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优质服务

2024-10-17

重症医学科优质服务(精选8篇)

1.重症医学科优质服务 篇一

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

-------记重庆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010年3月份新医改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医疗市场,卫生部颁布了实施136工程,綦江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在全院推选5个科室作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纳入示范病房。至今2年多的优质护理实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一个集中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地方,医疗护理质量决定着救治质量,在这个特殊的病区里怎样开展优质护理,给护士长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护士长带领下全科护士集思广益,群策群议,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一步步的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创优氛围。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内涵:熟知优质护理的落脚点、关键点和切入点,对照科内情况逐一梳理,提出创建措施。

二、健全工作制度,规范病房管理。

1、制订ICU护理工作制度,完善icu专科项护理常规,力求各项制度、规定、流程符合示范病区的要求,并落实各项制度及规定,日常工作中遵循工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

2.针对ICU患者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并逐一学习熟记有效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3、要求管床护士熟悉病情掌握所管病人“10”知道,(并按照标准认真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治疗和护理。做到患者的护理级别与

病情相符合,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温馨的病房。3.制定护理目标,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对照标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三、改革工作模式,细化工作流程。

1、根据ICU工作特点制订详细的工作职责,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注重交接班时段、节假日、中夜班薄弱环节的环节质量控制,明确护理分工。

2、根据需要科学、弹性排班(APN),全面落实责任制护理。每班3名以上护士并新老搭配(每个护士管1-3个患者),以保证翻身、擦浴等基础护理有效完成,抢救或收治新病人时其他病人的护理治疗质量亦有保证。人员充足情况下,适当加强白天力量,协助完成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基础护理。

3、尽量减少交接班的次数(每天三班),交接班时须详细交接病情、治疗、护理、管道及需重点观察的环节,做到无遗漏、无疑问,以保证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把优质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始终。

四、注重与家属和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因ICU病区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的管理模式,而收住的都是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所以有许多家属对自己不能陪护、不能“监督”治疗及护理的执行,心存疑虑或不能理解,甚至不信任或不能接受,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执行探视制度。

1、首先根据ICU工作特点制订专科宣传资料,对家属进行发放。患者入住时,耐心向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尽量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家属探视时,详细介绍患者的护理措施和落实情况,用实际行动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

2、对于平诊手术需入住ICU的患者,在接到病房医生的通知后,于术前一天到病房对家属和患者进行有关ICU相关知识的介绍,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心理。

3、对于转出的患者,在出科后第二天,到病房进行随访,以了解治疗和护理效果,并请家属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持续改进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患者,制作了医护患卡通标识卡,采用图文形式,让患者形象直观的表达内心需要。

五、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综合能力。

1.开展晨会提问,每周书写工作新得或读书笔记,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2.开展医护联合查房,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

3.从专科护理入手,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优化护理用具,大胆创新,改进护理流程及护理措施,减少护士非护理性工作,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降低了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使护理的专业化和创新性双轨并进

近3年来,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秉承“我的岗位我

负责,我的岗位你放心”的服务宗旨,从不同侧面彰显爱心、细心、耐心的人性化关怀,精心呵护、精细操作、敬业奉献、牢记护患至亲的宗旨,用无私的爱,为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博大的爱,将病人紧锁的心门打开;用温暖的双手,使病人身体渐渐康复,演绎出一个个生命倍加呵护的感慨……谱写了生命的赞歌„„

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保障患者的安全、认真落实理职责、全面推行责任制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2012年收治患者比2011年增长10%,患者ICU住院时间比2011年降低1-3天,救治成功率明显增加,2012年患者满意度95%以上,医生满意度明显增加。为患者落实优质护理的道路任重道远,他们将持续改进、不断努力,真正实现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2.重症医学科优质服务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拟定通过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3]。排除标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腹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明确诊为慢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见表1。

1.2 实验方法

入院后收集患者的病史、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血、尿淀粉酶、白细胞、红细胞压积、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钙、动脉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等实验室检验,检验结果均取最高值。腹部B超、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膀胱压、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选取患者入院48 h内各项急慢性生理指标检查结果最差值,并根据CT结果进行Balthazar CT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偏态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死亡相关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7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最终死亡,死亡率为17.18%,病因多为高脂血症和胆道结石病史。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21.46±6.78)分,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3.98±5.97)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29),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Ranson评分为(3.06±1.32)分,存活组患者的Ranson评分为(4.52±1.45)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39),死亡组患者的Ranson评分高于存活组患者。见表1、2。

2.2 实验室检查

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验值均取住院期间最高值。死亡组患者红细胞压积为(0.49±0.12)%,存活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0.30±0.13)%,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6,P=0.047),死亡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为(1.09±0.55)mmol/L,存活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为(1.88±0.51)mmol/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5,P=0.023),死亡组患者的血钙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为(121.13±100.36)ng/ml,存活组患者的PCT水平为(77.60±99.74)ng/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8,P=0.008),死亡组患者的PCT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见表3。

例(%)

2.3 临床指标

笔者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组患者100%(39/39)出现MODS,存活组15.96%(30/188)患者出现MODS,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21,P=0.000),死亡组患者出现MODS的概率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未出现>48 h的单一器官功能障碍(0/39),而存活组15.96%(102/188)患者出现>48 h的单一器官功能障碍,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64,P=0.000),死亡组患者出现>48 h的单一器官功能障碍的概率低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100%(39/39)出现消化功能障碍,而存活组69.15%(130/188)患者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1,P=0.001),死亡组患者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的概率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89.74%(35/39)患者出现肺功能障碍,存活组26.06%(49/188)患者出现肺障碍,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88,P=0.000),死亡组患者出现肺功能障碍的概率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92.31%(18/39)患者出现神志障碍,存活组5.32%(4/188)患者出现神志障碍,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2,P=0.000),死亡组患者出现肺功能障碍的概率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76.92%(30/39)患者出现膀胱压>25 mm Hg,存活组3.72%(7/188)患者出现膀胱压>25 mm Hg,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5,P=0.000),死亡组患者出现膀胱压>25 mm Hg的概率高于存活组患者。见表4。

2.4 死因分布

患者的死因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难以纠正的感染性休克及中枢功能衰竭。通过对比生存组患者和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伴随胰腺炎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笔者发现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红细胞压积、PCT水平、血钙、APTT、是否存在单(多)器官功能障碍、消化功能障碍、肺功能障碍、神志障碍及膀胱压是否>25 mm Hg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患者死亡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发现MODS、PCT水平、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是否>25 mm Hg是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在死亡的39例患者中,急性水肿期死亡6例(15.38%),全身感染期死亡19例(48.72%),残余感染期死亡13例(33.33%)。见表5、6和图1、2。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重症医学科内的常见疾病,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往往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4,5],PITCH-UMONI等[6]的研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达25%。目前,针对SAP的治疗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以早期治疗的理念改变为甚,由早期开腹引流冲洗的外科处理方式逐步过渡为积极补液扩容的内科为主的治疗方法[7],但病死率仍高达10%~30%[8,9]。本院5年内收治SAP患者的总病死率为17.18%,因此研究影响SAP的死亡相关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笔者的分析中,PCT升高是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形成的单链糖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在体内可检测到。生理情况下其由甲状腺髓质细胞分泌[10],但有报道在正常大鼠的肺内亦可检测到少量分泌[11]。病理情况多见于感染和炎症,前者产生的脂多糖可刺激肺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从而产生PCT。PCT水平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而其他的炎症因子也可以诱导其产生PCT[12,13,14]。

既往关于SAP患者的研究中,有学者比较SAP患者与急性中度胰腺炎患者的PCT水平,发现SAP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中度胰腺炎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15]。而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也验证该点,即在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中,PC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16]。在多项关于感染的研究中,PCT水平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17]。在发病>2个月、处于胰腺炎残余感染期的患者中,严重炎症反应较发病早期明显回落,但此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腹腔和后腹腔感染,这也是患者该阶段主要的死因之一。过高的PCT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感染,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笔者发现,患者出现MODS同样是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MODS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受累器官为肺、心及肾脏,主要表现为除机械通气之外难以纠正的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循环系统受累。ISENMANN等[18]在2001年提出,在发病早期即合并频繁发生的难治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胰腺炎定义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该类胰腺炎均表现为极高的死亡率。而JOHNSON等[19]则发现,患者在SAP发病1周内持续出现难以缓解的器官功能衰竭预示着患者极高的死亡率,是SAP早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也从侧面验证笔者的结果。

膀胱压与腹内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患者腹内压的变化。膀胱压>25 mm Hg则意味着患者出现腹内高压,可引起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肾血流量下降,以及限制性通气障碍,给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打击从而恶化患者预后。在笔者的研究中,膀胱压>25 mm Hg同样是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有学者认为,SAP早期液体大量渗出加重后腹腔液体积聚本身即可升高腹压,渗出物中大量的炎症因子加重腹腔内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组织水肿,而在SAP的治疗中,大量的补液加重水肿的发生、发展,从而带来腹压的升高[20]。亦有研究显示,生存的SAP患者平均腹内压低于死亡患者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多项研究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22,23]。在笔者的研究中,APACHEⅡ评分升高同样是SAP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国外亦有研究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感染、胰腺坏死范围预示SAP患者预后不良[24]。APACHEⅡ评分既可反映患者的慢性生理状态,也可反映患者急性应激水平,两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SAP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如未对出现神志障碍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明确胰性脑病的发生,以及缺少对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追踪和随访等。SAP发病机制复杂,表现多样,累及器官系统众多,如何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参与监测及治疗,是下一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

摘要:目的 通过对2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分析重症医学科内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SAP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验和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27例SAP患者,平均年龄(45.94±21.51)岁,其中生存患者188例,死亡患者39例,死亡率为17.18%,通过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23.70(95%CI:2.023,277.741)]、降钙素原(PCT)水平[OR=0.17(95%CI:0.035,0.80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OR=0.09(95%CI:0.010,0.820)]、膀胱压>25 mmHg[OR=8.53(95%CI:1.722,42.231)]是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出现MODS、PCT水平、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是否>25 mmHg是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3.重症医学科优质服务 篇三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在部分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ICU是试点科室之一,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等举措,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组织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护理部带头,各病区护士长参与。对试点科室现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后。科室与医院签订承诺书。

1.2教育动员 在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初期,护士长对全体人员进行动员,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转变了服务理念,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根据科室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科室工作,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 具体措施

2.1 加强护士培训,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技能 考虑我科护士年资低,为更好的提供优质护理,提升护士的业务技能,对全科室护士进行基础护理25项操作培训,人人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还制定了分层次、分阶段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工作年限在2年内的,主要加强护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对工作2到5年的护士,加强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年资较高的护士,主要加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疑难病人的护理,参与病房的管理。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大大提升,保证了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2.2 公示护理服务内容 在病区将基础护理服务宗旨和内容,“分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服务内涵和护理服务项目”制成公示牌张贴在病房走廊.向患者和社会主动公开服务标准和内容。引入患者知情监督机制,逐步过渡到患者家属陪而不护.全部基础护理由护士和经过培训的生活助理人员完成,减少患者的负担。完善护患沟通、监督的渠道,以此取得病人满意。

2.3强化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 。ICU的全体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都做到一丝不苟。病情允许,每周为病员洗头一次。为病员修剪指甲,为女病员梳头,为男病员刮胡子,理发等等。床单元保持整洁,平整,被服随脏随换。防褥疮床垫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褥疮的发生。为病人翻身,叩背,体外震动排痰机的使用,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2.4 做好健康教育 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ICU病员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院感控制的需要,严格限制了非医务人员的探访,家属不能陪在患者身边,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恐惧和焦虑,需要护士主动评估病人状况、了解病人检查结果、与患者多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主动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向病人做宣教及康复指导。全面完成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陪送检查等工作,为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努力做到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

2.5 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我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基础护理的监控工作,加大輔导与督导力度,设计了基础护理落实单,既方便检查落实又可统计基础护理工作量,为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考核及评优等提供依据。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2.6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的通知》,我科严格根据责任、安全简化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重症医学科护理记录单,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减少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直接接触病人的时间 。

3 结果

3.1和谐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护患沟通 护士在病房的时间增加,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时间增多,近距离接触相应增多,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优质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关注与关怀,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为100%,护理人员个人满意度为100%,创历年最高。

3.2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举措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其社会价值与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4体会

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了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在当今社会,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都在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各医疗机构均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践行优质服务。原有护理体制不够重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繁多,护士在病房时间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及发展.真正把护士还给患者。其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还有待完善,其不足之处在于所需护理人员较多。而且在基础护理到位的同时,仍需注重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罗玉红,刘沛珍,何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0,17(12):47-79

4.重症医学科简介 篇四

我院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院领导班子的精心规划下,从2016年底ICU的筹建工作就开始进行,从基础的建设到病房装修,再到先进设备投入和ICU医护人员的培养,都做了系统的论证与规划。于2017年5月8日,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开科短短半年内曾抢救多名急危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各种休克、脑出血、大面积心肌梗塞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

我科是按现代化医院要求,严格遵循最新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而成,布局合理、规范,与相关紧密科室临近,便于转运及检查。根据与医院整体床位比,设有床位7张,1间为隔离病房,为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的监护、抢救与治疗提供良好的救治基地。另外,科室还配备多功能电子病床、多功能吊塔;费森CRRT机1台、多功能有创呼吸机、可转运便携式呼吸机各3台、输液泵10台、微量泵28台、机械排痰机4台、气压治疗仪1台、除颤仪1台等多种精密医疗抢救设备,大大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轮转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2名、护师4名、护士7名,根据实际开展床位数,后期逐步再增加医患、护患比。

科主任(吕莹康):029-81004171 81004274 医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214 护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161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3.6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7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3.9 医院感染暴发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central line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4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1 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 m2,床间距应大于1 m。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6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6 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c)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 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8.1.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8.1.3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8.1.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8.1.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8.1.7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1.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2.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8.3.2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 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9.2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人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般性诊疗器械如卩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f)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ICU护士常见职业危害与防范

ICU是危重患者、高新仪器设备集中的医疗场所,作为ICU的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范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ICU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针刺伤: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ICU的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危害的考验。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将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尤其以针刺伤最为多见。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IV污染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1]。

1.1.2 负重伤:由于搬运重物、患者等引起护士脊柱、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有的由于疾病限制,不能正常翻身、更换床单等,必须由护士搬动。在搬动患者时往往要使很大的力气,日积月累引起护士腰椎损伤,很多还引起腕部受损、肿胀。另外长时间的站立,静脉曲张也极易发生。

1.1.3电离辐射的影响:ICU中患者常需在病房做床旁X线检查,护士应协助拍片。常暴露于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长时间的接触会蓄积作用产生致癌、致畸、杀伤白细胞、脱发等不良后果。

1.1.4 噪音: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仪器、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等,这些仪器运转时产生大量的噪音,其音量>70(db),而正常人在>45(db)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听力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烦躁,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2]。

1.1.5 空气不新鲜:ICU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差。

1.1.6 触电仪器非常多,引起触电的原因有设备带内线路老化,接线板损坏,微量泵损坏漏电,无安全用电知识等均可引起触电。

1.2 化学因素

化学消毒剂的广泛应用ICU 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强烈的稳定.1.3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的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负性因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4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

5.重症医学科 王琼丽 篇五

重症医学科王琼丽2014-06-1

5时光如梭,日复一日地循回轮转,年复一年的紧张繁忙,一袭飘然的白衣,一顶别致的燕尾帽,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几度春秋,这一路走来因为感动,路途不再沧桑,因为感动,生命不再沉重。

一种职业,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艰辛。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它的快乐。一种快乐,没有品尝过就不知道它的滋味。“护士”—— 阳光下最平凡、最平淡、最单调的职业。我们注定要和患者厮守,每时每刻我们做着同一样的事——爱的奉献,没有哪一个护士不想把护理工作做好,也没有哪一个护士要让病人不满意,她们的心是善良的,行动是感人的。

在我们重症监护室里,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入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水、生活照料全是由护士完成。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都有这样一个愿望,要把我管的病人管理得干净清爽。每天早上晨间护理第一件事就是为患者进行全身温水擦浴。我们碰见过几年没洗澡的老人,掀开被子,全身发出难闻的汗臭味,用毛巾一擦,皮屑直掉。当我们用一盆又一盆水帮老人擦洗干净后,他连声说:“谢谢,谢谢,太舒服了。”

大多数重症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我们护士的眼睛和经验。“咳嗽,再咳一下,用点力气,”我们经常在吸痰的时候,鼓励清醒、气道开放的病人增加咳嗽的次数,气道湿化后患者一阵呛咳,痰立刻从人工气道往外喷,来不及就会喷到我们的衣服和身上,“刚才很不错,来,再咳一次,”尽管谁都知道衣服脏了,要立马换,可我们的眉头都不皱

一下,继续鼓励病人咳嗽,清理干净。如果病人状况好转,咳嗽次数增多,吸痰有效,我们就会很高兴。在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我们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我们确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我们最高兴的是病人一天天稳定,一天天恢复,我们心里最舒坦。也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职业的价值、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戴着“白衣天使”圣洁的光环,我们有彷徨失意,也有喜悦和感动,当遇到病人或家属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并加以苛责的时候,那种苦涩的感觉总能让人眼泪盈眶,但太多时候我们的战场充满了硝烟,却没有火药味。记得有一次,我们科转来了一位重度感染,多器官衰竭的大娘,来时已经奄奄一息,大家立刻发挥团队精神,有的连接吸氧管、有的连接心电监护、有的进行静脉穿刺、有的配合医生及时气管插管、有的配合医生行血液滤过„„经过近几个小时的积极救治,大娘脱离了生命危险。那张脸由青紫转为红润,生命体征越来越平稳,我们可以看到亲人们激动的泪水,欣喜溢满所有人的脸庞。又一次争分夺秒的与死神搏击;又一次揪心的等待;又一次加班加点;此时得到了回报,不仅仅是因为重生的喜悦,更是一种成就感,感觉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的结果。那一刻,我们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真的信息,那种喜悦与兴奋,平时的辛苦与曾有的怨言,在此时都烟消云散,不值一提,那些感动,足以让我们为之而努力,那些感动总能够鼓舞我们向前迈进„„

在生命的单程列车上,护士高超的服务,将使人生旅途的终点得到延伸。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像这样的事在重症监护室里是再普通不过了。尽管我们也有过牢骚,也有过怨言,但是我们面对那在痛苦中煎

熬的呻吟,无望哀伤的眼神,我们只知道我们有帮助病人的责任,减轻病人痛苦的义务。我们知道今天所做的,必然会被遗忘,但是我们还是会做。提起死人,你说怕,我相信。老实说,我也怕。可是监护室的护士却是女人常有男人胆。因为有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需要时护士还要做尸体料理,有的家属要求帮死者穿上衣服,我们尽量满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真的是只有她们,不求别的,只求心安。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谁不愿有一双柔软光滑的手,可是我们护士的手的确是不能细看。粗糙,干燥。每天洗手,戴手套,脱了洗,再戴,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是操作,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天下来,洗了不下几十遍,再好的皮肤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你们要问我们后不后悔,“不后悔!”

重负的临床,心花依然怒放,口罩的背后,红唇依然灿烂;宛如冰心老人对护士的评价:“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漫漫长路点缀的百花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而不悲凉„„”。

6.《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篇六

1、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格遵守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排定的班次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更换。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严防医疗缺陷发生。

3、重症医学科内各种仪器及急救车内物品做到定位存放、定量储备、定时补充、定时消毒。急救仪器、监护设备专人保管维修,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前熟悉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每次抢救患者后由专人管理、检查,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放回原

处。

4、一切仪器在工作期间,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拨动,如患者需要,需有关人员先调试,然后向主管护士交班。

5、重症医学科内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非有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6、工作时间内不准因私事向外打电话。接听电话时,应以最短的时间结束通话,以免影响工作。

7、对转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要提前与有关科室联系,并负责将患者安全送到转入科室,同时做好交接工作。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每个病人都详细床头交接班。

9、科主任及质控员随时监控科内的质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活动一次,由科主任、业务骨干组成,讨论相关质量问题,拟定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相关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患者收住制度

为合理使用重症医学科病床,充分发挥重症医学科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优势,方便管理,特制定本收住制度。

1、收住原则:

(1)收住各科具有监护指征的危重患者。

(2)谢绝各类可能造成传染性扩散的患者和精神病类者。

2、收住指征:

(1)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2)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

(3)各种类型休克。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心、肺等外科重大手术后。

(6)急性高位截瘫,格林巴利氏综台征。

(7)心脏创伤性检查或介入治疗后。

(8)ARDS和ACI

(9)脑血管意外。

(10)酒精中毒和各种药物中毒。

(11)重症感染

(12)四类手术病人(手外科除外)。

(13)术中输血≥400ml。

(14)需进行特级护理的病人。

(15)行全身麻醉后的病人。

(16)年龄在12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术后病人。

(17)需进行呼吸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患者。

(18)各类休克。

(19)心肺脑复苏的病人。

(20)ASAⅢ级及Ⅲ以上的手术。

(21)车祸、坠落等造成较严重多发伤、复合伤。

(22)多发肋骨骨折伴胸腔引流。

(23)消化道大出血。

(24)溺水、电击伤。

(25)内分泌急症(如甲亢危象、甲低危象等)

3、收住注意事项:

(1)收住需办理转科手续或住院手续。

(2)所有患者入科时均进行一次APACHE评分。

(3)转科前有关科室将患者的病种、病情、可能需要监护的项目,准备采取的诊治措施,及时通知重症医学科,便于重症医学科做好相应准备。

(4)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出重症医学科。

(5)医保患者收住,参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6)特殊原因需收住者,必须经分管院长批准。

(7)有收住指征但无经济承受能力者,必须请示行政总值班。

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1、为了客观评估新入住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对所有入住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2、评估的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昏迷的患者加用GCS评分系统。所有新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采取评价时间窗在24小时内病情最危重时。

3、24小时内死亡患者暂不予以评估。

4、有关病情评估的相关检查由接诊医师完成。

5、主管医师负责每位患者APACHEⅡ或GCS评分,最迟应在患者入住我科48小时内完成评分。

6、所有转出重症医学科或出院患者APACHEⅡ或GCS评分表装入病历归档保存。

APACHEⅡ评分表

一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A.年龄

0

6分

A记分

≤44

45-54

55-64

65-74

≥75岁

B.有严重器官系统功能不全或免疫损害*

0

B记分(总)

无上述情况

非手术或择期手术后

不能手术或急诊手术后

1.肝脏

2.肾脏

3.心血管

4.呼吸

5.免疫抑制

C.意识状态(15-GCS积分)

GCS评分

分值

GCS积分

C记分(总)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激睁眼

不能睁眼

语言反应

回答切题

回答不切题

答非所问

只能发音

不能言语

运动反应

按吩咐动作

刺痛能定位

刺痛能躲避

刺痛肢体屈曲

刺痛肢体伸展

不能活动

D生理指标

异常升高值

异常降低值

D记分(分)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1.体温(腋下℃)

≥41

39-40.9

38.5-38.9

36-38.4

34-35.9

32-33.9

30-31.9

≤29.9

2.平均血压(mmHg)

≥160

130-159

110-129

70-109

50-69

≤49

3.心率(次/分)

≥180

140-179

110-139

70-109

55-69

40-54

≤39

4.呼吸频率(次/分)

≥50

35-49

25-34

12-24

10-11

6-9

≤5

5.PaO2(mmHg)(FiO2<50%)

>70

61-70

55-60

<55

6.动脉血PH

≥7.7

7.6-7.69

7.5-7.59

7.33-7.49

7.25-7.32

7.15-7.24

<7.15

7.血清Na(mmol/L)

≥180

160-179

155-159

150-154

130-149

120-129

111-119

≤110

8.血清K(mmol/L)

≥7

6-6.9

5.5-5.9

3.5-5.4

3-3.4

2.5-2.9

<2.5

9.血清肌酐(mg/dL)

≥3.5

2-3.4

1.5-1.9

0.6-1.4

<0.6

10.血球压积(%)

≥60

50-59.9

46-49.9

30-45.9

20-29.9

<20

11.WBC(*1000)

≥40

20-39.9

15-19.9

3-14.9

1-2.9

<1

APACHEⅡ总分

0

*备注

肝脏

活检证实肝硬化,伴门脉高压,以往有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心血管

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者。

呼吸系统

慢性限制性、梗阻性血管性疾病,活动严重受限,不能上楼梯或做家务。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需要呼吸机支持。

肾脏

长期接受透析。

免疫障碍

接受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近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患有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等抗感染能力低下者。

重症医学科联合查房制度

为了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得到持续医疗救治,落实多科联合查房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多科联合查房制定。联合查房作为重症医学科常态医疗活动,程序与要求如下:

一、联合查房适用对象

1、外科手术术后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

2、疑难患者:诊断难以确定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3、存在医疗隐患、纠纷隐患的危重患者。

4、科内难以解决,需多科讨论研究的特殊病例。

二、联合查房参加人员

1、术后患者住进ICU,相关手术专科的医生应在术后三天内联合ICU医生查房。

2、相关科室病人病情变化转入ICU,存在医疗隐患、纠纷隐患的危重患者,相关专科医师和主任联合ICU医生查房。

3、必要时可邀请医务科、护理部参与。

三、联合查房程序

1、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或相关专科科主任均可发起联合查房,并共同确定查房时间。

2、查房过程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持。

3、听取管床医师汇报病情,上级医师补充,科主任简要介绍目前诊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并提出需要相关专科解决的问题。

4、相关专科主任检查病人及相关检验、检诊报告,并做双向交流,必要时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已给出诊疗意见或建议(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及医疗护理要点等)。

5、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对查房过程进行汇总。

6、管床医师如实记录联系查房过程,病情记录中单列联合查房记录,经参与查房的专科医师审签后,再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审签。

7、联合查房所做出的医疗决策及存在的医疗风险,须共同与患方沟通。

四、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为保证重症医学科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要求,须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2、工作人员按规范洗手、更衣.穿鞋套、戴工作帽,外出时必须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接触患者体液以及为保护性隔离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重症医学科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说活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五、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入重症医学科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重症医学科患者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管理。

4、患者及家属对所安排的检查、治疗、护理有疑问时,可以向医务人员询问,如拒绝治疗护理,应按规定签字。

5、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按医嘱进食,对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护士做好膳食指导,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不可食用非医院提供的膳食。

6、家属须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按规定探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协同促进患者康复。

7、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转抄、复印病历及其它医疗文件,不得将病历带出院外。

8、重症医学科患者一律不允许陪护。

六、重症医学科知情同意书制度

1、在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治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体质特殊、需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费用过大和试验性临床医疗等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责任,详细填写知情同意书。

2、重症医学科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有创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项目、目的、风险性及可能并发症等,也包括不执行此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所带来的后果。

3、紧急避险时,以维持患者生命安全为原则:

(1)危及患者生命的手术、操作,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签完字后才能进行,这时可通知家属,讲明情况后执行。

(2)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知到家属及签字者,应征得上级医师及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

(3)为最大限度维护患者的生存权,对心肺复苏初期A、B、C,包括电除颤等紧急避险时,在紧急无时间先征求家属意见时,可先救命后告知。

七、交接班制度

1、各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2、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3、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4、门急诊危重患者收入院、病区间危重患者转科、麻醉科护送术后患者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病房,并进行床头交班。

八、重症医学科患者转科(院)制度

1、患者需要转回原临床专科,患者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患者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护士。

3、检查患者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

4、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转出时患者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褥疮。

5、检查各管道应清洁通常,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6、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志清楚。

7、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患者的物品准备移交。

8、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患者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转科(院)继续治疗原发病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

9、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师护士陪同。

10、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用物。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11、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室(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九、重症医学科抢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

2、抢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点登记,质管员每周核对清点,保证账物相符。

3、重症医学科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抢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方可执行,所有药品包装、安瓿必须在抢救结束经2人查对后方可丢弃。

7、详细作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

8、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以备再用。

十二、重症医学科探视、陪伴制度

1、重症医学科为专医、专护.不留家属陪伴。

2、家属探视:每日15:00-15:30。遇特殊事件,如抢救患者、新入院患者等,探视时间另行安排。

3、传染患者一般不得探视和陪伴。

4、探陪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务人员指导,保持安静。不要谈论有碍患者健康和治疗的事宜,不准吸烟、饮酒。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5、每次探视时间均有护士引导家属更衣、换鞋,进入病区,原则上规定每日每床只能进入一名家属探视,其余家属以后轮候进入。

6、探视、陪伴人员损坏或丢失医院物品的应予以赔偿。

二十三、一次性医用消耗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医用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严格防止污染。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距地面20cm,距墙面5cm,拆去外包装盒。

2、科室领取的一次性医用品后,应按用途专柜合理放置,妥善保管,使用前认真做好查对,凡包装破损、过期或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及时与采购部门、院感办联系,监测其消毒灭菌效果,不得私自退货、换货。

3、使用一次性医用品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必顺保留用品,送相关部门检验,做好记录,监测结果未出来前,暂缓使用此生产批号产品,确保安全。

4、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用品,医院统一回收,集中消毒、毁形,再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回收,做无害化处理。严禁私自处理,避免重复使用和流回市场。

5、在收集、暂存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用品过程中,应防止污染周围环境,及时清理工作场地,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回收人员应做好自身保护。

6、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发放数、使用数、回收数应基本一致,并做好签名。院感科定期抽查。

7、一次性医用品必须具有三证,采购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并做好质量验收。

8、感染管理科对一次性医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回收、销毁等各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使用安全,废弃规范。

END

7.地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的思考 篇七

1 部分地市级医院ICU管理现状

1.1 部分专科ICU管理现状

部分地市级医院的一些专科强调科室自身经济利益, 忽略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各自为阵, 分散设置自己的专科ICU。其人员、设备和场地设施等无法达标, 无法满足“专人专管、专配置、独立的空间和无缝隙”的管理。

1.1.1 医师和护士不是专职人员。专科ICU大多隶属于临床各专科管理, 医师不是专职重症医师, 而是兼职医师, 他们平时要忙于手术或普通病房繁重的工作, 根本无暇顾及ICU的重症患者, 根本无法实施“无缝隙”查房管理。患者虽然躺在ICU, 可实际却未真正享受到重症医疗服务, 当患者病情发生改变需要紧急处理时, 医师却不在现场, 便电话遥控指挥护士或找其他医师临时代处理。护理也常因ICU和普通病房工作忙闲不均的原因, 出现病房护士充当ICU护士或ICU护士充当病房护士, 这何谈专业化管理?何谈医院感染的防控?何谈安全和质量?毋庸置疑,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的医疗质量和医院安全存在重大问题。

1.1.2 医院感染无法管理。受专科重症患者数量、ICU床位数、季节或科室绩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 可出现重症患者滞留普通病房、ICU闲置、轻症患者倒灌ICU的现象, 而且大多是半封闭或开放式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状态, 可导致医疗隐患和医院感染暴发等重大问题发生。

1.1.3 场地、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达标。专科ICU一般寄生于专科普通病房, 场地狭窄拥挤, 患者、医护人员、家属探视和物流等通道设置往往不能达标, 根本无法满足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人员和设备配置亦不能达标, 各专科ICU之间又难以“互通有无”, 则可导致人员和设备在一些科室表现配置不足, 在另一些科室却有闲置不均的现象, 浪费较大。对于一些需器官功能支持和监测的设备, 如CRRT机、纤支镜及相应消毒设备、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亚低温治疗仪、防血栓治疗仪、B超、移动血气仪和翻身床垫等, 难道每个专科ICU都去配置?不可能, 也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那么, 患者相应的治疗需求就会缺失, 难以保证快捷、及时、全面的治疗, 换来的是患者利益受损, 质量和安全遭受质疑。

1.1.4 未实行独立运行模式。不管是什么样的专科ICU, 只有实行独立运行模式, 在独立的空间采用“专人专管、无缝隙式”的管理, 才能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如果仅仅是几间房加几张床和几台机器, 又无独立的专人管理, 这样的ICU, 笔者以为还是不建为好。

1.2 综合ICU管理现状

综合ICU场地和设备等配置虽可基本达标, 但管理混乱, 运行模式落后。

1.2.1半封闭式管理模式。是一种“半托管”状态, 虽然有了专职重症医师, 但患者管理的主权仍归由专科医师管理, 而专科医师每天要忙于普通病房 (或门诊) 工作, 根本无法实施24小时动态查房管理。重症医师由于“责、权、利”分离这一现实, 工作不在状态, 呈现出“事不关己, 麻木不仁”现象, 变为被动的 “保姆”式工作。透过这种现象看本质, 仔细想来, 这其实还是一种“无人管理”状态。目前, 仍有一部分基层三甲医院在此模式下运行。这种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只有逐渐过渡到“全封闭”独立运行模式, 重症医疗质量和安全才可能真正全面提高。

1.2.2 开放式管理模式。医院虽然有一个综合ICU, 但根本无重症专业人员管理, 各专科轮流值班, 各自为阵, 把ICU作为“加床”、周转患者的平台, 无视重症出入标准。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导致真正的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进入ICU的患者, 由专科医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习惯来安排查房管理, 其余时间均未在ICU, 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处理大多交给护士来完成, 当病情变化需要及时救治时, 仅靠护士电话通知管床医师, 便出现了“电话医嘱”等现象。重症医疗制度、流程、最新理念和进展等内容, 在这样的ICU根本得不到体现。

1.2.3 这两种管理模式下的医院感染、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这种旧的管理模式下, 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在普通病房与ICU两地穿梭, 这样又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那就是医院感染难于管理的问题。

2 重症医学科建设的思考

面对目前部分地市级医院ICU松散管理的陋习和对患者的危害性, 需梳理专科ICU和重症医学科的关系, 完善重症医学科建设。

2.1 如何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如何按照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建立一个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重点。近年来,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 国内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 在重症医学科管理和主导下运行的ICU, 才能真正实施“专人专管、专场地、专配置、无缝隙”的管理模式, 肩负起救治重症患者的重任, 患者的预后较专科ICU更好[2]。

重症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着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手段。当某专科疾病演变为较重时, 即表明疾病已通过专科手段无法解决, 需要重症手段干预。在这个时间段, 不管患者原发疾病是什么, 他们都需要早期进入共同的处理通道, 以“多器官功能平衡”的整体观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 这就是重症的特点。重症医学科既然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就有着它的学科建设体系, 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建设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历史必然, 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重症呼吸、重症感染、重症心脏、重症肾脏、重症胃肠、重症神经等一系列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 将构建成为重症医学专业化发展的未来。根据各医院的规模, 重症医学科可设包含多个亚专科的ICU (如呼吸ICU、心脏ICU、神经ICU等) 或在综合性ICU内实行亚专业功能分区 (如呼吸治疗组、心脏治疗组和神经治疗组等) 。位置可以集中布局, 也可分散布局。

重症医学科的发展, 除硬件配置达标外, 更重要的是软实力和内涵质量建设, 其灵魂就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也就是说要有足够数量取得重症资质的医师和护士, 专门从事重症医学, 然后配置一定的呼吸治疗师 (RT) 、营养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血液净化医师和影像学医师等, 才能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器官、多系统的及时治疗, 才能保证重症医学科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

2.2 打破利益格局重建重症医学科

医院管理者首先要解放思想, 敢于打破旧的利益格局, 展示改革的决心和智慧。加快重症专业人才培养, 这是立科之本。建立ICU考核以社会效益为主、收入归各专科的绩效考核机制[3], 这是留人之本。建立重症医学科, 然后在重症医学科下面发展重症亚专科, 这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对于地市级及以下医院没有必要再建一个独立于重症医学科以外的专科ICU, 应避免低水平ICU的重复建设[4], 毕竟这个级别医院重症患者数量有限。规范重症医学科的管理, 采取“分区、分组”和“专人-专业”的管理, 以适应各专科重症患者的需求, 全面服务于医院临床各科室和当地重症患者。如果已建分散的专科ICU, 则应收编、整合在重症医学科目下, 实行统一管理[5], 使其成为重症医学科的亚专科, 理顺从属关系, 避免矛盾管理状态。这样的举措除了可以灵活调配资源、节约资源、发挥人力物力效益最大化, 形成规模效应, 也克服了医师专科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

2.3 重症医师专门管理

引导临床各专科向本专业技术纵身方向发展, 拓展新业务、开展新技术, 这是临床各专科发展的方向。重症患者由重症医师管理, 非重症患者由专科病房医师管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只要医师不站错岗、排错队, 患者享有了应有的医疗服务, 才会使患者和社会真正满意, 这是良性发展的需要。否则, 将会导致普通患者和危重患者两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2.4 重症医学科有利于医疗质量安全

重症医学发展的好坏, 直接代表一个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它是医院救治重症患者的一个公共平台科室, 本身就是为临床各专科重症患者提供全面服务的场所, 也是为各专科缓解矛盾和纠纷的场所。如果临床各专科各自为阵, 纷纷以建立监护室、观察室、急救室等名义而收治重症患者, 这不仅是逆流而动, 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相悖, 更重要的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不到保证, 医疗隐患便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周发春.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展望[J].重庆医学, 2009, 30 (20) :2521-2522.

[2]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规范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18 (7) :385-386.

[3]李刚, 易丽, 陈德生.如何办好综合性ICU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9) :595.

[4]姜利, 席修明, 杜斌, 等.北京市64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与管理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6) :399.

8.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护理方法 篇八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97-02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人们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重症医学科,该科室有,危重患者多,病情严重,变化快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一定的难度。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其对于患者信念的秉承和尊重,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中,主要包括尊重患者的权益,满足患者一切合理的需求,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和安全为主,其即满足对环境人性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体现。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方法,特综述如下:

1设定专门的护理小组和具体方案

(1)建立护理二级班,近年来,随着医院各科室的快速发展,每年引进的新人也比较多,,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是全院急、重症患者,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多的挑战,不仅要具备专科护理知识和抢救知识,而且要对病人的病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为此,医院可通过开展护理培训班,具体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全面提升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质量。(2)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科内最新的动态,讨论护理患者的经验,技术等,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里,通过网络送上祝福,让护理人员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科室贡献自己的力量。(3)建立排休安排,为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由本科室护士长设立排休安排,每周护士长在排班前,将需要休息的护理人员及时间写在排休安排上,护士长结合科室情况,尽可能安排休息或调班,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休息,且精力充沛工作, 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4)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1]。管理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关心、体贴、尊重护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及工作的难处,同时增进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使他们以最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2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鉴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病较急骤,且病情的发展较快,同时并发症较多,加之病房的环境较为特殊,所以可能导致该科室患者的心理较一般患者有差异,如需要多种导管、治疗的在就诊的过程中需要暴露身体器官,或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的焦虑恐慌,或监护设备以及抢救等带来的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对病房不适应,同时还可能由于某些患者语言障碍,或亲友探视时间较短,所以较孤僻。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应采用亲切的称呼,并且向患者主动介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首先向患者简单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基本规章制度,继而减少患者的陌生感。这对主管医师的基本情况向其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际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化,当患者出现激动情绪时应适当予以处理,让患者体会到关心和关爱;③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尊重,尽量减少患者器官暴露的情况,在给患者进行更衣、擦浴、导尿、换药、灌肠等操作时应适当遮挡;④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护理时,可采取放松训练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主要包括肌肉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想象放松法等。

3对家属的人性化护理

患者入院后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同时还应热情对待患者家属,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和规定,交谈应注意文明用语,并做到态度温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熟练,给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家属探视时应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以及排泄等情况,并让患者了解出现异常情况基本处理,并及时告知医生,指导家属加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如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以及擦洗等,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4环境人性化护理

在针对环境的人性化护理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患者入院后应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卫生的住院环境,每天进行病房的消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患者准备微波炉加热食物,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病房内窗帘最好选用暖色调,为患者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夜间按时熄灯,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②对于康复的患者的重症患者应做好隔离,并将常规救治和尸体料理做好隔离。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方法主要是从细节入手,与护士、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此过程中,需要护理管理者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进而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全面打造一支高效、和谐的护理队伍[2]。本次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任性化护理方法,具体从开展护理培训班、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建立排休安排,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等方面!开展,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研究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效果,结果发现实施传统护理的37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27%,而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37例患者最终的护理满意度为97.30%,组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组表示,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综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子波,李观庆,罗宇欢.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1(10):203-204.

[2]汪蓉,杨宝义,杨建国.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7):122-123.

上一篇:水行政执法工作汇报下一篇:汽车线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