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机构

2024-11-09

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共7篇)

1.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机构 篇一

关键词:教育考试机构,科研管理,刍议

20世纪90年代以前, 我国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一直作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而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 各省市相继对教育考试机构职能进行整合, 成立集考试、招生于一体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 同时部分省市也顺应教育考试改革的需要, 增加了考试的业务内容, 开展了教育考试科学研究工作。

1 教育考试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国教育考试科研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项目管理、工作环境等方面, 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研机构设置状况参差不齐

综合全国31个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内设布局分析, 目前仅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11个省明确设置了科研处 (或办公室、研究所) , 其他20个省 (市、区) 均未明确设置科研管理机构或暂由内设其他处 (室) 以附属业务工作形式代为管理科研业务, 教育考试科研管理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 科研管理的质量相对较为低下。而从教育考试科研机构设置状况分析, 目前主要依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有研究能力、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重点高校联合设立专业机构来开展研究, 而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基本上未单独或联合设立专门的教育考试科研机构。

1.2 科研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一

作为全国教育考试机构的顶层,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来非常重视科研工作, 自“九五”起就设立了科研项目, 2005年始, 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设立了教育考试专项课题, 分别于2006年、2009年和2011年实施了三期, 共批准立项73项课题, 而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仅有北京、浙江、湖北、河南、江苏、福建、云南、重庆等承担了其中的14项课题, 其他59项课题主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各类重点大学的研究机构承担。目前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对科研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一, 现阶段仅有北京、天津、重庆、河南、湖南、湖北、浙江、山东等8个省市制定了教育考试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规划, 开展了教育考试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结题、推广等管理工作。

1.3 科研软硬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从全国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力度状况分析, 普遍存在着“三缺少”现象:一是科研经费缺少制度保障和必要的投入;二是科研项目档次缺少认可度, 在规模和级别上小于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资助的所谓正统的项目;三是缺少必要的学习资料、科研场地和设备。

1.4 成因分析

众所周知, 招生和考试是教育考试工作的主线, 教育考试机构在组织考试等大量具体业务的时候, 相对于这些“硬”的业务工作任务, 科研工作往往被看作是“软”指标, 往往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普遍都是由机关行政、事业编制、合同工等几类人员构成, 教育考试机构长期以来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意识还一直影响着考试工作人员, 大家往往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还是做招生考试的具体业务工作, 开展教育考试科研, 那是专职科研人员的事情。另外, 开展教育考试科研产生的研究成果, 其利用价值不能和自己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挂钩, 造成很多人不重视开展教育考试科研工作, 科研意识淡薄。

2 开展教育考试科研工作的现实意义

开展教育考试科研工作, 研究拓展考试功能的途径、方法, 探索考试的本质规律, 对提高教育考试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引领教育考试机构正确的发展航向

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朝着专业化迈进的过程中, 需贯彻“科研兴招, 科研兴考”的工作方针, 加大科研的投入, 积极进行理论探讨, 重点加强考试事业运行机制、发展定位、前进路径、影响因素等前瞻性问题的思考、研究和分析, 创造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以此引领教育考试机构正确的发展航向。

2.2 提升教育考试科学化决策管理水平

教育考试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考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保持和提高教育考试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我们需积极开展与招生考试政策、法律方面的研究, 深入认识各项政策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研究学习国内外的经验, 制定出有前瞻性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 全面提高教育考试的政策水平与管理水平。

2.3 提高教育考试“五化”建设的能力

在教育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加强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队伍职业化、流程标准化、体系社会化、设施信息化“五化”建设, 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教育考试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 教育考试机构的领导需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于教育考试科研, 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考试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考试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改进教育考试科研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考试改革实践中重视和发挥科研“揭示考试规律、指导考试实践”的功能, 对提高教育考试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需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教育考试科学研究工作。

3.1 浓厚氛围, 不断增强科研意识

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采取多种措施, 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设立教育考试科研管理机构, 建立科研管理体制, 增加科研投入。二是提供学习资料和研究场所, 配置科研设备。三是创造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 方便广大科研工作者交流共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四是开展教育考试科研培训,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通过举办各类考试大讲坛、专题讲座,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 积极邀请考试专家、学者谈经验、作培训和指导。

3.2 加强合作, 深入开展项目研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相对于考试而言, 考试科研就是那个“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开展项目研究这一利器和工具, 积极推动教育考试机构和科研院所合作, 充分发挥招考工作人员实践经验强、专职科研人员理论研究基础雄厚的优势, 及时地把招生考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 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更好地推动教育考试的改革创新。

3.3 加强管理,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教育考试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以开展教育考试“项目研究和成果管理”为主线, 以开展科研成果奖励为导向, 以科研“制度规范化、管理程序化、业务信息化、合作广泛化、人员专业化”为抓手, 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招生考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静心、安心、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并将优秀研究成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挂钩, 兑现奖惩, 保证个人和事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考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 对促进教育考试事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袁英华, 李丽娟.试谈考试科学研究及其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2) .

[2]周轩.以科研为先导, 推进教育考试的改革创新[J]中国考试, 2004, (10) .

[3]李荣希.加强考试科学研究, 推动招生考试的改革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6) .

[4]曾天山.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 (下)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5) .

2.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机构 篇二

一、REF评估体系概述

英国高校的科研评估制度是英国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对英国高校的科研活动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评估体制,旨在保证并提高英国高校科研活动的质量和高校科研活动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评估结果将直接决定英国政府对英国高校科研活动拨款的额度。这种评估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英国开始实施面向大学的RAE体系,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HEFCE)、苏格兰拨款委员会(Scottish Funding Council,SFC)、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Wales,HEFCW)和北爱尔兰学习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mployment and Learning, Northern Ireland,DEL)联合组织实施,以便政府能够根据各高等教育机构的实际研究水平拨付科研经费。

在RAE连续开展6次后,英国政府又于2008年委托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其他 54 所高等教育资助机构联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科研评估与经费分配制度——REF体系,以改进和取代实施了20多年的RAE体系。英国政府推出REF体系,主要目的是增强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性和简化经费申请过程,使其程序更为简洁,评估更为准确。按照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公布的评估实施时间表,该体系于2013年第一次运行,自2014年起,根据其评估结果分配每年17.6亿英镑的英国大学研究资金,并每隔4~6年开展一次评估。

(一)评估目的

REF评估体系通过专家小组来开展评估活动,专家小组对各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的科学研究项目、活动和成果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并作出判断,力求使评估活动达到以下四个方面要求:一是对英国高等教育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权威、综合的卓越研究评级;二是向英国高等教育拨款机构提供有关研究资助分配方面的建议; 三是向公众和学校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及关于卓越研究的标准;四是解释高等教育领域内有关研究的公共支出等行为。

(二)评估单元

2014年的REF分为4个主要学科小组(Main Panels):A组(Panel A),以医药卫生等学科为主;B组(Panel B),以工程学科为主;C组(Panel C),以社会学科为主;D组(Panel D),以人文艺术学科为主。4个主要学科小组下又设立具体的36个分支小组(Sub-panels),以及36个评价单位(Units of Assessment, UoA),具体承担评估任务。4大学科群基本涵盖了英国目前科研亟须发展的主要领域,36个评估单元为学科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减少了评估对科研细化的束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多学科科研项目的发展,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对科研的全方位需求。

(三)评审委员会

4个主要学科小组共设4位主要学科小组主席(Main Panel Chairs)、23名国际评审专家(International Members)、17名使用者成员(User Members);36个分支小组共设36位分支小组主席(Sub-panel Chairs)。36个评审单位共设1052位成员及评审委员(Members and Assessors),其中77%是学术人员(Academics),23%是使用者(Users),以及25位专家咨询顾问(Specialists and Advisers)。

(四)评估对象

此次评审对象包括研究成果(Research Outputs)和影响力个案(Impact Case Studies)两大类。2014年,REF评估共接受了154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52061名专职学术人员(含教师及研究人员)提交的1911份评估申请。其中,共有191150项研究成果和6975件影响力个案参与评审。

(五)评估指标

REF对评估对象的研究成果以综合质量(Overall Quality Profile)的方式来呈现,具体指标由科研成果质量(Quality of Research Outputs)、科研环境(Research Environment)、学术之外的影响力(Impact of Research Beyond Academia)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科研成果质量占评估权重的65%,是REF评估的核心要素,但其只关注代表性研究成果,并不是对参评者的全部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科研环境占评估权重的15%,主要评估科研资源、科研管理和科研业务三个方面;学术之外的影响力占评估权重的20%,主要集中评价科研单位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开展的科研活动对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领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上每个指标按照4*世界顶尖(World- leading)、3*国际卓越(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2*国际认可(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1*国内认可(Recognized Nationally)和无法分类(UnClassified,U/C)五个等级来评分,再根据权重加总,形成总评价结果,用来确定各大学在各个专业组的排名。但这种排名只是针对某个专业和学校而不是某个科学家,并由此确定在下次评比之前某所大学的相关专业和整个大学从国家获得的研究经费。

(六)评估方法

在REF评估体系中,各学科组和小组可自行确定评价方法。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评价委员会成员由从事高水平研究的专家组成,尽管这些专家会借助某些定量指标来辅助其专业判断,但同行评议是决定性的。虽然诸如医药、科学、工程等学科的评估小组能够获得大量关于论文引用率的信息,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引用率等文献计量方法(艺术、人文以及许多其他学科小组一般不会这样做), 但REF体系已充分认识使用引用率进行评价的局限性,要求评估小组不仅依据引用率信息对研究成果的质量作出判断,同时要参考专家的主观判断。评价委员会也主要依赖同行专家评价来评判研究的原创性、重要性和严谨性。

(七)整体评估结果

此次评审的结果显示, 30%的参审项目得到4*;46%的项目得到3*;20%的项目得到2*;只有3%的项目得到1 *;1%的项目得到U/C(详见表1)。

二、2014 REF评估结果高校排名:

以《卫报》REF排名为例

英国每年有各类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排名,与其他排行榜徒有“虚”名不同,REF体系的评审结果可谓是实实在在的“金”榜,它是2015-2016财年开始每年约20亿英镑的高校学术科研经费拨款的重要依据。因此,REF排名引起了英国社会,尤其是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空前关注。虽然REF评估结果公布时,只提及各参评学校在各评审项目中的等级,并没有给出高校排名,但英国各媒体自然不会错过大好时机,纷纷根据REF的评审结果,依其自身设计指标,从不同角度给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作出各自排名。

英国聚焦研究政策制定和科研资金的出版物《研究双周》(Research Fortnight)对REF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通过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布了2014年英国154所大学排名(见表2)。

根据此排名(英国各媒体最广泛采用的排名),英国高校学术研究质量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牛津和剑桥大学虽名列前茅,但其传统霸主地位已受到挑战。从表2可以看出,牛津大学始终保持第一,伦敦大学学院升至第二,剑桥大学排名第三,爱丁堡大学排名再升一位。其他伦敦高校在学术研究质量方面对牛剑大学传统霸主地位的挑战也越发明显。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都位居前10名。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在帝国理工学院最为集中,但因其师资相对较少,未能挤进前三名。

第二,英国高校的学术研究质量总体继续稳步提高。22%的研究课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2008年时该数据为14%;其余研究课题中50%均被评为国际认可,比2008年提高了13%。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高校的每份学术报告平均比其他国家高校的学术报告被多引用6次,在全球最高引用率学术报告中,英国高校的学术报告占16%。

第三,在英国高校的学术研究质量总体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北方的大学却在退步。曼彻斯特大学从第4名降到第5名,利兹大学从第8名滑到第10名,谢菲尔德大学从第9名落到第12名,利物浦大学则从第18名落到第22名。对此,《研究双周》创办人威廉·鲍恩(William C Bown)表示,最大的输家是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和利兹大学,北方受到了重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胜出,伦敦大学学院是更大的赢家。

三、2014 REF评估

对英国高校科研拨款的影响

2015年3月,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公布了2015-2016财年全英高校拨款计划。在总额39.7亿英镑的拨款经费中,科研拨款超过16亿英镑,包括15.558亿英镑的常规性拨款(Recurrent Funding)以及5200万英镑的过渡性研究拨款(Transitional Research Funding)。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依旧是英格兰最大科研拨款机构。

根据2014 REF评估结果,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拟定了2015-2016财年英国各高校所获得科研拨款的具体金额。原则上,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只对REF评为3*以上的学科及科研项目提供资助。同时,不同星级的资助差距进一步拉大,4*和3*项目的资助差距将由往年的3倍提高至4倍。

从拨款分配结果来看,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高校的科研实力最强,经费最为充足,共获得11亿英镑(70.8%)的科研拨款,其他1992年前成立的高校(Other Pre-92s)分得2750万英镑(17.7%),大学联盟(University Alliance)高校获得780万英镑,百万强集团(Million+)高校表现欠佳,只获得210万英镑(1.4%)拨款,名列所有大学集团末位(见图1)。

而具体到各高校,为清晰体现REF评估结果的影响力,在不含过渡性科研拨款情况下,今年获得研究经费最多的前10名大学依次为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诺丁汉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敦大学以及利兹大学(见表3)。

受2014 REF评估结果影响,与2014-2015财年英国各高校获得的科研拨款金额相比,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分别为本轮评估的最大赢家和输家。前者由于在本轮评估中优异的表现以及其申报增加了197名教师,今年实际增收近720万英镑,涨幅为12.4%;后者则由于在本次评估中表现不佳,同时较前一次评估时申报师资又缩减了263人,导致最终拨款金额损失了1400余万英镑,跌幅达17.1%。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此次也有不同程度拨款跌幅,位于跌幅榜前列(见表4)。

此外,不少新兴大学,如诺桑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贝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和知山大学(Edge Hill University)的表现也不容忽视。虽然以上学校整体实力不强,但凭借某些学科在本轮评估中的突出表现,诺桑比亚大学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各获得了330万英镑和280万英镑的科研经费,较前一财年增幅分别达到惊人的105.5%和140.5%,也成为2014 年REF评估的受益者。

四、有关REF的评价

(一)正面评价

英国国内高校激烈的科研质量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对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视。为促进其国际领先的科研产出力,新的REF体系更注重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学术之外的影响力所占权重为20%,主要由研究人员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其研究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生活质量等作出的贡献。科研环境包括科研战略、设施、人员配备等,所占权重为15%。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主席、遗传学家、诺奖得主保罗·诺斯(Paul Nurse)爵士表示,从科研绩效(Effective Research)来说,英国在国际上是顶尖的。在所有诺奖得主中,虽然英国的绝对人数少于美国,但以人均来算,英国是美国的两倍。仅剑桥大学的诺奖得主人数已多于法国全国。目前,世界上所有被引用或下载的学术论文中,每10篇中就有1篇来自英国;在世界最高引用率论文中,1/6出自英国人之手。

此外,英国科研团队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1月12日,经过10年茫茫太空追逐,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Rosetta)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Philae)并成功登陆,它成为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的探测器。来自帝国理工学院、开放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英国科研团队在此任务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医学领域,保罗·诺斯(Paul Nurse)爵士提出了“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理论治疗癌症。根据此理论,2014年首例能帮助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癌变组织的实验性药物在英国诞生,它的出现标志着英国成为该领域的“力挽狂澜者”(Game-changer);目前,对白血病治疗的第二次临床实验正在英国伦敦的大学学院医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进行;伦敦皇家自由医院(London’s Royal Free)皮肤癌的临床实验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另一支由英国领导的瘫痪治疗团队利用从脊髓完全断裂患者鼻腔提取的干细胞帮助其神经系统再生,使其重新站立并学习行走。

(二)负面评价

第一,科研评价中的不同学科影响力难以比较。REF首次将科研影响力纳入考量,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由相关学科评审专家组以及来自商业、公共领域等各界的科研终端用户进行评价。英国高等教育局将RAE三项评价指标中的“研究声誉”替换为新评价指标中的“研究影响力”,以强调科学研究为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影响力”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热议。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该指标操作性不强。也有人认为,该评估系统注重研究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反而忽略了其本身的科学价值,限制了学术自由,且对于研究影响的衡量也很难做到公平。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建议“研究影响力”所占比例不应太高,因为人文艺术学科与理工科不同,经济社会影响很难衡量。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安东尼·凯利(Anthony Kelly)就评估结果在“对话”网撰文表示,由于学科差异,“影响力”定义难以统一。一些学科或研究课题在这一方面占有优势,如教育、临床医学可能较为容易产生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对音乐、哲学等学科而言可能需要通过拓宽“影响力”的定义来提高其分数。而一些被评定为更具影响力的课题可能会遭遇负面影响。例如,这些课题可能会被归类为“实用性”课题,当人们更加注重课题的实际应用研究时,往往会忽视对其理论的探索。

第二,“选择性评估”存在偏差。由于参评院校在提交科研成果时有较大的自主性,REF便成为一种“选择性评估”,给了参评者博弈的空间。一些学校的院系可能会通过减少提交的教学人员人数来减少需上交的案例研究数量,或者相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教授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表示,参评院校会在选择提交成果时更加挑剔,只推荐最好的研究来保证较高的平均成绩。这样一来,研究总量上可能会有所减少,进而所得经费也可能相应下降,但却得到了较高的排名和口碑,这会带来长期性的回报,包括经济利益。但一些学校可能为追求高排名而大幅削减其全日制员工人数。也正是因为院校不必将所有的合格员工都纳入新的考核中,评估所给出的数据并不是一个完整、全面的普查,不能反映所有的科研活动,相互比较也不尽合理。

第三,REF给学术研究带来诸多困扰。此次评价机制改革给不少高等教育机构学术工作者造成了困扰,很多学术工作者表示对未来的工作前景十分担忧。《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近1/4的学术工作者认为,评估结果会导致其所在院系进行裁员。除了可能带来失业问题以外,有评论者表示,REF还会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内涵,在院系中造成等级分化,甚至出现恃强欺弱的现象。有学术工作者在调查中表示,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的员工似乎成了院系中的“二等公民”。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校长罗摩(Rama Thirunamachandran)表示,研究与教学之间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部分参与教学的学术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科研活动,但并非全部参与了被提名参加评估的科研项目。而且,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学习体验。因此,不能凭借这一评估结果对大学和学术工作者一概而论。罗摩还表示,一些学校本身研究力量较弱,但更关注教学和学生体验。此次的评估结果只能说明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质量,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校的质量,尤其不能说明教学质量、课程性质、教学时间等问题。因此,学生不能将这一排名作为择校的唯一指南。但对于研究型的学生而言,可能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实力更强的研究单位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对来说更高质量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14-the Full Rankings[EB/OL].http://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ng-interactive/2014/dec/18/university-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2014-full-rankings,2015-12-22.

[2]Winners and Losers in Hefce Funding Allocations[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news/winners-and-losers-in-hefce-funding-allocations/2019306.article,2015-12-22.

[3]英国研究机构发布框架评估结果 首次将科研影响力纳入评估指标[EB/OL].http://www.sinoss.net/2015/0109/52637.html,2015-12-22.

[4]详细解读最权威的英国大学排名及其带来的影响[EB/OL].http://rank.uker.net/comment/331080.html,2015-12-22.

[5]Five Reasons Why the REF is not Fit for Purpose[EB/OL].http://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4/dec/15/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five-reasons-not-fit-for-purpose,2015-12-22.

3.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机构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小学隆重举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并有幸邀请到市教育科研中心丁敏科长,教育科研专家齐鲁名师李秀伟老师莅临指导。在此,我代表市中区教育局,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几年来,我区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坚持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绩。我区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创新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我区的区域性实施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成果丰富,先后在全省和全国相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区一中段淑君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改实验、区二中刘建宇的“数学创新性自主学习课堂策略”研究和高都中心小学的“现代科技教育”的研究,经实践验证,获得巨大成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动力。

当然,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层次较低,影响较小,指导性不强。这次开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经过了周密研究和层层筛选,研究层次高,并且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希望承担课题研究的各有关学校,要把课题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人力、财力和时间安排上切实提供保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事课题研究的有关同志,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高教育科研基本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坐得住冷板凳,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勇于探索,潜心研究,早出成果。区教育局将为承担课题研究的各有关学校、各位教师提供全力支持。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4.2015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篇四

组分工及职责

为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教书育人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育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学校特设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学校校长)

副组长:(学校副校长、副书记)

(学校副校长)

成 员:

二、教科室:

主任:(副主任主持教科室工作)副主任: 教科员:

三、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决策、智慧、业务指导。

2、负责拟定研究规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

3、负责征集、评审科研课题申请书并择优向上级推荐立项。

4、全面管理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视、了解科研动态,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参与科研过程,提供课题完成所需时间,保证科研经费到位。

5、组织教科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教科研过程,解决实验进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6、负责对教师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

7、负责推广宣传课题成果,将本校教科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本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教科室主任职责

1、协助校长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根据校长提出的学校工作规划、计划,草拟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重要课题的确定,负责科研经费的落实工作。

3、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和介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为校长的教育科学研究决策提供咨询。

4、切实抓好校内教育科学研究实验项目的落实,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亲自参与领导学校所承担的县(区)课题项目。

5、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普及工作,组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骨干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6、教科室副主任协助教科室主任工作。

五、教科室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2、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研究制度,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和激励制度等。

3、对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管理。参与学校重大课题方案的制定、实施;接受上级有关部门指派的研究任务,与上级科研机构共同管理校级以上(不含校级)课题;负责校级课题的审批、立项、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工作;对学校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指导。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及时介绍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及教育科研知识,向教师推荐、提供并选编有关学习资料,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咨询服务。

组织校内各类教改研讨会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参与有关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5、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及教学成果的评选活动,总结、推广学校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6、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档案,包括学校各级课题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等。

7教科室要定期向主管业务指导部门汇报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积极参加其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并接受考评。

六、兼职教科员工作职责

1、带头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贯彻、宣传上级领导部门有关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帮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收集、整理教育情报。

3、参与或积极承担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4、作好科研调查、课题指导和科研管理等工作。

5、指导学校进行科研论文或课题成果写作。

6、发挥个人优势资源,做到内部团结外部联系,共同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七、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

1、学习本学科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根据实际,确定教科研组和个人科研课题,讨论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拟定实验课。

2、搞好业务进修,定好理论学习计划。

3、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分析课题开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好单元验收及期末复习考试,做好测试分析。及时上报课题进展情况。

4、通过老带新,先行课等方式,帮助科研方面有困难的教师尽快提高科研水平。

5、根据课题开展情况举行研究课并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6、加强科研资料的管理,按学校要求的内容整理好研究资料并及时上交。

八、课题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1、以正确的科研态度,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中,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积累必要知识,了解、熟悉相关理论。

2、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实验计划。

3、认真执行课题计划,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报告科研进度。

4、积极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科研活动。

5、做好课题资料的搜集、处理,对形成的文字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及时归档。

6、认真撰写科研成果报告。

7、对课题负责,如终止实验要向上级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终止。

2015—2016学校教育 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及职责

5.建议设立古代文物、书画科研机构 篇五

时间:2014-03-10 编辑:李雪

今年两会,单霁翔的提案达17项,其中《关于建设国家古代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和《关于设立中国书画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两项关注的是藏品保护的基础工作。

最近,一些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濒临腐蚀、锈蚀等严重损坏的状况屡见报端,引发极大关注。单霁翔认为,目前应用科学技术实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科学技术意识有待提高,在文物藏品的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中,存在忽视合理运用科学技术的倾向,甚至认为文物藏品科技保护不是一门学科,而仅是一种业务技术工作。同时,古代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古代文物藏品种类复杂多样,针对各类文物的示范性、科学保护方法规程尚未建立成熟;对于各类器物的修复,主要凭借修复人员的个人经验把握,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处理效果的科学评价缺乏成熟的标准;古代文物藏品保护科研和修复人员严重不足,缺乏成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因此高水平专业人员长期匮乏的局面尚未改观。

单霁翔建议依托故宫博物院联合相关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国家古代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研究中心。

6.企业科研机构的员工忠诚工程 篇六

知识型员工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与科研工作对技术人员的高要求密切相关。科研工作专业性强, 创新能力要求高, 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科研工作是个“苦差事”, 要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实现从容驾驭, 科研人员需要经历从基础技术领域的研究入门, 到专业技术领域的反复磨砺, 最终才可能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或权威。由于成长过程充满艰辛, 对每一位立志从事研究的技术人员都是巨大的考验。根据对大量科研人员成长经历的统计显示:一名科研人员经过基础研究工作1-3年, 达到专业领域研究水准或者综合研究要求还需要3-5年, 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由此可见, 培养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 必须通过理念更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等, 为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积极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 逐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一、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

管理学专家德鲁克在剖析管理行为的实质时深刻指出, 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性———创造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它对研究者提出了特定的要求, 如地质勘探家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冒险精神和诗人气质, 油田开发研究者需要精益求精、细中再细和攻坚啃硬的精神等。对于管理者而言, 一方面要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科研工作环境, 这就意味着员工拥有更多自主的工作权利、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和不拘泥于形式的工作方式, 容忍员工出现失误等;另一方面要搭建人才交流、知识传承的成长平台。在科研单位, 人才的成长和接替性显得尤为重要, 事关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 形成有序的人才交流和知识传承机制, 员工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 持之以恒地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 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何激励员工?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认为, 有四个驱动因素:个体成长, 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 约占31%;业务成就, 约占28%;金钱财富, 约占7%。可见, 对知识型员工而言, 自我价值实现、自主性和成就感更为重要, 但同时也希望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因此, 通过将员工的价值与待遇、业务成就和职位晋升有机结合, 形成良性的员工发展激励机制。在工作待遇方面, 对组织和管理者而言, 尊重员工的工作付出、成果, 设身处地地理解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度, 并给予协调和帮助, 这是一种员工非常看重的“无形”待遇;同时, 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工作价值评价体系, 提供多元的公平的价值分配方式, 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奖励, 不断满足科研人员的综合需求, 充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工作成就方面, 充分信任员工, 大胆压担子, 敢于分配给员工重要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给予与研究成果相称的酬劳, 及时对业务成就进行宣传和肯定, 提高优秀员工个人声望和形象, 成就员工良好的业绩观和事业观。在工作职位方面, 每个员工都希望个人事业蒸蒸日上, 自身价值实现“增值”。积极营造鼓励和信任氛围, 为员工个人愿景实现提供空间, 为员工展现才华提供舞台, 全力满足员工在职位、职称和地位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差异化管理

人与人是有差别的, 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员工有时候会让管理者“碰钉子”。比如, 随着近几年“80后”、“90后”员工的增多, 这也是员工群体差异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实施差异化管理, 不仅能实现管理与时俱进, 而且会大大提高管理实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行弹性管理。心理学家波诺玛曾经说过, 一个没有弹性的管理者, 可以说就是没有效率的管理者。在科研单位, 由于工作性质制约, 如在某段时间研究任务相对集中, 研究成果阶段性不强等, 在工作完成进度、考勤等方面, 会出现一些“不达标”现象, 只要是不影响工作总体进程和违背企业利益, 可以做“弹性”处理。二是实行差异化薪酬。以科研单位为主体, 比如地质勘探以储量、产量为关键量化业绩指标, 实行分块管理和分级分类量化考核, 将有限的薪酬预算向关键职能、关键个人倾斜, 拉大主体与非主体、关键与非关键、高绩效与低绩效的差别, 加大对科研单位的奖励力度,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和留住价值较大的员工。通过对员工自然情况 (职称、岗位、工龄等) , 工作环境 (生产一线、地区差异等) , 工作情况 (技术难度、完成风险等) , 创造的价值 (重大突破、一般发现等) 等因素考核, 实现薪酬的差异化, 从而形成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三是实行差异化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通过对员工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个人培训需求开展调研, 从员工个人利益和职业发展需要出发, 归纳总结出员工培训计划, 将同一类或相近需求的员工进行集中培训, 然后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考核和评估, 看是否进行再培训。这样形成一个差异的、持续的和回环的培训体系, 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四是尊重员工价值取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赢得他人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的最高追求。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员工发展需要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探讨未来的工作方向, 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赋予相应的职能和地位, 尽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差异化的管理环境下, 员工能找到合适的定位, 工作价值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有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业绩观, 并正视自身的差距。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中, 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取向为导向, 对员工进行差异化培训, 能使员工及时“充足电”, 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 进而达到人力资源开发最大化的目的。

四、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科研文化

企业文化, 旨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发挥着促进发展、凝聚人心和润滑关系的重要功能。在科研单位, 研究工作被称作“苦差事”、“良心活”, 员工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数字、软件、图表等打交道, 而缺乏人际交流。这种“纵向”发展、“横向”不管的现象, 长远看, 于工作于身心都不利。因此,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 培育一种优秀的文化, 不仅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员工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 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注重人文关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塑造阳光心态, 从心底理解、信任和关怀员工, 积极培育和提高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忠诚度,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文化建设, 建立工作交流和协调长效机制, 倡导和衷共济、成就你我的工作方式, 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和积极进取、追究卓越的学习氛围, 让广大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如家的温暖。二是塑造忠诚员工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忠诚员工而言, 这项荣誉是组织对他的工作业绩、投入时间、精力付出和人格品质的充分肯定。让忠诚员工政治上获荣誉, 经济上得实惠, 事业上快发展, 这无疑会对其他员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7.科研机构运用项目管理探讨 篇七

关键词:科研组织;项目管理;科研项目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开始尝试把现代项目管理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当中,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源于西方,其标准和流程虽然已国际化,在具体应用到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中时,这就要求现代项目管理国际标准同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相结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先解决科研人员的管理的问题,还应考虑如何使项目管理的矩阵组织形式适应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同时还要解决科研项目管理沟通问题。

1科研项目管理中科研人员的管理

科学研究的目的通过科研人员的创造性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科研产出,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需要以科研人员为核心展开,通过创造一系列激励、协调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取得科研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最终获得科研院所组织目标和科研人员自我价值的双重实现。

1.1科研人员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员工不同,科研人员是知识型员工,是特殊的群体。科研人员拥有深奥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自主独立性,他们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制于严格的管理。因此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就不同于一般员工的管理,他们需要柔性、灵活的管理,需要适当得分权和民主式的管理。由于科研人员的特殊性,对他们的管理既不能和其他项目人员一样严格要求,又不能对其放任自流,对其的管理有一个“度”的问题,这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

1.2提高科研人员有效管理的途径

1.2.1要使科研人员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要提高科研人员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重视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条件的同时更重视科研管理工作。我国的科研管理中,或者存在重观念轻数据的问题,或者存在重数据轻观念的问题。但是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对其的管理只能定量化和定性化的方法相结合。现代项目管理强调的是把整个项目众多因素的分解、量化,以便进行计算、调整,但对于科研项目中不可量化的因素或目标,只能进行定性地描述或要求。这对科研管理人员来讲,必然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1.2.2建立适宜的政策制度环境

科研人员也有利益要求,但这种利益要求不完全表现为物质需要,科研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精神的满足程度。因此,要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绩效管理体系。适度的科研目标、良好的工作氛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工作的重要性等都是激发知识层次和科研素质相对较高科研人员的重要激励因素,同时为防止由于竞争和压力带来的一些不利后果,如学术违规、利益侵占和不正当竞争等,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2.3注重在科研人员中培养项目管理人才

科研研究人员是科研项目执行的主体,人员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的主要原理之一是把一项时间有限和预算有限的活动委托给项目负责人,他有权独立进行计划、分配、控制。项目负责人行使着一种传统职能组织以外的综合职能,重视项目负责人的作用是确保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科研项目负责人如果仅仅是一个学术带头人,显然是不能做好科研项目管理的。只有经过专业的项目管理的培训,才能使科研人员成为合格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

2科研项目管理矩阵式的组织形式

2.1科研项目的组织模式

矩阵组织模式是项目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组织形式,它是职能式组织形式和项目式组织形式相结合的特例,极大的发挥了职能组织制和项目组织制的优势,又同时克服了各自的不足。矩阵组织的出现,既解决了项目进度的问题,又可以利用专业组的业务优势。

采用矩阵组织形式,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工作全权负责(掌握进度、资金分配、人员调动等),一切以项目为中心,有利于明确责任、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率,能够缩短项目周期。由于矩阵组织形式也具有项目小组的特点,矩阵组织可以充分用各学科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这样可以减少科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人员冗余,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可以节约项目成本。采用矩阵组织形式,参与项目的各学科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这样项目就会在质量、进度与成本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和平衡,有助于项目效益的提高。同时由于矩阵组织形式同时吸收了职能性组织和项目制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兼顾知识更新和项目进展速度的组织形式,因此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该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3科研项目的沟通管理

科研项目沟通管理是对科研项目周期内各种信息交流活动的管理,是对科研项目相关的信息、思想等传递、交流活动与过程的全面管理。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合同的方式确立,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项目组成员。对应于这一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的组织结构多为矩阵型结构,组织中的行政职能管理将大大减少,沟通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要保证项目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了解项目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沟通管理体系,制订沟通管理计划、保障沟通资源供给、控制沟通过程的实施。

3.1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实施和控制过程

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实施与控制过程是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核心部分,整个过程网络的输入是项目沟通计划书、沟通所需的资源支持、反馈改进等,最后输出包括项目记录、项目报告、绩效报告、变更申请、项目文档资料、项目结题、经验教训等。本过程又根据沟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诸多子过程,这些子过程贯穿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体现在项目管理的每个专项管理领域。每个子过程都包含输入、输出、活动及评估反馈。

3.2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类信息

上一篇: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下一篇:月亮也曾是“贼”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