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24-08-18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用10篇)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一

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滕州育才中学2012年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滕州育才中学始建于1994年,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92个教学班、7200余名学生,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师德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进取的现代化学子”为己任,形成了“基础扎实、特长突出、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示范创新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品牌学校”、“山东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枣庄市环境育人特色学校”、“枣庄市首批平安和谐校园”、“滕州市素质教育突出贡献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立足改革创新,努力把德育与日常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寓德育工作于具体活动之中,构建了以教学部为责任单位、以班级为实践舞台的德育体系,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实施全员育人,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拓展德育工作新途径,促进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现就我校德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的能力

1、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制作 “十佳师德标兵”宣传橱窗,悬挂“践行规范,向我看齐”宣传标语;全体

教师举行师德宣誓;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建设承诺书》签约活动;掀起《师德警示录》的学习高潮,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学习了“感动枣庄教育人物”。开展“践行规范,向我看齐”师德研讨会,开展“学习最美女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主题教育。通过以上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2、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认真总结过去我校在全员全程育人的经验,制定了“关于创建‘育人特色---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作为省级课题上报省教育厅。印制了育才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系列--“我们一起健康成长”谈心记录本,及时记录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加强全员育人的过程管理,为确保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德育处加强了育人的过程管理,将全员值勤工作、德育导师活动开展情况、学生管理、师德考核、学生问题反馈等全部纳入量化,并纳入每位教职工的师德考核中,把全员育人管理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很好的育人管理效果。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德育处根据不同年级实际,进行了针对性培训,新、老班主任接队帮扶;为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印发了《班主任学习材料》,涉及到主题班会、德育活动课、学生操行评语、期中后班会课及与学生谈话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方法和理论上的针对性指导,加快了班主任的成长;经过努力,一批好学、上进、聪明、能干、肯干的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起来,并已经成为我校班主任的骨干力量

二、大力加强养成教育,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开展“三观一德”教育,扎实推进德育教育课程化。学校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集体建设作为我校全员育人工程的重要举措,实施德育教育课程建设,将德育教育课程化,整体构建了具有育才特色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处根据我校

“三个一”德育校历(即:一年一课题,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层次开展活动,分级实现德育目标:七年级侧重于适应性教育、习惯养成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八年级进行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理解感恩教育、网络教育,并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自觉、自律转化;九年级进行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以及考前心理调适等。体现出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形成了德育教育序列。

2、扎实开展“一律五禁止”活动。学校德育处以开展“一律五禁止”活动为总抓手,对学生渗透现代“绅士风度、淑女形象”这一具有国际视野、时代价值的人格道德模型塑造。把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作为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即:学生一律不准佩戴首饰、禁止男生留长发、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禁止乱扔垃圾、禁止随地吐痰、禁止说脏话。每年开学初,各年级召开了专项主题班会发动布置,督促学生自觉整改,规范自己的言行,力争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经过以上各项整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改变育才学生的精神面貌,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

3、文明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成绩显著。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分别作了《遵守规范 从我做起》、《争当文明育才人》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做到“三别”、“五带”、“七无”,倡导文明行为。召开“遵守规范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规范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切实改变育才学生的精神面貌。

4、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行之有效地普法工作:让学生走进市法院少年法庭,进行模拟审判,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尊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宣传《交通法》和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定期邀请校外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来校作法制专题报告;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举行了法制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使学校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法制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制素质的重要场所。

三、家校联合,开拓德育教育的新图径,1、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水平,真正架起家长和孩子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使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和谐。在学校召开了八场特别的家长会,近4000位家长到会。学校邀请到了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何虹洁和李霞老师,面对面地为学生家长做了一堂题目为《做最好的家长》的精彩报告。通过本次家长会,家长们收获颇丰,也都再一次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2、扎实开展 “万名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利用假期期间开展家访活动,全校共有260名教师,全部开展了有计划的家访活动。家访学生范围广,受访人数多。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了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通过家访,加深了师生感情,提高了师德意识,教师们更加意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校把学生活动全部纳入课程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活动拓展课程。开辟了社团活动课程,目前学校组建26个校级社团,96个年级社团,印制了140多期《社团活动一览表》,每次活动都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特别是在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第五协作区联席研讨会召开之际做了成果展示,受到各级领导、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2、升旗仪式常规化、制度化、课程化,国旗下讲话注重了针对性、时效性,演讲主题涉及到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学习、九年级宣誓、教师宣誓等诸多方面,成立了第一届育才中学国旗护卫班。校园广播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多彩;编辑了多期反映学生心声的《校园之声》通讯材料。

3、感恩系列主题活动与征文比赛相结合,如首届滕州“小文豪”征文比赛、“感恩书信大赛”、枣庄市“中学生”杯征文比赛、“我与外教”征文比

赛、“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等。其中,“小文豪”征文比赛的滕州市前十名中,有我校六名同学,《滕州日报》连续多日刊登了他们的作品及对辅导教师、家长的专题采访报道。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精神家园。

1、学校始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育人。紧紧围绕 “文化育才、和谐育才、创新育才、”的教育追求,倾力打造育才校园文化。“哺育园”、“腾飞园”、“五育亭”、“文化墙”等一个个文化主题景点,表达了学校致力于打造教育特色的个性追求;走廊醒目位置悬挂的学生自创并带有个人照片的一幅幅 “人生格言”牌,抒发着育才学子勇于探索求知;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2、建立图书角。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定制统一的图书角书橱,制定阅读制度、借阅登记制度等。图书角的创建,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了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也能捧起书来认真读,而且以“书”为媒,共享了图书资源,更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3、低年级重点加强古诗文的诵读。我校把开展古诗文诵读,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高质量办学的立足点,利用早、午到校后的这段时间,以及每周的大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古诗文。对学生文明守纪、规范自身、感恩他人、诚实守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促进作用。

“德育为先,德育为重”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我们育才中学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也感到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德育教育新机制,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开创育才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二

一、亲近学生,架起师生 和谐的桥梁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亲近学生,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有效地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1. 亲近学生,微笑是润滑剂

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它是一种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 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它能产生一种力量, 使强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大多是教师疏远学生的结果,过于看重师道尊严,板着面孔给学生留下威严的印象,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犹如隔着一道鸿沟。而微笑是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就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对人微笑的注解: “面带微笑的人, 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

2. 融入学生,良师成益友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融入学生,与学生同玩同乐, 打成一片,课间或文体活动时间可以跟学生一起做游戏,踢毽子,打球,等等。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才会贴近。良师成益友,更有助于教育。

3. 真诚沟通,促感情内化

教师要善于通过言传身教,真诚沟通,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且倾注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去,指导他们在做事中开智明理,体会爱、领略爱,让孩子们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这是一种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爱抚那样的爱,它会赢得学生的感情,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和倾诉。魏书生曾说: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时候,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沟通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二、尊重学生,建立师生 之间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虽说学生在某些方面 ( 知识含量、经验等) 和教师相比尚有差距,但其人格是完整的。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才是真正的尊重。“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少无知的学生, 犯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有些教师会不顾时间、场合,运用讽刺、挖苦的言语责备批评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损, 产生逆反心理,向教育意图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出现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等恶性事件。

2. 尊重学生的个性,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做; 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才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乐趣。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3. 尊重学生的情感,善待学生的错误

古人有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善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懂得善待的人,才懂得人生,懂得快乐。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善待,给予理解。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而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

三、创造机会,激发学生 积极学习情感

教师要重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允许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尊重他们的自我,鼓励他们自信。如: 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展示自我”的主题班会,展示的内容可以自定,唱歌、跳舞、书画、制作等都行。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赞赏学生,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多才多艺,并为后续的培养和佳绩的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任教的班级相声《我惯着你》在校“红五月”中获得了 第一名的好成绩,主持人大赛获得了第二名……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的成绩。以后我经常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去,打羽毛球、跳舞、弹吉他,等等,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自信之花在他们的脸上尽情绽放。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三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五级组织领导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学院学生会心理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全员参与,层层关注,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永远行进在全校教职员工的视线之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无盲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心理咨询专职教师3名,他们均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及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专职教师师生比达1∶2840。

2.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

学校在各学院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本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各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均设主任1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1名,要求辅导教师具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专业能力。

3.学院学生会心理部

校学生会和各学院学生会均成立心理辅导部,作为学院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力辅助,其主要工作是配合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及心理异常学生的排查工作。

4.班级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各班级均设立心理委员1名,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心理状况信息汇总,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编制。

5.宿舍设立宿舍心理信息员

各学院在每个学生宿舍中指定1名专门学生担任心理信息员,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及时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并开展初步的危机干预,做好记录,协助班级心理委员或学院心理辅导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二、五级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要渠道和课外教育辅导咨询载体,逐步形成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构建出了五级工作网络体系,即全员普查——团体训练——个体咨询——重点筛查——危机干预的工作网络体系,全面覆盖,立体防御,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全员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每年新生入校之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测试量表,对全体新生进行普查,并建立全体学生电子心理档案。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要求学院也要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2.面向全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通常是由专兼职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招募辅导团体,每周辅导1~2次,每次2个单元,一般历时1~2个月,其中有代表性的咨询专题有《成长你我他》《心灵微笑你我同行》《自信轩》《情绪之潮能自控》等。

3.因材施教,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学校组织心理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当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根据咨询对象的不同,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一些境遇性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帮助;对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建议学生来心理咨询中心当面咨询;对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和心理中心及各学院的QQ群号,帮助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

4.防患未然,开展重点筛查工作

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都对普查确定的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一次深度摸排工作。对排查出的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者采用学校和学院关注、班主任和辅导员关爱、心理咨询中心干预并长期跟踪的综合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心理筛查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为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5.重点监控,建立心理危机预警

学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枢纽,在校内与校内学生处、校医院、校保卫处、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紧密联系;在校外又与精神科专科医院、公安部门建立工作网,形成校内外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具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建立预警库,安排专、兼职教师以预约咨询和随访咨询的形式提供中长程心理救助,形成由学生——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学院——学校——校外心理咨询或医疗服务机构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增强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三、五级成熟的服务交流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无结点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学校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推动焦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构建出了五级服务交流体系,即外聘心理专家进校园——轮训基础教育师资——提供心理教育咨询——培训心理教育骨干——开展心理教育宣传服务交流体系,广泛交流,深度渗透,真正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让心理健康教育无结点。

1.外聘心理专家进校园

学校从焦作市精神病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医院、焦作市第一人民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校外单位聘请了5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担任校外特聘专家,利用业余时间来校举办心理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轮训基础教育师资

学校发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专业优势,开发了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一轮教师培训中,都安排了足够的课时,由专业教师对在职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尽快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3.提供心理教育咨询

学校组织心理专职教师不断深入社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咨询。近年来,学校为市劳教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单位共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80余次。3年来,焦作师专教师在校外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46场,听众累计有5万余人次。

4.培训心理教育骨干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心理咨询基地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承担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等大量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已举办了15期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培训学员344名,并顺利取得职业资格合格证。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通过系列专业培训,使大批学员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

5.开展心理教育宣传

在报纸杂志、社区广场进行各种心理健康宣传也是焦作师专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近三年,焦作师专在各类报刊发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和科普文章共30余篇;在市区广场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15次;向市民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6次共1.2万册;进行版面宣传10余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关师生被各类媒体进行专题采访30余次。

近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校园、辐射周边、服务社会,成为了师专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和叫得响的品牌,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心理素质,服务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四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西安市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西安市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是生产过电压保护用氧化锌压敏电阻器、PTC热敏电阻器、高压陶瓷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国有独资公司,现有职工500余人。在“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创新管理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整体实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中,我们视劳动关系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从职工最关心、最实现、最期盼的问题入手,突出抓好、抓实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点工作,积极协调劳动关系,不断追求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抓两个合同的签订,确保职工劳动权公平合法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形式。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公司逐步形成了“前期抓协商,保合同文本贴切可行;中期抓落实,保条款落实不打折扣;后期抓考核,保合同执行的严肃性”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抓前期协商,就是组织行政、职工双方协商代表,依据《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反复协商,特别是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列了专门一章进行约定,最终形成针对性强的合同文本。抓中期落实就是合同一经签订生效,领导小组就将集体合同规定的内容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并与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相挂钩。抓后 期考核就是在合同到期后,向职代会做出专题汇报,职工代表逐条审核考评各条款的兑现程度,并视兑现完成情况予以奖罚。针对劳动合同短期化这一现状,我们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或3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解除、终止等程序作了约定,使职工有了职业稳定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的劳动权。劳动合同签订率、集体合同履约率达到100%。

抓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努力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方面,我们根据企业实际,采取了集体合同与工资集体协商共同签订的方式,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工会主要采用非正式的会议和面谈与公司管理者沟通、交换意见,力争达成一致,避免在正式谈判时形成僵局;在协商内容上主要考虑下一经营计划与目标,工资总额及增长(降低)幅度、工资构成设臵、工资支付与考核分配办法等。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去年职工工资人均增长了200元,并形成了“三个机制”。一是工资共决机制。明确了工会代表职工有权参与公司工资制度改革,形成的相关制度应采取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形式征求职工意见,逐步形成工资共决的意识。二是工资增长机制。明确了公司应根据经营目标任务及实际完成情况,对每年职工工资总额进行适度增减调整。同时,工资总额的增长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测算,各具体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逐步形成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可增可减机制。三是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明确了公司职工的工资由岗位工资、计件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等部分构成,以及工资发放的时间和 形式,确保了职工工资按时定额发放。

在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方面,我公司于1987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3年6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04年10月参加工伤保险,2006年10月参加生育保险,2009年1月开始缴纳住房公积金。多年来,我公司均能按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没有发生一起欠缴、漏缴事件,保障了职工经济利益的全面实现,维护了和谐劳动关系。

抓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始终把维护职工劳动安全权利摆在突出位臵,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依托,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自办的《青竹报》、公开栏、班组园地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集团公司安委会还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隐患排查和整改、应急预案和消防演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集团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每月进行两次安全、工艺、纪律、卫生、环境“五合一”检查和节前的专项检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事特殊工种人员持上岗证,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2009年8月通过了IS14001、OHSAS1800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有效保障了职工生命的健康与安全。近三年来,我们实现了重伤及以上伤亡事故为零,重大职业危害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一般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职工群众“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最大愿望落到实处。2009年、2010年集团公司被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 位。

突出民主管理制度化建设,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落实职工民主权利的有效手段。多年来,集团公司坚持每年召开一至两次职代会,定期听取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和生产经营目标、改革改制、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职工福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坚持领导干部在职代会上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每年年底领导干部在职代会上述职述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同时,加大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增强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确保职代会各项职权的顺利落实。

抓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保障职工发展权的有效拓展。维护职工的发展权是对职工最大的维护。实践中,我们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不断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增强职工队伍整体攻坚克难的能力。一是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鼓励职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去年共有20项科技成果、20项管理成果和121项合理化建设受到表彰奖励,为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要求,鼓励职工实行同工种、同岗位、同级别竞赛,去年有59名职工在层层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集团公司组织上述先进个人去宁夏学习游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强本领、创高效”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三是积极开展 寓教于乐的职工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职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比赛,“三八“节女职工活动,职工春游踏青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了职工体魄,陶冶了职工情操,彰显了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

抓劳动争议调节,保障职工队伍稳定。多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始终不渝地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把职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效维护了职工利益。同时,积极搭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平台,建立职工信息落实与反馈制度,由工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或发放意见征求表,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职工在劳动权益、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工会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汇总,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并协助制定解决方案。尽全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近两年没有发生职工上访事件,也未发生因违反劳动法率、法规引发的重大劳动争议。

近两年来,集团公司紧紧依靠全体职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现了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企业科学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西安市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5.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我校自2000年成为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在市协会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及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我们以“一支队伍”、“二个板块”、“三大阵地”、“四点结合”,积极探索城郊结合型高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将学校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起点和基础。在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五线并进”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五线”的基线。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同时由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部署、协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与计划。学校请上海市心理协会会长吴增强教授来学校为教师作报告,请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班主任开设讲座,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理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建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并对心理辅导室进行装备,配置了电脑及应用软件等心理室需要的教学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每年都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协会主办的心理辅导培训班,这些同志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并开展自培工程,为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我们还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在课程建设中 :

1、“专业”课程的设置。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二周一节,教材使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选编一些教材,邀请了区内颇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同志来校作系列性择业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与正确的从业心理,提前预防不良心理情况的出现。

6.端正教育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篇六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当,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导致学生厌学,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等等。所以,对由于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我结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一些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

不少教师在写班务工作总结时总会写到如何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是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常表现出一些不当教育行为。

1.语言简单粗暴

某些教师在引导、说理等教育方法失败时,就会走向反面,使用讥讽、侮辱性的语言贬低学生。

2.体罚或变相体罚

如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延迟下课、大声训斥等。

3.冷漠与歧视

对学生冷淡,缺乏爱心和耐心,很少与学生谈话和沟通,甚至回避学生尤其是“差生”等;对某些学生存在偏见,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区别对待,等等。

二、导致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导致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在因素,也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教育观念的扭曲

传统教育观念有“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如果教师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则必然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或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帮助与引导。尽管教师严厉批评和惩罚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结果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高中生的研究中发现,教师教育中的专断行为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反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如果长期采用以严厉批评和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退缩、不合群、孤僻,甚至怀有敌意,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同时造成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与喜悦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自身心理的缺陷

教师群体中有一些人存在心理缺陷,教师的强迫症、忧郁症及偏执倾向比一般人群稍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环境角度看,一是教师存在较多角色冲突。当前社会把教师宣传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成为下一代的榜样与楷模,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与学生管理层面上,既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为管理者、引导者,还要作为学生的贴心人,充当在校学生的监护人,多重角色的存在,致使教师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心理问题。二是教师的工作环境具有相对封闭性,职务升迁、外出考察学习等机会较少,这些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状态。三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要面子,相互攀比,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当然,个别教师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异常,自身修养低,不注重自身学习提高,等等。

三、端正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对策

要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赏识和激励等积极评价为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要减少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当务之急是开展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应用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学校一般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辅导教师队伍建设上,而忽略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应用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包括教师应如何完善自我,应如何缓解职业压力,应如何处理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等等。

(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各种认知能力和良好人格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学生在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等等。

(3)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的心理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心理诱导,等等。

2.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是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师评价制度比较抽象、简单,或以成绩论优劣,或以功绩评好坏。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制定评价制度。在评价主体上应实行多元化,传统的教师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和同事,甚至连学生都排除在外,这样做有欠妥当。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且其工作的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的评价主体一定要包括学生、家长、社区等。在评价内容上应该多方面结合。除传统教学态度、教学实绩、班主任工作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活动情况,自身形象和素养,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等等。总之,只有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才能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位好的班主任,对自己的学识从不满足,从书中学、从网上学、向他人学。近几年,我们学校一个好的举措是定期举办班主任沙龙,大家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成功做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无疑提高了班主任教书育人的能力。

(2)不断实践,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专业能力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讲非常重要,如班级学习成绩、班集体的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队活动设计、后进生的转化、偶发事件的处理、与家长沟通技巧,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3)不断研究,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是“奉献+科学”型的班主任。“科学”指科研意识,注重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在具备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力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

7.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七

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各项综合素质能力,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主、客观因素二个方面,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要素, 进行了剖析论述, 并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以期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育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教育与科研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 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到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素质教育, 2001年再次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 强调: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期,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 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具有重要作用。可见,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人的心理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已有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从主、客观的因素来归纳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1. 分析环境因素 (或称客观因素)

(1) 家庭的因素。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父母包办式教养方式与传统家庭文化意识的主导, 独生之女家庭政策, 使孩子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缺乏独立意识与自主能力, 一旦进入到大学这一准社会群体、远离父母家庭的监护而相对宽松与自由的环境, 他们就会感到困惑、迷茫;一些家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等原因, 造成孩子从小性格暴躁、心理压抑苦闷、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自闭心理等;有些父母把自身理想寄于 (或强加于) 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期望值甚高, 造成学生压力过大;当孩子遇到问题与挫折时, 又感到无助、茫然, 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 学业与学习竞争的因素。大学生学业任务重, 学习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中学时代的学习模式与大学学业要求, 学习竞争、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这使他们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 过度的学业压力、学习竞争使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 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学生进入大学后, 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 使得学生除了学习好校本专业课程外, 还要到社会学习一些技能课程 (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的要求, 使得学业与学习竞争加重, 学生处于超负荷承受, 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长此下去, 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 就会容易相继出现。

(3) 人际关系的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 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对离开熟悉的中小学成长环境、家人的呵护, 来到准社会群体的高等学校, 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来说, 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的形成期, 他们与人沟通、与社会交往, 愿意被人理解得到社会认可。然而, 社会的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 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知识、阅历浅薄等原因, 缺乏处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技巧, 致使他们受到挫折, 陷于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 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4) 经济因素。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各地区经济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区域间国民收入间差距的不断加大, 使得校园中同龄人经济地位的悬殊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因而诱发出部分大学生间内心失衡感的增加。当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的学生与周围富裕同学间的生活条件, 产生明显的差距时, 内心容易萌生强烈的不平与怨恨, 并可能引发自卑、嫉妒等心理困惑,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5) 网络因素与信息处理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已成为学生们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 网络也成为了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一些学生产生网络依赖或染上网瘾, 整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 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 不愿意与人面对面, 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并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站, 出现心理扭曲、情绪极端化、孤僻、疏远家人和朋友等不良症状, 更有甚者通过网络从事色情服务于非法活动等。与网络相伴而产生的各种各样心理观念意识, 例如网络家庭、网络夫妻、开心家园等网络虚拟世界,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性情绪产生也是非常大的, 造成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疏离, 更有甚者滑入犯罪的深渊。与网络相关联的是信息处理的问题。信息化时代, 面对庞大的信息海洋, 大学生由于主体性价值体系的未成熟、道德意识薄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未到达相应的高度、缺乏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 极易导致主观片面、以偏概全的“隧道视野”, 就易导致固执己见、脱离现实、目中无人、怀疑一切等认识与性格上的缺陷, 滋生心理问题。

(6) 就业压力的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发展, 必然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当学生校本专业知识能力、职业能力、高素质为特征的优势性素质能力, 不能表现为社会行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性职业就业的通行证时, 大学生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 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 情感过于压抑, 整日焦虑不安, 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必然导致其他社会事端的产生。就业, 已不只是简单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和宏观社会问题, 并且也深刻影响到人的内在心理, 当家庭的就业问题, 特别是独生之女家庭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时, 就业压力下潜伏着的就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危机。

2. 从主观因素来作分析

生理因素和已有的心理因素, 是人的个性主体, 是人的身体体质与心理意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 生理上已进入生长稳定期, 而心理上却处于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心理上的表现不同于中学生, 也不同于一般社会青年。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社会价值多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地球村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必然导致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正向情绪的产生, 积极催促着大学生朝气勃勃、健康向上, 实现着理想、实践着青春;同样, 负向情绪的产生, 也影响着主体性的个人性格与内因需求, 个人性格表现突出的有敏感、多疑、焦虑、强迫、抑郁、自卑等性格, 这样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品较低, 适应社会能力较差, 易受到精神创伤与精神障碍。内因需要是产生负性心理情绪的另一个体 (或个性) 因素。孔子说过:“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内部需求驱动人的行动, 环境条件满足了欲望, 就感到轻松;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欲望, 就产生负性情绪反应。

部分大学生刚进入学校, 内向孤僻, 过于自卑或急躁冲动, 人际关系角色被动, 很难建立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容易产生不快的心理, 导致心理压抑。这种心理压抑如果不能及时宣泄和解脱, 就会出现心理失衡, 进而产生更强烈的社交焦虑和神经质。还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在容貌、体型、身材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 或在自身个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 如心胸狭窄、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 这些缺陷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卑, 过渡自卑引发过度自尊、敏感、多疑、敌视的性格,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主体的不同, 在共同环境下也表现为不同的思想观念与心理意识。学生个体主观因素, 是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客观因素是影响心理异常问题发生的催化剂。健康的心理素质,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与保证。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就要以科学的态度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 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去争取心理健康, 建设心理健康、培养心理健康、保卫心理健康, 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与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与未来。

第一, 端正心理健康观念意识,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组成环节, 是高等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既是国家教育制度政策要求, 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之所需。观念引导行动, 用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意识, 实践大学青春阶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强悍体魄, 强健心理。

第二,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认识人类自我, 提高民族素质。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 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就应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关注专业素质与社会职业能力提高的同时, 客观而辩证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心理;客观而辩证地认识自我与社会。按照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要求: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使大学生认识自身, 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地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 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有效消除心理困惑, 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 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要编著教材、设置课程, 订立教学计划,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规范化、制度化地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三, 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测试制度, 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测试, 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普查测试纳入高等学校常规化管理体系中, 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普测与资料收集,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档案, 以期全面了解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通过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测试,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筛查并及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适应能力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需要关注的学生个体。对学生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加强跟踪辅导, 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预防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 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为大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不断地服务。

第四,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群众组织体系, 开展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在教学课程体系外, 依托学生组织团体,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各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等, 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围绕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 设置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活适应等校园文化活动项目, 引导学生培养出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还可以将一些心理成长的课程教育, 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以团体辅导与训练的方式, 在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班级与社团活动中开展。例如, 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情绪的主人团队训练, 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等,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工作, 通过社团组织延伸到学生中去, 在群体环境中,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锻炼, 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拓展学生的社交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以院系部、班级、社团、宿舍、小组为组织平台,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普及宣传心理健康。人人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人关爱自身心理健康的成长。

第五,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专门机构,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管理辅导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也是一项有着专业性要求的特殊性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就要有专门师资队伍与组织机构来管理与指导, 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有普遍性教育与个别辅导咨询服务相结合, 依照大学生各年级专业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与辅导教育活动, 根据学生的心理主体问题, 予以辅导与咨询服务, 舒缓学生心理问题, 解除学生心理困惑;积极重视引导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保持优良心理品格。面对出现病理状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就要与学校系部管理组织部门、学生家长取得一致, 指导学生到社会专门机构就诊医治, 关爱学生成长成才, 维护学校家庭社会利益。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受到高校教育管理与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只是防止心理问题与疾病, 还包括完善心理的调节机制、促进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 适应环境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敏才智, 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现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而不断努力。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就要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培养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各项综合素质能力,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主、客观因素二个方面,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要素, 进行了剖析论述, 并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以期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 1999-6-13.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

[3]绕淑园.大学生心理健康.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4]张雪琴.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适.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5][美]罗杰霍克著.白学军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

8.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八

一、充分认识到进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四有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我通过参加由区教育局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后,充分认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平时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研活动;校内的每一节研究课,我都认真去听;经常查阅资料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还经常到校外去听课,听讲座,不断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先后去实验中学,城北中学等兄弟学校听心理健康辅导课公开课,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与经验。

二、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

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处处养尊处优,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尚差。又因生源复杂,许多家庭的生活背景及教育观念均不同,故学生的心里情况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根据,《心理健康活动手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关于学习习惯以及学校常规等一系列辅导活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初一年级新生早日适应新环境,做一个懂得热爱学校,尊敬老师,讲文明,讲礼貌的中学生;如《铃声响,快静齐》,让学生懂得铃声就是命令,听到铃声,知道该上课了,必须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做个有心人》,在学校里,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是每个中学生都应有的好习慣,培养学生爱集体的好品质;《爱护集体的一草一木》,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上《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重点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进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激发点,是每次实验课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列如,我上的《爱心乐园一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时,亲自制作了教学软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培养学生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健康心理,应此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效果良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给与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作为班主任,我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也经常与家长接触,故容易发现学生一些心理变化,一些反常行为。因此,我自己有机会帮助他们,及时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多年来,我先后对班上的王平现、庄甲玉、山传奇等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共同进步。我感受最深的是班上的王平现同学,初一上学期时我发现他非常孤僻、不合群,自控能力差,上课不守记录,小动作特别多。我经过多次家访,了解到他是因父母离婚,妈妈另建了新家顾不了他,父亲在外打工,只有爷爷照顾他,老人家管不了他。为此,我经常下课找他谈话,还多次找他爷爷谈心,让其配合老师共同教育。一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改掉了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变得能认真上课,遵守记录,作业也能自觉完成了。一个学期后,他不再随便和同学打架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到初二年级已成为班中的优秀学生。

9.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九

顺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坚持督政为重、督学为本,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职能,实施“五化”督导,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督导队伍专业化,夯实督导工作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是提高教育督导权威的关键。我们打造以专兼职督学为主体、以学校评价代表和教育助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督导队伍,为督导工作提供智力支撑,保障了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督学队伍。顺义区教育督导室一方面抓队伍配备,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合理”,即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学校管理与学科教学结合,专业结构合理;中小幼职成结合,级类结构合理,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督导力量。另一方面抓队伍培训,建立了“督学月末大讲堂”制度,围绕区域教育发展和教育督导中心工作,开展理论讲座和实践活动,提升督学专业素质。

学校评价代表队伍。督导室结合每年工作重点,在每年3月和10月组织学校评价代表进行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使全区中、小、幼、职等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代表真正成为督评工作的联系者、自评工作的实施者。

教育助理队伍。乡镇教育助理既是乡镇政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代表,又是区域内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既是联系学校与政府、政府与教委的纽带和桥梁,又是主管教育镇长的参谋和助手。所以,我们狠抓教育助理培训工作,坚持每年4月举办教育助理学习班,把学习贯彻《顺义区镇政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主要内容,有效提高各镇(街道)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水平。

督学工作规范化,提升督导工作效益

督导评估的规范化、程序化是实现依法督导,提高督导实效的途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评、引导、督评、整改、总结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的督导程序;探索出了“两听三看三问四座谈”的督导模式,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1.规范督导程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初中建设和小学规范化建设两大工程督导验收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走五步、重五字”的督导程序。

第一步,学校自评,突出一个“助”字。采取“落实自评,助推发展”的策略,帮助学校开展自评工作。首先,要求各学校健全自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教学、德育、办学条件等专项小组,各专项小组先进行自查,将结果上报自评领导小组,然后由责任督学和自评领导小组审核、研讨小组自查报告,形成一致的意见之后,汇总形成学校自评报告。

第二步,随访督导,突出一个“导”字。采取“理论导航,明确方向”的策略,实施“三制三到位”:即责任督学制,指导到位;过程捆绑制,服务到位;任务包干制,落实到位,使督学与学校形成责任共同体,并经常深入学校,帮助分析、研讨、设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计划。

第三步,督导评估,突出一个“督”字。采取“共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策略,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新的评价模式。督导评估组广泛收集信息,挖掘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学校发展情况,与学校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方案。

第四步,督导复查,突出一个“实”字。采取“整改结合、重在落实”的策略,在督导评估后,给学校留出一定的时间,由责任督学和学校签订整改意见书,共同研讨整改方案,调控各方资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五步,交流、总结,突出一个“享”字。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总结、展示、交流、借鉴四环节的有效做法。传播学校的闪光点,让学校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共“享”。

2.创新督导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督导过程中,督导组按照“两听三看三问四座谈”的模式进行督导,即:听校长关于学校建设规划及计划实施情况的汇报,听课;实地查看硬件配备及管理使用情况,查看学生课间活动及校园环境,查看学校的教育教学档案资料;组织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工作;与学校干部座谈,随机访谈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并结合学校工作进展情况,与学校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共同协商、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这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督导模式,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督政工作制度化,提升教育督导实效性

督导评估制度化是提高督导实效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我们在探索乡镇综合督导与有关委办局专项督导相结合的督政模式的同时,逐步健全督政制度,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

1.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自查工作制度化

为了使自查程序规范化、自查内容法制化、自查要求统一化、自查工作制度化,经过多年的努力,顺义区形成了“一二三”自查工作机制。

健全一个组织。成立由区政府主管教育副区长为组长,教育督导室主任为副组长,由区财政局、人事局、教委等有关委办局特邀人?T组成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检查组,确保教育执法自查工作顺利开展。

开好两个会。一是召开教育执法自查动员会,对全区教育执法督导检查进行动员;二是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会,对全区教育执法自查工作进行培训。

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明确职责,二是部门自查,三是重点抽查,使自查过程成为长期的法制建设过程,做到以查促改、以改促建、以建促发展,有效提高了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委办局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意识和水平。

2.对各镇(街道)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综合督导制度化

督导室依据《顺义区镇政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每年对全区各镇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综合督导。督导中,听主管教育领导的工作汇报,查看财政预算外教育支出情况统计表,查阅成人教育培训资料,实地考察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在网上进行调研,全区中、小、幼校(园)长积极参与问卷调研活动。督政制度化完善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保障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制度化

为了使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委办局更好地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激励各单位(部门)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出台了《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评选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意见》,评选先进的过程已经成为引导、激励、调动镇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委办局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的过程;成为各单位、各部门党政领导关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成?榉⑾值湫汀⑹髁⒌湫汀⑿?传典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

多年来,顺义区教育督导室健全与区人大联合检查机制,形成了市、区联动检查机制,在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企以助教为责、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督导实践科研化,丰富教育督导工作理论

督导室一直坚持制度兴督、合作兴督、科研兴督的“三兴”工作思路,用科研引领督导实践,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以科研促进工作,以工作推动科研,确立了《发挥教育督导助推功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运用发展性评价策略推动初中建设内涵发展的研究》两项课题,探索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科学策略,努力推进学校自主发展进程,实现校长管理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行政管理向专业管理转变,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为使学校布局合理,资源优化,督导室开展了“

十、百、千、万”调研工程,深入十几个镇、数百个自然村,走访上千名教师、近万个家庭,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布局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合理化建议,优化了全区中小学布局,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督导建设信息化,开通教育发展快车道

教育督导室加快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出“两平台四联通”督导信息化实施方案,打造教育督导宣传、办公现代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品牌。“两平台”即“顺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网”信息宣传平台、“顺义区挂牌督导网上办公平台”,建设起了顺义区教育督导宣传阵地和“绿色办公”便捷环境。“四联通”,即督导室、责任区、社会与学校四方互联互通,包括教育督导室与督学责任区互通、教育督导室与学校互通、社会与教育督导室互通、社会与责任区学校互通,为教育督导网上办公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通“高速路”“快车道”。

10.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篇十

2014年湖南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研修内容非常丰富:有理论,有实践;有视频,有课件;有学习,有作业;有讨论,有思考。伴随着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不知不觉培训已接近尾声,回味该时期的网络学习,感触颇深。

其实在网络研修期间,我内心和纠结,作为一线的九年级英语 老师,平时工作本来就很忙,实在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加之思想上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专业,认为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学起来也没多大用处,以后也不一定用的到,所以开始好几天都没进入网站去学习。可是后来我登陆网站去学习的时候我改变了我的思想,调整了自己的态度。我看到网络平台上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很有实用价值,这一学习的平台的铺设很科学,特别是各个老师在网络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互相切磋,我们既有关注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实践水平;又有结合当前社会学生心理发展趋向的讨论,不仅强化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际处理能力,更让大家明确了自身的任务与责任。网络学习对我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升;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处理学生问题的技艺上的增加,收获颇丰。这次的所得是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很难总结出来的经验,使我在今后的学生教育环节上会更加完善和完美。我给自己定下明确的目标,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端,对于这次网络研修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经验,还有比这更加宝贵的是我思想上的进步,让我明确了今后的方向:

1、继续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脉搏。

2、学习专业心理辅导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能力。

3、做个研究性学习的老师,开展教育性的反思,促使自己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实践理论。不仅自己学习,还力争引领其他教师的从事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组织辅导团队,协同同事积极开展样本研究。

上一篇:高等有机化学重点总结下一篇: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