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共5篇)
1.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一
应 县 一 中 高 二 年 级 月 考 一
政 治 试 题 2018.9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孙海君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B.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
C.山西应县一中10月隆重举办第三届师生运动会 D.朔州市委组织“三严三实”专题交流会
2.每年冬至来临,天气会愈加寒冷。从古代农业社会开始,在饮食、游戏等方面,我国民间围绕冬至形成了不少传统习俗。就饮食方面来说,老北京人讲究要在冬至这一天吃馄饨。过去,人们认为冬至开始,阳气上升,但天地之气仍处于“混沌”相交的状态,所以要在这一天吃馄饨,取“混沌”初开之意。这表明()A.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D.古典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3.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2018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8年7月,“一带一路与文化外交”论坛在西安市举办。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外交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体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这说明()①文化外交通过文化交流消除国家利益分歧 ②文化外交通过文化合作带动政治、经济合作 ③文化是国家竞争力和形象的彰显 ④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文化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春秋战国时期,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私学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德有才有识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思想文化的进步。这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一定政治环境的反映 ③思想运动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11.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12.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近年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活力,2016年,在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2.9亿元,走出了一条“创新拉动盈利”的路子。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文化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材料说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的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19.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A.掌握文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 C.文学理论知识和阅读、理解、写作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某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弘扬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响应‘中国梦’”为主题,激发学生爱国、爱校和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这表明()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产生独特的美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艺术创作是经济状况的集中体现 C.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D.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22.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追求知识成为一种潮流,让开卷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共建共享书香弥漫的美好生活。开展全民阅读,主要是因为()
①人往往在无形与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②参与文化生活是培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③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3.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民族节日 B.宗教信仰 C.文化遗产 D.风土人情 24.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5.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深受美国观众喜爱。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A.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已成为过去
B.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C.当代民族文化正逐渐趋于一致
D.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26.2017年4月,中国约旦建交四十周年,上海历史风貌影像展”5月18日在约旦首都安曼开幕。该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约旦与中国文化(非政府)对话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庆祝中国与约旦建交40周年,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这表明()①文化具有世界性,已不单纯属于哪个民族 ②互办文化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
③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英文化交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4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分)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5分)
2.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2.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3.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姓“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外来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吸收
4.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呼吁抵制 《功夫熊猫》。这种观点()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 7.2018年1月23日,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家风”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家风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展览通过各类型海内外华人家庭的家教、家风故事.展示中华家风在新时代的风采。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某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一位曾在集贸市场周边摆摊卖水果的小贩,有段时间没“上班”了。他说:“我以前都是摆在路边卖的,现在看到整体环境变好了,说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也不忍心去破坏。创建文明城市让大家都自觉了,找个门面人室经营才是长久之计。” 这位小贩的变化说明()A.人生观一经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 B.善行人人可为,善事不分大小 C.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要做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9.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混淆视听之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①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①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②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一些博主将其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在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
③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表明()A.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B.“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体现
C.家庭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D.“家和”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6.“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文化上的水火交融, 是指中西文化之间()
A.交流、借鉴和融合 B.多样性 C.继承、发展与创新
D.差异性 17.乾隆年间,英国公使秘书用五线谱的方式将我国民间小调《茉莉花》记录成乐谱,并把它传到了西方。后来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以《茉莉花》为主要音乐素材,在意大利演出后造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④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的事迹厚重感人,影响深远,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这告诉我们()①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 ②先进典型事迹是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
③应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 ④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髙的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要重视商品的文化含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融入了文化传统,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人们无需遵从教会指令,靠自己辛勤劳作也可获得救赎。可见文化()A.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个人成长发展
D.规定经济发展方向
22.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3.某市公安局开通了“群众举报”网上通道,市民网上举报“黄赌毒”,最高可获千元奖励。之所以严打“黄赌毒”。是因为()①对“黄赌毒”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黄赌毒”侵蚀民族精神 ③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 ④“黄赌毒”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4.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 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等5堂课,分别介绍了我国的几大传统文化,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此活动的举办()①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②说明文化自觉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化的大繁荣
④使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当前,许多地方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此,下面正确的看法是()①有不合理性,否定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有合理性,看到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方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有合理性,看到了文化本身具有服务经济的功能 ④有不合理性,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6.《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之所以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非常有限 B.人能在实践中自觉抵制消极萚后文化的影响
C.人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7.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弘扬长征精神是基于()①长征精神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长征精神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长征精神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某城市因灵山秀水的生态优势,提炼出了“上善若水、润物不争、大志致远、服务笃信”的城市精神;某沿海城市则提炼出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城市精神。
这说明()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②文化具有地域色彩 ③文化由地理环境决定 ④文化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吸收我国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红白旧俗该从简,礼轻情重有脸面”“谁言孤老无依靠,天下人帮天下人”“培养老人爱好佳,琴棋书画鸟鱼花;与人友善和谐处,笑对夕阳灿烂霞”„„今天,写在河北任县大屯乡大驿头村新老房屋墙面上的这些诗词书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墙”。这些“文化墙”()①能让村民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8分)
32.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8分)
3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你说出材料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4分)
2.在中华文化中,竹子代表了坚韧顽强,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试回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他还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始终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交流的意义。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2.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A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创作者的灵感,B错;材料并不强调大众传媒,故C不选;歌曲《卷珠帘》中的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D正确切题。3.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故选C项。4.答案:B 解析: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本题材料中“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既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也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②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材料没有涉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没有体现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④排除;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全场高唱国歌等环节,这既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又有利于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6.答案:A 解析:文化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应该振兴民族文化产业,而不是狭隘的文化抵制。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政府不能依法执政,应该是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应该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而不是不能直接管理;选项D要做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与题意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9.答案:A 解析:恶搞历史、抹黑英雄,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故国家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故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10.答案:A 解析: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需要国家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素质,①③正确;②中“主导”的说法错误;④中“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说法错误。11.答案:B 解析:选项②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属于不同的概念,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问题,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正确。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以神话传说等形式为汉字塑造了丰富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这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③排除。故答案选C。13.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故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故②不选;③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 解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①正确切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陈出新,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③正确切题。故选A。15.答案:C 解析: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表明家庭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16.答案:A 解析:文化上的水火交融,是指中西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故选A项。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②适合题意;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体现了人们的这种传统文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③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对于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C。考点:
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这些时代楷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值得我们学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决定作用”夸大了榜样的作用,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②错误。20.答案:D 解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经济现象,但产品中蕴含着文化因素;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是苹果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①②④正确。苹果公司通过产品的销售,将美国的相关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③错误。21.答案:A 解析: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融入了文化传统,造就了今天德国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的地位,这体现了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正确。22.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平等相待的朋友”“彼此尊重的兄弟”,体现了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题意不符。23.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严打的原因,“黄赌毒”属于腐朽文化,②④是腐朽文化的危害,符合题意。①不是严打的原因,而是严打的措施;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之一,③不符合题意。24.答案:A 解析: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指利用文化服务经济,但只注重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③④正确,故选D项。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抵制消极落后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C项错误;A项否认了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27.答案:D 解析: 28.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炼出城市精神,表明①符合题意;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城市精神,②符合题意;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③说法错误;对文化的作用应具体分析,④不选,故选A项。29.答案:D 解析: 30.答案:B 解析:“文化墙”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有利于引领村风文明,培育文明风尚,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31.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会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2.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礼”文化的精华,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解析: 33.答案: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②立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③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并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 ⑤弘扬民族精神,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动力
34.答案:1.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3.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三
一、单选题(共40个,每小题1.5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3.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大一统”思想
B.“省徭役,宽民力”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朱熹很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从静处体悟,在事上磨练”“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他们的这些主张说明
A. 理学心学在世界观上迥异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 C. 宋明时期道德沦丧的背景D. 超凡入圣是古人的总目标
5.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 A. 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 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 C. 具有近代民主法治观D. 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
6.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实验的仪器D. 万物发展的规律
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天人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8.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意指高低),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 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B. 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C.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D.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 汉赋和唐诗B. 话本和小说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京戏
10.康有为曾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白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逊)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A. 认为《诗经》赞成变法B. 托古喻今宣传改革 C.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D. 宣称孔子主张变革
1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 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B. 均主张“中体西用” C. 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D. 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12.宣扬人类同样适用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现代社会大多受到批判。但在晚清,严复传播这一思想时却普遍得到国人的认可,原因可能是 A. 政府大力支持B. 民族危机深重
C. 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偏低D.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断自我完善
13.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A. 彻底摒弃传统B. 呼唤思想革新C. 倡导平民文学 D. 肯定西方文化
14.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
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
件
15.《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孙中山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③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④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7.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致信宋教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在此,孙中山认为 A. 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B. 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 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D. 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18.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下表是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中国革命特殊性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B. 革命就是要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C. 伟大思想必然产生于革命实践中D. 革命两阶段紧密相连并及时转换
19.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下列关于毛泽东发表的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1.毛泽东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述言论出自于
A. 《论十大关系》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 22.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3.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 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 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24.1952年,我国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发展迅速,并相继新设了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对此次院系调整,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B. 侧重工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C. 强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D. 明确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25.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
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 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 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6.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B. 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C.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27.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载人航天工程 D.两弹一星
28.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9.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 A. 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 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C. 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 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30.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 A. 具有鲜明的功利性B. 言行体现了艺术性
C. 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D. 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3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A.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创造了万物
C. 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D. 人的价值
32.在文艺复兴期间“放弃文雅听众而向下层民众演讲,就不被视为一种真正的博学者”。这一观点
A. 制约人文精神的传播B. 净化了当时社会风气 C. 强调人文主义的复兴D. 引发文艺复兴的衰落
3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 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 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 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 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34.“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D.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3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D. 主权在民
36.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 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B. 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 无授予则无权利D. 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37.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 字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 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D. 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38.孟德斯鸠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认为自由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B. 提出分权制衡原则保障民主政治 C. 认为“政治自由”只不过是一场幻觉D. 强调只有政府才能保障政治自由
39.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 人身的自由B. 思想的自由C. 主权在民D. 社会契约
40.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 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B. 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二、简答题(共40分)
41.(20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在民族主义方面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6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4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6分)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4分)
42.(20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哥拉
材料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世人“犯罪”以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圣经注释摘要
材料三: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励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摘
自一位意大利诗人
材料四: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2)对于爱情,材料二和三的看法有何不同?本质区别是什么?(8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思想内容。材料四与材料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5 CCCBD 6—10ABDCB 11—15 CBACB 16—20 DAACD 21—25 BCADD 26—30 ADBDA 31—35 DABDD 36—40 BAABB 41.(1)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6分)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4)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6分)
(4)把理论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注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
42.(1)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4)
(2)不同:材料二反对人们追求爱情,认为是“犯罪”。材料三从人的需要出发,鼓励人们追求爱情。(4分)
区别:材料二反映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对人们的压制,而材料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4分)
(3)内容:认为要重视公共意志,社会契约,人人平等。(2)
4.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四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 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
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秦朝太尉府 B.唐代中书省 C.宋代枢密院 D.清代军机处 7.从秦朝到清朝,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激化,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有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9.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斗争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10.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12.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3.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C.文学革命的影响 14.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 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今之言革命者,其所欲破坏者,异族钤制之势力也,专制之淫威也„„而其所欲建设者,民族国家也,民主立宪政体也„„”这段文字你能从下列哪份报纸中看到 A.《昭文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 《强学报》
16.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平等 B.节制资本 C.创立民国 D.废除私有制
17.“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8.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什么时期? A.国民大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19.中共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C.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20.“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做“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据此判断,当时较为流行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1.孙中山在1905年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与文中“民族革命”主张相一致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22.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巨著《延安颂》。它用宏大的历史场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全景式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3.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
D.公理之未明,则以革命明之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D.反对北洋军阀专制
继承也有超越,“继承”的主要表现是
①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③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④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A.②③④
24.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 ②东方红一号 ③话剧《茶馆》 ④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A.②③④
25.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26.“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符合上述评价的文艺作品是
A.《西风颂》
27.“(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B.《战争与和平》 D.《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28.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 B.革命与战乱造成人精神危机 C.一战造成人心灵扭曲和创伤 D.美苏核威胁使人精神失控
29.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这一剧作属同一风格流派的是
A B C D 30.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下列哪一作品与布拉克先生的画同属一个流派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31.宋代“中书主财,枢密院主兵,三司主民,各不相知”的变革,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32.梁启超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33.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可分为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阶段。()
34.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成绩卓著,中国人进入太空始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
35.19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三、文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四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的觉悟”的核心内容。(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共同目的。(2分)
3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1分)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唐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其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2分)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2分)
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2分)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1分)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答案
ABDCC DDADB CDCAB BDCCB ABBBA BCADB BBABB 36.
(1)特点: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1分)
(2)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2分)
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3)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或学术—政治—伦理)(答完整,2分)
内容:民主与科学。(答完整,1分)
(4)主张:向俄国学习。(1分)目的:救亡图存。(1分)
37.答案:(1)朝代:西汉(汉朝)。标准:品德与才能(2)特点:自主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作用:略
(3)新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
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4)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
38.答案:(1)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会议:七大 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
(3)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五
数学(理)试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于圆锥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B.平行于圆台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C.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D.过圆台上底面中心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答案】C 【解析】略
2.四个直立在地面上的字母广告牌在不同情况下,在地面上的投影(阴影部分)效果如图,则在字母的投影中,与字母属同一种投影的有()
A.B.C.D.【答案】A 【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L”、“K”与“N”属中心投影; 故选A.
3.将图1所示正方体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A.B.C.D.【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几何体前面在右侧的射影为线段,上面的射影也是线段,后面与底面的射影都是线段,轮廓是正方形,的射影也是对角线是虚线.如图B. 故选B.
在右侧的射影是正方形的对角线,在右侧
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4.已知①若③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现给出下列命题:,则;④若
;②若,,则,,则.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对于①,若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直线
不相交,那么与 不一定平行;故①错误;
对于②,若对于③,若 ,,则,则
则 与位置关系不确定(有可能在内);故②错误; 则 与位置关系不确定(有可能在内);故③错误;
对于④,误. 故选A. 5.正方体
中,分别是的中点,过
三点的平面截正方体 ,,则
.,则 与位置关系不确定(有可能在内);故④错,则所得截面形状是()
A.平行四边形 B.直角梯形 C.等腰梯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连接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
则 在平面 中,即为所得截面,即为过 ∴截面为等腰梯形,三点的正方体
的截面,∴平面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根据直线平行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如图,已知四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则原图形的周长为()
A.B.6 C.8 D.【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四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所以原图形为平行,所以圆图形的周长为四边形,一组对边为,另一组对边长为,故选C.考点:平面图形的直观图.7.在中,,若把绕直线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B.C.D.【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旋转体是一个大圆锥去掉一个小圆锥,如图
所以,所以旋转体的体积为==,故选B.
考点:旋转体的性质与体积.
8.如图是一个由两个半圆锥与一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B.C.D.【答案】C,故应选.考点:
1、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2、三视图.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A.【答案】A B.C.D.【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以俯视图为底面的半圆锥,半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高半圆锥的表面积选A 10.直三棱柱成的角等于()
中,若,则异面直线
与
所
故半圆锥的底面半径
,母线长为
,A.30° B.45° C.60° D.90° 【答案】C 【解析】
延长到,使得,连接。因为是直三棱柱,所以,从而有线设与,所以四边形所成角。,则,所以
是平行四边形,故。所以是异面直
。因为,则
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所以,故选C 11.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平面分别与棱①②当且仅当③四边形④四棱锥
时,四边形周长的体积,的面积最小;,则为常函数;
是奇函数;
交于,设的棱长为1,,分别是棱的中点,过直线,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①连结,则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平面②因为,所以,四边形,所以正确.
的对角线
是固定的,所以要使面积最小,则只需
时,此时
长度最小,对应四边形
的 长度最小即可,此时当 为棱的中点时,即的面积最小.所以②正确. ③因为,所以四边形
是菱形.函数
为偶函数,故③不正确. ④连结,则四棱锥则分割为两个小三棱锥,它们以
为底,以
分别为顶点的两个小棱锥.因为三角形所以四棱锥故选C. 的体积
的面积是个常数. 到平面的距离是个常数,为常函数,所以④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立体几何中的面面垂直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本题把立体几何问题和函数进行的有机的结合,综合性较强,设计巧妙,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 12.在正方体面A.所成的角为,则 B.中,点线段的中点.设点在线段
上,直线
与平的取值范围是()
D.C.【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所以,.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小于等于,而为钝角,所以的范围为,选B.【考点定位】空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 ②存在一个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棱锥;
③如果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也都是矩形; ④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直线必相交; 【答案】②④
【解析】①不正确,因为不能保证等腰梯形的各个腰延长后交与一点. ②如右图的四棱锥,底面是矩形,一条侧棱垂直底面,那么它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
③如图所示的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不是矩形;故③错误
④根据圆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命题④正确. 所以答案为②④
1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度为2,一只蚂蚁从圆锥的底面圆上一点出发,绕着圆锥侧面爬行一周,再回到出发点的最短距离为2,则此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把圆锥侧面展开成一个扇形,则对应的弧长是底面的周长,对应的弦是最短距离,即∵圆锥 的母线
的长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度为2,一只蚂蚁从点 绕着圆锥侧面爬回点的最短距离为2,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则
故答案为
15.已知一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则该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
【答案】16 【解析】试题分析:作出其直观图如下图所示,结合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且其底面是一个直角梯形,其面积为的体积为
.,高为,因此,该几何体
考点:1.三视图;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6.已知直三棱柱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则该球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__.
【答案】
...............设此圆圆心为,球心为,在 中,易得球半径故此球的表面积为即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解题思路是:先求底面外接圆的半径,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出球的半径,这是三棱柱外接球的常用方法.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长方体
中,,点为的中点.
(1)求证:直线(2)求证:直线平面平面
;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设的判定定理可证直线(2)由勾股定理可证直的判定定理可证直线试题解析:(1)设由分别是和
和平面
交于点,连.
同理,由直线与平面垂,易证
,则由直线与平面平行
是直角三角形.即平面
.,交于点,连的中点,故平面,.,,平面所以直线(2)所以同理
18.如图,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直线
.
是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分别是、上的一点,.
(1)求截面(2)若正三棱柱【答案】(1)的面积. 的高为;(2),求点到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则截面的距离即点到侧面的面积易求 的距离等的距离.【解析】试题分析:(1)由勾股定理易证(2)设点到截面于,则由的距离为,易知点到平面
可求
试题解析:(1)由勾股定理易得面积(2)设点到截面易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的距离即点到侧面的距离等于,,为等腰三角形
由
19.如图所示,棱柱的侧面是菱形,.(1)证明:平面;(2)设是上的点,且平面
.,求的值.
【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侧面又已知(2)设又是交
是菱形,所以.平面,可证....,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于点,连接,则
平面的中点,所以为的中点.即是菱形,所以,试题解析:(1)因为侧面又已知所以(2)设则因为所以又是所以为即平面交,且.于点,连接与平面平面 的中点,的中点..,的交线. 是平面
20.如图,正三棱锥,已知,(1)求此三棱锥内切球的半径.(2)若是侧面【答案】(1)半径为 上一点,试在面
上过点画一条与棱
平行于,则
垂直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为所求,证明见解析.;(2)过作线段
平面【解析】试题分析;(1)过作正三角形的中心,求解三角形可得三棱锥 的体积,最后,垂足为,由正三棱锥的性质可得为底面,求得,再由棱锥体积公式求得正,进一步得到
可求此三棱锥内切球的半径;
,得到
,过 作线段
平行(2)由(1)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于,则为所求. 试题解析;(1)如图,过作∵连接则∴∴
平面,垂足为,为正三棱锥,∴为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并延长交,且,则
于,.
;
(2)过作线段理由:∵过作平面平行于,则为所求.
为正三棱锥,垂足为,∴为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则∴∵∴,平面,.,则,【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椎体的体积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得到椎体的体积后由21.如图,四棱锥,为线段
中,上一点,求出此三棱锥内切球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平面,为,的中点.,(1)证明:(2)求异面直线平面与
;
所成角的余弦值..,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已知可得四【答案】(1)见解析;(2)所求角的余弦值【解析】试题分析:(1)设边形(2)取与的中点,连接为平行四边形,得到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得MN∥平面PAB;,,可证异面直线和
与
所成角就等于
与边的靠近点的四等分点,连接
中设法求出所成的角,则在所成角的余弦值.最后由余弦定理可求求异面直线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取的中点,连接中点知,故,平行且等于,由为又四边形因为所以(2)取由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平面平面,.平面,边的靠近点的四等分点,连接 四边形与,为平行四边形 所成角就等于,,与,则,所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所以所求角的余弦值22.如图甲所示,将梯形沿是梯形的高,,使得,点是线段,先上一动折起如图乙所示的四棱锥点.(1)证明:(2)当; 时,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角的正弦值为.【解析】试题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证定理,可证以(2)因为作求得 交平面,所以,所以点到平面于点,连接
,可知点到平面,所以与平面是梯形、,进而证明
平面的距离的一半 交
平面距离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于,又,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可求出,作,而,而再由而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的高,试题解析:(1)因为所以因为可得,,,如图乙所示,所以有而所以又所以(2)因为所以点到平面作则作则 交交,平面,所以平面,所以,,所以、、两两垂直. 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于点,连接,于,而、,的距离的一半,平面
而可知再由点到平面而所以
与平面平面,由,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推荐阅读:
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09-30
山西历史中考模拟试卷10-07
山西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基础知识检测06-30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9-22
2018山西中考化学试卷10-07
舌尖上的家乡山西09-08
山西省精品课程申请报告 - 山西农业大学08-21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9-04
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06-19
山西省课程设置标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