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

2024-11-09

高校课堂(通用8篇)

1.高校课堂 篇一

高效课堂实施计划

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高效课堂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四抓”创建高效课堂

通过“四抓”,努力探索有效提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学习。为了武装思想,提高认识,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学校通过组织老师们学习,做笔记,为老师们进行“充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本质上把握“高效、优质、轻负”的深刻内涵,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抓讨论。学校组织开展“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创建高效课堂”的专题讨论,通过调研和讨论,让全体教师达成创建高效课堂“三、四、五”的共识。即渗透三个理念:严格控制教师的讲不超过15分钟,学生学的时间不低于20

分钟;课堂上要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当堂检测课堂练习;落实四项措施:更新观点、洗脑充电;聚焦课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校为本,形成特色;实践五点思路:抓好集体备课、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抓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现有的课堂结构、形成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创打造效课堂的活动深入人心。

三抓课堂。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结合“一案五步三问”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充分进行学习实践有所体现,课堂训练得到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加强。将好课的标准定位在“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引导教师自觉从演员向导演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课堂的参与者转变,在课堂上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不断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通过40分钟的“精讲精练”,切实开展有效教学。

(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高效课堂”的内驱力。

1、优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3、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4、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组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创新工作

年级教研组长是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和负责人,要带领本组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1、选定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各年级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选择一个适合本年级(语文、数学任选)教学的主题进行研讨。

2、以走课形式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本学期继续采取同年级教师相互走课的形式,开展五步教研法(明确主题—认真备课—教学演示—群体反思—深化探索),通过教师独立备课、征求同伴意见、走课、课后反思、集体研讨、调整教案等形式,研究本年级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课前预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课堂检测等环节进行研讨交流,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本年级教学的模式。

(四)开展经验交流,展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安排年组教师代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将本年组的研究成果在教研组进行交流展示。

三、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高效课堂的标准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监督教材与学生,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坐到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也会的不讲,连续讲课时间把握在5-10分钟,精讲、互动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中我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联系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在95%以上。

四、具体安排

八月份:“学习发动月”:全校教师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观念,选定实验班,确立主题。九、十、十一份:“尝试实践月”:一年组,蔡丽清;二年组唐玉婷;三年组富佳慧;四年组,马双燕;五年组,王乙博;六年组,郝群;这六名教师为主要的“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探究。

十二月份:“汇报提升月”: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汇报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将实践中形成的典型课例向全校教师展示。学期末将举行总结与表彰活动,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班级和教师,并制定有关“高效课堂”的考核细则,为下学期的全面推开打下基础。

一月份:归纳整理总结。

2.高校课堂 篇二

2016年2月, 新媒体联盟发表《地平线报告》, 从挑战、趋势和技术三个角度预测技术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博物馆的发展中的作用, 指出高等教育的六大发展趋势, 即:“推动创新文化;重新思考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转向深度学习途径;日益关注和聚焦于测量学习;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高等教育面临着信息技术深入课堂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云课堂概述

(一) 云课堂在信息化课程改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2010年起, 包括国外众多国家开始将云计算纳入重要项目实施中, 所涉及的行业涵盖军事、农业、司法、教育、公共服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2年5月发布《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将云计算定位为构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创新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各大高校纷纷组建本校的云课堂教学硬件平台及课程资源, 据调查90%以上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云课堂教学, 云课堂教学成为时下流行的新型教学模式, 也成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 、云课堂模式

云课堂是利用云计算实现高效访问、便捷操作、实时互动, 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与学习者利用自有的电子终端设备建设与访问资源, 建构学习空间, 记录教与学的全部过程, 课堂变得易操作、更高效。

二、传统课堂模式弊端日益凸显

教师讲解、学习者听讲的模式成为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随着传统课堂中也融入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但教师依然处于主体地位, 学习者没兴趣的听课模式。这样的学习模式气氛沉闷, 效率低下, 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 信息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云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高校云课堂更是在短短几年内从无到有, 不断创新, 并且大有普及之势。而云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是一种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必须懂得高校云课堂模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一) 、知识传递模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中, 教师利用教科书、教参材料将知识传授给学习者。上课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 学习者听讲、背诵、操作练习。云课堂模式中, 知识载体可能是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甚至是3d仿真模型等, 而知识的传递工具则是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可联网硬件设备与播放器、仿真软件、网络等软件设备。知识的传递更多的依赖于智能终端设备, 云课堂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二) 、教师角色转变

云课堂的出现让我们的课堂变化模式, 教师不再是知识与权威的代表, 而转变为课程资源开发者与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这要求高校教师从观念上、技术手段上都要做出改变。课前, 教师开发学习资源, 设计学习任务单。资源包含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 甚至还包括学习活动所需的一切物品与道具。课中, 教师则是参与指导, 对学者的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控制, 组织学习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就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激发学习者对知识探求的欲望、不断深化学习, 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导师。较之于传统课堂, 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 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制作以及管理分配等等, 教师还要能够实时监督教学, 能够利用网络、计算机软件等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及参与程度等, 从而适时管理教学过程, 保证教学质量。

云课堂模式下高职教师不仅仅需要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硬件技术环境, 充当学习的向导者及帮助者, 及时为学习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 最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发生着诸多转变

在云课堂模式中, 学习者学习方式、时间、地方等发生着重大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中, 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听讲与操作练习。云课堂模式下根据任务单完成学习并上传学习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把握学习进度, 并在学习空间中与学习伙伴交流观点, 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2.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云课堂环境中, 学习者需要通过硬件设备如手机、pc机、pad等在网络的支持下利用相关软件等学习工具完成学习。这比起传统课堂中的纸笔要更加有难度。学习者首先要学会使用学习者工具, 这无形中对学习者的基本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习者学习时间地点的变化。云课堂资源通过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获得, 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之上, 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开展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变得碎片化, 十分钟的公交等待时间、茶余饭后、运动之后的休憩等都成为学习者的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四) 、学校管理机制也需要变革

云课堂资源丰富, 形式自由, 时间地点灵活多变, 学习者参与度高, 气氛活跃, 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希望学校管理层, 释放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教师和学习者, 改革教与学的考评机制, 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探索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五、结束语

云课堂与传统课堂都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深入, 云课堂模式运用越来越频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云课堂也受到一些指责, 如, 不能系统地传授知识, 教学组织难度大, 对学习者的自律能力要求高等;而传统课堂模式依然是系统化快速传授知识的最优选择, 希望通过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云技术的不断发展, 云课堂教学成为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云课堂切入, 从教师、学习者、知识传递模式等探讨云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

关键词:高校云课堂,传统课堂,差异

参考文献

3.高校英语课堂提问浅析 篇三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使用恰当的方式提问,成为优化教学质量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有些课堂提问的内容是课前准备好的;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没有跟随学生的上课状态、理解程度等;有些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意愿,这些都给课堂提问的进行造成了一定难度。本文将对高校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高校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从问题的准备方面看:

(1)有些问题太复杂。课堂提问都是以口头形式展开并完成的,所以提问的内容不应该太复杂,否则学生就难以听清。如,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what's the gist and writing feature of this work? And what the work was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2)有些问题缺乏思考的价值。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数可以用“Yes/No”、“Right/Wrong”等回答。这样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没有什么思考价值。

2.候答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就等不及将答案脱口而出,这样课堂就成了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如:

Teacher: What letter does the heroine wear in Scarlet Letter?

Student: Letter A.

Teacher: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letter A?

Teacher: At the beginning it means adultery, after heroine's effort this letter become able, at last the letter A becoming angel.

(2)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限,有的老师提问时往往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未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就急于给出答案或给出引导词,这就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提问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1)方式陈旧,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而这种问题通常都是毫无难度的,学生虽然能积极的回答,但由于问题简单,所以也起不到让学生动脑积极思考问题、开发学生大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

(2)提问形式老套,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多采用问答形式,基本不给学生进行导答。当学生说“Sorry, I don't know !”时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坐下,而不会采用变换提问的形式,降低提问难度等方法引导学生将答案说出。有些学生会利用这种方式逃避回答问题,不利于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高校英语课堂提问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控制和训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问题答案单一等问题。这无疑抹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有些教师习惯了单一的一种或几种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很难主动进行更新或改变的。

3.不能将学生的感受放到第一位。对于教学经验欠缺的老师,此类现象尤为明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表面看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但由于缺乏课堂互动,学生真正掌握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给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不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给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者有一定的启发。

三、应对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问题类型

课堂提问出现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提问类型。

1.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就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对比。但提问时要注意,简单问题的使用频率不要过高,因为此类问题多数属于表面问题,学生记得快遗忘的也比较快。

2.对于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也是占班里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应多采用理解水平的提问。使学生能在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也是提高班级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常用的课堂用语有:translation,explanation,discussion,等等。教师在设计此类提问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做好充分的准备。

3.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多提一些跟应用有关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这类方法的使用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Please retell the passage in your own words. 由于这类课堂提问方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做好引导工作。

(二)变换课堂提问策略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问题,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英语课堂提问的关键。例如在讲解以Animal World为主题的文章时,可以先提问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用法或习语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对话题的理解情况,以便在适当时机,进行提问。使用停顿、鼓励、补充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很多教师在处理学生给出的答案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问题的答案要求统一化。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业务素质欠缺造成的。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

四、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对课堂提问引起足够的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形式,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问题难易度,在提问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合理操作课堂提问过程;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都是保证课堂提问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林立,懂启明.英语教学与研究[C].科学出版社,2004.

4.高校课堂有感 篇四

周阳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责任,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改,在课堂上能收获快乐。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模式之中,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不断创造出最优化课堂,让教学内容充满活力,轻负担,高效率。有了对高校课堂的理解,再去拜读黄昭明老师《走向高效课堂》,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什么是高效课堂,感觉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深深的思索,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一,课堂是自主的课堂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其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就无从说起。以前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老是讲,学生听老师如何讲解例题和新授,的灌输新知识,学生很反感,老是也非常的累,效果还不是很好,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设计“导学案、跟每个学生订一份契约、教会学生“说学”、让学生参与备课、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让学生“自燃”等10多个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的目标还体现在课堂教学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

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让学生被“被动”为“主动”,我想,这与我们提倡的“生本”理念是同出一辙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我们教学的高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的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但如何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把教材当作导火索、生生互踢连环球、“交”后再教、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在“有无”转换中发散学生思维、巧用“思维漏洞”、基于每个人的起点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等很多项让课堂进入真正互动状态的策略,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进行有效地交往和沟通。并且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书中介绍了着重介绍了她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如何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培养得力小组长的优秀做法。读后感觉很实

用,可以作为自己今后在教学方面的一个实践课题吧,希望能有所收获。

三快乐的课堂

数学课堂中枯燥的计算,沉闷的讲解,让学生老师都心力憔悴,提到“快乐”,就上升到情感问题。我们都有体会,心情好时,愿意做事,什么事都能做好;心情糟时,不愿意做事,什么事也做不好。学生的学习也如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情感”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自己的责任,只要进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关注情感问题,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自主、快乐地成长。四,老师是重点

要想做学生的“导师”,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1,课前的准备

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是主人,那么课前老是的导学这一环节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设计,学生的生成,课后的练习都需要老师的深思熟虑,所以老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

2、提高自身素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凌驾于课堂之上。就讲授环节来说,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这必然要求教师以少胜多,要言简意赅,重点将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思之粗浅、感之不深之处,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如何能讲在点子上,如何教会学生自己提炼等问题,需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

3、理论联系实践。

5.全国高校课堂九大范式 篇五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课改的“技术与操作”问题,探讨如何让理念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因而破解杜郎口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这正是高效课堂九大“教

学范式”的真实写照

范式一:“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在结构——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六个环节。

范式二: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范式三: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 “35+10”——“展示+预习”。“循环大课堂”“三步六段”——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导学案

导学案的“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导学案的“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级别——ABCD四个级别(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类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范式四: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交流”

“自学·交流”的“自学”三个层次——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即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范式五: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即: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范式六: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三大特色。“大单元教学”形式——“三型、六步、一论坛”。

“大单元教学”核心——“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即: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范式七: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其模块大致按照时间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自学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课堂指南”

“课堂指南”五部分——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当堂测评;拓展提升。

范式八:新技术与课改的联姻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 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共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范式九: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五环大课堂”——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

“五环大课堂”核心元素——“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中:

“三模”——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五环”——“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

“六度”——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清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让我们记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十六字——

6.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篇六

陈珊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7.高校课堂“低头族”解决对策 篇七

美国领英 (Pew) 研究中心2014年关于移动互联网 (Mobile Internet) 的研究报告表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尤其在年轻人中应用广泛[1]。央视市场研究中心201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表明:人类历史上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 即手机带来的人机革命, 手机已成为人体器官的衍生。Phubbing由澳大利亚Mc Can和Macquarie大辞典联手创造, 形容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亲友的“低头族”, 也被称为Smartphone Addicts[2]。

借助于移动互联网, 目前“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对于整个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 并由此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3,4,5,6,7,8,9]。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思潮, 但是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差异性, 会影响课堂的进度和教学效果。关于教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的10到15分钟后呈下降趋势, 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方式包括:吸引眼球的高科技教学工具、教师的授课方式、课堂小测验等[10,11]。

本文不讨论“低头族”的危害, 针对高等教育课堂, 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思想, 以延长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为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 由教师控制时间来合理引导课堂主题、内容和进度, 学生通过案例思考、提问, 以及完成课堂测验, 通过深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1.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行为模式分析。移动媒介行为正逐步融入社会日常生活。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社会网络的日益成熟, 信息沟通渠道增多, 形式多样化, 且操作便捷。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如在线学习、MOOC、微课等。移动互联网时代, 用户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不管年龄层次以及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如何, 只要拥有一个智能手机, 大家都习惯低着头, 或者学习知识, 或者工作需要, 或者消遣娱乐[4,5,6]。图1以诙谐的方式描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四肢爬行、弓背行走、抬头挺胸到低头看手机, “低头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移动互联网的受众中比例最大的是大学生。2014年, 微信美国用户量一年涨11倍, 增至300万, 大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新技术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和支持者, 一直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体。他们人手一部手机, 无论何时何地, 包括上课与参加各类活动, 均爱不释手, 只要有相对空闲的时间或者机会, 基本都会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熟视无睹, 长久低头, 成为“低头族”主要成员。

2.“低头族”给传统教学方法带来冲击。新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带来挑战, 高校课堂频现“低头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遭遇瓶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亟需新的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环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质量, 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与方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一旦离开课堂很难顺利跟上教学进度, 目前研究和实践较多的“翻转课堂”则能弥补这种缺陷:一方面,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 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这种教学方法改进了上课形式, 把老师从课堂中心拉到学生中间, 课堂上教师精心准备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 吸引“低头族”的注意力, 让他们抬起头来。关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翻转、选择哪些知识点进行翻转, 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8,9], 在这些方式和策略中, 均以整节课堂为时间单位, 忽视了个人注意力持续时间限制这一固有因素。

三、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

年龄段不同, 自我控制能力产生差异, 注意力保持时间也不同。相对来说, 孩子的自制力较差, 30分钟左右就需要放松, 否则容易产生倦怠感, 使学习失去效率, 而成年人一般自制力高于孩子, 因此持续时间较长, 课间适当的休息有助于延长下一个阶段注意力保持的长度。上海学校的课堂时间为:小学35分钟, 中学40分钟, 大学45分钟。番茄钟是根据瑞典研究员Staffan Noeteberg所写的番茄工作法理论而设置的, 他认为人集中精力投入工作的最佳时间是25分钟, 之后休息和调整, 然后进入下一个番茄钟。目前番茄工作法在办公室被IT人士广泛使用, 旨在集中注意力和精力, 提高效率。虽然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和视频等, 从某种程度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信、短信、QQ消息等都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使得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1]。心理学把学生的心率作为注意力测试对象, 测试结果表明:在以教师为中心的40分钟课堂中, 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下降趋势。更多关于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研究认为, 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的10~15分钟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1]。本文通过研究个人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 提出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

首先, 根据时间对课堂进行分段。高校课堂时间通常设为45分钟, 不管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还是“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注意力都很难持续保持45分钟, 为了在关键知识点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对一节课进行划分, 分成3个左右的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控制在15分钟左右。分段之前的注意力曲线通常只有一个极值, 在课堂开始的10分钟左右产生;分段后希望能够维持多个极值。图2所示为课堂分段前后注意力变化曲线的一个示例, 划分前只有1个极值, 划分后则有3个极值。一般在一节课中维持3个左右的极值会符合心理学对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研究。

其次, 每个分段对应一个主题或者重要知识点。围绕主题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参与讨论和完成课堂小测验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最后教师对本主题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引申。采用这种方式, 对于其他的知识点, 并不是不重要, 而是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课、微信等其他方式在课外学习,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四、分段授课形式

1. 融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 (Case-based Teaching) 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由美国C.C.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 后来被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其中, 案例需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 必要时需指导学生提前阅读, 然后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 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而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 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着眼于“学”。案例的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低头族”抬起头来, 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知识。每个案例的分析最好能控制在15分钟内, 如果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 那么可以对案例进行划分。

2.融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首先, 案例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 即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 在必要时能回忆出相关的知识与技术, 这就要求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 没有课外的预习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内的案例分析。其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准备充分的教学案例用于讨论、分析和提问, 避免课堂的紊乱与无序。“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微信讨论问题、微课件提供辅导, 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参与其中, 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实际上, 在一个课堂中, 既离不开教师的组织, 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基于时间的课堂分段方法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 选择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讨论。不能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也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更不能让学生做课堂“低头族”。

3.课堂小测验。相关教学研究表明:课堂的小测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1]。因此, 在分段授课时, 十分必要采用课堂小测验给学生制造一点压力, 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 没有必要做整堂课的测验, 一次课堂中可以利用一个分段做课堂小测验, 确保时间不会太长;也没有必要在每次课堂中都做测验, 但是合适的测验一定会提高授课效率。

五、实践与评价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面对课堂中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现象, 我们不断发现、总结和实践而提出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比如对于进程管理课堂, 传统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循序渐进, 首先介绍与进程相关的概念, 包括同步、互斥、临界资源、临界区, 每个概念的讲解大概需要5分钟;然后介绍信号量机制, 概念、P操作、V操作、AND型信号量、一般信号量各需要5分钟。这些内容可以在45分钟的课堂内给学生讲解清楚, 当然, 需要学生45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采用课堂分段方法后, 整个课堂分成3段。第1段15分钟, 首先5分钟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案例, 然后5分钟从问题中引出进程及其相关概念, 最后5分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进行进一步解释。第2段15分钟, 首先5分钟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案例, 然后5分钟从问题中引出信号量及其相关概念, 最后5分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进行进一步解释。第3段15分钟, 设计一个课堂小测验, 学生花5分钟思考与解答, 5分钟提问, 最后5分钟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当然, 这期间会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并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在课堂中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 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去查阅资料。

六、结束语

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挑战的不断产生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提出的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结合教育学中课堂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研究, 把课堂45分钟按照10~15分钟的单位分成若干段, 在每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翻转教学”模式, 把“教”与“学”两个过程融合在一起, 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该方法目前已经在高校某课程中付诸应用, 但是还需要经过更多实践来进一步完善。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 用户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高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冲击, 改变“低头族”现象成为最大挑战。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高校学习对象的行为模式影响, 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优势, 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的细粒度课堂分段方法并在高校课堂中进行实践。该方法以国际公认的1015分钟注意力持续时间为划分单位, 对45分钟的高校课堂进行细分, 每段对应一个主题, 围绕主题采用案例形式展开讨论教学, 教师根据时间合理引导课堂主题、内容和进度, 学生通过案例参与思考、提问, 以及完成课堂测验。

8.高校课堂教学途径探讨 篇八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设计;途径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偷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师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大学的课堂是许多人梦想的地方,大学的课堂教学也经常被人想象为在学术自由、思想解放的象牙塔里追求真理和科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甚至还很令人担忧,学生厌学的空气在很多高校里弥漫且难以遏制,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有些僵化保守、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肯定的。

一、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这长达十几年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则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 不敢置疑, 不善表达的学习风气,解决问题、 判断问题的能力较差。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危害,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日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位于教师主导

在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以加涅的学习层级说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教学中,斯金纳主张将知识分为一个个的小单元,让学生按一定的步调一步步地学习,最终掌握整体知识。然而,现实课堂教学没有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与手段、 师生关系、 课堂组织与氛围、 教学评价与测量等诸多方面, 实际上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受教授的知识结构、 能力水平甚至个人好恶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承认与体现。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重视课堂教学艺术,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教师必须放弃“师道尊严”的权威思想, 视学生为朋友,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以美学意识去进行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例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 标新立异,多提问题, 共同探讨。对学生萌发的创新意识, 哪怕是一点点的思想火花, 都要给予赏识与鼓励。只有在自由与舒展的前提下, 学生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 创新的潜能才能得到积蓄与迸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角色,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与焦点, 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组织中着眼于学生智能和自学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过程或课堂讲课的过程,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使师生共同处于一个平台,有利于教学相长,相互提高。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有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具体为:(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弄清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反应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或建议,以改进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智发展。(2)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应珍视学生的学习权利,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课程教学中获益;而个别教学则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点拨和培养,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开课之初,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用处;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总结每个章节所解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能把握住该课的主要脉络和关键,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因盲目和茫然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整体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即教师应具有对教学工作、 对学生、 对科学的热爱,并将这种情感融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生体察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就会迸发出持久的学习兴趣, 形成高昂的学习情绪,锻炼出顽强的学习意志, 而所培养出的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汪立,黄蕾.地方高校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12).

[2]彭瑞东,杨彦从,杨从娟.素质教育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M].高教论坛,2007 (10):5.

[3]刘莉.导学教学方式的提倡和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75( 3) :22- 25.

[4]徐炳吉,刘翔.高校课堂教学艺术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M].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

[5]朱作仁,教育词典[M].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1978:655.

上一篇:乡村道路硬化申请报告下一篇:2021安徽合肥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