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精选8篇)
1.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 篇一
诗歌鉴赏之语言
第一讲诗歌的语言种类
诗歌的语言从内容上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四类。
1、意象语言
诸如菊、松、燕、雁、云、雨等出现作者笔端,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借以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语言。(见上章附表)
2、情感语言
它可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显性语言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毫不隐讳,直接抒情,如“哭”“笑”“哀”“悲”等;隐性语言则委婉含蓄,引而不发或引而待发,如“冷”“凉”“凋”“荒”等。
例: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⑴,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⑵,何年致此身。[1]
注:⑴灞(bà)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⑵郊扉:犹郊居。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作品鉴赏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的首句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第二句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3、象征语言
有些诗句作者赋予它表面语义之外的另一种特定的语义,或全诗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某些人生思考。以说理诗居多。
例:观书有感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特定称谓语言
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称谓性的语言,来特指某种特定的语义。在古诗文中运用很普遍。指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特定称谓、典故。(参照“意象”)
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0、幽默讽刺。指诗歌创作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诗歌举隅: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歌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2.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 篇二
一、具体描写为实, 抽象情感为虚。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用具体的事物———绵延不断的一江春水, 来比喻亡国之痛的多、深。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在这里, 愁具有了体积和重量。所以诗歌中具体描写的景物是实, 抽象的情感是虚, 能把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这样的诗歌才是极具感染力的。
二、正面刻画为实, 侧面烘托为虚。诗人在诗歌中描写景物时, 有时难以正面表达景物特征, 或者诗人要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 往往会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进行暗示。这种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虚实结合。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 而每次对月亮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时候那种伤感、凄清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景色描写来烘托听众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 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进而烘托出弹奏技艺的高超, “绕船月明江水寒”则烘托了琵琶女孤寂伤感的心境。景物刻画是实, 而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来的情感则是虚。
三、眼前景物为实, 追忆过去为虚。诗歌中描写的这类景物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诗人把这些景物写到诗词中, 多数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当前的实景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 写当年扬州城的繁华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是实景, 写诗人今日所见到的扬州城凄凉的情形。曾经的繁荣与今日的萧条的对比, 这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的情景, 蕴含着诗人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
四、已经发生的为实, 还未发生的为虚。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 上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和实情,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依依不舍、留恋的情景, 是实写;下片“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想象离别后的景物:一只小船离开岸边,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柳枝,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着意描绘了词人孤寂的心情, 是虚写。本诗虚实结合, 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 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 渲染和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五、本人为实, 对方为虚。在抒情性的诗歌中, 作者常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想象将对方的言行写入诗中, 从而增强诗词的意趣, 开拓诗词的意境, 将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这种诗歌, 就是今天读起来, 我们还会被它的艺术魅力感染。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所写的, 是一首表达思念妻子儿女的作品, 本来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 而他却从对方来描写, 写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着月亮思念自己。“香雾”一联, 描写妻子望月的时间之长, 可见盼丈夫早归的感情多么深。有评论家说, “公本思家, 偏想家人思己”, 全诗都从对方写来, 都是设想之词, 全用虚笔, 构思巧妙, 所以抒发的情感更加深沉, 从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六、眼前看到的为实, 想象中的为虚。要表现“竹林桥外锁酒家”的诗意, 画家只需画“酒幌”;要表现“深山藏古寺”的画意, 只需画打水的“和尚”。在这里, “酒幌”“和尚”是实, “酒家”、“古寺”为虚。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 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为实写, 三四句为虚写, 《梅花落》本是一首曲子, 这里写听到笛子吹奏这首曲调, 想象梅花片片飘落, 随风飘散, 洒满天山的情景。这首诗写出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听到梅花落的曲子从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胡地没有梅花) 飘落的情景, 抒发了战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诗句, 就是诗人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用神奇的语句描写了神仙世界的美好, 衬托出现实世界的黑暗, 表达了诗人不畏权贵的品质, 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3.鉴赏诗歌语言考点 篇三
写文章,洋洋洒洒,汪洋恣肆,是文人墨客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就像从事烹饪的大厨,煎炒烹炸煮炖,腌卤酱拌生烤蒸,瞬间就可以办成一个满汉全席。可是如果说把文字炼得精警有力,即使是求得一字妥帖,一字生动,一字蕴藉,一字有神,他们却又都抓耳挠腮,脑袋空空,笔管没有个着落处,仿佛巧媳妇突然遭遇了“无米之炊”。这事儿听起来够滑稽,然而却是不争的事实。刘勰《文心雕龙》谈“炼字”时说:“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不要只看墨客们“大放厥词”、“别开生面”的得意,他们也有“胸无成竹”、“下笔没神”的苦恼。
文章炼字艰辛,而诗词炼字尤其艰辛。诗词篇幅不大,诗人不可能用墨如泼,让笔在纸上纵情地撒欢儿,必须惜墨如金,要像皇帝老儿家选秀女,横桃鼻子竖挑眼。皇甫汸云:“语欲妥帖,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一首诗,一篇词,万万不可杀入一个逆情悖理、质而无文的字儿,否则,玉盘珍馐里掺着个死苍蝇,招人恶心。
诗词炼字的艰辛,诗人词家最为知底儿,诗词例话里留下的故事也最多。卢延让曾写诗自曝苦楚:“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了吟成一个恰切的“字”,搜肠刮肚不说,还揪断了几根胡须。唐代另有一位无名氏也曾经自揭老底:“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只因一个字用得不妥帖,寝食难安,折腾了几个夜晚。杜甫喜欢炼字锤句,甚至成瘾成癖,他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话里有话,为了佳句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斟字逐句多少也太悲壮了一点儿。我想,杜甫写诗炼字,有时也会痛苦难堪吧。
其实,炼字有宽阔一路,有狭隘一路。此路连脚都无处安放,人却要由此通过,即使轮着板斧,极力劈砍,又能行走多远呢?狭隘一路,以贾岛、孟郊为代表,遗憾的是他们终生都没写过几篇精彩的诗歌,他们的后继者更是越发地可怜。李白不知炼字为何物,似乎从来没有过斟酌文字的苦恼,更没有搭上胡须和睡眠的危险,却诗篇蔚然,好诗如潮,好“字”也频频出现。他走的是天上大路,我们这些人眼看不透诗仙的舞步。杜甫没有李白的仙气,做诗十分刻苦,他是知道炼字的,但走的是宽阔一路,尽管他也不时深陷泥淖。江西诗派大多是打着杜甫的旗号,走贾岛、孟郊的老路。
走狭隘一路的人,大都“情事必求其真,词义必期其确”。理论上这是合乎逻辑的,只是这个逻辑太过完美。格物要一个透彻,情感要一个真切,用字要一个妥帖,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三全齐美呀,难度系数很高,这样炼出的还了得!岂不惊煞人也!
陶潜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昭明文选》收录为“悠然望南山”。“见”字与“望”字哪个字是诗人原创?哪个更好?历史一直没有定论。后来苏东坡说了话:“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若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一语,似乎道破天机,让名流们大彻大悟。陶渊明采菊的空隙,偶然间一抬头,南山的景色便猝然入眼。南山是无意看见,没有撒谎,诗人也是真闲适,没有矫情。这个“见”字用得恰切,合乎“无意”的意思,也合乎“安闲”的心情,若改成“望”字,就平添了一份刻意,于情于理都不合适,甚至会毁了全篇。
另有一个故事。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途中偶得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贾岛拿捏不定,于是,反复吟哦,竟然还“作推敲之势”,结果引来很多路人围观。无巧不成书,韩愈正好途经此地,观者如堵,挡住了韩愈的车骑。贾岛浑然不知,仍然“作推敲之势”。韩愈等了许久,大概实在难耐,就对贾岛说:“敲字佳。”贾岛听后,如梦方醒。贾岛何必如此艰辛?深夜探访,当然应该敲门,难道推门潜入不成?王夫之见如此“推敲”,很是生气,说:“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尊自然,求逼真,而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是苦吟诗人们的理想,“见”字、“敲”字两个故事似乎是这个理论的成功范例。只是这些文字读起来,总让人觉得色泽不鲜,味道不足,好像一盘家常菜,又像一幅褪色的陈年老画。若不是鉴赏家们不厌其烦地赞叹,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很少会有人愿多花一秒,皱着眉头想这些字的妙处。这些字实在不能豁人耳目,更不能摄人心魄,究其原因,也许就在于:这两个字只是被动地记录,只求“物”与“字”之间的“严丝合缝儿”,不愿留有一丝儿的“破绽”让人浮想联翩。可是文字终究是要落在人的心尖儿上的,那是文字的唯一机会,否则,炼出的字永远不会开出绚丽的花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我想,苦吟者的“苦”不在“字”儿,是在“味”儿。“味”儿既是“字”儿香甜苦辣,审美趣味,也是读者的浮想联翩。苦吟者颇费了一番心思,炼出的字竟连自己都不屑地去瞅一眼,那气炸了肺的样子一定十分有趣。
炼字者不能像个学问家,一只手把着文字,另一只手把着事物,眼睛此来彼去,故作精挑细选态。与纷繁复杂的事物相比,我们手里的文字总是少得可怜,这样推来敲去不会有多好的结果。炼字者应该是个文学家,要在文学的根儿上下手。古人说:“炼字不如炼意”,“炼意得余味”。“字”儿没有好坏,“字”的精彩不是“字”儿自个儿的事,是字里能否含有“意”的趣味。炼字就是要炼字的“意味”,换个说法,是要炼字的“意境”,这是向上一路的炼法。
王国维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一登场,枝头便成了“秀台”。瞧那朵朵杏花,上了浓妆,施了朱红,个个惊沉了鱼,惊落了雁。再瞧那秀台上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若来个艳一点儿的pose,我送个送个妖一点儿的pose。你想,我们这些看客哪里有不“神飞驰,情摇荡”之理!“闹”字绝妙,令人真的向往春天那满眼的绚丽,满耳的活力。王国维又评:“‘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也是一出好戏。看那梅花,面色如玉,低着脑袋儿,眨动着眼睛,正端详着自己的倩影。“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她的脑袋左歪一下,右歪一下,似乎看不够,赏不足。“嗯,的确如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一个“弄”字,让梅花那股子孤芳自赏的劲儿,跃然纸上。
读诗品词,我们发现那些绝妙好字,似乎大都有些出格儿。字的背影里确有自然的因子,但字的正脸却是诗人理想里的容貌。这恰巧应验了那句话:“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我们出门旅游,一路的兴致勃勃,等来到名胜处,睁眼一看,先前的兴致竟然一扫光儿,怎么看都不如原来想象的美。想象总比现实美,心灵孕育的事物更美。因此,好“字”儿要从想象的情景里拈来,这样的“字”儿自然带着姿色,带着情韵;不要从眼前的实景上摘来,摘下来的“字”儿会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
杜甫写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字、“浮”字很是神奇!洞庭湖果然是大地裂塌而成的吗?荒诞!吴楚囯疆果然是以塌裂一线为界分吗?似乎!天地果然可以漂浮于水面吗?不可。他果然能放眼吴土楚疆、宇宙大地吗?不能。但他毫不犹豫,拿笔便写。他写的不是眼前的实景,写的是对眼前实景的想象。“坼”、“浮”两字是他想象的结晶。从想象里拈来的“坼”、“浮”,不仅没有损害洞庭湖的雄阔、浩瀚,反而为之增加一分神奇。杜甫写长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字、“涌”字更是别致。星光、月光不会各照一景,星光也不会倒挂在天上,月光更不会随江水奔涌而去。自然的真景儿是:星光、月光照着广阔的原野、汹涌的长江。“垂”字、“涌”用得张扬、大胆,那是现场的景儿激发了老杜的想象,老杜顺势而为,便从心窝儿里拿来了这两个壮丽的字儿。
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意”若臻于至境,文字自然有境界。什么常见的字儿,什么用滥的字儿,什么朴质的字儿,都会脱胎换骨,变得奇特而蕴藉,新颖而别致。柏拉图是各古希腊的,沈德潜是中国的,两人讲得精彩,让我以两人的话做文章的结尾吧。
【作者简介】
宋宝锁,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诗集一部。
4.鉴赏诗歌的语言之风格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料得闺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
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二)高考真题示例 1、2009【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 ②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2、2008【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3、2008【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4、20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
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答:平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请翻译这一首诗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1)请翻译这一首诗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羞。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5.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 篇五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字的本义)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月,瘦瘠之至。(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解),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炼字综合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开头两句要抓住“高
卧”“仰看”的描写来体现悠闲自得的心情,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几方面分析,此题是景物描写,应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分析,写出山峰的特征。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注]暮亦行。
[注] 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刮眼明”,指令人眼界明亮、开朗。一个“刮”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云锁朱楼”一句的诗眼是哪个?请分析这个字妙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的诗眼是“锁”。“锁”字含义丰富,除了给我们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意味。
解析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古代填词,有个基本写作方案,那就是上片描叙景色,下片状情。以景带情,定好调子。起句开门见山,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春日迟迟,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一个“弄”字,形象生动鲜明。良辰美景,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春天多么美好啊!第三句开始转折。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是阴霾的日子,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往事不堪回首。“锁”字,除了描绘云雾压楼的阴霾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喻意。
题组二 炼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构思精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 赏析诗句主要的切入点是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运用往往伴随“炼字”而出现。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运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首先理解两句诗的基本含义,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每句诗对诗歌主旨及结构方面的作用。第一首诗的结句与“怪来诗思清人骨”句形成因果关系,也是诗人情感凝结处;第二首诗的结句存在理解的多向性,可以理解为诗人从正面展现自己的情态,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从侧面衬
③
④②
①
托隐者的生活状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解析 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竟”和“空”来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
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对偶,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
解析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文揣想着笔,身未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题组三 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②
③
①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意境。
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首先,考虑诗人的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首诗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明快、清新。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朴素自然。
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朴素自然。整首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平易通俗,感情真挚。不论是前两联交代自己对灯孤坐,还是后两联遥想家人,都是如此。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篇六
旅居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先分析颔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
答案 (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7.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 篇七
大多自然平实却又别具一格, 常有“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语言之美。如白居易的《村夜》一诗: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本诗以平实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 却清新恬淡, 诗意浓郁。前两句诗鲜明地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萧瑟凄凉的景物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展开了另外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月光朗照荞麦田洁白如雪。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换传达出人物感情变化, 灵活自如, 浑然天成, 读来清新动人, 余味无穷。
二、从写景描写来看
大多自然亮丽却又独具慧眼, 常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意境之美。清新雅致类诗歌的写景时:
(一) 常用白描 (对景物简洁地描写) 。
如“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白描写景, 着墨轻淡, 意境清新, 情意真切。
(二) 常用色彩点染。
如“雨中草色绿堪染, 水中桃花红欲燃” (王维《辋川别业》) , 草绿花红, 着色适度, 对比鲜明。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 点缀得错落有致, 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三) 常常声、色、境俱佳。
如“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王维《过香积寺》) , 泉声、危石、日色、青松, 声色并茂, 意境幽邃无比。
(四) 常常动静成趣。
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 亦动亦静, 动静相间, 所写的景自然、生动、韵味绵长, 富有生活气息。
总之, 清新雅致类诗歌中的景总给读者或远离世俗, 或经雨沐浴, 或天人合一之感, 犹如青山之中一道瀑, 更似绿荷之上立蜻蜓。
三、从运用手法来看
大多自然平实却又新颖独到, 常有“别具情趣”的意外之味。
(一) 用贴切新奇比喻。
一个新奇传神的比喻犹如锦上添花, 妙趣横生;一个平常庸俗的比喻更会“落井下石”, 倒人胃口。清新雅致类的诗歌中的比喻常常角度新颖, 言有尽而意无穷。例:《醉花阴》 (李清照) 的“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整句不仅构成一幅西风瘦菊, 佳人对花的如画意境, 更以“黄花”喻“人瘦”, 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 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 形神兼备, 耐人寻味。新颖贴切, 精当无比。又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二首) :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语言清新雅致, 写的是一个失恋女子心中的痛苦。前两句写眼前景:满山桃花红艳艳, 江水拍山而流, 一幅水恋山之景, 清新自然。后两句抒情, 两个比喻:花红易衰, 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 但不久便衰落;流水滔滔不绝, 正像自己的无尽愁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失恋女子内心的痛苦。全诗写景画面优美, 比喻新颖别致, 生动感人, 属典型的清新语雅致类诗歌。
(二) 用移情于物的拟人。
直抒胸臆, 虽直接奔放, 却失委婉;借景抒情, 虽意境万千, 却易流于俗;移情于物, 角度别致, 也新颖独特。例王维的《书事》: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开头两句写眼前景, 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三四两句变平淡为活泼, 别开生面。诗人静坐观绿苔:那青苔好像要从地上跳起来, 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欲上人衣来”一句, 通过移情作用和拟人手法, 如神来之笔, 既写出了一片绿茸茸的青苔, 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更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使小诗显得神韵天成, 意趣横生。
(三) 用一语惊人的“炼字”。
如果说华美绚丽的语言如大厨的煎炒烹炸煮炖, 洋洋洒洒、汪洋恣肆, 犹如满汉全席一桌。那么, 清新雅致的语言如画家的画龙点睛, 一语惊人、别开生面, 恰似碧野芙蓉一支。例蒋捷的词《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此词用语清新雅致, 别具一格。词的上片白描写景, 景中带情, 作者归心似箭。下片首先想象归家后之乐, 最后一句回到现实, 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 借“红”“绿”颜色之转变, 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愁绪和遗憾。“红”与“绿”色彩对映, 清新雅致, 别饶风致。真可谓巧用一字而意境增色, 化平常而新奇, 化朴质而奇特。
8.诗歌语言鉴赏题指津 篇八
诗歌语言的鉴赏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内容,《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总体规定如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纵观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绝大部分诗歌鉴赏试题或间接涉及到语言方面的考查,题型大致如下:
1鉴赏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炼字、诗眼),如2006年湖北卷;
2分析诗歌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如2006年天津卷;
3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如2007年浙江卷。
[技法点拨]
解答诗歌语言鉴赏题,可结合以下七个方面,寻求答题突破口:
1结合背景和人物
古代诗歌所吟咏的常常是诗人自身,因此诗歌关涉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思想、身世经历,往往是答案之所在,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常常是诗人感情凝聚的地方。例如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夔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鉴赏,解答此题,必须关注注释所提供的背景资料,结合苏轼坎坷的仕途经历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才能赏析出“铿然”一词的深层含义,参考答案为:“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结合艺术手法
诗歌语言的表达常常和手法紧密关联,手法是表达的手段,通过分析手法,能够达到鉴赏语言的目的。例如2006年广东卷第13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品析语言的能力。对“带”字的分析,首先要结合修辞手法的应用,从诗文中能够看出是拟人;其次才是诗意、表达效果的表述。参考答案为:“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3结合语言的语法功能
双声词、叠韵词和重叠词是汉语言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在语言表达中有着奇妙的语法功能,古典诗歌中使用这些词,能增强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强化表达效果。例如2007年天津卷第16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解析:
此题涉及到叠音词的考查,解答时要考虑到叠音词的独特的语法功能(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为: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4结合诗歌语境
字词句的表达有一定的语境,理解字词句要结合其所处的语境,关注前后文。例如2007年全国卷Ⅱ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考查炼字,对诗歌关键字词的提炼首先要考虑动词和形容词,故很容易判断出是“明”和“出”;然后分析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首先要考虑“新晴”这一天气背景,其次是河水、群山这些物象在雨后阳光下所呈现的景象。结合诗中这些环境因素,参考答案为: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5结合诗歌的主旨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诗歌的统帅,字词句的分析理解必须在诗歌的主题思想的涵盖下进行。例如2006年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本曲的主题是:作者由历史的兴衰、朝代的更替而生发出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感慨,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思想。“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是作者对世态炎凉的厌倦,由此产生出归隐山林,诗酒自娱的想法,结合这一主题,参考答案为:“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6结合情感态度
古典诗歌中一些关键字词往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之所在,鉴赏这样的词语,就是品味其深藏的隋感、蕴含的观点态度以及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例如2008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
评价诗歌的情感态度,既要紧扣诗歌本身,从文本出发;又要知人论世,联系作者思想经历及时代背景。参考答案为: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诗是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7结合作家作品风格
一个成名的作家其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激昂豪放,清照的凄婉缠绵等等。诗歌因内容也有婉约、豪放,平淡、绚丽,通俗、含蓄等之分。在分析诗歌语言特色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诗人、作品固有的语言风格,例如2007年浙江卷第16题: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
【诗歌鉴赏之语言练习题】推荐阅读:
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06-30
诗歌鉴赏之修辞10-02
诗歌鉴赏反衬练习10-17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07-21
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06-22
诗歌鉴赏之望庐山瀑布09-13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练习教师07-26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意象和意境学案07-29
高考语文专项提升之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06-25
诗歌鉴赏题库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