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2024-08-08

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0篇)

1.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兴趣主体人格文化涵养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过去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的监鉴赏创作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山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只求“形”似,只求“干净、整洁”,只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的“样板”画做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的作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是童心的萌发,只要是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感情真挚的流露,都应给予肯定。对一些越过教师的清规戒律,独自标新立异,有离奇想法的表现形式,不管他们想得多离奇,更是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美术天赋,都会体会到一种创作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新课程教学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能大胆“想”、充分“说”、快乐“动”、尽情“画”,积极想象,充分交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如以“桥”为题,先让学生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桥,观察它的构造、形状、建筑风格、选用的材料等,接着让学生去收集材料、图片,然后让他们讨论,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构图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创作,创作完后在教室展出,大家互相参观、议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初一年级《中国结》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结”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如“吉祥结”、“如意结”、“同心结”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结”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

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3]教师应利用欣赏课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古希腊的陶器彩画(亦称瓶画、柱式,以及国内外无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人类高尚情感的优秀美术作品。要选择人类美术的精品,加强欣赏和评述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如梵高的《向日葵》、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我国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齐百石的《虾》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富于理性,和谐秀美,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讨论、交流、评述作品,探索发现作品采用的材料与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背景、作家个性以及作品的特色等,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4]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为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正如马斯洛所说:“它极可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遗传因素。它是一种共同的和普遍的东西。在所有健康儿童中肯定都会发现它的存在。”[5]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及多元化文化融合能力

要有创新精神,首先应具有对各种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有对多元化的兼容意识和融合能力。新课程提出综合与探索学习的新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互相包

容、融为一体,把过去单纯的美术分科的教学习惯,变为各学科合作的桥梁。如我在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图片,他们到图书馆查阅,到历史老师那里请教,到网上收寻,通过自己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情感和表现空间,探求艺术的根源。课后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增强了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此外还让学生结合语文古诗词的内容配插图,为历史与社会课布置民族风情展等,以使学生在广泛研讨和探究中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养成喜爱美术、关注生活、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如我上《运动》一课时,先展示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运动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接着让他们欣赏《掷铁饼者》,并讨论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方法,然后启发他们尝试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我还把学生熟悉的写生对象倒置、斜置,让学生做写生练习,做连环画接龙练习;让学生触摸质感不同的各种人物石膏和静物,把这些物体的线条节奏、冷暖感觉等用线条、明暗或色彩等手法表现出来。通过不断选择学生觉得充满新鲜感的方式进行训练,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新技术真正成为所有学生乃至所有知识经济主体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就美术教学而言,这种新技术往往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运用上,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中,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一种新的发现,学生都会体验出一种创作的快感,都会产生一

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探索水彩、蜡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方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尝试单种和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碎蛋壳、旧挂历、吹塑纸等制作剪贴画、立体工艺品、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3、培养学生把新观念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只是手段,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才是目的。作为中学生,就是要他们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如“六一”儿童节到幼儿园协助布置环境,为社区老人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根据自己的设想布置班级环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等。由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有助于培养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上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从培养学

生学习美术的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就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

2.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1 化学用语的分类

在中学化学中,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图式四个部分。它是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知识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的。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体系, 在高中阶段得到充分提高。

化学符号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同位素符号、电子式、根式。

化学式主要包括:最简式、分子式、结构式、同分异构式、氢键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方程式、可逆反应通式、电极反应方程式、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形成过程的式子。

化学图式主要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氢原子电子云示意图、晶体结构图。

2 初高中阶段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

2.1 初中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在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中都涉及到化学用语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第1点,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过程与方法的第2点,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一级主题, 其中化学用语的系统教学主要集中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两个主题上。

2.2 高中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用语除初中已经涉及的外还有同位素符号、电子式、根式、最简式、分子式、结构式、同分异构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方程式、可逆反应通式、电极反应方程式、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形成过程的式子、晶体结构图等。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纵观其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在化学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章出现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出现电化学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中出现热化学方程式等。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在基本化学用语上与现行教材要求是一致的, 而高中新课程还未在甘肃省临洮县正式实施, 所以下面我就现行中化学教材 (初中新课程、高中旧体系)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

3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初中起始教学阶段, 开始渗透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有关化学用语的内容教材在第四单元才出现, 对于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化学用语, 学生过去从没接触过, 而且往往感觉枯燥无味, 如果集中学习, 并要求他们一下子掌握, 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的超前措施, 从化学教学起始阶段就要不断渗透有关化学用语的知识。例如, 为了避免学到初中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一节内容时, 大量的元素符号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到很难记忆, 如果教师在进行前三单元的教学中, 只要出现物质名称或文字表达式, 就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并要求学生识记, 这样不断积累下来, 等学到“元素”时, 绝大多数的元素符号学生都已熟悉, 元素符号这个教学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渗透化学用语, 学生不仅不觉得吃力, 反而还很感兴趣, 并能深刻了解化学中的这些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3.2 初高中知识脱节, 学生过早分化

就现在的高中学生而言, 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 初中教师也因升学压力对有些内容教学时不作拓展或干脆不与涉及。使得学生一进入高中, 对化学中突然出现的新知识不知所知。例如, 在初中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中讲酸、碱溶液的导电性时, 只说明了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离子, 并没有说明这是电离, 教材也没有要求盐溶液的导电性。而在高一化学 (必修)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节中教材开头就是“在初中化学中, 我们知道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不导电, 而它们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 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这使得学生不能理解。而且此节内容既要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又要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知识点集中,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如果我们在初中阶段扩展一些内容作为学生了解的知识点, 在讲溶液导电性时能够说明不仅是酸、碱的溶液导电, 而且可溶性盐的溶液也能导电, 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 生成了阴阳离子。这样学生高一时就容易理解教材所述, 也容易掌握强弱电解质;通过二次接触学生也能使学生不再将电离和导电性混淆, 也能够掌握并书写电离方程式, 同时降低了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对物质的拆分的难度, 从而使更容易掌握这块知识, 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3 要强调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 所以在书写时一定要强调规范性, 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这些从近年来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及高三的模拟考试试卷的答题中可以看出, 尤为突出的是原电池及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在电化学中, 书写电极方程式是其中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下面以原电池为例谈谈电极反应书写的方法, 原电池有三种常见的类型:

第一种给出两个电极, 一种电解液, 这种电极反应最容易写, 一般规律是, 负极本身失去电子溶解, 正极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 (我们通常也用这个现象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溶解的电极为负级, 正极则是产生气体或质量增加) ;

第二种燃料电池:规律是可燃性气体在负极反应, 氧气通入的电极为正极。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题目给的电解液。

3.4 反复训练, 反复讲评, 反复订正

化学用语的知识点细碎, 规范性强, 很容易遗忘, 所以一定要反复训练、反复讲评、反复订正。在化学用语的新授课上可以利用教学案的形式, 做到每节课都能够充分的讲练结合。即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化学用语, 也可以在课前用几分钟复习一下化学用语的书写或化学用语的意义, 让学生口述甚至默写, 教师进行讲评并要求学生订正, 这样每节课积累下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练习及讲评学生在书写时出现的问题, 就可以帮助学生完全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另外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强化训练。

竞赛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 可以很好地巩固教学,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竞争意识。

总之, 教师要统观全局, 理清脉络, 认清各种化学用语的特点, 比较各自的异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要打好一定的基础, 然后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和讲清新的化学用语, 这样, 从整体着眼, 从具体入手, 环环扣紧, 严格要求, 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完成化学用语教学目标中确定的教学任务。

摘要:化学用语既是化学学科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 也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中化学用语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上的误区, 使化学用语的教学质量面临挑战, 加强化学用语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化学,化学用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史绍典.高中课程方案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人教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选修、必修加选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1 物理教学中“启发点”的选择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为使学生在各种启发诱导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精心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一般需要考虑的方面有:

(1)在知识重点处寻找启发点

心理学家罗索指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正确的做法是把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新旧知识衔接处选择启发点

启发的价值主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在知识的衔接上选择启发点,能使学生在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延伸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从回答问题“卡壳点”挖掘启发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点”寻找的启发点称为“动态”启发点,它是伴随着教学的动态过程出现的,如果启发得当,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4)从练习错误的疑难处探寻启发点

在错误之处探索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开启心智,启发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

2 物理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是主导作用,益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这一精辟见解说明: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学生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和认真琢磨的兴趣,学生的“力”要使其“自者”,“用”要使其“自致”,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要靠教师的引导、启发和辛勤培育,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启发需要通过哪些方式,笔者整理归纳出如下方式: 2.1 实验启发

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好奇”,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及探究的冲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大气压的教学,学生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可让学生动手做一组由浅入深的系列实验:

①由“水杯一纸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的存在;

②由“漏斗——橡皮膜”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方向存在大气压;

③由“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多大”;

④由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的数值及测量原理。

这组实验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设疑启发

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努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设疑启发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难易适度的疑难问题加以发掘深化,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问题。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可设问:“任何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么样?”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小车从斜面下滑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继续设疑:“如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如何运动?……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小车又会怎样运动?”学生在阶梯式的设疑启发下,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结论。随后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的?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导出的抽象过程,更好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3 比较启发

心理学谢切诺夫认为:“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宝藏。”在物理教学应用比较的方法,揭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寻找知识之间的的相互联系,对巩固和深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比较启发是通过比较,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差异,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启发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启发思维,开阔思路,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在比较启发中抓住可比知识,运用多种比较手段来启动比较思维,活化思维,开拓新思路。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进行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深思,就能架起教与学之际间的思维桥梁。例如,讲压强时,举学生熟悉的对比例子:①同一人滑雪与步行陷入雪中的情况怎样?②胖人和瘦人滑雪陷入雪中的情况怎样?启发学生深思,就能沟通思路:“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有关”,学生顿时彻悟:“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4 情景启发

情景启发是指通过实验演示、挂图、板画、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启发方法。例如,讲浮体所受浮力大小的特点时,可在蜡烛尾部嵌一铁钉,使之竖直漂浮在水面,再向水中撒一些盐,让学生观察蜡烛是否上浮,为什么?随着教师进一步提问:“能否水澡不撒盐也能使蜡烛上浮?”这时学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点燃蜡烛使之上浮的办法。教师将蜡烛点燃,让学生观察这个物理情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所能反映出的物理规律是什么?学生利用创设和转换的情境,多角度思考问题,活化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5 归谬启发

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思维过程及结论进行评价,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求新求异。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由一些学生的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把惯性大小跟速度大小混为一谈。他们往往根据“汽车行驶得越快,刹车越困难”一类现象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矫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局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很难讲深讲透。为此,教师可利用归谬启发来诱导学生。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三个相同的铁球,让其中一个静止不动,另二个球以不同的速度滚动。教师根据学生思维上存在的缺陷有意设问:“假设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那么三个小球谁的惯性大,谁次之,谁为零?”当学生中出现争论时,教师随即向出现思维偏差的学生指出:你的结论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矛盾吗?通过学生参与归谬过程“识物讲理”,准确理解了惯性的概念。

2.6 研讨启发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识物讲理”,大胆猜想,来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因此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维时也要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密度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师提出了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让学生讨论,如去商店打酱油,打1千克酱油,售货员用提筒提1次,打2千克,就提2次,为什么酱油的质量数可以用容积来量度呢?学生研讨大致可以得出:

①同一提筒每一次提酱油的质量数相同。

②相同体积的酱油质量是相同的。

③酱油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思:

①其它液体,如酒、醋等是否也有这种性质?

②固体怎样?两个完全相同的砝码,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经过学生的研讨,也可以得出:两个砝码的质量和体积都是一个的两倍,其质量与体积之比mV =定值(设为ρ),由此推广到对一切均匀物质都具有上述性质。教师再提出:不同的物质对应的ρ值是否相同呢?比如把1千克酱油和1千克豆油装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瓶子中,会发现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经学生的研讨,可以概括:不同的物质对应的ρ值不同,ρ值反映物质的特性,由此,很自然地引入密度的概念。可见,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研讨,能启发学生正确的理解知识,培养思维的能力。

2.7 激趣启发

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起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热传递时,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面小鱼却安然无恙。像这类“煮金鱼”、“喷泉”、“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实验,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新奇的现象常常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这种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现象的表面,而要力图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可见,教师以“趣”去启发学生思维,实乃妙法。

2.8 悬念启发

悬念启发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的目的。教师先是创造事物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一触即发之势,学生此时急待知道事情的发展或结果,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紧张兴奋之态,为解疑排难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拿着一支盛水的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把相互套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齐答:一定掉下来。于是将相互套着的试管倒转过来,使其管口竖直向下。学生清楚的看到: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闭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然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悬念,学生纷纷刨根问底。通过悬念启发引入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

2.9 设问启发

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中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线索,指出了思维方向,但还必须给学生思维的“阶梯”和“时间”。例如,在浮力应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轮船的原理,可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设问启发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学生常回答:因铁比木头重。)进一步问: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如何解释?待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浮在水面上?这些实例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怀疑。通过设问引发了学生探究新知欲望。进而理解轮船浮在水面上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吴亚平.引发初中学生物理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学》.1993年10期

[2]曹喜.启发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1998年10期

4.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篇四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zz

成员zzzzzzzzzzzzz

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zz

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组长z

成员zzzzzzzzzzzzzzzzzzz

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协调和联络小组

组长:学生会主席

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

(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评价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b、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

5.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五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

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张延成副组长:窦兴民、聂炳法、段连学成员:曹林、丛临香、马玉明、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习的情境,让

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6.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我校教师将尽一切做好教材的实验工作。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二、课改组织机

课改组长:丁

副组长:任鹏辉

胡养兵

成 员: 王德富

武志毅

李小生

张兆武

田耀斌

孙芒果

李捍卫

蔺桢

李伟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集贤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改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的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县局教研室汇报结题。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具体落实过程 为把本次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我校首先从思想上引领教师接受新理念,以思想指导行动。根据课改组的指导思想,我校先确定四个课改实验班,期中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两个班,在这四个班试点先行,课改组全程跟踪研讨学习,及时发现和整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使本次课改有效化,实用化,科学化,符合我校实际,打造我校特色。在课改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推广,在全校实施新课改,引导教师逐步将新课程理念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从而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六、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改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 懒人”“懒思想”的现象,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7.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新课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就对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教育理念, 完善教学方法, 更新知识结构, 借此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本文对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探讨, 以期为优化中学体育师资素质和能力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实施以来, 中学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中学体育教师个人素质方面的局限性, 已经对新课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 真正承担起中学体育教学的重任, 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首先应对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多所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笔者认为,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整体文化素养较低

目前,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 在各项体育项目上都达到一定水准, 但是长时间的训练难免会影响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就造成一个普遍的现象, 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层次。并且,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中学体育教师进入学校教书育人之前的岗前培训中, 往往忽视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讲解, 却过分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 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体育作为一门科学, 其中蕴含大量的知识和理论, 不是仅仅依靠肢体方面的训练就能够充分实现它的本质的。在中学阶段, 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都很有限, 在很多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这些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把体育的本质逐渐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筅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刘宪军

但是, 实际上, 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学科背后蕴含的价值知之甚少, 还根本没有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教师自身体育理论知识的缺乏, 根本不能把体育的真谛融入教学中, 使得体育课程丧失了应有的巨大价值。

2. 部分教师教育态度消极

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我国中学生源的大落差, 中学面临着教育资源的整合, 各中学之间竞争激烈, 而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应试能力之争、升学率之争, 而体育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是没有显性关系的, 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 许多中学着眼于自身的短期利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受到忽视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变。

安儒亮曾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把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偏低的成因主要归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教师的物质待遇; (2) 学校管理和领导行为; (3)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4) 教师的人际关系; (5) 社会环境因素;诸多外在因素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1]有些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事业热情淡漠、缺乏事业心和进取心。还有的教师根本不把体育教学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来看待, 而只是作为一个差事来应付, 很自然地在工作中难有上进心和创造性。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推进、实施需要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进行, 这种消极应付的态度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 教育科研的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教育界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呼声的日益高涨, 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大多数教师不重视这项工作, 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江西省的一份调查表明, 53%的中学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无必要;69%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教育研究部门的事;34%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和推进素质教育关系不大;73%的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不了解;有76%的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新动态、新成果不了解;有83%的教师没有读过新版的本学科大学教材;有67%的教师在一年内没有读过教育理论杂志, 有91%的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1]。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程取得突破的措施

1. 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要加强新时期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实际上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 我国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已初步确立, 就是“严谨治学, 科学育人;热爱学生, 以情育人;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团结协作, 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 职业育人”[2]。

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并不是基于对硬性规定的绝对遵守, 而是教师本人应当把职业道德的规范真正融入大脑、消化在血液中, 了解到职业道德的真实意义所在。道德的约束只是一种外在的硬性规定, 是习惯意义上大众理解的对于事件的处理方式。而道德的真正意义在于发自内心的自我的约束和完善。自我主动寻求道德的完善和提升, 主动增强自我的素质, 对教育对象进行依据实际情况能动的教导,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真正从价值层面上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才会积极主动地向新课程的要求努力完善自己。

2. 教学理想的塑造

教学理想是一个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最高目的。教学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终极体现。理想对于任何一个个体和事业来说都是其灵魂所在, 教育理想和师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如果失去了理想,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失去了构建的基础。由此看来,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首先要依赖于教学理想的塑造与明确。

现阶段,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准较低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理想的短浅, 教学信心的缺乏。当下中学教学中反映出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缺乏工作热情, 普遍觉得工作的前途渺茫, 没有真正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限制和制约了我国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并且其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这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无视民族大业的行为正是教学理想短浅所致的职业道德的丧失。

教学理想是教师对于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追求的最高目标。高尚、远大的教学理想能够使教师在日常的平凡的教学活动中被激发出无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中, 应该首先确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进步的远大教育理想, 明确体育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 创新力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这会影响到几代人的思想意识, 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在新课程条件下, 教育理想应该努力被树立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尚教育理想。其次,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该职业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重。教师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对学生有爱心, 有献身教育的巨大动力。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对中学体育事业极大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学基础体育教学中去。

3. 个人修养的提高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决定着教师的精神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等老师给教师素质所下的定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3]由此可见, 教师个人修养在教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体育学科的课程设置的特殊性较之于其他学科课程更为生动而直观, 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修养。

“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所包含的心理品质一般包括持久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及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豁达的心胸等。教师的个性修养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和他们品德的形成及人格的塑造。而且对教师自身来说, 个性修养不仅是自身素质结构的核心之一, 并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2]。面对新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 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认清形势, 努力培养和提高自我的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另一个重要方面是, 教师应该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以一个稳定、乐观的积极心态去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惟有这样, 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 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等.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时报, 2000 (4) .

[2]国家教委, 全国教育工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 1997.

8.在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篇八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各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目前学校由于经费的缺乏,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PH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农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象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评价方式滞后制约课程改革

尽管中考的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学校和师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某些农村中学的一些做法更是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新课提前结束、延长复习时间、新老教材一起用,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新《标准》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提倡另外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即“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法和活动表现评价法。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自评):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等。化学学习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三)活动表现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近年来我市实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三、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化学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思想,而且得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想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教学目标。

(二)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实物、图片、模型等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景。

(三)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四)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五)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四、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9.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篇九

前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反映出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广东江北中学是一所老牌省重点中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矢志不移地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名师、优生和科学的课程。对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可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研水平大大提升,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实现向名师的飞跃;实施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北中的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化平凡为卓越。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是北中实现飞跃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规则

1、开发与申报

每位北中的教师都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义务

(1)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自主制订课程纲要和编写教材。

(2)在开学第一周向学校教导处进行校本课程开设的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XX学科校本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等。

《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求“价值”要反映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目标”要体现三维一体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

②自编教材和课程安排

对教材的要求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实用价值,有助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排形式可多样性,内容从易到难,课程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要注意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课时量为18课时。

对课程实施设计的要求:课程实施设计内容包括: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建议、课程完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支持、班级组成及管理等。

③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涉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成果交流和展示等。

2、审核

在开学第二周,由学校教导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题列入《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提供学生进行选择。审核是对课程是还符合以上对课程申报的要求。

3、选课和组建课程学习班

(1)学校将《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发放到各班,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在选课时应尽可能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生有试听一节和重选一次的机会。但在课程进行到第二课时后应稳定下来。

(2)学生选课完成后年级进行汇总登记,将所选课程及学生人数报教导处,所选课程学生人数15人以上,同意开设该校本课程,学校按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导处统一检查。

4、对课程评价

10.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世纪人才

我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即非常注重语文教学及语文的教研教改,在这几年中,经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构建了一个课内课外联系紧密、校内校外的沟通和谐、学科之间相处融洽的教研教改的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聚全校之力,融众家之长,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语文教研教改方面的作法

多年来我们满怀豪情地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语文教学的改革,我校一直把它放在首位,对此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实现了三大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的主动的发展。

1、语文科学观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它能使教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开阔的视野,有创新的精神,有不断求索的动力。语文教学应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服务。本着这个宗旨,我校着力于改革语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使语文教学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我们注重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信息世界,努力将语文课堂教与语文课外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行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组建文学社团,加强课外阅读,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评选故事大王、古诗小能手、演讲小明星等。我校还根据各学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针对各册教材课文间的相互联系,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比如我们在上<<可爱的草塘>>、<<蛇与庄稼>>、<<大瀑布的葬礼>>三篇课文时是,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我校教师就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介绍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保护作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这样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中心”的作法。

2、教学方法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讲说,繁琐分析课文,学生在课堂里默默聆听,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语文教学陷少、慢、差、费的困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教师坚决摒弃繁琐的讲解,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得到感悟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营造自学、思考与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良好的氛围,对于激活思维,提高学习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

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课文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自己的想像甚至是“突发奇想”;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

3、学习方法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低中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高效的学习。

组织好全班交流。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

二、以语文教研教改为龙头,全面开展学校各项工作。近几年工作回顾:四大教育特色

1、素质培养——让每个学生拥有闪光之处

艺术素质培养 我部音乐、美术、舞蹈拥有极优秀的师资,辅导学生在市县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年度,又新开设书法课程,从多渠道进行艺术培养。事实胜于雄辩,宣传栏里的艺术之星、各项汇报演出中的大型舞蹈、器乐、书画表演都是最佳的明证。2003年8月,我部学生集体舞蹈《海网渔歌》参加省“蒲公英”杯歌舞赛,获金杯奖。2004年5月,在省经典导读节目比赛中,我部选送节目,喜获省特等奖,被推荐赴香港参加全球华人经典文化交流活动。2004年4月,我部参加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三O四社区广场文化文艺汇演,《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均对我校学生的文艺节目进行了摄影报道,向全省推介。今年8月,我部选送的节目《我不再是让你操心的孩子》、《海浪声声》等代表湖南省去人了大会堂参加演出,获得全国第三名。

体育素质培养

近几年小学部每年度均举行了广播体操赛,况空前。由体育老师周亮军带领体育组一些年轻的体育老师,开辟了体操队、健美操队、5术队。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演出,表现相当出色。历年来,我校代表队参加县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名列全县第一。2004年5月,我部田径代表队参加县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在乡镇联校中综合排名第一,总分遥遥领先。

科技素质培养

小学部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上周由我部科技辅导员谢朝文老师精心组织策划,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又成功举办了玉潭中学小学部第六届科技活动节。这次科技节共收到了各项作品386件,特别是四驱车竞速和四驱车拼装,学生报名踊跃,热情高涨。科幻画科技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提供空间。

文学素质培养

在近两年中,我部作文教学也喜获丰收,先后有张沛汝、谭叶、姜迎等22名同学在县作文竞赛中,获县一等奖,43名同学获县二三等奖。有刘清宇、宋平萍等同学在《宁乡日报》发表作品,张慧中同学参加“少奇主题”征文赛获县二等奖,被选编入该丛书。

兴趣特长培养

让家长个个满意,让学生个个闪光。小学部给学生特长发展以足够多的时间,每天的第七节课和周六上午的特长培训持之以恒,保质保量,使学生学有所长,在今年的家长汇报活动中,全体学生人人上台,个个表演,综合素质将会得以充分体现。2004年4月,我部学生参加全国绘画书法比赛,有喻盼倩、李新宇同学获省一等奖,有张慧中、贺丹同学获全国双龙杯美术作品赛银奖。2004年5月,我部98(2)班学生龚云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市小学生计算机奥赛,荣获全县第一名。

1、教研教改——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1.学科赛课

课堂教学成为展现教师素质的舞台。我部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风格独具,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学生乐学善学。教师在各项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近年来有林群英、朱新霞、胡小英、成波、邱玲、周兢、周亮军、戴喜元、彭志勇、李弥坚18位教师获县一等奖。2004年2月,在全县小学新课程理念赛课活动,我部朱新霞、张志红、林群英师参加比赛,均获县一等奖。

2.经典导读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学生潜能,我部承接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全校6个班,共290名学生参与实验。一年来取得不俗成绩,在2004年上学期参加长沙市古诗词诵唱演比赛,我部节目《水调歌头》获市二等奖。不少三年级学生能背诵《大学》、《笠翁对韵》等。2003年10月,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经典文化实验课题负责人刘孝听教授来我部进行实验授牌,我部首批6个班学生参与实验,标志着我校开始省十五重点规范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

2、德育熏陶——让每个学生拥有良好品行 1.礼仪教育

本年度,我部积极推进礼仪修养,强化纪律教育,进行路队训练。在学习纪律、日常行为规范、路队训练上高标准严要求,树“小军人”风范。课间操、中餐、放学一律呈两路纵队。并实行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经典导读的人文精华,陶冶高雅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将礼仪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形成习惯而受用一生。现在教师不需具体指挥,各班队伍一样整齐有序。

2.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作为德育的一大载体,更是频敏精彩,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见识、发展能力,《中国乡镇企业报》、《潇湘晨报》、《湘声报》、《东方新报》等其他媒体都曾对我部的活动进行过采访报道。

3、英语教学——让每个学生超前六年掌握

我部英语教学,全县领先。从学前班开始,便开设英语课程,将“陈雷英语”教学法与快乐英语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口语及听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2004年1月,举行的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中,有宋平萍、胡玮琦、黎添雨获国这级优秀奖、省二等奖。2004年4月,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NEPS)有宋平萍、龙思丽、蔡璇、易佩韦等七位同学进入决赛,成绩喜人。2003年11月,我部学生参加省英语系列比赛,有5人在口语比赛中获省一二等奖,有7人次在英语贺卡设计中获省奖。

大家有目共睹,我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室少,班容大,但我们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期望在各位专家与同行们的指导下,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办得更具特色。

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部

上一篇:做什么生意赚钱?怎么选择创业项目下一篇:杜绝浪费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