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2024-09-14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精选8篇)

1.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篇一

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是指由政府设立,负责开展农村社会宣传教育、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科普培训、广播影视、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承担乡镇文化事业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乡镇均应当设立文化站,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文化站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县文化馆、图书馆等相关文化单位负责对文化站开展对口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四条

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对在文化站建设和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第二章

机构和职能

第五条

文化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不得随意合并、变更或者撤销,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第六条

文化站的主要职能包括:

(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普法教育,传播科技文化知识。

(二)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广播、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

(三)开展图书借阅和读书指导活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组织建立农村图书和信息服务网络。

(四)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传承活动。

(五)指导村文化室和农民文化户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农村文化骨干。

(六)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章

人员和经费

第七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数额,应综合考虑文化站所承担的职能和工作任务及所服务的乡镇人口规模确定。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任文化站站长,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公开招聘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文化站站长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开展文化站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热爱文化事业。

第九条

文化站工作人员应当参加省、市、县文化行政部门举办的岗位培训,掌握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聘用人员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并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第十一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参照安徽省群众文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执行。第十二条

文化站工作人员,应当专编、专职、专用。乡镇人民政府不得随意调离、辞退或者借调。因特殊情况确需调离、辞退或者借调的,应及时聘用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文化站工作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

文化站的日常运行和业务活动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

设施和设备

第十四条

文化站设施包括站舍和内部配套设施。文化站站舍建设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按照“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要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全省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经济状况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可增加面积。

文化站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性质依法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建设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

第十五条

文化站站舍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选址应当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方便群众参与的地方,并预留一定的室外活动场地。文化站的选址、设计、功能安排等,应当征得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标准球场和影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第十六条

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应当合理划分功能区,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其室内部分一般应当包括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培训室、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室、老年和少儿活动室、体育健身活动室、多媒体播放室等。按照功能划分相应配备书报刊阅览设备及培训室桌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IPTV、电脑、投影设备、移动播放器等),基本乐器、欢庆锣鼓及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必需设备,音响、灯光、摄影等设备,体育活动健身器材等。

第十七条

征用、拆除文化站基础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应当征得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同意,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择地重建。复建后的文化站基础设施不得低于原有的规模和条件。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转让、出卖处置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五章

活动和管理

第十九条

文化站举办的文化活动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禁止文化站开展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或有损国家荣誉的活动。禁止传播淫秽色情、邪教迷信以及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二十条

文化站应免费向群众开放,保证每周5-6天的开放时间。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农闲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文化站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开放时间和活动内容向群众公示。

第二十一条

文化站在经常性文化活动之外,全年举办在当地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

第二十二条

县文化馆、图书馆应当加强对文化站的业务指导,通过人员培训、上门辅导、文化下乡等形式,丰富文化站的活动内容,提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第二十三条

开展文化站星级评定活动,按照《安徽省乡镇文化站星级评定标准》,定期对全省文化站实施检查评估,动态管理,评定相应星级,予以挂牌。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文化站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图书借阅、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科普培训等业务工作制度,并制定考勤考核、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管理工作制度。

第二十五条

文化站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器材,大型活动应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文明卫生的活动环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街道(社区)文化站(室)等,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篇二

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工作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制度, 是以国家制定的特定职业标准, 以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评价, 以规范社会成员达到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的社会活动体系。2009年文化部颁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以此为标志, 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一、实施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意义重大

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 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对于开发文化人力资源、实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职业化、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健全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 有利于农村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施, 为文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明确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开, 为热爱农村文化事业, 立志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 使他们献身农村文化事业、实现农民文化权益和自身价值的梦想变为现实,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文化人力资源。

第二,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职业观。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施, 使从业人员清楚的意识到, 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应具备的学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身体素质。职业资格与文化干部的聘用相衔接, 将资格证书作为聘用的主要依据, 极大的激发人们专研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文化站从业人员把文化站作为“避风港、养老院”、无所作为的历史必将终结, 把文化站工作作为一种高尚而神圣的职业、作为为党和国家进行文化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得机会将成为时尚, 文化职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化人才为之奋斗。

第三, 有利于规范农村文化站用人行为。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将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用人的随意性, 严把准入关, 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很难有机会在文化站立足, 将文化站作为乡镇不称职人员的“遣送站”“收容所”的历史即将结束。取得职业资格的优秀人才将保持相对稳定, 专心耕耘自己的“责任田”, “种了别人的地, 慌了自己的田”的不正常现象将得到彻底解决, 乡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

第四, 有利于改善农村文化站人才队伍结构。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通过培训、考试、考核, 聘用取得职业资格的优秀人才, 妥善调整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 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文化站队伍素质偏低, 人才匮乏, 知识陈旧, 专业知识贫乏, 年龄老化, 学历层次低, 业务能力差的现状, 农村文化站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将更趋于合理。

第五, 有利于健全农村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客观上要求文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 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教育培训制度更加规范, 考评机制更加科学, 组织管理更加严密。

二、实行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时机成熟

第一, 国家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政策法规日趋健全, 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20世纪80年代,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 国家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着手建立职业资格制度, 使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有法可依。《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律依据。

第二, 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 可供实施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以借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向前推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发达国家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渐为我所用, 我国许多部门和行业相继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收到预期效果, 为乡镇文化站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三, 文化事业单位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 2009年9月15日, 文化部颁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宣告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正式实施。《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五条规定:“文化站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文化站从业人员须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 取得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证书”。这是历史上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难得的机遇, 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有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实施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必须精心组织, 完善配套措施, 明确工作职责, 依法向前推进,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 健全制度法规。国家文化部要制定出台《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暂行办法》, 阐明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意义, 明确工作目标、方法、步骤, 政策措施, 责任部门和单位, 工作纪律。

第二, 强化组织管理。国家文化部要总揽全局, 加强宏观调控, 组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国文化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管理工作, 研究决定有关重大问题, 积极稳妥的推进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实行“统一职业标准、统一鉴定机构、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原则, 完善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工作质量监督和社会监督, 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 建立违纪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令出多门、滥考试、滥发证、滥收费等问题发生, 确保乡镇文化站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第三, 加强基础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和鉴定规范》, 编写《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 建立《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题库》并不断更新制定考试实施办法和考核认定办法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办法建立《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人才库》并定期予以更新, 通过上述工作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第四, 职业资格与干部聘用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 是用人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的必要依据。因此, 乡镇文化站聘用工作人员必须从获得省文化厅注册颁发的《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者中产生。获得《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库的规模按文化站用人需求量三倍的标准掌握。乡镇文化站选人用人要打破地域限制, 突破行政区划屏障, 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经培训考试未获得《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原有工作人员, 原则上应予以调整, 安排从事其他职业, 或按国家养老保险政策予以妥善安置。

第五, 把握时机, 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 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将从制度的层面上保障文化事业单位人员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 在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抓住机遇, 适时在所有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综上所述,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事管理制度上,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管理, 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将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业务技能特长为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事管理制度上,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管理, 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业务技能特长为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3.乡镇综合文化站“定位”的思考 篇三

所谓“定位”,就是要在社会大变革中重新审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使命和作用,进而确立综合文化站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性质未变,它的定位在理论上也是比较明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最大、最突出的弊端也就是在定位问题上。一是“错位”。长期以来,任务下达与主动承接已经成为惯例,行政上的中心工作就是文化站的工作中心。文化活动反倒成了业余,成了一种粉饰性的包装。二是“失位”。综合文化站常唱“空城计”,工作人员成了党政机关常备应急人员,甚至长期从事某一项具体行政工作,诸如联村、蹲点、行政兼职等等。综合文化站徒有其名,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也许可以说,这种“错位”和“失位”只是局部的,一时一地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敢于直面现实的话,就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症结”,却在于带有普遍性的由来已久的思想观念。

过去,当政治充斥一切时,乡镇综合文化站被理所当然地放在为政治服务的位置上;而今经济建设是全国人民最主要任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转过头来为经济改革和建设服务,这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也是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

应该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此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功不可没,然而,乡镇综合文化站,它作为乡镇唯一的公益事业机构,集文艺、娱乐、图书、体育、科技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自有其不同于政治和经济的独特的使命和作用,尤其在目前,随着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深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和建设也已提交到我们面前,这就必然地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更全面、更有力地展示出它的公益文化事业的内涵。是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配合中心工作的义务,但这种配合也是要与它的其它的功能和作用一样,应该是文化意义上的形式和内容的一致,而不应该是单调的传达和鼓吹;应该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而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行政性事务行为。

一句话,乡镇综合文化站改变了它的公益事业的性质,同时也丢失了它的社会位置,這无疑与综合文化站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作用大相径庭。

4.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汇报 篇四

一、基本情况:

XX镇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2800户,总人口9043人。2011年全镇GDP 1.98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0元。目前我镇文化站共有编制2名,村级文化协管员6人。全镇现有在建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个,业余乐队2个、花鼓戏队2个、舞龙队1个、龙舟队1个,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农村建设,把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镇综合文化站于2010年9月初动工改建,目前主体装修已基本完成,为一幢独立3层楼建筑,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项目资金30万元,镇里自筹36万元。配置有健身房、综合展示厅、电脑室、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可同时容纳80多人休闲活动。体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机、乒乓球、台球等;电脑室配备电脑8台,已接入宽带;图书室配备图书2000册;棋牌室配备4张麻将桌及娱乐器材。多功能活动室配备投影仪、电视、音响等设备。

三、文化站活动开展情况

2011年我镇下拨3万元工作经费用于镇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文化站配备了一名站长和2名专职管理人员,还聘请一名体育教师专门培训健身舞蹈。2011年以来,镇文化站要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一是开展健身舞蹈培训工作。已成立了3支健身舞蹈队,从市里邀请老师向农民培训各种广场舞蹈,现在XX镇灯光球场每晚活动跳舞的人数发展到60人左右。二是开展群众性休闲娱乐活动。镇综合文化站所有活动室均免费对群众开放,电脑室8台电脑全天候开放,每天上网信息查询的群众达60人次以上。积极策划我镇篮球比赛活动、乒乓球比赛活动、拔河比赛活动,趣味运动活动,每日都有群众在文化站参与活动。三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2011年,文化站以建党90周年、迎新年等为契机,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表演活动,参与群众达60人,前来观看的群众达200余人。四是开展读书月活动。镇图书室免费向全镇群众开放,一年来累计借阅书籍数1600余册,全年接待到图书室学习、借阅书籍达到数千人次,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主题活动。

四、文化站工作存在的问题

5.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五

2015年,xx镇综合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每季度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各村分管文化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引导各村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同时,加强文化骨干人员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带动群众对礼仪、xx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旅游景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镇文艺队伍向专业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养

一年来,综合文化站以镇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镇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是组织镇老协门球队参加了2015年全国单、双人赛暨“读者杯”门球挑战赛“长寿杯”女子单人赛,队员杨雪萍荣获第三名。

二是积极整合业余文化队伍。通过全镇业余文化队伍整合,举办了XX县第五届“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大地红之夏xx专场文艺晚会。三是组织参加了县体育局举办的羽毛球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是为丰富机关干职工文体生活,展示干职工风采,组织了机关篮球赛活动。

五是配合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组织做好了送戏下乡活动。

六是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如国庆期间xx社区组织了庆国庆文艺演出活动和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七是充分发挥文化站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书画、舞蹈、锣鼓等培训班,通过培训带动,引导更多的人爱好文艺、参与文艺。

三、积极发挥文联作用,助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xx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有大量的诗词爱好者,为传承xx文化特色,xx镇文联诗词协会在8月份,通过下村收集xx古今诗词等资料,为出版《xx古今诗选》做好充分准备,目前该书正在编辑中。同时,在音乐舞蹈协会的带动下,xx镇成立了乐知音艺术团、红舞鞋舞蹈学校等文艺组织,极大地带动了xx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xx城镇品位

在xx镇综合文化站和完成全镇17个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和管理好xx镇文化站工作,完善文化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级农家书屋,让村级农家书屋全部达到“六有一保证”要求,即:有图书室、有“农家书屋”牌子、有图书柜、有阅览桌椅、有制度、有专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保证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将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打造了以xx镇综合文化站为中心的文化圈,如莲台村的村级文化广场,xx村的科普馆,蕉源村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带动了邻近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目前,镇文体广场已成为xx人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2016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培养文艺人才,通过文艺骨干带动文化活动。

2、整合文艺节目,开展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

3、组织开展各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提倡柔力球、广场舞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群众的文明指数和健康指数。

4、组织柔力球学习培训活动。

5、组织全镇书法绘画比赛活动。

6、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6.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发挥 篇六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单位,是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他的作用发挥,对本乡镇的文化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和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基础设施和工作职能都有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下和我省提出的创建文化大省指示的推动下,浙江大地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作用发挥有了质的飞越。在这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面前,我们也不难看到,在淳安乡镇文化站建设不均衡,文化站“站”不起来。的现象依然存在,概括地说,本人因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一,站舍利用不力。前几年,我省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站舍和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很多乡镇的文化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站舍都成了它用,比如淳安的宋村、鸠坑、左口、汾口、石林等乡镇的综合文化站的站舍几乎成了政府的办公大楼,用于文化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具了解,当前淳安8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实际可使用的站舍面积,还没有达到市委要求的“淳安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各中心集镇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标准。

很多乡镇以建文化站之名建政府大楼,更改文化站功能设置,把乡镇办公、食堂、宿舍与文化功能混用,综合文化站站舍被挤占、被挪作它用现象严重。如宋村乡,文化站站舍四层,总建筑面积1839平方米,其中六分之五成为乡政府办公室用房,实际用于文化站的只有一个图书室和一个办公室。鸠坑乡文化站,建筑规模五层的文化楼,第一层改为他用,第四层、第五层为干部宿舍,第三层除了一间文化员办公室外其他为乡政府办公室,只有第二层用文化活动场所。左口乡,科技文化大楼,第一层为食堂和餐厅。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和功能发挥。

文化站不能相对独立,不能拥有自主产权或长期使用权。文化站依附于乡镇政府,离村庄太远,不能方便群众活动。如瑶山乡综合文化站,其文化站主体由淳安县交通投资公司承建(以土地交换,不能取得产权),不能拥有自主权。

二是人员在职不在岗,乡镇文化工作有事无人做;在淳安,每个乡镇都有2之4名文化员,但百分之八十的文化员都有兼职,有的被安排在便民服务窗口,根本没有时间做文化工作,三是文化投入总量偏少、偏低;一方面经费投入基本在硬件设施上,但标准偏低,而且以省市投入为主。另一方面文化投入的临时性、随意性很大。县财政、乡镇没有把文化站经费列入预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项经费缺乏,维持文化站正常开展活动的设施配备、工作运行等经费无保障,开展文化活动以“打报告”争取为生。

上述几点,在现实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综合文化站作用发挥的影响。我们如何去改变这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呢?本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保障阵地使用,发挥阵地作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为群众提供书报借阅、广播影视收看、文化宣传教育、科普辅导培训、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阵地对于文化站来说,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各乡镇应当保障综合文化站阵地的使用。同时,乡镇综合文化站更应当发挥好阵地的作用,利用阵地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科技培训、艺术展览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使领导看到,文化站站舍的存在是物有所需,使文化站真正成为当地群众求知的学堂,求娱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二、确保人员专职、明确职责分工

文化站人员在岗不在位,兼职改职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领导看来,文化员是多面手,乡镇什么岗位的工作他都干的了,于是领导喜欢重要。二是有些文化员,不热心文化事业,在文化站不愿为、不作为,给人一种无所事事的印象,成为领导把他安排兼职改变他用的理由。

我们应该知道,设其岗位,必有其事,事实证明,乡镇文化越繁荣,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就越多,文化站的工作就越忙,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文化站有干不完的事要做,一个乡镇两三个文化员不是多而是少,让文化员专职起来,让他们奋发有为地去干文化工作。在寓教于乐、文艺创作、传统文化弘扬等方面有所作为。要细化文化站工作,明确文化员职责,各尽所能,全面推进。

三、文化经费要保障,建立独立财务单位是关键

乡镇文化站,是政府的文化宣传机构,是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同时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本质上讲,这种文化宣传是一种政治需求,是党和政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凝聚民心、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之一。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依然明确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可见,乡镇文化站第一要务是利用文艺形式进行政治宣传,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他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无经济效益可言,他的公益性质决定了经费来源必须由政府投入。

现实表明,现在许多地方的乡镇文化工作经费政府投入太少,日常的文化活动经费几乎无从谈起。这表明,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不足,这其中有基层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乡镇财政困难这一客观原因。这是造成目前乡镇文化站困境的原因之一。在新形势下,要想让乡镇文化站真正发挥其作用,满足群众和政府两方面的要求,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及时、充足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为此,近年来政府把文化站经费的财政预算提到议事日程,文化站经费也有增加,但文化站没有独立的财务,上级下拨的文化经费都成了乡镇小金库的财源,文化站很难用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的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象县文化馆一样,建立独立的财务单位很有必要,使文化经费真正用于文化。

7.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篇七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存在的问题

六安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2012年基本完成, 在金安区文广新局的正确领导和文化馆的努力工作下, 现在我们金安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建有“三室一厅”, 即电子阅览室、培训室、书刊阅览室和多功能厅, 面积都在470平方以上, 配备电脑不少于12台, 配置书刊不少于2000册, 并配备有大屏幕投影, 音响, 灯光等设备。可以说我区的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要求, 完全能够适应免费开放的需求, 但是在实际开放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领导认识上不够, 对文化工作不够重视。现在的乡镇主要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上, 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没有认识到文化工作的育人教人作用, 没有把文化建设真正重视起来。其次是文化专业人才匮乏, 现有人员不能做到专业专职。以金安区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例, 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年龄均在48周岁以上,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有3人, 而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仅有5人, 其他的有的是其他部门调剂过来的, 有的是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现有的文化站人员则长期配合乡镇的中心工作, 如从事计划生育专抓工作, 拆迁安置工作, 殡葬改革工作等。人才匮乏和专人不专职是困扰乡镇文化免费工作的重要因素。再次是免费开放经费不能得到保证。从2012年开始, 国家、省和县级财政每年拨付每个乡镇文化站5万元免费开放经费, 这笔经费基本能满足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需求, 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差别, 这笔经费拨付到乡镇财政后, 大都由乡镇统一安排支出, 真正用于群众文化支出的部分很少, 这样就不能保证免费开放需求了。我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很大部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只能处于半开放或关闭状态, 背离了国家建设基层文化站的初衷。最后是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功能弱化。从1992年文化广播“三权”下放到乡镇后, 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文广局对乡镇文化工作的业务指导功能有所弱化, 很多文化措施在基层不能的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实际问题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建议

1. 加强领导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

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文化馆站全面免费开放精神, 要把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主要抓手,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做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形成农村文化工作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做好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 需要一批熟悉群文业务、乐于群文工作、安于群文事业的文化干部队伍, 基于现在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现状, 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在鼓励和加强在职文化工作者进修学习的同时, 招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充斥到文化队伍中去, 以缓解免费开放工作的人才瓶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政策理论知识等素质。做到基层文化工作者既是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基层文化政策的宣传者。

3. 加大政府投入。

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主要靠政府部门的投入, 这里的投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 还包括政策上的投入, 财政投入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基本保障, 文化站免费开放过程中的设备更新、器材损耗、卫生保洁、水电供应、业务培训等方面都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 往往是免费开放工作开展的越多, 政府的财政投入就越大,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使免费开放工作的政策常态化、制度化, 做到开放有经费、政策有保障。

8.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字: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农村文化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基层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以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为农民提供最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不断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乡镇文化的建设。文化员要根据所辖区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地位,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在党先进的指导方针下开展工作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组织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并深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农村逐渐形成了一种讲文化、讲道德、讲素质的良好氛围,适应时代旋律的步伐。

2、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的主要职能作用就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并示范农民加入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道路上来,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3、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接触,能够有效的立足于基层文化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合适的文化服务,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还为农村营造了稳定的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学习文化的意识,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显示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二、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水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由于受到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使得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落后村落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都是滞后的,很多农村群众由于思想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不强,再加上精神生活的空虚,常常尊崇封建迷信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黑色文化,严重阻碍了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名存实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被人们热爱并积极使用的文化场地及设施都逐渐破旧,有很多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了。农民在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的情况下,渐渐把赌博、酗酒等不良休闲方式带入了他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使农村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很多家庭还常常为此大打出手,不利于安定社会的构建。

2、文化队伍力量渺小。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理想的文化队伍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现在的农村中没有这样能够带领大家的骨干力量,很多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那些有文化、有素质的能人又不甘心留在农村,所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的失散。

3、文化资源未被利用。近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在很多乡镇投入了远程教育的建设,以提高农村的办公资源水平,但是很多农村并没有把国家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在文化建设上,而是将其改为乡镇领导的会议室或接待室,一些试点村从未开展过远程教育活动,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使那些文化资源成了点缀,形同虚设。

4、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文化活动想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而农村由于集体经济水平较低,使很多文化活动无力开展。以前村委会总会定期为农民出钱播放电影或者请戏班唱戏,而现在,农民只能偶尔在一些富裕的个人或个体企业举办婚礼庆典、开业典礼或其他喜事儿的时候看到一场戏曲或文艺节目。即便有些乡镇经济水平较高,他们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铺路、修桥、建校等方面,文化建设始终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

三、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恼的新时期,农民已经对文化以及知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以往文化站被动送文化下村社的体制已经不能在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站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为各村社送出文化,在农闲或者农民的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广场电影、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等都是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很多乡镇还将一些农村的文艺骨干组织成文艺演出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演出,使农民不再觉得精神空虚,而是积极参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这些文艺队不仅为农民们演出,还能辅导农民们自发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党的先进政策。

2、坚持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发挥文化站的公益性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载体,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文化站不仅为人民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更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乡镇文化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严格遵循党的指导方针政策,使人们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深受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熏陶,逐渐意识到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了解科学、掌握技术的欲望,农村渐渐形成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文化的优良环境,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干扰,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显示其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3、担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争取改善文化设施。当前很多地方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负责,努力改善文化设施的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加大宣传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家与时俱进,跟上党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的主旋律。

上一篇: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散文下一篇:公司消防安全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