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2024-07-23

锅炉爆炸事故分析(精选10篇)

1.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篇一

9月23日上午10时15分,潞宝煤气发电厂厂长指令锅炉房带班班长对尚未正式移交使用的煤气发电锅炉进行点火,随即该班职工将点燃的火把从锅炉南侧的点火口送入炉膛时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3人轻伤。爆炸冲击波还将距锅炉房500m范围内的门窗玻璃不同程度地震坏。

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炉前2号燃烧器(北侧)手动碟阀(煤气进气阀)处于开启状态(应为封闭状态),致使点火前炉膛、烟道、烟囱内聚集大量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且混合比达到燃爆极限值,因而在点火瞬间发生爆炸。

2.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篇二

锅炉爆炸事故, 主要指受热的以及不受热的锅壳或锅筒的爆炸。它具有极大的摧毁力量, 不仅造成锅炉本体的严重损坏, 而且对周围设备、厂房也造成严重破坏;更严重的是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往往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 应对其严加防范。

1锅炉爆炸的过程

锅炉运行时, 燃料在炉中燃烧, 热能通过锅炉受热面的传热被锅炉工质 (水) 吸收, 产生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未饱和水 (热水锅炉) 、饱和水、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 因此在锅炉内储存着很大的热能。当由于材质差、结构不合理、强度不足、制造质量差、安装质量不合格或运行和管理不当等原因, 使锅炉受压元件的某些部位发生破裂, 其内压力瞬间降低至外界大气压时, 锅炉内储存着的巨大热能便立刻释放出来, 这就是锅炉爆炸时能量的来源。

可见, 锅炉爆炸不是锅内压力逐渐下降、体积逐渐膨胀的静态过程 (排汽、渗漏) , 而是瞬间锅内压力突然下降, 工质 (水) 储存的热能瞬间释放出来, 由于部分工质 (水) 的体积突然膨胀, 使锅内压力上升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锅炉受压元件突然发生破裂时, 由于瞬时内部压力下降, 使锅内一部分高压饱和水剧烈汽化、膨胀以及饱和汽剧烈膨胀, 造成压力再次升高, 使破口进一步扩大的结果。

2锅炉爆炸的特征

锅炉爆炸时, 大量的汽水从破口处急速冲出, 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速度, 当与空气或地面接触后, 便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而获得动能, 使锅炉腾空而起或朝反作用力的方向运动。这与炮弹或喷气式飞机被尾部强大气流推动向前的道理一样。

立式锅炉的爆炸部位大多数是在锅壳与炉胆下脚的连接处。这是因为下脚部位最易积水结垢被腐蚀, 特别是当采用不合理的角焊连接时, 由于承受弯曲应力, 更容易从焊接处撕裂。如果操作不慎, 造成严重缺水, 则爆炸部位常在炉排以上的炉胆处, 因此立式锅炉爆炸时, 汽水向下喷射而推动锅炉向上腾空飞起, 故立式锅炉又称为“炮弹锅炉”。

卧式锅炉当封头 (或管板) 与锅壳连接处采用不合理的角焊时, 破口多数发生在焊缝处。有的卧式锅炉炉膛火焰直接烧锅壳, 很容易使锅壳过热烧坏。因此卧式锅炉爆炸时, 汽水向前或向后喷射, 推动锅炉作水平运动。

锅炉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 其中很小一部分消耗在撕裂锅炉钢板、拉断固定锅炉的地脚螺栓和与锅炉连接的各种汽水管道, 将锅炉整体或碎块抛离原地;而大部分的能量在空中产生冲击波, 破坏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

锅炉爆炸所产生的灾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锅筒内水和汽的膨胀所释放的能量;二是锅内的高压蒸汽以及部分饱和水迅速蒸发而产生大量蒸汽向四围扩散所引起的灾害。

3锅炉爆炸的能量

锅炉爆炸时, 由于锅筒突然破裂, 锅内压力由工作压力 (爆炸前的运行压力) 迅速降至大气压力, 蒸汽膨胀过程是在瞬时内完成的, 所以可把它看作是绝热过程。这样蒸汽所释放的能量就可以按绝热膨胀功来计算, 或按下列简单公式计算:

Us=Vs.Cs

式中:Us——饱和蒸汽的爆炸能量 (J) ;

Vs——锅筒内饱和蒸汽的体积;

Cs——饱和蒸汽爆炸能量系数 (J/m3)

一般工业锅炉蒸汽的能量系数Cs见表1

锅炉内除了蒸汽外, 还有大量的饱和水, 其温度为锅炉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度, 它远高于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当锅筒破裂, 锅内压力骤降至大气压力, 锅内饱和水迅即放热, 并且部分饱和水蒸发成蒸汽, 继续膨胀作功, 发生所谓“水蒸汽”爆炸。饱和水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Uw=VwCw

式中:Uw——饱和水的爆炸能量 (J) ;

Vw——锅炉内饱和水的体积 (m3) ;

Cw——饱和水爆炸能量系数 (J/m3)

由饱和水的压力而定。工业锅炉饱和水的能量系数Cw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饱和水爆炸能量系数Cw约为饱和蒸汽能量系数Cs的10倍左右, 因此, 即使锅炉的水容量与汽容量相同, 爆炸时饱和水所释的能量也要比饱和蒸汽的能量大得多, 粗略计算时, 后者常可以忽略不计。

锅炉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很小一部分消耗在把锅炉的碎块或整体抛离原地以外 (常常是反需它爆炸能量的1/10左右即可把锅炉抛出百余米) , 其余大部分将产生冲击波在空气中传播, 破坏周围的建筑物。锅炉爆炸时, 锅筒等的撕裂也消耗一部分能量, 但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锅炉爆炸能量计算:

例1:WSG2-8型锅炉, 锅炉容量约25m3, 其中锅水容量约15m3, 蒸汽容量约10m3, 在压力 (表压) 0.8MPa下爆炸, 试计算其爆炸能量。

Us=VsCs=10×1.7×106J Uw=VwCw=15×2.7×107J

U=Us+Us=4.22×108J

一公斤T·N·T炸药的爆炸能量为4.27×106J/kg, 故这锅炉可能产生的爆炸能量的T·N·T当量为4.22×108/4.27×106=99kg

即该锅炉爆炸相当于99kgT·N·T炸药的能量。因而对周围环境能产生效大的破坏力。

4锅炉爆炸所生成蒸汽的体积

锅炉爆炸时, 由于锅筒内压力下降, 锅内原有的高压蒸汽膨胀成为一个大气压的蒸汽, 体积迅速增大。同时, 由于压力下降, 原有饱儿水温度由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降至一个大气压下的饱和温度, 放出大量的热, 并把一部分饱和水蒸发成蒸汽。这样, 锅炉爆炸时就生成大量的蒸汽, 在其所笼罩的范围内操作人员将被烫伤。

锅筒内的高压蒸汽膨胀后所占的空间体积可以按下式计算:

V′s=VsGs

式中V′s——锅筒内蒸汽在空间膨胀的体积 (m3) ;

Vs——锅筒内饱和蒸汽的体积 (m3) ;

Gs——饱和蒸汽的膨胀系数,

除了锅炉内的蒸汽膨胀占有空间体积以外, 部分锅水也被蒸发成蒸汽, 这部分蒸汽的体积按下式计算:

Vw=VwGw

式中Vw′——部分饱和水被蒸发成蒸汽的体积 (m3) ;

Vw——锅筒内饱和水的体积 (m3) ;

Gw——饱和水蒸发系数, 与压力有关。

锅炉爆炸时生成蒸汽的总体积为:

V‘B=V‘S+V'W

即使锅炉的水容量与汽容量相同, 爆炸时由锅水蒸发而成的蒸汽的体积要比锅内原有蒸汽膨胀的体积大得多, 粗略计算时, 后者常可忽略不计

5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

(1) 在锅炉较长时间缺水, 钢板被灼红、机械强度急骤降低的情况下, 司炉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向炉内进水, 引起爆炸;

(2) 铆接锅炉, 锅壳或锅筒长期漏泄, 且炉水碱度较高, 造成铆缝或胀口处钢板苛性脆化, 以致造成爆炸事故;

(3) 严重超压造成爆炸;

(4) 因安全附件失灵、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发生衰老等原因, 造成锅炉爆炸

6预防措施

(1) 要特别注意水容量较大的锅筒的锅壳、封头或管板、炉胆等主要受压部件的材料、强度, 联接型式、焊接与冷加工组装等在设计和制造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火管锅炉由于锅筒直径较大以及锅筒内受压部件较多, 联接型式较复杂等情况, 因此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2) 检验与修理锅炉时, 对锅筒的苛性脆化、严重腐蚀与变形以及起槽裂纹, 要高度警惕, 检查要周到细致, 修理则必须保证质量, 防止因强度不足或裂纹扩展而突然撕裂。

(3) 司炉人员必须切记: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 一定不能再进水, 以免锅筒钢板在过热烧红的情况下, 遇水突然冷缩而脆裂。

(4) 锅炉的安全附件, 特别是安全阀, 必须经常保持灵敏、准确、可靠。多数小锅炉爆炸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 就是没有装置安全阀或安全阀失灵而造成超压。如安全阀正常, 控制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 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5) 应注意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有很多爆炸事故发生在炊事、洗澡、采暖、热饭用的锅炉, 甚至热水锅炉和茶水炉也多有发生。这些锅炉体积小, 压力低, 又多在生活部门, 往往不被注意和重视, 很易成为锅炉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所以, 应特别注意。

7结束语

3.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篇三

1.事故树分析

1.1 分析方法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用逻辑“与” 或逻辑“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直接原因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能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它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在判断灾害、伤害的发生途经及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简明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事故树分析方法是安全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较先进的分析方法。

1.2 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二种。它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熟悉系统:了解需要分析对象的系统工程状态及各种参数。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设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对象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和事故案例,确定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故: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的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找出各级直接原因事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

以上为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若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还需要增加以下三个步骤。

(8)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发生概率,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对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对比,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定量分析结论。

目前在事故树分析中,一般都考虑到第七步进行定性分析为止,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2.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的建立

2.1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笔者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消化油墨生产工艺,对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后,绘制出油墨生产中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树,见图1。

图1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2.2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建造过程

2.2.1确定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

2.2.2找出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确定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1)导致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和“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各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事件发生条件下,“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中任意一个事件发生,火灾爆炸就会发生,用“条件或门”连接。

(2)导致“电器设备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不防爆”和“防爆设施损坏”。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器设备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导致“电气线路火花” 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电线过负荷起火”和“电线短路起火”。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气线路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4)导致“电线过负荷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和“电线载流量过小”。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三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过负荷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5)导致“电线短路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和“电线相间短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短路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6) 导致“电线相间短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压过流击穿”、“电线缘破坏”和“意外碰相”。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时,电线相间短路就发生,用或门连接。

(7)导致“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人体静电火花”和“设备静电放电”。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8)导致“人体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化纤品与人体磨擦”和“积累电压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人体静电火花”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9)导致“设备静电放电”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静电积累”和“接地不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设备静电放电”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10)导致“静电积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磨擦”和“静电积累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积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1)导致“接地不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和“设备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接地不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2)导致“雷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雷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定性分析

对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求出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这是事故树分析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3.1 采用布尔代数化简,求出事故树中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T = X18{(X1+ X2) + [( X3+ X4X5 X6+X7(X8 +X9+ X10)]+[X11 X12+ ( X12+X13 )( X14+X15 )]+ ( X16 +X17)}

经过运算得到如下12个最小割集:

(X1,X18),(X2,X18),(X3,X18),(X4,X5,X6 ,X18),(X7,X8,X18),(X7 ,X9,X18),

(X7,X10,X18),(X11 ,X12,X18),(X12 ,X14,X18),(X12 ,X15,X18),(X13,X14 ,X18),(X13,X15,X18),(X16,X18),(X17,X18)

每一个最小割集代表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模式。

3.2 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确定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可以用近似判别式:I(i)=∑Ki1/2n-1,X∈K,其中,I(i):基本Xi的重要系数近似判别值:Ki:包含Xi的割集;n:基本事件Xi所在割集中基本事件的个数。

根据以上近似判别式,可以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I(18)= 37/8

I(7)=I(12)=1/23-1 + 1/23-1 + 1/23-1 =3/4

I(1)=I(2)=I(3)= I(13)=I(14)=I(15)=I(16)=I(17)= 1/22-1 = 1/2

I(8)=I(9)=I(10)=I(11)= 1/23-1 = 1/4

I(4)=I(5)=I(6)= 1/24-1 = 1/8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是:I(18)> I(7)=I(12)> I(1)=I(2)=I(3)= I(13)=I(14)=I(15)=I(16)=I(17)> I(8)=I(9)=I(10)=I(11)> I(4)=I(5)=I(6)

3.3 对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分析

从以上所列的顺序可以说明: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的结构重要度为最大,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静电积累构成的损坏次之;防爆设施损坏,电器设备不防烛,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摩擦,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设备接地线失效,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失效等构成的损坏较小;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电线载流量过小等构成的损坏最小。由此,我们可针对以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发生。

4.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以下预防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4.1 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

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防止油墨生产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最重要一个措施。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油气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2)增强生产车间的通风。如采取强制通风设施,使车间内的油气能较快地散发到车间外,降低车间内油气的浓度。

(3)为了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在车间内设置可燃性气体报警仪,监视油气浓度,一旦出现险情,可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2 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电器设备在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气火花,防爆型电器设备能使电器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不散发到外界空间中去。因此,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器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包括电动机、控制开关、控制按钮、控制箱、照明灯具等。

(2)对防爆型电器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电器装置是否有损坏,要保持它的完好性,起到应有的防爆作用。

4.3 电气线路布置应规范

(1)分支接点接触不良会使该接点发热或产生火花,容易导致局部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线中途尽量避免分支产生接点,确实需要分支,应在配电箱或控制箱内专用接线板上进行分支。

(2)电线相间短路会产生火花或在短时间内使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气线路应采用沿墙或桥架方式进行布置,避免电线悬空悬挂,电线要用阻燃套管保护。这样能避免电线布置中的电线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短路的发生。

(3)电线载流量过小,在过负荷运行时会使电线发热,容易引起电线保护层起火。电线的载流量应根据负荷大小确定,电线的载流量不得小于设计载流量。

4.4 防雷设施完好

未设防雷装置或防雷接地线损坏会在雷击时,建筑物容易被雷击中产生强烈的火花或电线起火,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车间所在的建筑物应设防雷装置,其防雷的接地电阻应经检测符合要求,并且应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是否完好,发现防雷接地线损坏应及时修复。

4.5 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

生产油墨的原料在金属容器内进行拌料或用设备进行细磨时会产生静电,这类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容易与金属容器或金属设备之间发生放电,继而产生火花。为了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必须将金属容器、生产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使拌料或细磨时产生的静电有一个良好的入地通道,不使静电积累,从而避免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同时对防静电的接地线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4.6 防止人体发生静电火花

人穿着化纤服装工作,由于化纤品易在磨擦过程中产生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在人与金属设备等接近时就容易发生静电火花。因此,作业人员应穿着棉质服装,在进入工作场所时应对人体进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人体携带静电,生产设备也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4.7 电气线路有完好的保护装置。

4.锅炉炉膛爆炸事故的运行措施 篇四

1、磨煤机大修后应做好制粉系统传动试验、联锁和保护试验。

2、锅炉点火前必须将锅炉所有主保护投入并必须进行彻底吹扫;锅炉启动过程中个别主保护因故解除必须及时恢复且做好事故预想,任何情况下,不得缩短吹扫时间。

3、严格执行定期清仓,合理控制煤仓煤位,防止断煤。

4、严格执行油枪定期试验规定,认真检查炉前燃油系统、油枪雾化蒸汽系统、杂用气系统备用良好,以便在锅炉低负荷燃烧或燃烧不稳时能够及时投油助燃。油枪投入后要经常检查油枪,确保不漏油,雾化、着火良好:火焰着火良好稳定、不偏斜,炉膛内清晰,火焰呈金黄色,烟囱不冒黑烟。

5、当发现油枪雾化着火不好时,应停止该油枪并联系检修人员,抽出油枪处理。少油方式点粉时,必须当锅炉有足够的热负荷后且少油油枪燃烧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达到要求时,方可投粉,否则不宜过早投粉。

6、及时掌握锅炉上煤情况,做好燃烧调整以及低负荷运行事故预想,防止发生锅炉灭火。尽量保证运行锅炉的燃油系统必须保证备用状态。

7、锅炉投油时,要投入空气预热器连续吹灰;锅炉正常运行时,定期进行锅炉吹灰,防止受热面积灰结焦,避免形成大焦块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8、要注意检查火检的灵敏度,任何人不准擅自将火焰探头、火检保护解除。

9、锅炉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监视炉膛负压指示正常,控制省煤器出口的烟气含氧量值为3%~5%。发现炉膛负压、氧量测点异常应及时调整燃烧,发现炉膛负压、氧量测点指示有问题应及时联系检修处理。

10、加强一次风速风压的监视,防止风速过低、过高而造成熄火。

11、锅炉加减风量、煤量应平缓。•

12、锅炉低负荷运行要做好事故预想。

13、在锅炉点火燃油或煤油混烧期间应派专人检查燃烧情况,发现燃烧不良应及时查明原因处理。

14、运行中锅炉的人孔、检查孔必须关闭严密,冷灰斗水封良好,防止锅炉进入冷风。

15、发现燃烧变差的初期应立即投入助燃油枪。投运的原则:正在运行的着火基本良好的煤粉燃烧器所对应层的点火油枪,最好以下部点火油枪为宜。

16、禁止投运油枪的下列情形

①对于HTNR3煤粉燃烧器,如果由于燃烧扰动原因造成该层两只及以上燃烧器失去火焰,则禁止该层投入助燃油枪。

②对于少油煤粉燃烧器,如果由于燃烧扰动原因造成该层三只以上燃烧器失去火焰,则禁止该层投入助燃油枪。

③锅炉炉膛压力在超过±1000Pa应禁止投用助燃油枪。④燃烧工况恶化时应禁止投用启动油枪。

⑤当炉膛已经灭火或已局部灭火并濒临全部灭火时,严禁投入助燃油。

17、发现锅炉燃烧工况恶化应禁止停运油枪,必须先检查炉膛内的燃烧及着火情况,避免引起燃烧工况恶化甚至灭火爆炸。发现锅炉燃烧工况恶化应禁止继续投运油枪,必须先降低磨煤机出力,当发现该层煤粉燃烧器已经灭火,必须立即将该层磨煤机停运并停止通风,检查该磨自动隔离良好,否则立即手动全部隔离。

18、任何情况下不得同时敲煤和暖磨,否则极易引起锅炉爆燃。当两台以上的给煤机集中断煤时应逐台恢复。

19、给煤机长时间断煤、反复启停时,在来煤正常前就地一定要加强甩煤,再此过程中出现燃烧恶化应立即停运该层磨煤机。

20、煤粉燃烧器刚投运时出现燃烧恶化或发现没有着火应立即停运该层对应的磨煤机。

5.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 篇五

所属频道: 核电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 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死16.7万人,损失12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于基辅市以北130千米,4台机组,总装机400万千瓦,是原苏联最大核电站。1970年切尔诺贝利开始修建第一座核反应堆,但总工程师只有建设火电站的经验,整个设计由乌拉尔电力公司设计院进行。后来由莫斯科Zukh水电设计院接手该项目的设计,该设计院主要是水电设计。因为物质缺乏,几乎不太可能找到设计人员设计的某些特殊部件,因此设计者真好将就使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部件。

1977年第一座反应堆投入运行,与原定计划推迟了两年。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并不知道1 975年在列宁格勒与此相同的反应堆发生了熔化事故。对有关规定也进行了修改,因为它们对实际情况不适合,特别是经常移出比规定多的控制棒。操作工还发现当输出功率很低时反应堆极不稳定。

20世纪80年代初,另外两个反应堆投入运行。1982年第三座核反应堆活性区发生爆炸并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核电站区域,因为对这次事故保密,其他反应堆的操作人员并不知道此次事故的发生。这期间在整个前苏联的ЯBMK型反应堆还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故。1980年在Kursk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注意:因为停电导致无动力驱动控制棒和水泵,40秒后才启动备用电源,在此次事故中因:为冷却水的自然循环量较大才避免了严重破坏。

1983年末,估计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关闭后透平机还能为反应堆水泵提供一定时间的应急电源,曾建议对该系统进行测试,但因为装置到1983年底前未获授权,因此对该系统的测试延期进行。在负责ЯBMK型反应堆的部长处还有其他的事故记录——设计的控制棒因为有裂纹当插入反应堆时引起输出功率剧烈波动,但在操作工的操作记录上没有记录。1984年3月27日,4号反应堆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85年报纸上出现了对核电站的批评,能源部命令总工程师替换易燃的遮蔽材料和电缆。但是因为无不易燃的材料供应,这项计划被搁置。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应付商业压力,而让总工程师负责装置的操作。

1986年4月,4号反应堆停车检修,并且安排了一系列的测试计划,包括应急电源延迟测试。但仍然不知道当透平的动量下降后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电能驱动水泵达40秒。测试由装置的制造者进行,他们的测试计划与3号和4号反应堆的总工程师讨论了15分钟后即获同意,并没有征求安全检查员的意见,负责反应堆的总工程师也没有到场,正式的批准文件也没有征求核专家的意见。

13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减为一半,两台发电机一台停车。14时对另一台发电机的测试准备就绪。为了避免被联锁,紧急反应堆活性区冷却系统断开。开始准备测试时,Kiev的电力调度员请求供电到23时。23时重新开始根据拟定的计划对透平机的作用进行测试。控制棒的自动控制系统被断开,输出功率降低,下降到30MW。到这一步就没有按照测试的标准规程进行(按标准规程应该放弃试验>,工程师就下一步如何进行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继续移出控制棒,4月26日1时输出功率稳定在200MW,但这仍然低于推荐的最小功率水平,但是被认为可以继续进行测试。

1时过后,另一台冷却泵很快加入该系统,这就需要移出更多的控制棒。大量的水进入反应堆引起蒸汽压力降低。为了避免因为蒸汽压力低导致反应堆关闭,操作人员切断了联锁信号。1时22分,实验刚刚开始,计算机打印结果表明反应性只有最小保留值的一半。1时23分透平发电机的紧急调节阀门关闭,透平机无蒸汽,计算机显示反应器功率急剧上升,副控手按下紧急停车按钮试图将所有控制棒放入反应堆活性区,此时控制棒无法全部下降。爆炸发生了,爆炸掀翻了1000t反应堆外壳,反应堆直接向大气敞开。

工程师没有意识到反应堆已发生了爆炸,还试图用大量的水来控制反应堆,但是所有的泵都无法工作。发电机房着火,消防队也赶来,关键人物也来到现场。核电厂厂长被告知反应堆未破坏,只是需要他对产生的放射程度进行分析调查,但据说莫斯科官方拒绝授权。

4月26日下午,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其他的反应堆也已关闭。成千上万吨含有硼、铅等的沙石飞向建筑物。对相邻城镇Pripyat的调查于4月27日展开。

事故根本原因分析

表7-3和表7-4是事故发生的详细过程和根本原因。

事故后果

事故发生后,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o.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o.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6年乌克兰官方公布,10年来已有16.7万人死于本事故的核污染,320万人受到辐射伤害。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为“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的受污染设备,消除600个村庄的污染物,掩埋50万立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千米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千米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千米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6.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篇六

22、火灾事故分析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本原则

某年2月,某石化厂焦化车间,在焊接一处管线连接处时,没有对距用火地点只有1.2m的污水井进行有效的遮盖;动火前车间既没有到现场检查落实用火安全措施;动火时又没有看火人在场,致使电焊火星落到污水井中,引燃井内的瓦斯气,发生爆燃,并窜入污水明沟,引发大火。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万多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可燃液体的是()。

A.四氯化碳

B.三甲苯

C.环己烷

D.乙二醇

2.在焊割动火作业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A.动火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报告班组长

C.动火前必须清除动火地点周围可燃物

D.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二、多项选择题

3.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A.引发职业中毒

B.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C.引发地质灾害

D.引发环境污染

4.以下选项中,属于可燃气的是()。

A.丁二烯

B.液氨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三、简答题

5.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ABD

4.ABD

5.(1)防止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消除各类点火源;

7.浅议锅炉爆炸事故及其预防措施 篇七

1 爆炸事故物理分析

1.1 锅炉爆炸过程

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锅炉内有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和水, 当锅筒和炉胆内强度不足突然发生破裂时, 饱和蒸汽和水从破裂口迅速冲出, 并在瞬间迅速膨胀, 同时, 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物理上定义为绝热膨胀做功的过程, 大量的蒸汽和水由于速度快, 汽水与空气和地面相互作用, 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巨大的冲击波, 使锅炉朝反作用力的方向运动。例如立式锅炉爆炸时, 汽水向下喷射, 从而推动锅炉向上腾空, 直冲房顶;卧式锅炉爆炸时, 汽水向前或向后喷射, 推动锅炉作平行飞动。

爆炸时释放的能量, 用于拉断同定锅炉的地脚螺钉、撕裂锅炉钢板和其联接的各种管道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巨大的冲击波来破坏周围的物体 (建筑或人群) ,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2 影响爆炸破坏力的因素

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越大, 破坏力就越大。热力学定律分析得到, 爆炸时锅炉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与锅炉的容积有关, 还与爆炸前锅炉钢板的腐蚀程度、汽与水的比例及水处理工艺和内部压力有关。锅炉容积越大, 压力越高, 锅炉水容积比例越大, 爆炸释放的能量越大, 破坏力越强;在同容积、同压力的条件下, 热水锅炉比蒸汽锅炉爆炸时的释放的能量大, 威力强。

2 爆炸原因分析

2.1 锅炉常见爆炸部位

按锅炉的结构特点, 对于立式锅炉, 因为在锅壳及炉胆与下脚的连接处水垢容易聚集, 导致该处为立式锅炉最易腐蚀的部位, 因此, 在锅壳及炉胆与下脚的连接处是立式锅炉常见爆炸部位。

卧式锅炉在运行时, 炉膛火焰直接烧锅壳, 其底部容易沉积过多的水渣, 也容易结成较厚的水垢, 因此, 卧式锅炉发生爆炸时其破口常见于底部。

2.2 产生破口的原因

钢板 (管) 应力和工作温度都有极限值, 锅炉因操作调整不当而长期超温超压运行, 使用中锅炉骤冷骤热, 或者负载波动频繁, 钢板 (管) 承受交变应力, 产生疲劳裂纹或形成起槽甚至开裂;由于严重缺水或受热面水垢太厚等原因, 继续加热, 容易导致钢板 (管) 的工作温度超过极限, 锅炉运行压力变大, 当锅炉运行压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高许可工作压力时, 钢板 (管) 应力必然超过其极限, 如果此时, 安全阀不能及时打开, 未能及时释放出压力容易导致钢板 (管) 出现破口;另外, 钢板 (管) 内外表面如果被腐蚀而减薄, 会导致其强度显著下降, 导致钢板 (管) 应力的极限值减小, 相同的压力下, 锅炉不能承受额定压力而出现破口。

2.3 水垢的危害

水垢包括水渣、泥垢、腐蚀产物等, 工业锅炉都是以原水和软化水作为给水, 当炉水温度升高时, 其中的盐类被浓缩, 当浓度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时盐难以溶解而沉积生成水垢, 简单的说水垢的形成过程是难溶类盐的沉积过程。

锅炉在使用过程中, 水垢及水渣会造成各种形式的钢铁腐蚀。例如, 溶解氧无论是在中性、碱性及酸性介质中都会导致钢铁腐蚀, 在其表面形成四氧化三铁或氢氧化物等腐蚀物, 这些腐蚀物比较疏松的。如果, 水垢中还含有比铁惰性更强的金属元素 (如:钌、钴等) , 会发生置换反应, 加快腐蚀速度, 严重情况可能产生腐蚀穿孔。

另外, 水垢的导热性很差, 它的存在会导致受热面积传热效果变差, 排汽温度升高, 影响炉水的正常循环。

3 预防措施分析

3.1 重要附件的安全使用和检验

锅炉重要的安全附件是锅炉安全无事故运行的重要保证, 例如安全阀的可靠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监察部门应严把监察关, 坚决不允许装有没有经过专职检验单位检验的安全附件的锅炉运行, 以防造成事故;重要的安全附件的使用与检验, 检验部门和使用单位应对此高度重视, 运行检验和定期检验, 应当同期进行, 以保证安全附件检验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档案。

3.2 正确操作, 合理运行

锅炉在使用过程中, 控制水位不低于在规定的水标尺, 保证锅炉不缺水, 杜绝干烧。定期校验和维修汽包水位报警装置, 发现异常, 应立刻停止锅炉运行, 向锅炉加水。

由于骤然降低负荷, 容易导致汽压上升, 正常运行时应尽量保持锅炉运行负荷稳定。

安全阀安全使用并检验灵敏度的可靠性, 防止安全阀打不开, 应按操作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人工排放, 并定期做自动排汽实验, 如发现安全阀无法正常起座或者回座, 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其他安全附件也应定期检验, 如压力表的定期检验, 确保压力表指示的准确性, 发现不准确时, 必须及时给予调换。

3.3 及时防止和清洗水垢

锅炉在运行中只要定期排污, 不易沉积水垢。为了防止沉积水垢, 常用钠离子交换水, 经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水将水软化, 使其硬度能满足工业锅炉要求, 不易沉积。

当有水垢沉积时, 水处理要求根据水垢的类型合理地处理。如果, 水处理措施不当或处理效果就差, 就会带来腐蚀速度加快、锅炉腐蚀的情况也会变得更复杂, 所带来的隐患就很大。下面具几种常见水垢的清除办法:

主要成分为泥砂的水垢, 往往是泥砂与水垢混杂一起, 外表颜色接近当地泥砂颜色, 垢与金属粘附比较牢固, 与酸碱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这类水垢宜先用碱煮, 再用酸洗;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硫酸盐水垢, 颜色呈黄白色, 这种水垢坚固密实, 不溶于有机酸, 在盐酸中能缓慢溶解。这类水垢宜采用盐酸进行清洗;主要成分为钙和镁的碳酸盐水垢, 颜色为白色, 可溶于酸特别是盐酸, 可用酸洗或煮碱等方法去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硅酸化合物的硅酸盐水垢, 外表呈灰白色, 不溶于有机酸。在热盐酸中能缓慢溶解, 这类水垢仅用酸洗效果不佳, 宜采用先碱煮后酸洗的连续去垢工艺;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的铁锈垢, 颜色比较复杂, 外表呈砖红色、咖啡色或黑色, 内部呈灰色, 其干燥时, 质地比较坚硬, 可溶于较浓或较热的盐酸, 这类水垢宜选用盐酸作为去垢剂, 利用加热循环的酸洗工艺进行清洗。

摘要:锅炉的使用, 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其安全性关系到财产与人身安全, 对企业和操作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分析发生锅炉爆炸的物理原理, 发生爆炸的原因, 针对性地了解预防措施, 未雨绸缪, 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8.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篇八

摘 要:高压开关柜是使用极广、数量最多的开关设备。在诸多性质的开关柜事故中,绝缘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而且往往1台开关柜出事故,殃及邻柜的现象更为突出。而10 kV配电线路在实际运行中,在大风和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特别是在雨季经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两相的相电压升高,但线电压却依然对称,因而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系统可运行1~2h,但是,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电网长时间运行,势必会引起击穿、短路或危及其他电气设备,形成严重事故。

关键词:高压开关柜;故障;预控措施

1 事故介绍

1.1 故障设备基本情况

2015年4月24日01:25至4月25日23:15后台监控系统多次报出10kV部分出线及10kV母线接地报警及“接地恢复”报警。23:15:57供3过流I段动作跳闸后重合成功,30s后过流I段再次动作跳闸。23:16:18辅助信号报烟感报警。23:23:28 #1、#2主变低后备复压过流I段动作,跳开100、101,故障电流10768A。

4月26日0:52:40 #2主变复压过流Ⅱ段动作出口跳开102开关故障电流15040A。

事故造成10kV母线失压,供3开关柜爆炸,柜内所有设备被烧毁,供4保护被烧毁,102开关触头盒、断路器烧损,东母所有出线保护的采样插件均受到损伤。

1.2 事故现场检查

供3、100、101、102开关断开,供3开关柜及保护装置、供4保护装置被烧坏,102开关A相触头盒烧毁,手车三相触头均受损。

发生事故供3开关柜为 GZS1-12型,开关型号ZN28-10,搭配CT-10操作机构,2001年1月投运至今。

1.3 事故原因分析

1.3.1 结合该运行情况进分析,在4月24日01:25至4月25日23:15后臺监控系统多次报出10kV部分出线及10kV母线接地报警及“接地恢复”报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由于树木在大风作用下在带电的导线上不断地来回接触和断开(自由振荡),间歇性地对导线形成放电,在接地点出现瞬燃瞬熄的电弧放电,造成母线三相电压瞬高瞬低,因此在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处感应出来的零序电压也时高时低,一旦达到电压继电器整定值,继电器就会动作并发出接地信号,(也就在4.24日至25日多次报出接地的原因)此时故障性质为A/B/C任意一相间歇性接地。风停止后树木搭接在导线上,造成供4A/B/C任意一相非金属性永久接地。如不及时处理,接地点电弧间歇性地熄灭与重燃,必然产生弧光过电压,弧光过电压一般为2.5~3.0倍相电压甚至更高,在这样高的过电压持续作用下,如果网络中存在绝缘弱点,势必造成电气设备内绝缘的积累性损伤,特别是在健全相,如供3的外绝缘薄弱点造成对地击穿进而引发成相间短路的重大事故。

1.3.2 对电缆接头爆炸引发电缆火灾的分析。发现引起电缆接头爆炸的因素有两方面,制作工艺差和长期过负荷运行。这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电缆接头爆炸,进而引起电缆火灾。供3电缆现为双根3*240铝芯电缆,单根电缆载流量为350A,2001年运行时为单根电缆,经过长时间运行,负荷增长单根电缆已不满足运行需求,曾经出现过负荷现象。2005年后增加为双根电缆运行至今。

1.3.3 对电缆护层悬浮电压过高而引起的电缆火灾分析。引起电缆护层悬浮电压过高的第一方面因素是接地系统被破坏,接地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护层的悬浮电压必将升高,护层击穿产生的电弧会导致电缆起火。引起护层悬浮电压高的第二方面因素是接地系统安装错误,与接地系统被破坏一样会导致电缆护层悬浮电压升高,击穿的电弧引燃电缆。

1.3.4 对电缆绝缘击穿引发电缆火灾的分析。电缆的绝缘击穿有两方面因素造成: 一是电缆绝缘的老化;二是电缆受损。由于该变电站因敷设低压电力电缆的电缆沟环境恶劣,会经常出现电缆沟进水的现象,致使开关柜内湿度过大,产生凝露,在干燥的时候绝缘表面虽有污秽但电阻很高,不会发生污闪,在受潮后污秽层电介质逐渐分解并在绝缘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导电液膜,使电气设备的的绝缘强度大大下降。

1.3.5 对重合闸操作引发电缆火灾的分析。一般情况下电缆发生故障后是不能自行恢复的,所以根据规定纯电缆线路不允许重合闸。但现在大部分变电站采用了电缆出线至室外构架与电力线路相连接的方式,如果电缆线路配置了重合闸装置,一旦电缆线路发生故障,会加大电缆短路产生电弧,致使电缆起火的概率增加。

2 总结及预控措施

这是一起因配电线路单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引起的外绝缘薄弱点而引起的事故,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2.1 提高电缆接头制作工艺,降低接头的故障率。同时要做好线路的负荷监测,防止电缆长期过负荷而引起电缆接头发热。

2.2 要避免运行电缆的过负荷运行,以防引起电缆严重发热。对电缆线路重点区域及有施工作业的区段做好监护工作,防止电缆因其他外部情况造成绝缘损伤。

2.3 对于通往主控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穿越墙壁、楼板,进出开关柜、控制室、保护盘等孔洞,应用防火堵料填塞结实并封死;在扩建工程中,对打开的电缆孔洞要及时恢复封堵。

2.4 结合设备停电对已有的和新建的10kV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没有进行的一律不允许送电。

2.5 加强开关柜内运行环境监测工作,如关键部位加装测温布点(具有远传功能)、高压室加装通风装置或空调。

9.某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篇九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2月24日下午,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二甲醚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引起附近成品仓库起火。事故发生后,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大火在1小时后被扑灭。

事故发生后,该市于25日在事故现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根据省安委会授权,政府成立了事故联合调查组,对该事故展开调查。此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0.44万元。

二、事故性质及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最终认定这是一起因企业违法建设、违规投产、违章操作,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而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事故直接原因

在生产乙二醇二甲醚的醇钠反应阶段,由于加料速度快,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而现场操作人员错误地打开了醇钠反应釜的闸阀,导致氢气从反应釜内高速冲出,高速流动的氢气产生了静电火花,引发了空间气体爆炸。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0.锅炉爆炸事故分析 篇十

“12.30”事故,特别是“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给中国石油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影响,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事故发生以来,集团公司党组、股份公司管理层对安全环保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天又专门召开座谈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研究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安全环保工作,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观念,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环保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按照会议要求,就吉林石化分公司“12.30”爆炸事故、“11.13”爆炸事故及有关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方面,“12.30”、“11.13”爆炸事故的经过及原因分析

(一)“12.30”爆炸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2004年12月30日14时20分左右,化肥厂合成气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人死亡、3人重伤,2号终洗塔报废,部分仪表、管线损坏,厂房部分门窗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为273.5万元。这是一起严重违章重大操作责任事故。吉林省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人处理情况如下: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追究合成气车间主操作工赵志刚刑事责任。

2、合成气车间化工班长武振林,本应追究刑事责任,鉴于已在事故中死亡,不予追究。

3、给予合成气车间主任行政撤职处分。

4、给予合成气车间生产副主任行政撤职处分。

5、给予合成气车间设备副主任行政记大过处分。

6、给予化肥厂生产副厂长行政记过处分。

7、给予化肥厂厂长行政警告处分。

8、给予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行政警告处分。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事故单位罚款10万元人民币,由吉林市安全监管局执行。

事故经过:2004年12月30日8时,化肥厂合成气车间气化工段气化炉当班操作工赵某接班后,1号、3号气化炉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其中3号气化炉温度为1277℃。9时左右,操作工赵某认为炉温低,与氧压机岗位联系,进行了提氧操作。9时20分,3号气化炉温度呈上升趋势,10时最低的一点温度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正常指标为≤1380℃);11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1692℃;12时炉内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指示表最大量程为1800℃)。而在此过程中,赵某连续6个点的手写记录都为1293℃。12时35分左右,值班长在组织对3号气化炉进行降温操作无效后,通知工厂调度室对3号气化炉紧急停车处理。在处理过程中,14时20分左右,2号终洗塔突然发生爆炸。

原因分析:由于当班操作工严重违章,没有认真监盘,填写“假记录”,操作失控,导致过氧和炉温持续升高,在终洗塔后部形成氧气积聚,与合成气中的高浓度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

(二)“11.13”爆炸事故和引发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经过及原因分析

2005年11月13日,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59人轻伤,并引发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为6908万元。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

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

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出现突沸并产生剧烈振动,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造成密封不严,空气吸入系统内,随之空气和突沸形成的气化物,被抽入负压运行的硝基苯初馏塔,引发硝基苯初馏塔爆炸。

污染事件原因分析:由于苯胺装置相继发生5次较大爆炸,造成塔、罐及部分管线破损、装置内罐区围堰破损,部分泄漏的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下水井和雨排水口,进入东10号线,流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也就是说,爆炸事故是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因装置连续爆炸着火,火势凶猛,在事故初期,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实施封堵下水井和雨排水口等措施;另外,虽然当时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因爆炸造成装置管架倒塌,压住了部分下水井和雨排水口,仍然无法及时有效实施封堵等措施,导致泄漏物料进入东10号线。经专家估算,这次事故中约有80吨苯系物流入松花江。第二方面,应吸取的教训

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影响恶劣,损失巨大,教训惨痛。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为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我们把每个月的13日定为“事故反思教育日”,全力解决安全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召开了各个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专题研究应该深刻吸取的教训及下步的整改措施。在“事故反思教育日”、座谈讨论中,大家对事故的发生都感到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可以说,为了安全生产,各级干部寝食难安、如履薄冰,广大职工日日夜夜的操作、巡检,也都是为了安全生产,都觉得这些年该管的管了、该投的投了、该严的严了,但为什么仍然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故?大家都感到很苦恼。痛定思痛,通过反思,公司的干部员工对事故的教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大连西太”生产受控管理现场会结束后,我们对事故的教训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管理基础不牢,造成了事故频发,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虽然吉化在5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多年连续巨额亏损、大批装置淘汰等多方面的原因,优良的传统没有继承,新的基础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建立,造成管理基础的缺失,“规定动作”不细、不到位,凭经验、靠口头,缺乏程序约束的“自选动作”大量存在。2004年底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司16个二级单位共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24起,其中重伤以上事故5起(2004年1起,即“12.30”事故,2005年4起),一般事故19起。仅2005年一年之中,先后发生了电石厂“7.04”有机硅二车间单体精馏单元火灾事故;有机合成厂“7.10”芳烃车间员工坠落淹溺死亡事故;炼油厂“9.19”联合芳烃车间员工中毒窒息死亡事故;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重大水污染事件,同时还发生了15起一般事故。这些事故造成13人死亡、5人重伤、81人轻伤,经济损失巨大,暴露出了公司在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方面基础不牢、存在漏洞、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

(二)抓安全生产的精力不够集中,生产管理严重失控。部分干部没有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干部抓安全生产的精力不集中,没有认真抓好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造成“三违”现象比较突出,存在着麻痹侥幸心理,存在着不负责任、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违章作业等问题。“12.30”爆炸事故,按照规定,岗位正常编制为4人,事故发生时只有2人在岗,他们将1人调到稳定办,另外1人安排休假,导致该岗位人员严重不足,暴露出劳动组织管理失控。“11.13”爆炸事故,从10点10分开始切断进料,直到13点34分37秒发生爆炸,3个多小时的切断进料,一直没有向车间报告,只有班长领着几个操作工在处理,工厂、车间的干部都没有在现场,安全生产指挥严重失控。同时,两起事故都是超温,都是不监盘,缺少超温报警设施,都是顶岗操作,暴露出工艺纪律管理不严,设备没有实现本质安全。

(三)生产技术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对工艺规程、操作法的审核和监管,没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12.30”事故中,在技术上对超温过氧停车后可能造成的后果不清楚,没有制定在操作中特别是在过氧状态下要采取的必要措施,以致于发生过氧现象都束手无策。在苯胺装置的操作法中,对于超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规程没有明确,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没有可操作性。

(四)人员素质和快速发展的炼化事业不相适应。炼化装置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技术先进,控制手段科学,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对安全行为规范要求严,特别是对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严。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吉化几年前经营困难,员工流失严重,加之又实施减员增效政策,一大批有经验的员工离开了岗位,使公司现在岗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一线员工30岁左右,且新员工居多。同时,由于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各装置的操作骨干捉襟见肘,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一线技术工人匮乏,重要操作岗位的工人实践经验少,对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岗位操作规程掌握不透,没有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给安全生产和准确操作带来了很大的盲区。几年来,由于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缺乏参加培训、提高技能的积极性。炼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要是取决于操作层面的实际技能。管理干部靠晋升,技术干部靠职称,工人盼着进技师、高级技师。但由于受到指标的限制,全公司2.4万名员工到去年年底进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仅有124名,只占员工总数的5%,过去提倡的“钳工大王”、“起重大王”、“操作状元”越来越少。由于对岗位人员培训缺乏针对性,考试考核脱离实际,造成了该学的不学,学的无益于岗位操作,甚至出现了“不懂操作会背题的就能成为星级操作员”的现象。“12.30”、“11.13”两起事故,直接原因是员工误操作所致,但从深层次分析,其实质就是“不会操作”。同时,由于管理干部交流频繁,“能手”变“新手”、业务不熟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五)吉化是1954年建厂的老企业,一些装置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由于装置工艺过程复杂、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高、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虽经多次局部改造,但大多数设备都腐蚀严重,仍然带病运行,给生产和操作带来极大的隐患。部分老装置流出口污水指标严重超标,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比如,过去靠大量的新鲜水稀释高浓度的污水,我们今年开展节水工作,每天节水3万立方米,就暴露出了污水处理技术差、点源排放浓度高的问题,排出水的COD大幅度上升。

(六)环保意识淡薄。吉化从80年代开始,才陆续关闭和淘汰了85套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能耗高、工艺落后的装置,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9.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公司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根本就没有污染防控设施,厂区内土壤污染严重,排污管线也淤积了大量的污染物,绝大部分干部员工在没有发生污染事件之前,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周边的一些民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至今还存在着白天生产、夜晚偷排的问题。“三废”处理设施陈旧老化,环保设施不完善,不具备防控重大污染事件的能力的问题相当突出。

(七)“12.30”、“11.13”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操作造成的,“三违”出现在基层操作层面,根源在领导、在管理。

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合理,导致了事故层层隐瞒,装置出现问题不向分厂报告、分厂出现问题不向公司报告,生产指挥严重失控。在“12.30”事故中,操作工从9时30分到12时35分左右,3号气化炉连续6个点的手写记录都是1293℃(该表最大量程为1800℃),而实际上,10时最低的一点温度已达到1386℃,超过了允许的最高操作温度(正常指标为≤1380℃)。11时3号气化炉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548℃、1566℃、1692℃;12时3号气化炉三点温度分别升至1656℃和1800℃以上。由于3号气化炉长时间超温、长时间过氧,值岗主操作工长达3个小时没有监控炉温测量表,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气化炉内温度逐渐升高的异常状况,做“假记录”,造成系统严重过氧,致使2号终洗塔爆炸。

为什么发现异常不报告、操作工做“假记录”呢?座谈中,大家认为,还是与考核机制有关。比如,对预知检维修和计划外停车考核界限不清,存在着对计划外停车考核过严、处罚比例过大的问题,造成了应该切断进料的不切,仅做局部的调整和处理。按照原来的规定,全公司的每年非计划停车不能超过3次,综合考核不足80分,单位“一把手”、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风险抵押奖就要全部被扣掉。如果出现一次非计划停车,综合管理考核扣20分,再出现一点其它问题,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就要损失6万元,车间主任、主管副主任、生产科主管科长要损失5000元,导致了个别员工出了问题不报告现象的发生。再比如,公司原来要求每半小时记一次巡检记录,漏记、错记或勾抹都属于违纪,就这样的一次违纪,不仅影响当期收入,年终要扣风险抵押金,而且还关系着年终评比、甚至末位淘汰等各个方面,导致了做“假记录”现象的发生。

二是追求高速度、超负荷,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效益增长的高速度,诱发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超常规,施工、检修期限一压再压,装置该预知检维修的不修,带病运行,“高速度”、“打破常规”,直接结果就是不按炼化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12.30”和“11.13”两起事故,在生产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都没有及时停车处理。在检修作业中,各个单位为了提前投产、早见效益,在评比中能够取得好成绩,纷纷压缩时间,出现了计划15天完成的检修任务5天完成的现象,造成应该检修清洗的未处理;有的塔、罐的人孔打开了,还没来得及检查就封上了,给新周期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在项目建设中,工期压得非常紧,施工单位长时间24小时连续作业,技术力量跟不上,质量检查也不能及时进行,给新装置的开工埋下了隐患。

在座谈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事故的发生,有客观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有长期积淀遗留问题,也有暴露出的新问题。全公司15885台转动设备、143089台静设备、1513154米压力管道处在运行状态,出现生产和设备问题是常见的。但如果我们真正做到安全发展、环保发展、科学发展,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官僚主义,使炼化企业每个生产运行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切实增强执行力,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第三方面,下步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炼化企业来说,安全稳定是最大的政治,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心的稳定,就没有大局的稳定,就没有发展的资本。我们将把安全环保工作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部关于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的新要求和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方针为指导,围绕“四个必须”、“四篇文章”,坚持“一个集中,三个强化”,把重心落在基层,把重点放在现场,彻底整改安全环保隐患,坚决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伤害事故,杜绝重大生产、设备及火灾爆炸事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环保发展。

1、不欠新账还旧帐,抓好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我们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要投资13.6亿元进行隐患治理,其中,用于环保隐患治理11.3亿元,用于安全隐患治理2.3亿元。这方面重点要抓好两项工作:一要全面抓好三级防控体系建设。6月30日前,装置与罐区的围堰等一级防控措施、6个事故缓冲池和2个拦污坝等二级防控措施竣工投用;9月30日前,在污水处理厂设置水解酸化池的三级防控项目竣工投用。二要集中力量抓好隐患治理。我们通过召开公司的安全委员会会议,认真分析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理清了公司级隐患8项,工厂及车间级隐患189项。为实现“力争安全隐患项目当年全部实施”的目标,我们每周要召开一次隐患治理会议,盘点隐患项目设计、施工等进度,落实责任人,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隐患治理项目实施进度严格受控,实现项目治理工作周周有反馈、周周有进展。年内要整改完成197项安全隐患、33项环保治理项目;2007年要完成安全隐患治理70项,完成安全环保隐患治理5项;2008年要完成安全隐患治理35项,完成环保治理项目11项。到“十一五”末,基本消除安全环保隐患,实现公司安全环保局面的根本好转。

2、学习“西太经验”,抓好生产过程的全面受控。我们要坚持“一个集中,三个强化”,认真学习“西太经验”,全面推行“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的“四有”工作法,严格执行确认制,对生产操作、工程施工、设备检维修等要100%进行风险评估和落实削减措施,特别是对作业过程要一步一确认,使每个人、每项作业、每个环节都安全、都受控,确保炼化装置安全、平稳生产。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确保安全发展、环保发展。吉化是座落在松花江边的炼化企业,在下一步发展中,安全的投入机制要逐年加以改进,项目的论证、设计和建设都要坚持做到“三同时”。同时,要根据吉化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力度,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安全隐患多、污染严重的装置,切实坚持发展“四条主线”,做到“四个必须”,做好“四篇文章”,努力把吉化建设成核心业务突出、主导产品集约、竞争优势明显、发展能力充足的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打造全新的吉林石化。

4、依托“基地”,迅速在全公司开展强化培训工作。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仿真模拟、电仪、钳焊、化验分析培训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强化员工培训,使操作人员充分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今年年底前公司评聘技师人数要达到200名,明年开始每年增加100名。到“十一五”末,我们要培养出2000名优秀的操作工队伍,以及50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实现“552”人才培训目标,切实培养一支“一岗精、两岗通、多岗能”,规范操作、精细操作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上一篇:国土局政法综治工作的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下一篇:演讲稿——岗位心得(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