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精选8篇)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篇一
清洁生产审核原理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组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1. 清洁生产审核概念
通常,人们基于能够理解的状况和已经掌握的技术概念对某个生产活动或服务体系进行决策和判断,然后再依据可以预料的后果作局部的决策调整。问题在于,有时人们的观察和经验未必具有全面性和长远性,因此,难免会犯决策上的错误。
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是一种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行污染预防分析和评估,寻找尽可能高效率利用资源(如原辅材料、能源、水等),减少或消除废物产生和排放的方法。清洁生产审核是组织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关键和核心。持续的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会不断产生各种清洁生产方案,有利于组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逐步地实施,从而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如下目标:
(1)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物产资料;
(2)确定废物的来源、数量以及类型,确定废物削减的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削减
废物产生的对策;
(3)提高组织对由削减废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
(4)判定组织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5)提高组织经济效益、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
总体思路可用一句话来介绍,即判明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原因,提出方案减少或消除废弃物。
(1)废弃物在哪里产生?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
产生量,这里的“废弃物”包括各种废弃物和排放物。
(2)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对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要针对八个方面进行:
① 原辅材料和能源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例如毒性、难降解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因而选择对环境无害的原辅材料是清洁生产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同样,作为动力基础的能源,也是每个企业所必须的,有些能源(例如煤、油等的燃烧过程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产生废弃物,而有些则间接产生废弃物(例如一般电的使用本身不产生废弃物,但火电、水电和核电的生产过程均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因而节约能源、使用二次能源和清洁能源也将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② 技术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工艺水平基本上决定了废弃物的产生量和状态,先进而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结合技术改造预防污染是实现清洁生产一条重要途径。
③ 设备设备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设备的适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等均会影响到废弃物的产生。
④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许多生产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化工、炼油及其他类似的生产过程,反应参数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优化水平(或工艺要求),对产品的得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也就影响到废弃物的产生量。
⑤ 产品产品的要求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种类和结构等的变化往往要求生产
过程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因而也会对生产过程及其废弃物的产生造成影响。⑥ 废弃物废弃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所处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它是否可现场再用和
循环使用。“废弃物”只有当其离开生产过程时才成其为废弃物,否则仍为生产过程中的有用材料和物质。
⑦ 管理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管理上的松懈均会严重影响到废弃物的产生。
⑧ 员工任何生产过程,无论自动化程度多高,从广义上讲均需要人的参与,因而员
工素质的提高及积极性的激励也是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和废弃物产生的重要因素。当然,以上八个方面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着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情况,例如一套大型设备可能就决定了技术工艺水平;过程控制不仅与仪器仪表有关系,还与管理及员工有很大的联系等等。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漏过任何一个清洁生产机会。对于每一个废弃物产生源都要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这并不说每个废弃物产生源都存在八个方面的原因,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3)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针对每一个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
案,包括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方案可以是一个、几个甚至十几个,通
过实施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
产生的目的。
3. 程序
根据上述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整个审核过程可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者称为清洁生产审核的7个阶段。
阶段1:筹划和组织主要是进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阶段2:预评估主要是选择审核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阶段3:评估主要是建立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阶段4:方案产生和筛选主要是针对废弃物产生原因,产生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阶段5: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阶段4筛选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
阶段6:方案实施实施方案并分析、跟踪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阶段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4. 特点
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套完整的程序来达到预防污染的目的,具备如下特点:
(1)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清洁生产审核特别强调节能、降耗、减污,并与现代企
业的管理要求相一致,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2)具有系统性清洁生产审核以生产过程为主体,考虑对其产生影响的各个方
面,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改进,从技术革新到加强管理等,设计了一套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实施的系统而完整的方法学。
(3)突出预防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就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削减污染,从而达到预防污染的目的,这个思想贯穿在整个审核过程的始终。
(4)符合经济性污染物一经产生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去收集、处理和处置它,使其无害化,这也就是末端处理费用往往许多企业难以承担的原因,而清洁
生产审核倡导在污染物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不仅可减轻末端处理的负担,(5)
(6)同时污染物在其成为污染物之前就是有用的的原材料,减少了产生就相当于增加了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事实上,国内外许多经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都证明了清洁生产审核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强调持续性清洁生产审核十分强调持续性,无论是审核重点的选择方案还是方案的滚动实施均体现了从点到面、逐步改善的持续性原则。注重可操作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每一个步骤均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审核程序上是规范的,即不漏过任何一个清洁生产机会,而在方案实施上
则是灵活的,即当企业的经济条件有限时,可先实施一些无/低费方案,以积
累资金,逐步实施中/高费方案。
5. 操作要点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解放思想、克服障碍、严格按审核程序办事,以取得清洁生产的实际成效并巩固下来。
(1)充分发动群众献计献策。
(2)贯彻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方针,在审核的每个阶段都应注意实施已成熟的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3)对已实施的方案要进行核查和评估,并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巩固成果。
(4)对审核结论,要以定量数据为依据。
(5)在第4阶段方案产生和筛选完成后,要编写中期审核报告,对前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便在后期工作中进行改
进。
(6)在审核结束前,对筛选出来还未实施的可行的方案,应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最终编制完整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如前所述,这套程序由三个层次(即废弃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何消除)、八条途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物、管理、员工)、七个阶段和35个步骤组成。
这套程序的原理可概括为逐步深入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物质守恒原理、穷尽枚举原理。
逐步深入原理
清洁生产审核要逐步深入,即要由粗而细、从大至小。审核开始时,即在筹划和组织阶段,组织机构的成立、宣传教育的对象等都是在组织整个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的。预评估阶段同样是在整个组织的大范围进行,相对于后几个阶段而言,这一阶段收集的资料一般地讲是比较粗略的,定性的比较多,有时不一定十分准确,而且主要是现成的资料。从评估阶段开始到方案实施阶段,审核工作都在审核重点范围内进行。这四个阶段工作的范围比前两个阶段要小得多,但二者工作的深度和细致程度不同。这四个阶段要求的资料要全面、翔实,并以定量为主,许多数据和方案要靠通过调查研究和创造性的工作之后才能开发出来。最后一个阶段“持续清洁生产”则既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又返回整个组织的大范围进行,还有一部分工作仍集中在审核重点部位,对这一部位前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细化和规范化。
分层嵌入原理
分层嵌入原理是指审核中在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如何消除这
些废物这三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要嵌入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物这八条途径。
以预评估为例。共有六个步骤。不论是进行现状调研、现场考察、评价产污排污状况,还是确定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目标、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都应该在这三个层次上展开,每一个层次都要从八条途径着手进行工作。进行现状调研时,首要的问题应是弄清楚废物在哪里产生,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首先要对组织的原辅材料和能源进行调研,包括其种类、数量和性质,以及收购、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然后分析研究组织的技术工艺,再其次分析研究组织的设备,接着对组织的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物等方面一一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从这八条途径入手,弄清其废物在哪里产生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问为什么会产生废物。要回答这一问题,仍然要嵌入八条途径。仍以预评估中的现状调研为例,其要点是在大致摸清废物源头之后,按顺序依次分析组织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物等。在这个层次嵌入八条途径的目的与第一层次不同,这一层次是从以上八条途径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废物。
要注意污染源与污染成因具有异同性,即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生产过程中的产污,污染源的部位在生产设备,但其成因可能是原材料的收购或运输过程出了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为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在这一层次分析和研究对策时,仍应从八条途径入手,即仍应嵌入这八条途径,换句话说,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或者说清洁生产方案,仍要从这八条途径入手按顺序寻找。但是以预评估中的现状调研为例,这一步骤并不明显地要求审核人员寻找或开发清洁生产方案,但一位优秀的清洁生产审核人员在这一步骤的这一时刻,显然应该开始考虑针对已初步查明的污染源和污染成因的清洁生产方案,虽然这些方案暂时还是粗略的和不够成熟的。
反复迭代原理
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即在审核七个阶段相当多的步骤中要反复使用上述的分层嵌入原理。
这一方法不仅要应用于现状调研步骤,还要应用于现场考察步骤,还要应用于评估阶段、方案产生和筛选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方案实施阶段的相当多的步骤中。当然,有的步骤应进行三个层次的完整迭代,有的步骤只进行一个或两个层次的迭代。
在评估阶段分析废物产生原因这一步骤里,一般只进行废物在哪里产生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废物这两个层次的迭代。顺序上首先应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等八条途径入手找到污染物产生的准确部位,然后同样依次循着这八条途径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废物。在评估阶段的下一个步骤即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里,往往仅在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废物的这个层次上,依次考虑原辅材料和能源的清洁生产方案、技术工艺的清洁生产方案、设备的清洁生产方案、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方案,直至废物的清洁生产方案。
物质守恒原理
物质守恒这一大自然普遍遵循的原理,也是清洁生产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预评估阶段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时,对组织现场进行考察研究时,评价产污排污状况时都要应用物质守恒原理。虽然此时获得的资料不一定很全面、很准确,但大致估算一下组织的各种原辅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产品的产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未知去向的物质等,在其间建立一种粗略的平衡,则将大大有助于弄清楚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其物质和能源的流动去向。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再利用各班记录等数据粗略
计算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状况,此时物质守恒原理显然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评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这一工作当然必须遵循物质守恒原理,而且,这一阶段使用或产生的数据已经相当准确,因而此时的物质守恒原理的应用将是相当准确、相当严格的。
穷尽枚举原理
穷尽枚举原理的重点,一是穷尽,二是枚举。
所谓穷尽,是指八条途径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清洁生产方案的充分必要集合。换言之,一个组织从这八条途径入手,一定能发现自身的清洁生产方案;一个组织发现的任何一个清洁生产方案,必然循着这八条途径中的一条或者几条找到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从这八条途径入手可以识别出该组织现阶段所有的清洁生产方案。
所谓枚举,即是不连续地、一个一个地例举出来。因此,穷尽枚举原理意味着在每一个步骤的每一个层次的迭代中,都要将八条途径当作这一步骤的切入点,由此深化和做好该步骤的工作,切不可合并,也不可跳跃。因为如果将八条途径中的若干条合为一条,或从原辅材料和能源直接跳跃到过程控制,则污染源的数量和部位、污染成因及清洁生产方案均可能无法完全找到,即没有穷尽。
虽然不可能在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个步骤的每一个切入点上都能够识别污染源或找到污染成因,或找到清洁生产方案,但严格地遵循穷尽枚举原理是清洁生产审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学习和掌握穷尽枚举原理,并结合上述的逐步深入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和物质守恒原理,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的工作质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篇二
关键词:免抵退税,应纳税额,计算原理
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出口货物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公平竞争。我国“财税[2002]7号”规定,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 自2002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计算公式比较复杂, 计算原理不好理解, 这对很多刚刚从事出口货物涉税工作人员以及学生来讲要正确计算退税额并非易事。本文在对“免、抵、退”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案例详细解析了“免、抵、退”各项税额确定的过程, 以帮助大家理解原理并应用好这种退税方法。
1 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计算公式
我国根据出口企业类型不同, 出口退税的计算办法也有所不同。有的企业适用“先征后退”计算方法;而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则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 -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公式1
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公式1-1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公式1-2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公式1-3
(2)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公式2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公式2-1
(3)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2 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原理解析
看到上面的一系列公式, 很多人无论在考试或者实际应用中, 都觉得很难应对。这主要是对增值税计税原理和退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 对“免、抵、退”计算过程中涉及名词的经济含义没有理解, 应用起来就比较困难。下面就结合案例, 解析“免、抵、退”退税原理, 以加深读者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1 增值税“免、抵、退”概念
(1) “免”税:是指企业生产的出口货物免征销售环节增值税的销项税。
(2) “抵”税:是指以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负担的但应退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可以从内销货物的应纳增值税额中抵扣。
(3) “退”税:是指企业生产的出口货物应退还的进项税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增值税额后, 还有剩余, 则对这部分予以退税。
2.2 解析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的原理
根据财税[2002]7号管理办法规定, 国家要退给企业的是当期出口货物所实际消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但根据增值税的基本计算原理需要用这些进项税额去抵扣销项税额的, 问题是出口环节是免征销项税的, 那么这些出口货物所承担的进项税额将如何退给企业呢?
财税[2002]7号管理办法规定, 这些进项税额可以用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如果国内销售货物的应纳增值税额较小, 而当期出口货物进项税额较大, 就存在当期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抵扣不完, 此时国家就要退还企业未抵扣完的这部分进项税额。也就是退还的是出口货物应退的进项税额超过内销货物应纳税部分。这在下面的解析“免抵退”计算过程时再详细分析。
3 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计算过程解析
“免、抵、退”计算分析过程通常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剔税”, 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及其抵减额, 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第二步“抵税”,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如果是负值就说明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就进入第三步。第三步“算限额”, 就是计算退税最高限额, 即算免抵退税额 (名义退税额) 。第四步“比较”, 比较应纳税额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小者为应退税额。第五步“倒挤”, 用免抵退税额扣减应退税额而倒挤出免抵税额。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解析“免、抵、退”计算过程以及相关概念。
案例信息
假设某企业的生产产品既有内销又有出口, 且对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 内销产品适用17%的税率, 出口退税率为13%。2013年某月出口货物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4050万元, 内销货物为2000万元, 销项税为340万元, 此外还进口免税原材料1350万元 (含关税等) , 上期没有留抵税额。下面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解析“免、抵、退”计算过程:
(1) 案例一:假设该企业从国内购进原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写明价款5100万元, 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867万元。
第一步“剔税”, 计算根据公式1-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50× (17%-13%) 54=108 (万元)
其中, 根据公式1-2得到: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350× (17%13%) =54 (万元)
解析:公式1-1和公式1-2比较难理解, 我们将两个公式合并后就得到公式1-1-1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公式1-1-1= (4050-1350) × (17%-13%) =108 (万元)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实质是由于退税率与征税率存在差额。出口企业在国内采购环节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税率为17%, 但生产出来的货物出口后只能退13%的税, 这4%的差额就是“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由于出口退税是退还出口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而耗用购进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 而“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是不允许退的那部分进项税, 应当“剔”出来, 对4%的这部分差额在会计处理上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有人可能会问, 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减去“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呢?因为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而耗用原材料有的支付了进项税, 这部分进项税是可以退的, 如果耗用原材料里不含进项税, 这部分原材料的税负本身是零, 是不需要退的。出口货物中包含的这部分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也应该从出口额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是从认定的出口额中扣减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款后的剩余部分对应的征退税差额。
第二步“抵税”, 根据公式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340- (867-108) -0=-419 (万元)
解析:“抵”税实质是用企业当期全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加上上期留抵税额, 用于抵扣内销应纳税额, 通过让企业内销货物少缴税的方式得到出口退税的实惠。在本例中计算出的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小于零, 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34万元, 这就涉及出口退税问题。那需要退多少呢?就需要进行下面几个步骤的计算。
第三步“算限额”, 根据公式2和2-1计算退税最高限额, 即算免抵退税额 (名义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4050×13%-175.5=351 (万元)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350×13%=175.50 (万元)
解析:在上一步计算中看到, 因为免税购进的原材料是不含进项税的, 需要从出口额中扣减出来, 这一步也是同理。下面我们根据公式1-1-1就能一目了然。
当期免抵退税额 (名义退税额) = (4 050-1350) ×13%=351 (万元)
前面提到, 退税是退还出口货物的所耗用原材料承担的进项税额, 而出口货物中包含了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由于这部分原材料购进时是免征进项税 (即不需要支付进项税) , 就不需要退还, 应该从正常的出口额中扣除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的出口额后的数额才是实际出口额。当然, 如果企业没有购进免税原材料, 就没有扣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这一步。
第四步“比较”, 根据公式1和公式2比较应纳税额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谁小谁是实际应退还的税额。
根据第一部分的公式的计算可知: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19万元>名义退税额 (即当期免抵退税额) 351万元
则:当期实际退税额=名义退税额 (即当期免抵退税额) =351万元
第五步“倒挤”, 用公式2计算出的免抵退税额减去实际应退税额以便倒挤出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名义退税额 (即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实际退税额=351-351=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19-351=68 (万元)
解析:这里有人可能比较疑惑, 怎么会出现419万元和68万元两个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呢?实际上在采用“免、抵、退”办法计算企业出口退税过程中, 存在两个不同意义上的期末留抵税额, 一个是“实际期末留抵税额”, 一个是“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实际期末留抵税额”是指可以留着等待以后抵扣的进项税额, 此时, 在数额上实际期末留抵税额就等于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减去当期实际应退税额;而“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在数额上等于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小于零时情况下的当期应纳增值税额的绝对值, 即本例中的419万元。在本例中68万元是当期期末实际等到以后会计期间需要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
(2) 案例二:假设从国内购进原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写明价款4500万元, 允许抵扣的进项税为765万元。
则前述第一、三步骤不变, 第二步有所不同。
第二步“抵税”, 根据公式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340- (765-108) -0=-317 (万元)
根据计算可知, 当期应纳税额为-317万, 说明涉及出口退税问题, 那需要退多少呢?
第四步“比较”, 根据公式1和公式2比较应纳税额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谁小谁是实际应退还的税额。
由于应纳税额为-317万元, 表明当期还有317万元尚未抵减完的进项税额, 根据财税[2002]7号文件规定, 317万元的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351万元的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有当期实际应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等于317万元。
第五步“倒挤”, 用公式2计算出的免抵退税额减去实际应退税额以便倒挤出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实际应退税额, 即34 (万元) =351-317
则该企业当期期末留到以后会计期间抵扣的税额=317-317=0
解析:当期期末留到以后会计期间抵扣的税额317万元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351万元, 说明出口货物可退的免抵退税额已经抵顶内销货物应交纳税额的一部分了, 只是抵完之后还有剩余, 剩余部分仍属于出口货物退税的范围, 而剩余金额317万元就是当期实际应退还企业的进项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就是免抵退税额与当期实际应退税额之差, 即34万元。
(3) 案例三:假设从国内购进原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写明价款2300万元, 允许抵扣的进项税为391万元。
则前述第一、三步骤不变, 第二步有所不同。
第二步“抵税”, 根据公式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340- (391-108) -0=57 (万元)
第五步“倒挤”, 用公式2计算出的免抵退税额减去实际应退税额以便倒挤出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实际应退税额, 即351 (万元) =351-0
解析:“抵”税实质是用企业当期全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加上上期留抵税额, 用于抵扣内销应纳税额, 通过让企业内销货物少缴税的方式得到出口退税的实惠。在本例中计算出的内销货物应纳税额57万元, 大于零, 说明企业在抵扣之后, 还需缴纳57万元的增值税, 当期该企业出口货物应退还的进项税额351万元已经全部用于抵扣国内销售货物的应纳税额, 当期无需再退税给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2]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一[M].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3.
[3]张红光.关于生产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税的原理及其运用探析[J].经济师, 2014 (1) .
[4]袁葵芳.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解析[J].财会通讯 (综合) , 2014 (5) .
[5]姚露.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原理的教学解析[J].当代经济, 2013 (6) .
3.教学生产管理中的熵增加原理 篇三
关键词:熵增;管理;效率;协调
中图分类号:G42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205-2
在管理中熵增现象出现在政治行为、法律道德规范、生产管理、知识培训和应用等各个方面。本文讨论了社会的总熵增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各个领域中的熵增,分配信息、能源、产品等负熵,从而增加生产效率。
一、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克劳修斯首先定义了熵的概念,论述了熵是热温比,是系统内分子热运动无序性的一种量度。我们用两种方式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实,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暗含着熵增加原理的内容,就意味着熵永远不可能减少。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语言文字描述方式:克劳修斯描述方式和开尔文描述方式,两种描述的方式虽然不同,而其实都具有相同的热力学原理,都说明孤立系统中的熵永不减少,都否定了制造出效率为100%的热机的可能性,无论是克劳修斯描述还是开尔文描述,都说明了这一点。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揭示的规律是:自然界一切宏观实际过程都是单向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这一点要补充的是,这是一条统计规律,而不只是针对局部系统或者少数分子,例如高温热源部分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热源后,其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有序性增加,但是就整个高温加低温的系统而言是无序性的增加和扩散。
热力学气体系统的循环变化过程,都可以用无数个微小的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来代替,总的熵值之和还是大于等于零,说明在一个孤立的任意的系统中熵永远不减少,这就是熵增加原理。也就是说,熵要么不变,要么增加,但是,绝对不会减少。
任意系统的每一宏观状态都对应着一定微观态数目,都有一个热力学的概率数Ω,这个Ω越小则它所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越小,说明它的有序性越高,如果Ω越大,说明它所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越多,说明它的无序性越大。从例题的计算中我们发现,某一个系统变化过程中,其克劳修斯熵和玻尔兹曼熵的变化量是相等的,说明了他们的等效性。所不同的是克劳修斯熵的计算方便些,但是对任意一个系统都没有一个标准来确定其克劳修斯熵值,克劳修斯熵值只能是在参考系统的基础上算得的一个差值。而任意孤立系统的一个宏观状态具有确定的玻尔兹曼熵值,但是由于粒子数量庞大,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态数目也很大,在计算玻尔兹曼熵时也相对困难。
玻尔兹曼熵与概率相联系,大量的随机性事件问题可以运用与熵相关的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已经推广应用到信息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由于玻尔兹曼熵是基于大量的随机概率统计而产生的,世界和社会有大量的事件是随机事件,这些大量的概率事件就可以应用熵的定义定律来加以分析。如今熵定律已经不仅仅是在热力学范围内应用,它在信息、社会、生命等领域也给人们带来重要启示,使得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获取最大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熵的增加,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劳动知识教学培训中的熵增问题
劳动知识来源于生产,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复杂的生产中收集学习到的,这些经验和技能原本是离散的,可能出现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教育者根据重要程度或者教学需要,把他们以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并分门别类。知识的无序和混乱使得知识熵增加,收集它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总结,人们把他收集起来形成有组织和规律的信息,以对抗自然界的熵增。然而此时的知识已经不是知识原本的模样和状态,在实际中接触和运用到它们时,就需要一个实践和熟练的过程。
三、生产管理中的熵增
1.待遇和生产效率问题
如果每个人工资一定,而不顾他们的生产量,例如吃大锅饭,那么就形成待遇上的一致统一,管理熵似乎降低了,人人平等,標准统一。然而效率熵将出现混乱,因为收入相同,而效率因人而异,干多和干少没有差别,人们就消极怠工。而如果根据生产量来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那么每个人都想尽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出现了收入的不均和差异,贫富不均现象增加,也就是待遇的熵增加。但是这样就统一和促进了劳动者增加生产效率的认识,效率的熵减少,生产变得有序和高效。
2.政治法律道德中的熵增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体制把重点放在政治运动或者某种宗教问题上,生产作为次要任务,那么其结果就是政治思想熵和宗教熵降低了,人们政治和宗教热情高涨,而生产则是混乱和低效率的,人们的行为将违背生产规律阻碍生产,使得人们物质匮乏和生存条件恶劣,再加之系统的封闭,与外界无交流,导致孤立系统的熵增达到最大,结果无异于死寂。同理如果法律和道德束缚人们太紧的话,市场将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如果一个社会体制的重点只在于发展生产力,为了提高生产力而忽视政治、法律和道德,一切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那么生产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法制和道德则陷入混乱,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收入,人们不择手段,违背道德良心甚至是法律,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出现熵增。而此时政治也不再为人民服务,而是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那么人类将出现另一个极端,在一个表明富丽堂皇的社会中,充满着道德沦丧、无法可依、政局动荡等情况,这些反过来又影响了生产发展。
3.人的本性中的熵增
(1)人的本性中的熵增和熵减。
人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生物体的人,由细胞和有机体构成,他和其它微生物类似,无知的和无意识的运行着。第二个层次是高等动物性,他们有本我行为和生存本能,这个本能和其它动物相同,有获取食物,逃避危险,群体生活。最后人是超越动物界的自我和超我的结合体,具有人性的人,有发达的大脑和智力,有劳动技能,有精神,心理和思想。
人的七个层次的心理需要和多方面的生理生活需要说明,人的需要是综合复杂的,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也不可能有统一的生活方式。而且由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因此人的本性中暗藏着自私和散漫,存在着熵增加的情况。而另一方面,人在自然界中生存生产和对抗危险时,需要团结和合作,需要有组织,那些过于散漫的团体被自然界淘汰,因此人们也通过组织来对抗熵增。同时人类发明了语言,图画,手语等信息传递方式,而信息正是产生负熵的方法。
现代社会人们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并希望有自己个人的空间,同时他们也需要独立的面对生存和生活问题,不得不工作和劳动,想办法获得收入。人与人之间同时存在着工作竞争关系和资源分配的矛盾,因此造成社会的熵在增加,体现为相互疏远、排斥、甚至对抗。同时人类也相互依存,体现在他们有政府组织,有公司或者单位,有家庭和亲人。人与人通过货币、电话、互联网、商品供需网等等联系在一起。这使得社会熵减少,人们在不自觉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的同时,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而且大多数人不能承受孤独,单一的个体是无法构成社会的。为了迁就人性造成的熵增,我们不得不搞灵活自由市场贸易,给每个人以自由和各自面对生存的压力。为了防止熵增形成的社会混乱、恶性竞争甚至战争,人类不得不成立各类管理部门和政府,提供一定的社会公益服务,适当的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企业生产中也不能没有管理,否则员工将搞自由主义,团队之间无法协作。但同时也不能管得太死,还是要给员工一定的自由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如某些公司对职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吃住统一标准,严格作息时间,结果员工散失了活力和热情,压抑了个性,只是消极的对待工作,高效益的初衷没有能够实现,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和发展。
(2)懒惰造成的熵增。
人类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个本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人们会不断的探索高效率生产的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们改进管理方式、增加高科技设备、探索新的生产技术等,这是人类的智力发挥了主观能动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寻求更高效和更人性化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这一本性可能会造成投机主义和消极怠工,处于懒惰的原因和不负责任的心态,欺上瞒下,敷衍了事,混日子。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为不但耽误了工作,而且还带坏了风气,使得生产低效率,严重时陷入混乱甚至停滞。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就要加强管理制度,健全科学的劳动评价、工资和奖励机制。
四、协调好各方面的熵增,实现和谐的社会生产
通过教育引导克服人性弱点,控制好人性造成的熵增。人的本性中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一方面要探索和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管理和建立健全生产评价、工资和奖励机制,防止消极怠工。可以利用人们本我和自我需求,按效益给以奖励和福利,加强人与人的协作,发挥团队优势,建立和谐的生产机制。
协调好政治法律道德熵增和生产熵增之间的关系。陈景润提出过“红专矢量”,他说人就像在政治和专业技术组成的直角平面坐标系上的一个矢量,在矢量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它偏向于政治,则在政治方面的投影分量增加,而专业方面的投影分量将减少。其实社会中的总熵增也像一个在政治、法律、道德、生产等组成的多维坐标中的一个矢量,当它偏向于某一个轴时,这个轴上的投影分量增加而其它方面的投影分量将减少。人类和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这就需要各方面协调的发展,在兼有矛盾和协作的实践中探索管理办法,使得它们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阻碍。
参考文献
[1].姚晓芳.熵函数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工科数学. 1995(03).
[2].胡运强.基于复杂性的熵、耗散结构在管理中的应用[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4).
4.和谐生产方式基本原理 篇四
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拍下了这张图片,心里想真是天赐机缘。在上期东经报上我写了《时代呼唤和谐生产方式》一文,并在文末承诺下期谈谈和谐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串起这几年来探索到的几个所谓基本原理的线索。眼前这个临时码头,正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你看这个塑料箱联结而成的临时码头,它是因为什么被创造出来的呢?
那首歌名叫什么来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正是世界的加速变化,导致了人们对码头需求的不确定性,又因为不能确定在哪一个地方需要一个码头,人们才想到先制作一些分离的塑料箱,在需要的时间、需要地点临时联结出一个所需规模的码头来。这里的关键词是“不缺定性”和“临时组合”。这正应了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中说的那句话:“没有什么比这更深层、更根本的了。”
这就引出了和谐生产方式最核心的原理:分离与调用。这个临时码头就是体现分离与调用原理的现成案例。
能够说明分离与调用原理的还有那个和谐生产方式经典模型--积木拼面孔。假如我们有100块积木,其中有10种式样的左眼、10种式样的右眼、10种式样的鼻子、10种式样的嘴巴……总共能够拼出多少种不同的面孔呢?我曾在不同场合让大家解这个数学题,有人说有100种、有人说有1000种、有人说有10000种,数学家给出的答案却是10的10次方种,也就是有100亿种。这就是和谐生产方式通过对能力单元的分离与调用能够解决不确定性需求与确定性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理:通过把整合良好的一体化生产系统拆分成相对独立且具有主体性的能力单元,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再把能力单元联结成为履行订单的临时流程,从而实现在标准化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并增强系统抵御环境不确定性的鲁棒性。
分离与调用原理所以能够让企业能力系统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适应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并在环境变化的冲击下拥有鲁棒性,是因为它减少了对个别能力单元的完全依赖,让系统拥有对多个能力单元的选择权。这就像在我们公司东面的三洋湿地中行船,当一条水路被堵死,还可以绕道而行,
假如谁在公司南面的温瑞溏河上修一个水闸,恐怕任何船只都过不去了。
分离与调用原理还蕴藏着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秘密,那就是通过拆解高度整合的大系统,让能力单元处于松耦合状态,根据订单特征决定调用那些能力单元,从而减少系统能力浪费。TOC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最大能力取决于“瓶颈”工序能力,也就是说,一个高度整合的系统除了瓶颈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之外,其余部分都存在浪费。在供不应求的大量生产时代也许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将这种浪费降低到最低,在需求急速变化、不确定性急剧上升的当代市场环境下,这种能力冗余浪费是惊人的--一个高度整合系统能中存在大量养不起、用不足的能力要素。分离与调用使得每一笔订单都能够根据质量、交期要求进行能力单元选择,实现了单个订单成本最优,并且任何一个能力单元不必拥有执行一个订单的全部能力要素。这种选择带来的系统运营成本降低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批量生产时代诞生的通过整合工序、提高效率实现的成本降低的任何方法。
从这个分离与调用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推演出和谐生产方式的两大机制:预定和能力延迟整合。预定机制是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与能力单元运行所要求的环境稳定性矛盾的重要机制,这在航班订票系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戴尔公司也对此有精彩的演绎;而能力延迟整合机制是获得灵活性、适应性的最基本的机制,东经的纸箱业务系统就是这样的典范。
将两大机制落实到运营系统中的中介是五行系统设计法。这种方法把一个运营系统分解为客户、产品、工序(基于能力单元的工艺活动)、订单、计划(关系计划)看成互为组成要素的关系网络,在设计与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移步换景”,所关注的每一个系统要素时都会发现是其他几个要素的组合关系。
因为我想用一篇短文把和谐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描述清楚,也就显得过于简单粗糙,很多方面没有说清楚,但这里也不能再展开来说了,因为报纸篇幅有限。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和谐生产方式的“功绩”,共3点:
在生产方面,解决了用标准化能力单元生产个性化产品的矛盾;
在业务方面,解决了维持能力系统稳定运行与应对不确定环境的矛盾;
在运营方面,解决了系统能力-时间冗余的充分利用问题,找到了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重要途径。
5.环境工程原理生产实习任务书 篇五
生产实习任务书
班级0224111(38人)专业环境科学
实习类别生产实习
时间12-13周指导教师张岩陈寒玉
2014年5月11日
《环境工程原理》生产实习任务书
0224111班(38人)
一、实习的目的、任务
1.通过现场教学,实地学习环境工程原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环境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中涉及的管道,流体性质,化工工艺中的传质,传热等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
3.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生产中遇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能做出一定的理论解释。
4.深入理解实习内容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重要构筑物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5.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明确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主要危害以及管理的对策。
二、基本要求
1、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学习国家有关环境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规章制度。
2、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物和仪器、设备、器材。
3、结合有关实际以及存在的问题,搜集有关资料,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后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三、实习内容和地点
1.各种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治理及综合治理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2.工业废气中污染物的治理及综合治理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3.化工工艺流程中所涉及的传热,冷却,传质等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4.树脂厂生产聚乙烯树脂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特点及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5.神马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原理、工艺技术特点、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6.平顶山七矿净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技术特点,及其产生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7.深入湛河治理工地一线了解城市各种污染源监测全过程。
四、认识实习组织方式与纪律
采取集中组织的方式,系统地参观规定的实习内容。由主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一边讲解一边参观。
学生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所在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规程。严防损坏丢失各种图纸资料,尊重所在实习单位领导,服从实习指导人员的工作安排,虚心学习,礼貌待人,爱护公物,注意节约,注意搜集积累资料、数据,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五、实习要求及考核办法
1.实习要求:
实习期间,认真记好实习日记,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实习结束后,写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收获与体会等,实习报告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同时在实习期间,不得请事假(特殊情况除外)。
2.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在实习地点的综合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分优、良、中、及、不及格五个等级,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3.成绩评定标准
优秀:
学习认真,能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实习工作,进展顺利,能够完成实习计划全部要求,坚持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内容全面、系统,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某些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加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强,完成任务好,表现突出;在考核时能圆满回答问题,有独立见解;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积极开展和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尊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虚心学习。
良好:
学习认真,能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积极开展实习工作,能够完成实习计划全部要求,坚持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内容较全面、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在考核时能圆满回答问题;实习期间能较好地遵守各项纪律,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积极开展和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尊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虚心学习。
中等:
学习较认真,能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开展实习工作,能够完成实习计划主要要求,坚持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内容较全面;完成任务一般;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及格:
能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开展实习工作,能够完成实习计划的基本要求,但不够全面,坚持写实习日记,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系统;在考核时能基本回答问题,但有某些错误;实习期间有违反纪律现象,经教育有悔改表现。
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考核为不及格:
1)学习态度不好,不服从教师指导,不尊重所在单位的职工,不虚心学习;
2)没有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开展实习工作,没有完成实习任务;不交实习报告或实习报告有明显错误;
3)在考核时回答不出主要问题,或有原则性错误;
4)无故不参加实习或擅自减少实习天数达到应实习天数的五分之一者;
5)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性质严重或经教育后无悔改表现,严重违反校规和实习单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者。
六、教材与参考书
1.胡洪营 主编环境工程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敏恒 主编化工原理
七、指导教师:陈寒玉***
张岩***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篇六
企业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商品所得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总收益-总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产生费用的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产生费用的成本,如时间 经济学家研究企业的生产和定价决定时计入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经济利润为正的企业会生存下去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成本与显性成本的差,大于经济利润
②生产与成本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得产出增量,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产出在纵轴,趋于平缓 总成本曲线(total-cost curve:总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总成本在纵轴,趋于陡峭 ③各种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 :不随产出量变化而变化,除以产量即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 ATC ,平均固定成本递减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随产出变化而变化,除以产量即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 AVC ,平均可变成本递增(开始可能递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 MC :增加一单位产出需要的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开始可能递 减
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ATC :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先减后增,最 低点又称企业的有效规模(efficient scale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与边际成本相交,相交前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相交后相反 ④长期和短期的成本
由于很多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在长期上可变,长期和短期成本不同
由于长期上更灵活,长期的平均总成本曲线更平缓,且都在短期的平均总成本之下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篇七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史料中已有记载, 《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 越骆之菌。”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 以草覆之, 即生蕈尔。”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稀有氨基酸、氮化合物, 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的矿物质, 如磷、钠、钾、钙、铁等。
一、平菇具有好多优点
1. 营养价值高。
平菇蛋白质含量高, 含有18种氨基酸, 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经常食用, 可以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 降低血压。
2. 原料来源广泛, 生长周期较短, 生物效率高。
可采用长段木、短段木或树枝进行人工栽培, 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业、农业、林业、产品的下脚料———麦秆、稻草、玉米芯、木屑等生料或熟料进行大规模生产。
二、平菇生物学特性
平菇又名侧耳, 国外称其人造口蘑, 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散菌目、白蘑 (侧耳) 科。
1. 形态特征。
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 是平菇的营养器官, 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氮、磷、钾、镁等养分。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 颜色由雪白转暗, 用手敲击有声, 遇低温刺激, 形成菇蕾, 由此发育成子实体。
2. 平菇生活条件, 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及酸碱度等条件。
(1) 营养:平菇属木质腐生菌类, 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菌丝发育的好坏、子实体产生的多少, 和培养基的成分有关。培养基含有良好的碳源:主要是蔗糖、淀粉、纤维素。氮源主要是蛋白胨、尿素、丙氨酸、亮安酸, 碳氮比为40∶1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2) 温度: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平菇孢子形成的温度一般在0℃~30℃, 最好温度在12℃~20℃;平菇菌丝体生长温度一般为15℃~36℃, 最适宜温度为24℃~28℃。若大面积采用生料栽培时, 将温度降低到20℃以下, 可防止场地杂菌丛生。在平菇子实体分化时, 需要忽高忽低的气温条件, 这是其变温结实的特点。
(3) 湿度:人工栽培平菇过程中, 不同阶段有着不同湿度要求。菌丝体发育阶段, 要求栽培料中含水量在60%~70%左右, 若低于30%则菌丝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在40%~45%的湿度中, 小菇易干缩;湿度超过95%时, 菇丛虽大, 但菌盖薄, 无韧性, 易感染杂菌, 有时, 还会使菌盖之上再发生大量小菌蕾, 也叫再生现象。
(4) 光照: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 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 但光线过暗, 菌柄细长而不能形成菌盖。
(5) 空气:平菇在进行呼吸过程中, 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菌丝生长阶段, 对空气中氧的要求比较低;而子实体形成阶段, 对氧气要求高, 所以在栽培时, 常常菌丝是在半嫌气条件下生长, 而子实体则在通风条件下培养。
(6) 酸碱度:平菇喜酸, 菌丝生长阶段pH数值为5~5.5;当pH数值大于7时, 菌丝生长受阻。生料栽培时, 平菇因生长中新陈代谢而产生有机酸, 会使pH数值下降, 常常将培养料pH数值调制略高一些, 才会使平菇在适宜酸碱度条件下生长。
三、塑料袋栽培
用聚丙烯酸或农用塑料薄膜, 制成23cm×45cm规格的袋子, 装入培养料后, 用橡皮筋扎口, 消毒时, 袋与袋之间可用纸或其他东西隔开。聚丙烯耐压性能好, 可用高压灭菌法。聚乙烯耐温耐压性能差, 适宜用常压灭菌。
生料塑料袋栽培, 袋内装一层3寸厚的浸拌好的培养料, 用手按实, 铺一薄层菌种后, 再装料, 如此下去, 至充满为度。然后, 把袋口扎好, 培养30天左右, 待菌丝长满, 菌蕾出现时解开扎口, 注意喷水。
四、广辟栽培原料资源的途径
传统的栽培原料如木屑、棉籽壳等, 因食用菌栽培数量增加, 出现供不应求, 从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为解当务之急, 需要广辟栽培原料资源, 并且力求作到: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有利于工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物尽其用;有利于保持森林资源, 减少木材消耗;有利于环保养护林木, 净化产品质量, 从而达到高效、稳产、双赢的目的。
1. 拓宽食用菌适生树种及木屑资源的渠道。
充分利用枝桠材、边角料等, 在林木资源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 处理好采与育的关系, 合理采伐、轮伐、间伐, 改造次生林, 提倡使用直径小的枝桠材、废材和木器厂加工后的边角料, 从而保证林木养护环保与食用菌生产发展同步进行。
2. 农副产品, 一物多用, 多次增值, 从而提高食用菌生产的高效发展。
刺五加属五加科, 多年生落叶灌木, 高2m~5m, 其茎皮、根皮入药, 有活血化瘀作用, 其茎杆经浸提药液后又烘干粉碎, 是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很好原料。在有豆秸资源的地区, 可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麦麸皮、鸡粪等辅助材料, 进行堆积发酵栽培食用菌, 可提高产量。
3. 利用废品、废料, 使其物尽其用。
食用菌普遍具有富集各种元素, 包括对人体有益和有害各种元素都有富集的能力, 所以对一些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如废纸浆、烟草茎秆等, 不可将其作为栽培原料的资源而利用, 即使是可以利用的废品、废料也要谨慎处理, 才可再次利用于栽培原料。酒糟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族, 用来栽培食用菌, 变废为宝,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酒糟40%、杂木屑40%、玉米芯16%、石灰粉3%、蔗糖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5%、含水量65%, 采用该配方其生物学效率均高出100%。
在栽培过程中, 食用菌的废培养料仍含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元素, 仍可以再次利用, 从而变废为宝, 不仅节约栽培原料中使用林木的数量, 而且能促进菌丝生长, 增强抗污染能力和提高食用菌产量。
8.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合作” 篇八
在王福臣这里,记者不仅看到科技及政府行动对农业的推动,也看到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升级在“三农”中发酵出的不可小觑的效果。
做回农民
3年前,王福臣在北京郊区租下30亩地,陆续盖起了100多个大棚,作起了草莓种植专业户,他将自己这一举动称为回归,因为他原本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
王福臣回忆,小时候一直跟随父母在东北老家务农,自己也觉得将来会顺理成章做一辈子像他们那样的农民。但是“当时人均耕地不多,种粮食赚的太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仅供一家大小吃喝。如果赶上哪年收成不好,我们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于是书还没念完,王福臣就选择了外出打工“虽然那会儿在城里打工挣得不多,那好歹比种地强。”
1998年,王福臣来到北京,幸运的把握住了北京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机,10年间从一名建筑工地小工做到了工程部部长,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直到2009年,他做出一个让家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去种地!于是就像前文所言,他在北京郊区租下30亩地种起大棚草莓。
王福臣坦言,之所以选择种植草莓,就是看好了北京对农民耕种的扶持政策和力度。说着随手递过了2011年最新的《北京市农委关于规范农业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按通知要求,像王福臣这样符合条件的农户每建造一栋大棚,可获得3万元补助。此外,王福臣介绍说,“为了方便我们种植和经营,政府给我们通水、通电、修公路,现在这间办公室和外面的展厅也是政府出钱盖的。我们还享受种苗补贴、肥料补贴等种类繁多的财政补贴,而且现在很方便,许多补助直接打在卡里,中间环节越少,农民真正获得的实惠越多。总体算下来,财政补贴可占投入资金40%左右。”“如此庞大的草莓大棚种植,每年向国家缴纳多少税赋?”记者问到。“我们不交税。”王福臣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有发票,但是全部免税。政府耕种扶持力度大,节省了大笔开销,大伙儿愿意也有动力去耕种。”
不过如今王福臣能享受到这些实惠,也得益于他合作社成员的身份。
咱们的合作社
经王福臣讲述,当初刚租地时,还没有想过会成立合作社。后来因为政府针对当地农户给予了各种政策优惠和补贴,他外来人口的身份不符合标准,致使他与这些实惠无缘。当时,这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民合作组织,包括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以村庄为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根据近些年一直在北京地区推行的政策要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要符合其中80%是当地农户以及其他与成立人数和资金规模等相关的规定,外来人口可以和当地农户享受到同等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于是几个和他处境相同的外来种地农户一起合计着动员了周边的当地农户入股参与,注册成立了现在的合作社,至此他们这些人也成为可享政策扶持的群体。
此前曾有调查显示,我国农户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滞后。仅有8.2%的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达80%以上。参与这样的组织能够给农户带来哪些实惠?
在王福臣看来,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内核价值在于,改变了过去散户单打独斗,缺乏科学性、规划性管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因为合作社是根据合作原则建立的以优化社员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非盈利企业形式。成员都是股东,为了照顾到每个人最终希望能够拿到满意分红的情绪,如何有效经营成为大家努力的共识,于是全体成员参与经营与发展讨论,保证了决策的民主与公开,同时因为规模适度,在运作上可以随时结合市场动向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王福臣所在的合作社将服务群体定位为高端消费者决定生产有机产品,目前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检验证明。虽然与区域内出产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上略贵,但是经过调研,他们认为这是更有发展前景的规划。相对的,在种植技术和条件方面比其他农户的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合作社决定,每年将盈余的一部分留作公共积累,支付集体培训的费用。
农企的新与旧
草莓好看又好吃,对于王福臣来说,这可不是在玩儿现实版开心农场。他介绍,种植草莓3年了,第一年抛开基础设施搭建成本不提,仅地上种植就赔了50多万元。“当时缺乏技术和经验是主要原因。”第二年,经过团队商议,他们调整了耕种方式,在当地请来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对选种、用肥、浇灌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这一年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升,但是由于没有销路,依然还是没有赚到钱。“我们的草莓不如那些施了化肥农药种出来的草莓好看,价钱还比他们高,所以即使眼见着丰收了,就开始担心销路的问题。今年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组织的世界草莓大会给周边草莓种植户带来了商机,但我们需要的是这种解决销路问题的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统观我国当前涉农企业的发展态势,新型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壮大,老一代的企业正在因为经营运作中的缺陷面对重新洗牌的风险。他直言不讳地说,一些老式涉农企业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从农户那里收购产品,自行加工后转卖给消费者,获得的暴利没有用于研发如何提高品质,转而将钱砸到电视台,最终欠下过多孽债。正在兴起的新型涉农企业,他们懂得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从生产到最终的产品采用更规范的产业化管理,比如企业租种农民的土地,雇用农民严格按照企业的高标准生产,整个过程全部在企业内部得到监管和控制,产品有品质保障,这样的运作方式也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认同。作为涉农企业里的新生力量,王福臣坦言,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有不少想法,并且对这批新生力量的前景充滿信心。“但是要真正落在实处,还需要政府和方方面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推荐阅读:
光伏发电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设计原理11-16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业06-24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制度08-18
清洁生产与节能07-23
生产与研发总结08-08
目录与索引生产10-30
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10-17
柔性生产计划与控制07-28
生产与作业管理总结08-15
生产计划与控制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