积累许多优秀的作文或说理段,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养气为文。

小结:丰富学生的积累,方法才会被巧妙运用,发挥作用。下一步研究的典型问题是如何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一课三摩”校本研修的特色:

“一课三摩”首先从观摩骨干教师的课堂入手。这样发现的教学问题就是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教师们集思广益收集、整理、筛选典型问题,这样研究的角度小,更有针对性、更透彻。

研磨——小角度、高起点

组内教师思想碰撞、研讨问题,理不辩不明、思想不碰撞难以升华。在研磨后达成的共识将是站在高起点解决了问题。

建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6.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篇六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 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组长:张彩琴

2、课题研究组员:孙小俊郭小花田建斌张磊

3、研究课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2)、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6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9.1――9.20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研讨课题并填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

第二阶段:9.21――12.21实验探究阶段性:

9.21------10.21由田建斌、张磊负责“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

10.22-----11.22由郭小花负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11.23------12.15由孙小俊、张彩琴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第三阶段:12.16――20xx.1.24教研组长对本小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七、课题研究方法:

1、 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数学教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 重点、有心得、有效果。每位教师必须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 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 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 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展示反馈――中考链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 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5、 注重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炼研究模式。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 例、教育故事、教案、论文。反思课题研究的形式与过程。在课题实施中做好以下基本研究:提练模式----做模式课----形成优秀模式课。

6、注重成果呈现,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研究记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成果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

方案二:

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7.农资小经验专题 篇七

种子:

1、前期低温天,空心菜、苋菜、早豇豆和小白菜这些作物肯定受害严重,很多菜农需要补种。趁着雨天上齐这些种子,雨后立即到田间推广。寻找合适的农户进行试验田合作,试种。

2、摸清竞争对手所售同类种子信息,争取主动优势。通路货优惠,独货主推。

肥料:

1、取得上游经销商资源,争取一个指定区域独立操作的有机肥品种,弥补去年在有机肥上的弱势。并且给农户讲解如何辨别优劣有机肥,条件许可时召开一场农民会。

2、低温时期着重推广硫酸钾型肥料,尤其是抓住近期大棚番茄的花期和挂果期肥料销售,将自己的复合肥品牌打响。

农药:

1、联系该地区的葡萄种植户,确定石硫合剂、必备等产品的需求量,按需进货并做好销售启动工作。

2、蔬菜区雨后灰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等病害的配方制定,争取制定高性价比的配方。

3、联系各经销商和厂家,争取优质产品资源和政策支持。技术服务:

1、建立短信平台,收录农户资料,定期给农户发送技术短信、天气预报、优质产品及配方信息。

2、雨后全天候田间技术服务,为当前发生的病害做详细诊断,与农户沟通用药水平和习惯,编写相应的处方签,使农户可以按签购药。

3、制作蔬菜技术服务单,收录当前发生的主要病害的详细防治信息和配方选择;制作当前主要作物的科学管理方案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将以上资料在田间服务时分发给农户,并解释其中的关键。

4、合理利用现有的宣传资料,并且自己制作相应的宣传资料。

5、尝试建立零售店会员制、积分制系统,整理出该系统的优点,并且招募首批农户会员。

自身规范与学习:

1、及时纠正雨季惯性懒散作风,寻找雨季可以做的事情,合理利用时间;

2、了解近期农资行业行情,绝不闭门造车;

8.“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八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1 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参加人员及研究时间 参加人员:学校所有一线教师

研究时间:2010—2011下学期、2011—2012下学期

四、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务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上报结题。

五、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 部门主任 教研组长 相关人员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 2 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三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并视其效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7,学校规定从2009年开始凡是晋升中,高级职称教师,本必须具有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份。2.每学期(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在市、州、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4.结集编印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文集。

9.六月小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篇九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园召开此次教研会。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2日下午3:10——4:10

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活动准备:会场PPT布置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开展,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能力。

2、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

伍。

活动内容:

1、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

参加人员:总分园教学园长(3人)、总园教师(9人)、分园教师(9人)

活动流程:

一、介绍此次教研会的内容及意义。

二、学习研讨:“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播放PPT。

三、交流研讨:对“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这一环节开展交流讨

论。

四、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五、主持人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小结。

10.小专题成果汇报材料 篇十

高段数学组:焦剑、罗秋菊、王小梅、鞠棵

一、“沙河堡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1、学生的社会环境成因

我校地处二环和三环交界,学生来源主要是当地的拆迁户和进城务工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60%以上的家庭不能承担辅导高段学生学习的任务。例如:六年级的“唐货”同学的父母就是双文盲,父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全,谈不上辅导该生的学习,更没有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父母对孩子回家后的教育根本就是力不从心,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就应该被暴打一顿,虽然老师多次劝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可没有文化的他们仍然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靠打,这种与学校教育方式大相径庭,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只能让教育的理想渐行渐远。所以孩子常在外上网打游戏,很多时候家长打电话请求班主任一同寻找孩子的下落,长期这样,这些孩子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来往更加密切,甚至他们还会鼓动学校的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一同参与,这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在我们学校还有一定的比例。

2、学生层面。

(1)、知识基础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流畅和连贯的过程。不像语文,前面没有学懂的课文对后面学习其他的语言学习的影响不大。通过我们调出高段学生四年级、特别是五年的期末总结性评价的试卷查阅发现:学生的很多知识掌握不牢。比方说:行程问题、寻找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等方法和理解、分率、分数的理解、百分数的理解方面和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图形空间的想象不够根深蒂固,这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心理基础

学生有着典型的“独生子女”的心里素质:怕吃苦,不愿挑战有困难的事情,不愿探索新的事物,自私、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加上学生在小学高段逐步进入青春期,叛逆性较强。往往注重外表比学习更多。这些孩子往往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在他们的无知庇护下,孩子的自我性更强,学习的自觉性更差!

(3)、学生面临测技巧性差:高段的练习量较低段大了很多,试题类型,难度都很大的提升,很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习惯于从头做到尾,懒的观看试题,懒的分析试题,宁愿用30多分钟的时间去解决一道题,也不愿意放手,往后看一看,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多学生除了缺乏相应的答题技巧外,还缺乏应试的技巧,紧张,彷徨,心里素质不够,导致平时学习不错,一旦面临集中的测试就焦躁不安,出现很多问题。

3、教师层面

1、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年轻化。随着学校不断的引进新教师,我校教师逐渐呈现年轻化。教师的年轻化可以给整个学校带来很多新的景象,新的想法,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在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背后,同样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成长也是相对漫长的,有适应期,过渡期,成熟期,对于学生出现的很多状况,很多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不高。高段的数学教学,不止是要把握本期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应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从横向纵向来分析整个知识的联系,形成网络,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高段的数学教师,在面对复杂的题型时,只局限于自身的解答,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或者是说,学生该如何去接受,这样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教学中,很难把握拓展的时机和深度,缺乏对知识的点、线、面的认识。

针对出现我校高段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的落实,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现有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这些现状是我们很难改变的,我们把策略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我们能够改变的方面:

1、教师层面的改变

2、学生学法层面的改变。从这两个方面上去寻找突破“我校高段学生学习数学’后进生’现象”的策略,并初步形成以下高段有效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

1、建立适合我校的新型教师培养观

通过开展的校内数学组的“学科素养检测”发现我校的教师结构年轻化,经验欠缺,很少经历人教版的冲击,没有完整的数学学科的结构化,对于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更是模糊。新课标知识部分得分率几乎都在70分以下。但是我校的教师有着自身的一种优势:学历一般都在本科以上,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生事物能力较强。没有人教版教法的束缚,能更快进入新型教师-学生教学结构中来,在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得分率都较高。但是在这种得分率较高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教学方法的缺失,即:不能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思考,用到的方法大都是初高中以上的解题思路。根本不适合现有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此,培养教师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培养我校数学教师,特别是高段教师的学科结构化(学科体系)----整体

结合我校数学组已经完成的小学数学1—6年级的知识结构框架图的梳理,以及我校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数学学科的“思维导图”这一活动,通过教师的自学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框架、结构、通过每学期的竞赛等方式促使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把握。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我们教师掌握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每一节新课的起点在哪里、重点和难点应该是什么?每一节课知识的延伸点在哪里?有了起点、有了重点、有了知识的延伸点,学生学习数学不会是空中楼阁,茫然不知所措。所谓兴趣来源于已知,只有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学生的已知才能让学生的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结合上学期的知识结构框架和本学期的“思维导图”活动中,从每节随堂课和教研课中发现:我们高段教师的课堂重难点的把握较之以前都有了一定的准确性。这再一次证明:学科知识结构对于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保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建构我校中高段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教法)---具体化 心中有了整体的学科结构,相当于在全局上我们高段教师把握了整个教材,那么落实到具体的每节课中,每种课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效果。除了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时,教法就成为重中之重了。我们一直在倡导以学定教、用学法确定教法。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课堂,曾经我们都是以他为口号,却不曾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这主要来源于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落实这一教学方式,记得曾经学校组织我们到浦江实验学校去学习,发现他们的课堂完全是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把学习真正还给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曾经我们给自己找了千百个理由证明我们不能实施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我们现在的实践:殊不知我们是不知道该怎样落实,而不是我们不能这样做。通过上两学期的实践:高段教学,我们真正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还?什么时候还?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一:怎样还?讲台属于学生,知识研究属于学生:我们不能一讲到底,这样势必让已懂得厌烦,未懂得听不够,已懂得没有发展的空间,未懂得没得到任何发展。第二:什么时候还:通过我们的课例我们发现:学生已经懂得要还、有一部分人懂得要还,大家都不懂得的更要还。这个时候要还给他们时间来进行研究。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研究表明:学生90%以上的都喜欢自己钻研数学问题,不喜欢老师一讲到底。而且学生自己探究成功了的知识,比我们老师讲懂的知识掌握地更牢固,学习的更有兴趣。

同时结合我校数学组的听课—上课、磨课—打造课的教研方式,进一步促进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高

2、实施目前符合我校校情的数学托管新变革

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和学生的已有水平以及很难改变的学生的社会背景,在数学高段学习的现状—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大背景环境下,如何能在课堂40分钟要质量,除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中要质量之外,还根据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情感态度,进行分层托管:通过分层托管,让每一阶层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应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学到与他们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因此我们根据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人数,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成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托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周新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托管,通过一学期的时间证明:这样的托管方式在我校高段学生的目前状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3、落实我校中高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新学法

根据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不喜欢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喜欢主动探索,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通过我们的课堂研究,通过同课异构方式,同一老师上同一节课,但是学生学习的地位和主动性的变化带来学习效果的变化。一种上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一种上课方式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和参与度就大相径庭,通过课题组的讨论发现:学生的学习不能被动学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产妇的心理情况分析报告下一篇:后备干部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