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教学计划

2024-08-12

音乐的教学计划(共9篇)

1.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一

运用音乐教学的典范事例谈音乐教学法论文

综观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音乐课,都是在先进的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产生的。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基本技能;然后要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再有就是不断地更新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等教学法都遵循了教与学这对双边活动的主体,只是在各自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特点上有所不同。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人,并发掘人的精神。注重元素性音乐教育,以节奏为基础,侧重声态的模拟与创造,采用多声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使用各种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即兴演奏。柯达伊教学法的思想是立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它以唱歌为基础,推崇合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和手势唱名等方法,特别是节奏时值字节读法具有重要特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立足于听,实施于即兴,她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主张体态律动,并以游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而铃木教学法则侧重创设一种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强化教育。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组织学生积极投入音乐活动,培养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使音乐各方面的学习形成一个综合整体,并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二十多年来指导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宗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记得在第三届天津市中小学“双优课”评比中,我指导的《摘草莓》这节课,就是运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课上,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自选民族打击乐器或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用一拉罐做的沙锤、瓶子盖做的手铃等)随着老师的音乐进行节奏模仿和节奏创编,目的是为了下一环节的伴奏。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活动,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用听赏和亲切的语言导入新课,从朗诵歌词入手学习新歌,在歌唱中学生们以形体动作配合使歌曲演唱非常富有感情。有拍手的、有拍腿的、有吹口哨的等,非常自由,学生们的形体动作都具有音乐性。通过演唱,教师利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创编。最后同学们有的用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创编出简单的舞蹈;有的为歌曲画上一幅图画;还有的做简单的律动。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在非常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并获得天津市中小学“双优课”一等奖。通过这个课例,我认为,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的。他注重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各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把音乐、舞蹈、语言三者溶为一体,在一节课中学生要唱,要参与音乐律动与节奏训练,演奏乐器,用舞蹈动作来表演和表现音乐。二是学习内容与知识的综合,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是单纯使学生会唱一首歌,会演奏一首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的各个方面,再学习过程中掌握节奏、节拍、音色、调式、曲式、指挥等知识。同时奥尔夫教学法中还大量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等。我在多年的教学指导中就是采用奥尔夫这种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如天津市第五届“双优课”,我指导的欣赏课《茉莉花》就是综合各地民歌来进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的知识的传播。这也正是我们音乐新课标所提出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具体体现。三是综合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我在实际工作中就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述、表演能力、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作为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己任,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这也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的教学法是必要的,但通过学习和运用,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指导中逐步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音乐审美教学法;趣味教学法;互补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下面就音乐愉快教学法谈谈粗浅的看法。所谓音乐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感悟体验----探索发现----创新表现----拓展延伸----概括整合。在这种程序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注重审美体验,紧扣音乐核心;再有就是摆脱教学程式,创新教学手段;此外,教师在实施愉快教学法时,还应该注意多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原本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我在教学指导中探索多年,也运用多年,效果很好。当然,在工作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法有待我们探索研究,愉快教学法只是我粗浅的探索和认识,还有待于专家和同行的考证和指正。但我坚信: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宗旨,学生在音乐课中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我们的音乐课也一定会变成他们心中神圣的殿堂。

2.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二

本书的精彩之处, 在于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指导, 体现了作者自身丰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了解各年龄学生生理与心理情况, 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 以及音乐本体素养。对比我国的音乐教学方面的专著, 往往会列出大量的教学教案和固定的教学模式, 使人乍一看就感觉像是“表演课”“观摩课”, 对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有些“高不可攀”。而高萩保治对各学习领域教学的指导, 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对每一种学习领域的指导, 都是从每种领域学习的意义 (或概念界定) 出发, 有理有据, 逻辑清楚, 态度平和, 采用建议性的语言, 给人感觉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述说, 更像一位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经验忠告。在教学中, 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出有效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音乐本体特点的具体指导方法, 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且一再强调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认为采用综合课型的教学, 效果更好。

一、鉴赏教学方面

艺术本质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作者主张鉴赏的重点是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 音乐作曲主要是节奏、旋律、和声, 演奏上重要的是力度、速度、音色等各要素;内容上, 有观念、思想等知识性和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要素。将欣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即“快乐地听”“理解地听”“分析批判地听”,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体确定欣赏的内容和方法。欣赏教材的选择,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节奏感强的音乐过渡到情绪对比鲜明的音乐, 再到有故事情节的音乐。需要特殊说明的是, 在欣赏时, 教师的讲解是否会先入为主地影响或局限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的发展, 作者作了极为深刻而细微的说明。

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欣赏的不同阶段, 可采用适当的鉴赏方法。 (1) 一边听一边做身体反应。 (2) 将所听乐曲感受用文章或图画表现出来, 或将乐曲标以题目, 进行戏剧化表演。 (3) 与其他音乐学习的领域结合起来进行欣赏, 欣赏与歌唱、器乐等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 更为有效。 (4) 结合听进行适当的解说 (如欣赏外国歌剧) 。

二、歌唱教学方面

高萩保治指出, 歌唱是音乐化了的语言, 虽然教学的内容多样化了 (由单一的歌唱教学向多学习领域发展) , 但实际上还是唱歌支撑着全部教学, 歌唱仍然是音乐学习的中心。歌唱的教学方法有听唱法和视唱法 (又分为听唱的视唱法和完全的视唱法) 。听唱法适用所有学段的音乐教学,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句子感, 获得对歌曲的完整印象。进行听唱法学习新歌时, 可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1) 从拍子入手, (2) 乐句游戏 (低年级) , (3) 从乐句的数目和曲式入手, (4) 听辨相同的节奏。进行视唱法学习新歌时, 可采用从节奏谱开始学习、将歌曲的节奏改编成节奏合奏、逐步增加听音、归纳乐句的方法, 通过唱唱名或用乐器视奏掌握曲调。合唱教学时, 采用齐唱、接力唱、轮唱 (二部轮唱过渡到三部轮唱的方法) 。

三、乐器教学方面

在日本学校音乐教学中, 使用的乐器包括旋律乐器和簧片类乐器, 以及各种打击类乐器、电子乐器, 学校音乐教学主要是合奏教学。根据不同乐器的不同特点, 分别进行教学指导, 由简单到复杂, 编配合奏谱、个别施教, 使学生人人参与器乐合奏。

四、音乐创作教学

高萩保治认为:音乐创作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作曲但又并非仅限于作曲。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创作”教学, 是指通过音乐使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它与培养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教学”不同, 是以“创造性的各种音乐活动”为主体, 还有“即兴演奏”和“创造音乐”。

即兴演奏就是通过各种乐器或者身体, 在没有乐谱 (或提示的主题) 的情况下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教学分为节奏的即兴和曲调的即兴。从模仿入手, 逐渐加以变化。具体方法有: (1) 节奏问答, (2) 以唱歌教材的节奏为主题作回旋曲练习, (3) 自由创作节奏回旋曲, (4) 从节奏即兴向曲调即兴过渡, (5) 曲调问答, (6) 即兴创作曲调的回旋曲。

创造音乐包括以下内容: (1) 把创造的音乐记录下来, (2) 给诗 (或歌词) 配上曲调, (3) 多样化的表现 (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 , (4) 用手工自制乐器进行创造音乐。

本书以平实、朴素的语言, 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路, 时刻流露出人文主义情怀。在书中, 几次将师生关系比作“母亲与孩子”, 一再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张尊重学生的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材施教。如:针对儿童歌唱声音的各种实际情况, 将其分为:声域狭小的孩子、用哑声唱歌的孩子、用原来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孩子、能够唱出与说话的声音相区别的孩子、所谓“音盲”即音程不稳定的孩子等。将每一种情况都作分析, 并本着爱护学生的自尊, 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指出采取各种具体不同的措施。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形成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也许, 这才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首要关注的教学目标。

3.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三

传统高中音乐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1)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2)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3)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4)评价内容的简单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但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还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列入评价的基本范围。新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提出:“高中的音乐教学评价应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着眼于不断放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所有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提高。”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和应用:

一、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明确音乐评价的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也是高中音乐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最大区别。因此,传统的死记硬背音乐知识的考试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高中新课程教学强调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一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要提高学生自己的审美素质,让学生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音乐评价的最终目的。

二、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一)课堂纪律的评价模块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要保证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学校教育工作也是这样,音乐课更不例外。一堂音乐课既要轻松愉快,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要有序有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将课堂上学生的纪律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在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一定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遵守课堂纪律和保持教室卫生等情况。和以往由教师单独评价不同,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学生修正错误很有效。

(二)课堂积极参与评价模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我设计了课堂积极参与的评价模块。在每一堂课中设计尽可能多的评价内容,如:(1)回答问题。只要能举手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也给加分,因为你参与了教学活动。(2)小组活动。主要是小组的讨论和合作。例如,在教学《爱我中华》时,需要学生小组讨论,编配节奏加入到歌曲的演唱当中,使歌曲的表演更加饱满、生动。只要哪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认真,合作表演精彩就给哪个小组加分。(3)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基本音乐素养。比如,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回答听到的音乐是书上哪一句旋律等等。这些问题灵活多样,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积极参与也给加分,这样的评价模块很受学生欢迎。

(三)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

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适当的竞争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参与评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就是在上课前五分钟或者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由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艺展示。表演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唱一首歌曲、弹奏一首乐器、跳一段舞蹈、说一段相声,也可以为自己喜爱的诗歌或文学名著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等等。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后由学生集体进行评价,分数占学生才艺成绩的30%。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这种才艺展示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四)期末班级音乐会表演模块

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此我还创设了“期末班级音乐会”。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自由搭配的小节目。节目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表演形式也由学生自己选择,如:独唱、小组唱,器乐、舞蹈,相声、小品等。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轻松地展现自己的风采。表演后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用分数正确反映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这个成绩在学期音乐成绩评定中占20%的比例。

三、课外实践活动与音乐评价相结合

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可以检验音乐教学的效果。课外音乐活动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进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组织一些文艺竞赛和演出,像歌手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课外小组,比如,合唱队、舞蹈队等等。通过课外音乐活动,把音乐教学和音乐评价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避免教师评价的片面性。

总之,高中音乐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遵循现代教育的教学原则,创建运用一套适合学生的音乐评价方式,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通过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它根据各种多元的艺术形式与巧妙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30-0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其创始人是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在我国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将音乐课的授课重点放在对音乐技能的培养上,课堂枯燥乏味、讲解方式死板僵化。小学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健全,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匹配相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在小学时期就能使孩子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奥尔夫音乐法的概述

奥尔夫音乐法将音乐理论知识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使音乐课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普通教学模式,而是发动学生的器官、发散学生的思维,全方位地感受与理解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感悟音乐的态度,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互动,在音乐活动中引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一)节奏教学法。节奏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语言节奏训练法和动作节奏训练法是在节奏教学法中的两种主要训练方式。

语言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基本工具,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等富有节奏性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按照预先规定的节奏方式将古诗词读出来,从而加强对节奏的运用。

动作节奏训练法则是带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利用外界工具将自己的身体与工具作为发声器,来培养节奏感。在学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蒙古族的筷子舞来引导出音乐内容。学生手握筷子,根据教师提出的不同的节拍要求,用筷子敲击身体的相应的部位,从而把握节奏、领会节奏,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二)动作教学法。将动作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利用声势,结合各种身体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某一小节规定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拍,某一小节用跺脚来代表相应节拍,通过教师的指挥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对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加深印象。也可以教语言与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歌词,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奏,将歌词读出来,再根据旋律演唱。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充分地表现出来,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寓教于乐,丰富教学。每首歌曲都有其所表达的艺术情境,将重点放在对演唱技巧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把握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对艺术情感的表达。老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可将音乐的教授放置在课堂上的游戏环节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在课堂上也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传授丰富的乐器知识和各种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把握了学龄儿童的年龄特点,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结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的传达方式拓展到语言、动作、图像等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的教学中探寻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音乐中加强人类的交流与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在音乐中使人类的品质与性格得到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实践过程中领会音乐。改变原有的简单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而作为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每一个音乐环节当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16-16.[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3]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8-208.作者简介:

5.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 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 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 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 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 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 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 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 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 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 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

附图{图}

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 学得透、记得牢。

又如,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并告诉他们各自的家住在几线几间上。接着提问:“谁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a”的 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 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 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高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 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自行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 句。这样,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训练了大脑,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再如,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 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 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 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小雨沙沙》编排舞蹈动作,全班 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

用心爱心专心 1

这毕 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6.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六

音乐课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门学科,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的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框框套套,冲出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定,创造出符合音乐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模式来,使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教学的环节,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目标过高学生完成不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打击;目标太低,起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课堂的作用会降低。所以,必须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的音乐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制定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2.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合理诱导,激活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作品的能力欠缺,如果老师在教学前没有将上课的氛围营造好,他们很难理解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征,在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诱导”即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是表现在对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的引导,而不是控制发现的途径和范围。我们要舍得花费时间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在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律动舞蹈、弹唱表演、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感受生活的多彩;通过幻灯、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或自制MTV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泼生动、充满魅力的教学中乐学善思,尝试成功,进而形成从兴趣出发----实践活动----审美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增强信心----再提高兴趣的良性循环。

3.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来演奏自制的一些“土乐器”,让这些自制器乐进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等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一根塑料吸管、一片树叶等都可以利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游戏如:打花巴掌、旋律接龙、节奏接龙等,舞蹈如独舞、双人舞、集体舞、表演唱等引入课堂教学,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进课堂。

完成新课后,可以布置一些课堂练习。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旋律、节奏设计,或者进行简易曲创作,或者听音乐说感受,或者抄写乐谱,复述乐理知识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音乐构成的基本原理,进而能更准确的理解和体会音乐的美,掌握音乐的愉悦方式。许多学生对音乐课的厌倦情绪,最初都来源于学生处在被动、生硬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中。

实验法同样适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比如用玻璃杯盛不同刻度的水进行音阶教学实验,将乐音与噪音进行比较,将不同乐器的音色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不同的感受。

4.挖掘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营造出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美的体验。翻开音乐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其中富有创意的图形谱画面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抓住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淡化了枯燥的乐理读谱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旋律外,更方便了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了解,以及识谱能力的提高,是音乐教学的一大得力“助手”。

7.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七

一、模仿实践, 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悟自己所学的知识, 才能发现新的问题, 并引导人不断地进行探讨、追寻。当前的初中音乐教育, 乃至整个初中教育, 存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

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音乐。而模仿是最有效, 也是最受学生欢迎、最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形式。为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 适当地安排合适的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仿表演,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切之情, 还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比如说在《茉莉花》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放一段影音视频, 在学生反复聆听、学会伴奏歌唱后, 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在这过程中, 为了顾及全体同学, 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一名主唱和若干名伴舞组成, 按照影像资料进行模仿, 开展一场“模仿秀”, 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每一个旋律、每一个音符所蕴含的美, 并把这种美表现出来。最后,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模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适当地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引导, 以便能够让学生的表演能力有更大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表演过程拍摄下来, 让学生留作纪念。

二、表演实践, 让学生表现音乐之美

音乐的魅力在于, 其是没有疆界的美。对初中学生而言, 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能够初步地学会鉴赏音乐, 能够通过音乐学习达到精神的愉悦, 已经足够了。创作,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是难度很高的。毕竟, 音乐是一门专业较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但是这是大部分学生所没有的。而且,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是让学生学会创作音乐。所以,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 创作并不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 也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采取“曲线创作”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的乐趣和快感, 即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音乐表演, 以此来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人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是如此的可贵。

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音乐表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 也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当然,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在几个班级内, 组织一次“音乐会”、“演唱会”, 让学生自排自导, 以组合、独唱等形式来开展活动。这样, 可以让学生体会登台演出的喜悦, 让学生有一个表演的舞台, 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当然, 如果条件不允许,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 比如说“五四青年节”、“元旦晚会”、“圣诞晚会”、“校庆”等各种学校组织的活动, 让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节目表演的准备。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则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通过这一一个表演目标的设置, 学生会在长期的音乐学习中, 始终充满动力和激情, 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得美的体验。

此外,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表演”, 组织一个班或者几个班的学生, 课余时间在校园内, 如运动场, 自行组织一些小的演唱会。通过这样的校园表演活动,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把自己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其中, 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 进行改进。

三、结语

总之,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来提升自我, 通过实践来体会音乐的魅力, 通过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表演能力, 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对音乐有更深刻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陈其射.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读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有感[J].音乐研究, 1998 (3) .

[2]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音乐研究, 1998 (4) .

8.探析网络音乐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篇八

一、网络音乐的出现赋予音乐新的意义

电脑与多媒体技术闯入音乐“圣殿”,在创作、演奏、录制和欣赏等方面带来观念上的巨大变革,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MIDI、合成器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甚至创造出乐器无法达到的效果,带给人们对音乐新的感受。网络音乐作品通过声音的“数字合成”、“数字录音”或加上拷贝产生,借助高速传播的因特网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供人们下载欣赏。伴随着音乐创造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以及审美心理也在发生改变。网络多媒体集文字、图画、动画、声音、音乐、影像于一体,音乐欣赏在这里呈现一派新景象:在网络音乐中,欣赏已不再是一种单凭听觉把握的情感体验,也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听、可视、可感、综合多元以及动态可逆的共时性过程。借助windows平台,浏览器就可识别和播放一些经典的声音和影像文件,如wav、MIDI、avi和MPEG文件,而一些流行的网络多媒体则可从网络获取新的媒体播放程序,使用极其方便。

传统观念中,我们视音乐为以听觉为唯一感觉方式的艺术,而网络音乐对图像、动画等技术的“兼容”,逐步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在网络概念中,音乐不仅可以听,而且还是可观可视的交互性艺术。从“听”到“看”,从听觉到视听及多种感官的参与,音乐的触角向各个领域延伸,艺术门类间的“壁垒”顷刻间土崩瓦解。现代网络音乐的出现告诉人们:音乐已不仅仅是一个纯艺术的范畴,从采样、录音、合成、制作到传播、下载,一道道的“工序”无不深深打上了技术的烙印。网络中,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与心理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与高科技结合的社会存在。

二、网络音乐资源的利用正冲击着我们音乐教学的传统,促使音乐学习的革命

目前,网络音乐资源大致分三类:第一类型是已经存在的传统音乐作品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而成为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内容;第二类型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发表”的音乐作品,如音乐文献类作品;第三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音乐作品,如电脑音乐作品《第42交响曲》、雪村的网络音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科书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教科书、按照教学参考按部就班地进行。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出现,单一的课程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网络中丰富新颖的素材、灵活的交流方式也为教师所热爱。音乐的学习场所已超越了有限的课堂,学校广播台、图书馆和无处不在的网络为音乐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例如现代音乐电子教材、大量的数据信息和相关的音乐教育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中中直接连接因特网,自由博览“众音”,和音乐家及朋友们互相交流了解,充分显示人脑、电脑加网络的优势。在数字化时代,音乐的本体——“声、音、乐”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包括远程通讯技术)直接交给每一个愿意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使音乐真正成为每个人的音乐。

由此可见,随着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发展和普及,音乐的学习方式将由被动接受的单一形式逐步转变为探究型、综合型。

三、利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学日益成为实施音乐新课标的重要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审美的核心,并把培养兴趣、音乐创造作为重要理念。网络的特点使音乐的意义更加丰富。学生在可听、可视、可感的环境中了解音乐,从听觉到视觉及多种感官的参与,他们必将兴趣盎然;同时在多媒体环境下,音乐的创造也变得简单易行。学生只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操作鼠标和键盘就能创作自己心仪的乐曲,并现场试听。新的课程标准还“提倡学科综合”,在音乐课程中体现为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在教学实践中,课标重视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强调以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态势,拓展音乐教育的深度、广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音乐能力的发展。网络中的音乐资源,多表现为文字、图画、动画、音乐、影像一体,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学科,这些音乐资源的问世正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表现。不仅如此,网络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的即时性交流提供了平台,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反馈。

四、利用网络音乐资源,更好地服务音乐教学

无论在专业音乐教学还是基础音乐教学中,对网络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屡见不鲜。如在和声课中,利用MIDI先进技术改变学生和声学习中思维与音响脱节的状况,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使和声教学产生了崭新的变化;在声乐课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歌唱器官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并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演出状态体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广泛地利用网络音乐资源还受到一些客观原因的制约,如教学设施的缺乏、经费的不足等,但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将广泛开展,大多数教师均能利用网上及远程教育艺术教育资源、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9.音乐的教学计划 篇九

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一种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进行论述。

1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对于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音乐课能安排课堂教学,那就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进入到音乐中,享受音乐;如果不能安排课堂教学,那么课外音乐生活要丰富多彩,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1.1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教学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欣赏课不仅要有高雅音乐,还要加入适合大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太受学生欢迎,而流行音乐则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陈慧琳、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而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却还是占有大部分。笔者曾经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喜欢高雅还是流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翻开所使用的教材,几乎没有流行歌曲的位置,因为教师认为只有高雅音乐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提到流行歌曲,大多还是联想到情啊、爱啊,认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不然,很多流行歌曲内容也很健康,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帮助不亚于高雅音乐。笔者曾经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欣赏,先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中国》,结果学生反映比较平淡,根本看不出那种热爱的感情,而且因为唱法比较专业,他们只能听而不能跟着唱。但是在放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时则表现得比较充满激情,而且能够跟着音乐唱上几句,谁又能说这几首歌所表达的意义不好呢?

其实,在流行歌手以及他们所唱的歌曲中,有很多意义都是非常好的`。比如韩红的《天亮了》,从侧面表现了父母无私的爱,所以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表达了不能放弃梦想,要坚持到底;等等。对于这些歌曲,学生表现得非常热情,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甚至课间10分钟都要求继续欣赏,而且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也非常有帮助。很多教师都头疼乐理的讲解,因为学生是非专业的,感觉很难对他们讲清楚音符、节奏等,但是因为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可以借助旋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他们唱得更好。可见,对于流行音乐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选择地进行欣赏,这比只欣赏高雅音乐,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反映平淡要好得多。

1.2音乐社团

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单单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高职音乐教育形式,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如潍坊科技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在艺术团中又按不同的艺术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社团,并且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的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学校则把社团活动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高职音乐教学的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而诸如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等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即使对于爱好者较少的戏曲、曲艺等在课堂上出现较少的艺术形式,学生社团也可以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另外,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排练、参加演出、举办校园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也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社团活动看成是学生课外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充分重视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使课外社团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围绕积极健康的主题开展,正确定位社团的活动导向,建立明确的社团管理制度,安排固定的分管、指导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应该制定配套的监督、激励制度,对于出色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不良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指导。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弱点,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

1.3举办晚会

晚会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小范围内的晚会,比如一个班或者一个系部的晚会,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晚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和锻炼。晚会的整个过程,从筹备、进行一直到结束都需要学生的参与,而学生不管是筹备晚会的,还是参与演出的,整个过程都被音乐感染着。就是作为现场的观众,也能在晚会进行时通过观看同学的演出强烈地感受音乐,感受艺术。相对于其他音乐教学形式,举办晚会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增强班级和系部的凝聚力。

2合理设置课程

2.1根据学生兴趣安排选修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主要还是采用公选课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还是凭着对音乐的兴趣来选课。但是目前各高校在音乐方面开设的公选课基本上还是采用音乐鉴赏的形式,只有少数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开设其他类型的音乐公选课,比如葫芦丝、吉他、合唱等,这类公选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 在进行公选课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技能性的东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声乐方面,比如合唱可以作为音乐公选课考虑的对象;在合唱课中,学生不仅要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做到与其他声部协调好,并且能够学到指挥,这对当今社会中要求的团队精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器乐方面,可以将选修的学生组成小的乐队,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2.2根据教学实际安排选修

在设置音乐选修课时,要根据整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是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选修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如外语专业可以开设外语作品赏析、外语歌曲演唱等,计算机专业可以开设电脑音乐制作等。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选修课。比如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戏曲选修课;对某类乐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乐器选修课。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设选修课,可以分为有基础的和无基础的。四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选修课。这种选课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采用的是“学生聘老师”,只有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可了,教师才可以上这个课,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建立课程考核体系

在各个高校中,运用最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学分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较少,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薄弱,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考核,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音乐欣赏课,可以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因而建议教师多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时可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乐理课采取笔试答卷的形式;实践课可采取面试的形式,由学生唱奏或表演几个本学期所学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由教师当场打分;参加社团的学生,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而是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体会美妙生动的音乐语言,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满足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兴趣也很广泛。教育者要准确把握高职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讲课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不断探寻最佳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才能使每一堂音乐课都充满生趣,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高雁南.高职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2]王靖怡.让葫芦丝走进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J].现代经济信息,(4)

[3]张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业时空,2009(9)

[4]马琦.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09(20)

[5]李佳.浅谈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J].教育与职业,2006(24):105-106

上一篇:沁园春霾下一篇:谈判计划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