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2024-09-06

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精选8篇)

1.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一

论文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护理

论文摘要通过回顾讨论86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何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耐受性,缩短手术后恢复期,总结 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国际比较流行的新术式,在临床采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我科1998~2005年共收治腹股沟斜疝88例,其中2例行传统手术 治疗,其余86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将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80岁,平均67岁,左腹股沟斜疝41例,右腹股沟斜疝45例,均有嵌顿,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小肠憩室或部分大网膜。均采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7~8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病例随访6个月~7年,均未复发。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详细解释病情,包括病因、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方式、护理愈后等方面的知识。介绍我院是三级甲等 医院,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介绍同类手术病人,使患者充分相信手术的效果及手术中无痛。有吸烟史者讲明吸烟与咳嗽、痰量的正比关系,培养患者定时解大便习惯,防止便秘,告之病人及家属这些不良习惯使腹内压增高,可诱发或复发腹股沟疝。②巨大疝者,告知病人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内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防止疝嵌顿。③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多伴肠梗阻,术前应禁食、输液、留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尽早使用抗生素。④术前阴囊及会阴部皮肤作好准备,不能损伤皮肤,以防感染。⑤术前晚肥皂水灌肠,清洁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排便困难及过早排便。⑥进手术室前排空小便或手术中置导尿管,以防术后排尿困难及术中误伤膀胱。⑦术前保证足够的睡眠,因睡眠不足,增加器官组织耗氧量,还易引起血压增高,导致术中大出血。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十分重要,必要时术前晚给予镇静安眠药。

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注意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术后病人可出现伤口疼痛、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害怕咳嗽等,护士应尽力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并表示理解,为病人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顺利度过术后期。②体位护理: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般术后平卧6小时,麻醉反应期后即可下床活动,传统手术后3~6天方可离床活动。术后活动提前,减轻了术后不舒适,降低了切口感染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③饮食护理: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作肠切除肠吻合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开始进流质饮食。④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咳嗽影响切口愈合。保持大小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通便药物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告知病人排便时勿用力以防疝复发。⑤密切观察阴囊及切口有无渗血,因阴囊比较松弛,且位置较低,渗血易积聚于此处。为避免阴囊内积血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应用“t”字托带将阴囊托起,或以小枕抬高阴囊,及时更换浸湿敷料,防止切口感染。⑥绞窄性疝手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给予静脉输液及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输血。

术后并发症护理:①切口感染:一般疝修补术为无菌手术,不应发生感染。而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切口易感染。感染发生机会增加,术后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②脏器损伤,在切开嵌顿疝或寻找分离疝囊时,有误伤膀胱的可能,尤其当膀胱充盈时。膀胱损伤如术中未发现,术后可出现血尿、尿外渗及感染。

2.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3例, 男30例, 女3例;年龄1岁~13岁, 平均3.5岁;均为腹股沟斜疝, 右侧18例, 左侧15例, 其中5例合并对侧隐匿性疝;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针式内镜手术。术后6 h~12 h正常饮食, 12 h~24 h可离床活动, 术后无腹痛、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经半年随诊, 无并发症, 无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①做好家长心理护理:家长普遍对患儿手术效果存在顾虑。护士应向家长重点介绍针式内镜下探查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在传统手术中, 很难探查到对侧是否有隐匿性疝存在, 小儿腹股沟斜疝对侧的隐匿性疝发生率不低于10%[1]。而针式内镜下很容易看到双侧内环口情况。隐匿性疝中有一半可能发展为显性的腹股沟疝[2]。如果在1次手术中同时将对侧的隐匿性疝处理, 可减少将来需要再次手术的痛苦及危险性。②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安排环境幽雅的房间, 以减轻患儿“白色恐惧”的心理。患儿对手术容易出现紧张情绪, 护士必须对患儿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主动关心患儿,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向家长或患儿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已经手术治疗的情况, 让患儿与病区内同类手术患儿交流, 以解除患儿的思想顾虑。

2.1.2 做好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严格备皮是预防切口感染、疼痛导致复发的重要措施, 手术前1 d检查及洗净手术区、会阴部皮肤。②胃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12 h, 禁饮水4 h, 进入手术室前嘱患儿排空膀胱, 必要时术前插尿管。③其他准备:做好各项相关检查,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有咳嗽要积极治疗, 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巨大疝囊的患儿卧床休息2 d~3 d, 回纳疝囊内容物, 使局部组织松弛, 减轻充血与水肿, 以利于手术后切口愈合。

2.2 手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手术回病房后, 立即给予监护仪器进行监护, 观察患儿精神、意识、呼吸、心率、体温变化, 以及腹部切口敷料情况。患儿完全清醒后根据生命体征情况确定具体监测时间。

2.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麻醉未清醒前应由专人严密守护。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备好吸痰器, 及时吸出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 防止呕吐时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低流量吸氧, 以提高氧分压, 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注意保持吸氧管道的通畅, 保证氧的有效供给。

2.2.3 体温的护理

注意保暖, 一般小患儿术后体温不升, 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 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相对大, 容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 可用棉被包裹, 双足置双布套热水袋, 水温不超过50 ℃, 防止烫伤。也可置保暖床, 床温以28 ℃~30 ℃、相对湿度50%~60%为宜, 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以减少散热。

2.2.4 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时误吸。膝下垫软枕, 髋、膝关节略屈曲, 以松弛腹肌, 减小腹压和手术切口处张力。同时及时处理术后尿潴留, 以缓解切口疼痛, 防止患儿哭闹时腹压增加。

2.2.5 饮食的护理

术后6 h~12 h正常进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 多吃蔬菜、水果。告知患儿排便时勿用力过多, 以免增加腹压。

2.2.6 康复指导

卧床12 h后无特殊情况可下床活动, 一些复发疝、巨大疝患儿卧床时间延至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未能行走的患儿, 家长可将其抱起在室内走动。术后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咳嗽, 有咳嗽先用手掌轻轻按压切口处, 然后再咳嗽。咳嗽明显、痰液较多时, 行雾化吸入, 每日2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腔手术是一种医疗器械与手工操作的完美结合, 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 与其他任何手术一样, 术中、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和复发[3]。

2.3.1 感染

术后应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污染。术后48 h患儿仍有发热、切口疼痛, 可能为切口感染。如患儿出现急性腹膜炎或有排尿困难、血尿、尿外渗表现, 可能为术中肠管损伤或膀胱损伤,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发生。

2.3.2 皮下气肿

是常见并发症, 表现为局部皮下组织有捻发音, 如手术时间较长, 气腹压较高, 容易出现此并发症。轻度皮下气肿对患儿影响不大, 一般术后2 d~3 d即可消失。本组病例均无皮下气肿发生。

2.3.3 阴囊肿大及血肿

可用阴囊托托起阴囊, 减少渗液积聚, 以促进血流和吸收。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发生。

2.3.4 内脏损伤

也是小儿腹腔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般发生率较低。常表现为腹腔内感染、出血、膈肌损伤后呼吸困难。若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应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的发生。

2.4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休息, 学龄儿童正常上学, 不影响学习, 但3个月内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避免各种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预防感冒、咳嗽、大便秘结等, 防止疝复发。

3 体会

针式内镜手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腹壁切口小, 不需要缝合, 不留瘢痕, 术后恢复快, 不影响学龄患儿学习,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手术方式无论是斜切口还是横切口, 切口长度至少为2 cm, 术后必然会留瘢痕[4]。传统手术复发率为2%~4%[5], 腔镜手术复发率低于1%[6]。在护理中, 护士应掌握新术式的特点, 宣传新术式的优点, 结合传统术式护理的经验, 使患儿接受和配合新术式的治疗及护理。本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无复发, 33例患儿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嘉林, 周汉新, 余小舫, 等,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2) :139-141.

[2]刘坤, 关养时, 黄原.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河北医学, 2004, 10 (3) :156-157.

[3]Corsler CM, Schier F.Laparoscopic hermiorrhaphy in children[J].Surg Endosc, 2003, 17 (2) :571-573.

[4]吴石, 董素.小切口径外环途径修补婴幼儿腹股沟疝应用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 18 (5) :430.

[5]李宇洲.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5) :368-369.

3.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三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小儿;新式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5-01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导致。男幼儿患病率居多,右侧较左侧多2-3倍,单侧较多侧多见,约占5%-10%。初期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还纳性包块,当幼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明显增大,患儿安静状态包快明显缩小甚至消失,一般不影响小儿正常发育。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面小(0.5-1.0cm)、安全、快捷有效、复发率低等优势,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术式。但是小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时期,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于幼儿更好的痊愈,减小并發症具有重要意义。随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20例患儿,均分为2组,为观察组采用新式护理法,参考组采用传统护理,进行对比,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1例(92.5%),女性患者9例(7.5%),患者年龄3-6岁之间,平均年龄(4.8±0.4)岁。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发现单侧腹股沟斜疝82例(68.33%),双侧腹股沟斜疝34例(28.33%);原发性腹股沟斜疝49例(65%),复发性腹股沟疝气21例(35%)。患儿术前体检均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透光试验阴性,无嵌顿性疝发生。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单双侧病变、斜疝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或联合腹膜皱璧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口手术。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侧卧,术前禁食,排空小便,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常规疝切口,提精索,于远端止血,将精索与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横筋膜前、膜后的精索处放置疝平片,缺口向内环口,缝合疝片及骨结节腱膜2针,以5mm放入持针器,于疝内环口上方2-3cm处腹壁带线针刺入腹腔,自内环口外侧开始缝合疝囊一周,直视下避开血管、精索及输精管,打结时应将疝囊内气体挤回腹腔,联合肌腱缝合平片内侧缘,检查腹腔各脏器情况,解除气腹,在进行外环口重建并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2],也可用创可贴粘贴穿刺点和切口处。

1.3护理方法

1.3.1新式护理术前检查、会诊、等待手术等一体化流程均在门诊完成,于一个工作日内确定手术日期,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术后各项检测正常后办理出院手续,进行门诊随访。

1.3.2传统护理办理入院手续,进行术前套餐检查,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等待检查回馈,等待专家干预,等待手术,确定手术日期,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办理出院手续、门诊随访。2结果

观察组新式护理相较于参考组传统护理具有恢复时间块、不易感染、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总住院费用低等优势。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护理事项

3.1新式护理将影响手术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在入院前,偏向患者的时间和意愿进行手术时间确定。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差错,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事宜的无缝对接。

3.2简化术前等待流程,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适当的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证了床位的周转率,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患方满意

3.3饮食护理患儿术后回到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予低流量吸氧5-6h。患儿完全清醒后由摄入流食,次日逐渐过渡正常清单饮食。

活动护理:同时患儿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薄枕垫颈肩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倒吸。术后5-6h待完全清醒后进行下床活动,避免剧烈哭闹和激烈运动。

心理护理:了解患儿心理活动,术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使患儿配合治疗,指导家长与患儿进行互动,减少患儿哭闹,保持患儿头适当后仰位,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知道患儿出院康复计划。

3.4术后护理需要建立在医、护、患三方的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医生和家属之间要树立责任感,是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主动配合术后康复环节。如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及时联系院方医师。

综上所述,研究证明这种新式护理模式可以在手术时间短的连台腹腔镜手术发挥重要作用,可拓展到更多外科病种并加以推广。参考文献

[1]罗蓬,张庭漪,李利波.等.5mm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8):757-758.

4.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诊治研究 篇四

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诊治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治疗的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手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20%。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治;研究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性多发疾病,发病人群广泛,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1]。传统手术治疗使用疝囊切除,高位结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的方式,容易导致患者阴囊充血等不良病症,并且术后有较高复发率。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凭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得到了广泛运用。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治疗的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治疗的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1.2~79岁,平均年龄(43.21±12.65)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在3~79,平均年龄为(44.93±12.15)岁。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在1.2~76岁,平均年龄为(41.52±12.17)岁。30例患者中左侧疝气14例、右侧疝气7例、双侧疝气5例,嵌顿性疝气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排除标准 在病例选择时排除中毒性休克腹股沟斜疝患者、严重心肺畸形患者,排除肺、肾、肝、心有疾病无法忍受气腹患者,排除严重呼吸道感染患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在患者腹股沟处做4~6cm内的切口,经过外环将斜肌腱膜切开,对筋膜以及提睾肌分离,随后把疝囊找到,使用高位结扎加腹股沟管壁修补方式。

1.3.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无张力疝修复所用的材料为华利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使用医用聚丙烯[2]。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3cm到患者耻骨结节的外侧部分,把患者皮下腹外斜肌腱膜以及外环切开,在切口处要保护患者精索、髂腹股沟神经。把患者疝囊充分显露后,对患者疝囊高外结扎,把患者疝囊游离之后经疝囊颈恢复到患者腹腔内。随后把网状平片在患者精索后方推平,最后依次对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患者在接受手术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切口异物感情况以及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均明显低于使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见表1。

注: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患者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切口异物感情况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注: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引发腹股沟斜疝的原因是腹膜鞘突没有关闭,但是根据相关研究90%以上的人群腹膜鞘突都呈半关闭状态。腹股沟斜疝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不能及时回纳为嵌顿可致使患者肠梗阻,甚至使患者出现肠穿孔、肠坏死以及死亡等。

因为腹股沟斜疝的自愈力较低,所以目前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患者腹股沟管内进行解剖将疝囊摘除,对患者腹股沟内部有较大破坏性,在操作过程中会对患者提睾肌以及精索等造成损伤,会导致患者睾丸供血不足。所以此种手术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局限性[4]。

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其原理是在手术中使用人工材料把患者腹股沟管后壁加强,没有对患者腹股沟处的解剖结构造成破坏,修补治疗后不会形成张力。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为1~3%,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疝5年内的复发机率为8~14%[5]。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的聚丙烯网孔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有良好抗感染能力,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一定宽度的修补材料对患者进行固定缝合可保持患者无张力,避免了复发机率[6]。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20%。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斜疝患者治疗时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方式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术后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小。

参考文献:

5.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五

1.课题立项的背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在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在一些开展较好的单位,约有80%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治疗,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东莞市唯一独立成科的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是小儿外科特色微创技术,目前开展各类小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种20余种,许多项目填补东莞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东莞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开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新生儿腹腔镜肠闭锁手术,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等手术。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传统嵌顿疝开放手术后易出现阴囊血肿 睾九移位、睾丸萎缩、复发等井发症,切口瘢痕大。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国内报道不多,存在一定争议,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且例数较少,没有大宗病例报道。我们在开展大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成功基础上,我们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疝,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课题研究是基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其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及较全面及系统的评估小儿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嵌顿的优缺点。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明确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既往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久,术后恢复慢,复发率高,切口疤痕大,而微创手术使用腹腔镜技术证明具有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通过课题研究论证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依据:

全麻后患儿无哭闹,无抵抗,不增加腹壁紧张度。全麻加肌松药物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有利于疝内容物回纳腹腔;腹腔镜术中可以使用无损伤钳牵拉嵌顿肠管,提高复位成功率。

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婴幼儿嵌顿疝传统手术,年龄越小疝囊越薄,加上组织水肿游离疝囊易撕裂,可增加手术困难,造成疝囊颈部结扎不完全,导致术后复发。

④嵌顿疝术中腹股沟管组织水肿,易造成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损伤,甚至膀胱损伤。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包括:1.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临床应用较传统手术的优势。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注意事项。3.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70%的斜疝在1岁以内出现嵌顿,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我院小儿外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55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进行研究。

5.1 课题资料

课题完成期间共完成手术62例,男59例,女3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岁。均发现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伴随哭闹,胃纳、睡眠差症状。呕吐、腹胀38例,出现轻度脱水症状18例,6例阴囊皮肤潮红或见瘀斑。发现嵌顿至就诊时间<12 h 46例,>12 h 16例。术前明确诊断腹股沟斜疝嵌顿,右侧43例,左侧19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片示膈下无游离气体,42例患者提示肠管轻度扩张,有气液平面。B超示嵌顿肠管有肠蠕动征象。58例术前行1~2次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4例嵌顿>12 h,阴囊红肿,阴囊肿块质硬,无复位指征,未行手法复位。

病例选择标准:腹股沟嵌顿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5.2 手术操作方法

全麻下急诊腹腔镜手术,根据术中嵌顿疝腹腔镜辅助复位是否成功分嵌顿复位组及嵌顿松解组。

5.2.1 嵌顿复位组 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脚高仰卧位。脐下做5 mm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设置在8~10 mm Hg。置入5 mm trocar,腹腔镜探查。首先,观察腹腔内情况:腹腔渗液情况包括颜色及性状,对侧内环口是否闭合。检查嵌顿的组织器官血运情况,确定有无明显坏死、穿孔征象。于右侧腹直肌外缘置入0.3 cm trocar,置入无损伤操作钳。退镜后解除气腹行手法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困难,建立气腹,腹腔镜直视下用3 mm无损伤钳牵拉肠管,辅助复位。复位成功后检查肠管。观察是否有肠壁肠穿孔,肠壁淤血、浆膜破裂等情况。女性应检查输卵管、卵巢的情况。复位成功后内环体表投影1.5 mm切口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如果血运欠佳可观察15~30 min,若肠壁有局部坏死、浆膜破裂,在腹腔镜下行肠壁修补。

5.2.2 嵌顿松解组

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失败,解除气腹,选择外环体表投影1.5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外环,松解嵌顿成功。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依次缝合腹股沟切口。

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采用内环口腹膜外荷包缝合,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1.5 mm小切口,刺入带线针,从内环口内侧沿着腹膜外潜行做一半荷包,操作钳辅助穿刺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刺入腹腔将丝线一端留于腹腔,退出带线针,术中注意显露并保护输精管,女孩可缝合子宫圆韧带。同一切口取线针穿刺沿内环口的外侧腹膜外潜行做另一半荷包,与内侧半荷包缝合腹腔出针点汇合,将先前留下的丝线一端带出,于体外剪断带出的荷包缝线,使之变成2根缝线。分别于体外收紧结扎缝线于皮下。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者诊断隐匿疝,同时行内环口结扎术。对于内环口直径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其中第二荷包缝合平面距离内环口1~1.5 cm。

6.课题完成情况

6.1项目进程及主要内容

2011/2至2012/2 课题前期准备,资料,文献查阅,查新 2012/2至2012/6 课题设计,制定手术操作规程,手术医生,护士培训

2012/02至2014/02 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 2013/12至2014/02 统计课题数据,撰写论文。

2014/02至2014/08 论文发表,技术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总结。本课题按照科研立项申请时所拟定的实施计划,合理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在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2项目工作主要结果

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6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占比7.2%。课题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6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成功复位49例,复位不成功需要嵌顿松解13例,2组情况见表1、2。术中复位后发现肠管浆膜损伤2例,予以腹腔镜下肠管浆肌层缝合修补。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麻醉清醒后根据术中肠管血运情况指导饮食,次日恢复活动。6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4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6%,为早期巨大疝(内环口超过2 cm),术后半年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2例腹股沟线结炎症反应,局部处理,3个月后清除线结后愈合。

7.课题成果

7.1.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术中不需游离精索,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不会受到损伤,因而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本组无一例出现上述并发症。

全麻后手法复位及腹腔镜监视下无损伤钳辅助复位成功率高。

开放手术中嵌顿肠管可自行复位入腹腔或形成“W”形疝,再检查嵌顿肠管困难,造成坏死肠管遗漏腹腔,造成严重后果。腹腔镜可以完整观察嵌顿肠管血运情况,也可避免逆行性嵌顿疝导致肠坏死的漏诊。

④腹腔镜疝囊内环口结扎,腹膜后缝合无间隙,因此术后复发率低。⑤腹腔镜手术切口美容效果确切。

⑥腹腔镜手术可诊断对侧有无隐匿疝,并在不增加切口情况下完成双侧内环口结扎,避免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

7.2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腹腔镜进镜首先明确嵌顿肠管血运情况,排除坏死穿孔,退镜解除气腹压力下手法复位。解除气腹后可以避免较高的腹内压对抗和阻碍肠管回纳腹腔,复位成功率高。

腹腔镜辅助复位,应使用无损伤钳顺着腹股沟管纵轴方向小心、持续牵拉结合手法复位,切忌粗暴运用分离钳提拉肠管,容易损伤肠壁,严重时导致肠管医源性穿孔的可能。

目前,国内多篇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皱壁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告。我们对于内环口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无一例复发。本组复发1例为早期巨大疝病例采用单荷包缝合内环口。

④对于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困难者,可在下腹做一1.5 cm切口,经此切口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松解外环,手法复位,本组13例松解复位成功,手术中不需要游离精索,复位后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

⑤术中一旦发现肠管坏死穿孔则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7.3.1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适应症:

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

7.3.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禁忌症:

术前通过临床表现、腹部立位片等检查明确肠管绞窄坏死穿孔; 嵌顿时间超过24 h,患儿一般情况差,或嵌顿时间超过12 h伴有休克,短期扩容后不能纠正;

有其他合并症,不能耐受气腹的; ④嵌顿疝合并隐睾者。

7.4 目前该课题完成相关论文三篇,《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328 例临床应用》2012年7月发表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拟于2014.09发表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摘要在2013广东省小儿外科年会上被录用,并在会上交流

8.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对于腹腔镜技术是否能够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证实。

2)小儿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高,加强小儿外科年轻医师腹腔镜再培训,逐步扩大可以胜任完成手术的小儿外科医师。

3)腹腔镜技术在我院小儿外科已常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如果能够在东莞市其他医院或省内其他医院推广,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加强宣传推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6.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中,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1.26±5.01)岁。 对照组30例患者中,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2.6±4.21)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 具体步骤为:第一,进行护理评估。 患者入院后,检查并了解身体状况,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包括心肺功能、便秘、咳嗽、排尿、褥疮等。 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了解腹内压升高情况,以及患者肢体运动情况[1]。 第二,实施心理护理。 患者的年龄比较大,且合并糖尿病,不了解疝的形成、诱因,以及手术方法。 大部分患者担心手术失败,术后感染,预后质量不高等,很容易增加心理上的负担。 鉴于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老年腹股斜疝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以及手术的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同时,可以利用成功的手术案例鼓励患者,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力,减少紧张、 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 给予患者更多的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贴心的服务,提高在护理中的配合度。 第三, 进行饮食护理。 首先,引导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热量分配到患者的三餐当中。 再次,引导患者多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最后,严格按照饮食计划,控制食物中的总热量。 一方面,要合理控制血糖;另一方面,还要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 在此基础上,促进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第四,监测控制血糖。 研究表明,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时,就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几率。 反之,依然。 同时,麻醉、手术创伤可引起患者的应急反应,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并使血糖升高。 久而久之,可导致血糖代谢功能紊乱,血液内酮体增加[2]。 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包括:水、电解质,脱水、 酸碱代谢紊乱,以及酮中毒。 所以,必须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血糖监测,血糖较稳定者每天测1次,不稳定者每天监测三四次,并积极根据医嘱调整患者血糖,用药治疗和饮食调整后空腹血糖宜控制在7 mmo L/L左右。 第五,进行药物护理。 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服用降糖类药物,降低血糖的水平。 在用餐前的15~30 min,让患者口服降糖药物。 用药后,观察血糖的变化,以及产生的药物反应,密切注意观察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预防其发生低血糖,嘱患者按时进食。 在手术前,检查身体各项指标。 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使腹内压保持在正常水平。 若患者有吸烟嗜酒的,要予以禁止。 针对便秘患者,应该了解饮食结构,以及排便习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软化剂或者通便剂[3]。

1.3统计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 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后,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所示。

3讨论

老年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多见于60岁以上群体。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伤口愈合、继发性感染等问题,患者术后很容易引起并发症。 一般而言,当患者的腹腔壁、肠内管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腹股沟斜疝并发症。 腹股沟斜疝病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导致肌肉不断萎缩[4]。 当前,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中,主要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但是,由于患者年龄比较大,所以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该组研究中,对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在护理评估中,医护人员能够认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向患者全面介绍了疾病的知识,治疗的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 同时,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缓解了他们在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实施心理护理后,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耐受力,患者在护理中配合度高。 第三,在饮食护理中,患者能够遵照护理人员的要求,合理控制血糖摄入量,同时还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在血糖监测控制中,患者能够遵从医嘱,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几率[5]。 第四,在药物护理中,及时帮助患者服用降糖药物,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增强了患者的抵抗力,减少了手术的感染率。 在机体状况改善中,患者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嗜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经过有效干预,饮食结构更加合理。 该组研究中,观察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比如观察生命体征、给予降压药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了围术期的综合护理。 该院在护理前,给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护理的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看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给予围术期的综合护理,缓解了患者的身心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治疗后, 给予围术期护理后,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效果更佳。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永玲.老年腹股沟斜疝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的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16,4(6):24-25.

[2]王琼.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5):33-34.

[3]韩莹波,王莹莹.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7):45-46.

[4]丁平.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5(7):38-39.

7.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分析 篇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发的37例患者重新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并在术中探查复发的原因。

结果: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手术时内环口较大,而只用了一个网塞;遗漏了直疝;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时网塞没有正确放入内环口达壁腹膜前。

结论:手术技术问题及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是引起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降低复发率就要熟练、正确地掌握手术技巧,并有效控制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

关键词:充填式腹股沟斜疝复发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55-01

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是最常见的腹外疝,是腹内组织或脏器经腹股沟管突出的疝,其最重要的发病原因就是腹股沟管生理闭合机制存在缺陷1。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不断降低,但复发率仍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试图分析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寻找针对性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3岁;其中单侧28例(左侧11例,右侧17例),双侧9例;复发时间最短两个月,最长3年,平均为1.3年;其中25例伴有并发症,慢性便秘7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前列腺增生9例。所有的患者均为第一次复发。

1.2方法。对复发的37例患者重新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并在术中探查复发的原因。

2结果

2.1复发原因分析。11例因首次手术时内环口较大,而只用了一个网塞所致;13例因遗漏了直疝所导致;13例因首次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时网塞没有正确放入内环口达壁腹膜前所致。

2.2手术结果。针对环口较大,而只用了一个网塞及遗漏直疝问题采取保留原来网塞,只取出原有平片,再放入第2个网塞,然后植入新平片;对首次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时网塞没有正确放入内环口达壁腹膜前者,采取取出原有的网塞和平片,在内环口放入1个新网塞达膜外脂肪层,固定好网塞,然后放入新平片。术后37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4年,均无复发。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下、向内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大阴唇前端或阴囊内的疝。腹股沟斜疝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胚胎发育有关,是由于腹膜鞘突闭锁不全或未闭锁导致的。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有关,是由于腹横肌或腹横筋膜发育不良,再加上如排便、排尿障咳嗽等碍及腹内压力增高因素,可促使深处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肠管等组织也随之进入疝囊,形成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虽然相比较传统的修补术可以显著降低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2,但报道其复发率仍可达0.5%—1.0%3。分析本组病例,其复发的重要原因主要为:①并发症的存在:慢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的存在容易导致复发4。本组病例中存在以上并发症的有25例,占所有复发病例的67.6%(25/37)。②技术因素:术前内环处较松弛,内环口较大,而手术中只用了一个网塞充填,致使其周圍仍有间隙存在导致复发,在本组研究中存在11例,占29.7%(11/37)。手术操作细心不够,只找到了腹股沟斜疝疝囊,未再进一步探查,遗漏了直疝,在本组研究中存在13例,占35.1%(13/37)。未能正确掌握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操作的手术方法,导致复发,在本组研究中存在13例,占35.1%(13/37)。所以要防止及降低充填式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就要有效控制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同时还要提高手术技巧,做到术前明确诊断,术中仔细探查,细心操作。

参考文献

[1]廖恒江,宋在如,王家林.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180-181

[2]韩光宏,蒋林哲,王爱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0(02):89-90

[3]Nordin P,Bartelmess P,Jansson C,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llichtenstein versus shouldice hernia repair in general surgical practice[J].Br J Surg,2002,89:45-49

8.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 篇八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我院自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共实施6岁以下的小儿 腹股沟斜疝190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30例,男∶女为5:1。3岁以下的儿童为80例,3岁至6岁为70例。均为斜疝。

1.2 临床资料:本组180例中第一次手术者120例,占66.7%,既往有一次手术史者68例,占总数37.8%,既往有2次手术史者12例,占总数6.7%,因嵌顿疝行急诊手术14例。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在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前提下(通常在术前当晚开始执行,在早晨8点开始实施手术,急诊需禁饮食4小时),以基础麻醉为主,有时辅助局麻。选择最合适的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或修补。因幼儿皮下脂肪层丰富,肌肉薄弱,筋膜层次不清,外环不易找到。切开皮肤后应逐层剥离。避免用止血钳作过多的钝性分离。要确切找到外环的内外脚,才不致发生误差。作高位结扎时,不必切开外环,这样可防止神经的损伤。若疝囊很小或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必须打开外环时,亦需自腹股沟管中段切开。应先切开提睾肌,再钝性剥离找疝囊。疝囊白而韧,在婴幼儿为透明的薄膜,牵拉不可用力过猛,否则易撕裂。切开疝囊后以钳夹住分向两侧,使成菱形的开口。暴露囊颈的全径,用锐性加钝性方法向颈部剥离(尽量将疝囊上组织剥离干净),可防止斜向阴囊侧或裂向腹腔,在鞘状突处结扎疝囊,即达到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一般不需处理,无造成积液之虑,剥离切除易造成血肿。

2.2 术后处理:在麻醉未清醒状态下需禁饮食,输液,待病人完全清醒后可恢复饮食正常。切口可用100毫升盐水袋压迫止血。适当给予口服抗生素三天,七天可常规拆线出院。

3 结果

本组180例均7天痊愈出院,无一例切口感染以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无副损伤。出院后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

4 讨论

关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存在讨论的问题有:

4.1 手术的年龄:一般人认为应在1岁以后手术为宜[1],也有主张6~12个月为宜。,李秀珍,张金哲报告北京儿童医院10年收治11272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手术663例,7.8%小于1月,疗效满意。因此,年龄已不再是限制手术的主要因素[2]。从而避免随年龄的增长疝亦见增大,使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改变过大,增加行修补手术的需要。6个月以上的小儿局部解剖和组织结构较清楚,麻醉也相对安全。6个月以下的小儿肠管膨胀腹膜薄,极易撕裂,分离疝囊时有一定困难。至于选学龄前作手术的目的,则可减少对小儿的心里损害。

4.2 麻醉的选择:在小儿完全可以应用局麻,但单纯局麻,有时病人不配合,故我们常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

4.3 切口位置:有人主张作耻骨上横纹肌处横切口,有人认为做横纹肌切口的标准意义不大。我们的体会是,在3岁以前选择选择横纹肌横切口,3岁以后作斜切口或选择外环处横切口[3]。这是因为行疝囊高位结扎要求直接暴露外环,3岁以后横纹的位置要高一些。如作横纹肌横切口,往往需要将切口强力向下牵拉,才能满足手术要求。这样不如选择外环横切口或经腹股沟区斜切口。对于嵌顿疝我们主张选择斜切口,有利疝囊的探察和处理。

4.4 疝囊的处理和修补:我们主张作“8”字缝合,因荷包缝合每针间距有空隙,术后易复发。对于小儿疝需不需要作腹股沟管的修补,目前也存在争议。认为小儿腹膜鞘状突未闭塞或闭塞不全以及腹压增高是引起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原因,腹壁薄弱并非其主要病因[4]。故主张只行单纯性疝囊高位结扎。我们认为,应根据内环口的大小来决定是否修补。绝大多数小儿仅行高位结扎疗效是确切的。但内环口直径超过1.5cm以上者还需修补,单纯作修补术后易复发。本组14例复发疝内环口直径均大于1.5cm,第一次手术时只单纯行高位结扎,术后3个月至1年间复发。对于腹股沟管前壁的巨大疝伴有腹壁薄弱者主要采用Ferguson氏一类的方法,若以内环松大为主者,即用Bassini氏法修补[5]。

总之,虽然小儿腹股沟疝虽是“小手术”,但也可以造成事故的发生。譬如手术切口选择不当,手术野显露不清,术中盲目分离,导致寻找疝囊的方向错误,造成膀胱和尿道的损伤。又譬如疝囊探查程序不清,疝囊旋转,改变了与输精管的正常解剖关系,于切开或剥离时误伤输精管。再譬如断离疝囊时误伤了反折的输精管等等。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造成医疗纠纷。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操作的每个环节,根据个体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术后的复发,给病人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蒲永东等.普外科临床医师手册,2006;4(1):515~516

[2] 李秀珍,张金哲.小儿腹股沟斜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44

[3] 李富年,周荣祥,李杨.腹壁与疝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28~229

[4] 童尔昌,季海萍.小儿腹壁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7~98

[5] 余亚雄主编.小儿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1~184

上一篇:急诊科心得体会500字下一篇:大一政治经济学考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