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堂活动总结

2024-08-05

常态课堂活动总结(精选9篇)

1.常态课堂活动总结 篇一

生态课堂让语文教学活动化成为常态

新课程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语文,已经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方法。语文学习的生态课堂是以活动的形式为学习的载体,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在生态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使课堂具有明显的活动性,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生态课堂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活动化和生活化.生态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的活动化提供了条件,也使语文教学的活动化和生活化成为可能。

一、生态课堂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堂的生活化和活动化是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要构建生态化课堂,做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和谐结合,就必须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组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习活动去学习语文。教师要为课堂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让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把握,通过课程观的统领,根据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和谐统一。在生态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老师的有效指导的自然结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生态课堂要突出教学的活动性,活动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内容,活动性的课堂就是强调动态生成,是在生成过程中不断发挥着自我驱动功能和自我平衡功能的动态系统,在这一动态情境中能听到师生生长的“拔节”声。

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和老师自然配合的教学课堂,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的探究和老师的引导的结合。是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要使教学过程的不断生成就要突出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语文课堂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去体验语文,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的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课堂教学具有生活性和活动性,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教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认识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语文学习设计自我学习评价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填写语文学习自我评估表、写一份自我小结、讲一讲自己的语文趣事、讨论交流语文情结等主要的四个板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各种因素来预设各环节会遇到的具体情况来丰富教学设计细节,让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宏观框架具体到细节,一步步趋于成熟,由此来探讨初中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二、活动性语文课堂需要精心设计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反复练习和大量的作业。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动接受,这是语文教学教学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再满足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此,为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有思想、有学识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和锻炼自己,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知识性,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中,就要把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阅读、写作、专题、口语交际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特征和要求,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学习的激情。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去制定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通过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

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如何引进教学活动化的理念,构建活动化的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展示表现自我――问题质疑挖掘潜力――合作探究打造和谐――点拨指津目标达成――迁移运用能力提升。通过课堂实践、案例分析,初步构建活动化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活动化生态课堂”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活动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初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强调和关注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通过在生态化课堂中参与多项活动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初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生动的、生活的、生长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2.常态课堂活动总结 篇二

一、自然导入和过渡———关注学生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铃一响, 英语教师笑盈盈地走到学生中间, 用英语跟学生聊起刚结束不久的期中考试。师:Are you worried about your marks?生:Yes!师:If you fail the exam, will you cry overnight?生: (laugh) Oh, no.师:How do you deal with such a situation?……简单的几句对话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最后, 教师告诉学生要坦然面对成绩, 笑对挫折。然后紧跟着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 can make you smile?由于刚才一番贴心的对话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很轻松, 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生1:A present.生2:An interesting story.生3:A piece of funny video.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这时, 教师借助于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 适时地给他们播放了一则由体育明星代言的商业广告, 里面的情节引得大家开怀大笑。然后教师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了课本中的内容———广告。

《标准》中提到:“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因此, 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要。很多教师抱怨, 学生不愿积极配合课堂教学, 课堂活动做不起来。我想, 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教师并没有按照常规刻意找来几幅广告图片让学生说出广告的内容, 或让他们孤立地讨论广告的种类、形式等, 而是由日常的课前师生问候过渡到以微笑面对挫折和困难 (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德育渗透) , 然后通过一段视频引出广告这个话题。在这期间,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为接下来的学生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设计问题,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些教师在处理细读这一步骤时, 通常习惯先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读文章后回答, 或是出几道“True or false questions”让学生判断正误, 形式陈旧老套, 毫无新意。这位教师并没有停留在浅显的问与答的层面上, 而是让学生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方法来分别处理文章的几个段落,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对文章内容相对容易的一、二段的处理上, 教师要求学生在细读文章之后, 根据所读内容, 每人至少写下一个问题。然后由一名学生主动提问, 另一名学生主动回答, 每人只有一次问或答的机会。在处理内容相对复杂一些的三、四段时, 教师采用了Jigsaw的方法, 将全班自然分成四组。A1、A2组阅读第三段, B1、B2组阅读第四段, 然后A2组同学与B1组同学交换座位, 通过相互提出问题和相互回答问题来了解对方所读段落的内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教师来回巡视, 以保证学生用英语交谈并及时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其中, Jigsaw的活动模式为:

这样有目的地阅读, 不但创新了阅读课的形式, 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对what, who, when, where等简单的事实性问题提问或回答, 能力强些的学生则可以针对why, how等难度大些的问题进行练习。这样做, 一方面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 同时还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会均等的教学目标。

三、计时答题———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问答活动结束后, 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教师还设计了一个Quick response的环节。即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选择题和正误判断题, 并将这些题目分成四组, 由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计时答题。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可谓一举三得。

四、小组讨论———升华 (深化) 主题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往往会在最后设计一个讨论题, 本节课也未能免俗。在对文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了一个话题:What makes a good advertisement?不同的是, 这个问题的设置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套路上, 如: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vertisements?而是深化了主题, 通过对广告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的学习, 帮助学生总结要点, 发散思维, 提炼观点。同时也为下面学习Project developing-an ad campaign埋下了伏笔。

课后, 和一同听课的老师交流, 她对这个班的学生赞不绝口,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那么的活跃, 那么的精彩。我想, 这节阅读课的课堂活动学生表现得如此出色就在于它是一节常态课, 没有刻意的表演在里面。说实话, 这节课的课堂活动有点难度, 但学生却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这与平时训练有素有很大的关系。可见, 这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 认真研究教法、学法, 经常使用类似的课堂活动, 所以学生配合起来相当自然、流畅。这节常态课看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于公开课。

这节课出彩的并不只是课堂活动, 还有其他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 也难免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但这都是正常的。在这节课上, 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而不是简单的热闹热闹, 为了活动而活动, 脱离教学目标。其实, 这节课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节课本身。我相信, 凡是听过这节课的教师都有想在自己带的班级试试的冲动, 但上课的效果可能会差别很大。因为, 在关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灵活驾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而是要靠教师平时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解读常态语文课堂 篇三

一、以课标为航标

“四、谁再有《课标》不看、不懂;有《导语》不看不想;有课后思考题不管、不用,将教学建立在什么也‘不知道的基础上,凭‘感觉教学,俺就跟他急!”

“五、谁再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教不明白,在什么起点上教不了解,教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教得怎样不反思,‘没有航标乱行船,俺就跟他急!”

“没有航标乱行船”是当下常态语文课低效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那么,小学语文课的航标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标)。课标对语文课的性质地位、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以及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一学年、一册教材应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各项目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些东西只有熟记于心,才能潜移默化地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而实际教学中,虽然年年备课标、备计划,但却很少有教师静下心来研读课标,只是抄一遍,应付检查而已,抄了什么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课标的纲领性指导作用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我行我素,跟着感觉走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课外阅读为例,课标对第一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要求则提升至“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则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5万到40万再到100万,这是一个逐步提升的量变过程,而从喜爱到习惯再到探究性阅读,则是在量变基础上发生的质变。如果按照这个目标培养,小学阶段就能基本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然而,事实却不尽然,60%的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更不要说探究性阅读了。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第一步首先要研读好课标。通过研读课标,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阶段目标要求,领悟课标的精神,这样行动起来才不会“乱行船”。

同样,“没有航标乱行船”的还有课后练习题的泛滥。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对知识技能的训练,一册教材通常要配三四套练习题,课上练,课下练,周检测,月检测,正是这些课外练习题的泛滥,致使语文教学喧宾夺主,把课堂教学简化为做题对答案的过程。一篇课文认认生字,读读课文,回答回答课后题就算完事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被边缘化了。如课标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走进教室,放眼望去,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几乎是凤毛麟角。因为最后的考试只注重写对,难怪陈至立部长发出这样的担忧:将来12亿人,将无人驾驶飞船飞越太空。再如课标在不同学段都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能做到,因为考试有按课文内容填空;而有感情朗读则实在不敢恭维,走进课堂,很少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读。不难看出,在教师的心目中,“考试就是教学的航标”,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从这个意义说,不适宜的考试制度就是桎梏教学发展的锁链,是它使语文课程标准变成了一纸空谈。

二、以教材为舟

“七、谁再把一篇精读的长课文,匆匆忙忙、蜻蜓点水、浮皮蹭痒地一节课讲完,学生什么也得不到,俺就跟他急!”

“九、谁再只教学生自己就能知道的,自己就能发现的、自己就能理解的,就是不教学生意识不到、发现不了的、认识不深的。有痒痒的地方不挠,专挠不痒痒的地方,俺就跟他急!”

“拎”起课本就上课,是眼下多数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苦读诗书十余载,教小孩子还不是小菜一碟。网络信息的流行,更使他们把备课简化为复制、粘贴的过程。网上下载,拼凑组合,图省事,走“捷径”,就是不自己钻研教材,不愿意独立思考。一篇课文,读个一两遍,再看看教参,在书上简单勾画勾画就算完事了,这样的备课怎会有深度?他山之石固然要学,但倘若一味地“东施效颦”,反倒会弄巧成拙。“老”教师则往往凭着经验教学,以前怎么教的,现在还怎么教,很少有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材教法,这样的课怎会与时俱进?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像一艘艘承载人类文明的小舟,而课标正是通过这一艘艘小舟,使各项要求得以落实。潘新和先生说过:“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时常有徒弟向贾志敏教师请教怎样才能备出一节好课?贾教师总是反问:“课文你背下来了吗?“”备课,首先要能把课文熟读成诵。”——这是贾教师备课的“座右铭”。贾教师教了五十多年语文,已经七十岁的他,凡教过之文,均能张口就背,朗朗成诵。于永正教师执教公开课,不管课文教过多少遍,临上课前的晚上,他都一定要手捧教材,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五遍方止。然后凝神静思,细细体悟。王崧舟教师备《长相思》细细读之,却一时没有感觉,于是,跳出词外,他研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长相思》的评鉴文字,写下了1万多字的评鉴笔记,由此他又一步步走入了作者纳兰性德的世界——他的生平,他的性格,他的爱情,他的人生细节……最后将1万多字的评鉴浓缩为1493字的感悟。由此可见,课堂的精彩更多的是来自课外的功夫。我们虽不能和这些大师相比,但是细细解读文本,把教材吃透,对提高教学水平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教材装入心中,才能把住语文教学的脉,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生成问题才能游刃有余,从而悟出语文教学的真谛。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只能是水过地皮湿,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

三、以学生为舵

“十二、谁再为赶时间、走教案,为完成教案服务,就是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赶时间、走环节看得比学生的学习、发展还重要,俺就跟他急!”

“十四、谁再把教学当作显摆教师的“口才”,用教师的强势压倒学生,把学生压倒成“弱势群体”,看不到学生的变化、发展,俺就跟他急!”

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虽然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从未动摇过。突出表现在教师对教案和模式的盲从,学生对教师的盲从。教师上课完全让教案牵着鼻子走,一堂课只要把教案走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执教《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长在什么地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按理说,弄清了这两个小问题,前面的那个大问题也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不久后的单元测试中,学生做对这道题目的并不多。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感觉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弄明白了,学生也就明白了。而实际则不然。如果能在教学过程加上课前实践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描述,实际观察探究,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被动接受和主动接受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眼下我们的课堂缺少的就是这种充满智慧的“扶”和”放”。

4.常态课堂活动总结 篇四

一、成立背景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全省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预案,2020年2月8日,按照习总书记指示,响应退役军人事务部、省厅、牡市局号召,发布了招募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召集令,号召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中。做为穆棱市退役军人应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本着“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离军不离党”、“召必回、回必战”的原则,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战疫中。值此,穆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穆棱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投入当前疫情战疫中,虽然成立在非常时期,但志愿服务队活动今后将常态化开展。

二、前期开展的活动

1、成立组织机构

2020年3月31日成立了穆棱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穆民复字[2020]2号文件),具体成员如下:

会 长:李耀辉 市长安物业经理

副会长:马跃东 市第三中学教师

秘书长:刘峰 鸡西工务段道口车间 道口员

监 事:李景禄 市河西镇雷锋村 村民

纵瑞鹏 市林业草原局 科员

2、成立了兼合式党支部

2020年4月11日成立了中共穆棱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兼合式支部委员会(穆直机复字[2020]17号文件),具体成员如下:

支部书记: 肖成敏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科员

支部副书记:李耀辉 市长安物业经理

组织委员:孙乐军 市福禄朝鲜族满族乡光明村 村民

宣传委员: 赵威 九一七台 科员

纪检委员: 申世滨 市住房保障中心 科员

3、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小区站岗执守。

全市共有120人参加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由于疫情管控的要求,报名参加的志愿者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在所在的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组织下,协作本乡镇开展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市区内有81人,值守20个小区。乡镇39人,值守16个小区。其中八面通镇有1人,值守1个小区。穆棱镇13人,值守4个小区,并组建一个巡逻队。下城子镇5人,值守2小区。马桥河镇4人,值守4个小区。兴源 16 人,值守5小区。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有64岁,年龄最小的有22岁。女退役军人2人。党员有56人。机关事业单位12人,企业员工20人,个体工商户65人,农民22人,学生1人,充分彰显了当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4、义务禁烧秸杆宣传活动

2020年3月26日,组织穆棱镇和兴源镇部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员参加村里禁烧秸杆宣传活动。

5、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2020年5月16日,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在电视塔下植物园栽小科植物活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员华一兵等7名自愿参加,劳动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

6、参加全市烈士纪念日活动

5.模拟课堂活动总结 篇五

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为提高教师们的讲课质量,我校9月份进行了模拟课堂活动。“有志者,事竟成”,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模拟课堂的老师在讲台上精彩地展示自己,其他老师互相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本次模拟课堂指定授课教师以及主评课老师。在准备过程中,以主题课的形式进行。其中,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生动,且注重学生实际,课堂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强,校长亲自指导。在评课环节中,没有固定的评委,但大家互相配合,每个人都积极地发言,给出评价与建议,自觉地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得活动成功顺畅地进行。

模拟课堂活动总结

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摸索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经验,10月份我们继续举行模拟课堂活动。

通过本次模拟课堂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课改当中教师所取得的新成绩及存在的新问题有着更为清楚的了解,部分教师在授课当中存在的问题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备课环节

1、大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定位不是很精确,备课当时对于知识和技能目标落实本文扎实,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备课当中停于表面并未深入。

2、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

3、备学生,从教师的授课情况来分析,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学生”这一课堂主体纳入备课当中,所以往往会出现教师“一言堂”,在课堂遇“突发情况冷场”时无法及时调整的现象。

(二)授课环节

1、语文课以读为手段的教学理念,没有贯穿始终,2、语文课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的放矢,教师要用小组合作的授课模式,但教师只注重了合作的形式,却忽视了合作的最终目标,使课堂显得“虚而不实”

3、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教师整堂课中的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必须全面训练,所谓“动脑则动手”这也是教师教学观念中急需转变的。

4、教师语言表达习惯的养成,尽量让自己语言简而精,杜绝口头禅习惯。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因为模拟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学模式,教师们对“模拟”理解不透,但大部分教师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吸收、运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将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模拟课堂活动总结

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接连三个月的模拟课堂研讨,可以看出我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对教师素质培养的重视。“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等等,教和研是分不开的。模拟课堂教学形式因为没有学生的参与,少了课堂调控的环节,对一般老师来说是减少了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似乎降低了上课的难度。但是,这样的课堂,也正因为少了学生发挥的亮点,少了学生带给教师的缓冲时间,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讲课教师身上,于是,上课教师的优点和缺点都会一览无余,无形之中老师增加了许多困难和压力,这也是难免的。总结这几节课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模拟课堂是真实课堂的一个缩小版,讲课教师要力图把教学设计或流程清晰地展示出来,虽然没有学生,但要想像着有学生,学生的回答有些不需老师重复,但如果生回答有引出下一个环节的作用,或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时,老师可代替学生说出来,但不能生硬重复,要水到渠成、不着痕迹。

2、要让人觉得讲课教师是在给学生上课,不是讲给评委听的,不能是个人才华的展示,要有与学生的交流的体现,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可以是评价,大部分教师都体现了对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但在给学生评价时,不要是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行”等等,像余映潮教授一样,用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也可以是互动游戏等体现出“以学定教”的思想。

3、许多模拟课堂都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环节,但是,在讨论之前大部分没有做细致的安排,比如:交流时该注意些什么?交流时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该如何吸纳别人的建议?有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小组内的分工怎样?等等,教师往往就是简单的讲一句:“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吧”。交流好了也是说一句:“嗯,大家发言都很积极,很好”,就这么匆匆而过,也没什么引导和启发,也没有进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4、因为模拟课堂没有学生参与,焦点全部集中在讲课教师一人身上,这时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显得非常重要,非常突出。教师要注意体现语言的流畅性(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备课的充分度);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音标准,也就是普通话是首当其冲的,还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和挖掘度,同时要体现学科语言的特点,如语文教师要体现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优美性、欣赏性,数学学科要体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严密性,同时还要体现启发性),还有衔接语、过渡语、评价语、激励语等各方面都要注意,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毕生努力的目标。

6.智慧课堂活动总结 篇六

张东旭

学校 “智慧课堂”综合学科评优课活动已落下帷幕。留给人无尽的思考,细细品味,回味无穷,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组员老师均感觉收益颇丰。教师的内心感受也起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把评优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看作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很好的锻炼机会;下面就这次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过程中,各教研组长提前通知、认真组织,十分到位,本学科组中绝大多数教师能按时参加听课、评课,相近学科的教师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听评课记录客观真实、具体细致,上交的非常及时。

各执教教师,在课前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领会策略精神、理清教学思路,授课中,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触发了听课教师们的思考,使更多的老师借鉴运用,更好地促进了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听完课后,与老师们一起评课切磋、交流探讨,客观真诚地指明优缺点,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开拓了老师们的思路,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激活了老师们的思维,焕发了老师们的热情。务实高效的研讨氛围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亮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亲和、声音响亮悦耳、指导明晰具体、点拨适时到位。

2、教学环节紧凑顺畅、科学合理,辅之以多媒体手段,使学习更直观形象具体,学生乐于接受。

3、知识传授与方法指导相结合,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得法于课内,必得益于课外。

不足——

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仍想做“牵牛放牧人”。老师们较多的担心教学任务与进度,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我们应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师生一起研讨学习,追求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

2、习惯养成教育不系统化。学生的学习常规与习惯,除了班主任反复强调外,学科老师应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勤指导督促,勤总结反馈,习惯养成教育应贯彻课堂始终,特别是七年级更应如此,常抓不懈,将事半功倍!

7.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呼唤整合 篇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搁浅?或许有些老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或许有些老师认为是学校领导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所致。诚然, 这些因素是有影响, 但却不是最根本的。笔者认为, 要让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活动的切入点。只有立足校本, 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切入点, 与各学科教学, 学校、社区各种活动整合起来, 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常态道路。

一、与学科教学整合, 相得益彰

翻开我们现在的各类教科书, 能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内容比比皆是: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 数学中的生活化内容, 美术中的“综合·探索”, 品德课程中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内容等等, 都是整合的最佳选择。如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汉字的探索之旅”综合实践活动, 各小组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谐音、汉字的书写等几方面开展探索。在活动过程中, 不仅语文教育的目标扎实完成, 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而且每个学生都亲历探究的过程, 感受着探究带来的乐趣。

二、与学校活动整合, 相映成趣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活动, 或者特色活动, 我们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学校各类活动之中, 让它们相映成趣, 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1. 根植传统活动。

比如浙江省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评比, 就要求围绕仙居实验小学体育节方案, 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根植于体育节这一传统活动中, 学生们许多的创意令场下听课的教师暗暗叫绝, 课堂活力无限。我觉得,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节相结合的举措, 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一举多得: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参与积极性更强;老师的指导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针对性更加明确。类似体育节这样的传统活动还有很多, 如读书节活动、安全月活动等。合理整合资源, 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开展, 有效推进。

2. 携手校本活动。

比如我校的校本特色活动是“爱心岗”建设, 就是让学生设立一个服务他人的岗位以奉献爱心。起初, 老师让学生挑选岗位, 效果差强人意。后来, 我们在四年级开展了“我来设置爱心岗”主题活动, 根据学生投票高低确定试点的爱心岗, 结果, “节水劝说岗”、“日光灯开关岗”等新型岗位应运而生, 学生不但坚持了下来, 而且兴致勃勃。于是我们以此为开端, 高年级的学生还通过调查、统计等帮低段的学生确立了确实可行的岗位, 一学期以后, 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岗位调整。几年来, “爱心岗”建设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逐渐成了学校的一张金名片。

我觉得,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以利于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无缝”对接, 高效运转。

3. 携手社团活动。

国家开展体艺“2+1”活动以来, 各个学校的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有的学校甚至把每周五的下午单独开辟出来开展社团活动。但审视我们的社团活动, 发现有的活动内容属于换汤不换药, 有的内容则已经跟不上时代。怎么办?我觉得, 我们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社团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我们学校有一个纸模社团, 在做纸模“雄伟的天安门”时, 天安门前的柱子老是卷不好, 导致整体的质量下降。我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让柱子又直又圆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学生们发现了大拇指的指甲太长, 卷纸工具选用不当、粘贴不直、保管失策等原因。于是, 我指导同学们针对这些小问题开展研究, 找寻解决的方法。研究指甲组的同学通过调查、实践, 把指甲长度定位为0.2厘米;卷纸工具组通过反复的对比, 找到了雨伞的小圆骨、铅丝等几种中介物;其他的几个组也都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问题迎刃而解, 而此时学生们探究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4. 相约德育活动。

与其他课程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超越知识体系、超越学科框架, 因而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范围、独特的主题、多样的活动, 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各种知识, 培养探究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收到“无痕”德育的最佳实效。

如在“节约能源, 从我做起——红领巾节能大行动”中, 学生们通过阅读节能书籍, 了解我国能源现状, 调查城市节能现状, 明确了节能的重要性。针对各种浪费现象, 提出解决对策, 以水、米、电、纸为对象, 建立“金点子库”, 收集节能金点子;并且能从我做起, 动员家长制订家庭节能公约, 设立监督岗巡查,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社会节约能源, 增强了小主人意识和责任感。

三、与社区活动整合, 水乳交融

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社区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学习领域。

素有“中国伞城”之称的崧厦镇, 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伞具制作、销售, 制伞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建设的支柱。为此, 学校引导学生走进社区, 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 学习截伞骨、装伞骨、漆伞骨、套伞架、钻伞骨洞、裁伞布、缝伞布、缝伞珠、套伞帽、验伞、装伞等制伞本领, 开展“制伞技能大比拼”活动, 评选并表彰“制伞小能手”。

而“护绿小组”的学生们则紧紧围绕化工企业对伞城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 在社区开展改善伞城生态环境、回收和利用再生资源等主题演讲活动, 提出“环保四件事, 人人参与”的行动目标:“人人写——写一首朗朗上口的环保歌曲;人人画——画一幅主题鲜明的环保小报;人人想——想一个富有创意的环保金点子;人人做——做一件栽花种树的环保实事”。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宣传环保知识, 呼吁和号召居民投身到“创伞城碧水蓝天”的活动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实施呼唤学校各种活动的有效整合!因为只有整合, 才能变可能为现实;只有整合, 才能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只有整合, 才能摆脱高位理念和低位实施的尴尬,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问题与对策.新思考在线研讨, 2006-02-28.

8.常态课堂缺失了什么 篇八

一、缺少了激情

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曾说过:“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只有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营造有激情的课堂,只有有激情的课堂才能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课堂时时闪耀灵动的光芒。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教师的常态课堂,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平平淡淡,毫无生气,学生学得机械沉闷,索然无味。也许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爱的热情;也许是繁重的工作压力,让我们的心中渐生焦虑与疲惫,进而萌生了倦怠情绪;也许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们的工作状态变得愈来愈简单与功利……的确,有激情的教师,他的每一席话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富含着育人的智慧,都充满着真爱的力量。缺少了激情,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灵魂与魅力;缺少了激情,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和谐共生也就无从谈起。

二、缺少了耐性

听教师的常态课,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由于教师对教材解读和学情了解不深,学生思维一“节外生枝”,教师就手忙脚乱;为了节省时间或者避免意外,教师课堂上除了讲就是问和练,学生该思考的没有时间,该动手的没有机会;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一些闪光点,教师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顾自己……如此种种,都是教师缺乏教学耐性的表现。缺失了耐性,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简单而粗糙,学生的学习就会流于表面而无法走向深入,学生只能“知其然”而无法“知其所以然”;缺失了耐性,学生的学习就会被教师的急功近利所束缚或者控制,而无法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缺失了耐性,我们就失去了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问题的心思,我们就无法从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中汲取快乐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三、缺少了创新

不久前听的几位数学教师的常态课,创新意识缺失的现象就非常明显。教师A完全遵照了教材上的顺序进行设计:呈现例题———讨论讲解———练习巩固,虽然师生也很投入,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总是感觉课堂缺少新意;教师B讲的是一节复习课,整节课下来忙忙碌碌,完全成了一节练习课,既没有拓展,也没有引导学生构架知识体系;教师C虽对教学流程进行一些改进,但是很明显的是,模仿和搬套了名师的一些做法,根本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循环性、重复性甚至有时具有单一性,如何在相对重复的教学工作情况之下不断提升与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名师张齐华两次执教“圆的认识”的情景:第一次执教“圆的认识”,张老师用精美的课堂画面和丰厚的数学文化生动诠释了美丽的“圆的世界”;第二次执教时,张老师则通过简单的追问和适时的引领,让学生通过深刻的数学思考,进而领悟了圆的本质和内涵。不同的创意,同样的震撼。创新也是一种积淀,脱离了常态,创新也就失去了根源。

四、缺少了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源泉和催化剂,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在日复一日近乎机械与重复工作中,既疏于阅读,也懒于思考(即使有几篇“反思”,也是无病呻吟,应付了事),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大都被归咎于学生、归咎于环境,很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谋求改进。其实,常态教学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缺少了发现问题的眼睛。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进而形成有意义的经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营养,缺少了它,我们就会营养不良,更谈不上茁壮成长。

9.“精彩课堂”活动总结 篇九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的能力,加强教师互动交流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了教师说课、授课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教师全员参与。每位参赛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全方位地进行了课程的展示,归纳、总结、探索出了适应我校校情、同时更贴近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精彩课堂大比武”活动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说课、授课,积极探求“以教研促教育”的道路,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比赛的过程精彩纷呈,参赛教师以多样的形式,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突出的案例,系统而概括地解说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阐述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实施步骤、教学资源利用等情况。展示了各科任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深厚的知识底蕴。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说课、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堂堂精彩,亮点突出。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程跟进。

本次教学从校长到科任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务处教研室认真组织实施,从说课、评课到授课,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各位教师认真听课评课。正是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从而确保了这次说课、授课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展示风采。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大家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大家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精心授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教师的求知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大家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都是精彩的展示。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堂堂精彩。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欣赏到了一些好课。各个老师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最大的亮点。

杜翔老师的课:教学机智注意新旧知识联系,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教学环节流畅、紧凑,层次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效率较高;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

王璐老师的课:语言亲切自然,构建并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让师生双方的信号相互产生积极的效应,使师生心情舒畅,教与学热情充分地激发出来,以达到教学双边互动的教学目的。以情意促学,以真诚施教就是最大的亮点。

白莉平老师的课:充满激情与活力,熟练的口语,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中来,一步一步完成教学内容。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组织教学,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课堂中,教师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去表现自己,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了这样生动且有趣的课堂,相信学生们也会有很多收获的!

张雪老师的课:教学上体现了“巧妙激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思路,通过营造愉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伏文芳老师的课:教学环节紧凑、清晰,内容拓展丰富,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跟学生的互动性好。教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达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张永红老师的课:衔接自然而巧妙,处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大胆表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表现积极。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孟静老师的课:专业基本素质很好,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教学流程清晰,把握目标明确,重难点分明。

吴彤彤老师的课:说课全面、具体重难点突出,方法得当。尤其是课后反思体现了说课的研究性。授课自然,大方,语音标准,思路非常清晰,基本功比较扎实,课前准备得也相当充分,教师的语音清晰、语调得当,语感非常好。朱瑞君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师教态大方到位,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严谨的逻辑思维及课堂设计的严密性、语言的简洁性都感染着每一位听课教师。

总之,十几堂课都有个性,各自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堂堂出精彩。

4、创新意识,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抱着虚心学习态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参与到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通过教学活动,评课,增进了同级学科、同科不同级之间教师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5、课改精神,深入人心,创新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学生到台上板书、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6、组内评课、研讨氛围浓厚。

每轮公开课之前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说课、评课。评课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言,可以从专业角度指出优点与不足,尤其是亮点。也能够对上课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教师的发展。本次评课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由以前公开课都评教师上的如何开始向课堂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法、设计意图方面转变,研讨氛围比较浓厚,评课也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值得反思的问题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从总体上看,教师基本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探讨、改进。

1、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缺乏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不断思考、改进的有效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武器,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法宝。事实上,很多教师缺乏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需要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记录、调研学生、咨询同行、改进教学、积极反馈等方式躬身实践。教师正因为缺少教学反思,对自身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和学法的选择没有事实上的依据,对采用某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没有实践验证与总结。

2、教师讲授的内容多,预设的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有效学习的不够。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

3、有的老师仍存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现象。飘在空中,离学生较远。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示很好,但教学知识落实不够。

4、有些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有的课表现出重形式、轻效益、合作完成的任务其量和度的把握不够科学合理,合作交流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经过一段“经历”以后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因而有利于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设计某些环节时时间的安排要有预设,学生分工明确,对后进生的参与学习也要多加关注,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5、在说教学重难点中,只说出了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确立教学重难点,而且也只是提到学情和教材分析,并没有依据以往的教学事实或经验指出某项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确立为教学难点。

6、至于说教法和学法的采用环节,只有少数教师说出他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依据,并没有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

三、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给他们规则。比如课堂内的规则:①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②别人发言时,不插嘴,不打断,不做其他事情。③不明白别人所说内容时,应该举手示意或等对方说完再提出疑问。④小组讨论时,应在组长组织下按组內顺序依次发言,有问题可在别人说完后进行补充。⑤老师讲课时,可适当记录下重要知识点。⑥別人发言时,应积极思考,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全面思索,做到记住关键意思、找出问题、寻求灵感、提升补充。

教师要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通过记、做、想等途径践行倾听条约,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倾听条约深入学生内心,才能使课堂的学习、交流、讨论更加深入、有效。

学生在班级倾听条约上提出需要加入对老师的倾听要求,理由是,倾听是互相的,是不分主次的,这样更能体现民主,也具有说服力。教师倾听条约”。

①教师不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静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②学生发言不正确时,不可以大肆批评和过严指责。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④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其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倾听变化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遵守条约的自觉性,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

2、摆正常规课与公开课的关系。偶获成功存在较大侥幸,不断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应该用公开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认真的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常规课和公开课之间应该划等号。只有把平常课当公开课,才能把公开课当平常课。

3、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当今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那么作为传授知识的英语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为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所需的书刊、报纸、网络视频等各种资源。语言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逻辑特征,它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关系密切。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学习外语教育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法教程等资源;从中可以汲取有价值的教学法和前言教育理念,正是这些别人或前人经验的总结让我们教育教学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充。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相关教学专业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教学,有的放矢的说课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能够及时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过程,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渐地自我调整、不断形成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缺少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学心得等相应的事实材料或数据,也不能为教师说课提供有效的经验性的依据。因此,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从经验型的观察与分析再到重新概括和教学实践验证。然后从根本上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为解决教学问题提供多种经验性的方法。那么教师的说课中各个环节也就有了合理的依据。

5、把握学情

了解学情也就是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从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等。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离不开“学情”的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和学生交流、提问、检测、评估、总结等方式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例如:教师与学生交流后了解到学生厌烦一直读或背课文,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猜课文、听课文、角色扮演课文、说课文多种方式来尝试。所以,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采用相应的教学和活动,教学才更有实效。

6、钻研教材,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

钻研教材不仅研究教学文本,更多的是与所教内容紧密相关的各种教学材料、资源等。比如: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背单词?因为这是一种看起来最省力最不需要经过思考的方法。精读,写作,练口语,每一项都需要学习者付出大量的精力用来思考和总结,每一项训练都不会让你感到轻松。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思考始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象一下写英语作文时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就知道了)。而背单词则相对要轻松不少,背单词的过程有点像机械记忆,不需要太多深入思考,众多背单词软件也将这一过程游戏化,简单化。背单词的过程会让人产生“我在努力学英语”的感觉,容易自我感动,但实际效果如何,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英文学习中也是如此。离开舒适区,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进步。好的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系统性,能够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而背单词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增加词汇量固然很重要,但也要考虑正确的方法。

上一篇:7教学设计下一篇: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