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司机工作计划

2024-06-19

指导司机工作计划(共6篇)

1.指导司机工作计划 篇一

指 导 司 机 心 得

本人是兰州西机务段西线运用车间第四指导组,指导司机顾伟。担任指导司机工作已经有9个月的时间了。通过这9个月的指导司机工作我体会到了指导司机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合理化管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指导司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

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动力,就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丧失决心和耐性,对什么事都处于不负责任的态度。就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遇事不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想方设法去推卸责任,处理事情避重就轻,推三阻四,认为职工业务教育是教育科来完成,职工的思想教育那是书记的事。安全措施的修订,是安检室的责任等,凡事都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作为指导司机应该明白自己对指导组内职工具有综合管理的责任。负责指导组全员的综合管理,职工的基础教育,到安全生产的把关控制,职工现场作业的取证调查到措施制度的贯彻落实。按逐级负责的要求,必须由指导司机自己来完成,职工的基础教育包括业务技术知识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安全意识培养,应变能力的教育等,现场作业的调查就是深入群众中去,了解职工的作业过程,掌握职工作业的标准化制度,了解职工思想和生活,从而制定解决方案,以达到有序可控的目的,现场作业控制关键在于措施和制度的落实,制度不落实就会出现我行我素,有章无序,给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二.基层管理必须趋于合理化。

指导司机是架接上级领导和一线职工的桥梁,指导司机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司机必须趋于人本,指导司机在管理中要体现人本主义管理,人本化管理不是处处怕得罪人的人性化管理,也不是关系不错的违章者就可以网开一面的管理,在管理同时,要关心职工的生活,树立为职工根本利益着想的态度,把职工当主人的看待,认真听取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把职工当成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帮职工所需,解职工所难,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语重心长,对职工存在的问题从站在职工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处理问题时体现出公平性,做到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

2.指导司机的管理必须趋于现实化。

任何问题都有主次之分,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任何主要矛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指导司机对指导组的安全管理也是因人而不同,因环境而不同,因季节而不同,根据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的开展工作。

3.指导司机的管理必须趋于制度化

制度的建立取自于职工的作业过程。指导司机必须经常亲入现场,从职工的作业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制度化管理,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过程,制度来自于群众,又必须到群众中去落实,多年来的事故教训已经基本上完善了制度,目前的制度化管理最关键得是落实制度,现场作

业控制就是对职工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按制度的要求去做,只有真抓善管的去工作,扎扎实实的抓好制度的落实,才能使现场作业达到有序可控。三.指导司机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指导司机在工作中必须做到腿勤,嘴勤,脑勤,手勤,争先创优。腿勤是多添乘,多抽查,方便了解职工现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到现场把关,现场指导的作用。嘴勤就是勤提醒,多教育,培养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警惕性和应变能力。脑勤是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学知识,学习用头脑管人。手勤是深入现场和职工共同作业,勤写作,多记录关键性的文件精神,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式传达,确保一人不漏;在实际工作中要有争先意识,借鉴于其他同志的工作方法,多和其他同志比贡献,比成绩,指导司机必须发扬不怕累,刻苦努力,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四勤一争”。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车间交给的任务,才能管好人,实现好成绩。

西线运用车间第四组指导司机:顾伟

2011年11月29日

2.指导司机工作计划 篇二

“这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司机, 这样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背后, 一定是长期养成的职业责任感。日积月累的职业意识, 化为瞬间的职业反应。吴斌, 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感动。”

—摘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6月的吴斌, 一名杭州长运的客车司机, 是那样地平凡, 他只是将本职工作尽责到最后。这本是应尽之责, 吴斌却是突破身体的极限, 强忍剧痛, 确保了乘客的安全。这, 才是他的伟大所在。

事故中的他:镇定

5月29日上午7点半, 他发动引擎, 前往无锡。途中总共3小时。

中午11点10分, 搭载着24名乘客, 吴斌开车返回杭州。普通的返城之路, 却是吴斌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程。

11点40分左右, 当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 (江苏境内) , 突然有一铁块从天而降击中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 肺、肠挫伤。

我们再来还原一下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

11点39分24秒, 一个块状物体, 穿过挡风玻璃, 像炮弹一般击中吴斌腹部。吴斌的手被飞物打中, 但他迅速地紧握住方向盘, 保持车辆方向。

11点39分41秒, 车速慢慢下来了, 吴斌挂挡位, 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

11点39分52秒, 他解开了身上的安全带。

11点40分左右, 吴斌半躺在座位上, 不停地移动身体, 右手不时抚摸着腹部, 看得出来非常痛苦。

11点40分05秒, 他挣扎着站起来, 用很低的声音一字一字地对乘客说:“不要乱, 一个一个下, 站在路边。”然后打开车门, 安全疏散旅客。最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 瘫坐在座位上。

短短的1分多钟之内, 从被异物击中到停车直到司机倒下, 车上很多乘客都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这段视频, 吴斌的妻子汪丽珍只看了一次, 不忍再看了。她反复在说:“当时他该有多痛啊!”

医生说, 吴斌当时肝脏整个破裂, 已达到人所能承受疼痛的极限。

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极限痛苦面前, 你可以看到视频里, 吴斌的左手牢牢地稳住方向盘, 一刻不曾离开。原本突遭剧痛去捂肚子才是本能啊。

他凭着他那颗勇敢的心拼搏、支撑, 坚毅地挑战生理极限。在一系列准确动作之后, 轻点刹车, 把车从90公里/小时的速度稳稳地停下, 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漂亮而悲壮的停车。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

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 吴斌因伤势过重去世, 年仅48岁。

吴斌的壮举让他的姐姐吴冰心极为震撼。她说, “以前我一直觉得他很弱, 都要我照顾, 但这一刻我觉得他很强大。”

后来, 来为吴斌悼念的就有当时大巴车上的几位乘客。“当时几乎没感觉, 连车子都没偏一下。”乘客韩维春回忆说:“当时我坐在倒数第三排, 听见乒一声响, 声音很大, 不过我们还以为是别的车子, 没太在意。然后就看到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 吴师傅站起来向我们转过身。那时候, 吴师傅已经有点不对劲了, 脸色蜡黄, 满脸豆大的汗, 他把车门打开, 让我们不要乱跑, 就说不出话来了。我们把他扶到后面, 让他躺下, 这时候有个女乘客就打120了。”

66岁的乘客孙锡南虽然大半辈子经历了许多事情, 但也深受震撼:“真的没什么感觉, 就觉得车子停下来了, 司机吴师傅和我们说了几句话就不行了。我们跑上去看的时候, 只见吴师傅手臂上有伤, 没想到他会内出血。本来我们还打算回无锡的时候, 到医院去看看他的。”

“我开了十多年的车了, 知道在剧痛的情况下, 能够把车停住是多么艰难的事。”乘客柳石兵说, “真的很佩服他, 也非常感谢他, 当时如果他方向盘一偏, 没有把车停下, 那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安安全全地站在这里了。”

乘客余国富说, “我们一定要来见他最后一面, 谢谢他。”

同事眼中的他:尽责

余伟是吴斌的搭班司机。余伟说, 自己入行时28岁, 年纪轻, 和吴大哥搭档, 觉得很开心。因为吴大哥不仅不会在行车换班时睡觉, 还会帮他看着路况, 及时提醒他当心。自己收获很多经验。

吴斌开车很稳, 通常会稳在90码左右。杭州到无锡, 一般司机走2个半小时, 他要走3小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安全到达第一样, 时间上不用急的”。

有一件事余伟一说, 眼睛就湿润了:“2008年冰雪天, 我和吴大哥接到任务, 搭班跑南京。这趟我确实心里有点怵, 路上都结冰了呀, 风险很大, 方向稍稍一偏就麻烦了。他主动提出来, 以他开为主。他说, 这么险的路, 怕我处置不当。我心里很感激。”当时早上9点出发, 安全返杭已经是次日凌晨4点了。

吴斌开车10年, 已安全行驶了100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30圈) , 从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从未有过一起交通违章, 从未接到过一起旅客投诉, 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表扬倒是有好多起。而且这些好人好事都是领导偶然从乘客口中或者长途客服那儿得知的。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这100多万公里, 吴斌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开过来了, 背后是他每天点点滴滴, 平凡而专注地投入。杭州长运安全科科长陈一波说, 吴斌在单位不大爱说话, 到了单位就捣鼓他的车, 把轮胎里的小石头撬掉, 摸摸车上零件有没有异样, 连发动机都要擦得很亮。

一般车子有小毛病, 司机把维修单提交一下就走了。但吴斌不放心, 他把维修单直接给维修工, 看着他把毛病处理好才走。

每次出车回杭, 按规定都要清洗发动机。夏天的时候, 发动机火烫且脏, 洗一次一身透汗。吴斌丝毫不在意, 每次都会戴上手套, 拿出皂粉, 角角落落都清洗干净, 才不慌不忙地回家。吴斌的同事丁师傅说, 吴斌开车近10年, 从没有一次因为发动车清洁或车厢整洁问题被扣分。这是很难做到的。

每年到了五一、十一、春运, 加班加点, 吴斌从没有怨言, 他都是主动要求工作任务, 并且都能出色完成。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生产科科长唐敏说, “平时, 他和同事关系都不错, 是个大好人, 有人有事, 想让他换个班、替个班, 他都会答应。”

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经理孟联建说:“吴斌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平凡的驾驶员, 但是对驾驶员来说, 每天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关键时刻, 吴斌体现了一名驾驶员过硬的职业素养。”

正是吴斌平时点点滴滴深入灵魂和骨髓的责任感, 让他在牺牲前的最后一搏发出了他一生中最亮的光芒。

妻女心中的他:坚持

吴斌的家在朝晖五区一幢破旧的单元楼里, 父母、夫妻俩和女儿挤在两室一厅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

房屋的装修很简单, 天花板已经脱落。一间有窗户的房间, 是吴斌父母的卧室, 里面堆满了杂物和药品, 吴斌母亲曾得过肺癌, 一直在吃药, 父亲则得了帕金森病, 也需要吃药控制。

另一间房间住着吴斌一家三口, 小小的房间用一道推拉门隔成两间, 吴斌夫妻住在没有窗户的里侧, 靠阳台的一侧因为光线好, 被16岁的女儿吴悦当作卧室兼书房。

吴斌的妻子汪丽珍坐在一旁, 默默地陪着丈夫。她很坚强, 没有流眼泪。吴斌留给她最后的记忆, 停留在29日清晨。

那天早上5点半左右, 吴斌就起床了, 赶着去汽车北站上7点半的早班。他像往常一样, 把妻子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早餐往背包里一揣, 再进到卧室, 与爱人道个别。

迷迷糊糊中, 汪丽珍听到丈夫说了一句:“老婆, 我走了。”没想到, 这成了吴斌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要是时间能够倒流, 会做些什么呢?“不知道, 不敢去想。”汪丽珍的眼圈红了, “肯定是拉住他, 不让他走!”

汪丽珍说, 29日中午, 她接到吴斌同事打来的电话, 让她去无锡。“吴斌同事不肯跟我说到底什么事, 就让我去无锡, 照顾吴斌。”汪丽珍说, “可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 肯定吴斌出事了, 当时我的腿就发软了。”

从汪丽珍赶到无锡见到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吴斌, 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 吴斌都没有给她留下一句话, 不过她知道丈夫心里对她的牵挂。“我知道他不舍得我。”汪丽珍说, “他一直昏迷, 但是我摸他的额头, 握住他的手, 他都有反应, 嘴巴会动, 头抬起来, 想要和我说些什么。”

在汪丽珍的电脑里, 保存着那段吴斌被铁块击中, 镇静完成一系列安全操作动作的视频。“看过一次, 不忍心再看第二次。”汪丽珍说, “他平时就很能熬, 这次就是熬着完成这些动作的, 车头一点都没歪。”

汪丽珍和吴斌1994年5月结婚, 生活并不是那么富裕, 这从他们居住环境, 就能看得出来。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 可吴斌夫妻俩18年来感情一直很好, 两人从没红过脸。除了上班, 两人同进同出, 一起看电影, 一起上健身房, 就像新婚那样甜蜜。

29日当天, 吴斌本来和妻子约好, 晚上去看电影, “他说晚上会早点下班, 一块去看电影, 我们前阵子刚买了5折的电影券。”

31日, 他们原本准备去云南丽江旅游。“吴斌他年休假都请好了。从没去过这么远的地方旅游, 这是计划中最远一次旅行, 半个月前就在网上查资料做旅行攻略, 原本准备去看玉龙雪山。”

吴斌原本还和妻子约定, 这两天, 他们一块去买对戒, 两个人一起戴。“我们结婚这么久了, 从来没有对戒, 一直是个遗憾, 原本想把这个遗憾补上, 没想到……”汪丽珍的声音都哽咽了。

吴斌的离开, 让这个家庭承受了老年丧子、中年丧偶、幼年丧父的三重悲痛, 不过, 尽管被浓浓的悲哀笼罩着, 但这个家庭依然很坚强。接待每一位前来悼念的客人, 安排吴斌的后事, 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尤其是吴斌16岁的女儿吴悦脸上倔强的表情, 令人又心疼又难过。

“我不应该对爸爸这么不好。”这是吴悦知道爸爸去世后说的第一句话。吴悦从小就和爸爸特别亲, 和爸爸说话就像朋友一样, 有点没大没小, 这成了吴悦最后悔的事。

当她来到爸爸灵前时, 姑姑握着她的手, 对她说:“要坚强, 不能哭!”吴悦真的做到了, 没有哭。

她坚定地说:“爸爸在我心中很伟大, 很崇高。我会坚强地活下去, 我要照顾家里人, 不想让身边所有人失望, 包括我的家人、朋友。”

吴悦说, 爸爸就是她的榜样。“以后我陪妈妈去看电影, 去旅行, 我一定要坚持下来, 就像爸爸那样坚持, 熬过这个坎就好了。”

吴斌的生平, 从机械厂工人到货车司机, 从中巴车司机到小车司机, 再到长运司机。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 十年投诉为零。“他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

3.指导司机工作计划 篇三

今年是《工作》一书出版40周年,一些宝贵的原始录音资料得以公开于世。本期《滋味人生》节选的采访对象——接送车司机海伦·穆格(Helen Moog)本不在特科尔的计划之内,一次机场接送的机缘巧合让他记录下热爱工作的普通司机的普通生活。

Audie Cornish (Host): In the early 1970s, radio host and oral historian Studs Terkel went around the country, tape recorder in hand, interviewing people about their jobs.

Studs Terkel collected more than 130 interviews, and the result was a book published 40 years ago called “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 And something very rare for an oral history collection—it became a best-seller. “Working” struck a nerve because it elevated the stories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most ordinary parts of their daily lives.

After the book came out, the 1)cassettes were packed away in boxes and stored in Terkel’s home office, most of which have never been heard publicly.

Today, we bring you an excerpt. It’s a moment of 2)serendipity. Studs planned most of his interviews well

in advance, but one morning, he was in a taxi on the way to the airport in Youngstown, Ohio. The driver was a woman named Helen Moog, a grandmother of five. They began talking, and Studs Terkel quickly unpacked his tape recorder and microphone and began rolling.

(Soundbite of archived recording)

Studs Terkel: It’s about six o’clock, early morning, and I’m riding with Mrs. Moog—Mrs. Helen Moog—who’s a 3)limo driver, one of several drivers for this company.

Helen Moog: Yes, I am. Yes, I am.

Terkel: Now, I think as we’re heading now toward the airport at Youngstown—that sun is fantastic. We see part of the red, don’t we?

Moog: Yes, it is. That’s something that an artist can’t catch.

Terkel: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is work?

Moog: Well, I’ve been doing it for a couple years.

Terkel: Now, I come in the case with what my book is about…about you and what you’re doing now, as a 4)limousine driver. Before your work, most of your life was what?

Moog: Well, I did secretarial work, and when I was much younger, I did waitress work.

Terkel: Does the work day seem long?

nlc202309021101

Moog: Oh, surprisingly, not as long as you would think. First of all, I love to drive. And secondly, you mak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many people have problems, but often times, it’s good to know they can talk to someone who’s a total stranger to them. They have a habit of 5)confiding in that person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ey’ll never see the person again.

Terkel: So a lot of your passengers tell you things.

Moog: Oh, yes. Liking people—I think that’s what makes it really...

Terkel: Yeah. Before I pay you for the 6)cab, could you do this—describe a day from the moment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Could you do that, you know? About what time would you say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usually?

Moog: Well, like, this morning I was up at five ’cause I had an early morning pick-up at six. So I came out. I see a beautiful sky and a beautiful sun, so I know I have a good day ahead of me.

Terkel: And you work from about five until when? When you get home?

Moog: Well, if I’m lucky, I’ll be home by 12:30.

Terkel: At night?

Moog: Mm-hmm.

Terkel: So there’s a good—that’s about 19 hours right there, isn’t it?

Moog: Something like that today. When I don’t have an early morning pick-up, I can average out around 12 hours.

Terkel: Do you look forward to retirement?

Moog: No. I’m scared of it. I don’t feel retirement is exactly the best of things for people. They—when you retire, you sort of go into a shell, and you’re like the forgotten person. You get 7)bogged down in nothing, and you do nothing, and you wind up nothing.

Terkel: Yeah. That’s interesting. So here you put in a minimum of 12 hours a day.

Moog: Right.

Terkel: Seven days a week.

Moog: Right. Oh, yeah.

Terkel: But you’d feel more tired...

Moog: ...If I didn’t.

Terkel: Yeah.

Moog: This is true ’cause when I’m not busy, I get very 8)weary. So if I was to retire, with nothing to do, I don’t think I could stand it.

Terkel: It’s work, though, that you see. Work is the 9)prime part of your life—work.

Moog: Yes, very much so. I think everything 10)hinges on it and doing a good job on it...

Terkel: Yeah.

Moog: ...’Cause I’m a firm believer if you’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do it to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 or don’t do it at all.

Terkel: Now, do you think a time will come, though, with automation and more and more machines that the hours will be shorter and shorter—people will have tremendous leisure time?

nlc202309021101

Moog: I’m afraid they will, and I’m afraid that it’s not for the best interest. 11)Idle hands make an idle mind, and I’m not in favor of the short hours. I think eight hours is fine. But like you say, automation will cut work down. It’ll also cut a lot of jobs down. And I read an article here not too long ago regarding this future. And I think it’ll also increase unemployment, unless they can come up with something else that would make for more employment. But which—who knows what it could be?

Terkel: We’re coming back to the question of work itself—work and life. You see the two connected, don’t you?

Moog: Very much so.

Terkel: Work and life.

Moog: They work 12)hand-in-hand.

Terkel: That’s why the hours, then, go fast for you.

Moog: I would say, yes. And people are interesting—no question. And when people say thank you for helping them, and you don’t even know how you have helped them, it really makes you feel nice inside. And I don’t think there’s anything that can take its place.

Terkel: Do you look forward to each day?

Moog: I do. I do because I never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the next day. And it’s always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If you don’t go out there, you’re not going to find out by sitting at home.

奥迪·科尼什(主持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身为电台主持人和口述历史学家的斯特斯·特科尔走遍全国,用手中的磁带录音机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他们的工作。

斯特斯·特科尔搜集了超过130个采访,整理成书,于40年前出版,名为《工作》。人们谈论他们一整天的工作以及他们对工作的感受。该书成为了畅销书,这对一本口述历史集来说极不寻常。《工作》触及了读者的神经,因为它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他们日常生活最普通的部分。

该书出版后,盒式录音带就被收藏在盒子里,保存在特科尔的家庭办公室,大多数从未公开。

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选段。这是一个机缘巧合,斯特斯的大多数采访都是提前计划好的,但是一天早晨,他在俄亥俄州的扬斯敦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名叫海伦·穆格的女士,她已是五个孩子的祖母。他们开始交谈,很快斯特斯·特科尔打开他的磁带录音机和麦克风,开始录下这段对话。

(存档录音片段)

斯特斯·特科尔:现在大约清晨六点,我坐在穆格女士的车上,海伦·穆格是一名接送车司机,是这家公司的几名司机之一。海伦·穆格:是的,我是。是的,我是。特科尔:现在,我想我们在驶往扬斯敦的机场的路上——太阳真美,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一部分,不是吗?

穆格:是的,那是艺术家无法捕捉到的。

特科尔:你做这行多长时间了?

穆格:嗯,好几年了。

特科尔:现在,我要进入我的书的主题,是关于……关于你和你现在的工作,接送车司机。在这份工作之前,你大部分的生活是怎样的?

穆格:嗯,我做过秘书,再年轻点儿的时候做过服务员。

特科尔:一天的工作是不是很漫长?

穆格:哦,并不像你想的那样漫长,这点会让你吃惊。首先,我爱驾驶;其次,你接送各行各业的人们。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但很多时候,知道他们能够与完全陌生的人交谈,这种感觉很好。他们习惯向那陌生人吐露心事,因为他们觉得彼此将永远不会再见。

特科尔:所以很多乘客会向你说一些心事。

穆格:哦,是的。喜欢人们——我觉得那真的会……

特科尔:是的。在我付给你车费之前,你能做这个——描绘下从早上起床那刻起,你一天的生活吗?你知道的,你可以描述下吗?说说你早晨通常几点起床?

穆格:嗯,比如,今天早上我五点起床,因为六点我有个清晨接送的活儿。所以我出来了。我看到美丽的天空、灿烂的太阳,所以我知道美好的一天在等待着我。

特科尔:你从大约五点工作到几点?什么时候回到家?

穆格:嗯,如果幸运的话,十二点半能回到家。

特科尔:晚上?

穆格:嗯嗯。

nlc202309021101

特科尔:所以有——要工作大约十九个小时,不是吗?

穆格:今天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清晨没有接送的话,我平均一天工作大约十二个小时。

特科尔:你想过退休吗?

穆格:不。我害怕退休。我觉得退休对人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事情。他们——当你退休后,你就有点像钻进一个壳里,你就像是被遗忘的人。你停滞不前,无所事事,一无所有。

特科尔:是啊,你的想法很有趣。那么你至少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

穆格:对。

特科尔:一周七天。

穆格:对。哦,是的。

特科尔:但是你会觉得更累……

穆格:……如果我不工作的话。

特科尔:是的。

穆格:不忙的时候是这样的,我觉得很疲惫。所以如果我要退休的话,无所事事,我想我会受不了的。

特科尔:但是这就是工作,你懂的。工作在你生活中排在首位。

穆格:是的,的确是这样,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取决于工作和好好工作……

特科尔:是的。

穆格:……因为我坚信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否则干脆不做。

特科尔:但是现在,自动化和越来越多的机器使工作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你认为这个时代即将到来吗?

穆格:我想人们会拥有的,可我觉得那不是最好的。双手闲下来了,思想也会闲下来,我不喜欢缩短时间。我觉得(工作)八小时很好。但是正如你所说,自动化会减少工作量,它同时也会减少就业机会。不久前我读过一篇提到这些未来趋势的文章。我认为这同时也会增加失业率,除非他们能在别的方面增加就业机会。但是,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呢?

特科尔:我们回到工作本身的问题——工作和生活。你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吗?

穆格:非常明白。

特科尔:工作和生活。

穆格:它们融为一体。

特科尔:所以时间对你来说,过得很快。

穆格:我想说,是的。毫无疑问,人们很有趣。当人们感谢你帮助他们时,你甚至不知道你如何帮过他们,这真的会让你打心底里高兴。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这种感觉。

特科尔:你对每天都充满期待吗?

穆格:是的,我期待每天的到来,因为我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发现(未知)的过程总是很有趣。如果你不出去,坐在家里是永远不会发现的。

4.天车司机安全作业指导书 篇四

1.目的建立汽车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使汽车作业受控。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各项工作。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设备检修车间汽车驾驶员岗位。规定了汽车的作业程序、职责及记录的填写要求。

3.岗位职责

3.1 严格执行《车间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工作环境标准》,并按定置要求保持现场整齐、清洁。

3.2实施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工作。

3.3遵守国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4对本岗位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积极做出响应,使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3.5积极配合管理评审,落实不符合、事故、事件纠正和预防措施

3.6做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记录工作。

4.引用标准

4.1《车间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4.2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第二分册)

5.作业流程

做好上岗前准备工作—审阅交接班记录、点检记录—处理遗留问题—对天车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进行试车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请有关人员处理—进行正常的吊运工作—工作结束后,按规定停车—清理卫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班。

6.作业程序

6.1上岗前准备

6.1.1上岗前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持证上岗。

6.1.2认真审阅交接班记录、点检记录,了解上班天车运行情况。

6.2设备检查

6.2.1检查总电源是否已切断,严禁带电检查。

6.2.2钢丝绳有无破股断丝现象,卷筒和滑轮缠绕是否正常,有无脱槽、串槽、打结、扭曲等现象,钢丝绳端部的压板螺栓是否紧固。

6.2.3吊钩是否有裂纹,吊具是否完整可靠。

6.2.4各机构制动器的制动瓦是否靠紧制动轮,制动瓦衬及制动轮的磨损情况如何,开口销,定位板是否齐全,磁铁冲程是否符合要求,杆件传动是否有卡住现象。

6.2.5各机构传动件的连接螺栓和各部件的固定螺栓是否紧固。

6.2.6各电气设备的接线是否正常,导电滑块与滑线的接触是否良好。

6.2.7开车检查终点限位开关的动作是否灵活,正常,安全保持开关的动作是否灵活,工作是否正常。

6.2.8开车各机构的传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6.2.9检查完天车各机构后,将结果记录于点检记录本中。

6.3试车内容

6.3.1观察天车各部及轨道上无人后,鸣铃送电。

6.3.2主、副卷扬分别反复升降三次,观察极限,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

6.3.3大、小车往返一次,控制器应逐级加速。

6.3.4观察大、小车的滑力,进行必要的调整。

6.4注意事项

6.4.1检查天车和试验各机构时,发现下列情况,天车工不得起动天车。

6.4.1.1吊钩的工作表面发现裂纹,吊钩不能转动。

6.4.1.2钢丝绳有整股折断或断丝数超过报废标准。

6.4.1.3各机构的制动器不能起制动作用,制动瓦衬磨损严重,致使钉锭裸露。

6.4.1.4各机构的终点限位开关失效或其杠杆转臂不能自动复位,舱口门,横梁门等安全保护形状的联锁节点失效。

6.4.2对发现的上述情况,天车工应及时通知钳、电工等有关人员处理修复。

6.5天车操作基本姿势

6.5.1天车在操作时,必须精神集中,不得在作业中聊天,阅读书报,吃东西,吸烟等。

6.5.2两手分别握控制器手柄。

6.5.3身体前倾3—35度。

6.5.4视野范围前倾60度,左右视90度。

6.6天车起步

6.6.1鸣铃起车,警示现场工作人员,天车起步,要听从专人指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起钩要平稳,逐档加速。

6.6.2钩头稳准快,接近吊物,待挂钩人员离开后鸣铃起步。

6.6.3拉紧吊升绳,控制器逐级加速,缓缓升起。

6.6.4物件起吊后,反复升降一次,确认制动器无误后,再进行正常作业。

6.7天车行走

6.7.1天车升到安全高度鸣铃,遵照指挥行走。

6.7.2天车司机要严格按照指挥信号操作,不论何人发出停车的信号,都必须立即停车。

6.7.3天车吊运的物件禁止从人头上越过,吊运物体应走指定的通道,且要离开地面物体0.5米以上。

6.7.4天车正常运行时,禁止使用紧急开关,限位开关,打倒车等手段来停车,为防止发生事故而紧急停车时例外,但控制器只能放在相反方向的第一档。

6.7.5两车相行相遇,应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禁止推车。

6.7.6吊运物件接近地面人员时,要鸣铃发出信号。

6.8天车落物

6.8.1根据工作性质,选择最好的落物位置。

6.8.2听从指挥人员鸣铃落物。

6.8.3下落时应考虑惯性,做到缓、稳、准、平。

6.8.4如遇特殊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安全降落吊物。

6.8.5摘钩后,鸣铃起钩,执行新工作。

6.9天车停车

6.9.1大车停在指定位置,小车停在驾驶室一端。

6.9.2吊车停在距离顶点极限开关1.5米左右。

6.9.3各控制器放在零位,断开总电源,清理天车卫生。

6.10吊运注意事项

6.10.1超负荷不吊。

6.10.2指挥信号不明,乱指挥不吊。

6.10.3工件紧固不牢不吊。

6.10.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6.10.5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6.10.6工件埋在地下(或地面固定物)不吊。

6.10.7光线阴暗看不清工件不吊。

6.10.8棱刃物件捆绑没有安全措施不吊。

6.10.9歪拉斜吊不吊。

6.10.10(炽热液体,金属包、酸罐)过满不吊。

6.11交接班

6.11.1交班天车工应将工作时天车所出现的问题,故障及处理情况,记入交接班记录中,签字交班。

6.11.2交班的天车工,只有在向接班天车工交接后方可离开。6.11.3保持工作区及设备的卫生。

6.11.4接班天车工首先应熟悉上班司机在交班记录中所记事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5.指导司机工作计划 篇五

关于下发《安康供电段指导司机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车间:

为加强轨道车指导司机队伍的日常管理,切实发挥轨道车指导司机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检查、指导作用,结合我段实际,特制订《安康供电段指导司机管理办法》,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安康供电段指导司机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

安康供电段指导司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车辆专业系统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指导司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推进轨道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安全生产集约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需要,根据部、局、段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司机是车辆运用安全的主要专业管理者。其作用是落实上级车辆管理要求,督促司乘人员标准化作业程序、提高司乘人员业务素质、掌握新设备操作技能、确保轨道车辆运用安全。

第三条 指导司机应认真贯彻落实路局、段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并在动力设备科管理下,负责检查派住车间轨道车运用情况和添乘指导检查司乘人员标准化落实情况,及车辆设备检查和盯控维修。

第四条 指导司机的管理,系指对指导司机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培训、解聘等工作。

第二章 任用条件

第五条 聘任指导司机应具的条件: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在司乘人员队伍中具有较高的车辆运用专业技能,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善于不断学习,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分析判断总结能力。

2.熟练掌握相关的行车安全规章制度、车辆业务知识和乘务作业标准,以及监控装置的操作、数据分析,正确掌握各种故障的应急处理办法。

3.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基本理论水平,能够结合现场轨道车辆运用实际情况,分析解决车辆在管、修、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能密切联系司乘人员,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司乘人员的检查、监督,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能力。

5.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担任轨道车司机职务2年以上并具备一定微机操作能力者。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

6.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六条 轨道车指导司机日常管理由派住车间负责。动力设备科负责对指导司机进行技术管理,定期下达阶段工作重点,负责指导司机的业务培训,负责对指导司机的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向车间提供考核依据。第七条 原则上各车间由动力科委派一名指导司机,安康供电车间与检修车间委派一名指导司机。指导司机日常办公设在管辖片区供电车间。定期按动力设备科安排回段集中培训和参加会议。

第八条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动力科可安排指导司机跨车间检查指导。

第四章 岗位职责

第九条 轨道车指导司机的岗位职责

1.在动力设备科领导下,负责管内车辆运用安全管理和司乘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并协助供电车间管理车辆安全运用。

2.负责检查上级车辆文电有关要求落实情况,指导供电车间、班组车辆基础管理和添乘检查司乘人员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

3.负责指导司乘人员日常设备保养维护、车辆设备故障判定、故障盯控维修和验收工作。对发现保养中的漏项或保养、保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通告供电车间的同时,督促司机完成整改。

4.负责指导司乘人员开展车辆专项活动,并及时向车辆管辖车间和动力设备科反馈活动信息。

5.协助供电车间制定轨道车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车辆运行、保养、司乘人员值乘等方面发现的不安全因素,配合制定车辆运行保安措施。6.协助供电车间对轨道车司乘人员的日常业务教育工作。指导审核供电车间季度轨道车司机业务学习计划,配合供电车间组织岗位练兵、应急处理演练项目,并对司乘人员业务学习进行抽考。

7.加强添乘指导、蹲点抽查、夜查暗访,按规定认真填写车辆技术台帐,对发现的司乘人员“两违”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对现场防止故障、事故等好人好事奖励有建议权。

8.参加管辖车间轨道车辆月度安全分析会,并就管内班组车辆管理情况向供电车间进行通报,并监督落实执行。

9.负责车机联控与运记日分析工作的落实和管内运监装置操控问题整改指导工作。

10.负责车间管内轨道车材料的计划提报、发放、管理。

第五章 工作标准

第十条 轨道车指导司机的工作标准

1.每日将工作情况及时在生产指挥系统或干部写实系统进行记录,并以周为单位填写“周工作写实表”,每周四22点前上报动力设备科。每月按“月工作写实表”内容对当月车辆运行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次月1日12点前报动力科。

2.对管内车辆运用状态、车辆设备状态全面掌握,确保车辆质量良好地投入运用,督促司乘人员按时开展自检自修和车辆保洁工作。3.及时传达上级工作要求、指示和事故通报,宣讲行车、人身安全及路外安全等注意事项。

4.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台帐、月度人员素质分析(包括关键人的转化情况)、违章违纪情况。

5.添乘时要做到与司乘人员“四同”(同待班、同出乘、同作业、同考核),检查司机手帐填写是否规范,调度命令抄写是否准确无误,工具备品是否携带齐全,参加车辆管理工作分析会。

6.每日与车间共同对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检索分析并填报分析报表,对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与动力科反馈相关信息。

7.每周、月、季度对车辆运行安全、保养维护制度的落实、司乘人员标准化作业的执行、运监装置数据的趟趟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帮教整改措施。

8.在供电车间月安委会中,通报月内发现的关键性问题、安质效考核件数、运监装置操控问题整改情况。

9.如实填写检查情况记录。作业结束后根据添乘检查情况实事求是填写“添乘检查指导簿”,做好问题的督促整改工作。

10.每月全程参与并检查管内所有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至少两遍。车辆发生故障时,指导司机要赶赴现场确认故障原因,组织司乘人员及时处理。现场故障不能排除时,应及时向动力设备科报修,并督促维修设备。

11.及时上报动力设备科管内车辆运用安全情况,并以月度为单位进行书面工作汇报。12.负责对局、段发安质效问题的分析上报,并对问题逐件盯住整改落实。

第十一条 轨道车指导司机月度量化任务

1.每月下班组检查不少于15天,检查管内车间、班组轨道车管理情况不少于10次,检查管内每台车不少于2次,其中添乘检查不少于6次,夜间抽查司乘人员待乘休息和防火、防溜措施落实情况不少于4次。

2.指导司乘人员业务技能演练不少于3次,每周检查司乘人员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2次。协助供电车间每季度组织各班组进行1次轨道车起复演练。

3.每月在沿线蹲点抽查司乘人员“三项设备”的使用、站停制动保压、网车联控、车机联控、调车作业、执行规章制度和各类安全措施及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不少于4次。

4.每月发现各类问题不少于15件,班组轨道车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少于5件,现场跟班检查发现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不少于10件。

5.按规定填写各种台帐记录、设备履历。6.按照要求上报各类报表、资料。第十二条 安质效信息单量化任务

每月下发安质效信息单不得少于5件,其中B类问题不少于3件,劳动安全问题不得少于25%。

第六章 考核办法 第十三条 考核原则

1.指导司机考核由动力设备科和派住车间负责。考核具体工作由派住车间负责,考核依据由动力科和车间共同提供。

2.指导司机考核分记件工资和安质效两部分组成。第十四条 考核方法

1.指导司机的计件工资主要对指导司机的出勤天数、量化任务完成数量进行分配考核。

2.指导司机的安质效考核主要以安全实绩、安质效信息、量化任务完成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为指标进行全面评价考核。

3.指导司机考核由动力科负责,以派住车间车辆安全管理综合情况、车辆安全评估、司乘人员业务素质等工作为主要内容,对指导司机进行排队打分,对排名靠后的予以经济考核、帮教、警告、撤职等处理。

第十五条 考核项目及扣分标准 1.下现场检查指导少一天扣3分。

2.检查派驻车辆配属车间各班组轨道车管理情况每少1台扣5分。3.添乘检查轨道车运用每少一台次扣5分。

4.夜间抽查司乘人员待乘休息情况每少一次扣3分。

5.抽查分管车辆配属车间运监数据检索分析情况每少一台次扣5分。

6.全程参与并检查车间所有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每少一次扣5分。7.检查派驻车辆配属班组对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每少一个扣5分,检查不仔细扣3分。

8.按时参加派驻车间安全分析会、设备质量分析会每少一次扣3分。

9.每月少组织一次模拟演练扣5分,少检查一人业务学习笔记扣3分。

10.在沿线蹲点抽查每少一次扣5分。

11.全过程参加派驻车辆配属车间临修、小修、突发故障检修,每少次扣10分。

12.发现问题少一件扣2分;解决问题少一件扣2分。

13.少组织一次关键人谈话扣3分,对重点人添乘检查少一次扣5分;关键车添乘少一台次扣5分,静态检查少一台次扣5分。

14.未按要求时限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任务每项扣10分;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每项扣3分。

第十六条 指导司机待遇

1.指导司机下现场按实际天数支付乘务津贴。2.指导司机安质效分配系数按一般干部执行。3.其他待遇按段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后备管理

第十七条 为加强指导司机队伍的建设,坚持德才兼备,择优选拔的标准,段要有计划的培养指导司机总数不少于30%的后备队伍。

第十八条 后备轨道车指导司机的培养和考评

1.后备指导司机的培训。段职教部门根据工作安排组织后备轨道车指导司机进行以岗位知识、班组管理知识、乘务作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2.劳人科、动力设备科负责后备指导司机考察与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和业务考试,凡考评不称职或考试不合格者,取消后备资格。

3.加强指导司机后备队伍培养与管理。动力设备科要对后备指导司机岗位锻炼情况和考评结果登记造册,完善日常管理,加强培养,注重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强化专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供岗位锻炼的机会。

第八章 附 则

6.公司司机工作计划 篇六

作为一名司机,在公司里,我虽然不负责公司的销售情况,但既然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公司的兴盛就与我密切相关。

,这个举国上下为之欢腾的奥运年,我公司同样也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一年来,在领导的指导带领以及全体员工的支持配合下,公司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个人也能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方面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领导交代的事能及时顺利地完成。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比以前改进了许多,自己也慢慢成熟了许多。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做好份内事。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爱岗敬业,讲奉献,正确认识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在工作闲暇之时还能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本人性格沉稳,做事脚踏实地,喜欢默默无闻,在工作中也总是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纪律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己,同时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是新的一年,也是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一年,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发扬吃苦耐劳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新一年新气象,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小到基层工作人员,大到领导阶层,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着蓬勃朝气,及时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法,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里,我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实在一点,对于“在新的一年里准备挣多少钱”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能对公司做多大贡献,才能从公司得到一份相应的工资。如果只是一味地只求索取,不讲贡献,那么肯定会被社会淘汰掉。我计划在工作中继续发扬我的吃苦耐劳精神,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同时加强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

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才能真正使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我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家庭和睦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尤其是女儿出生后,我对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工作也更有劲了。我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新的一年,我一定会更加热情地对待我的工作,同时我会以我特有的方式去温暖和关怀我的家人,让她们感受到家人的团结和一股凝聚力。我一定会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我的工作而服务。

上一篇:青春,共筑未来作文750字下一篇:马庄中学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