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2024-07-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精选8篇)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孝感市毛陈镇同欢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开展情况,分析该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制约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建议。

(二)调查地点:孝感市毛陈镇同欢村

(三)调查时间:2010年8月27日

(四)调查对象:孝感市毛陈镇同欢村村干部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五)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六)调查课题历史背景资料:

我国在50年代就初步建立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并开始兴办合作医疗,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多种原因,困难和问题很多。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缓慢,城乡居民医疗水平差距加大,特别是农民群众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有病不医、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突出。

鉴于此,我国政府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后期两度试图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当时推行的是“民办公助,自愿参加”,这实际上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明确社会保障国家主体责任的定位,路子没有走对,资金不到位,再加上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所以最终均未能成功。本世纪初,伴随着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上的根本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国家在多方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于2002年重新开启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提出远景规划,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农合制度。

(七)调查事实:

孝感市毛陈镇同欢村于 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483,参合率为93.5%。孝感市毛陈镇同欢村合作医疗可筹集资金来源包括三方面:农民每人每年缴纳个人参合资金15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按每人每年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5元,区财政补助5元。其中,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的个人参合资金由市乡两级财政解决。参合人员以下四种情况下可得到相关医疗补助:

(1)在保障期限内因病发生住院费用的人可得到一定的补助(以补助住院费用为主),具体补助方案如下:

定点医疗机构 起付线(元)补助比例(%)

乡、镇、街道卫生院(医院)8055

市级医院 30045

市级以上医院 80030

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医疗补助20000元内

(2)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主要分娩产妇能享受80元的补助;

(3)对癌症、精神分裂症、中风后瘫痪、尿毒症、肝硬化晚期等患特殊重大疾病的人,可予以适当医疗门诊补助;

(4)五保户、特困户患大病,其住院医疗费用超过封顶线,符合条件的可向市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

(八)新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患者到乡村卫生院就诊住院急剧增加。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欠账,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医疗供求矛盾,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一、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

大。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有的定点医院、乡镇定点卫生院相关管理者和医护人员认为医生就是看病,不考虑某种药是不是在合作医疗用药的目录之内,甚至有个别乡镇卫生院对外伤等疾病采取回避的办法,针对结核病、精神病、儿科病等病种的药品偏少,不利于解决参合患者的实际困难。“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设备简陋,人才匮乏.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虽然农民到所在乡镇卫生院看病能报销的更多,但有些病在那里根本难以治疗,或者难以放心,不得不舍近求远到省市大医院看病,不仅医疗负担随之加重,而且很难报销或者报销数额极低,贫困农民仍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甚至有的只能放弃治疗.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新农合制度开始实施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部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简陋设备,如何使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这些成为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

(2)资金仍然不足,实际覆盖面偏小

(3)仍是“富人看病”,穷人反而被排斥

(4)“大病”“小病”难以兼顾,“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5)组织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偏高

(九)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农民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农村实事之

一、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农民健康工程”的头号重要内容。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合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1)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

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帮助群众算大帐、算细帐、算长远帐,引导他们克服侥幸心理,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强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参合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广泛宣传医疗服务机构不同的报销比例和医生用药告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要强化和普及农村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切实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2)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内容。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我镇每年实施方案,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十分注重农民的参与,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变“高”的参与率为“深”的参与度。包括从政策设计、具体实施、筹资与监督管理各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参与性和公开性。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农村合作医疗。不宜搞“一刀切”。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应当及时由“保大病”调整为“预防保健为主”。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的投资力度。另方面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方向着重放在社区能够治疗、不需住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杜绝“小病拖大”、“大病等死”。

(5)变“大病统筹”为在贫困山区农村实行普遍的“大病救助”。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负责,并可吸收民间捐赠。管理上须与“合作医疗”完全分开。“大病救助”不同于目前已经实行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覆盖面应当更广些。建议由政府扶贫开发部门或民政部门负责,另设专项基金。

(6)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与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进行,重点在农村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体制上强化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医生的功能,相应弱化乡镇卫生院。可考虑将乡镇卫生院医生全部转为包村的社区医生,农民对社区医生有选择权,同时鼓励有资质的民间医生私人医生参与社区医疗保健市场竞争。

(7)采取措施进一步平抑农村药价。在县一级医院推行医药分开,扶持建设平价药房。鼓励发掘和发展中草药、针灸等民间医疗方法,大幅降低医疗成本。

结束语:总而言之,尽管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形势依然严峻,但政府正在努力为尚未参合的近八亿农民提供医疗保障,并明确提出了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试点是一个大胆的历史性开端。当然,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面临很多挑战。指出问题总是相对容易的,更多的挑战来自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不断完善政策,但毕竟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令人欣慰的是,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参考,这包括九十年代城市医疗改革的经验、过去旨在复兴农村合作医疗的数次尝试,以及来自国外医疗卫生发展的经验。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推行和制度不断完善,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促进城乡和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二

制度推行以来, 学界有关新农合的研究成果不断。伴随参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农合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方面的缺陷也显现出来, 突出表现在起付线高、容易导致逆向转移支付 (蒲川、游岚、张维斌, 2010) 。新农合的主干制度安排忽视了农村各主体的非均质性, 无法破解限价与报销瓶颈 (王鹏、王阿洁, 2009) 。在微观层面上, 参合农民报销方式手续繁琐, 报销不及时 (张朝华, 2010) ;自费项目多, 报销范围偏窄 (陈艺, 2010) 。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 大多从制度层面分析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的反馈中提出问题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新农合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 掌握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 倾听农民对制度的改进建议, 笔者来到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 展开了问卷调查。

一、样本来源

江苏省淮安市共有116个乡镇, 1413个行政村, 农村总人口约360万。截至目前, 淮安市新农合覆盖率已达97.07%, 其中, 楚州区农民参合率达100%。 (1) 涟水县是淮安市人口大县, 而黄营乡又是涟水县的农业大乡、林果之乡。对于一个拥有庞大农业人口的乡镇来说, 确保农民病有所医、享受价格低廉且有大病保障的医疗产品, 既是农民的期望, 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本次调查共走访黄营乡下四个行政村, 它们是:黄营村、许荡村、祝贤村和洪庄村。发放问卷160份, 其中有效问卷156份, 问卷有效率达97.5%。以户为单位, 农村有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 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选择,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就医花销、生病后的就医地点选择、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与了解渠道、受益频率、满意程度以及改进建议, 并对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等的基本信息作了统计, 便于进行相关分析。综合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

二、情况分析

通过此次调研, 笔者对黄营乡新农合的总体实施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当地的医保现状看, 收入来源的狭窄、收入水平的低下, 使得生病成为了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在农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 新农合制度的重要性才真正体现出来。以大病保障为目的的新农合, 有助于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农民们大都看到了这一点, 因此选择了参合。他们普遍认为, 多一份保障就能多一些依靠, 多一些“安全感”。但是, 新农合的受益情况还不太乐观, 农民认为新农合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具体分析将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农户的参合与就医情况

1. 农户家庭基本状况

(1) 家庭人口状况

社会学概论指出,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核心家庭, 即一夫一妻及其未婚子女;主干家庭, 即祖父母, 一对子媳及孙子女;联合家庭, 即祖父母, 一对以上子媳及孙子女。除此之外, 丁克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孤儿家庭等其他家庭也不少见。 (2)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家庭属于主干家庭, 只是子媳长期在外打工, 孙子女和其祖父母一起生活, 但各类生活开支仍要靠子媳, 因此这种家庭并非隔代家庭。

(2) 家庭年收入状况

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 黄营乡农村家庭年收入在2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 我国贫困线标准拟调整至人均年收入1300元。按平均每户四口人计算, 黄营乡农村地区仍有近50%的农户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3) 农户参合情况

在发放的160份问卷中, 共156人参加了新农合, 参合率达到97.5%, 高于淮安市新农合覆盖率, 说明涟水县黄营乡总体参合情况良好。

2. 农户就医情况

(1) 就医花销

结合被调查农户的健康状况, 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使用统计学中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是否有显著影响。

健康状况的三个水平:良好、一般、差的均值分别用µ1、µ2、µ3来表示。

提出假设H0:µ1=µ2=µ3,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没有显著影响;H1:µ1、µ2、µ3不全相等,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有显著影响。

运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 将计算结果列成如下方差分析表:

因为检验统计量F值>临界值F0.1, 所以拒绝原假设H0,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有显著影响。表二中直观反映, 健康状况越好, 就医花销越少。

(2) 就医去向的选择

对问题“如果生病了, 您一般首选去哪里看病”的统计, 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看, 农民对就医去向的选择各有各的想法, 仅有近三成农民选择去医保指定医院就诊, 选择私人诊所的人数最多, 去大医院的寥寥无几。这说明多数农民还是更信赖私人诊所, 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欠缺。

(3) 外地生病后的选择

对问题“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仅限于当地, 若您参加了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但您在外地时得了较严重的病, 您会怎样选择”的统计, 结果如下:

虽然外地报销程序仍然不完善, 但是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在外地及时就医, 这表明农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调查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少部分农民由于经济拮据, 还是选择回本地就医;甚至还有个别农民不就医。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在外地报销不方便, 回家报销放心。因此, 新农合在异地报销方面亟待完善。

(二) 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

1. 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

对问题“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了解多少”的统计, 结果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65.4%的农民对新农合是了解的, 这说明大部分农民是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参合的, 他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了。但并非所有农民都是在分析得失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2. 了解新农合制度的渠道

对问题“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统计, 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信息主要通过村委会的宣传资料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获得, 这说明地方政府部门在宣传工作上做得比较到位。

(三) 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

1. 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及原因

(1) 受益频率

对问题“您自参加新农合以来, 平均多长时间受一次益”的统计, 结果如下:

数据反映, 63.5%的参保农民从新农合中获益, 只是获益次数有所差异, 这表明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调查中笔者也得知, 尚未受益的农民中除了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外, 大都由于报销比例低、范围小、程序繁琐、药价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挫伤了报销的积极性。

(2) 满意程度

对问题“您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吗”的统计, 结果如下: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 超过60%的农民对该制度持满意态度, 这表明新农合制度的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受到了农民实实在在的欢迎。但这一比例还不是很高, 有近30%的农民不置可否, 他们或是因为对制度的不了解, 或是因为身体健康、受益次数少, 个别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低, 可见新农合制度并未完善, 仍有改进的空间。

(3) 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建议

对多选题“您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统计, 结果如下:

由表可见, 大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提出了宝贵意见。但是, 农民们对申请程序、证明材料重要性的把握仍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仅提出个人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制度执行的改进提供参考。

1.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在就医去向的选择上, 农民们各执己见, 统计结果比较分散, 对医保指定医院的选择偏少。这不利于农民在生大病后获得一定量的经济补偿, 未达到新农合大病保障的初衷。因此,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 才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进一步完善外地报销程序, 加快区域报销网络平台建设。部分农民在外地生病却拖到回家才就医, 反映了异地就医后报销程序的不健全和报销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所以, 完善信息网络平台, 提高程序运行效率以及操作透明度, 十分重要。

3.提增报销比例, 扩大报销范围, 简化报销程序, 提高农民报销积极性。从农民的获益情况看, 少部分农民仍未受益, 他们大都因前述方面的问题而降低了报销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宜完善立法, 规范操作, 加强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

4.医保单位应当规范申请程序, 审慎、严格检查报销证明材料, 照章执行, 依法办事。在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调查中, 笔者发现, 对申请程序、证明材料的忽视几乎呈压倒性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认识浅,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医保单位并没有照章办事。因此, 医保单位要提高重视程度, 规范程序、审核材料, 从而带动农民意识的提高。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 农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从高参合率上得以体现。但迫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的医保指定医院数量、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尚处于低级阶段, 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繁琐的报销程序、相对于农民收入而言的高药价, 也不断打击着农民及时就医的积极性。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比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 增幅大大超过农民经济承受能力, 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农合的大面积推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起到缓冲作用, 但政府更应当考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 保证制度执行质量, 而不能盲目追求覆盖率、参合数量;必要时应对特别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努力避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等等。惟此, 才能使新农合制度真正惠及千万农民。

相信随着政府对农村医保现状的不断了解、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新农合制度的不断调整, 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会越来越高, 农民总体健康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朗天.基于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的思考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中国商界, 2009 (5) :4-5.

[2]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1版:11-12.

[3]赵曼, 张广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年, 第1版:12-13.

[4]程刚, 孙建国.不断解决新农合运行中的矛盾持续推进新农合规范健康发展--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题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4) :3-5.

[5]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2版:189-191.

[6]蒲川, 游岚, 张维斌.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以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为视角[J].农村经济, 2010 (3) :62-66.

[7]王鹏, 王阿洁.新农合困境破解微观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7) :20-21.

[8]陈艺.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分析--基于四川省成都市673户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 2010 (4) :68-71.

[9]张文宪.安阳市新农合制度实际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对安阳市实施新农合的分析与思考[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9 (9) :137-138.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三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落实健康体系,我国始终未落下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分别覆盖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疗保险缺失的不公平问题。【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加强群众日常看病保障,深化农村医疗改革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60%,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2】

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实施现状,加强国民对边缘地区农民新农合参与度的关注,调研人员深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就此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保险现状调查,共计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75%。

对象和方法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涉及孝姑镇所有在住村民、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及乡镇医院卫生院在职人员。覆盖11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00人。乐山市孝姑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城东南15公里,地处岷江两岸及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属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以孝姑镇进行此次调研,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发达地区国民及上级政府更为有效的了解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广泛有效性。对363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月平均收入四项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

变量频数百分比变量频数百分比

别男14640.22%

历初中及以下20255.65

女21759.78% 高中/中专12734.99%

合计363100.00% 大专143.86%

龄18岁以下226.06% 本科195.23%

18~209726.72% 研究生及以上10.28%

21~30297.99% 合计363100.00%

31~407520.66%

入<100022963.09%

41~505815.98% 1000~20007420.39%

51~606517.91% 2000~3000369.92%

61~70123.34% >3000236.64%

80以上51.38% 合计363100.00%

合计363100.00%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问卷有村民当面填写,辅以调研人员当面讲解,但不影响其选择,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对孝姑镇新农合现状进行了探讨及现实问题分析。运用excel,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孝姑镇村民参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现状

1.1 政策跟风,新农合整体了解度较低

据调研小组了解,孝姑镇村民中几乎所有在住人员都参与了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一阶段的“广覆盖”的设计理念,但如此高的参保率背后却不乏村民对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知之甚少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1.14%(84/363)村民表示自己对新农合完全不了解;69.70%(253/363)的村民表示自己了解一点;仅有7.16%(26/363)的村民能够肯定地表示自己了解新型医疗保险。大多村民表示自己选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是因为村委会的带动和鼓励,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新政策的肯定。

2 了解途径单一,政府带头作用明显

在对新农合的了解途径调查中显示,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的村民占所有调研对象的60.33%(219/363);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23.14%(84/363);通过他人了解的占14.88%(54/363);通过医生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8.28%(32/363);15.15%(55/363)选择了其他。在大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政府和村委会是了孝姑镇村民了解新农合的主要途径,并且是孝姑镇村民参加保险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村民的极高的参与度与其对新农合的极低了解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虽然村民的积极配合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孝姑镇的顺利实施,对新农合整体了解度的匮乏却让这样的利民政策成了一种形式,跳出表观的参与度,加强村民对于新农合的了解也是目前应该着手落实的事务。

3 新农合医保制度透明化欠缺

访谈中孝姑镇村民表示新型农村合作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己的医疗费用,基本上脱离了以往“不敢看病,有病拖延”的现状,但自己在报销医疗费用的过程中仍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例如对于医保的申报比例和可以申报的药品种类及注意事项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问及是否了解可报销药品种类时,3.03%(11/363)的村民表示非常了解,21.76%(79/363)的村民选择了比较了解,47.93%(197/363)的不太了解,27.27%(99/363)的村民表示完全不了解。“医生开什么处方,就买什么药”成为大多村民看病的一个定律,由于未对可报销药品做一个系统学习,多数村民对可实际可报销的药品模棱两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虽然体现了人民生病政府买单的理念,但是如果参保的村民拿到的只是空头支票,何来医改成效呢?

4 医疗设施未完善,病员输出形成反差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规定,在二级以下医院报销比例高,到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报销比例相对较低。【3】但孝姑镇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基础医疗设施较为简陋,造成县级以下医院难以满足村民看大病的需求的现象。目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门诊就医不能报销,大病住院按照花费金额分层次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其实这一比例对农民基本没有任何帮助,即使有帮助,但作用不大。【4】医院级别越高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以外的费用却越多【5】当遇上稍严重的疾病时,村民都是选择市里或者省城里的大医院,因为那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新农合可以让村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仍是相当昂贵。县级以下医院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县级以下医院病员不饱和,市级省级医院病号饱和的现象。

对于村民来说,新农合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但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趋向而非自我的意识。据上数据显示,23.14%(84/363)的村民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新农合,而60.33%(219/363)的村民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便成为政策落实的一大阻碍,加之村民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让成为政策的具体化的一道瓶颈。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高

调查访谈的孝姑镇居民,大部分人对医保的保障感受都是有保障但不足。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得小病的时候更多,重病时候较少。然而,得小病本身花费的医药费就不多,对于其报销而言,虽少之又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看病有所保障。但是,当得大病时,花费的医药费更多,但其医保补贴相较医药费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没有满足人们最根本的医疗需求。并且,现在医药费用消费逐渐上涨,相对而言,医保报销程度就更有限了。所以,医保确有其保障,但保障也是有限的。

7 医疗消费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67.22%的孝姑镇居民(255/363)对医疗方面的消费感受是勉强可以接受,15.43%的人(56/363)认为难以承受,17.35%的人(63/363)认为不会造成负担。调查的大部分孝姑镇居民都认为,小病痛例如感冒等在当地小诊所能治好,花费不高。但如果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进大医院治疗,所支出的医疗费就是一笔大开销了,对于一些相对较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入不敷出。另外,新农合医疗制度中制定的可报销药物和医疗项目种类偏少【6】,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未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改善自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关于居民医疗保险的问卷中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医疗保险了解度不高,说明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居民不了解参保流程,同时说明居民对医疗保险的关注度很低,自我保险意识淡薄。而且,许多宣传只是停留在介绍新农村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的表面好处而已,并没有突出重点。【7】鉴于此情况,建议通过有力的宣传来打消居民的各种顾虑。同时,让居民真正了解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

当前,我国在医疗保险相关制度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就其而言,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建议推行全国医保“一卡通”。【8】为了方便居民就医用保,建议扩大医保覆盖面。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医保政策的进程。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医疗保险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在调查中也发现,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建议进一步提高相关内容的透明化程度。【9】通过将所有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下实行“阳光”管理,公开,公正,透明。比如:公开报账明细,让受报人知道详细报销情况。建议加强对定点医疗单位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比如:加强药品价格监督

<四>简化报销程序

一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在医院窗口直接补偿;二是简化县城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限时办结补偿结算手续;三是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两项业务一个窗口办理、同时审核结算;四是市级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工作,农民异地就医也能够“当天出院,当天补偿”。【10】

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重要来源,只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受保人真正从中获益,才能改变如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普遍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不难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贯彻、实施仍存在较大问题。若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提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望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柴华敏.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保险研究[D].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3.5:3

[2]谭秀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来自陕西的调查结果分析[D].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1-3

[3]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Z].2009:12.

[4]何忠伟,王有年,陈艳芬.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89

[5]刘芳.新型农村医疗费用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1(08):68-70

[6]吕大伟.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运行管理[J].财经界,2014.(29):74—74.

[7]石金科. 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9:141..

[8]刘玉娟,杨文毕. 广西异地就医管理的探索与困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418-3420.

[9]赵玉香,赵银祥. 我国农村医保现状分析与建议[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49-250.

[10]林秀琴,福州市新农合医疗现状及发展的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福建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璐瑶(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邓世芸(1994-),女,汉族,重庆永川人,主要从事麻醉医学

降央初(1993-),女,藏族,四川甘孜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四

一、初步成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实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农民群众得实惠有机统一。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组织和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合作医疗试点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合作医疗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确保农民身体健康,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证,为农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事例,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好处,关心、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提高。

(二)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通过对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的按比例报销,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尤其是重病大病,作用十分明显。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患病的农民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避免了农民群众因住院造成的医疗过度消费,减少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流失和浪费。

(三)激活了农民医疗需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全村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和住院费用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了合作医疗的重要作用,对医疗需求越来越大,逐渐走出了“小病不治、大病硬抗”的认识误区,杜绝了“小病养成大病、大病造成死亡”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对于一些常用的药品和常规手术政府是给贴的,但是一些是不给予补贴,还有另外一部分是补贴的,而且报销必须在制定的门诊,所以报销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许多调查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说,大医院的床位

费太贵,睡不起,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外出打工人员享受极不方便.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患病就医时常常陷入两难困境:直接在外地就医,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心有不甘;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调查中已经发现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表示不再继续加.

(四)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现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陈旧,人才匮乏,难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竞争激烈,药品价格仍偏高。虽然现在各新农合定点医院药品价格有明显下降,但由于进货渠道、管理机制、运营成本等限制,农合定点医院药价跟私营药店相比,仍偏高。

三、几点思考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支持和补助是关键。从本质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社会范畴,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要求政府给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从公平角度出发,政府理应利用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同时这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从投资回报看,广大农民保持健康向上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难以维系和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趋势。筹资水平上的悬殊导致了保障能力上的明显差距,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的保障需求。因此,要在以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和政府资金支持为主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合理、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可采用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提高保障金额。

(三)要坚持“巩固、完善、监管”的方针,提高运转质量。要不断完善修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探索筹资管理成本更低、补偿结构更合理、群众更方便的保障办法,重点是科学划定补偿比例,使办法更易操作,让群众最大受益,巩固农民群众参合率和受益面,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强化乡镇合管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能落实,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要充分利用好上级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建设投入为契机,积极争取卫生三项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硬、软件设施,提高其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加快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大对合作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严谨、服务周到的合作医疗从业队伍。

四、几点建议

(一)改进方式,巩固和扩大参合队伍。巩固和提高参合率,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为此,要把提高参合率作为该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做好已参合对象的稳定和巩固工作,采取一切有效办法把尚未参合的对象,尤其是那些对参合持态度消极的特殊群体动员进来。经过近年来的宣传和实践,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有认识并认可,今后的发动方式应转到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民参合创造方便、增强吸引力上来,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继续加大对基层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配备基本医疗设施,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就近医疗保健的需求。

(三)完善监管机制,提高补偿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快捷、长效的筹资、缴费、报销制度。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基金使用率、补偿比例和大病救助水平,想方设法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四)加大医疗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现在私营门诊和药店林立,他们以低药价吸引了许多群众,但有些门诊和药店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明,用药效果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有关部门应依法查处非法行医,规范医疗秩序,净化医疗市场,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安全,为新农合的实施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五)各级政府和新农合相关管理部门,要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传扬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公示大额补偿的病例,邀请受益患者在村庄、社区、会议等场合现场介绍参合的好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农合是惠及万民的好政策,自觉、主动的参合。

在当前进村入户的筹资模式下,筹资成本很高,应积极探索便捷并行之有效的新的筹资模式: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可采取与农民签订“代扣代缴”协议的办法,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粮补账户代扣代缴参合基金,减轻基层负担,节约管理成本。也可尝试自今年起,凡在规定时间参合的,从其30元自筹基金中拿出10元,打入其家庭门诊账户,以奖代补,扩大参合受益面,激发群众参合热情,促进收缴统筹基金尽快完成任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报告 篇五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日

河南省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中,合作医疗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不仅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民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合作医疗显得不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财政能力不断提高,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诞生。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否到位?是否有成效?这一系列问题一直为政府和大众所关注。为此,我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的新型合作医疗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大口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

大口乡位于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北麓,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4公顷,辖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人口4.4万。2002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90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89元,财政收入达到69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6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3564亿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2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7元。另外,大口乡优越的地理位置,毗临郑州、洛阳航空港,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通通讯便利。

大口乡农村合作医疗兴于六十年代末,但由于原有的旧的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靠政府的推动,没有完全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兴办,另外还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够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和群众的思想观念都没有跟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过多长时间就失去原有的活力,走向衰落。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于是,各地逐渐掀起了对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改革的高潮,重建新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逐渐在全国普及。“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使该制度逐步落到实处。

此次调查,我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一共走访了53个自然村,在每个自然村又选取了1户人家,同时,我还在市集、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等进行实地走访。从调查的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大口乡的普及率很高,但收效差异很大,组织管理模式、资金的筹集和标准、报销方式等方面都因各地的情况不一而不同。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和参与情况。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各自然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知晓情况差不多达到100%,每个自然村的参与率都达到95%以上,但仍有一小部分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没有参与,这并非宣传工作有问题,而是由于他们观念比较守旧,觉得自己一般情况下得的都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无须参与。对于小病小痛,他们则采取自救自医的方式,或到一些民办的诊所进行治疗,因为大医院医疗收费一般较高,虽然有医疗保险,但也只是报销一定的额度,需要自己支付的仍然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相比之下在民办诊所的诊断和医药费用却比较低。

(二)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方面有村办、乡办两种类型,以村办为主。一般做法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制定本村的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并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但并不是每个村都设有卫生室或医疗站,以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有些村,虽然设有医疗站、卫生所,可是条件极为恶劣。所以,村卫生室(站)不能医治的病人,也只能转到乡镇卫生院或县以上医院就医。

(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和方式方面。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办法,按照农民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交费1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人每年各补贴10元的标准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家庭账户,个人交纳的10元钱中,2元拨入基金,8元注入家庭账户用于门诊治疗。对于农民个人出资的款项,一般采取委托村委收取方式,部分村采取卫生院、乡政府工作人员直接到村、农民家的收取方式。

(四)关于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偃师市结合实际情况自2007年5月1日起,将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体外超声碎石,白内障超声雾化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治疗等特殊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大病统筹补助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门诊治疗的费用

按40%予以补助,最高限额每年每人累计不得超过10000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新型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程序比较繁琐,报销比例的标准不同。90%以上的受访者反映,在村办卫生室或医疗站虽然也可以报销,但有些卫生室怕麻烦往往不给于报销,而只收现金。有些只能在动大手术或犯大病时才能报销。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确究竟按哪一个标准进行报销。同时,在报销费用的程度上,有的能够达到60%,有的只能报销其40%。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大口乡53个自然村的53个农户及村卫生室(站)和乡卫生院调查显示:

1.收入水平对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有很大制约作用。

在调查的53个农户中,年收入水平700元以下的6户,有4户、占66.7%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700—1200元的14户,参加率73.3%;1200—1700元的13户,参加率83.3%;年收入1700—2200元的5户、2200—2700元的6户、2700—3200元的4户、3200元以上的5户,参加率均为100%。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人均仅10元,但户均接近40元,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来说,除了对新型合作医疗认识不足以外,收入水平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2.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年龄特点。

在所调查的53个农户户主中,40岁以下的20人,参加合作医疗的16人,参加率80.0%;40—60岁的29人,参加率93.3%;60岁以上的9人,参加率77.8%。这表明40岁以下的人因身体状况较好,20%不愿参加合作医疗;40—60岁之间因身体状况逐步下降,参加合作医疗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这个年龄段的人很愿意参加;而超过60岁的人则认为本身体弱多病不愿给家庭增加额外负担,参加率较低。

3.乡卫生院投入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他们认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在对乡卫生院的走访时,有关人员反映乡卫生院冲锋在前,出人、出物、出车,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出了很大代价,但现在多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市、县”。乡级卫生院大多数因设施简陋、医疗技术条件差而很少有患者就诊、住院,甚至较以往门诊、住院病人数量更少、效益更低。至少从目前看,乡镇医院并不能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乡镇卫生院还承担着审核村级卫生所上报农户的各项农村合作医疗资料、看病情况。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最大,其次是县级以上医院,但却加重了起着直接联系群众桥梁作用的乡镇级卫生院自身的负担。

4.农民就医治病费用仍较高,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实。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53个农户看病共花费102698元,户均达1937元,人均453元。得到补助金额为12956元,占看病全部费用的12.6%。即农民自己还要负担近90%的看病费用。

5.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仍有一定难度。

尽管经过试点,各级政府、卫生院做了大量宣传、疏导工作,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较高的认可度,但由于社会风气及医德医风诸多问题的存在,部分农民仍担心合作医疗资金能否公平合理地用在农民身上,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对此项民心工程仍存有不少疑虑,参加率不高。

6.“基本药物目录”不能适应农民实际看病需要。

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必须药品,如抢救危重病人的吸氧、使用新研制的疗效较佳的药品,当该部分医疗费占整个医疗费比重较大时,农民却得不到实惠。如一个病人所需医疗费为4万元,其中3.5万元为必须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也就是只有5千元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助。再者,农民患者不是医

疗专家,就目前的医疗体制及医德、医风,也不可能让医生必须使用“基本药物目录”。

7.政府管理混乱,制度不明确,医疗机构标准不一。

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政府在这过程中属于大头,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政府未能有效确定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医疗机构处于无标准执行状态。大部分人对报销的标准都没有确切的概念,能报销就已经很开心,根本不会去追究报销的标准是否合理。然而某些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力,导致一些医疗机构从中牟取利益。有些定点医院的医生甚至看到出具合作医疗证时,会相应地增加医药费用,以抵扣合作医疗所报销的费用,来增加医院的收入。

三、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建议和意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普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我结合实际情况并咨询有关人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首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养一支适应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二)加强政府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由专门的社会保障部门来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定有效的进行,必须明确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随着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步提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村卫生资源,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农村卫生院的合理布局,加大对专业的卫生医疗队伍培养,提高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大医疗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

为了杜绝医药市场管理换乱和医院乱收费现象,政府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派专人对医疗保险资金的发放情况跟踪汇报。同时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了解情况并妥善处理。进一步改革优化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实行规范化透明化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建立农民群众就医信心。

(四)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利益

为了确保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对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特别不好的农户,政府应该免费为他们办理合作医疗。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合作医疗绝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同时兼顾农民群众和乡镇卫生院的利益,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条件给予一定得补助,让农民群众即使是得了大病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得到高标准的治疗。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国家应逐渐增加合作医疗补助额度,真正让农民群众治疗大病时再无后顾之忧。

四、结语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加,并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已到了重要的攻坚阶段,必须严紧地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落实惠及农民的国家政策,建立长久有效的新型合作医疗机制,关注农民的实际需要,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

[3]《中共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4]《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5]偃师市《关于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的报告》

[6]刘启栋:新型合作医疗认同尴尬折射制度缺陷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篇六

2010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年级:08级

班级:2班

姓名:董一平

学号:310810040203 年 7 月 27日2010 对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2010年7月17日_---2010年7月29日 调研地点: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 调查对象:大口乡53个自然村及村卫生室、乡卫生院调查主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调查人员:董一平

对偃师市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中,合作医疗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不仅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民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合作医疗显得不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财政能力不断提高,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诞生。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否到位?是否有成效?这一系列问题一直为政府和大众所关注。为此,我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的新型合作医疗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大口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

大口乡位于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北麓,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4公顷,辖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人口4.4万。2002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6.90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89元,财政收入达到69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6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3564亿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2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7元。另外,大口乡优越的地理位置,毗临郑州、洛阳航空港,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通通讯便利。

大口乡农村合作医疗兴于六十年代末,但由于原有的旧的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靠政府的推动,没有完全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兴办,另外还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够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和群众的思想观念都没有跟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过多长时间就失去原有的活力,走向衰落。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于是,各地逐渐掀起了对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改革的高潮,重建新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逐渐在全国普及。“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使该制度逐步落到实处。

此次调查,我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一共走访了53个自然村,在每个自然村又选取了1户人家,同时,我还在市集、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等进行实地走访。从调查的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大口乡的普及率很高,但收效差异很大,组织管理模式、资金的筹集和标准、报销方式等方面都因各地的情况不一而不同。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和参与情况。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各自然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知晓情况差不多达到100%,每个自然村的参与率都达到95%以上,但仍有一小部分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没有参与,这并非宣传工作有问题,而是由于他们观念比较守旧,觉得自己一般情况下得的都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无须参与。对于小病小痛,他们则采取自救自医的方式,或到一些民办的诊所进行治疗,因为大医院医疗收费一般较高,虽然有医疗保险,但也只是报销一定的额度,需要自己支付的仍然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相比之下在民办诊所的诊断和医药费用却比较低。

(二)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方面有村办、乡办两种类型,以村办为主。一般做法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制定本村的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并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但并不是每个村都设有卫生室或医疗站,以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有些村,虽然设有医疗站、卫生所,可是条件极为恶劣。所以,村卫生室(站)不能医治的病人,也只能转到乡镇卫生院或县以上医院就医。

(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和方式方面。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办法,按照农民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交费1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人每年各补贴10元的标准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家庭账户,个人交纳的10元钱中,2元拨入基金,8元注入家庭账户用于门诊治疗。对于农民个人出资的款项,一般采取委托村委收取方式,部分村采取卫生院、乡政府工作人员直接到村、农民家的收取方式。

(四)关于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偃师市结合实际情况自2007年5月1日起,将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体外超声碎石,白内障超声雾化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治疗等特殊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大病统筹补助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门诊治疗的费用按40%予以补助,最高限额每年每人累计不得超过10000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新型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程序比较繁琐,报销比例的标准不同。90%以上的受访者反映,在村办卫生室或医疗站虽然也可以报销,但有些卫生室怕麻烦往往不给于报销,而只收现金。有些只能在动大手术或犯大病时才能报销。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确究竟按哪一个标准进行报销。同时,在报销费用的程度上,有的能够达到60%,有的只能报销其40%。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大口乡53个自然村的53个农户及村卫生室(站)和乡卫生院调查显示:

在调查的53个农户中,年收入水平700元以下的6户,有4户、占66.7% 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700—1200元的14户,参加率73.3%;1200—1700元的13户,参加率83.3%;年收入1700—2200元的5户、2200—2700元的6户、2700—3200元的4户、3200元以上的5户,参加率均为100%。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人均仅10元,但户均接近40元,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来说,除了对新型合作医疗认识不足以外,收入水平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2.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年龄特点。

在所调查的53个农户户主中,40岁以下的20人,参加合作医疗的16人,参加率80.0%;40—60岁的29人,参加率93.3%;60岁以上的9人,参加率77.8%。这表明40岁以下的人因身体状况较好,20%不愿参加合作医疗;40—60岁之间因身体状况逐步下降,参加合作医疗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这个年龄段的人很愿意参加;而超过60岁的人则认为本身体弱多病不愿给家庭增加额外负担,参加率较低。

3.乡卫生院投入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他们认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在对乡卫生院的走访时,有关人员反映乡卫生院冲锋在前,出人、出物、出车,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出了很大代价,但现在多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市、县”。乡级卫生院大多数因设施简陋、医疗技术条件差而很少有患者就诊、住院,甚至较以往门诊、住院病人数量更少、效益更低。至少从目前看,乡镇医院并不能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乡镇卫生院还承担着审核村级卫生所上报农户的各项农村合作医疗资料、看病情况。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最大,其次是县级以上医院,但却加重了起着直接联系群众桥梁作用的乡镇级卫生院自身的负担。4.农民就医治病费用仍较高,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实。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53个农户看病共花费102698元,户均达1937元,人均453元。得到补助金额为12956元,占看病全部费用的12.6%。即农民自己还要负担近90%的看病费用。

5.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仍有一定难度。

尽管经过试点,各级政府、卫生院做了大量宣传、疏导工作,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较高的认可度,但由于社会风气及医德医风诸多问题的存在,部分农民仍担心合作医疗资金能否公平合理地用在农民身上,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对此项民心工程仍存有不少疑虑,参加率不高。

6.“基本药物目录”不能适应农民实际看病需要。

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必须药品,如抢救危重病人的吸氧、使用新研制的疗效较佳的药品,当该部分医疗费占整个医疗费比重较大时,农民却得不到实惠。如一个病人所需医疗费为4万元,其中3.5万元为必须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也就是只有5千元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助。再者,农民患者不是医疗专家,就目前的医疗体制及医德、医风,也不可能让医生必须使用“基本药物目录”。

7.政府管理混乱,制度不明确,医疗机构标准不一。

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政府在这过程中属于大头,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政府未能有效确定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医疗机构处于无标准执行状态。大部分人对报销的标准都没有确切的概念,能报销就已经很开心,根本不会去追究报篇二: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1年2月8号——18号

调查对象:农户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

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这216户人家按一定顺序编码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度

了解度在这里是这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2、农民的参与度

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3、满意度

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4、存在问题

第一,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

第二,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

第三,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第四,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

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2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3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准

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五、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

[2] 万健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篇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

„„„

目录

一、导言.................................................p2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背景........................................p2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p3

二、调查数据和调查说明...................................p6

(一)样本分布..............................................................p6

(二)变量说明及其基本统计值................................................p7

三、原因分析和调查结论...................................p9

(一)该县级市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制可行性分析................................p9

(二)农民眼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制度...........................................p11

(三)推行难的原因分析.....................................................p13

四、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进设想....................p16

五、调查总结............................................p17

六、参考文献............................................p18 小组分工

一、导 言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出台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卫生体制也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改革。遗憾的是,我国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相对贫困的农村人口的利益,导致农村人均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分布不合理。农村人口的个人卫生负担占其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相对富裕的城镇人口。

由于农村医疗投入的不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

话:“小病养,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农民

害怕疾病,特别是大病、重病,因为这会使农民走 —居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艰难——健康状况差——影响经济发展”这样一种“因病致贫”和“因贫返病”的恶性循环,以至陷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的陷阱。最终走向两极分化。

在部分农村,地方病和传

染病发病率还很高,如结核病、乙型肝炎、艾滋病尚未得到有

效控制。在诸如非典、禽流感

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乡村医

疗机构控制医院内感染,阻止

病毒流向社区的能力并不尽人意,农民预防疾病意识淡薄并且缺乏相关知识,因此面临威胁最大的仍然是农村。

上述状况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扶贫的攻坚阶段,相当一大部分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与疾病的发生互为因果高度相关。因此,对贫困人口实施必要的医疗救助,这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一项工作重点,更应是扶贫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困人口的卫生问题已成为农村贫困地区人群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状况改善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如不对其目前所处的困境给予特殊的扶贫和资助,则这种不公平会进一步恶化,不仅严重违反

了卫生筹资的支付能力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而且势必将给中

国未来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然而,在目前农民已经完全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医疗救助制度真正为农民谋福是一个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旨在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制的现状 1.医疗经费筹集困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来自政府、集体、个人三方渠道。但由于没有明确合作医疗在乡、村两级的合法筹资渠道,以及政府资助不到位。使得农民自己筹资成为合作医疗基金的主要来源,而农民收人增长缓慢,致使合作医疗筹资困难重重。2.受益率低问题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七

1 概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端,现辖5个区(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峄城区和台儿庄区)1个市(滕州市),17个街道办事处,44个镇,3个乡,总面积4 550 km2,全市人口367.27万人。薛城区下辖6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02个行政村, 面积423.02 km2,截至2007年全区总人口41.69万人,其中农村居民29.4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 442元。该区2004年被枣庄市政府列为市级新农合试点县(区),在部分镇(街)推行了新农合制度,同年年底,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农合试点县(区),于2005年1月在全区全面推行了新农合制度。

5年来,政府以基金管理为重点,以费用控制为核心,以农民得实惠为目的,全力推进新农合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互助意识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参合农民仅为2.6万人,参合率为12.6%;2010年参合人数为24.6万人,参合率为99.0%,行政村参合覆盖率达100.0%。2009年以来,共为14 979人次补偿住院医药费用1 885.71万元,为301 088人次补偿门诊医药费用359.98万元。

2 主要措施

2.1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参合率

在新农合宣传发动中,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重点加强对政策的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站、公布咨询电话、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制作电视专栏、发放公开信、明白纸和年画等宣传形式,让农民明白就诊和费用报销兑付的办法与程序,达到了农民消除疑虑和担心的目的,使农民积极参合。

2.2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

2.2.1 建立基金封闭运行体系。

严格按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将所有新农合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了专用账户,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本着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每人每年10元(2009年以后提至20元)的标准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个人基金的筹集任务,并全部划拨至财政专户。

2.2.2 加大监督稽查力度。

新农合稽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药品价格和收费等进行检查,抽取新农合住院病人的病历,核查其收费、用药及住院有关信息方面的真实性,督导医疗机构信息备案登记等制度的落实。深入镇村农户家中实地核查参合住院农民身份及住院、门诊补偿的真实性;做好可疑病历的调查取证,杜绝虚假病历、发票及超范围补偿事件的发生。这些措施的推行,维护了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保障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的合理规范。

2.3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新农合服务体系

2.3.1 强化医疗服务水平管理。

首先,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定点准入制度,年初签订新农合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动态管理。其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等方面,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切实维护参合患者的利益。

2.3.2 努力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以规范用药、规范检查和规范收费为内容的一系列控费措施,制订了“定点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工作手册”,实行常见病限价收费、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收费项目及价格、报销范围、补偿比例和目录外用药告知书、持证就医提示、报销公示以及举报电话公示制度;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用药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确保目录外用药村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控制在5.0%、10.0%、15.0%和20.0%,使农民权益得到了维护。

2.3.3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008年11月,根据“薛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对全区村级医疗机构进行重新考核,使其达到人员具备资格、各项制度健全、四室分开布局合理、室内外环境清洁有序、药品医疗价格明码标价以及为参合农民补偿费用及时准确等,共验收合格村级医疗机构124家,并重新颁发定点医疗机构牌匾。部分乡镇卫生院抓住山东省“国债”项目和“1127工程”实施的机遇,不断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引进人才,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面貌,提高了服务能力。

2.4 实行微机化管理,加快网络化建设进程

2009年薛城区政府投资200万元与电信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在全区定点卫生室铺开微机网络化管理;新软件与卫生院工作进行对接,做到村、镇(街)和区三级新农合信息联网,定点卫生室的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库存及参合患者的报销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新农合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运行。目前薛城区“全区一张网、每户一张卡”微机网络化管理工程已经全面开通,所有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开始网络直补,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避免了手工操作效率低、差错多和难监管等弊端,解决了卫生室监管问题。

2.5 开通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2009年10月,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新农合信息平台,参合农民拨打“12580”电话即可查询到本户当年的门诊及住院补偿金额, 还可以咨询新农合相关政策、法规、补偿比例和补偿政策等情况,参合农民不用出家门仅打一个电话就可知晓新农合全部信息。开通新农合信息网站,创建全国第一家新农合专题报刊《新农合报》,开设了政策法规、农合新闻、警示曝光、社会交流、学习园地和生活常识等6个栏目。《新农合报》的发行,使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了新农合在当地的影响。

3 思考和建议

3.1 问题及矛盾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细致和深入。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进而导致部分农民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的现象。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更好享受这一政策。(2)部分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富裕的地方,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和孩子上学等钢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又存在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缺乏经验和体会。(3)方案设计不够完善。2008年山东省参合的134个县(市、区)中,有14个县(市、区)年度基金使用率超过100.0%,40个县(市、区)年度基金使用率不足80.0%。2009年,135个参合县(市、区)有8个市动用风险基金,共动用风险基金1141.34万元。其中,威海市、临沂市动用风险基金数额较大,分别为363.67万元和295.20万元。有98个县(市、区)基金使用率超过100.0%,有18个县(市、区)基金使用率超过120.0%,最高的无棣县达145.9%。基金使用不足导致基金沉淀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参合农民的补偿水平和受益面;基金过度透支会给县、乡财政增加负担。无论是基金使用率不高还是过度使用都说明当初方案设计不够科学和严密。(4)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药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把关不严,不认真核对,造成冒名住院的现象;部分医院擅自提高药品价格,大大超过县卫生局最高限价规定,如某医院药品平均加价率达200.0%,尼莫地平针剂进价9元/支,售价高达110元/支,加价达到进价的12倍;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存在开具大处方,无诊断开具处方现象,或为同一位患者开具2张完全相同的处方,人为分解大处方,以此逃避检查;有的医疗机构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特别是住院病人缺少应有的纪录,出院违规带药;住院病人管理不规范,违规收治住院病人,存在挂床现象。以上种种行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约束。(5)经办机构建设和监管工作薄弱。调研的县、市绝大多数区、乡镇和街道合管办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合管办的经费落实不到位,没有配备专用交通工具,监管力度达不到;乡镇、街道合管办人员变动大、难固定等给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2 强化宣传,优化服务

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增加报账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3.3 科学合理设置方案

在方案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农业人口的数量、农民医疗需求的高低、常见病的种类、发病率的高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收益和收入变化情况等因素,制订技术上切实可行,政策上具有保障效果的方案。这就需要汇集各方力量,政府、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都有发言权。又因方案设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特别需要卫生领域各行专家学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些专家应该走出校园和科研院所,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听取民情,汇集民意,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呼吁各地行政主管部门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和欢迎从事新农合调研的科研工作者、大学生。因为新农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更好的发展。

3.4 加大投入,为乡村医疗机构创造发展空间

切实加大对农村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为其添置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工资待遇,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3.5 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订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对于同一管理、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若采用目录外用药,其药品费用一律由医疗机构承担。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询价、竞标和区域配送等办法,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购销成本,以有效控制农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不合理的医药负担。

3.6 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合管委(办)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对定点医疗医院实行不定期查房、查病情、查病历、查处方及核实患者是否符合补偿规定,医嘱执行是否真实,用药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使定点医院对患者做到入院一张告知书,出院一份结算单,补偿一张明白纸[1]。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配备专用交通工具,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2]。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订监管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和高效,以保证新农合制度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矛盾,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9-07-13.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告调查 篇八

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的医疗保障情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山东省无棣县张家村的医疗保障现状,发现了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看法。这次调查的时间是2015年8月。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家乡所在省份的医疗保障状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次对张家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是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该地区在农村医疗保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使农民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农合制度下张家村的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入户交谈,面向张家村村民实际发放问卷55份,回收52份,得到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94.5%,有效回收率为90.9%。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主要包括:张家村村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前后家庭年平均医疗支出的变化,新农合制度下村民认为医疗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村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以及满意度。具体如下:

张家村村民家庭的年均医疗支出在实行新农合的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村民的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500—2000元,而实行新农合之后村民的年均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下。调查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民的医疗支出,减轻了村民看病贵的负担。

调查发现,在村民认为家庭医疗费用偏高的原因中,46%的人认为家中有老年人或小孩,是导致医疗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另外,34%的村民认为患有慢性病导致医疗支出频繁,还有16%的村民认为当前家庭医疗费用偏高是新农合实行中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偏高所致。

三、新农合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张家村的医疗保障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病统筹为主,满意度差别大

新农合制度中,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重点是保大病,受益面窄,从而造成新农合满意度的差别较大,整体水平不够高。

首先,生大病是“小概率”事件,年轻的村民,身体好的村民生病概率机率更低。

其次,大病获得补偿多,小病、慢性病获得补偿少。

(二)乡镇医疗条件待改善,医疗保障难落实

首先,乡镇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远远落后于高层次的医院。对于一些急慢性病、疑难杂症缺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其次,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偏高

各级医疗机构的药价按相应比例有所增加,比如乡镇和村卫生室的药价在县市基础上增加15%。

其次,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不规范,往往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新农合宣传不到位,医疗知识待普及

调查表明,村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主要依靠于村委会宣传,并且形式单一。

(五)村中心卫生室距离远,村民就医不方便

新农合改变以往“一村一室”的局面,按照人口规模划分,目前暂定为每两千人的地区设置一个卫生室为中心卫生室。如今的多村共用中心卫生室距离远,给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看病造成了不便。

(六)医疗费用报销繁琐,具体流程不清晰

很多村民并不熟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的具体规定,加之住院费用结算所需手续齐全,在距离定点医疗机构较远的情况下,医疗费用的报销变得繁琐,给村民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筹资水平,扩大补偿范围

应该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当扣除集体与政府可能的补助与支持部分,再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出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数额,科学提高筹资水平,从而实现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乡镇医院水平,改善农村医疗状况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改善乡镇医院的就医条件,增加农民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引进先进医务人才、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合作医疗制度,最终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水平相当的医疗服务。

(三)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增加医疗机构的透明度

应该坚持贯彻相关公示制度,做到医疗透明化公开化,做让农民放心的医院,信任的医院。同时监察部门应防止并惩治违反规定的医疗行为,村委会和新农合经办部门应深入宣传,受理举报,维护农民的医疗公正。

(四)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控制医疗费的不合理增长

首先,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减少实际中存在的“开大药方,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在我国,为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也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其垄断地位。

(五)做好新农合宣传工作,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村委会、负责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部门应该通过专家讲解,医疗下乡,身体普查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新型医疗的整体认识,从而实现农村医疗外在设施和内在意识的统一。

(六)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强村中心卫生室建设

针对目前新农合制度下多村卫生室“变多为一”,农村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较小所造成的村民就医不便现象,应该扩大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为村民就医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加强对村中心卫生室的监督管理,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保障农民就医方便快捷。

(七)简化补偿程序,完善补偿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农合补偿点应该继续简化、统筹地区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和医疗费补偿程序,为参合农民提供切实的便利。

然而,要想在农村地区建立长久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更大效用,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努力。上至国家立法,医疗部门,下至基层医疗机构,普通民众,形成医疗保障的社会化与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吉海.解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困境和对策[J].山东大学.2007.第27-41页

上一篇:青年的旗帜——共青团下一篇: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