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道路上范文(精选8篇)
1.成长的道路上范文 篇一
在成长的道路上
每当我尝到豆浆的味道时,心里就在想:美味的豆浆是怎么做出来的?爸爸知道了我的心思,于是就建议我动手做一做。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妈妈先把豆浆制作的过程简单地说了一遍,于是我就去拿泡好的黄豆。
哇!昨晚泡下去的干瘪的黄豆,现在看起来真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浑身光润亮泽,可爱极了。妈妈在旁边提醒我,还有一些硬硬的小黄豆一定要拣掉,因为这些小黄豆是水泡不了的,若放进去会损坏豆浆机的刀片。
我仔细地拣掉硬豆,在把豆子放进网罩里,注意不能超过最高线,然后把网罩旋进机头,在豆浆机的打浆杯里放进清水,注意水位应在最高线和最低线之间。
最后,把机头放到打浆杯上,插上电源。电源指示灯马上亮了,在机头上按下指触式开关,程序启动,豆浆机开始加热了。加热到70°C后,电机开始自动进入打浆程序。每次持续打浆十五秒,电机休息十秒钟,这样连续打浆六次。浆打好了,电热丝又开始加热。豆浆的泡沫由于沸腾而上升,触及防溢探头,电热丝马上停止加热,等泡沫下降后又开始加热….这样反复多次。十多分钟后,豆浆机“嘟嘟嘟”地叫了起来,告诉我豆浆做好了。
我把豆浆倒在碗里,分给爸爸妈妈喝。都喝着自己亲手做的豆浆,感觉今天的豆浆比以往更鲜更甜,爸爸妈妈也高兴的点点头。如果你不信,不妨来试一试。
2.成长的道路上范文 篇二
三尺讲台, 演绎的是教师的人生, 丰富和改变的是学生的生命。
老师——父亲
于懵懂的年龄就仰慕身为教师的父亲的威望, 每逢春节一批批拜访父亲的哥哥姐姐总带给我农村以外的新奇和梦想;年龄稍长, 耳濡目染于父亲的严谨治学, 炎炎夏日满院子都是来聆听父亲辅导时事政治的学生, 父亲的政治学科中考教学成绩全县第一名;已然成为教师, 仰望着父亲年已五旬身为校长仍教着自己喜爱的学科, 他率先在蓟县搞起科研———“小先生登讲台”, 撰写的论文发表在蓟县科研专刊上。爱孩子、爱教学、爱事业的精神影响着我, 我在20岁时就当上了教师, 投身于教育事业。
父亲有一个很好的习惯, 就是学习。他写一笔好字, 退休了, 他仍每天练习并且教小外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爱拉二胡, 年已七旬的他, 走进了老年大学, 拉起动听的二胡, 前两天还入选了“曲苑风荷杯”乐器演奏大赛;每天忙碌的学习之后他还照顾我和小妹两家人的生活。我经常与父亲聊天, “您累吗?”他总是神采飞扬地说:“我能做这些, 很充实, 快乐!人就要有点追求, 有点奉献精神!”
听到我入选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的消息, 他说:“多好的机会, 我们那时没有这些, 一定要好好学习, 努力修炼, 提升修养, 我会以你为荣。”我点点头, 要不负父亲的期望。
父亲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与时俱进的理念,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彩, 是我永远的榜样和动力, 我为父亲自豪!身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尝不该如此呢?
父亲——人生
父亲是教师, 总是穿着干净得体, 精气神儿十足, 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我们这一批孩子。父亲是教师, 他不断修炼着自己的修养、学识, 提升着自己的能力。父亲是教师, 他一直都站在讲台上, 也有人不解, 可他总是骄傲地说:“教师不要丢了自己的本业。”是这种奉讲台为神圣领地的执著精神引领我的成长。父亲只是平凡的教师, 可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他的教育人生, 我看着父亲, 是欣赏, 是佩服, 更是跟进。
生命——二次成长
既然做了教师, 就要精炼教育生活, 感悟教育人生。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第一次是自然成长, 第二次是压迫式的成长, 而第二次成长是人发展的瓶颈, 只有智者才能超越它, 超越后成为卓越的名师、教育家。
我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奔跑了二十几年, 能够上一节优质课, 给学生一个身心愉悦的课堂, 能够写一篇论文, 完成一项科研课题, 这是二十几年自然成长的结果, 其中充满着勤奋与努力, 追求与奋斗。而专业的再次提升, 就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支撑, 不懈的自我追求作动力, 用一双慧眼去审视已成惯性的工作, 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 我的新方向在哪里?我的特色是哪些?我要成就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这就是一个“语文人”的第二次成长。
第二次成长就是挑战自我, 追求卓越。就是要“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 再努力一下, 再前进一步, 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已为“语文人”树立了典范, 她那“立体化教学”融“情趣美”于一体的语文特色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她善于精讲, 总是以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感情, 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地讲述。循着这样的教育家脚步前进, 结合自身对语文教学的感悟, 成就“个性化的情智课堂”是我的目标。“慎于思, 敏于行”, 不断地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
带着微笑和激情走进课堂, 带着对文本的深度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任务完成课堂教学。让“情、智、美、趣”共舞。这是灵动的课堂, 是活泼而有深度的课堂, 这是学生飞翔的天空, 是智慧生成的空间。
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 走在众多优秀教师之中。修炼成长是心怀理想的未来教育家所必走的道路, 是“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的内在要求, 是不断自我提升的策略, 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三
开学季,有一部分同学就要开始自己的寄宿生活了,这时,就要自己处理生活上的事,所以有些不知所措是可以原谅的,但时间不能太长哦!
灵活的舞蹈要有美妙的音乐相伴,才更富有艺术魅力,洁白的云朵要有微风的陪同,才更如诗如画,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无数的人与我一同走过。
小时候,学走路时,不小心摔倒在地,要扶我起来的是妈妈,呵斥妈妈并让我自己爬起的是爸爸。于是,我在慈祥的母爱和严厉的父爱中,学会了关怀与坚强。在幼儿园我和我的伙伴们无忧无虑地快活着,没有作业的烦扰,没有长大的忧愁,没有成长的多疑。在那里,我学到了宽容。在那几年的光阴中,我度过了我最初的成长阶段,度过了我如梦般的童年。
小学时,我每天都要见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了。老师们本着教书育人的信念,风霜雪雨无法阻止他们来给我们上课。老师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老师就像园丁,培育着我们;老师就像蜡烛,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在那里学到了感恩,是他们让我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
在中学,我交了很多的好朋友。名人曾说:朋友是我们这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老师们说:初中、高中六年交的朋友,你们将永远忘不了。也许是吧,进入中学的我们,多了份成熟,少了份天真;多了份认真,少了份无知;多了份和谐,少了份吵闹。如果一生只能选择一样东西,我就选友谊。因为,在朋友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友情。在我们这个如花般的年龄,我们需要朋友来帮助。有了朋友可以“呼风唤雨”,有了朋友可以“开天辟地”,而且,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将会是朋友陪伴着我们走过。
音乐家的演奏要有观众的掌声,才更显得与众不同;学生的进步要有老师的鼓励,才更显得出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有父母的亲情和老师间的师生情与朋友间的友情,我将不会寂寞,也将轰轰烈烈地走完我的成长道路。
(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二中卢斌老师指导)
(本刊特约记者张永坡推荐)
4.在成长的道路上 篇四
梁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她中等身材,披着一头美丽的长发。脸上常常带着温柔可亲的笑容,有时还透着一种说不出的严厉。她可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老师。
梁老师经常在班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我们学习的兴趣。有一次,梁老师别出心裁,在教室里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魔术,目的是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梁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三个杯子,随意请学生上来把福娃贝贝放在任意一个杯子里,孙家辉背对着讲台,每次都能准确地猜出贝贝在哪个杯子里。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孙家辉真的有特异功能?这时,老师提醒我们说:“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要全面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说完,神秘地笑了笑。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把魔术表演的过程仔细地想了一遍,突然眼前一亮:对了,这个秘密就在老师身上!孙家辉既蒙着眼睛,又背对着讲台,肯定看不见,但是老师能看见,老师站在左边,贝贝就在左边的杯子里,老师站在右边,贝贝就在右边的杯子里,孙家辉是根据老师的位置猜对的。想到这里,我兴奋地举起了手,把刚才的发现说了出来。同学们都恍然大悟,梁老师也不住地称赞我:“高天祥观察细致,肯动脑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做事情更细心了,对学习更感兴趣了。
5.在成长的道路上 篇五
每次看着梧桐树叶一片片掉下来,一直掉满整个大地。我总觉得那些树叶慌慌张张的掉下来是为了遮住一个大秘密,而我扫开落叶,看到的总是黑色的柏油马路。每次云朵路过头顶,我总会傻傻望着天空,想看看云朵走过后露出的是什么。但我知道,云后面还是那个天空,一成不变的天空。
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情景,也演绎着大同小异的剧本。命运安静得让我几乎忘了它的存在。如此沉寂,这般悄无声息。让我诧异,自己竟然成为初二学生。诧异之余,剩下丝丝感慨,一句不怕老的话:时间过得真快。这是我很不情愿的。因为作业和考试会加倍压在原本就不高大的我身上。
老师家长会说我们走在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上。那么——我们正踩着鲜花的尸体。当然,这是玩笑话。
他们认为我们永远都应该阳光灿烂,永远天不怕地不怕的像三毛一样大喊:“远方有多远?请告诉我!”但他们永远也不会了解,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问这种浪漫而没有价值的问题了,如果要我们问,我们就一定会问:“考试考什么?请告诉我!”
然而尽管不喜欢学校的生活,但我也明白当前唯有学习和中考才是证明自己的成功之阶。就好比有些人向往高尚的精神世界,但对世俗的金钱和物质生活充满渴望一样。
呆久了在学校的压抑气氛。就会想换种情境和背景来自由高歌。但是,孩子已在时光中长大,时光仍沿着命运的齿轮旋转。站在“孩子”这个称呼的尾巴上,我们不能像童年一样,和一个小朋友吵架了,可以痛痛快快的流泪,大声的哭,并说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然后第二天又开心的.把自己的糖果分给他吃。
因为童年离我越来越远了,只能选择自己的方式释放压抑。
穿上夸张的紧身T恤和硕大的裤子,戴上狗链一样的手链脚链,像个囚犯一样丁丁当当的招摇过市。然后第二天,换上干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上学,捧着教科书毫无怨言的进入题海。
释放自己是为了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孩子已经长大,要带着希望和责任,还有信心走向明天,去实现老师家长的期盼和自己的蓝色梦想,找到我的北斗星。
其他的相关优秀作文范文:
感恩作文:感谢自然
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
6.成长的道路上作文 篇六
我走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自己会进步,自己会退步。我就在一天进步了,能遵守诺言,不在答应了别人而不去做。
记得有一天,我们要办六一联欢会。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办联欢会,所以我一定要发挥好。可是,下周五就开演了,我们还没有排练呢!我找到石旭冉,经一番讨论之后,我们达成一致:周日下午三点他家见。周日下午了,2点30分我开始准备,妈妈来送我,我换好衣服,穿上鞋子,已经2点45分了,我急促地说:“老妈,走了!”老妈说:“好!”不过我刚走到换鞋的地方时,我就说:“上个大号。”我便一头扎进wc。妈妈也只好脱了鞋。妈妈看着表,对我说:“限你2点55分大号完。”到了55分,我依然在那里面一丝都不慌。妈妈到有点急了:“快出来!”我到不紧不慢:“等一会,等一会。”妈妈更急了,还用力的跺着脚,在wc前面的团团转!是我找的石旭冉,应该我慌张,这反而我妈慌起来了。这是,妈妈说:“你答应了石旭冉,你就应该遵守诺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红了脸,说:“知道了!”我出来了,我们 紧赶慢赶3:05分才到。
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干什么事,你一答应,你就要做到!不能是无所谓,而是必须!
7.金融创新的道路与前景(上) 篇七
7月6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金融高级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举办的“金融创新的道路与前景——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逻辑”高端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 邀请到了10位国内外著名金融学家, 回顾金融创新史、关注当下金融热点、展望中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景。尤其是对金融创新, 做了很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 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将论坛部分精彩内容分两期编发于此, 作为“经济学家茶座”的开篇。
本期内容: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威廉·N·戈兹曼和K·哥特·罗文霍斯特带来前瞻性、思辨性的主题演讲“金融学起源:东西方金融创新的早期历史”和“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同时, 威廉·N·戈兹曼、王江、陈志武、许小年、黄明等嘉宾就金融创新的起源和发展、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蓝图、如何推动金融创新等金融创新理论问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主持人:王江
演讲专家:威廉·N·戈兹曼K·哥特·罗文霍斯特陈志武许小年黄明
专家介绍:
主题:金融创新的道路与前景
——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逻辑
时间:2010年7月6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第一报告厅
王江: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新的全球秩序重建过程当中, 现有金融体系的理念、框架、规则、运行模式和业务范围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在探讨这次金融危机根源的过程当中, 金融创新, 尤其是华尔街繁多的金融产品在这次危机当中所产生的作用引起了大家普遍的关注。
巴非特曾经把金融衍生产品这一项新的金融创新比喻作金融业大规模杀伤武器。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是这个武器的爆发?或者是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金融科学和金融技术就像其它技术一样, 其合理使用都会为人类的福利带来极大的好处, 不合理使用可能也会为我们带来损失和灾难。所以对这个问题做更深入进一步的探讨, 对我们金融系统的发展和改善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话题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历史和未来
威廉·N·戈兹曼:在金融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主题是永恒的:
第一个主题是时间。任何金融离不开时间, 从“时间”这个维度上看, 金融从本质上讲是价值在时间上的转移。我们提供贷款, 我们在未来拿回来本金和利息, 其实就是一个时间维度上价值的交换。价值在时间上往前或者往后进行着转移, 形成了今天的金融。通过一系列的机制, 通过价值在时间上的传递来使家庭、银行、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其他的机构能在金融安排上更加平滑、更加顺利、更加顺畅, 金融的作用就在于此。通过时间的维度传递转移价值的时候就出现了金融。
第二个主题是“机遇和风险”。未来总是不确定的, 市场可能会下滑, 为了应对风险, 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机制。比如说签订一个使我们未来的结果有一定确定性的合约, 通过对冲的机制保证未来有一定的确定性。这样期权的制度或者是保险的制度使得我们能够分担风险, 来控制不确定性给我们造成的影响, 其实质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结构化的风险安排, 把整个风险分配给了那些出价最高的人。而那些愿意承担风险、愿意去参与风险分享的人, 自然会以高价加入到分配的过程中。所以机遇和风险主要是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
第三个主题是市场。市场本身不是创造金融的东西, 但是市场能够使金融更加具有活力。市场所提供的强大流动性, 使我们能够方便的转让金融产品, 进而提高分配的效率。另外由于市场的起伏、波动, 存在一个真正的价格发现机制, 使得市场所具备的流动性更为真实, 购买者会根据预期来进行低买高卖。
第四个主题是法人企业。现行公司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分割了政府的职能和企业的职能, 企业的制度是对社会分工的一个巨大的贡献和很大的进步, 政府和企业的分工明确使整个社会效率在不断提高, 另外这种法人企业的制度使得我们能够真正有一个创新的平台, 能够有一个风险吸收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法人企业制度或者公司的制度是人类天才的发明, 当然这个制度产生很多好处的同时也有挑战, 需要我们的监管。
具体看一下金融市场起源最早期的历史。在早期两河流域, 文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明。最早写字并不是为了写诗或写文章, 而是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而产生的。早期美索不达尼亚地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还有贸易等等都是同金融和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除了两河流域以外还有很多地区, 包括中国地区也产生了很多金融产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 可以发现中国对金融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 在战国时期中国就产生了货币和相应的国家货币政策, 比如需要确定铸造多少钱;其次, 贷款出现的最早时期是在周朝, 借款者和放贷者达成一致后, 每个人拿到同样的合同放在竹板上, 然后一分为二, 两个完全一样, 这便形成了最初的金融合约。
回顾历史, 从古代金融历史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点。首先, 古代的人的确非常复杂, 他们拥有创造一些金融的合同的能力。另外,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创新, 这些创新带来了纸币, 创造了一些货币和钱以及货币政策。
王江:论金融创新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现在具体的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金融是有关资源最优配置的一门技术, 实际上任何一个发展, 如果能够提高资源配置都可以认作是金融创新, 不光是新产品的出现, 同样包括新机构的出现、新的法律框架出现、新的运行模式的出现。
K·哥特·罗文霍斯特:西方国家最早的证券市场就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虽然我们认为阿姆斯特丹是最早的股票交易所, 但最早他们是在交易大宗商品, 首先是一些货物的交易, 后来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证券, 之后推出金融股票等交易。在早期的货物交易过程中, 运送的旅程要花多长时间, 因为当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在亚洲, 从阿姆斯特丹港口到亚洲, 这其中具有很多风险。最重要的是, 货物的价格可能在几年时间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 而且资金很难进行筹措, 你要去买船, 你要为漫长的欧洲和亚洲之间往还航程, 融资是非常困难的。交易完成之后要把资产卖掉来还债, 这个过程当中都非常困难, 所以他们就用一些固定资产进行融资, 比如用他们的船, 船进到港里之后把大宗商品卖掉, 然后偿还债务。这是当时的金融创新, 通过固定资产抵押发行债券。
另外一个创新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公司创立的时候这些公司创立者发现, 任何社会当中的人都应该有资格来参与企业的创业, 所以当时他们就创造一种机制, 允许公众拥有公司的股份, 同时允许公众购入股份后进行股票交易。公司所做的就是允许投资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公司股票的交易, 当然后来交易越来越频繁, 不仅仅每个月一次, 他们想什么时候交易就可以进行交易。我们两个人想要互相买卖股票的时候, 最开始我们两个人都到公司来把你的名字改成他的名字进行股票的过户, 后来出现了股东花名册和股票过户的机制, 后来他们发现一个月不够, 然后产生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者说我们想要进行交易, 但是一个月只能进行一次交易, 我们就约好在下一个月交易的那天我同意把股票卖给你, 当时就慢慢产生了期权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公司只有一天进行股票的过户, 所以在一个月之间想进行股票交易就必须签订一个股票期货合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看到了荷兰的海运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出现了两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 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 为他们长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国际贸易进行融资。
当今的金融创新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起源。古人们拥有很强的创造力, 利用智慧形成了一些机制, 使公众进入到了市场, 跨境进行交易, 在时间维度上设置价值转移和风险机制。
王江:金融创新历史, 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证券发展的渊源, 让我们发现很多现在的产品都拥有着很长的历史。人类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当中很大程度获益于这些金融创新, 往前看我们也应该是很乐观的态度。
话题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威廉·N·戈兹曼:当前世界上金融创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主权投资基金, 中国现在有主权投资基金, 挪威也有主权投资基金, 这是一种新方式的投资载体。主权投资基金在未来肯定会改变我们的金融市场, 但目前每一个有主权基金的国家都开始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们是不是应该成为非常活跃的投资者还是成为被动的投资者?他们是不是不应该透露持有的投资组合?他们是应该选择做积极的投资者还是消极的投资者?这些问题对资本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主权投资基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证券定价方面主权投资基金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债券也好, 股票也好, 只要他们去买卖, 这些主权投资基金对于证券的定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本市场的定价。
王江: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政府手里, 怎么样使用外汇储备, 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建立主权投资基金为外汇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但是怎么样运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陈志武:这次金融危机以后, 不只是在中国, 还有很多国家都对金融创新非常怀疑。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包括衍生证券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 金融市场的存在和自由发展与个人自由、民主法制有着密切的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如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在计划经济期间 (50年代到80年代) 中国没有证券市场, 也不需要金融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垄断资源, 当然不需要金融市场的存在。要建设市场经济, 建设自由、民主、法制的社会就必然要求很多金融工具, 也包括衍生金融品种, 给每一个人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能够帮助安排自己生活、安排企业未来、安我家庭未来的选择性工具。
在金融监管方面上, 随着金融危机讨论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多, 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强调为什么要更多的监管, 另一方面开始深入探究谁才是监管的受害者。我们以往会说金融监管越多受害的肯定是金融行业的人, 会给他们更多的限制, 让他们没那么多机会赚更多的钱, 这是过度监管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另外一个后果是损害了更多中低收入家庭老百姓的利益。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例, 前些年住房按揭贷款做了一些证券化发展, 当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这些话题便停止了, 按揭债款证券化受到了压制, 中低收入家庭变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监管太多、太死以后表面上看好像金融家直接受到限制, 要做出牺牲, 但实际上广大社会可能更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许小年: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盘以后, 西方经济大萧条, 大家把责任归到了华尔街上。因此, 在1929年之后出台一系列的法令, 包括《银行法》、《证券法》都是针对华尔街的。可若干年后弗里德曼用他非常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研究说明, 大萧条的产生也许跟华尔街有关, 但其根本的原因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在市场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 美联储不但没有注资反而紧缩货币供应, 造成了大面积的银行倒闭, 使一次本来是市场的改正, 演变成了一场大萧条。而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同样在问题出来之后大家又指向了华尔街。我个人认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执行上犯了重大的错误。2000年开始货币政策过于松宽, 偏离了“泰勒法则”, 使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低位, 造成社会上流动性过剩, 制造了美国战后最大的资产泡沫。泡沫破灭把整个金融体系拖垮, 美联储难逃其责, 板子都打在华尔街身上是不公平的, 美联储必须要认真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不能因为美联储在危机期间去救火, 就把它看成英雄。救火者本人有可能就是纵火者, 并不能因为他救火的行为, 纵火的罪过就可以得以洗刷。华尔街有没有问题?华尔街当然有问题, 但是这次美国推出的金融改革法案主要目标指向华尔街, 又如同1934年的金融法案一样, 最后仍然需要回头再看美联储到底应该怎样监管。如何监管监管者?
如果能确立一个看法, 这次金融危机跟华尔街有关, 跟华盛顿也有关, 跟美联储也有关, 那么在危机后的对策就会和现在看到的很不一样。现在只是依靠继续放大美联储的监管决策, 把它变成一个超级监管机构来监管这些金融创新, 或许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华尔街的问题是什么?金融创新确实存在问题, 但过度的原因是什么?过度的原因不是华尔街的银行家的贪婪, 不要指责人类的贪婪本性。华尔街的问题在于激励机制出了事。据我观察, 对于投资银行创新来说, 创新的金融产品是低风险高收益。一项创新产品成功之后, 投行的创新团队可以获得很高的奖金;如果创新失败, 后果仅是今年的奖金少拿一点。所以激励机制是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 高收益低风险, 因此定会带来创新过度。
由政府监管金融创新, 政府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创新如果成功, 监管者批准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但不会给监管人员带来任何个人收益;相反创新如果出了问题, 监管者则需要担起责任, 丢掉工作。所以让政府监管金融创新, 低收益高风险, 其激励机制决定了把所有的创新都卡掉,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在华尔街创新过度和政府监管创新之间进行选择, 不是在魔鬼和天使之间进行选择, 而是在两个魔鬼之间进行选择。现在的思维方式明显存在问题, 出了事都是华尔街的问题, 谁来解决?政府来管。
黄明:最近一年多来, 国内媒体和大众对金融危机启示的评论很多, 有人说美国华尔街走向衰弱了, 美国的金融市场非常糟糕, 甚至有些监管方面的官员表示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住了这次危机的冲击, 非常健康。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极具误导性的, 会导致我们不冷静地思考中国金融市场应该如何发展。首先, 美国金融危机从微观层面上看, 主要源自场外一些比较复杂的衍生产品, 缺少监管和缺少透明度导致了危机。但即便如此, 也应该注意到美国主流的金融市场是没问题的, 危机状况下主流的股票和衍生产品不存在任何问题, 出问题的只是一些复杂的市场。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主流市场是健康的。
为什么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和亚洲金融危机没有受到冲击一样呢?因为我们没有免疫能力, 没有放在国际市场热钱流动下, 所以没有受到冲击;相反的这样的状态也使我们没有享受到国际金融的好处。因此, 中国应该把自己的免疫力建立起来, 而不是自己祝贺自己躲过危机, 向西方主流市场学习, 把自己市场发展更好, 把我们经济发展得更好。
另外, 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不仅是创新的问题, 中国成熟的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都非常差。市场的好坏不是看炒的多热闹, 而是看融资者和上市者是不是做到自由融资和上市, 价格是不是跟基本面相匹配, 从这几个条件看我们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非常不健康的。如何才能健康的发展中国市场, 我认为要走美国证监的法案道路, 短期让非法的行为得到抑制, 比如内幕交易、老鼠仓等, 只有把这些打压下去, 长期价值投资才会成为主流, 只有这样定价才能有效。同时让企业上市拥有良好的融资平台, 要想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好, 首先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会很艰难。
话题三:从系统风险控制和金融框架建设方面, 探讨如何进行政府监管
许小年:席勒教授出了一本书叫《动物精神》, 有中译本。一次与他的交流中, 谈及此次金融危机问题, 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证明了凯恩斯的论断, 私人部门具有动物精神。而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 如果政府官员也有动物精神怎么样?如果监管者也有动物精神怎么样?我们都有习惯性的心理依赖, 市场出问题依赖政府, 市场有动物精神, 政府的动物精神比市场弱吗?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需要通过动物精神来进行解释的, 因此学者在构建理论时, 必须要注意要保持一致性, 在寻求解决方案时要假设一切都具有动物精神, 再进一步的分析解决的方案。
黄明:假如政府来做政策, 防人民傻、防市场傻, 但是政府不会傻吗?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政府假设市场是理性的, 是自由的。
不妨从中间角度想象一下,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就是非理性的, 你要完全让市场自由它会出泡沫, 泡沫会破灭, 导致经济不稳定, 但是怎么治理它?我觉得让政府尽量做一个游戏规则出来, 使得傻人对社会的摧毁性减少, 但是制定规则一定要让学术界公认的学者去制定规则。
威廉·N·戈兹曼:韩非子法家的学说遵循的是:要有法、要有规则、要有规矩, 因此我们要承认人性当中有恶的一面。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让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教训。首先要强调透明, 透明是所有规则的基础。正因为如此1933年的法案非常强调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不管谁在讲真话还是假话, 我们要有透明的制度, 有比较好的信息披露制度, 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这是1933年证券法案解决的问题。另外就是防范欺诈的问题, 对于一些极端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保证公平竞争环境。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用一些法律和规则来约束, 但很多时候所制定规则又跟不上金融创新, 所以还是需要透明的制度才能得以保障。
话题四:如果各位是决策者, 你们愿意让投资者来主导市场还是让监管者主导市场
陈志武:我选择让投资者主导市场。过去两年业界因为这次金融危机采取的方方面面纠错型措施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最终的消费者、投资者所付出的代价也大大上升, 对冲基金行业、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很多公司因为条条框框的信息披露内容致使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度增加。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信息的披露, 信息披露的量和准确度。披露方式和细节的进一步改进应该是监管要努力的方向。最终, 由投资者在一个信息披露充分的市场上做出相应的决策。
8.在体校班主任成长道路上的探索 篇八
通过反思,在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便做了一些班级管理上的新的尝试。
第一,岗位责任制的实施。遵循“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将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许多岗位的名称也进行了包装,比如说环保局局长、教育局局长、法官等等,学生喜欢这样的“官”,觉得像大人一样了,所以干起了就会更积极、更负责。
第二,实行小组负责、合作竞争的形式。将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每组4人,学生自由组合,但尽量遵循以下原则:强弱互助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使每个四人小组中的人各方面都比较均匀。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起的名字,不仅组内竞争,组组之间也形成学习、纪律等的竞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务小组承包制,并进行公开竞争,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互相提醒、互相激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进取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习惯。我一般一周评选一次“模范小组”,对这些小组进行适当奖励。
第三,实行“个人量化考核”制度。这个说到底就是扣分制度,具体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作业、其他共五大项内容,一学期保底分为100分,按照相应条款进行加减分,违反课堂纪律扣分、卫生不认真扣分等等,各别情况由大家讨论处理。这个分数是直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的,每个进来的老师、同学都能马上看到,因此学生很关注自己的得分,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供了保障。
第四,拿起表扬的武器。做班主任的第一年,我很少表扬我的学生,因为我对他们的期望很高,然而他们一次一次让我觉得失望。所以即使有时候他们有了一些进步,我也觉得是应该的,不值得表扬。但是,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懂了这个道理,这个学期我经常表扬学生,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比如昨天没有全部完成作业而今天认真完成了、比如昨天拖拖拉拉做值日而今天自觉留下来打扫卫生,我都予以表扬,而不再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表扬的方式也力求出新,当众宣布、出榜张贴、发表扬信、向家长报喜、通过其他同学间接表扬等等。这些小小的举措,能增强学生整体向上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
除了以上这些新的管理手段,我也保持了前些年总结的一些好的管理措施,如:
(1)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中去,与个别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从而取得他们的信任。
(2)经常与家长联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
(3)用周记的形式与学生悄悄话。这个方式可以让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之间的矛盾,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好人好事等等,也有的同学给班级管理提了很好的建议如:班级座位的调换方式,值日生的安排方式等等,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课提了意见,对一些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给予了提示等等!周记成为我收集班级工作全面信息的一个重要窗。
(4)经常用班歌和班训激励。精神和意识的力量超过具体的管教和纪律。很多时候,空洞的说教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我去年发动学生自己创作班歌歌词,这在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号召力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现在还是经常和学生一同喊班训、唱班歌。
实行了以上管理手段,我不再为班级上的卫生、纪律等这些日常事务所烦恼,与以前事事我操心地管理方法相比,轻松了许多,在管理学生的效果上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学生变得更愿意配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体校班主任,经验的缺乏仍是我工作中的弱点。比如遇事时我还缺乏足够的沉着与冷静,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在处理问题时还有一些急躁,对于学生的部分心理,还不能更好的掌握,关心、爱护学生还不能够全面到位。在管理方面,还欠缺更加科学、民主等等。但在那份责任的推动下,我会解决各种矛盾,坚定自己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熊华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版
【成长的道路上范文】推荐阅读:
成长的道路上作文400字11-1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四年级作文400字10-06
成长路上的11-13
成长路上的感悟09-16
成长路上唯美励志语录 关于成长的励志寄语09-25
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11-11
成长的路上作文800字11-04
成长路上的阳光作文650字07-11
成长的路上作文600字初一11-18
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阳光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