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稿 海外学习实习

2024-07-13

采访稿 海外学习实习(共10篇)

1.采访稿 海外学习实习 篇一

那段时间在看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的书,碰巧采访的这位老师再碰巧得知其本科时代和赵林老师是同学。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因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吴建华老师的“才”与“情”、“光”与“热”

清代人张潮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 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情”二字。旅游学院的吴建华,正是有如此“才情”,如此“光热”的魅力老师。

才:扎实的功底

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朋友都能从吴老师的讲课谈吐等举手投足中被其“才”折服。吴老师说这种“才华”或“才气”是奠基在她读书年代扎实的功底上的。

“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思考!”听过老师课的学生总能感受到吴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离不开读书。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读书不能泛泛而读,可以集中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不断扩枝散叶,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即使谈不上专业,但你熟悉了,说话做事都会变得有底气。”通过对吴老师的采访,我们得知吴老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都是历史。吴老师以自己读书年代的经验建议“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广泛涉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包罗万象,对拓展思维,扩大个人视野更重要。”“对待学术,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胆识、毅力、严谨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吴老师曾为写一本专著――《雷州文化》而走遍了雷州半岛,为此总共花了七八年,老师说“在出发前要有充足的资料准备,然后以小学生的姿态,带着问题去调研。如此以来不懂的,错误的,空白的,就能得到由针对性的弥补。”

谈及当下大学生教育问题,吴老师有些激动:“都说广商的毕业生上手快但不耐用,为什么同样是大学四年,塑造出来的学生素质,发展前景如此不同?很多大学把教学方针定位为就业率,这固然有其现实因素的背景,但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实践固然重要,但理论和文化是基础,是一栋房子的奠基石,本科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校制度方针的因素以外,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所谓‘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身为人师,首先教育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底子打好了上课才能自由驰骋,任意飞翔。这又牵涉到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读书年代是否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是否经历过学术与文化上的修炼。”吴老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理论的兴趣。她举了自己的小孩为例,吴老师的儿子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香港大学的老师上课不太讲课,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主,吴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小孩读大学很忙,但不是瞎忙,主要是忙着读书。比如为了在一次课堂上能够有5分钟的演讲展示,她儿子连过年都留在学校读书!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大学实在太容易混了,而这一混就过去了。

对此学生也有责任。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学生只当应付;老师上课提问,无人响应。说到这里,吴老师有些可有些心凉:“其实师生是需要互动的,学生和老师都希望置身于热烈讨论而非死气沉沉毫无创造力的课堂,这样的氛围和条件,需要师生共同的创造和努力。”当然吴老师也经常自我反思,她也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

情:关爱年轻人

吴老师是广商引进来的资深教授,对待年轻人吴老师有个开放的心态。吴老师不仅对学生充当为“人梯”的角色,对年轻教师亦如此。她认为年轻教师的成长也需要上一辈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她敬佩很多比她强的年轻人,她更希望年轻人超越上一代,因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在众多的身份角色中,吴老师最喜欢的是教师,她以自己的原则和热情在教学与师生关系中践履着“为人师”的角色。

光:理想之光

一个人是需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吴老师说她现在依然有理想。在提及有关人生的规划时,吴老师指出:“人生不要规划。大学时代就给人生定下路的轨迹太早了,也太狭隘。当然,对于某一个领域,自己还是要有大致的方向,并且这个领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然后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其实好比“试婚”,吴老师称虽然自己不会去做,但不反对。对待人生就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不断尝试,人生的意义不就在走的过程中吗?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成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当然这不经意本身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功底。”

很多老师说吴老师有“书呆子气”,可是吴老师似乎挺享受这种“书呆子气”,“它不是说你只会死读书,不懂变通,而是因为一个人的关注点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兴趣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术或项目中了,哪里还会去想什么社会关系呢?”吴老师说她的儿子身高一米八,大学生了,可是大家都觉得他跟中学生一样。不是因为他生得一张娃娃脸,而是因为他依然是一颗孩子式的心,简单纯粹。吴老师相信“傻人自有傻福”,她对自己的儿子的期望就是“搞技术”。吴老师所言的“技术”可不是工具化的技工,而是既然儿子对理工科技有兴趣,就须静下心踏踏实实地钻研,好比居里夫人,在通往充满了奥秘与未知的科学世界的路上孜孜不倦,这种探索与发现的幸福与快乐,很纯粹,很充实,是只有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和追求才能体验到的。

吴老师最想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会做人和做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她认为“学校带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正面的思考,那些社会上的东西,你出去了自然会知道,可是在学校里就应该打好底子,以后面对社会、人生的精神底子。良心、正直这些美好的品质应该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啊,如果连教育育人的学校都被污染了,社会也没希望了。”

其实,真正搞学术的人何其不需要这种“呆气”和“傻气”呢?

热:生命的热度

吴老师是个很可爱还有些“孩子气”的老师,经常会流露出一些俏皮的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吴老师喜欢打乒乓球,她说读博士时期还给邓亚萍当过裁判呢。吴老师曾经只用三百块游澳门三天三夜,这份经验早在前几年就在学生中流传,并被无数学生实践。看来吴老师真的是一个很会生活的老师呢。吴老师说要懂得谦卑地对人对事,要以诚相待,热心地为人着想,不炫耀个人的“传奇经历”,不要摆架子,做一个值得朋友信任的人。这是生命的体温,生命的热度。那么怎样保持对生命的热度呢?吴老师反复强调,靠文化。

那么文化又是怎么修炼出来的?吴老师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接受别人的批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自我反思。“文化不能光靠教育”,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而文化又是全方面渗透的。我们所说的“有文化”不是说读多少书,拿了什么学位,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体现在其一举一动、穿衣打扮上,尤其是“为人师表”更要注意。比如人多坐电梯时,只要把皮包放在膝盖处,即可腾出多一个人的空位,这是细节,其实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点点滴滴都是文化。

这是文化的热度,亦是生命的热度。但愿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们都能在文化的熏陶中为自己添砖加瓦,添热加温,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亦是为我们共同的世界创造生命的热度。

才、情、光、热――构成了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们正是在吴老师身上散发出的“才”与“情”,辐射出的“光”与“热”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独立的思想,人格和美好的品质。吴老师自称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只是尽量地把自己储存的“才”与“情”,“光”和“热”最大的外化,她只是坚守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的最低底线。这,足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一个老师的才情与光热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亦是身为人师最大的价值与快乐所在吧

2.采访稿 篇二

南京银杏湖休闲度假区于江宁区谷里银杏湖大道520号,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分为游乐区、生态休闲区、高尔夫球场和酒店别墅区,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以生态为主题的游乐度假区。游客只要花一张门票的钱就可以玩遍整个生态园、游乐园、水世界等所有项目,包括暑期开放的夜公园,真正的物超所值。

2.给我们介绍一下从宣城过去的路线?

银杏湖位于南京的南边,距离宣城大约130公里,可驾车走沪渝高速,转宁芜高速,进入银杏湖大道沿指示牌行驶抵达。

园区在南京地铁S1正方中路站、3号线的秣周东路站,均有免费接驳车,往返接送游客。

3.景区目前的发展规划?

景区有两句广告词:阳光、森林、空气、水,欢乐、健康、迎幸福。打造的是适合全家人一起玩的乐园,即形象的“大手牵小手”,集生态、游乐于一体。

老年人可以在生态区爬爬山、散散步、做做深呼吸,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开发,景区负氧离子保有量达到8000个单位。

年轻人和孩子们可以去游乐园玩,高达60米的跳楼机、还有大摆锤、海盗船、摩天轮等项目,将刺激进行到底。这里还有世界上最长的梯形吊桥,全长220米,落差20余米。中国龙造型的激流勇进项目,几十米高的黄金龙盘卧在高处,十分壮观。夏天,我们也有水世界、黄金沙滩,直接把大海摆到了内陆。

4.那么多游乐园景点,你觉得大家选择银杏湖的理由是什么?

一票畅玩,游乐园、生态园、水世界,从早玩到晚。让游客感觉到物超所值。我们景区大而且全,区别于其他游乐园的是我们在游乐设施之外,以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

一张大门票进园,你可以玩到所有的游乐设施、可以畅游生态区各个景点、可以畅玩水世界、可以观看各类精彩演出、可以从早玩到晚上。

5.介绍一下银杏湖景区的几大功能区

游乐区有20多个大型游乐设备,有惊险刺激的项目如中国龙·中国梦、旋风大摆锤、过山车、跳楼机、峡谷城堡漂流等等,也有适合低龄儿童的双层旋转木马、摩天轮、青花陶瓷咖啡杯等等,安徒生童话剧场里面有四幕玩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国王的新衣、美人鱼、丑小鸭;我们的恐龙谷里面有成群的恐龙,在光电感应技术下,是会动会叫的;

生态是园区最大的特色,这里有四季盛开的各种花卉,如数万株茶花、数万株月季花、5百万株杜鹃花、千年银杏林、2公里长的樱花隧道、数万株红枫、几万颗黑松等等,有珍贵的十八罗汉松、有国外整颗进口的橄榄树等等,有多个湖泊均为一类水质,如天鹅湖、铭珠彩湖、爱情湖,动植物种类更是异常丰富:天鹅、野山羊、羊驼天然放养,白鹭、野鸡、野兔等随处可见。高尔夫球场依靠绝美的环境,是27洞国际标准球场,高水准高品质的管理服务成为南京独具特色的球场。

银杏湖别墅酒店是四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多为湖景、山景别墅,秉承山体、阳光、自然、纯生态的发展理念,极具特色。6.银杏湖游玩景点这么多,哪些是最值得推荐的?

3.采访稿 篇三

张宁新,女,出生年月1968.10,籍贯江苏,1985.9进入我校化学与环境专业就读,现担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重要成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心组副组长、江苏省职业教育评估专家等。

回首往事 难忘母校

张宁新老师当时在南师学的是化学专业,她在南师大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入学比较早。是1985年进校,1989年毕业。毕业后张宁新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在学校工作了十年时间后,后来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参加了南师大与南京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教育硕士培养,回到母校南师化学与环境学院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学习。

对于在南师大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张老师坦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的变化太快了当时所学的一些东西,有很多与她现在的工作关系并不是很大,南师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当时的南师大还没有现在宽敞广博的仙林校区,学生们都是在老校区随园读书,谈及随园校区,首先固然是校园之美,美不胜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伴随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本质上就带着大学教育的深厚文化底蕴。所以经过这两个阶段的熏陶,张老师认为其间对她影响最深的就是这种校园氛围,这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合作的氛围,而且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氛围、团队合作的氛围。

回忆起80年代的求学经历,张老师对那时她的老师们感慨颇深。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阴暗潮湿的200号楼就是化学系同学们常年学习和实验的地方,一走进200号,那种化学系特有的刺鼻气味就会拂面而来。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简陋的硬件设施下,老师仍非常认真的传授知识,那样的敬业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影响了包括张宁新在内的所有化学系学子,使得当时化学系出来的学生,都继承了一种朴实、勤恳、注重效率、不玩花架子的精神。

要说那一位老师、哪一件事迹使张老师最为难忘,那要数现在已经退休的周志华教授了。张老师的本科毕业设计就是在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当时的周教授刚从国外回来,毕业设计的课题就是其从国外带回来的最新课题——颜色与分子的关系,作为学生的张宁新当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研究,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一本字典样厚度的英文原版参考书,周教授要求她尝试着翻译,学习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撰写毕业论文,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而在周教授的支持下,这个课题最终得以完成,不仅如此,参加设计的学生在外语方面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十年后,当张老师再次回校学习时,再一次遇到了周志华教授,并跟随他完成了硕士阶段的毕业设计。回忆到这里,张老师不由的笑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教师理想 经年不改

当问及张宁新老师在大学时期对未来工作的设想时,张老师的语气异常坚定,她回答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教师以外的其他职业,这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张老师从没有怀疑。

这或许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她刚懂事的时候,家人谈论小孩子未来从事的工作时,就鼓励她向妈妈学习,当一名老师,这件事在小宁新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她并不是像有的孩子一样在小学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着“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老师”,这些孩子也许仅仅是写写而已,她并没有写过这样的作文,但真正的理想从来不曾放弃。所以,成为一名老师,对张宁新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在高考填志愿时,也没有太多犹豫,在很多人纠结于选择什么学校或专业时,她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上师范类学校、师范类专业,作为一个南京人,南师大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从89年毕业至今,张宁新老师从事这份职业已经20余载,其间从未放弃、动摇。回忆毕业的时候,恰逢南师大的分配改革,毕业生可以选择不做教师,当时的同学中也有很多选择了进入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张老师却丝毫不受影响仍然坚定自己的职业追求,此时我注意到了张老师脸上露出的一丝坚韧与自豪。

前人寄语 赠言学子

刚进入大学不久的我们,内心多少有些迷惘,这个学校、专业真的适合我吗?我以后的工作是否还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呢?听到我的倾诉,张老师说,这样的心理在近年来其实非常普遍,而关键在于迷茫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我。大家所迷茫的只是今后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这是可以的,而“自我”指的是什么呢?有的同学以为,既然不知以后如何,那么大学四年玩玩就好,可能大家觉得学着某一份特定的知识并没有多大用处,可能以后并不会从事相关的岗位,但是,任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养成都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就妄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的只能是一汪无源之水。就比如我们现在所做的社会实践,有的是与专业相关的,有的是与专业无关的,但不论是否有关,只要参与者真正投入精力,必然会有所收获。也许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准备采访提纲、撰写新闻稿等是与我们中文专业有关的,而前期与被访对象的沟通、甚至是寻找采访地点的过程,这些与我们的专业并不相干,但我们从中必然都得到了收获,比如寻找陌生地点的能力、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所以说,迷茫是正常的,但不能在迷茫中迷失自己。

同时,迷茫还可能有另一个原因,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关。高中时,为了考大学大家可能都抓得很紧,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在家有家长监督。而到了大学,没有人再会去监督我们了,因为对于人生来说,我们已经跨过了一道坎,已经长大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的学生整天吃喝玩乐,也许这样今天得到了快乐,但今天酿下的苦果,四年之后就要偿还。

张老师认为,现在的学习也应与高中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眼界。学习所要学的其实是学会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想要把方法灵活运用,靠的是自己努力。其次是自己要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态度。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极为迅速,可能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到毕业时已经过时了,那么剩下来的是什么呢,剩下的才是“关键能力”——这是在以后工作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方法能力、态度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除了具体知识的学习,课外经历也变得尤其重要,课余时间参与过那些实践、发表过那些文章等等,这些都决定了个人的素质。

就业问题 全新解答

过去大学生数量不多,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是十分骄傲的事情,而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毕业就是失业”,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择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我向张老师提出疑问时,她的回答却让我有些意外。

张老师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也许是国家的宣传并不到位,普通大众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或许不了解,这其实是国家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改变。过去。大学生这类高等教育是属于精英的教育,每年招生数很少,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能通过高等教育,当时国家计划分配,是因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少,而工作岗位有需要这些人才,所以他们才能全部分配掉。为什么大家现在觉得大学生多了,工作也难找呢?很多人埋怨国家招生过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其实是大家没有理解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转变,现在已经从过去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转变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指标,要求国家受教育的人口达到百分之三十。从百分之三到三十,比率增加了六到七倍,这给国家带来的是什么呢?让跟过人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是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与就业挂钩的,过去包分配就业是与精英教育挂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和国民素质整体提升挂钩。另一方面,国家的就业方式也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方式。

后记:

4.社团联采访稿 篇四

A.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B.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以上两句是于丹教授的名言,送给同学们共勉,同时来引出我们今天的采访内容。

A.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校团委的细心指导下,在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代代社团人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社团日益繁荣。而我校社团联和会是引导全校学生社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联合组织,是全校学生社团的忠实代表。随着社团的发展,社团联和会也应增强服务意识,拓展与社团交流的平台。

B.因此,今天我们请来了社团联的主要负责人——陈明川学长,来和我们一起分享社团联的风采,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长的管理经验与思维模式,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的来了解社团联吧!A.学长好,首先我们想知道的是:每个组织成立都有它的目的性,那么您能和我们讲讲社团联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陈:、、、、、、B.感谢学长的介绍,我想原先对社团联并不了解的同学们,现在也应该由模糊到逐渐清晰了,想进一步的了解吗?那么就让我们接着往下收听吧!学长,每个组织的成立我想不仅仅只有总的一个领导人吧,那可以和我们谈谈你们社团联的机构组成是什么?以及这些这些机构组成的职能是什么、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可以简单的介绍下吗? 陈:、、、、、、A.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机构的成立都有它的目的性,都有着他们各自的分工,也因为这些合理化的分工才会使得工作更加的简洁与轻松,避免不必要的烦乱,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除了平时的工作以外,你们社团联的常规活动有哪些?是否有着自己的活动内容与方式呢? 陈:、、、、、、B.活动确实不错,我相信这些活动的举办会更加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大家的生活过的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同时我们也能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展我们的视野。那么,学长,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您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陈:、、、、、、A.是的,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想出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得工作更加到位。说到社团联肯定和社团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你能和我们介绍一下,社团和社团联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吗? 陈:、、、、、、B.这样一来,我们就更了解社团与社团联的关系了,那目前来说,你们所负责的社团有多少个呢?其中有没有较为突出的社团,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A.是的,一个积极进取的决策者会为社团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与冲劲,这也是社团能成为突出或者优秀社团的原因之一。另外,社团人员流失情况是一个很常见但是也很难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你们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陈:、、、、、、B.为了促进社团的发展,社团联合会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每个社团都有基本的活动经费,除此,一些优秀社团我们还适当的增加他们的活动经费,以便他们能搞大型而出色的活动。同时,为了鼓励社团的发展,我们推出了优秀社长、优秀社员和星级社团的评选机制,最大程度上促进社员活动的积极性。这块也是你们负责的吗?你们是如何做的? 陈:、、、、、、A.社联以优秀的管理理念,聚集了强大的战斗力,树起独特的行动指引。社联扎根于各社团,本着立足社团、服务会员的精神,发扬民主,协调管理,监督各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此,你们是采取哪些措施的呢? 陈:、、、、、、B.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原本比较沉闷的学习空气会变得更加清新起来,同学也会纷纷选择自己喜欢、有兴趣的社团参加,活动积极,使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使同学们课余时间过得更充实了。因此,也就不会再出现上面讲的人员流失现象了。以你对社团联的了解,认为它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自身呢? 陈:、、、、、、A.存在不足是必然的,但只要能正确的认识与对待不足,在大家的相互合作与配合下,一定能够解决存在的不足,从而使社团、社团联办的更好,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与辛勤付出下,社团联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那么,学长,你是社团联的相当于领导人了,您对学社联的近期工作有怎样的评价呢? 陈:、、、、、、B.通过学长的介绍,我们知道,干事们的总体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当然也是非常辛苦的,不单单是社团联的工作,同时也涉及到各个社团的工作,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那么你有什么需要对干事们说的吗?以及对社团联今后的展望如何? 陈:、、、、、、A.可以看出,学长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干事们的信任与期待。通过以上的采访,我们对社团联的了解不在像先前那么模糊了,我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采取的是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部员们在一起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敬互爱,互补互助,而工作起来又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这也正是我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能够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精髓,也是社团联合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校团委的带领下,在不断输入新鲜力量的支持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力量日益壮大;在社团联合会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会更加精彩,更加具有特色!新的时代,充满活力,也蕴藏挑战。社联工作将在院团委的领导下,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共同建设优质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切实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办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树社团新形象。

A.让我们共同期待,社团联以及社团的明天更加美好,越办越精彩!

5.媒体采访稿 篇五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2013乐清“健康有源·养生有方”大型公益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州作为浙江经济发达城市、重点工业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越来越多的特色饮食餐馆、娱乐休闲模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不断的改变着温州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而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社会应酬和生活经济压力,使人们成为满负荷运作的机器,由此引发的各类健康问题不断的困扰着我们,成为我们健康生活和事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如各类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肩颈疾病、腰腿痛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各类疾病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面对当前各类疾病日益肆虐的态势,温州足疗保健行业协会乐清分会联合健康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将在2013年5月26日乐清xx地点举行《关爱生命·关注健康》2013年乐清市“健康有源•养生有方”大型公益健康普及宣传活动。活动将邀请国内知名养生专家、康复理疗专家为乐清市民现场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的日常预防和康复保养,并免费为乐清市民进行现场诊疗公益活动,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困扰。同时,活动现场当天乐清各家养生馆工作人员将现场为市民提供各类足疗、推拿、修脚、刮痧等多项养生项目体验活动。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的财富,而这“财富”在现代人们的身上正在迅速的流失。因此,开展此次公益活动目的,我们旨在为广大温州市民提供健康品质生活引导及与医疗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社会各界重视自身健康问题,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广大市民的健康状况,使更多的市民朋友告别疾病困扰,使我们民族的未来健康发展,为创建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提供健康服务,切实地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营造出温州浓厚的和谐、文明、健康、崇尚品质生活的氛围。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参与健康公益事业,希望把健康送给每一位温州市民,力求在全温州范围内向广大市民朋友推广健康理念,普及健康养生知识,从而达到全民参与、预防为主、人人参与的目的,从而唤醒广大市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让我们的社会变的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家庭更加和睦。

欢迎广大媒体朋友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6.采访稿 篇六

【校车开学能用否】

“嘀嘀嘀,嘀嘀嘀”伴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安徽芜湖南宁永安首家专业校车服务公司的客服们忙碌的回应家长的来电。总经理吴华笑着对记者吐槽公司的电话被打爆了,学生家长为什么这么着急呢,他们是在问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安徽徐镇、弋江、籍山三个镇这3个镇的孩子上学、放学的接送是个积压多年的问题。因为路远、家长工作忙等各种原因,许多孩子上下学无人接送,当地很多私人面包车车主就趁机接送孩子来挣钱,然而这种私人小型面包车非常不安全,事故频发,而且秩序混乱,给当地交通带来不便,家长也左右为难。

安徽芜湖南宁永安专业校车服务公司刚成立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被家长寄予厚望。都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现在,专业校车公司的成立,就满足了家长们对校车安全、方便的需求。校车公司今年9月能否使用也就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吴董回应道:“今年9月保证这三个地方的孩子们都可以使用校车。” 【乘坐海格校车 安心整个学期】 公司成立后不久,就在海格客车公司迅速购置了37台校车。该校车公司服务的三个镇,有7-8个学校的4000多个学生乘坐,针对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童,凭借专业的态度、安全的服务和严格的流程来让家长放心、孩子舒心。吴董谈到,这个地方还有众多学校未配有校车,学生远远不止4000个。校车产业一旦做大,那就会辐射周边,带动校车文化的发展。家长一个学期需要缴纳八百元,签约就能乘坐安全的海格校车上下学。总经理吴华特地强调:“专业校车服务公司就是要在这个专字上下功夫,之所以看中海格,就是因其安全、专业、智慧特性与行业内的好口碑,这恰好契合了我们服务公司的品牌内核,尤其是G-BOS智能系统和让家长能实时了解孩子上下学情况的打卡设备,让家长完全放心。”记者也为当地的孩子感到高兴。

校车司机的招用要求是极其严苛,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考取证件后,3年内不得有不良记录,1年内不得超员超速,而且要去交警大队、乡镇府、市政府、公安局等11个地方盖章,最后由大队长签字,才能做校车司机。在这方面,吴老板承诺把学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绝不打折扣。公司还配置了1-2名随车看护员,这是超越了一般校车的最高配置,除了学历、年龄、身体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验,有爱,部分看护员就是司机的家属,司机也都是当地人,熟悉当地的路段,这在当地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政府学校齐帮忙】

提交了校车方案后,学校为表支持,特意错时上下学,让校车能够多次接送。政府也提供了校车通行证、线路牌来,给予政策上的补贴。尽管有较高的运营成本,但是校车的发展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造福社会 回馈于民】

7.老师采访稿 篇七

学校:xxxxxxxxxxxxxxxx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xxx 班级:2010012201 学号:201001220120

一、访谈提纲

(一)、访谈主题:成功人士访谈

(二)、访谈目的: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我不这么认为。通过访谈能让学生们了解当代体育课的现状以及了解现代老师的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加重视我们的体育课,更加关心我们的老师。

(三)、人物介绍

1)、采访人:xxx,桂林xxxx学院工商管理系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2)、被采访人:xxx,1989年进入桂林市业余体校网球队、原中国网球学校教练、北京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网球教练、中国外交部网球协会主教练、重庆市网球专业队主教练、《网球天地》杂志技术总监、现任职桂林xxxx学院体育老师。

二、访谈笔录

采访稿

采访时间:2012年6月15日 采访地点:桂林xxxx学院网球接待室 采访人:xxx 被采访人:xx

曾:李老师,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做这次的采访。李:哪里,这是我的荣幸。

曾:为了不打搅你更多的时间我们直接进入我们的主题吧。李:不用那么认真严肃吧。

曾:呵呵,我只是觉得有点别扭还有一点点小紧张。李: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就可以了。

曾:喜欢运动和热爱运动是两回事,是什么契机使你认为网球可能会和你结缘?

李:小的时候吧很调皮,喜欢运动,什么运动都想去尝试一下,但是总觉得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直到第一次接触网球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可以说那时就像你们现在年轻人说的对它“情有独钟”。

曾:李老师真幽默啊。那您为什么当教师?

李: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教师,再加上自己热爱体育事业,喜爱体育运动,愿意为体育事业奉献终身!喜欢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另外当教师是因为我喜欢有出错的自由,有吸取教训的自由,有激励我自己和我的学生的自由。曾:教师在您心目中有什么意义?

李:教师吧应该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要有高的理想。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曾:您心目中的体育课是什么样的?

李:一节好的课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体育课也是一样的。其次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并且培养一些体育“精英”。体育课不是增加学生负担的课,它是一节运动课,而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灵活的大脑协调能力。

曾:据我了解你当初选择当初你好像是念法律的,后面转入网球事业家里同意吗?

李:我的家里人都是比较尊重我自己的选择,他们希望我有自己的想法并为之努力奋斗。就像大多数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自己选择读的也许并不是自己熟悉的自己喜欢的。之所以选的是法律后来转入网球这一块,我想是我自己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吧。

曾:据我了解您当年在业余体校网球队以及外面担任教练成绩还是不错的,最后选择了任教而没有做一名网球业余界发展,这对您会不会有遗憾?

李:我觉得没有什么所谓的遗憾之所,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什么是鱼?什么又是熊掌?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熊掌。选择教师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曾:从教这么多年,我想您最大的欣慰自然是桃李满天下,学生们出了成绩您更是功不可没。您能给我讲讲关于您和学生的故事吗? 李: 在2010年9月份我自己组建了自己的网球队,刚开始的时候有接近四百的同学加入到选拔的队伍。我每天早晚六点跟他们一起锻炼,风雨无阻。有时候我们会组织一些郊游、聚会、我们一起打比赛、一起玩耍,就像一家人一样。我的选拔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坚持能留下来的学生就是队员,到最后又十多名同学坚持了下来,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曾:觉得教学压力大不大 ?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教?

李:我觉得还好吧。毕竟体育课是比较活跃比较自由的课堂。我觉得没有所谓的难教的学生,只要你是我的学生,来上我的体育课,我就会有办法让你动起来,让你喜欢我的网球,喜欢我。曾:请问老师您对未来的体育课有什么设想?

李:其实刚刚我已经说了一些了,我希望体育课能够实行“分类教学”。所谓“分类教学”就是把兴趣相同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学,这样能够使体育课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我现在也有很多困惑。如果要真正实行起来,我知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场地,师资力量,和学科安排方面的“阻碍”,使得在近段时间实现这个愿望有些遥不可及,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需要时间去完成场地上的增加,师资的扩大和课程的统筹安排,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你们就能上到我们心目中理想的体育课了。

曾:老师您认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是否有待加强? 李:这个问题很好,问到我心坎里去了。现在的学生由于受课程的压力体育运动时间普遍较少。正常的中学生每天应该保持一小时的体育运动,但是现在如果没有体育课,就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就以国外学生为例子。国外的学生大都只上半天课,还有半天就是分组的课外体育活动了。我国现在的教学方式属于硬式教育,无法像国外那样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现在的老师都很困惑。曾:老师您对当今教学有什么看法?

李:作为我,是很想满足学生要求,但是受到条件,教学制度的限制,我不得不“照常办事”,导致现在有很多学生无法上到理想的体育课。曾:学校是否有可能举行网球比赛和组织网球队?

李:我想会的。我们体育老师很愿意为你们举行一些体育方面的相关活动。但是由于你们现在课程紧张,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比赛一些体育活动,除了运动会以外,你们几乎没有体育比赛的机会。仍然是因为受场地的限制,现在网球比赛已经慢慢的开始我们这边的人们了解,也逐渐热来了,我相信在不就得将来网球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曾:下课后您一般忙些什么?

李:我的大部分下课时间都是跟学生在一起,我教他们打球,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去比赛,一起出去娱乐,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的心态也跟着他们一起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了。其他的时间就和老师们打球,管理我的网球场。

曾:采访即将结束我想知道在上一周的大学生网球比赛结束聚会上听说你说了一个十分钟的总结很精彩、很有哲理,也让俱乐部的成员很感动。我也想知道具体是什么内容,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李:其实就是我的一些经历总结、感想以及未来的规划还有对学生的建议,以前就跟你们说了好多,你回去慢慢想估计也想的起来。曾(起):好吧,谢谢李老师跟我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今天就先采访到这里了,谢谢徐老师。

李(起):我的荣幸,以后有什么话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嘛。曾:我会的,李老师再见。李:再见。

三、总结

老师说,他无法满足学生的很多要求,这原因有很多都是因为我国现在实行“硬式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都很被动。可能“主课”老师感觉不到,但是同样是课程的其他“副课”老师却深有体会。现在40分钟已经不够老师来完成他想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也就反映了一个中国学生所学虽多,但是所学不够扎实,要是在以前的“武林江湖”那就属于“杂派”,有时“杂派”也能出人头地,但毕竟是少数,我觉得现在中国教育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使中国学生能像外国学生那样全面发展,既不耽误“主课”,也不影响“副课”?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中国教育界将焕然新生,重现生机!

8.十佳歌手采访稿 篇八

2十佳歌手大赛已经是我院的传统比赛了,相比往年您觉得今年有什么亮点吗?

3您觉得在这次比赛中,无论是在选手以及会场布置或比赛其他方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很多类似的活动,你认为这些活动在弘扬校园文化和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5我们都知道十佳歌手大赛是一个可以尽情展示选手才华的舞台,您在台下是否发现哪些选手具有成为明日之星的潜力呢?有没有什么话想对热情的同学说呢?

9.毕业晚会采访稿 篇九

2、毕业有想过去西北地区发展么

3、对于学校有啥想提的意见

4、如果让你选,你最想回到大学的哪个时期

5、对于你的舍友,有啥话想说

6、白天、夜晚的华电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7、华电哪栋楼回忆最多

8、对华电恨多一点还是爱多一点(最恨什么 最爱什么)

9、最喜欢哪个食堂(有什么菜无法忘怀)

10、对深夜爆满的自习室有什么想法

11、大学四年哪一个学科让你最痛苦(为什么)

12、华电带给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13、你的舍友有没有值得吐槽的怪癖

14、你觉得你这四年中,最浪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15、对华电的第一印象

16、四年之后对华电的印象有哪些改变

17、最不舍的地方

18、说到毕业,第一情感反应是什么

19、如果可以,你还会选择毕业后继续和舍友住在一起嘛 20、华电四年胖了多少

21、上过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10.创新创业采访稿 篇十

——从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谈起

9月24日,《华商报》报道了这样一则很有趣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说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一个叫庄栋的研究生辞去了年薪20余万的世界500强外企部门主管的职位,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卖凉皮的新生活。

支持者们认为:该为他的勇敢点赞,前后的落差更加证明了小伙的勇气与决心。再说他的目标并不是简单摆摊卖凉皮,而是打算借助互联网干一番大事业。而反对者认为:虽然说工作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是,对于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的庄栋来说,辞职卖凉皮,确实是不明智的选择。卖凉皮科技含量低,用得着一个研究生吗?这是大材小用,也是浪费人才。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焦点一: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蔚然成风,像庄栋这样的研究生并不是个例,老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您对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理想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的学生也踏上创业之旅,您会对他有什么样的建议?您觉得科研人的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如何发挥最大的协同作用呢?

焦点二:清华的新生常常问施一公老师:“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他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时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我很好奇,老师,那您做科研的过程中会觉得很苦吗?面对有时候显得枯燥乏味的科研生活,您觉得当代科研人需要具备哪些品格才能把研究做好? 现场互动环节(观众提问,老师作答)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下一篇:浅谈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