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
1.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一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1.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做1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作,若设甲一共做了x天,则所列方程()
A.+=1 B.+=1
C.+=1 D.++=1
3.要修一段长1210米的路,由甲乙两施工队从两端同时施工,已知甲队每小时修130米,乙队每小时修90米,则修完这段路需()
A.5小时
B.5.5小时
C.6小时
D.6.6小时
4.某土建工程共需动用15台挖运机械,每台机械每小时能挖土3m3或者运土2m3,为了使挖土和运土工作同时结束,安排了x台机械运土,这里x应满足的方程是()
A.2x=3(15-x)
B.3x=2(15-x)
C.15-2x=3x
D.3x-2x=15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则剩下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还需要的天数是()
A.9 B.10 C.12 D.15
6.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者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多少时,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
直接设法:设安排加工杯身的工人为x人,则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每小时加工杯身____________个,杯盖____________个,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____.
间接设法:设共加工杯身x个,共加工杯盖x个,则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故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
7.限期完成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乙队则需10天完成,现甲队工作2天后,余下的由乙队去做,正好按期完成,问原计划需多少天完成?设原计划需x天完成,则甲队完成了________,乙队完成了________,由题意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
8.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
9.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
10.一个水池,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乙是入水管,丙是排水管.单开甲管16分钟可以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10分钟可将水池注满,单开丙管20分钟可将全池水放完.现在先开甲、乙两管,4分钟后关上甲管开丙管,问又经过几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11.一项工程,甲独立完成需要10天,乙独立完成需要15天,现在两人合作,完工后,厂家共付给450元,如果按完成工程量的多少分配,则甲乙两人各分得()
A.250元,200元 B.260元,190元
C.265元,185元 D.270元,180元
12.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粗烛可燃烧4小时,细烛可燃烧3小时.一次停电,同时点燃两根蜡烛,来电后同时吹灭,发现剩余的粗蜡烛长度是剩余的细蜡烛长度的2倍,则停电时间为________小时.
13.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14.用正方形硬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由3个长方形侧面和2个等边三角形底面组成,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A方法:剪6个侧面;B方法:剪4个侧面和5个底面.
现有19张硬纸板,裁剪时x张用A方法,其余用B方法.
第14题图
(1)用x的式子分别表示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的个数;
(2)若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问能做多少个盒子?
15.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为了修建在地震中受损的一条公路,若由甲工程队单独修建需3个月完成,每月耗资12万元;若由乙工程队单独修建需6个月完成,每月耗资5万元.
(1)请问甲、乙两工程队合作修建需几个月完成?共耗资多少万元?
(2)若要求最迟4个月完成修建任务,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又最大限度节省资金.(时间按整月计算)
参考答案
1—5.CCBAA
6.(90-x)12x 15(90-x)12x=15(90-x)50
+=90 600 50
7.+=1 7
8.设从第一组调x人到第二组.依题意列方程x+22=2(26-x),解得x=10.9.设x张制盒身,则(150-x)张制盒底,依题意可列方程:16x×2=43(150-x),解方程得,x=86,故150-x=64.答:用86张制盒身,64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10.设又经过x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得++(-)x=1,解得x=7.答:又经过7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11.D
12.2.4
13.设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85-x)名工人加工小齿轮,由题意,得3×16x=2×[10×(85-x)],解得x=25,∴85-25=60(名).答:安排25名工人加工大齿轮,60名工人加工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14.(1)侧面:6x+4(19-x)=2x+76,底面:5(19-x)=95-5x.(2)由题意可知:2(2x+76)=3(95-5x),解得x=7,(2×7+76)÷3=30.答:能做30个盒子.
15.(1)设甲、乙两工程队合作需x个月完成,由题意,得x=1,解得x=2.(12+5)×2=34(万元).答:甲、乙两工程队合作修建需要两个月完成,共耗资34万元.
(2)设甲、乙合作y个月,剩下的由乙来完成.则
y+=1,解得y=1.故甲、乙合作1个月,剩下的由乙来做3个月就可以.
2.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二
环节1:经历发现并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明确研究对象。
问题1: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纸上画一个周长为20的长方形。
追问1:画好图形后相互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2:你所画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多少?
追问3: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画出周长为20的长方形?
追问4:由刚才操作得到的结论能否用一个数学式子给它表达出来呢?
师生活动:学生画长方形,再相互交流,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该长方形的长、宽可以不同,而相同之处长与宽的和是10,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x+y=10)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画周长为20的长方形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画出的长方形是不唯一的,即长、宽不定,周长确定(长与宽的和是一定的),引导学生把这种发现数学模型化,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本质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环节2:参与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的活动———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2:式子x+y=10是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吗? 你能给它命名吗?
追问1:你能试着给二元一次方程下定义吗?
追问2: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圈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
追问3:能举例说明吗?
师生活动: 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进行类比学习,并分组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关注学生能否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问题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5)m-3n=0 (6)5x+3=10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判断依据。
设计意图:概念的辨析,深化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环节3:参与定义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活动———形成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问题4: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你能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完善概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深刻体会二元一次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问题5:对于方程2x+3y=10,你能求出它的解吗?
追问1: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追问2: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可得方程2x+3y=10有无数组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方程解的不唯一性,从而让学生产生后继学习的欲望;二是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 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值,可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解。
环节4:参与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活动———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概念。
问题6:周长为20的长方形的画法有很多种,能否让画出的长方形唯一确定?
追问:你能增加条件使其唯一确定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 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合理、开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教师备用:
问题7:你怎么肯定,你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唯一确定呢?
师生活动:学生结合表格获得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问题8: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9:
(1)方程组的解是:
(2)写一个解是的二元一次程组____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依据。
设计意图:深化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的理解。
环节5:参与尝试“应用”的活动———列二元一次方程。
《孙子算经》下卷第31题“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可列二元 一次方程 组解决 , 其次使学 生了解后 继学习方向———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环节6:参与回顾与总结的活动———进行合作反思与深化提高。
教师与学生一起结合以下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本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 ?
(2)本节课我们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 ? 你觉得本节课后 ,我们将学习什么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小结,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前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知识,深刻领悟类比思想,建模思想,后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问题来自发现和提出,了解后继学习方向。
二、课后思考
1.改变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来自学生的发现和提出,然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往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本节课若以引言的“篮球联赛”情境引入,则学生自然而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问题的数学模型是现成的,这样缺少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缺少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本质的深刻体验。学生通过画周长为20cm的长方形,相互交流后自主发现长方形的形状不唯一,而相同之处是长与宽的和不变,都是10,引导学生将这种发现数学模型化 (x+y=10),深刻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质。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注意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2.营造浓厚氛围 ,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数学活动中,周长是20长方形画法有很多种,学生自己提出“能否让画出的长方形唯确定”的问题,有了教师“你能增加条件使其唯一确吗? ”的追问,学生思考,分组合作,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宽容的态度,提得有深度、有深意的,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提的简单、偏激的,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并就其提问的闪光点给予赞赏。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升华和发展,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3.恰切设问和追问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设问和追问, 合理设问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时而巧妙地追问才能指向学生的思维,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有了“式子x+y=0是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吗? 你能给它命名吗? ”的设问,“你能试着给二元一次方程下定义吗”的追问,学生才会借助一元一次方程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习;有了“你怎么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唯一确定吗? ”的设问,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如《公式法》教学设计,我认为求根公式来源于配方法。
先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3x2+6x-2=0
教师追问1:若将常数项-2变为-3呢? 变为-4呢?
学生求出其解分别
追问2:若将常数项-2变为-5,你能立即求其解吗?
学生发现规律,将4变成5,得出
追问3:你是否很想寻求一个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体现了公式法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合理设问题,课堂上及时追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能起到促进作用。
4.合理思考问题 ,感悟数学思想 。
3.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 杨爱青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封面设计问题”.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后一课,设置这一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且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再次经历建立和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完整过程,从而把模型思想、应用意识的培养落在实处.
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几何图形的问题原型.探究3以封面设计为问题背景,讨论边衬的宽度.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模型依然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封面设计问题”;
(2)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目标解析
(1)能根据具体的“图形面积问题”正确设“元”,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并根据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进而找出合乎实际的结果;
(2)完整地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模型思想,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图形面积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探究3与以前的实际问题相比,它在分析数量关系方面更复杂,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也更接近,对于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探究3的问题中没有明确求什么,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学生一般可以意识到要“设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但如何设元,如何与几何知识结合,挖掘题目图形中隐蔽的相等关系,构造方程模型对学生来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由于探究3的问题中,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正数,但它们并不都是问题的解,因此由数学问题的解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弄清题意
问题1 怎么理解“应如何设计边衬的宽度”这句话?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可通过追问:“设计边衬的宽度要求几个未知数?哪几个,为什么?”加以引导.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根据“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得出“设计边衬的宽度要求两个未知数(上面的边衬宽度和左面的边衬宽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封面设计问题”中求的是什么,初步体会未知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
问题2 题目中还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活动 学生读题,思考,可以适当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可通过追问加以引导.如: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度比例相同的矩形”这句话?“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不难得出:中央长方形的长宽之比是9:7,长宽之积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
2.实现由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转换
问题3 如何把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里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示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未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已知量的关系.
设上面边衬宽度和左面边衬宽度分别为 cm和cm,中央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cm和y cm.
把“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度比例相同的矩形,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可得:
.
教师追问: 四个未知数、、、,它们之间还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确有困难,教师可适时提示:探究3的问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图形”,同学们看看“图形”告诉了我们什么?
把“图形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可得: . 【设计意图】把“探究3”符号化,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3.解决问题
问题4 怎么解决“封面设计问题”?
师生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看看通过前面的分析都得到了哪些结论. 前面我们设了4个“元”和、和,它们分别代表中央长方形的长和宽、上面边衬宽度和左面边衬宽度,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就是一个以、、、为未知数的四元方程组,找到这个方程组中的a、b的值,“封面设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树立方程意识,渗透方程思想.
问题5 请你解这个方程组,并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解法.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并与同学交流.教师请同学展示解法并进行点评.
学生可能的解法:(1),(2),(3),(4).
方法一:由(1)、(2)求出x、y的值,分别代入(3)、(4)求出a、b的值. 说明1:在由(1)、(2)求、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设简化计算.
说明2:实际解题时,可以简化“设元”部分,只设中央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 cm和cm,解方程求出的值,进而求出中央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算术方法就可求出上面边衬宽度和左面边衬宽度.
方法二:由(3)、(4)变形得,把(5)、(6)分别代入(1)、(2)可得关于、的二元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求出、的值.
说明:把(5)、(6)代入(2)化简可得,可以依据,设,把
代入(5)、(6)得到,再把(7)、(8)代入(1)求出值,进而求出、的值.
【设计意图】在体验解法多样性的基础上,树立优化意识,简化计算,优化解题形式.
问题6 你求出的、的值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吗? 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与实际问题结合,检验数学问题的解是否为实际问题的解. 4.回顾反思
问题7 通过这节课,你对“封面设计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有何收获和体会?
师生活动 请学生回顾“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探究解题的过程大致包含哪几个步骤?(2)在 “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更好地体会建模思想,理解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5.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21.3第5,8,9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宽为50cm的矩形图案由10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则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B.
C.
D.
【设计意图】发现几何图形中隐蔽的相等关系.
2.(2004年,镇江)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在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空地上计划新建一块长9米、宽7米的长方形花圃.
(1)若请你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长方形花圃,使它的面积比学校计划新建的长方形花圃的面积多1平方米,请你给出你认为合适的三种不同的方案.
(2)在学校计划新建的长方形花圃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方形花圃的面积能否增加2平方米?如果能,请求出长方形花圃的长和宽;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及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图形面积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分析、教法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 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 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 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 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 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 面积问题。
活动2 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 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 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作业布置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篇四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5.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五
这节课主要讲了一道实际应用题,是关于足球比赛的。这道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并且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10-24
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0-25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06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06-20
裁剪车间工作落实及实际解决的问题07-0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论文10-04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10-10
七种能力专题心得体会: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09-07
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