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2024-09-27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共10篇)

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一

2015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小学数学》专家预测试卷一 【导语】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http://hi.zgjsks.com/。在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笔试知识点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教师考试网为笔试知识点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选择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2.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

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A.教育学知识 B.教育心理学知识 C.教学论知识 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5.取得中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二、填空题

6.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和_______。

7.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_____,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_______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______地学习。

三、简答题

8.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选择题

1.A【解析】《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其中“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学记》。

2.D【解析】略。

3.A【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

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4.D【解析】。

5.A【解析】《教师法》规定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所以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中国公民。

二、填空题 6.为什么 怎么样 7.自主性 实践 富有个性

三、简答题

8.【参考答案】

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应注意:

(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2)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第二部分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4.√ 【解析】略。

以上是中公教师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教师招聘笔试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二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19.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至8地,丙从8地步行至A地。已知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乙与丙相遇。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85米/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问AB两地的距离为多少米?(8分)20.某工程由小张、小王两人合作刚好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小张的工作效率提高20%,那么两人只需要规定时间的9/10就可完成工程;如果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那么两人就需延迟2.5小时完成工程。问规定的时间是多少?(8分)21.某食品批发部准备用10000元从厂家购进一批出厂价分别为l6元/箱和20元/箱的甲、乙两种酸奶,然后将甲、乙两种酸奶分别加价20%和25%向外销售。如果设购进甲种酸奶为x箱,全部售出这批酸奶所获销售利润为y元。(9分)(1)求所获销售利润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市场调查,甲、乙两种酸奶在保质期内销售量都不超过300箱,那么食品批发部怎样进货获利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

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三

一、考试性质

招聘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考试属选拔性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OO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有关初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教法技能知识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初中数学教育学中最基本的常识。

要求考生具有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划分为代数、几何、初中数学教育学三大模块:

Ⅰ.代数模块

(一)初中代数中的数、式概念及其运算法则、重要公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极限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以及函数的连续性。

2.导数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函数导数的应用。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

Ⅱ.几何模块

线段、角、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最重要的数学结论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Ⅲ.初中数学教育学模块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认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Ⅰ.代数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归类。

(2)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会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有理数。

2.有理数的运算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3)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人法求有理数的近似数。

(4)了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实数

(1)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把给出的实数按要求进行归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按结果所要求的精确度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3)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数。

(三)数的开方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

(四)二次根式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2)掌握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会根据它们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

(3)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4)会将给定的一个二次根式进行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利用它化简二次根式。

(五)整式的加减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六)整式的乘除

1.整式的乘法

(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灵活运用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2.整式的除法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使运算简便。

(七)因式分解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掌握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这三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会用这些方法分解因式。

(八)分式

1.分式

(1)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约分与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运算。

2.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九)一元一次方程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十)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会检查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了解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解。

(3)灵活运用代人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够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5)通过解方程组,了解把“三元”转化为“二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从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十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它们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们与方程的解的区别,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4)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b≥O)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会用它们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解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5)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或换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会用代人法求方程组的解。

(2)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十三)函数及其图象

1.函数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会根据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一一对应。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以及分辨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3)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会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

(4)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

2.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3)理解待定系数法。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的图象。

(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求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十四)极限

(1)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2)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与两个重要的极限公式;会求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3)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十五)导数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给出解析式的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六)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用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Ⅱ.几何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十七)直线、射线、线段、角

(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角等概念的区别。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3)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4)理解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5)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6)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推理。

(7)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十八)三角形

1.三角形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

(4)会按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2)能够灵活运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3)会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3.等腰三角形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它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是60。的性质以及它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联系。

4.直角三角形

(1)理解余角的概念,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等性质,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会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3)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

(4)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求其第三边的长;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轴对称

(1)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定理。

(2)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定理。

(3)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关于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了解关于轴对称的两条直线或平行,或相交于对称轴上的一点的性质。

(十九)四边形

1.多边形

(1)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和对角线等概念。

(2)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都等于360。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

(1)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三者之间的联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以下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

(3)掌握矩形的以下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掌握菱形的以下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掌握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会画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对称轴。

3.中心对称

(1)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以下性质:关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能找出线段、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4.梯形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以下性质: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会用它等分一条已知线段。

(3)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的定理。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4)会将四边形分类。

(二十)相似形

1.比例线段

(1)理解比与比例的概念。能够说出比例关系式中比例的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或比例中项。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定理、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3)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

(4)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截三角形两边或其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会用它们证明线段成比例、线段平行等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2.相似形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灵活运用两对对应角相等、或一对对应角相等且夹边成比例、或三对边之比相等则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以及一对直角边和斜边成比例则两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理解相似比的概念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性质。

(二十一)解直角三角形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应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熟记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对应的角度。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十二)圆

1.圆的有关性质

(1)理解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

(2)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平分非直径的弦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等性质)。

(4)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掌握圆周角定理以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等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会作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5)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的性质。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点和圆心的连线与切线垂直等性质。

(3)掌握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并会利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

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等性质。

(3)了解两圆的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内公切线的长相等等性质,了解两圆公切线长的求法。

(4)掌握两圆的外公切线的长相等、内公切线的长相等的性质。

4.正多边形和圆

(1)理解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会将正多边形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的问题转变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通过对镶嵌平面图形的探究,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

(3)会计算圆的周长、弧长及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

(4)会计算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及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5)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矩形和扇形,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Ⅲ.初中数学教育学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理解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

(2)了解一些有关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探索的观点与方法。

(3)能够应用有关的理论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遍而且典型现象作出解释。

四、参考书目

1.数学分析(一元微积分部分)(公开出版的任何大学数学系教材都可以)

2.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代数部分)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7本)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5)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以上5套书任意选择一套即可。

3.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或者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公开出版的任何师范院校数学系的教科书都可以(重点为总论部分或者理论部分)。

五、重要说明

1.招聘初中数学教师考试试卷由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有关初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和教法技能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和初中数学教育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占70分,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其中单项选择题与填空题共占大约40分,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共占大约30分。教法技能知识共占30分,其中初中数学教育学占1O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共占20分。

2.本大纲只对专业基础知识与教法技能中有关初中数学教育学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做了界定。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20分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见相应大纲。

4.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四

1、被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的著名代表作,是在维也纳附近的温林多夫 出土的女性雕像。

2、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故 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是 帕特农 神庙,而伊克瑞翁神庙则以有一组女像柱而著称。

4、提出人体比例为1:8的希拉雕刻家 留西波斯 ,其代表作有《 赫拉克勒斯 》。

5、古罗马浮雕具有 记事 和 写实 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 图拉真 纪念柱浮雕。

6、拜占庭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是 圣菲索亚教堂。

7、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最早表现希腊神话题材的画家是 波提切利 ,其代表作品有《 维那斯的诞生 》和《 春 》。

8、欧洲油画技术的革新者是 尼德兰 (国)的凡·埃克兄弟 。

9、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 乔尔乔内和提香 。

10、欧洲“巴洛克”艺术在雕刻方面的代表是意大利的 贝尼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 。

11、17世纪西班牙画家穆立罗的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宗教题材画,一类是风俗画。

12、在法国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画家 夏尔丹那沉穆凝重的景物画愈显得醇美动人。

13、写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三幅代表作:(1)《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2)《布鲁图斯 》、(3)《马拉之死 》。

14、代表着浪漫派色彩成就的《 阿尔及利亚女人》,是德拉克洛瓦赴东方后所作。象征法国革命精神的则是吕德的雕刻作品《马赛曲 》。

15、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有《播种者》、《 拾穗者 》和《 晚钟 》等。

16、在法国印象派中,以画人物著称的画家有 马奈 、德加和雷诺阿 ;以画风景著称的画家又 莫奈 、西斯莱 和 毕沙罗 。

17、在19世纪英国风景画派,具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画家是 透纳 ,而另一位画家 康斯太勃尔 的作品,则被称为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典范。

18、法国立体主业美术的创立者是 毕加索 ,其油画作品《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二、名词解释(20分)

1、岩画

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2、罗可可艺术

18世纪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3、巡回画派

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4、新印象派

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三、简答题

1、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

(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

(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2、简述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

(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

(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

1、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

(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

(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五

五(2)

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gz.zgjsks.com/zg/2014zgks/

(3)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4)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4.填空。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包括风、雅、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号称“______”。

(3)宋朝著名学者_____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_________。(4)刘向说:“书犹药也__________。”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__________。(6)语文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

(8)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9)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用“偷天换日”表示“奏”和“春”这两个字的变化。如果用“水落石出”表示“波”和另一个字的变化,这个字是_____。

5.走近名著。

本文来自贵州中公教师考试网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是___________(人物),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人物),与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

6.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六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三)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运用原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创造性的解决音乐学习内容或课题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学生“自主”的学习也是相对的,是比较自主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在于音乐教学法的意义,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是促使学生形成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己概念的形成。注重的不是学生外表上的活跃,而是学习强度和效率的提高,是学生独立、能动、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使音乐学习活动更富有实效。

实施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要考虑的问题

①教学时间或单元的哪一部分课题适用于自主型学习?时间够不够?学生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该课题的知识和能力? ②应当准备哪些学习手段?教科书中已具备哪些学习手段?需要哪些其他的学习手段?学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自主学习?可利用哪些学习材料? ③如何确定课题?如何引发出其他活动(再生性活动、生产性活动、实践活动、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等?如何分配课题?是全班一起学习还是分组学习不同的课题? ④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将会碰到什么困难?要给学生哪些帮助(如书籍、资料、作业步骤、周详的作业计划、同学之间互助互学)?能否正确引出结论并抓住本质的东西? ⑤如何评价所得出的结论?如何作事后处置?(1)欣赏法

欣赏法是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聆听、感知、体验、比较等为主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综合和表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运用欣赏法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①要有目的地欣赏。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欣赏。如欣赏与比较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的不同及音色的变化等。或者让学生具体分析音乐作品的演唱(奏)的形式,以及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②要注意欣赏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按照各种学习要求进行个别指导。

③认真组织与运用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方式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发现法

发现法(或探索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音乐教学中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发现法的教学内容不直接呈现,教师只提供有关线索,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答案。发现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发明的能力;能够将音乐知识更好地加以理解和巩固,并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发现法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形成概念、结论。

运用发现法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整体浏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的问题。

②音乐教师要将学生需要解决、研究的问题分成若干个“问题组”,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和原有的以学知识和经验准备自己的材料,提出并证明各种解决问题的假设,不足的部分可让其他小组来补充。

③教师还要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学习的障碍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补充、修改直到形成合理的、正确的结果。

④总结学生的各种观点,要将结果引向正确的认知规律。由于音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学生的某些观点,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允许有各自的表现特点和独创性。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发现法的教学步骤:一是向学生提出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二是由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三是对假设与答案进行验证,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四是对结论修改、补充、总结。

选用发现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往往都有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探索声音的物理属性、人声与乐器的分类、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等,都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音乐学习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就是教师凭借发问和激励,使学生自由地、自主地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见解,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就自然地创造出来了。讨论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活动,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运用讨论法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布置讨论题目和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讨论题目要紧扣音乐知识目标,难易适当,有计划地加以深入。

②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灵活掌握。

③对于讨论的结果,学生的某些观点也应该和发现法一样,是多元的、不确定的。

(4)实践法

这里我们学习的实践法也可称为“试误”教学法,是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对某一音乐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实践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学习中含有“试误”成分,“试误”学习不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但音乐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音乐学习的技能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运用实践法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①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如一段音乐,一段录像或教师即兴演奏的音乐等。

②学生实践时,教师不要指出学习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练习,也可以练习某个局部,到了一定的时候难点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③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带着问题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通过讨论获得新的实践方法,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过程,不要轻易下结论。

④根据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提供必要的讲解,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5)创作法

音乐创作教学法,不同于以上所讲的实践教学法,创造教学法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即兴创作(如声音模仿、节奏问答、身体运动、曲调问答、回旋游戏、节奏即兴伴奏、固定音型伴奏、器乐曲调问答、即兴合奏、音乐造型等)、音乐创造(如节奏创作、旋律创作、歌曲、乐曲创作等)、创作表演(如音乐戏剧化表演、将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或喜爱的剧目配上学生自己创作的歌唱、乐器演奏和动作进行表演)。

运用创作法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要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注意音乐创造性培养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

②要将创作的内容和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方法和形式,教师要进一步地加以指导和评价。④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避免个别学生消极创作。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7.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七

1.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

A.增加4

B.增加8

C.乘3

D.乘2

2.在一个边长是8cm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A.25.12cm

B.50.24cm2

C.150.72cm2

D.200.96cm2

3.“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设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P(AB)=1

B.P(AB)=0

C.P(AB)=P(A)P(B)

D、P(AB)=P(A)+P(B)

5.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物体是()

⊙ △ △

俯视图 正视图 左视图

A.圆柱

B.圆锥

C.棱锥

D.棱柱

6.小亮身高150cm,小丽身高1m,小亮和小丽身高的比是()

A.150:1

B.150:10

C.150:1000

D.3:2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

A.208

B.221

C.416

D.442

9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鸡兔同笼”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有()何”? A.12 B.15

C.23 D.35

10.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内角和的()

A.1/2

B.1/3

C.1/4

D.1/6

11.某企业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比原来增加了2090,则工作效率()

A提高了50%

B.提高了40%

C提高了30%

D.与原来一样 环城西路21号

12.一个长方体木块截下一块长3分米的小长方体后,剩余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少24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A.20 B.45

C.153/4

D.28

13.某商品去年5月份提价25%,今年5月份要恢复原价,则应降()

A.15%

B.20%

C.25%

D.30%

14.一堆钢管,最上层有3根,最下层有25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

A.208

B322

C.308

D.416

15.有7张卡片上面的数字分别是0,4,5,6,7,从中抽出3张组成三位数,其中是4的倍数的有()个

A.11

B.12

C.13

D.15

二.填空题

1.△+□+□=44

△+△+△+□+□=64

那么□=______,△=______。

2.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

3.函数y=1x+1的间断点为x=______。

4.设函数f(x)=x,则f′(1)=______。

5.函数f(x)=x3在闭区间[-1,1]上的最大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

1.解答下列应用题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C)。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答案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答案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答案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D)。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答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B)。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答案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1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C)。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答案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答案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A)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879 B、1897 C、1789 D、1798 【答案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4、(B)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B)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答案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案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案解析】(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案解析】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答案解析】

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

材料一:

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③齐读第5自然段。(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下列各项中,属半音音程的是()A.C——DB.bA——B C.#F——GD.bB——C 2.下列各项中,等于附点二分音符的是()A.B.C.D.3.下列节拍中,属于复拍子的是()A.3/4B.2/4C.6/8D.2/2 4.e旋律小调的不稳定音级是()A.B.C.D.5.在自然大调中减五度音程产生在()A.Ⅶ—ⅣB.Ⅵ—Ⅴ C.Ⅳ—ⅢD.Ⅱ—Ⅴ

6.在下列力度记号中,由强到弱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PP-f-mfB.f-MP-P C.P-MP-fD.MP-PP-P 7.下列和弦中,减三和弦第一转位是()A.B.C.D.8.将减小七和弦的三音、五音、七音都升高半音,应是()A.大小七和弦B.小小七和弦 C.小七和弦D.大大七和弦

9.《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曲作者是()A.王莘B.王立平C.郑秋风D.瞿希贤 10.《三套车》是()A.捷克民歌B.俄罗斯民歌 C.新疆民歌D.波兰民歌

11.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多明戈的国籍是()A.法国B.意大利 C.西班牙D.德国

12.“五·四”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器乐乐种是()A.江南音乐B.四川音乐 C.广东音乐D.东北音乐

13.彝族的“阿细跳月”流行于云南()A.大理B.弥勒 C.丽江D.文山

14.法国音乐家德彪西所代表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史上称为()A.新古典主义B.民族乐派 C.印象主义D.浪漫派

15.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是()

A.奥地利B.意大利C.捷克D.俄国

16.圆舞曲《邀舞》的作者是()A.韦伯B.约翰·施特劳斯C.勃拉姆斯D.肖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6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6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黄自创作的具有民间风味浓郁、曲调优美、结构严谨的曲目是()A.《教我如何不想他》 B.《可怜的秋香》 C.《九·一八》D.《南乡子》 E.《玫瑰三愿》F.《花非花》

2.中华民族乐器按乐器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分为四类()A.吹打类乐器B.管弦类乐器 C.弹拨类乐器D.键盘类乐器 E.拉弦类乐器F.打击类乐器 3.华彦钧的琵琶曲是()A.《昭君出塞》B.《龙船》

C.《寒春风曲》D.《大浪淘沙》 E.《海韵》F.《卖布谣》 4.云南脍炙人口的山歌是()A.《弥渡山歌》B.《小河淌水》 C.《耍山调》D.《赶马调》 E.《槐花几时开》F.《小乖乖》

5.京剧约有一千多个传统剧目,其中著名的有()A.《万年欢》B.《二进宫》

C.《玉堂春·三堂会审》D.《霸王别姬》 E.《卧龙吊孝》F.《将军得胜令》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冼星海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和,聂耳道路的继承者。2.民歌与歌舞可分别按类别和色彩分类。

3.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的,对劳动有和两种功用。4.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闰两个偏音叫“音阶”,也叫“音阶”。5.爬山调是流行于西部地区的主要的山歌歌种。6.宋代鼓子词是一种支曲迭唱的艺术。7.乐段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叫做“”。8.宫音相同的各调式,叫“调式”。9.舒伯特创作的歌曲,常被称为“”。

10.指挥的基本动作就是由击拍、拍点与组成的整体动作。11.大小调和声,是建立在与基础之上的一种和声体系。

四、连接题(根据判断,用直线连接相关的内容,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A.《空山鸟语》筝曲A.《伊凡·苏萨宁》舒伯特 B.《鹧鸪飞》琵琶曲B.《茶花女》莫扎特

C.《百鸟朝凤》笛子曲C.《美丽的磨房女》格林卡 D.《渔舟唱晚》唢呐曲D.《费加罗的婚礼》海顿 E.《阳春白雪》二胡曲E.《创世纪》威尔第

3.4.A.《嘎达梅林》哈萨克民歌A.《走进新时代》徐沛东曲 B.《嘎俄丽泰》内蒙民歌B.《中国大舞台》雷远生曲 C.《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C.《古老的歌》印青曲

D.《槐花几时开》陕北民歌D.《再见吧!大别山》刘青曲 E.《赶牲灵》四川民歌E.《乡音,乡情》朱嘉琪曲

五、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题4分,第2题3分,共7分)

1.请列举歌曲的八种体裁。

2.请列举我国民族乐器中四种打击乐器的名称。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2.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试述教师的6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八、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1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2.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瓦龙C.韦特海默D.弗洛伊德

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4.教案或教学材料初步形成后,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咨询,也可以选取学生样本进行试讲,借此发现不足。这一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即时评价C.同行评价D.总结性评价 5.新知识的学习会对已学知识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

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奇C.杜威D.夸美纽斯

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

8.将学生按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班组,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这种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B.分组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复试教学

9.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者D.协商者

10.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A.模仿B.认知C.期待D.强化

1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 1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布伦塔诺B.弗洛伊德C.亚里士多德D.冯特

13.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是()A.运动技能B.智力技能C.一般技能D.特殊技能

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6.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目标和规范B.学生人数C.班主任D.班干部

17.小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意志力不够

18.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候,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

19.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试验法D.教育心理调查法 2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得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

23.教师采用图片、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操作直观

24.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荣格D.斯普兰格

25.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形式是()A.比较B.抽象C.概括D.变式

26.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 27.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孟子》D.《苟子》 28.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工作 29.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31.在教育主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3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观察D.表象

33.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

做()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

34.“谈虎色变”与“望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绕C.第二信号系统D.无法判定 35.因材施教的实质在于()

A.抓好尖子生B.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C.抓好后进生D.既抓好尖子生,又抓好后进生

36.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

A.社会干扰B.群体影晌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 37.弗洛伊德在他的无意识假说中的个性结构不包括()A.本我B.非我C.自我D.超我

3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 39.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

A.选修课B.必修课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40.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A.忧愁感B.无助感C.抑郁感D.无趣慼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有()

A.随机应变B.因势利导C.掌握教育方式D.掌握教育分寸 2.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3.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A.努力B.运气C.任务难度D.能力E.外界环境 4.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有()

A.是个体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B.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C.是以语言为中介的D.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E.是为了适应环境 5.教师效能感包括()

A.低级效能感B.高级效能感C.自我效能感 D.一般教育效能感E.个人教学效能感 6.知识的学习过程所包括的几个阶段是()A.知识的准备B.知识的感知C.知识的理解 D.知识的巩固E.知识的应用

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E.强化过程

三、填空题

1.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2.奥苏贝尔从学习内容的性质上把学习分为_______和_____。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______。

4.研究表明,比较简单的活动其最佳动机水平_______,比较复杂的活动其最佳动机水平_______,中等难度的活动其动机水平______。5.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

6.对教师的评定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进行。7.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________。9.教师的基本职责是______。

10.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___________。

11.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___除以_____再乘100。

12.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______。13.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__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14.学生知识应用的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

15.对教师评定的方式主要有:教师的_______、同伴或同事的评定、_________`________。

1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_______和_______。

17.___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18.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

19.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20.“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反映了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__。

四、判断题

1.学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的劳动。()3.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4.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所以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具备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可能性。()

5.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6.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7.机械识记是一种无用的识记。()

8.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以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产生幻想。()

9.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0.“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完全同步的。()

11.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是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1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13.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14.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在教育史上,该理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15.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智力的发展则是呈抛物线形状。()16.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教学。()17.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18.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学生和书本。()19.奖励和惩罚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五、简答题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是一种过渡性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如何进行教育与教学?

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扮演哪些角色?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7.教育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一些特殊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8.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层次。

9.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六、分析题

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简析“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期望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它?

七、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

对于学习,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对于教书,古人云:“有教无类”。

要求:结合上面两句古语,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教和学”的议论文。1200字左右古

一、单项选择题 1—

5、B、D、B、B、C6—

10、C、B、B、D、D 11—

15、A、D、B、A、B16—20、A、C、B、D、B 21—

25、B、A、A、A、D26—30、B、A、C、D、C 31—

35、C、A、C、C、B36—40、D、B、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E 3.CD 4.ABCD 5.DE 6.CDE 7.ABCD

三、填空题

1.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2.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3.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4.高;低;适中

5.游戏6.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与效果7.信度;效度 8.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9.教书育人 10.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11.智龄;实龄 12.顿悟;完形13.智力;性格14.课堂应用;实际应用 15.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定16.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7.感知教材;理解教材18.壬寅学制19.永恒性20.示范性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五、简答题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答.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2.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理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归因训练;表述合理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提供明确,及时反馈。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直观感知规律;讲授知识时,注重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4.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5.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做学生的朋友。

6.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7.(1)基本教学能力:教学信息输出能力,如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语表达等;教学信息输入能力,如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和教学信息反馈能力;(2)综合教学能力:备课的能力;上课的能力;布置作业;辅导能力。8.(1)横向结构包括: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2)纵向结构包括:第一层级是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是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是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是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是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是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9.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六、分析题

答案要点:

1.(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能力素养;(4)教师心理素养。

上一篇:保育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十日谈英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