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规划方案

2024-09-29

森林防火规划方案(8篇)

1.森林防火规划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工作内容、程序、任务和目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按照《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本方案未尽事项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一、目的意义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国有林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经营效益的主要依据,也是国有林场进行一次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为森林经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主要任务

(一)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

1.核实经营小班界线,查清各类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的现状;

2.监测森林资源结构和质量状况;

3.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动态;

4.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和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5.完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6.完善省、设区市及国有林场三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二)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任务:

1.确定国有林场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

2.确定国有林场的林种、树种和经营类型的结构;

3.规划森林经营总体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工程;

4.安排两个五年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成林抚育等具体地点、时间和相应措施;

5.落实经营小班的经营类型和经营措施。

三、遵循的原则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真实反映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经营水平,科学评价林业工作成效。

2.总体控制的原则。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相结合,以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的总体精度,提高小班调查的可靠性。

3.一查多用的原则。坚持森林资源调查与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规划相结合。

(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原则。

1.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原则。坚持森林经营管理从以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以利用性采伐为主向经营性采伐为主转变,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精神,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同时,按照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围绕林业发展的方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各经营单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培育森林,最佳组合树种和龄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森林年采伐量。并制定相适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政策,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实事求是,科学编制原则。根据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结合我省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四、单位的确定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

1.抽样调查。1996调查时,确定以国有林场为调查总体,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或分层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方法:一是系统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14个;二是系统或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12个;三是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43个;四是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39个。

本次调查仍以国有林场为独立调查总体,采用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和小班调查两种方法,根据2001年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国有林场经营区变化情况对少数林场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整,具体是:

⑴分层抽样结合:峡阳、葫芦山、樟湖、政和、大庄、石陂、范桥、故县、和平、武夷山、水西、卫闽、松溪、寨下、埔上、路马头、止马、华侨、三明市郊、明溪、宁化、清流、永安、桃源、梅林、尤溪、水南、将乐、泰宁、建宁、官庄、五

一、楼子坝、邱家山、仙岽、南坊、白砂、金山、岩溪、西陂、利水、葛山、天马、九龙岭、中西、南靖、林下、永丰、丰田、半林、碧卿、五台山、葛坑、灵石、美菰、白沙、大湖、陀市、南屿、白云山、杨梅岭、黄田、景山、溪口、洋口、莱舟、莘口等67个。

⑵小班调查:南平市郊、西芹、香洋、蟾溪、福口、水库、化蛟、后坪、古峰、蜡洋、水门、宦溪、平潭、北峰、大鹤、桐口、罗源、长龙、白濑、坫头、竹园、罗溪、罗山、大荣、赤湖、黄龙、白云、亭下、长芦、国强、赤山、下蔡、岭下溪、湖内、园岭、天宝、汀溪、祥溪、坂头、天竺山、树木园等41个。

国有林场分层抽样以林分优势树种(组)、单位面积蓄积量2项因子为分层依据。采用小班调查方法的国有林场要求负责回收经营区内的县(市)级抽样总体的样地。

2.小班调查。以国有林场为调查单位开展小班调查。

(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单位。

以国有林场为编案单位,按一类编案单位的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国有林场中不同的经营模式数据应在经营方案中予以充分分析,说明不同的经营模式的森林资源的情况、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利用和经营效果评价。

五、调查界的确定

国有林场经营区界以林场总体规划、林权证、协议书确定的界线为准,即以199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数,1996年以来依法受让的森林资源应纳入国有林场调查编案工作。

前期调查遗漏的属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应由国有林场调查统计。前期调查中不属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本次可不进行调查。

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未按规定要求办理手续被集体或个人占用的,仍属国有林场的经营区,由国有林场调查统计。

前期调查调绘的经营区界,本期调查时有争议,但未经协商或协商未果的,仍按前期调查确定的经营区界调查统计。

国有林场协议归还并经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批准归还的集体林地应从国有林场经营区中划出。为此要重点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各国有林场应做好与当地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工作,包括准确界定国有林场现有经营区的界线和经营面积,收集2003年全省统一建立的图形数据,核对国有林场的经营区界和原图形数据的准确性,做好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接,确定好国有林场应调查的范围,国有林场调查面积和经营界确定后应正式上报各国有林场管理处;

2、各国有林场管理处应将所属国有林场确定的经营面积和经营界及时与各设区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并将对接后的国有林场经营面积上报省局,并由省局汇总后报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备案;

3、各国有林场在调查规划过程中应及时、主动的与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保持业务上的联系,确保森林资源调查与编案工作不重不漏;

4、各国有林场在外业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将调查范围和调查情况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沟通;

5、各国有林场应做好“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前已协议受让但未列入国有林场“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和“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后协议受让的小班登记和面积、蓄积量统计并逐级上报汇总。

六、技术方法

本次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采用传统调查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相结合以满足查、管、用的需要。

(一)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总体抽样调查与小班区划调查相结合,定期全面调查与每年变化调查相结合。以抽样调查总体林木蓄积量控制小班蓄积量调查。以总体抽样调查估测值为准,误差小10%,修正小班调查值;误差在10%至20%的应在检查并修改误差较大的地块或类型的基础上,修正小班调查值;误差大于20%的小班应重新调查。小班调查采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信息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绘制的1∶1万林业基本图与林改林权发证的宗地界图相结合,卫片(航片)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仪器测定与目视判定相结合。

(二)为了保证前后期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国有林场小班蓄积量调查、样地蓄积量调查应采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速见表》、《一元立木材积表》、《二元立木材积表》。材种出材率表采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用表(二)》中所规定的材种出材率表。

(三)推广应用新技术,启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将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的图表制作、数据处理一律由省厅开发的软件完成,提高外业调查、内业计算以及成果编制的速度和质量。

(四)经营方案编制采用宏观调控与实地规划相结合,制定森林经营总体规划目标和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相结合,以上期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适当进行经营规划调整,力求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的连续性。

(五)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根据国有林场的特点、森林资源现状、和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确定两类林场的发展方向。要全面分析两类林分的森林资源状况,确定两类林分的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向。

(六)国有林场管理处应根据所属国有林场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四大基地建设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等目标和条件,制定各国有林场经营类型的比例和调整的指标。国有林场经营类型的组织和调整应严格按控制指标调整到位,不得随意调整。

(七)国有林场伐区安排严格执行采伐伐区配置的11条原则,在此基础上允许国有林场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树材种和数量的需求、交通情况、林分生长情况等因素合理调整当年或下一的伐区配置。国有林场伐区和采伐指标可结转至下一。国有林场的伐区调整和指标结转要报请国有林场管理处审核并报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八)国有林场由于森林经营需要补充编制造林类型、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者应由国有林场提出申请,国有林场管理处审核后报林业厅批准执行。

七、工作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

(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和森林培育、保护、采伐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

(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的林业区划、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生态公益林规划。

(五)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成果。

八、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从2006年8月开始,2007年3月底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任务。2007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林场各级汇总,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小班数据库和样地数据库以及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和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工作步骤为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1)成立领导机构。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成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指导调查与编案工作。

(2)组织工作队伍。各调查和编案单位要组织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队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任务。无力自行承担的国有林场可由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统一组队开展工作。

(3)制订工作计划。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阶段任务、工作时间和相关制度等。

2.收集资料

(1)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的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2)上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变化调查统计)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3)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

(4)近期林业生产、建设的统计和规划资料。

(5)近期本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料。

(6)近期与森林经营有关的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项目情况。

(7)最新的行政区界、经营区界的有关图籍和文字资料。

(8)生态公益林规划图表和文字资料。

(9)印制各种用图(林业基本图、地理信息图、林权登记发证“宗地”权属分布图等)和用表(小班变化调查记录卡、调查规划一览表、调查用的数表等)。

3.技术培训

(1)由省林业厅统一组织对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①学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文件和林业发展规划。

②学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森林培育技术规程、森林采伐技术规程、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等。

③学习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微机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

(2)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可根据本市国有林场规划设计调查和编案工作的实际要求组织参加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试点

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林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应起到发现工作的盲点、解决技术难点和确定调查的重点的效果,起到统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仍至全省国有林场调查步骤、时间和技术路线的目的,确保全省国有林场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完成调查和编案工作。

(二)初步规划阶段。

国有林场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前应对编案工作中的主要事项提出初步构想,为现场调查规划提供依据。

1.拟定本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重点。

2.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树种选择的指导意见。

3.提出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用材林各经营类型面积比例的控制指标。

4.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伐区配置所需要的各类采伐类型年采伐量(未编制采伐限额前)预控指标。

5.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经济指标。

6.提出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重点工程如森林公园、商品林基地、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农带、防火隔离带、种苗培育、集运材道路等新建或扩建的规划意见。

(三)外业调查阶段(包括样地调查与小班调查)。

国有林场样地调查,由各国有林场负责实施,样地调查数据由各国有林场组织进行处理,计算结果作为控制小班调查精度和修正小班蓄积量的依据。

小班调查由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国有林场组织调查。小班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软件,各国有林场运作,打印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

(四)方案编制阶段:

在外业调查基础上进行森林经营方案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更新造林的规划设计。

2.森林保护的规划设计。

3.森林采伐的规划设计。

(五)成果复制阶段: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森林资源统计表。

(3)森林分布图。

(4)工区林相图。

(5)工区林业基本图。

2.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

①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

②森林采伐规划图。

③更新造林规划图。

④重点工程规划图。

⑤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表。

九、审批制度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确认。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按规定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经营方案编制和成果复制。检查验收办法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执行。

(二)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制度。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

经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作为经营期采伐规划主要依据,国有林场的采伐规划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

十、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监督

(一)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管理机构。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应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两级监督管理。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要按方案文本执行监督。方案一经批准,必须认真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变动;确需修改,应报原批准的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执行。

(二)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检查评定。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监督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列。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应成立专门机构组织检查评定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重点方案生产性指标和林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重点检查是五年方案实施的效果。

(三)建立方案实施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包括经营方案——生产计划——作业施工——经营效果等内容的信息反馈体系。信息反馈一律以各级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森林资源变化,年末进行小班资源数据输入,建立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国有林场方案实施信息反馈体系,作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检查评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采伐利用的依据。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

为加强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要求成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相关内容的技术指导,森林资源调查和方案编制的质量检查。国有林场在开展外业调查前上报开展单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总负责人名单及工作计划。

(二)严格执行技术规定,搞好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应严格执行《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为了保证质量,省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指定技术总负责人,具体负责业务技术工作。同时要建立成果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1.调查人员对调查材料负全部责任,第一手资料要齐全准确,记录和计算材料以及质量检查报告单等均应填写日期和调查(检查)人员姓名。对调查材料弄虚作假,除责令返工外,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2.质量检查工作分三级管理,一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办公室按规定组织专业检查组,负责外业调查与内业成果的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评定工组的调查质量,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二是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按规定组织专业检查组对所属国有林场调查质量、成果检查,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三是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质量、成果检查验收。

3.实行奖惩制度。调查与编案工作核心是质量问题,要求把质量摆在工作的首位,对质量差的予以重罚,对质量优的予以奖励,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同时要及时通报质量存在的问题。若有重大质量问题,全省通报,并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统筹安排,落实经费。

国有林场工作经费由国有林场自筹。内外业补助标准为抽样调查每个样地100-150元,小班调查按实际调查的林业用地面积计算每亩0.70-0.80元。调查经费列入国有林场经济计划,专款专用。

(四)注重安全生产,防止工伤事故。

森林资源调查与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量点多、面广、分散、流动,野外作业要十分注意安全。各级领导要把调查与编案人员的安全工作时刻挂在心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五)建立汇报制度,及时反馈进度。

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于每月25日前向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汇报工作进度、质量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省局汇总后上报省调查和编案办公室,并通报各地。

2.森林防火规划方案 篇二

关键词:防火林带,规划,木荷防火林,营造,技术

目前,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如何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是大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挑战。在此过程中,通过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能够实现对森林火灾蔓延的有效阻挡。但是,如何实现防火森林带的科学规划,并借助木荷防火林带的设计来强化森林的抗火与耐火能力,以此来实现森林防火系统的搭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与探讨,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 防火林带规划的原则与对策

1.1 规划原则

在森林系统中,实现生物防火林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森林在发生火灾之时,能够具备较强的抗火能力,阻止火灾的蔓延,使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降至最低。开展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以分类指导来实现科学规划,并强化对这一规划设计的实效性;其次,要针对主要存在的火灾特点来进行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从整体上实现优化设计;第三,要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即在发挥出防火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获取;第四,实现林木树种培育类型的创新,兼顾提高改建与新建水平。

整体而言,可采用以上4个原则作为规划指导与约束条件,依照相关要求,做到统一规划与管理,进行合理布局,在充分发挥防火林防火功能的同时,实现林木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达到防火、绿化与经济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

1.2 规划设置方法与种类结构

在规划设置方法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防火林带的设置,应该将林带、公路与河流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闭合网络。在提升林带防火能力的同时,针对防火林带的主要种类进行分别设计,以满足不同类型防火林带规划设计的需要,充分发挥不同林带的综合效益特性。

通常主要的林带种类与结构为:主干线防火林带、直线防火林带、林缘防火林带、林区公路、田边防火林带以及居民点防火林带,在规划中要按照相应宽度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相应防火林带在满足防火标准的同时,以完善闭合网络的搭建来充分实现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2 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2.1 木荷的生长特性

木荷也被称为荷树,为常绿灌木,喜光、耐阴,且对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但是不耐严寒。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肥沃且深厚的沙土中适宜生长,在相应较为贫瘠的土壤中也能够生存。将其作为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进行营造,主要是该树木的耐火性、适应性强,容易栽种与成活。在发生火灾时,木荷树叶水分含量大,一般情况树干能够避免受伤,加之其生命力顽强,第二年便能够萌发出新芽。

2.2 木荷营林技术

2.2.1 育苗

木荷营林需要经过育苗、营林与管理这3个环节来完成。在育苗阶段,要对种子进行科学采集与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苗圃进行选择与整理,做好深翻、施肥与整地工作,并保证苗木所在地交通便利,靠近所要栽种的林带。

2.2.2 播种

播种前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之后再挖穴植苗。

2.2.3 管理

培育管理阶段要做好疏松土壤、除草、施肥工作,并适时剔除潜伏芽,以保证木荷的健康成长。

以上营林程序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来进行,为实现木荷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3 具体实施建议

3.1 重视防火带建设

在森林培育与管理工作中,防火带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提高对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践行林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将这一工作纳入其中并同步开展。

3.2 强化监管力度

要针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做好规划设计与施工验收工作,强化监管力度,并制定完善技术标准。

3.3 实施分步推进

为了使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能够稳步推进,实现防火林带的综合效益性,要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采用分步推进的办法,在此过程中进行逐步完善。

3.4 以点带面科学施策

3.森林防火规划方案 篇三

关键词 有效规划;防火设施;森林火灾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56

森林资源不仅能提供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能保持生态平衡。但森林火灾会给森林带来严重危害,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学院林地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1号,东经102°10~103°40,

北纬24°23~26°22,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中部,海拔在2 000 m以上。

1.2 气候条件

学院后山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最高气温在27 ℃,最低气温在10 ℃,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降水量在103 mm,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平均2 445.6 h。

1.3 土壤情况

学院林地土壤主要是红壤,由于是针阔叶树种混交,土壤酸碱度适中。

1.4 森林概况

学院林地属于人工林,主要用途是学院林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面积为27 hm2,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滇油杉、栓皮栎和黑荆树等。郁闭度在0.7左右,林中疏密程度有差异,分布不均匀。

1.5 交通情况

交通比较便利,林中有可以让车通过的土路,山下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林中的土路主要穿過栓皮栎与云南松混交林、滇油杉与云南松混交林、滇油杉林、云南松林、柏树林、黒荆树林和栓皮栎林等林分。

2 防火设施的重要性

学院林场是重要的水源林涵养,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林地东部与其他林区相连,还有居民区;林场与云南野生动物园仅一条防火带相隔,林地西部是学校,还有高天流云小区,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后果不堪设想[1]。

3 学院林地森林防火设施的情况分析

3.1 防火设施情况

学院林地南边是金殿水库,是一条天然的防火隔离带;林场的东部仅有一条公路,动物园与林场中也有一条防火隔离带,学校与林场中间有防火沟[2]。林区内有土路、蓄水池、瞭望台和防火执勤点等。

林区公路不仅方便地面防火巡逻,还可以起到隔离带的作用。在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运送扑火队员和扑火物资。

3.2 植被条件

学院林地主要是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有纯黑荆树林、滇油杉林、纯云南松林,其中混交林地,如栓皮栎与云南松混交林地段防火能力较强,而其他地段相对较弱,应该加强防范。针阔混交林湿度大,地被植物较稀少,抗火性强;在林场边缘是针阔混交林,可以作为防火带。

3.3 防火情况

林地入口处有护林员检查登记,并禁止携带火种进林区;有防火执勤点,山顶有瞭望台,在瞭望台边还有一个防火蓄水池,长4 m,宽2 m,高1.5 m,是最早的防火设施。森林火险期有护林员巡逻和多种方式宣传有关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在人群出入频繁的地方有宣传标语和广告牌。

4 学院林地防火措施规划设计

4.1 存在问题

经过对学院林地的踏查,发现防火沟枯枝落叶杂物多,部分防火沟已消失,防火沟的位置已经长出了乔木、许多地被植物;防火线宽度不够,被杂草覆盖,部分地段防火线上出现了房屋等与防火不相关的设施,林区公路建设不规范,缺少生土带,防火林带、林区道路的修建。

4.2 规划设计

林火隔离设施是将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林带及林区道路等设置成网状,以阻止林火蔓延的设施。可以利用公路、铁路、河流、湖泊、水库、水塘、沼泽地、农田等作为林火阻隔的设施。因此,必须对学院后山的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林区公路进行整改,才能达到预防森林火灾的目的[3]。

一是防火线是在林区开辟出来的带状无林地。开设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结合道路、林道及林斑线等进行开辟,可以节省投资、尽量开设在山脊或地势平缓、土质贫瘠、地被物少、林木稀疏地带,要与主风向垂直,火源多或林火容易蔓延的地方防火线要相应增加。

防火线的宽度要根据地形、可燃物状况而定。陡坡、阳坡、杂草多、植被高的地带,防火线应加宽。为防止树冠火的蔓延,防火线的宽度一般为树高的1.5~2.0倍。学院林地的防火线上有许多地方不严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改造,要对防火线的宽度,清洁程度进行修理。

二是生土带是经过翻耕的土壤带,可以防止林火蔓延,宽度一般要求在2 m以上,若杂草较高而茂密则应适当加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在生土带上种植耐火植物马铃薯、木薯及常绿药用植物等。后山没有生土带,可以开设生土带,在上面种药材,可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

三是防火沟可以控制地下火的传播,也可以阻止地表火的蔓延。防火沟主要设置在腐殖和泥炭较多地段和仓库等周围。沟的深度应该超过泥炭层的厚度,沟底宽度约0.5 m,沟面宽度约1 m。

林地防火沟里落满枯枝落叶,还长起杂草,深度完全不够;有些地方防火沟已经消失,完全丧失防火的能力,应该组织人员进行修整,以达到防火的能力[4]。

四是营造防火林带,树种以耐火树种为主的,树种的选择原则:含水率高、油质少,抗火性强;枝繁叶茂,生长快,郁闭快;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来源丰富,栽培容易;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能起到良好的阻火作用,防火林带结构设计要尽可能的紧密,最好为多层结构,至少3层,上层为乔木,中层为小乔木,下层为灌木,这样就形成多层郁闭,林内保持一定湿度,既能阻隔树冠火,也能阻止地表火的蔓延。学院后山林地内,有些地方林分比较单一,如滇油杉林,下层,中层林木少,应该适量种植上其他层的林木,以增强防火的能力。

五是林区公路经过踏查发现,有些地方车辆通行能力较弱,路面杂草也较多,应该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修理,以达到相应要求。

5 结语

经过调查,笔者掌握了学院后山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了森林资源是珍贵的,也是有限的,但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如何更有效的预防林火的发生,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当前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志波,郑永青,柴晓雷,等.加强阿尔山地区中蒙边境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6):69-70.

[2]郑学慧.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8(1):10-12.

[3]胡志东.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森林防火工作规划总结 篇四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森林防火工作,大力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贵州省森林防火办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预防森林火灾办法》和《贵州省“十二五”重点林业工程规划》,结合黟县森林防火的具体情况,特编制《镜屏县森林防火“十二五”总体规划》。

一.森林防火的形势与任务

(一)概况

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东经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16′49″。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境内一般海拔高度400-800米,最高海拔1344.7米(西南固本乡龙干山),最低海拔282米(东部阳豆溪清水江山境处),南北最宽39.6公里,东西长55.5公里,总面积有1600.85平方公里。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境内植被条件较好,对气候的分配有了相应的调节,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受到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明显的山地主体气候和林区气候的特点。

(二)动植物资源概况

境内植物资源以杉木、马尾松、竹林、油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林、草坡等8种植被为主,总面积15910公顷,林业林地115892公顷,其中有林地78105公顷,经济林4083公顷,竹林429公顷,蔬林地618公顷,苗圃地14公顷,无林地15.708公顷,非林地432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72%。

境内动物资源以兽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类型。现存兽类20余种:野猪、豪猪、箭猪、岩羊、黄羊、樟子、猴子、野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面狸、九节狸、狐狸、野狗、水獭、野兔、竹舢、松鼠、膨鼠、竹鼠、老鼠、水鼠、刺犯、旱獭。现存鸟类:喜鹊、乌鸦、燕子、猫头鹰、猴头鹰、岩鹰、鹞鹰、飞虎、野鸡、谷鸣、竹鸡、红腹锦鸡、秧鸡、黄誉、黄鹏、白头翁、打鱼郎、八哥、画眉、白骛、白级、野鸭、鸳鸯、鸽鹤、布谷鸟、鹦鹉、雪鸟、斑鸠、山麻雀等等。

二、“十一五”期间森林防火情况和基本做法

(一)森林防火情况

我县作为贵州省重点林区,多年来国家在森林防火设施建设上给予了重点扶持,使森林防火设施设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据统计截止,镜屏县在林火测报、林火监测、阻隔系统,通讯系统、扑救工具等设施设备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在林火测报方面,已建森林火预测预报机构个,配备人;在林火监测方面,已建了望台座;在通讯系统方面,配有门有线电话,台超短波电台;在扑救工具方面,已有防火指挥车辆、宣传车辆、运兵车辆,其他扑火工具件(包括风力灭火机、水枪、二号工具等)。另外在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上已有林区道路KM,防火隔离带KM,防火林带KM。

(二)森林防火工作基本做法

五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以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指示精神,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始终紧抓森林防火工作不放松,强化各项森林防火措施的落实。其基本做法是: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和扑火队伍。各县、区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了县区、重点乡镇(林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责任制,层层签订了防火安全责任状,进一步落实了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并确定了重点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全县设有护林防火指挥机构个,组建专业扑火队支人,半专业扑火队支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指挥和扑救体系。

二是制订有关规定,规范了森林防火行为。先后制订了《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成员分工包片责任制》,《森林防火考核奖励办法》,《生物防火阻隔带工程建设实施办法》,以及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布告、通告等一系列规定、办法。同时加强了森林防火办公室内部业务建设,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作为森林防火第一道工序来抓,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共出防火专刊期,防火宣传碑牌处,书写标语条,印发宣传通告(册)份,出动防火宣传车次。

四是投入资金,建立了森林防火设施基础。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累计投入了防火资金近万元,购置了通讯设备、防火车辆、扑火机具,修建了一些防火了望台(哨),开辟了防火道、林道和生物防火隔离带,建立了专业扑火队和半专业扑火队,在森林防火技术也进行了多次培训,初步建立了森林防火设施、队伍和技术基础,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是全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市之一,林区的居民生产生活用火繁杂,致使森林火灾发生十分频繁。其中民俗活动、吸烟、烧荒及生产性用火占95%以上,起火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强。这与我县森林植被构成单一(多为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林下可燃物多有很大关系,这是引发较大森林火灾的潜在威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旅游观光的人数将越来越多,人员流动性更大,野外火源管理和控制将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现有的森林防火手段和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通讯设施落后,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监测监控设施和设备,林火阻隔系统没有形成网络,森林防火技术和手段落后,防火资金匮乏等等,所有这些限制了六安市进行有效林火监管、及时扑救火灾和减少火灾损失的能力。

三、“十二五”森林防火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森林防火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森林火灾“早预报、早发现、早扑救”目标。积极建立森林防火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森林消防综合能力和控制火灾的综合治理水平,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国民经济腾飞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原则

按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规划将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坚持科技教育优先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不断提高的原则。

4.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动员全社会开展森林防火、地方投入与国家补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项目建设范围、内容和目标

1.进一步完善全县森林防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2.在原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率、高科技、高度统一的全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3.进一步健全乡镇森林防火组织,使之与县级指挥机构形成指挥网络,完善森林防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进一步建设好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制定完善森林防火的配套规划。

5.加强对现有专业扑火队伍的配备和培训。

6.完善森林火灾保险体制,建立和确定一套适合我县市场经济发展的森林火灾评估、补偿办法,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以内。

7.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国家投入,增加防火物质储备量。

8.在十一五建设成果基础上,为有效预防和扑灭可能的森林火灾,在交通不便的林区增加林区道路建设资金投入。

四、总体规划建设重点

(一)指挥中心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的职责是传达贯彻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决策命令,做好全县森林防火的预防工作,检查监督下级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生火灾,报告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组织扑救,调集扑救力量、交通工具和扑火物质,确保扑救工作顺利进行,减少火灾造成损失,探讨总结科学有效的扑火机制。十二五期间,要新配置指挥车1辆,GPS平台模块1套,基础矢量地理数据库1套。

(二)生物防火隔离带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营造或砍灌垦覆的方法,要新建立、、及辐射地生物防火林带。严格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其防火作用。加大力度建立村屯、林缘、山脚、田边防火林带,在条件适宜的`地方,适当营造防火沟、防火墙等其他隔离带。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式,力争到建立起完善的林火阻隔体系。

十二五期间,新建林内防火林带公里,新建村屯、林缘、山脚、田边防火林带公里,其他隔离带公里,基本形成有效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到20,力争使林内防火林带达到公里,村屯、林缘、山脚、田边防火林带达到公里,在全县形成理想的、比较完善的、与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相适应的林火阻隔体系,能充分发挥防火安全的功能。

(三)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标准,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逐步达到森林消防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消防队伍的分布与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相适应。积极做好防火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加强森林消防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加强对森林消防队伍的资金投入,不断强化森林消防的装备、充实防火物资储备,提升森林消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全县新建扑火专业队伍支,人员达到人;半专业队伍支,人员人。到年扑火专业队伍要达到支,人员人;半专业队伍要达到支,人员人。同时积极壮大群众性森林消防力量,到2015年全县所有防火重点村每村建立一支扑火应急分队,人员不低于20人。按照配备标准对扑火队伍进行设备及扑火物资配备,全面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战斗力,确保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

(四)林火监测网络建设

强化林火监测网络建设,逐步推进林火监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遵循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县内防火等级区域的标准,防火等级区域的标准,首先对一级火险地带的村、以及自然保护区建立并完善全面的林火监测网络,形成空中监测与地面巡逻相结合的立体监控模式。其次逐步加大对国家公益林及山外四镇火险重点隐患地带的监测覆盖面,力争到2015年监测覆盖面达到100%。积极加强瞭望台建设,配足监测仪器和设备。加强防火检查站、护林哨卡和巡火队等地面防火力量建设,形成强大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合力,有效发现和控制火源,在最短时间内组织扑救。

十二五期间,建立森林防火专用气象站台座,火险因子采集站个,新建瞭望台座,配置望远镜架,定位仪台,视频监控系统套,计算机台,摩托车辆,其他辅助设备套。20,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建气象站台座,火险因子收集站个,计算机台,瞭望台座,定位仪台,望远镜架,视频监控系统个,其他辅助设备套。大力加强林火预测预报和防火通讯队伍建设,到2015年专职或兼职林火监测人员达到人,防火通讯人员达到人,林火信息管理、预测预报人员各达到人。

(五)物质储备

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物资储备,大力巩固防火后勤保障。防火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状况事关森林火灾扑救成败与效率,是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的必备依托。目前全县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资储备仍然相当薄弱,多数乡镇尚未建立专用防火物资储备仓库,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当全面加强十二五期间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资储备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争新建防火物资仓库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新建防火检查站个,面积50平方米;新建防火专业队伍营房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专用培训设施个,每个面积40平方米;新建宣传碑(牌)块。在防火物资储备方面,购置灭火水枪把,风力灭火机台,风水灭火机台,油锯台,水泵台,砍刀把,消防铲把,割灌机台,GPS个,扑火服套,越野运兵车辆,普通运兵车辆,达到基本适应十二五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

(六)林区道路建设

布局合理、密度适宜的林区道路可以有效阻隔林火的蔓延,同时为火灾扑救赢得有利时机。十二五期间,在原有林区道路基础上,新建各级道路计公里,其中区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公益林的林区道路密度要达到每公顷米,确保道路林火阻隔作用有效发挥。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1.指挥中心建设:万

2.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万

3.队伍建设:万

4.林火监测网络建设:万

5.物质储备:万

6.林区道路建设:万

十一五期间森林防火规划总投资万元。

(二)资金筹措

根据总体规划原则,国家投资部分纳入基本建设计划,按项目建设进度分期投入,地方配套资金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地方统筹,分年度投入。

六、主要政策及保障措施

森林防火必须和林业其它项目一起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整体工作安排中去,为此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政策保障执行,才能使我县的森林防火十二五计划得以全面实施。

(一)领导是关键,部门配合是基础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益林项目建设和新的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兴起和林区群众日常生产活动增加,这些都给森林的火源管理增加了难度。各级行政领导要以行政区域划定负责制,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山区乡镇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县、乡、村级行政领导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实行定期定员包片负责制度。林业部门要做好政府的参谋,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我县森林防火的近远期目标作出努力。

(二)专业的落实,扑火队伍是保证

实现专业、半专业与业余义务扑火队伍相结合。森林火灾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必须要有一支有组织、有战斗力的扑火队伍,才能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同时要把森林防火任务列入各乡镇公安消防、联防的目标任务。县级部门建立一支专业的扑火指挥和快速反应队伍,乡镇由乡镇联防、消防、林业站组成半专业扑火队伍,村级可由村办林场、村办企业的的基干民兵为主体组成业余扑火队伍。

(三)体系的建设,监测预防是根本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预警体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针对各辖区内不同的火险地段和不同时期、不同对象进行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和法制教育,达到全社会共同管理的目的。在预防措施上除了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实施好已规划的生物防火隔离带项目的建设。

(四)工作落实,资金投入是保障

5.森林经营规划复习重点 篇五

1.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2.森林区划:是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为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永续利用而对林地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3.森林认证: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4.森林评价:从广义上讲,森林评价是在充分占有森林资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目的,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法规、方法和标准对森林进行的评价,以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的需求并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5.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6.轮伐期: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7.森林经营类型:在林场同一林种范围内,由有相同经营目的、能采取统一林学技术体系、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的小班组织起来的集合体。又称作业级。8.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森林资源状况及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二、基本知识

1、森林经营规划的任务

(1)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监测。①森林资源区划分为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②森林资源调查根据调查范围、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全国的调查(一类)、企事业单位和县级的调查(二类)、生产作业性的调查(三类);③森林资源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征占用林地、城市森林、沙化/石漠化、湿地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林业工程和其他生态状况。(2)森林资源认证和评价。①森林资源认证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②森林评价就是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为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做准备。(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通常称为森林规划设计的主业,“森林规划”主要指中期计划,包括用材林规划、风景林规划、湿地规划、城市森林规划、乡村林业规划等多种类型。“设计”指的是森林作业法设计,森林作业法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最有效的达到经营目标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造林、幼林抚育、抚育间伐、主伐等技术环节。(4)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一般称为森林规划设计的后业,包括森林资源档案制度、森林产权制度、林业税费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经营方案管理制度等。(5)以“3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的空间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规划设计应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在于降低森林调查、资源监测的劳动强度,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

2、森林可持续性指标体系

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的维护、水土资源的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3、森林规划的发展阶段

(1)实验误差技术阶段,规划师对土地利用的决策是通过直觉与经验以及一系列实践、反馈不断修正“误差”而获得。(2)资源目录方法,此阶段规划决策依据现状资源目录,包括自然科学信息、土壤和土地布局等资料、先进的航测资料。(3)手绘图层方法,该方法的引入表明大尺度景观的土地利用规划更综合的途径的开始,其特点是利用相同比例尺的因素分析图,并以各种方式叠加产生新的信息即“合成图”,作为规划的依据。(4)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方法,GIS技术使规划师能利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进行更复杂的场地分析和土地利用规划。“3S”技术的空间直观模型、多情景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中得到大量应用,推动了景观规划科学的发展。

4、森林采伐伐区配置的要求

根据森林采伐限额实施计划,按森林经营方案中的伐区安排顺序初定采伐小班,并现场核实小班主要森林因子,初估森林蓄积量及各种材种出材量,符合采伐要求正式作为伐区配置。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或“方案”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的,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配置。

5、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小班调查方法 基本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森林经理调查的可选内容:(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其他专项调查。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2)目测法;(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000时采用;(4)卫片估测法,技术要点:①建立判读标志;②目视判读;③判读复核;④实地验证。

6、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的构成

1)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称为“一类调查“,为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设计提供依据。2)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为”二类调查“,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3)主要为满足林企业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进行的作业调查,也称”三类调查“,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7、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的类型:物质森林成熟主要有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和经济林成熟

8、自然保护区的区划

自然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下列三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区划系统: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

9、林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依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采用市价、费用价、期望价或结合起来加以评价。方法:1.林地市价①比较评分法②地位指数法2.林地费用价3.林地期望价

10、森林资源合理消耗量方案论证的评价指标:龄级结构、蓄积结构

11、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资源类型多;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分布不均;

4、森林结构不合理;

5、林地生产力低;

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12、国有林业局的森林经营区划系统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较大的林场,在林场与林班之间可增划营林区或作业区

13、森林经理调查中的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内容

(1)自然条件调查:①自然条件,包括行政区划、植物区系、地形地势、山脉和水系。②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种类、有机物含量、物理性质、成土母岩。③水资源条件,包括河流状况、湿地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④气候、气象条件,包括气温、降水、风,以及其他天气现象。(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①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②森林与区域社会、环境的关系。③林业的地域配置、林权等状况。④森林产品市场状况。⑤林业对区域社会的经济贡献。⑥交通运输状况。⑦人口、劳动力状况等。

(3)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①森林经营机构的改革。②二类调查工作。③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执行情况。④森林经营管理情况。⑤环境状况。⑥林业企业管理状况。

14、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

(1)目的树种或树种组。在森林经营类型的组织中,树种是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在现实林分中,树种不可能都是单纯的,一般以目的树种或优势树种归类,有时也可以优势树种组归类。(2)森林的起源。森林的起源一般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种,他们以下又可再分为实生、萌芽。有点还分为插条、飞机播种等,这些不同起源的森林通常都分别组成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3)森林的立地条件。森林的立地条件是林木生长的基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林地立地条件决定了起上生长的最适树种,也决定了其培育某种材种规格的可能性。(4)培育目标。森林的培育目标体现了国民经济对森林的要求。从大的方面讲,不同的林种必须组成不同的经营类型。在用材林中,森林培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目的材种上,不同的目的材种对树种、立地条件、森林的作业法、森林的主伐年龄等均不相同。(5)森林的经营水平。森林经营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森林所采取的认为措施。森林经营的水平越高,采用的森林经营措施越多越合理,营林的投入越高,林木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同一材种规格的林木的培育周期也较短。(6)森林的采伐方式。不同的采伐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同的森林类型对经营措施的要求不同,林分的生长过程、生长率、培育的周期也不相同。

15、非物质产品的成熟类型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成为防护成熟。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成为自然成熟。

更新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成为经济成熟。

16、森林经理调查成果的内容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包括:样地调查记录卡片、样地因子和样木因子数据库、成果统计表、成果报告、内业统计说明书、相关图面材料和技术方案、工作方案、技术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报告、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操作细则及其相应的光盘文件等。其中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统计表共计72个,其中核心统计表33个,其他统计表39个。

17、森林经营周期的类型:轮伐期和择伐周期

18、森林旅游资源按景观特点的分类系统

1)游览观光型:这一类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均有特色。2)文体娱乐型:这一类森林公园景观比较平淡,但交通方便,客源丰富,并具备建设活动场地的条件。3)保健康复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山美、水美、环境美,适宜度假、避暑、疗养。4)生态屏障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多数为环城或城郊森林公园,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起到净化空气、改良气候、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污染等作用。5)自然教育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包含或连接自然保护区,要以受保护的动物、植物为核心,建成科研、教学、生产和科普宣传园地。6)特殊风物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具有特殊的历史遗迹或风物景观。7)综合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大部分处于近郊的风景旅游区,兼有上述两类以上功能。

三、重点掌握知识

1、森林认证的作用、我国森林认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森林认证的作用:

(1)在获取狭义市场利益之上,森林认证已经呈现出了许多积极作用,主要表现1.社区团体参与商讨过程。2.作为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靠性的佐证。3.通过中国森林资源认证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与非政府组织(NGO)和投资者的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和培训。4.提高社区林业经营的效率。5.对由大规模的森林采伐转向持续生产起了潜在的推动作用。(2)在经济效益方面应有的作用包括:1.认证为企业提供了加强经营管理、环境管理的工具。2.保证和开拓绿色市场,获取市场利益。3.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4.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5.提高供应效率,确保木材的长期供应。(3)在环境效益方面的作用:1.激励企业解决森林问题。2.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能力和森林生产力。3.全方位监测森林,提高森林评估能力。4.加强林业科学研究。5.获取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6.对现有森林经营起示范效应。7.开展森林认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政策的不足。8.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完整性。(4)在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确保各方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我国森林认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公众对认证产品的认知度低。(2)森林经营单位缺乏申请认证的动力。(3)认证的费用较高。(4)森林认证机构运营的局限。(5)现有森林经营单位经营水平的局限。

2、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重点。存在的问题:①监测管理体制不顺。各项监测自成体系,管理模式使各项监测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监测资源共享困难,技术标准难以协调,各监测系统缺少基础平台,相互之间难以兼容,无法形成整体效应;②监测数据时效性差,分辨率低。一类,二类调查不能得到全省和县级同一时刻的数据,实际上造成了监测的空间分辨率低的现象;③监测内容单调。缺乏森林健康和生态现状方面的内容,如生物量、大气污染等。另外,由于数据共享性差,对社会服务不够,技术手段及装备落后,不易及时调整更新。④监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各项调查和监测的相互独立、部门化的条块管理,导致了调查和监测工作经费分散,没有正常的工作经费渠道,有限的资金被消耗在重复建设上,使经费严重浪费,影响调查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展开。⑤人才素质低下,技术装备落后。由于各项调查和监测工作职能分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调查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和装备落后。⑥基础建设薄弱。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二是基础数表建设滞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本思路: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为依托,通过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补充,形成一个标准一致、周期统一、全面覆盖、高效灵活的综合监测及评价体系。重点:①监测内容的拓宽;②监测体系的整合;③数据时空时效性的提高;④新技术的应用。

3、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规划体系对我国森林规划的启示

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物质形态规划阶段,综合行动计划阶段和决策体系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我国森林规划有启示。

A.以法律为依据B.规划面向管理。最初的物质形态规划强调的是对设施的安排与配置,而综合行动计划则强调的是如何通过管理行动达到管理目标。C.以目标引领规划。规划决策首先是对目标的决策,没有一个明确的、与相关法律一致的目标,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D.强调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参与,提高了规划的透明度,同时使与国家公园有关的利益各方,都能参与到规划决策体系当中,从而提高了规划的质量和针对性。E.软性规划与硬件规划相结合。软性规划主要指对解说、游客服务、教育、资源管理和监测、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规划。相对而言,硬性规划主要是指对于物质设施方面的规划,如道路、建筑物、基础设施等。

4、森林规划的概念、原则、工作步骤。

概念:一般地说,为了各种专门的目的,科学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各种原则在森林产业的管理和实施中应用。原则:(1)森林可持续发展原则(2)整体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工作步骤:(1)项目立项:项目建议书(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3)总体规划:一般为10年(4)施工图设计:预算

四、应用分析重点

1、采用3S技术,进行濒危保护动物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所需的主要信息源、软硬件平台、分析步骤、保护措施(不会)2、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应用

(1)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数据采集中的应用:①遥感影像是以地物的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和时相变化来表现地物信息,解译时必须应用地学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影像的色调、亮度、饱和度、形状纹理结构等特征并结合已有资料和野外工作经验知识判定地物类型。②遥感影像光谱参数作为预测森林蓄积量的模型变量有很大优势,因此从遥感数字图像中提取像素值参与建模是提高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变化估测精度的有效途径。③森林植被对红外光谱较敏感,因此彩色航空数字成像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地理数据描述森林资源、地物分布及规划区动态变化状况;分析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制定管理决策方案,方案贯彻实施后,将结果反馈给决策者。将研究对象被抽象成点、线、面等空间实体和相关属性,其功能在于能够建立和分析地理对象的拓扑关系,能根据GIS数据库中的对象的地点、数据属性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

(3)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定位作用:在GIS的支持下,经过坐标系转换将地面与卫星影像的相应位置配准,在GIS、DEM的参与下解决公里交叉点以及任意点位的卫星影响灰度值得读取问题,为森林资源估计的自动化提供依据。

3、农业观光园兴起的历史背景、设计原则、建设思路

历史背景: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设计原则: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

建设思路: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因此,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五、基本计算

1、森林采伐量计算(成熟度、马尔定、第一林龄公式)

2、森林工艺成熟龄的计算

3、采取收获表法、伐期收获量法计算经营单位的法正蓄积量

6.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六

在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规划项目中,项目组认真贯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战略方针,严禁乱砍滥伐林木和在景区内放牧;在森林生态景观规划中,坚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景区内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旅游环境;在森林生态景观规划中,运用大手笔、大景观、大色块和精雕细琢的规划设计原则。在森林生态景观规划中,运用高起点、高标准和高科技的规划原则。高起点是: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多用彩叶植物,增加森林景观色彩;丰富森林景观结构,使之高低错落,层次丰富。高标准是:林木覆盖率高,苗木规格高、质量好。高科技是:将生物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森林生态景观规划建设中。

除此之外,还要把森林引入旅游环境,让旅游环境坐落在森林之中。达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景点森林化,旅游线路林荫化;在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中,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不断丰富树木种类;在旅游环境内,要保护和招引野生动物(对易伤人的猛兽要有安全措施),特别是鸟类;要充分利用、改造、充实河流两岸的植被,增加彩叶植物,让其自然、合理地大面积分布。在旅游环境内造林绿化时,应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花卉相结合;将常绿树、落叶树、彩叶植物相结合,以形成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赤峰—茅荆坝公路、锦山镇至各旅游景点旅游道路,都要贯彻国家关于通道绿化的要求,采用行列式、组团式绿化方案;应做到从路上看,整齐划一,路外与片林、树丛、草坪、花丛紧密结合,形成绿色走廊景观带。

7.浅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 篇七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目前二类调查的指导思想及技术规程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社会中包括林业主管部门越来越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边缘化, 越来越停留在摸清林业资源家底的认识层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调查目的缺乏前瞻性, 过于重视数量价值, 造成利用价值降低不能引起政府重视。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都只强调如何查清森林资源, 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 检查验收也未作为验收要件。数量的考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知道自己有多少就行了, 具体价值、怎么开发、利用是别人的事。存量同领导政绩挂钩, 势必造成数据同领导挂钩, 对实际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认为, 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 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林业部门也只是在为调查而调查。

1.2调查成果利用难, 造成调查停留在表面化。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应该包括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数据资料, 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但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上述两项成果在现阶段的条件下, 其使用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很大疑问。首先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并无强制性。无论承包者还是林地所有者, 他们有权自己选择经营的品种、经营模式, 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对他们有利时, 他们可以执行;不利时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包括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虽然可以实行强制性保护, 但由于目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地范围有限而且补偿标准很低, 一旦林农认识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侵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用而要求退出“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将其林地作为商品林经营将很难处理, 要么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 也难以达到生态效益应有补偿的标准;要么准许其自由经营, 所以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或林业规划可能成为空话。

2森林资源规划改革措施

鉴于目前林业改革势在必行, 林业是目前改革进度最慢的一个行业, 具体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 林业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传统的木材永续利用”到“三大效益兼顾, 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 特别是林权改革及碳汇发展, 要求林业调查需要新思维结合新技术形成新的调查方法。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摸索新的“技术规定”指导下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经验, 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从数量调查到价值调查的转变, 同发展碳汇和林权改革要求相协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2.1必须通过立法 (修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明确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碳汇资产的价值, 但没有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 并按此标准确定国家和各地必须达到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等指标全是空谈。其是不断变化的, 在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后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即使有变化也能通过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加以明确。用林地权属界线作为区划小班界线的主要因子能相对稳定小班界线避免因小班界线的不确定性造成资源调查成果的不连续和利用困难。通过按林权区划小班界线也能方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施行。对林地的保护标准应与基本农田的保护标准相一致, 确定全国及各地必须确保的底线。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即二类调查) 作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法定地位, 将检验全国及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碳汇发展) 执行情况、效果评定作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任务。

2.2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程》进行调整, 将林权调查作为二类调查的最重要内容在查清林权的基础上掌握森林资源数据。

2.3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对于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测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 最终提高当地的林业资源投入产出比。目前, 3S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普通应用通过影像判读, 实地检验结合林权档案 (林地地籍资料) , 以生产统计资料作参考, 通过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 引入林业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 是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发展的方向。在思想观念上从木材生产到生态资源再到社会化资产管理, 具体体现为面积、蓄积到碳汇能力、社会价值的转变。把生态价值作为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来研究、发展, 通过完整、科学、实际的档案资料;完善、可行的编制林业规划森林资源管理、经营方案;动态监测整个地区的资源发展方向、价值产出比从而在社会、地区发展中体现出二类调查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调查的缺陷, 提出了森林资源规划改革的措施。

8.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调查方法探析 篇八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森林类型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大。实际上,为了科学合理地经营森林,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不同的森林类型,应该有适合于其自身特点的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在制定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技术规定时要求各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1]。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概述

1.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概念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一般称二类调查,主要用于全面详细获取森林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等信息,分析评价森林经营成效,制定和调整森林经营策略、规划、设计和经营技术等,是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必须进行的基础调查。

1.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任务是在调查的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和评价。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1)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2)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3)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4)为区域社会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内容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

(2)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是森林经理调查中外业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簿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更新等。

(3)专业调查 专业调查是在二类调查中为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而进行的调查,主要有:生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制表调查、立地条件调查等。

(4)多资源调查 世界各国对多资源内容的界定不同。如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的多资源调查包括森林中全部资源:林木、草地、野生动物、林副产品、水资源、景观资源、渔业资源等。而我国的多资源调查主要指林区内除林木资源及相关条件调查以外的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景观资源、游憩资源、野生动物、经济植物、放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等[2]。

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调查方法

在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要对小班内每一株树木和林下植物进行调查,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看都是不现实的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状况,既快又要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且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且精度也是可靠的。采用系统样地加角规控制检尺相结合的方法。

3.1临时样地

临时样地布设采用机械布点的方法,每500m设置一块样地,面积为600mz,矩形。在天然林中共设置临时样地54块,对样地内胸径5cm以上的树木全部进行每木检尺。

3.2角规样点

角规点数量按常规方法求算。共设置角规点139个,角规点全部采用控制检尺测树。由于热带天然林单位面积包含的树种多,密度大,通视条件极差,为了使角规绕测包含更多的树种,采用中缺口角规,即角规缺口宽度为2cm。

3.3树木测定

胸径测定:围尺测胸径、皮尺测距离,起测胸径为5cm,对超大径级的树木胸径采用皮尺量测周长,再转化为胸径。

树高测定:树高的测定,由于热带天然林中的树木高大,最高者超过35m,完全采用测高杆测定是不可能,而且林分垂直郁闭,通视条件非常差,地势陡峭,使用测高器也十分困难,因此采用实测+目测的方法,采用测高杆实测,以上部分采用目测,二者之和为全高。

4.林业遥感技术发展前景

4.1遥感技术由粗放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航天遥感已在森林资源综合监测、资源调查方面广泛应用。由于RS分辨率大幅度提高,波谱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星载和机载成像雷达的出现,使RS具备多功能、多时相、全天候能力。其中NOAA卫星广泛用于监测全球森林宏观变化,MSS、TM、SPOT用于区域中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以及资源调查。近年来分辨率更高的高光谱RS以及IKONOS可实现对林班、小班乃至单木的更加监测精准。可监测每一棵树木的RS技术当属地面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特别是数码像机配合共线方程自动解算及制图分析测树系统将是森林精确监测的有效高新技术,这种无像控制点的近景数字摄影系统在德国、中国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将有可能代替多年来沿用的固定样地实测调查技术[3]。

4.2森林资源遥感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建立适合栅格-矢量结构一体化,适合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可实现网络通信的森林监测数据库系统,已是当务之急。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东部森林清查数据库EWDB和西部森林清查数据库WWDB,加拿大也建立森林清查数据库CFRDS。

4.3智能化分类软件研发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为目标地物的识别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以灰度为基础的遥感信息分类与提取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取得的成就有限,在森林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中,必须研发以结构信息为主的智能化分类软件,才能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精度和效率。

4.4技术集成及综合应用

以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面近景摄影测量为信息源,配合少量的地面测树仪器,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GPS电子罗盘、电子测高仪、激光测高仪等,结合样地调查,实现地面、航空、航天多层次数据通讯和信息集成,可以建成内业处理与分析功能强大的业务运行系统,提高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我国林业调查工作中,林相图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的时效性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林相图更新工作中,由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每10年进行一次,所以林相图也是10年更新一次,而且主要依靠手工更新,既费时费力,精度也难达到要求。比较手工制作的二维林相图和计算机制作的二维林相图,手工制作的二维林相图存在线条粗细不均、小班着色不匀、颜色存在花糊、小班套印不准、图面层次不够分明等现象,图面总体上不够美观,而计算机制作的二维林相图则不存在这些现象,所以计算机制作的二维林相图比手工制作的二维林相图更美观。

【参考文献】

[1]吴昌春,张冰.黑龙江省宾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利用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0(01):89-90.

[2]石艳丽,刘兆军.通沟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经营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8(01):112-113.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下一篇:便利连锁店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