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2024-09-29

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16篇)

1.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一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昌乐县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推介

会二次培训内容

文登小学

杨禄永

昌乐县西湖小学召开“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全省推介会主要日程安排:

5月7日上午 : 一:开幕式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昌乐县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推介会在潍坊市委党校会议室隆重召开。山东省教科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如才主持大会,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家栋先生,山东省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靳绍功,山东省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张立,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科长、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薛炳群,昌乐县副县长高延鹏,昌乐县教育局局长赵长忠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小学校长、教科研人员、语文骨干教师代表共计1200多人

参加了会议。

二: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经验介绍、专家报告。1:西湖小学宋中江校长作的《趣•乐•情”习作教学》报告。2:山东省教研室李家栋先生作的《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报告。5月7日下午 :

一:与会教师代表深入到西湖小学46个教学班,观摩了低年级20个班的写话课堂、中高年级26个班的习作课堂。

二:参观西湖小学习作教学成果展,并于该校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5 月8日上午:

一:西湖小学副校长张国宏和胡文峰、王萍、李瑞霞三位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读写结合赏评一体阅读习作教学》《一分钟演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画”与“话”的交响》和《微课在习作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的习作教学经验系列报告,从不同角度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二:省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张立作点评

三:山东省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靳绍功先生作点评。

四: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科长、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薛炳群作了题为《回归语文本色》的报告。

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推介

会主要活动内容:

5月7日上午:

一:西湖小学宋中江校长作的《趣•乐•情”习作教学》报告。(1)学校现状(2)改变习作教学现状

(3)“趣、乐、情”习作教学的理论基础(4)“趣、乐、情”习作教学目标及内容(5)“趣、乐、情”习作整体推进策略

A:整体推进,全员提高教师水平B:搭建平台,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

二:山东省教研室李家栋先生作的《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报告

(一)优势

1:课前一分钟演讲扎实有效 2:注重材料的积累

3:“趣、乐、情”定位准确

(二)存在问题

1:多数学生怕作文(无内容、缺个性、没创意、没兴趣、不会写)

2:教师不喜欢教学作文(不会上,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

(三)体会

1:正确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2:作文源于生活 3:作文要有作为

(四)应做到

1:要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引导学生做到:时时写、日日记、常常作。

2:全面认识读写结合 3:把我要求,有效引导 4:教师应有“下水”实践

5月7日下午

与会教师代表深入到西湖小学46个教学班,观摩了低年级20个班的写话课堂、中高年级26个班的习作课堂。课堂教学中展示了“趣、乐、情”习作教学目标及内容。使每一位参与者都深深体会到了“趣、乐、情”习作教学的魅力。

课后参观西湖小学习作教学成果展,并于该校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5月8日上午:

一:西湖小学副校长张国宏作了题为《读写结合赏评一体阅读习作教学》,胡文峰、王萍、李瑞霞三位老师分别《一分钟演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画”与“话”的交响》和《微课在习作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的习作教学经验系列报告,从不同角度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一)《读写结合赏评一体阅读习作教学》

张国宏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探究的话题 2:什么是读写结合赏析一体阅读习作教学 3:举例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 4: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写作方法 5: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6习作教学

二: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科长薛炳群作《回归语文本色》报告

(一)报告中心: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归结为四个字:读读写写

八个字便是:读读写写

写写读读

(二)问题思考: 1:语文在哪里 2:回归,再回归

3:仰视学生,引导、服务、帮助 4:课堂里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5:教师的微课程研究

6:体悟阅读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7:开阔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质 8:回归语文本色,简简单单教语文

2.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二

关键词:评价主体,多元化,习作教学应用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 对学生的作品或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做法, 它提倡参与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 不再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待查客体, 而是把学生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笔者认为,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建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 以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局面。这种评价是在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一、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

1. 写下“给力性”评语, 让人文关怀洋溢在学生心扉。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作家肖复兴曾通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 进行了一次饱含深情的回忆:上中学的时候, 叶圣陶老师对他的作文《一张画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改, 还写下了鼓励性的批语。暑假到来的时候, 叶圣陶老先生还邀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 这更让正上中学的肖复兴内心激动不已。在家中, 叶圣陶先生跟肖复兴亲切地交谈, 教导他怎样做人, 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30年了, 但当时的情境如在眼前。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语文教师批阅作文不仅要用准确规范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指出字、词、句、段、篇和标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修改建议, 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几句充满人文关怀的“给力性”的评语。“给力性”的评语如阳光缕缕, 永远灿烂着学生的心扉;似春雨点点, 永远润泽着学生的心田。

2. 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 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

赏识是一座“金桥”, 它能有效沟通师生的心灵与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善于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 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在习作评改中, 教师要用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优点, 并在讲评课上大张旗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为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风帆。笔者在作文课上, 经常兴味盎然地朗读学生的作文, 与学生共同品评、欣赏, 一同走进一个欣赏品味的温馨情境。

例如, 一次笔者发现班里有一位叫李莉的女孩, 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姥姥》。这位同学小时候父母离异, 缺少母爱, 一直跟姥姥生活, 因此心里充满着忧郁和自卑, 很少跟同学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她在作文中写了自己的不幸, 写了姥姥给予她的无私的爱。在作文评讲课上, 她应我的要求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同学们都被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打动了, 读完后, 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那掌声热烈、持久。同学们的目光也不约而同地投向那个角落。李莉的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后来, 我就经常读她的作文, 不知不觉中, 李莉变得活泼开朗了, 作文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赏识, 蕴含着教师的真情与真爱, 习作教学中不能缺少赏识。赏识, 能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情感, 鼓舞学生步入作文殿堂。

3. 指点发表作文的路径, 让学生拥抱成功。

学生的作文能够“公开亮相”或见诸报端, 对小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学生作文发表的路径是很多的, 从小处说, 有班级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及学校的橱窗、校报等;往大处说, 有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 如《小学生学习报》《百家作文指导》《作文报》《七彩语文》等。这些都为学生发表作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 只要读到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作文, 总是爱不释手, 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反复修改、雕琢, 再鼓励学生用端正美观的正楷字抄写下来向报社投稿, 有时也亲自通过电子邮箱帮学生发出去。当学生的佳作报刊上发表并在班内相互传阅时, 小作者脸上总会写满自豪与骄傲, 内心也会倍添无限动力。

二、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

1. 养成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习惯。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 一个东西写完了, 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 念给别人听 (听不听由他) , 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 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这两段关于修改作文的精辟阐述分别是老舍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留下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在习作教学中, 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初稿后, 就大声、反复朗读, 可以读给同桌听, 也可以读给自己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 去发现草稿中不通顺的句子, 去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毛病。通过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渐渐养成了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推敲习惯。

2. 加强生生交流, 培养互批互改能力。

每一学期, 学生总要完成近期20篇的习作。完成习作初稿后, 学生总会在笔者的引导下, 优化组合分成若干小组, 在小组范围内和同学交换习作, 共同阅读、点评、修改, 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形象地亲历了诊断与批改的过程。这样的互批互改有效地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鉴赏, 相互取长补短, 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可谓受益匪浅。

3. 相互推荐佳作, 增强习作积极性。

习作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 不是写给教师看的。为了打破学生习作封闭储存的局面, 教师应想方设法让习作走向开放。在习作评讲课上, 笔者总会安排学生互相传阅同学的佳作, 并要求学生给他人的美文佳作写上中肯的、鼓励性的评语, 向班级的“习作园地”或“习作网站”上推荐。看到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拜读着同学的佳作, 笔者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 习作教学中应努力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 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 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来学生作文的封闭状态, 使评价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协商活动。这种评价体制有利于推动习作教学的民主化,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 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雷实, 张勇, 夏雄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 篇三

其实,习作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给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做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习作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要改变小学习作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评价体系,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对学生已成形的习作进行评定。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和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的能力水平或成绩,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多样,使学生参与评价不觉得枯燥。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设计评价表。学生和家长借助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做综合性评价。

抽评。组织课堂评价时,在全班的文稿中任意抽取几位同学的文章,由老师或同学大声朗读,或投影放大,全班一起帮这位同学修改、评分。

张贴。利用教室的墙壁,把全班同学的文章,不分优劣,全面张贴出来,供同学评议。当然其他任课教师也会前来阅读。

评选。以作文竞赛的方式,要求全班同学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评选,全班同学或家长共同参与评选,选出若干篇优秀之作进行表彰。

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过去,学生除了不得不向家长汇报考试成绩外,对平时的学习情况怎样,很少主动向家长汇报,相当多的同学写的习作是不让家长看的。因此,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家长是不甚了解的。由于采取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手段,每次习作不再是过去那样天知地知老师知自己知,而是众所周知了。因此,学生对每次习作都引起了重视,对习作的评价也尤为重视,学生对习作的关注度空前加大,有的同学甚至悄悄地提前预习单元习作,写好提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自我建构,积极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

评价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习作教学的评价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去体现,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设计学生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我也力求从三维目标去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评数量速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明确提出“40分种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作为参照,其他学段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速度和数量要求。当然,为了凑字数而写的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是要删掉不计的。因此在一些作文课上,老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速度要求,记录学生完成习作的时间和速度,给予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效率。

评写作表达。写出来的习作要设法让读者明白你的写作意图,清楚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我常引导学生这样评价:这篇文章的内容有没有意思,写高兴的事能不能引起读者发笑,写气愤的事能不能引起读者也生气,写美景能不能让读者也盼望实地一游,写人物能不能让不认识的人凭着你所写的人物特征找到你所写的这个人,等等。总之,文章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别人读得懂并且愿意读、喜欢读。

评突出优点和不足。习作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学生更不可能较全面地对一篇文章提出评价意见。如果让学生评价一篇文章的一个优点或一处不足,学生是不难办到的,而且这样评价也利于被评价者有针对性地修改。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评习作的准备。由学生汇报或自我反思:习作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无事先思考还是临场准备;平时的阅读、思考是否充分等。

评习作方法是否掌握。结合年级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学会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记叙,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记叙,注意有一定的详略安排,突出自己重点想表达的内容,学会分段记叙,会用比喻、拟人、数据、对比等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评习作的修改。引导学生关注如下方面进行评价:习作前有无起稿,自行修改后才写到作文本上,有无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有没有认真阅读老师、家长或小组成员给你的评语;每次习作前后几稿,是否有明显改进的地方;别人提出的合理性意见是否采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评写作态度。学生是否做到写作态度认真、积极,按时完成习作,书写工整。

评写作诚信。主要评价内容是:学生是否诚实写作,感情真实、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摘抄或改编作文选里的文章。

评写作情感。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乐意写作,写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20%归结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从三维角度设计习作教学的评价内容,既重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发展水平,又重视了学生身心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使评价的目标真正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

评价标准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原来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略松一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如习作的字数、速度就可以明确提出几种达标线。另外,为鼓励学生,教师可告知学生每次习作正稿写到作文本上后,还可以重新修改。凡主动修改文章的,每改一稿,都在原来的等级分数上增加一个等级。如原来得“良”的等级分,修改一次后,可以在记分册上记为“良+”,再改,记为“优”“优+”,改得好的,可以跳一级记分。一些作文能力弱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多次的主动修改,达到了好同学一样的等级分。另外,在教师的批改中,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评改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更多地帮助他纠正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调整文章的写作顺序,做到文从字顺。对作文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要帮助他准确地用字用词,学会锤炼语言,鼓励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体验。

由于采取了习作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虽然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只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多元化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和激励性作用的充分体现,学生势必会逐渐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出潜能,最终使多元化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4.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

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在我的习作教学中,我常感到作文难教,作文难改,学生怕写,不愿写,觉得“没有东西写”。为此我常感到非常苦恼。我也常常依据教材的要求,从生活中找素材,尝试着让我的学生能写出点真情实感,慢慢地喜欢上作文,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一直不是很好。而这次参加的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将我混沌的作文教学沉淀下来,老师们精彩的课例,名师专家们生动的点评,有如一阵春风掠过,在我心中掀起阵阵涟漪,他们为我今后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大家普遍认为是教学难点的习作教学展开,通过分组讨论、专家点评、同课异构、二次上课等方式展开,展示汲取大家修改意见后的课堂,从而加深对新课标下的中高段习作教学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张化万老师是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开拓者。他提出开发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习作教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让写话与习作成为儿童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并将游戏、实验、表演、谈天等形式引入课堂。张老师实践探索了多种教学型式,有命题作文式、感悟独白式、科学实验式、交际应用式、放飞想象式、游戏表演式、专题研究式读写结合式等等。今天聆听的几节“张万化”风格的习作观摩课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让习作课堂充满乐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1

一、创设真实场景,创造性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怎样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如王瑞燕老师在《猜猜猜》习作教学中,就围绕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连续认真观察几名同学的表情、动作,然后说出来,并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所看到的过程写出来。先写完的同学,站起来在班内读出声音,来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找几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实际上这是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怎样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的要求的很好落实。下午汪玥老师执教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也是典型的活动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更为生动、真切的感受,加以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修改,一节习作课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大致就全出来了,不得不令人佩服。

二、让习作适应儿童生活和心理过程,使儿童喜欢习作。把儿童平常生活中的“玩玩说说”和“做做说说”等引入到习作教学中,使喜闻乐见的游戏成了驱散学生习作恐惧症的良药。如徐华芳老师执教的《辨色能力》,学生在习作课堂上玩辨色能力测试的游戏,连最迟钝的孩子的眼睛里也会放出光来。游戏成了调动儿童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感知、自我感悟、思维训练和言语表达的外在诱因和动力。

三、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主动参与习作过程。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中的体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人人关心,又带着各自独特的体验,主动参与习作过程。如《猜猜猜》 让习作课堂充满乐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2

一课中,每个学生带着好奇、疑惑的心情,经历猜谜的整个过程,激活了想象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使每一个学生珍视各自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进行个性化表达。

张化万老师营造的是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力点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实际作文课教学设计中应心中装有学生,课堂上一切服务于学生,习作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文思泉涌,才会使课堂熠熠生辉。

2012.5.24

5.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五

一、正确认识习作与育人的关系:

1、强化立德树人观念,挖掘习作育人价值。◆习作为育人服务,育人需要习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中段习作要求)

2、怎么做?

◆教研工作转型: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施教须依据学生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设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提供生命成长的养分和能量。

二、正确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1、作文就是生活。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叶圣陶

2、作文源于生活。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

三、作文要有所为:

◆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叶圣陶

◆咱们作文是有所为的,都有一定的对象和一定的用意。对象和用意是作文的“目的”,认定了,鲜明了,要写什么,不要写什么,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才有依据。——叶圣陶

◆习作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自由作文的权利: 其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 其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时间 其三,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我们的习作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做到:

1、“时时写”

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

2、“日日记”

坚持写日记,把每天的见闻和感受记下来。

3、“常常做”

经常动手,参与活动,把操作步骤和活动过程写下来。

四、全面认识读写结合

1、读写结合理解的误区

◆读写结合急功近利,关注眼前利益,对长远利益认识不足;注重表面形式内容的学习,对思想智慧等深层次领域的影响认识不足。

2、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阅读要重视积累思想、积累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思维方法、积累语言、积累写法。◆积累写法主要包括布局谋篇、构段方式、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

3、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及时结合。◆(1)读到内容,用内容写 ◆(2)读到写法,用写法写 ◆(3)读到思想,用思想写

4、把握要求,有效引导。◆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学习理解课标提出的年段目标与内容,至少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课标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

主要在习作兴趣、观察、习作题材、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第二,这些要求与前后两个学段是什么关系,把握要求的内涵。第三,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如,“观察”:“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比“留心”提高了一步,不仅要观,还要察,要看得细,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就达到了观察已经成为自我需求,是主动观察,经常观察。

五、教师应该“下水”实践

6.习作教学观摩活动体会 篇六

张李青

2014年4月23日至25日,宁德市小学语文习作(写话)观摩评选活动在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此项活动由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和桐北中心小学共同承办。宁德市小学教研室苏丽萱主任、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林开文校长、宁德各县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教师等共260多人参加观摩评选活动。

各县市区十三名参赛选手和桐北中心小学十三个班级的小学生先后为与会教师共同呈现了十三节精彩的课堂。比赛之后,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面向全国的推广部主任、广西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教学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孙景华老师为与会教师开设题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及建议》的讲座。宁德市小学教研室苏丽萱主任对十三节课做了简要的点评,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热诚地激励老师们进一步做好小学习作(写话)的教学研究,争创更好的成绩。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目睹了老师们别具一格的风采,各位老师用他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他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短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课堂中的许多亮点让我感想颇多。

体会一: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古田一小程晓梅老师指导孩子写一次体验活动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爸爸去哪儿》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表达。福鼎铜北中心小学的黄老师更是构思精巧,课前互动时,黄老师凭借自身全面才艺素养和阳光、活泼的大男孩形象,借助表演、书法、吉他弹唱,让学生对老师从外貌、性格、特长等方面有了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不仅承接了课前的交流,有为后续的习作《我身边的小能人》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铺垫。

体会二:上实实在在的作文指导课。在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公开课的表演成分,追求热闹课堂的形式主义是普遍存在的。而今天的课堂,表演的成分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老师在把一堂堂实实在在的作文课展示给我们看。李华老师的课堂,没有过多的表演,“出示征文,明确要求”、“示范引领,巧列提纲”“尝试习作,讲评修改”这堂作文指导课环环相扣,老师上得非常沉稳,没有一丝形式的浮华,是一堂非常常规的朴实而规范的作文指导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堂作文知道模式。

体会三:大胆想像,创新自我。苏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她从“卡通国王出新招、三言两语说新事、妙笔生花写清楚、七嘴八舌赏故事、各显神通展风采”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很好地凸显学段目标、激发想象与创新、发展语言和能力,课堂扎实、灵动、高效,获得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赞赏。体会

7.多元评价让习作教学“春暖上身” 篇七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习作是一种负担, 是一场噩梦。

镜头1:作文本发下来了, 学生急忙打开, 然后窃窃私语:“哈, 95分, 你几分?”“唉, 再使劲也永远‘夹脖子’60呗。”……

镜头2:一对同桌正在交谈。甲生:“每次都是‘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真没劲!”乙生:“老师在表扬你呢, 还不知足!看我的‘重点不突出, 语句不通顺。’好惨啊!”……

镜头3:一学生翻开作文本, 望着那改得面目全非的习作, 不禁直叹:“我真不是写作的料!”

……

【剖析篇】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僵局”, 把学生从中解脱出来, 查出根源是关键。

一感:客观过度症。教师总以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 不因人而异, 因文而异。这种过度的客观使得部分学生永远无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 学生也就丧失了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感:趣味缺乏症。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 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引导功能。而不能依据一种说不清又道不明,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来一刀切。这种硬邦邦的、叫人难以接受的评语怎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感:苦心泛滥症。教师对学生用心良苦, 改了错字病句, 删了稚言嫩语, 添了高雅深意……教师的越俎代庖使得整篇习作“千疮百孔”,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重创, 不免患上了“习作焦虑症”。

【策略篇】

解铃还需系铃人, 如何使学生的习作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呢?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容的多元

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习作评价中, 教师要因人而异。

1.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

尽管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和习作要求有些偏差, 但是他们在作文中表达了真情实感, 这样的习作也值得用好的等级去鼓励他们。教师可以设立很多奖项, 如用“个性奖”“好词奖”“佳句奖”“创新奖”等来挖掘学生的长处, 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准备过程。

“真实是根, 生活是本, 技巧是境。”尽管学生的习作技巧还不够成熟, 但是他们通过观察、访谈、阅读等多种途径, 拥有了丰富真实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 这样的习作就值得肯定与欣赏, 就应该获得“小观察员”“小记者”“小书虫”等荣誉。

3.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口头表达。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但在书面写作时词不达意。教师就应给予他们口头作文的机会, 适当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 同时不忘提醒努力的方向, 促使学生扬长避短, 不断进取。

二、春风化雨润无痕——角度的多元

教师在评价时,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注重多样性和针对性。

1. 肯定赞美性。

对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师要不惜笔墨地表扬, 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

2. 指导提示性。

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 教师要委婉地指出, 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

3. 情感交流性。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让学生的习作充满真情实感。

4. 祝愿期望性。

教师的美好心愿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习作兴趣。

三、妙笔生花乐无穷——符号的多元

追求新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激励他们不懈努力。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尝试用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对出色的习作画上一个笑脸、一只翘起的大拇指, 或打上120分、140分的夸张分数, 以此表扬;对有进步的习作画上一颗糖果、一只苹果, 以此奖励;对有待努力的习作画上一个哭脸、一只小白兔, 以此提醒……让学生在新奇和幽默中享受到了评价的乐趣。

四、众人拾柴火焰高——主体的多元

“写, 是为了有效地交流。”教师要下放手中的评价权, 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习作评价活动中来, 创设一种充满活力的习作评价环境。

1. 引导学生自评。

自评自改是习作评价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一读, 审视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是否符合要求;二读, 修改不通的句子、不当的词语和用错的标点;三读, 增添好词佳句, 力求叙述具体生动;四读, 读出感情, 读出味道。通过自评, 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2. 进行小组互评。

叶圣陶说过:“教师评不如学生自己评。学生个人评不如共同评。”小组互评时要注意:一是“欣赏”, 无论多差的习作都必须找出优点, 划出波浪线, 然后高兴地赞扬对方;二是“提醒”, 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要求, 提醒对方怎样写才比较妥当。

3. 重视教师点评。

教师的点评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善于让习作闪出亮光, 让学生心花怒放。

4. 邀请家长参评。

家长参与习作评价, 拓宽了评价的渠道, 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赏识, 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使家校教育协调统一。

五、条条道路通罗马——方式的多元

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让成功激励成功”。

1. 广播宣传和橱窗展览。

将优秀习作在校广播站中播出, 或在校橱窗中展览, 供大家学习与欣赏, 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也激起其他同学努力追赶的决心与信心。

2. 感情朗读和文集编辑。

“三分文章, 七分读。”教师可以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将近期写得自认为比较好的一篇作品, 读给大家听。凡是得到好评的, 都可以收进班级文集, 然后在全班、全校传阅,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 鼓励投稿和动员参赛。

8.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八

关键词:评改;自批;互批;多元化;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教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呢?这也许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吧。在作文教学中,我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觉得作文的评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下面,我就个人近一年多来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师转变评改观念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他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专利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形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二、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最重要。有了兴趣,他就能乐在其中。它是学生进行评改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我经常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让学生想一想"绿"还可以换哪些词,在这些词中,哪个词最恰当。

三、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了,但怎样批改呢?我从易到难,列出了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两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两条要求。这样七八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9个方面写出批语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为了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我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个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选材是否真实、典型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来选材。②选材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选材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7看文章结构

就结构而言,要写清四点批语:①详略是否得当②段落是否清晰。③过渡是否自然。④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8.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微波炉》,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的湖滨公园》,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9.看语言是否简练、有无精彩的描写或一定的修辞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四、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

文章评改应是多种形式的:既可以评改他人的文章,也可以评改自己的文章;可以是单篇,也可以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相互对照的鉴赏;可以是大范围的"会诊",也可以是同学之间,同座之间的互评及自评。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做出评改示范。但示范的时机要恰当,以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运用小组合作评改。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评改。在合作评改的过程中,学生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是共同修改。修改作文时,师生、小组之间共同对一篇文章进行批改,让学生在批改中学会修改方法,熟悉批改作文的各个环节。

二是交换修改。教师粗略通阅学生作文后,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示范,统一评讲。然后按照老师的示范,将其他作文由学生交换批改:有同桌修改、前后位互改、合作小组间交叉改。

总之,我从作文评改入手,改变过去重写作不重评改的常规,采取多元化评改机制,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作文能力,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各个都去征服这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实在令人欣喜!

参考文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

《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9.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之我见 篇九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之我见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马家桥小学:赵剑飞

【摘要】语文教师在学生习作评价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多数情况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对小学生习作评价方法有了自己认识见解:即要改变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运用习作成长记录袋的多元化评价,让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在学生交流展示习作的活动中进行多元评价,从而使习作评价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评价方法 主体多元 成长记录 交流展示 正文: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师的难题,特别是习作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而不见成效,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们只关注成绩,忽视对评价作文中过程 “亮点”,更不会体验分享教师作文评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要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达到想写、会写、写好的地步,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参加贵阳市《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育多元化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课题中,专门对小学习作多元化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一些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现着笔与大家交流,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一份喜悦。同时让他们在回望中对未来的习作之旅更多了一份热情与期盼。在习作作品收集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评出“最佳习作作品收集明星”,给予学生表彰奖励,如一本故事书等,提高积极性。

2、好词佳句经典诗文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重积累,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经典诗文分类制作成卡片形式存入档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涉猎各类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做人、作文的品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检查评比活动,评出“最佳好词佳句收集能手”“ 好词佳句最佳朗读明星”“ 好词佳句最佳阅读明星”等,用发喜报的形式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积累兴趣,为习作积累素材。

3、获得表扬及获得奖项作品。把自己得到表扬和获得奖项及发表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作品封面附上自己所获证书,发表的作品,把刊物或报纸收集起来,整理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成长之旅,以鼓励自己不断进取。到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习作获得奖项多少评出“习作小明星”,给予表彰、表扬。

三、在学生交流展示习作的活动中进行评价

孩子是在表扬中得到呵护成长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展示的优点,得到大家的赞扬。如果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让他们去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开掘,学生的习作潜能就会开发。

1.欣赏。

10.小学教学观摩制度 篇十

开展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是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增强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而不可缺省的途径,是促进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使这项活动能不断地坚持下去,特制定我校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制度。

1.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观摩不少于30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课。

2.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组织1至2次教学观摩活动,并应开展研讨,交换意见,以利相互取长补短,保证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的质量。

3.每学年教研组组织一次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通过观摩评比奖励优质课竞赛的优胜者。

4.除学校教科室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外,还实行推门课活动,听课不通知本人的情况下随时听课。

5.所有听课和参加教学观摩的教师应认真记好听课内容,及时进行评课,对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应及时总结和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6.所有听课和参加教学观摩的教师、干部均应填写听课意见反馈表(附表一),并将听课评价表保存好,教导处还须填写听课记录一览表(附表二)。

11.习作多元评价策略 篇十一

2.家长参评。每个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习作,因此,我每学期选择几次习作,请家长参与评价。家长根据孩子的习作情况进行评价:(1)语句通顺与否;(2)是否有进步,表现在哪方面;(3)对孩子习作有何建议或期待。家长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主要起辅助和督促作用,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习作水平。

3.生生互评。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我将班级学生按习作水平优、中、弱分为若干个评改小组,先教给评改方法:一看习作格式正确与否;二看卷面整洁与否;三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四看错别字和病句;五看习作中心,是否围绕中心写。在评价中要求学生本着欣赏原则,寻找亮点,发现问题,在对同学作品赏读之后,在文后采用“优点+不足”来进行总评,并写上评价人姓名,以保证学生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修改习作中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独立性,他们在帮同学评改习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习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4.教师总评。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应该以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蹲下身子”来,多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在习作评改时,我常常随身携带这两样“工具”:“放大镜”和“棒棒糖”。用“放大镜”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予以真心肯定,并且不吝啬于给学生高分;而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加分犹如“棒棒糖”,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甜蜜:对于学生习作题目好的,加分;字迹工整的,加分;开头结尾精彩的,加分;选材新颖的,加分……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一道桥梁。因此,在习作评价时,我特别注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与习作水平予以不同的评价语,并常常采用谈心式的亲切语言,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习作评价成为一种书面情感交流,一种师生间的对话,

二、评价对象多元化

习作评价,不能仅仅对习作的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如考查写作前学生搜集了哪些资料,考查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考查学生习作的语言是否有独创性等,这样就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习作,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其兴趣。

1.关注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习作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指导,在习作评价时,对学生材料真实生动的进行加分表扬,以此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积累,并自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评习作过程。这一环节着重评价学生习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独立认真完成习作。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监督,对于认真完成的,在教师总评时加分。

3.评习作语言。我常将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摘录出来,让小作者本人上台读,每一个学生此时都会竖起耳朵来听。这样做,也使得学生在自改习作时,常常会为了让自己的句子上榜而冥思苦想,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推敲词句。

4.评习作兴趣。对学生习作主动采取评价措施,目的是激励学生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变自在为自觉,最终赢得习作的自由自主,成为习作教学中名副其实的主体。

5.评创新思维。重点是看学生习作中是否有创新思维的成分,对于学生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视角、新颖立意或具有创新意义的句段,设“创新加分”,予以大力褒奖。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

1.书面评与口头评。根据不同类型习作,选择采取不同评价形式,以书面评价为主,口头评价为辅,及时、迅速地做出评价。

2.及时评与延时评。学生习作写好后,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内采用多种方式将之评改好,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但对于少数字迹潦草、态度不认真的习作,我则不急于进行评价,等到该生重新誊写后再进行评价,对于个别写得较差的习作,我会提出修改建议,再发回作者本人,让其根据建议认真修改后,再进行总评、评分。

3.师生面批。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习作进行边分析边批改,虽然较为费时费力,但收效不错。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教师对一个学生,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2)一对几,教师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

4.网络评议法。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实现习作评改的多渠道开放。每一篇习作完成后,不管学生的作品如何,我都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发表到学校创办的“作文新星网校”上,在发表的同时,学生会收到来自校内外的点评,这种外来的评价比教师的评语和同学们的意见更直接。

5.读评法。每一节习作讲评课上,我都会让优秀习作作者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读给家人听,使其再一次体验到习作的成就感,以及被人注目和羡慕的自豪感。无疑,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自信心和习作兴趣。

6.展评法。在讲评课上根据学生习作进行分层奖励,并精心挑选几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例文,在例文上写上教师推荐意见后,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以供学生反复欣赏学习,或者推荐到校报上刊登、校园广播站播出、校园橱窗中展出,或将优秀习作编印成册,供全班学生传阅。

7.档案袋评价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运用“习作档案袋”这一发展性评价方法,将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代表性的课堂习作、读书笔记、发表(获奖)作品、精彩句摘、习作小报、教师关于其写作态度、优缺点以及评析的记录等放置于袋中,取名“成长的足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断进步的喜悦,产生习作上的新动力,促使他们在习作道路上更为自信地走下去。

12.小学课堂教学观摩感想 篇十二

听课是教师成长的营养品。今年的甘州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我幸运的得到了听课的机会。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不仅领略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也收获了很多教学的经验。在此,把自己的一些收获与想法同大家一起分享。

1、深入理解教材,对教材挖得深、吃得透。“新教材难教,内容少,涵量大,不知如何下手”,这是接触新教材教师的普遍反映。往往课本只有一幅图,几个字,看似简单,实际蕴涵了很丰富的内容。因此,更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体会教材的内涵。这次的观摩研讨会,授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上做的很到位。如,赵建华老师的《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一课中,执教者能紧抓“封闭”这一关键词,结合课件以及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知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的特点与规律,并在课件中充分展示各种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感受、不断加深理解,既形象,又直观。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可谓又深又透。

2、设计新颖,科学合理。这么多节课听下来,最多的感受是:授课老师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师的设计大胆且新颖,让人听之眼前一亮。他们很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课堂的首尾呼应,把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设,在最恰当的时间进行解答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轻松而又快乐。这些课经过他们的设计,不仅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充分的体验数学课堂之美。

3、课堂语言优美,有魅力。授课老师的语言优美亲和,风趣和谐,准确精炼。教师优美、亲切的语言,对学生有一种亲和力,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很好地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活跃的高峰。数学语言还要求准确精炼,绝不能给学生以模糊感,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更多的在于语言的运用。

13.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篇十三

观摩研讨会”有感

刘艳敏

2007年3月 前几天有机会到郑州参加“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有幸一睹心中敬仰已久的于永正、窦桂梅和王崧舟三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聆听了他们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我大受启发,激动的心情久不能平息。

于永正老师示范课《第一次抱母亲》亲切自然,没使用任何电教手段,却用平和感人的语言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中间几次我都忍不住泪流而下。他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验文本的内涵。力图使学生和文本融于一体、真诚对话、深刻感悟。同时,细节之处、关键之处注意强调,适时引导并作以小结,再加上于老师深情的范读,真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却感人至深,学生听了也很受启发,真正做到用心去读书。我不由地感慨到“语言是从人们心底流出来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又会流入人们的心里……”

接着于老师又为我们做了教学指导:

一:用审视的眼光看课。现语文教学流派多、提法多,从不同角度理解,如“诗意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各有感悟及道理,我们应取各家之长而且是学得来的地方,为我们所用,即“取各家能取之长为我所用”。

二:取各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之长

自古语文教学就总结出八字规律: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因此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坚持大量写作,坚持写好日记,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做到“有话可长,无话可短”,每周有一篇日记像作文即可。常态课要上扎实,语文的魅力在字词句篇里,在写作里。

三:备课备好朗读

课文至少读三五遍,而且要站着读,和上课姿态保持一致,朗读是再创造,只有老师读出味来、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朗读好了可以少讲三分之二,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好好品味,在品味中学会阅读,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考试前搞应试训练。

平时别让孩子们做大量练习题,考试前稍作训练,见识一些题型即可。

窦桂梅老师首先示范了二年级语文写话训练《我爱爸爸》,以多媒体课件提供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儿童化的语言和心态使孩子们很快与她亲密无间,畅所欲言,轻轻松松完成了说话、写话训练。于不经意间学会了比喻句和并列句,如:“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我爸爸像马一样健壮,也像太阳一样温暖。”句子生动有趣,还配有插图呢!窦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多写多画,订在一起就成了一本本图画书。孩子们的情绪很高涨,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接着窦老师又示范了六年级诗词的教学。她讲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先利用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所代表的不同内容和曲调,以“破阵子”和“清平乐”为例,带领大家分别走进战场、又漫步江南水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到了两种词牌所表达不同的内容。独特的开场引人入胜,接下来更是妙不可言: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画,师生手舞足蹈地朗读,再加上窦老师随口即来的诗一般的语言,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果真是名师的风采,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给人惊喜不断。然后让学生走进村居、走进角色、抒发情感,此时学生已走进词中,走进画中,变成翁媪和大儿、中儿、小儿,亲切交谈、其乐融融!最后,点明中心:当作者身在战场,面对厮杀多么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此时村居所呈现的恬淡生活令作者无比的欢畅,遂作此词《清平乐——村居》。试想作者心情,该多么快活!此时师生同唱这首词,教学活动达到高潮,学生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多么完美的课堂,台下的阵阵掌声终于惊醒了台上的学生,孩子们这才走出村居,回到真实。

无法忘记窦桂梅老师那极具感染力和煽动力的语言,透着激情、更透着真情,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沉迷其中,留恋忘返。她身上燃烧着热情,透露出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正如她所说:“激情与思想,正是我为师的一撇一捺。”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乐观、热情与真诚,当她的学生可真幸福,听她的课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今后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大量阅读,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努力让我的学生也享受幸福!

王崧舟老师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充分去读书,他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正如他所说:“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我同样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去理性分析,而应感性去体会与领悟。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者学生的心灵。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总之,三位大师一直都在努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我觉得于永正老师传授给我们方法,窦桂梅老师传递给我们热情,王崧舟老师让我们分享智慧与理性。

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以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认真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相信有一天,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也会长出你、我、她、他一片树木参天!

洛阳市第四十九中学

刘艳敏

14.小学习作教学探秘 篇十四

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写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作文才能感到快乐。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才能形成强大动力。

1.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首先,具有严谨师德的教师,是能够经受功利思想和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的浪淘,并最终流河成金。在教学中对学生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用于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讲评、撰写的能力。第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循循善诱。总之,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认可你,佩服你,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从而对习作充满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神态外貌;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间接获得生活感受和生活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丰富资源。

3.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情景,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4.教学相长,快乐习作。素质教育赋予“教学相长”思想的新的内涵。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获得知识的手段更便捷,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时代呼唤老师和学生同成长,“教”与“学”才能水乳交融,共同进步,习作才能发乎真情喷薄而出。

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多阅读不仅使视野变得开阔,知识丰富,还能使人变得具有伟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读《三国演义》可以向诸葛亮借智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使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漫步《古诗苑》可以体会和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广胸怀,体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引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思索,因为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里呼之欲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要求他们读懂书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生动形象画面,体味友爱、忠诚、勇敢、智慧、爱国等永恒的人类精神,达到人格升华,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语言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及经历的丰富性。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假以时日,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极引导学生涉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探索,去感悟,对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不无裨益。

三、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张扬个性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生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贴近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生活素材。倡导“随笔文”如日记、游记、读后感等,随笔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写景记事,或谈读书感受,或是一种好心情,或是一点感悟,或是一个新发现。随笔写多了,写顺了,习作也就获得了成功。

2.指导学生利用文本,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写作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做小实验、小制作、手抄报等活动,收获成功的喜悦,只有将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学生习作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四、注重写作方法的引导

1.立足教材,模仿经典。教材集各家名作,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是学生沟通大千世界的桥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每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室、学校、社区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空间,从而营造一个大语文观的良好氛围。

2.情境教学,有利创新。将写作基本要求(人物事件、语言、动作、细节等)和写作技巧融在学生选材、构思、鉴赏、评析和习作实践中完成。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又解决作文教学的天马行空,促使学生重视作文乐于写作,提高课堂作文效率。

3.专题指导,讲练结合。作前讲解——自我修改——学生互改——作后讲评。通过以上步骤和途径,训练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指出成绩和发现不足,交流分享,有的放矢,教师相机点评,学生习作在不断的练习和修改中获得进步。

15.山林小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十五

雨洒小学

张贵明

教研促进教学,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们在观摩后讨论,讨论中学习,学习中提高,可以使广大教师扬长避短,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优秀的效果,教学中相同的缺点不重复出现。尽管班级不同、科目不同,学生层次千差万别,但好方法是可以迁移的,是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灵活运用的。不经常组织教研活动的学校,其教学是得不到发展的,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经常参加教研的教师,只会闭门造车,摸石子过河,许多方法需要不断去实践,这样就无形中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即使你是教育专家,你都要多听听别人的,因为任何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况且,从别人的缺点中也可以吸取教训或者根据缺点寻求避免和解决的办法。

2012年12月6日,午街铺镇中心学校在山林小学组织了一次“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学风采”教学观摩活动,教学中,三维授课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归纳起来有以下亮点:

一、导入自然、得体、趣味性强。付婧婷老师以学生熟知的故事“龟兔赛跑”导入;张秋老师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出示与限制做的课件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各有多少?导出“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一些”“什么比什么少一些”的教学目标;付邦老师则采用作业导入,三种不同的导入方式自然、得体、有趣味。

二、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付婧婷老师用“三个同学两两握手能握几次”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改变了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失为好方法;付邦老师给男女生编号搭配,解决数学搭配问题,直观而形象。

三、培养学生动手演示、操作,尽力挖掘学生潜力。张秋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按要求贴水果贴;付邦、付婧婷两位老师演示数字搭配方法、过程,总结规律,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

四、教具简单、形象、鲜活,三位老师所使用的教具简单、形象、鲜活,什么数字卡片、水果贴、号牌等,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做的,制作中也不费多少功夫,又适用。

五、教师指导,学生自寻规律方法。在这一次教学观摩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六、教学与生活相互联系。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服务与生活。三位老师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16.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 篇十六

高阳中心校贤者小学 王晓玲

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我有幸去太原市新时代双语学校参加第六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目睹了全国极富盛名特级教师们最新课例展示,七位教师别具一格的风采,用她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她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短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段目标总体把握还是比较准确、恰当,重点突出,能创造性开发、处理和运用教材,着力激发、点拨、诱导学生,重视习作的过程和方法,良好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的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比如:青年陈瑾老师的《小老鼠遇见大脸猫》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老师很好的语文功底,无论是课的引入,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都能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值得学习的是,老师舍得放时间让学生明确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积累的词句,设计富有创意的故事,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真正发挥了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1、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

2、寻找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心实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3、提高自主,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强调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次老师们都能舍得留下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

总之,老师们的课堂表现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习作教学要把准课标要求,不随意拔高、降低

《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仅仅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同于《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侧重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学生对周围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观察,不在观察的顺序方面过多要求。直到第二学段,仍然坚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始终没有观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应仅仅是认识而已,是否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呢?

2、习作教学要指导到位,增强语感的训练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些,才是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的任务。而习作教学难,难在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习作教学教师应主要从习作和修改这两方面入手,习作就要求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一课一得。

上一篇:会务人员培训须知下一篇:农村学校如何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