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2024-11-14

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精选9篇)

1.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一

摘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做好高校人才工作是高校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充分认识人才对于高校各项工作重要意义的同时,做好“四个衔接”,以把好政治导向、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和搭建人才成长创新平台为路径高质量完成高校的人才工作。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是一篇举旗定向、描绘蓝图、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作为高校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式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核心在于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人才强国大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做好高校的人才工作,是新时代高校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做好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人才已成为影响国运兴衰所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1.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亟需人才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各项工作的论述中多次、反复提到“人才”二字,广泛涉及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党政管理、企业、文化、军事等领域;此外,报告还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中,甚至其他六大战略都与人才密切相关,都需要人才作为实施战略的基础保障。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求贤若渴、广聚英才的使命和初心。我们党已深刻意识到,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人才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从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升格到了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直接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联系起来,人才工作被赋予了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2.建设“双一流”大学依赖人才

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则是教育强国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必须实现的奋斗目标。当下,中国高校正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决定了知识发现和原始创新能否不断迸发、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能否孕育传承、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能否提质增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更是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乃至整体实力的综合比拼。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愈发意识到,人才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水平,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相匹配,一流的人才队伍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各有所长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不同类别人才在不同领域的专长,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双一流”建设的伟大奋斗中。

3.开展“新工科”建设呼唤人才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早已证明,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是推动国家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转变、实现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的核心要素。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工程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愈发紧密。如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因此,“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落实“新工科”建设离不开人才资源: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产业需求设置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推进部分现有工科专业改革,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完善工程教育体系,调整构建学科专业结构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发挥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紧密结合“新工科”建设重点,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加强工程科技创新,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新技术,打造创新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工科专业式发展、催生孕育新技术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广纳贤才积极建言、献策、出力。

做好高校人才工作应处理好“四个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具体到高校,还应结合人才工作目标和具体内容着重处理好“四个衔接”。

1.国家人才政策与高校实际情况的衔接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__”“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及各类青年人才基金计划项目,更加突出高端人才导向,以更积极的作为、更开放的心态和更有效的措施汇聚天下英才,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各高校在综合实力、办学目标、学科布局、师资结构甚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均各不相同,一些高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这些不同情况和现实差距决定了高校在开展人才工作过程中,既要以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为导向,不断适应各类政策计划的衡量标准和话语体系,切实用好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和支持计划,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培养能力;又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特殊人才政策和制度,对症下药找准聚才育才良方。

2.“大人才”与“精核心”的衔接

高校的发展应当是整体性、全方位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人才工作也应当是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的系统性工作。过去,一些高校在人才工作方面缺乏大局意识与合理规划,忽视了各学科专业人才结构方面的不同需求;另一些高校习惯“一条腿走路”,在人才引育方面注重优先向教学科研方面倾斜,忽视了管理服务人才的选用和培养。一方面,造成高校管理服务队伍的短缺;另一方面,还导致教学科研队伍的结构性问题。一些学科专业人满为患,另一些学科专业则呈现“吃不饱”的局面,人才队伍建设不均衡,高端人才匮乏,学校发展缺乏后劲。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高校的发展建设并非只聚焦于某一类人才或某一项专长,而是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展所长。因此,高校人才工作既要树立“大人才”的意识,做到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与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并重,合理选用人才,公平对待人才,鼓励人尽其才;又要补足短板,强化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人才等特殊人才的引育,促进高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3.校内培育与校外引智的衔接

人才的培育一般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仅依靠高校内生力量闭门造车培养人才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让高校的发展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借助外来力量迅速补齐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的短板不失为一种可取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随着国家人才政策包容性的不断提升,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合作方式更趋多样化。这些有利条件要求高校人才工作既要紧密依托校内优秀学科方向和优势资源,为造就和培育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厚植创新土壤;又要适时调整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敞开大门加强海内外引证作,通过引进、兼职、驻校科研计划等多种方式汇集海内外人才,进一步激发高校人才队伍创造力,构建内外有序的人才队伍体系。

4.改革创新与承续传统的衔接

在当下高等教育发生剧烈变革的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持续涌动,并波及高校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高校人才工作累积了一些矛盾弊端,直接影响到人才工作的推进和高校的整体发展;同时,多年的人才引育也形成了一些优良的方式方法,现在仍然还在沿用并将一直发挥作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推进高校人才工作既要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破除人才流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机制体制障碍,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在高校发展建设中贡献聪明才智;又要杜绝“为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作风,根据人才工作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梳理和总结过去一些好的传统和做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无限生机,发挥更大作用。

做好高校人才工作的路径与实践

积极落实党的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高校人才工作,是高校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以人才强校战略为目标导向,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建设扎根中国大地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位置,稳步实施人才队伍“鲲鹏逐天”计划,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实践。根据北航人才工作相关实践经验,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就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1.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做好人才工作服务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通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在政治、组织和制度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充分调动、整合、凝聚各方面资源力量集中做好人才工作。做好高校人才工作,高校党委应勇担重任,在宏观方面,把握学校人才工作的方向与格局,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长远维度科学设计人才工作顶层规划;在微观方面,应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关心和帮助人才,统筹制定有利于聚才、兴才、用才的重要政策和创新工程,有效协调各业务部门一齐发力为人才工作改善引育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北航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16年,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制定了人才队伍“鲲鹏逐天”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和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环节。学校党委主动作为、统一领导、精准施策,积极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和计划,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薪酬、住房、科研启动经费及办公实验用房等方面给予人才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保障,汇集全校之力,扎实做好人才工作。

2.聚焦改革的重点难点,着力打通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提升人才工作创新能力

矛盾和发展本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规律决定了高校人才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惟有不断改革创新才是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向前的康庄大道。改革,改的是弊病问题;创新,新的是机制方法。做好高校人才工作应立足重点、难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方式方法,破除僵化过时的人才工作思维、观念和不合时宜体制机制,充分激励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工作体系。

北航紧扣“双一流”建设需求,聚焦学校发展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强化责任、人尽其才”的原则,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岗位职责设置,将教师队伍分为教研、教学、研究、实验技术、管理服务五个不同职务系列,分别给予不同的工作要求和支持模式,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工作活力;实施管理岗位职员制改革,优化管理服务人才发展通道,切实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积极性;论证开展教师分级聘任工作,实施全员合同管理,构建晋升激励为主、认定评审结合、升降留转有序的分级聘任体系;有效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以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为根本原则,以专业扎实、创新导向、实用突出、灵活有序为改革目标,根据不同人才类别探索设置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准,加快推进与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相契合的人才评价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3.汇集发展的力量资源,加速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不断搭建促进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创新平台

人才的造就好比农作物的耕种,需要在一个固定周期内悉心灌注和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创新驱动,创新能力的飞跃和重大科技的突破则需要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原始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更应加大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不同产业行业和学科专业需求,努力凝聚并合理配置校内外促进人才创新的资源力量,进一步优化和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发展环境,倾力打造有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平台,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北航始终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在人才培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开辟创新特区,大力建设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进一步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深入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青年科学家团队计划等一系列计划工程,重点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后备人才,让优秀的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通过持续努力,近年来北航人才工作推进蹄疾步稳,学校高端人才占比近10%,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初步形成了顶尖引领、高端集聚、分类卓越的人才队伍引育格局和增长态势。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当下之中国正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迈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2.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二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中, 选择职业教育多半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然而, 这种曾经祖辈相传的“顽固”观念, 如今也开始被频繁震荡——

职业教育利好消息不断, 前所未有地彰显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方面, 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国家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据权威部门统计, 中职和高职目前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两个“半壁江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从个体到战线, 对职业教育的感同身受日趋向好。无论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还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面部署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到2020年,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形成”、“两满足”, 是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是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系统规划和部署, 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011:“转方式”, 贯彻落实期待更实更强

岁末年尾, 辞旧迎新。教育部举行的2010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仍然事关职业教育。

在这次发布会上,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宣布中职改革创新3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明确了本届政府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策部署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其中每一项针对当前发展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力图对应教育规划纲要中职业教育的任务。这无疑是在传达一种强烈的信号: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除了政府切实履责, 职业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进行战略转移。

毋庸置疑, 近些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今后路径怎么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上要求非常明确, 就是要在巩固规模的同时, 把提高质量作为最核心的任务。

2011年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 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 巩固发展成果, 推动改革创新, 解决突出问题, 强化内涵建设, 着力提高质量, 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职业教育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既已定, 剩下就是如何贯彻执行、落实到位的问题了。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 在可预见的10年到30年内, 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一切,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政府层面、政策环境, 还是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上, 都能够按照既定方针贯彻执行不走样。

2011年, 期待职业教育发展更实更强, 又好又快。

——摘自《中国教育报》

户名:浙江省三通商业教材发行站传真:0571-88039022开户:建设银行杭州德胜分理处总经理:高永根

账号:1092213109001传真:0571-88039066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德胜路238号联系人:阮成芳、沈柏明

3.中国外运:开启绿色物流新征程 篇三

与国际物流巨头相比,中国外运在网络覆盖、综合服务能力及先进的物流管理手段等方面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外运并未因此而停止继续完善的步伐,绿色物流的提前倡导与严格贯彻便是佐证之一,而中国外运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11月15日,中国外运股份公司总裁张建卫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而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发展却还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而对道路交通以至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过多地摄取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并非长久之计”。中国外运联合多家物流相关企业共同呼吁,广泛实施绿色物流体系,进一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外运立足于中国市场,对于大物流市场环境的不健康,及‘以污染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企业行为,我们深表忧虑,关注环境,和谐、寻求物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为推动中国绿色物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外运不断深化绿色物流理念,实施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即为确保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

他们依托覆盖中国和世界的物流网络,充分整合储运资源和货物流向,开展共同配送,不仅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而且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此外,他们还针对快速消费品开展早间配送和夜间配送,避开日间交通拥堵时段,此举不仅提高了配送的效率,而且得以协助当地减少交通阻塞,并节省燃料和降低废气排放;最后,不断加强内部供方评价体系的指引,挑选合格供应方,确保使用优质优价的燃油,保证车辆尾气排放达标,定期对车辆的燃油泵、燃油嘴进行调校,保证燃油最好燃烧,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

2002年7月,在米其林的物流业务招标中,中国外运与国际物流巨头短兵相接,凭借其一贯倡导执行的绿色、高效物流体系,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设计能力,以及针对客户需求的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组织管理能力,最终成为米其林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米其林公司对其产品精益求精的要求,致使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特别注重物流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能力,除了要求物流供应商拥有最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手段和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外;还针对其产品的特点,对物流服务提出了库存管理的先进先出原则、库存数据的准确性、生产配送的及时性、服务质量的关键考核指标、服务安全系数、综合服务能力六项最有代表性的要求。

中国外运集团以合资拓展物流板块

张建卫透露,中国外运集团已与美国零售物流服务提供商NRS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物流公司,与大韩航空的合资货运航空公司也将于明年起飞,与此同时,中国外运集团还将出售旗下货代公司金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50%的股权。

“今后,中国外运集团将重点打造航运板块和物流板块两大平台,从货运代理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张建卫表示。

在刚成立的物流公司中,中国外运集团与NRS分别持股50%,新公司将为美国零售商提供包括运输、拼装、仓储、分拨、贸易便利和增值服务(如缝制贴牌、贴标签、包装等)在内的服务,把他们从中国工厂采购的商品一直运送到其在美国的零售店。

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从事物流的企业并不少,但大多鱼龙混杂,甚至恶性竞争,张建卫指出,与国内低端的物流供应商不同的是,中国外运集团一直在推行绿色物流理念,与国际高端物流企业接轨,充分利用公司之前打造的国内国际网络整合物流资源等。

4.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四

作者:李新生来源:中组部党建研究网添加时间: 2011-9-21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理论演进渊源。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党员教育、党内生活要政治化、科学化”的著名论断,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先河。

一、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起点

古田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主要是依据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要求,模仿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按照共产国际的某些规定来进行建设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业工人数量很少,大约只有20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0.5%,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党被迫到农村去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党活动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党员结构的极大变化。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已变成了农民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突出地表现出来,成为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事业的严重障碍。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古田会议提出,必须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必须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分析政治形势和估量阶级势力,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必须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的错误倾向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重要思想,深刻系统地解决了如何保持和巩固党的先进性,顺利完成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等一系列涉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问题。

古田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古田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开始逐步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臻于成熟、达到完备的理论形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并以伟大工程来谋划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开展以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中,还把《古田会议决议》列为整风必读材料,着力实现以思想建党统领党的建设科学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针对党组织中出现的思想作风不纯问题,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整党整风。党的八大后,又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提出了在全党开展整风的重要任务,旨在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其目的是以党的严密组织和优良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设,强调以解放思想促进党的建设,以制度建设保障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放在执政党建设上。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深化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么样建设执政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发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系列新思想。

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同志深刻地阐述古田会议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系及其深远意义。全党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丰富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是在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二、古田会议奠定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雏形

古田会议致力确定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制度。从制度化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建设得到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发展,这是古田会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古田会议把开展党内思想教育和政治生活中许多经验,作为党的原则、体制、规范确定下来,成为全党遵循的制度。比如,党内教育与执行政治任务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党内教育,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组织处分相结合等制度。对一定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进行系统总结并加以固定,既可以指导和规范当时党的建设,又可以为将来党组织总结自身的新鲜经验奠定稳固的基础。

古田会议初步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方法。古田会议探索了一套党内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集中地体现在《古田会议决议》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中。《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了党内教育10个方面的内容,也归纳和总结出了党内教育的18种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务的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教育方法。同时,还提出了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教育方法来纠正错误思想,缩小、解决认识上的分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成为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古田会议既在党的宣传工作、学习、政治训练等问题上提出卓有成效的方法,还从制度上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使党内教育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古田会议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管理。创新党内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处理党内问题,是古田会议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探索。《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应该加紧我们的责任,努力说服精神和自觉遵守纪律精神的提倡,去克服这个违反斗争任务的最恶劣的封建制度。”明文废止了肉刑,取而代之的是说服教育。同时确立“支部建在连队”,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零距离”,使党的工作延伸到“神经末梢”。《古田会议决议》批评了单纯军事的错误观点,明确规定,红军必须实行政治委员制度,把宣传工作作为“第一个重大工作”。这既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也确立了红军中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党内教育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古田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古田会议找准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核心领域和关键问题,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坚持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古田会议提出的思想建党原则,为我们指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途径。现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形形色色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随时可能侵蚀到党内。这给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带来了新挑战。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一定要更加重视思想教育,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忠诚意识。

保持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核心价值。古田会议启发我们,先进性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管理好、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核心不放松,才能使党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站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增强党的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动力。古田会议特别重视党的团结,既要求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进行党内批评达到党内团结的目的;又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以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当前,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内空前团结,党内民主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党的团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只有增强党内团结,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达到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统一。

维护群众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检验标准。古田会议特别强调要重视做群众工作。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成为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今天尽管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归根到底,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展班级风采 开启大学征程 篇五

9月4日晚7点,信息学院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之班级风采展示在东校区217举行。2013级优秀班级代表,2014级全体新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主持人首先为新生们介绍了2013级班级建设的基本情况,随后进入2013级优秀班级风采环节。电子二班李延奎同学展示了以“领航者”为目标的班级文化,激励同学们要厚积薄发,在各个领域做一名领航者。物联网二班的张月同学则通过大一生活的点点滴滴,向新生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与大学文化。信息二班班长宋子华从学生干部的经历与机遇谈起,提醒同学们要有眼界、够努力、练能力、添实力,他鼓励同学们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搏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展示过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对本次班级风采展示作出总结。

6.网络博客开启阳光计生新征程 篇六

网络博客开启阳光计生新征程

近日,翠湖路社区积极探索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机

制,创建了翠湖路社区博客、开启了翠湖路社区QQ微博、建立了翠湖家园QQ群,形成了一套基层社会网络管理新机制,积极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切实为流动人口做好计生服务。

7.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完整体现了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战略谋划,开启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新时代。

全会明确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全党的郑重选择,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的心愿,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着8800万党员、440万个党组织的大党,必须拥有坚强有力的核心来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到治党治国治军,总书记总揽全局,始终有力地领导着全党全国人民,展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强的政治定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总书记无论讲到哪个领域的工作,都始终离不开党章、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离不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会确立总书记为党的领导核心,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落实到向核心看齐上。要以党中央的旗帜立场、决策部署、担当精神为标杆,坚定政治信仰、把握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彰显了党中央从战略层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有之”、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等等,都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是我们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抓住宝贵战略机遇期,战胜风险和挑战,牢牢掌握执政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四年来,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肃惩处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到查处衡阳贿选案、南充贿选案和辽宁系统性贿选案,充分展现出党中央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和强烈的政治自信。

《准则》《条例》是推进依规治党、标本兼治的重要制度成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制度利器。党中央以制定《准则》、修订《条例》为切入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深谋远虑的重大战略安排,昭示着管党治党建设党踏上新征程。各级纪委要联系责任担当、把自己摆进去,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全会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宽松软”到“严实硬”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保持政治定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来源

8.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心得体会 篇八

在小的时候,当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听着电视里讲的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当年红军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吃草根的艰难过程。在1934年,红军来到了一个荒凉,人少,陡峭的山还有河流。在这种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又被一座大雪山给挡住了。那个雪山常年有雪,特别寒冷,没有一个人敢翻这座山,但是红军一点也不微距,他们把棉衣都带上了,喝了热乎的汤,就出发了。雪山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他们有的人就忍受不了了,但是,红军没有放弃,继续前进。山越爬越陡,有的人已经不行了,就牺牲了。这是多么悲惨的长征呀!在他们互相鼓励的坚持下,红军艰难的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一条又一条的河。最终,他们挺了过来。红军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在今扬眉吐气的日子里得出的历史结论。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些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革命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

9.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九

——在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吴 卫 国

(2011年7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高淳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化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幸福高淳建设,为实现“十二五”发展新跨越而齐心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淳跨入历史新阶段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七年,是高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快速提升期。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凝心聚力推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淳”取得重要进展,圆满完成了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使过去的七年成为高淳拓展发展新空间、焕发发展新活力的七年,成为高淳探索发展新路子、增创发展新优势的七年,成为高淳应对发展新挑战、开创发展新局面的七年。

七年来,高淳解放思想纵深推进,发展思路更加完善。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主题鲜明地开展了六次全县性解放思想活动,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向追求人均财富、绿色崛起、幸福赶超的深化;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打造工业强县、湖滨新区、边贸中心,向建设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幸福高淳的提升;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从培育产业特色、城市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向营造“五大新优势”、提升“五大竞争力”的拓展;在发展举措上实现了从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向主攻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三大重点”的聚焦,在不断探索特色发展新路中,使发展理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发展路径更加符合县情特点,发展思路更加符合阶段特征,发展导向更加符合人民意愿。

七年来,高淳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增长提速、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004年的3.14倍、3.37倍、3.1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位居全省第12位、第15位、第9位、第13位,我县进入全省全面小康达标县行列。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特色富民经济彰显新的优势,建筑业发展跨入全省“建筑强县”行列,造船水运能力分别突破100万吨和200万吨,高效农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51%,“固城湖”螃蟹成为全国“五个第一”知名品牌。

七年来,高淳后发优势日益放大,发展基础明显增强。大工业优势逐步显现,工业规模企业从104家发展到277家,工业规模经济占全县工业比重从38.7%提升到72%,新增年销售超亿元企业10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8家、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45家,县经济开发区发展活力和产业基础逐步增强。大交通优势加速形成,县域一级公路里程达到42公里,三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46公里,溧芜高速西段、省道246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宁高轻轨、宁高新通道、芜申运河等重点项目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大旅游优势得到提升,生态之旅成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慢城”,高淳老街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6强,成功申报固城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来淳游客年均增长30%以上。大商贸优势日益彰显,县水产批发市场跨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行列,年销售超亿元的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004年的2.9倍、3.4倍,我县成为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和全省商贸十强县。大环境优势持续放大,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从9平方公里拓展到2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39%提高到49.5%,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和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机关作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来淳投资者对发展软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年来,高淳创新创优形成氛围,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三创”实践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优的先进典型,特别是以三大本土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创新发展典型,在引领广大企业做大做强上发挥了示范效应;以武继军“村官楷模”和桠溪镇生态

文明建设为代表的镇村科学发展典型,被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推广;以三大特色经济发展为代表的群众首创精神,在促进创业致富、产业富民上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以生态法治和“五无村(社区)”创建等为代表的平安法治建设经验在省市推广,连续七年保持了进京非正常上访“零登记”及刑事发案、信访总量、越级上访全市最低纪录;以两轮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村官防腐保廉体系建设、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等为代表的党建创新经验,树立了党建工作品牌,扩大了党建工作影响;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在“四个一线”等关键领域建功立业,使党员干部队伍展现出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同时,省淳中、县人民医院、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等有着显著发展业绩的“三创”典型,在全县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七年,是高淳负重爬坡、砥砺奋进的一段不平凡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使经济社会保持了一个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取决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奋斗、合力拼搏,得益于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高淳县委,向所有为高淳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七年,高淳不仅在发展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主要是:

——形成了一条产业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发展战略、发展举措上把生态确立为第一竞争力,不断深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保护生态、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生态、在特色化进程中彰显生态的思路,坚决摒弃“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以环境促发展”的新路,在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中,实现了工业化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使产业与生态逐步变“相互矛盾”为“良性互动”。

——形成了一套抓重点与重点抓相一致的推进机制。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在新型工业化上突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城市现代化上突出大交通建设与组团化开发互动并进,在产业特色化上突出三大富民特色经济与三大新兴特色产业齐抓并举,尤其把抓项目作为抓发展的重点,在牢牢聚焦重点中推动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相统一的工作导向。注重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在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的基础之上,将民生为重的人本理念、普惠全民的制度设计、共建共享的执政行为贯穿始终,以“三位一体”的坐标体系推进富民增收长效化、公共服务普惠化、平安和谐法治化,尤其是实施了区域联网供水、一线圩堤达标建设等一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新农保试点县、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省群众文化先进县、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体育强县等一批荣誉称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形成了一个团结协调与合力干事相促进的发展氛围。注重发挥好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的职能作用,不断增进县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切实加强对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淳”这一共同的事业凝聚合力、鼓舞干劲,特别是成功

应对了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经受了去年超高水位汛情和今年历史罕见旱情的重大考验,巩固发展了全县上下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干群同心、目标同向、事业同创的生动景象。

近七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特别是面对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产业能级偏低的矛盾依然突出,开发园区的带动能力仍然较弱,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剧;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还显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不断增多,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压力加大;面对全域统筹的新任务,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尚不完备,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还不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区域竞争的新态势,少数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动力不够强,创新解难的办法不够多,狠抓落实的作风不够实,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幸福高淳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是高淳由全面达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高淳正处于转型跨越的黄金发展期、绿色崛起的攻坚突破期,经济社会发展既蕴涵着难得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大的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处于孕育期;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全面拓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具备坚实基础,国内外大环境为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更多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省委明确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市委要求把聚焦“四个第一”、推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作为全市“十二五”发展的根本路径,特别是将“双

学双争”两个典型选树在高淳之后,市委主要领导又对高淳“十二五”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希望高淳加快环境向生态化、产业向高端化、城乡向现代化转型跨越,勇闯新路,奋力赶超,后发先至,创造辉煌”,这一系列重大决定为我们的科学发展实践、转型跨越赶超明确了目标定位、提供了强大动力。从高淳情况看,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镇村科学发展上赢得了先发效应,在县域交通建设、发展要素集聚上迎来了重要转机,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创业上进入了新的阶段,紧密契合了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方向,构筑了高淳有别于其他区县的独特优势。但是,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纵深推进,对化解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推进体制机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等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臵身新的背景、推动新的实践,我们既要因时顺势加速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又要不失时机抢抓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机遇,更要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转型跨越、弯道超越的轨道,努力在“十二五”发展中后发先至、创造辉煌。全县上下务必形成高度共识,务必把握发展大势,务必抓住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聚焦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幸福赶超,坚定不移推进环境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城乡现代化,奋力走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前列、走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前列、走在幸福城市建设的时代前列,努力走出一条更有高淳特色、更具比较优势的科学发展路子。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高淳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

型跨越为主线,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之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在更高平台上提升环境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城乡现代化水平,努力把高淳建设成为城乡环境最优美、富民强县最协调、社会关系最和谐的幸福城市。

——经济更加繁荣。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6%、32%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两番,人均发展指标进入全省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体、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创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

——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县、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国家级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生态涵养区覆盖率达到70%,主要水体流域环境指标全面达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达到46%、50%,单位GDP能耗下降14%以上,主要环境指标在省市处于领先水平,生态第一竞争力充分彰显。

——文化更加灵秀。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教育群众、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创优在全社会形成浓厚氛围,市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14.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城乡社会保障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平安法治建设位居全省先进,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省前列。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五年要大力推进“三个转型”:

(一)以创新驱动主导产业转型,壮大幸福高淳建设的物质支撑

一个地区的发展跨越,必须依托自身特质、选准突破路径。高淳山水生态的特有禀赋、产业发展的特殊现状、区位交通的特定条件,决定了只有发展创新型、高端化的产业经济,才有可能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超越。

突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是高淳在现有基础上加速转型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关键举措,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意见,推动高淳在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倾力打造科技创业特别社区。高起点建好以东部科技新城为依托的10平方公里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构筑高端服务平台。按照科技企业成长规律,在空间布局上设立起步区、起飞区和腾飞区,有效整合IBM软件主题技术园、新区科创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质量中心、国家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培训中心等创新载体,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中试基地和毕业企业基地;在产业定位上按照高端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大力培育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基地,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科技园、战略

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园,通过强化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支撑,努力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效应和区域极化效应;在企业培植上紧扣引进种子孵化、实施创业辅导、加大资金支持、引培智力型成员、融合政产学研、加快成果转化、助推毕业企业、加速孵化上市等关键环节,为科技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再到跃飞期的全过程、多样化、持续性发展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提升科技企业成长速度。到“十二五”末,建成孵化器和加速器、中试基地、毕业企业基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50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新发展科技上市企业7家以上;建立大学科技园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5个,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高端研发机构3家以上,全县科创扶持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发展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制定实施人才引进“新十条政策”,突出推进“高聚”工程(高端领军型科技人才集聚)和“海聚”工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通过强化创业全程服务、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构建融资通畅渠道等政策支持,高标准建成人才创业街、人才公寓、人才社区、专家楼和人才“服务联盟”、“人才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以特殊的机制、特殊的环境,大力招引和培养处于科技前沿的产业领军人才、渗透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战略眼光的科技创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吸引拥有创业项目、创新成果的高端人才落户发展,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到“十二五”末,集聚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20名、科技创业家5名、“千人计划”专家5名。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推动创新

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三大上市公司和大地水刀、美大电器等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支持骨干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科技研发投入、科研成果应用的主体。到“十二五”末,80%以上的销售超亿元企业建立起“两站两中心”,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100家,企业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600件和6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突出绿色低碳、高端发展。推进“服务跨越”工程。以服务经济为主是高淳未来产业结构的重构方向,要大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实现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突出以IBM“慧谷精英”计划、创新服务业孵化园为依托,重点突破基础软件、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推动科技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相融合,促进软件产业规模化、服务外包品牌化、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到“十二五”末全县软件产业营业额、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突破200亿元、2亿美元,高技术服务业税收突破2亿元;大力培育现代商贸业,积极发展城市商业广场、现代购物中心、高档商务酒店等新型业态,全面建成苏皖汽车城、华淳商城、苏宁商贸城、中国螃蟹城等重点项目,着力构建以核心商业圈、专业市场群、城乡连锁网为支撑的苏皖现代商都,到“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交易额双超两百亿元;精心

打造特色旅游业,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进一步提升生态观光游、历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低碳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内涵,重点打造国际慢城、高淳老街、游子山森林公园、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不断增强高淳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到“十二五”末,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公园2个、国家文保单位2个,建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推进“制造升级”工程。坚持新兴产业快增与传统产业快转并重,按照绩优动力路径选择产业,鼓励发展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强力培育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突破展华电子、华通电子、齐齐哈尔重型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建成红太阳生物农药产业园、红宝丽新材料产业园、国睿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广泛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工业规模企业实施技术、品牌、管理创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亿级的龙头型企业及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行业单打冠军。“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递增30%以上、培育年销售超十亿元企业25家。推进“农业超越”工程。坚持以高科技驱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深入实施农业“333”工程,大力发展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一批在省市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农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联社,着重把武家嘴农业科技园、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永胜圩现代生态养殖区建成在省市具有示范效应的科技农业创新基地,加快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

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园区为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0万亩,园区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2%,培育年销售超亿元农村合作组织6家。

突出开放融合、高端集聚。面对新一轮大开放机遇,高淳必须更好更快地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聚各种资源要素为我所用。要把引进战略投资作为主攻方向,建立内外并举的招商网络,大力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附加值的外资项目,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新兴产业项目,以及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务求在集聚国际资本和优质民企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县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15家以上,签约外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分别突破50亿美元、20亿美元、6亿美元。要把培育特色产业基地作为发展重点,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相结合、工业化与服务业相结合、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才资本与产业投资相结合,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发展开发区,突出以创新园区功能、构建要素支撑、完善运作机制为抓手,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招商水平、集聚重大项目、培育创新经济为带动,大力推进功能建设、征地迁居、产业再造工程,不断提升园区投入强度、土地产出率、科技密集度和经济贡献度,推动园区发展从“育苗”向“造林”、招商向招才、产值向价值转变,逐步成为全县科技进步和增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二)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转型,提高幸福高淳建设的发展能级

生态文明城市是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发展的一种复合系统,是人的建设与自然选择协调统一的人居形态的总和,这是满足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最理性、最科学、最负责任的选择。

倾力打造魅力之城。把建设长三角绿色生态门户作为彰显城市特色魅力的金字招牌,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最佳人居环境。努力形成全域覆盖的生态空间体系,科学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明确东部丘陵山区、西部水网圩区、主要河湖流域为工业不开发区,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国生态文明镇全覆盖、生态文明村基本覆盖。积极构建国际水准的生态环境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系规划、加强水系调整、实施清水工程,深入推进绿色通道、绿色林网、绿色镇村等“绿满高淳”造林工程,精心打造环固城湖、环石臼湖等生态湿地区及游子山、花山等生态涵养区,善于组织空间、留出空间,使河湖、丘陵、湿地、村落、大地绿色系统和城镇相互契入、和谐分布,充分彰显“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生态城市魅力。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健全环境倒逼、约束、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从与生态文明城市不相协调的经营理念向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经营理念转变,从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消耗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从传统末端污染治理向以预防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加强绿色技术研究,推进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以循环经济、循环社会模式来建设生态城市。

倾力打造品质之城。以建设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为抓手,打造南京都市圈中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构建现代化精致化城市。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园林化的要求,大力提升城市规

划设计的整体水平,高标准构建“一城四区”的空间布局,突出以培育总部经济、现代人居等城市质态为重点,推动北部商务区一年形成框架、两年设施配套、三年初显形象;以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带动,促进人才与高端产业向东部科技新城加速集聚;以城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依托,加快山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以高淳老街扩容、筑城圩水街、小河沿风情街开发等重点工程为龙头,推进历史文化古城区内涵式提升。紧紧抓住“十二五”交通跨越发展机遇期,全力推动宁高新通道两年内建成、溧芜高速西段和宁高轻轨三年内竣工、芜申运河四年内通航,争取溧芜高速东段、宁宣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尽快启动实施,确保圩区南北干线、固城湖大桥至水碧桥干线、固城湖环湖大道等县域干线“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十二五”期间新建改建高等级对外通道65公里、县域干线公路218公里、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实现一级公路镇镇通、等级公路村村通。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等公共信息标准化工程,建立完善上下衔接、全域覆盖、调控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新市镇新农村建设。以实行差别化考核为契机,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强化集镇个性化设计、特色化发展,高标准推进集镇道路、公共交通、环卫设施等功能提升工程,全方位支持阳江实施强镇扩权改革试点、东坝建设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先导镇、桠溪放大生态文明发展典型效应;按照农民生活富裕、农业产业先进、农村生态良好的要求,突出抓好村级能力建设和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稳妥做好“三集中”和“双臵换”工作,努力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特

色产业村和农村新社区。

倾力打造人文之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高淳的城市建设要注重把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让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尤其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旧城改造中保留好积淀历史人文的老街、民居和文物单位,在城市发展中修建好薛城遗址、固城遗址、保圣寺塔等一批历史遗存和文博场所,充分挖掘非遗保护区的文化底蕴;高度重视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弘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交融、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大力营造和谐、和美、和畅的人文环境,塑造至真、至善、至淳的人文特质,并在不断丰富、拓展和提升中筑牢幸福高淳建设的思想基础,铸造出新时期高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并发挥县文化中心、县体育中心等城市客厅的功能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引导文化和科技、金融、现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拓展数字、网络、应用等文化业态,扶持创意、动漫等文化企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三)以民生需求推进社会转型,夯实幸福高淳建设的群众基础

民生幸福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民生倒逼转型、用幸福衡量发展、用民意评价政绩,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受每年都有新提高。

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把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性任务,逐年制订实施方

案,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责任措施,确保如期实现。积极拓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社保、帮扶等增收渠道,注重以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为带动增加工资性收入,以支持农村合作组织、民营特色经济发展等为带动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商贸市场、物业经济等民众投资领域为带动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等为带动增加转移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开发、困难家庭援助等机制,让低收入者群体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者群体持续扩大,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高标准建设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成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合格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大教育格局。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制度接轨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同城同待遇,扎实做好失地农民即征即保、低保五保应保尽保工作,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全民社保网”。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建成新区医院二期工程,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丰河湾、康桥家园等“经适房”、安臵房、廉租房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双

困难”家庭住房有保障,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房有支持。构建惠民工程体系,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供水供气、水利保障、污水处理等网络,重点推动引长江水入高淳、天然气管网、污水处理管网延伸配套、水阳江下游防洪治理等民生工程,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长江引水村村通、水利设施标准化和天然气、污水管网基本覆盖目标。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完善高淳老年颐养中心、县社区服务中心、武家嘴老年公寓等老年服务设施,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强人民幸福感受的要求,整合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重视环境保护,参与公益事业,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我县企业的独特文化。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化解、应急事件处臵、社会公共安全等机制,切实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全面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重要信访包案化解、重点领域专项调处责任,不断加大社会共同治理和源头治理力度,形成社会联管、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的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不断深化“五无村(社区)”创建和技防村镇、生态法治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管理模式,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 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三、全面加强创先争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首先在党,关键在人。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高淳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大力激发创先争优的发展活力。发展的跨越来自思想的领先,先进的理念铸就成功的实践。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当前高淳正处在科学发展的崭新起点,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深刻启迪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切实把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作为高淳开辟新路、争创优势、铸造辉煌的根本动力和破题之举,把环境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城乡现代化作为高淳转型跨越、奋力超越、后发先至的目标指向和战略任务,在打破传统、突破常规中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开拓跨越发展的新天地。要始终保持争先跨越的精神状态。地区与地区之间比的就是发展的气魄,干部与干部之间比的就是竞争的意志。面对区域发展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们只有奋发才能有为、奋起才能崛起、奋力才能超越,切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不断涤除惰气、增加锐气,扫除暮气、焕发朝气,克服娇气、鼓足志气,在重点工作推进上打出有效率的“组合拳”,在重点指标突破上创出有质量的“加速度”,努力让争先进位的底气越来越足、跨越赶超的态势越来越强。要始终保持激情干事的精神状态。激情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种面对机遇敢于拼抢、面对艰难敢于探索、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推动发展,不能

有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之风,而要有虎虎生威的豪迈之气,充分展现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紧张快干的精神风貌,营造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做就做好的干事氛围,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人一拍的速度抓机遇促转型,以追求卓越的心态、争创一流的标准抓项目促发展,在放手放胆放开干事创业中唤起雄心壮志、凝聚人心士气、激发巨大动力,推动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大力培育创先争优的干部队伍。把高淳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各级干部是决定因素。坚持“重实干、看实绩,重发展、论英雄,重品行、凭公认”的用人导向,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选好配强各级党政正职,积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及优秀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努力形成人岗相适、优势互补、能力叠加的领导班子组合。坚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一线提拔”的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范围和比例,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领导干部横向交流及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工作格局。坚持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使各级干部眼界更宽、思路更阔、胸襟更广,增强开拓创新、务实奋进、跨越发展的能力。坚持以创建群众满意机关为抓手,下功夫解决“庸懒浮散”等问题,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浮促实干,治散树正气。大力实施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从今年起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中层正职岗位进行轮岗交流,用三年时间全部轮岗一遍,原则上在一个岗位任职满五年的中层正职必须轮岗交流,同时积极探索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机制。

大力构建创先争优的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处在推动科学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不断深化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突出以“强基工程”为抓手,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培训和管理机制,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大力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为重点,因村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推进措施、强化监督考核,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在富民强村、民生保障、环境建设、民主管理中的责任,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使村党组织成为执行农村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核心。要根据经济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在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上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企业、社区党组织在转型发展、增进和谐中的作用,推动更多的村整合资源成立联村党委,使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更有力、组织党员更有效。

大力树立创先争优的价值取向。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对任何具体问题的处理都必须具有政治头脑和全局观念,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得失与集体需求、个人政绩与事业发达的关系,在思想上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的政治纪律,在行动上把坚定的政

治意识落实到推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速转型跨越为主基调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上切实做到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以“和”为重,树立正确的集体观。要坚持团结协作、合力干事,注重用民主增进班子的团结、靠机制提升工作的效率,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权,支持政协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统战、群团等人民团体围绕发展大局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切实把发展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根植于群策群力的土壤中,以强大合力催生新的智慧、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优异成绩。以“民”为本,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清醒地意识到以往满足了人民群众幸福感需求的成绩,不能代替现在和将来的新使命;以往基本满足了部分群众的需求的幸福感,不能代替还没有获得满足的那些群众的幸福感;过去没能满足的人民群众渴求的幸福感,应该成为现在和将来人民群众不断获得的幸福感。要经常想一想我们的物质条件改善了,是否等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等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是否等于我们的居民收入提高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是一道高难度的命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领每一名高淳人为之奋力打拼,共创美好明天。以“廉”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竹以直而美,党以廉而强”。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形成教育更深入、监督更有力、制度更完善、惩处更坚决的惩防体系,努力营造党风正、政风清、作风优的良好发展环境。清正廉洁是为政做人的第一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

倍加珍爱工作的岗位,倍加珍视组织的培养,倍加珍惜人民的信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准确把握干工作心无旁骛、成大业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对事业的进取之心、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对名利的平常之心,既要志存高远、上善若水、宠辱不惊,又要时拘小节、积水成渊、和善成德,做到自重铸品德、自醒管小节、自警慎言行,永葆清正廉洁、勤政优政的政治本色。

上一篇:森林防火知识作文600字下一篇: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