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2024-06-19

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共10篇)

1.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一

求百分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生活中常用的百分率的过程。2.理解发芽率、成活率等各种百分率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球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3.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比较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百分数的转化。教学难点: 感受分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来自农村啊?(生举手)

师:有这么多人来自农村,那你们有没有观察玉米种子和高粱种子的包装袋?

生:包装袋上有纯度≥96%,发芽率≥85%。„„ 师:这些百分数又可以叫做什么? 生:百分率。(学生说出来要给予表扬)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百分率。(出示课题:求百分率)

二、讲授新课

(一)发芽率(教学例题)1.师: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 师:你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率?

师: “发芽率”是什么意思?纯度≥96%和发芽率≥85%是什么意思? 2.出示农科院作种子发芽试验的数据。师:从这个表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要求发芽率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试着计算)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如果你要购买种子,购买哪种?为什么?(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3.师:你能说一说发芽率的公式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试验的种子数×100%

(二)成活率

1.出示育才学校师生连续三年植树情况统计表。师:从统计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 “成活率”是什么意思?

师:聪聪说“2003 年只有 1 棵没有活,成活率是 99%”聪聪说得对吗?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聪聪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3.让学生进一步说出成活率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一)课件出示第 1 题。

师:出油率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发言)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

(二)课件出示第 2 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三)课件出示第 3 题,先弄清题意,再计算。

(四)课件出示第 4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件出示第 5 题,让学生自己计算,老师辅导基础差的。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

三、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3.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能力目标: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张丽家五一刚搬入新家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1)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的。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特别是计算504—335需要连续退位,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而十位上的数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这样十位上就成了十个十,个位再从十位上退一,十位上就得九个十„„

2.把算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表内。3.读一读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学校有40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其中有380人是学生。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824—631 470—238 665—158—327 495—189 204—132 951—560—183 3.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4.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

量筒 量杯 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2.生生、师生交流。

3.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物品是用毫升做单位,有的物品是用升做单位,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习了解升和毫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二、小实验

1.师:上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满?下面我们分组做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2)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3)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4)小心不要打碎仪器 也不要伤到自己。

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了解1000毫升也叫1升,从而得出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

三、练一练

1.第1题:请学生读出图片上的数据。

2.第2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师生交流。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 1 L=()ML 3 升 =()毫升 5升 =()毫升 4000()升

8000毫升=()升

L是()个 1000 mL 也是()mL

2. 在 里添上“〉” “〈” “=”。

6000 mL()7L 3 L()300mL 3.从自己家中找出几种能装液体的物品,记录它们的净含量。

5.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五

《圆》这一单元已经教学完毕,并且已经测验,从平时的练习、作业以及测验的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计算公式不能熟记,不能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部分后进生身上,例如他们在已经周长求圆的半径时,老是直接用周长去除以2,还有就是经常用3.14乘以直径的平方来求面积。

2、计算能力的薄弱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很大的障碍:由于在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圆周率取近似值3.14,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断出现某数与三位数相乘,除数出现三位数的除法。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少同学就表现出计算能力的薄弱,往往一个题目就计算要经过反复的订正才能正确。大大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效率。

3、对组合图形、阴影部分周长或面积理解错误: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组合图形、阴影部分认识不足,导致出现多算或者少算的`错误,还有就是求面积的运用了求周长的式子,反过来也其然。

4、对面积单位和周长单位不够重视,学生好象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求面积的计算结果都经常用长度单位。

补救措施:

1、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他们多进行简单的练习,重点让其掌握简单的知识。

2、严格要求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作业和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尽量面批,让其改正错误,杜绝粗心大意,乱写单位的习惯。

6.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六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建构方位知识,并且在运用知识、服务生活环节中,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学生的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因此从东、南、西、北的方位,拓展到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在自主探究、运用知识环节,注重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成功愉快的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具准备:课件一套、指南针、正方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如果你外出旅游,迷失了方向怎么办?(生答略)

2、你们的方法很好,谢谢你们!你能指出教室的哪一面是北吗?借助指南针我们全体起立,伸出右手指一指,北面在哪儿?南面呢?西面、东面呢?

二、做游戏,辨认方向。

1、让学生一齐依次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师说出方向,学生指出相应方向。

3、贴卡片。师手中有四张分别写着东南西北的卡片,让四名学生任抽其中一张卡片贴到相应的墙壁上,其他同学做裁判。

4、游戏。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面向不同方向,然后听口令做游戏。(1)面向东的同学请站起来;(2)面向西的同学请拍拍手;(3)面向南的同学请举手;(4)面向北的同学请挥挥手;(5)依次听口令坐下。

(设计意图,贴卡片和做游戏都是用学生乐意做的方式看学生对方向的辨认速度和巩固对方向的辨认,在游戏进行的顺序上渗透方向的相对性和固定性)。

5、体验方向的固定性、相对性。

(1)给一个方向,指出其它三个方向。

认真听老师说话的规则。师示范:老师面向东,那么我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说对了吗?让同学们按规则说一说,再面向另一个方向说一说。

(2)师要求同桌面对面而坐,按刚才的规则说给同桌听。(3)指名按以上规则说一说。

(4)不看着这四个方向,给出一个方向,说出其它三个方向。

师:老师把你的眼睛捂住,不让你看着周围的事物给出一个方向,你还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吗?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表演?喜欢这个游戏的可课下和你的小伙伴玩一玩,注意别把眼睛捂疼了。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被一个有关方向的问题难住了,请大伙帮帮忙,行吗? 师:我好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也在上二年级,一天,我碰到她,她说:“阿姨,我搬新家了,我好开心,你知道现在我家在学校哪边吗?”我说:“我也替你高兴,那你家在学校哪边啊?”她是这样说的:“我每天早晨迎着太阳去上学。”咦!她家在学校哪边呢?

(四)、课后练习。

1、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每天早晨背着太阳来学校,傍晚放学对着太阳回家去。他说的对吗?

2、一次我去邢台,下车后迷失了方向,我看看时间正好12点,我一抬头,太阳正向我微笑,我一下子找到了东西南北。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做到的?

(五)、评价、自我评价。

1、我们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2、太阳公公常常给我们指明方向,自然界还有许多事物能告诉我们方向(如:北极星、树的年轮„„),课下同学们再搜集一下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还能告诉我们方向?他们是怎么告诉我们方向的?(六)板书: 认识方向:

东、南、西、北。

教学完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非常重要。本课教学,通过有效的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如果你外出如何辨别方向?

7.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七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

“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 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1厘米=1cm 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

3、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1厘米有多长,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图钉的长是1厘米,我的拇指宽是1厘米等,帮助学生对1厘米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现,让学生找到测量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测量中有效的规避这种错误的做法。

4、认识几厘米

① 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 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

3、0—

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 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牢固的认识,并对厘米这个概念印象深刻,然后拓展延伸,教会学生找到2、3、4厘米,用手比一比,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长度有一个自我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4页,练一练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3.1厘米1厘米的数,数()次是5厘米。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 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1.计算

13厘米-9厘米=()厘米 38厘米-7厘米=()厘米 20厘米+9厘米=()厘米 15厘米+8厘米=()厘米 2.先估算,再测量

数学书厚约()厘米,实际厚是()厘米。你的手掌宽约()厘米,实际宽是()厘米。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

直尺上的“0” 表示起点,测量物体长度从“0”开始。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认识、感受1厘米

(1)食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

(2)直尺上从刻度0到1,2到3,......都是1厘米。

8.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八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级和亿级的数。

3.记住数位顺序表。

4.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5.善于与他人交流学习过程与结果。

6.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勇于实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建立数感

1.感受1万的大小

2.感受更大的数

3.学生举例

(二)

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三)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万大的数,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5万、7千万、8百万、9亿。

2.在计数器上出7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地边拨边数,数到1300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4.填一填。

(1) 十万里有( )个一万,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

(2) 一千万里有( )个一百万,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

(3) 万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 )位;千万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5.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这个数。

观察计数器上的数,同桌互说这个数的2、3、4、5、6、7、8、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6.算一算。

(四)全课总结

9.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数,体验出数数的不同方法,培养同学们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数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做事认真的习惯。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图片 花生米。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创设

同学们,下课的时候老师布置大家数一数教室门窗玻璃的块数,谁来说一说一共多少块?

生:一共34块。

都是谁数的是34块?(数对的举手)看来同学们都能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来正确的数出物体的个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数,看哪位同学这节课将成为我们班的数数小能手.大家看,(出示41页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邮票,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你们能够数出邮票的张数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41页,自己数一数,数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一共有多少张邮票?(通过数出教师的玻璃的生活情境入手,加强了数数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评选数数小能手的评比活动,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二、问题探究与体验

1.在学生自己出声音数,数完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可能回答出:

我数的一共是100张邮票,我是一张一张数的。

我是10张10张数的,一共是100张师问,因为我发现每行邮票都是10张,所以我就10张10张得数,10、20、30……100。

教师引导学生用10张10张的数的方法数邮票。2.探究研讨其他的数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都数出了一共有100张邮票,大家数的都很准确.老师这还有两串非常漂亮的珠子(出示42页珠子图),漂亮吗?(漂亮)你们想不想数出每串珠子的粒数?(想)请大家打开书42页,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再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多少粒,看谁数的又准又快。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得出:教师及时评价。

我发现第一串珠子都是2个红的2个绿的, 2个红的2个绿的……所以我就2个2个的数,一共28粒。

(师评价)我发现第二串珠子都是5个绿的5个红的, 5个绿的5个红的,……我是5个5个数的,再加上最后的3的珠子,一共53个珠子。

我是1个1个数的,一共53粒珠子。

我是10个10个数的,因为都是5个绿的5个红的,是1组共10粒,10、20、30、40、50、51、52、53。一共53粒珠子。

刚才很多同学发现珠子都是5个绿的5个红的,5个绿的5个红的……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一起数一遍。(齐数)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都准确的数出了这两串珠子的粒数,老师这还有1串珠子(出示第3幅图)大家打开书42页,看第三串珠子图,看谁数的又准又快。

教师在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数数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及时评价。

一共80粒,我是1个1个数的。

一共80粒,我是2粒2粒数的。

我数的也是80粒,我是10粒10粒数的,因为我发现珠子是1粒红的9粒绿的、2

粒红的8粒绿的、3粒红的7粒绿的……8粒红的2粒绿的,所以我就10粒10粒的数。

3.教师归纳小结:

刚才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很多数数的方法,有的是1个1个数的、有的是2个2个数的、有的是5个5个数的、有的是10个10个数的,同学们可真聪明。大家看,这还有两幅图(出示43页练一练第1题)大家完成在书上。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内容。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数数。体现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三、实践与应用:

1在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些花生米,请大家先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粒,再轻轻的倒在桌子上数一数实际有多少粒,数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在学生估计、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找5~6人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2完成练一练第2题数蚂蚁。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

然后引导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找4~5人)

3.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我们班的学生数

10.2017冀教版数学六上《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2.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

P 36——37,完成练习四的铅笔填书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1、2题,多媒体展示插图。(1)多媒体展评学生的预习作业。(2)学生订正反馈。(3)教师小结解题策略。2.练习四第3题

(1)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2)多媒体展评学生的预习作业。

(3)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四第4题,多媒体展示插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2)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2.练习四第5题,多媒体展示插图。(1)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2)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3)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进行解答。3.练习四第6题,多媒体展示插图。

(1)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2)把2号杯、3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2号杯、3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三、思维训练 完成思考题的解答

1.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和交流。2.指名汇报讨论的结果。3.教师归纳小结。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与预习自学比较,谈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

上一篇:保证书英文下一篇:成交客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