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心得

2024-07-20

导师制心得(共10篇)

1.导师制心得 篇一

导师制心得体会

汪家小学 饶彩燕

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教育教学已快到后期,回顾这段时期的导师制工作,学生受益,作为导师的我很欣慰。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一、用细心,发掘闪光点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个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即使表现再差的孩子也会有他们的长处,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生活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我的班级是学校卫生流动红旗的常驻班级,源于班上很多学生的自觉和努力。有一次,我象往常一样,去卫生区和教室检查卫生有没有做好,不过我时间稍稍提前了一点。我忽然发现刘峰真弯腰寻找着什么。我在一边静静观察,看见他俯身拾起来一枚比瓜子壳还小的纸屑,原来他做着卫生检查前最后一次“验收”。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发现了这样的事情。晨会课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好孩子,并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向他学习,那一刻我发现他第一次坐得这么端正。我还通过家校路路通,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妈妈,我相信他能得到家长的夸奖会更加高兴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在学习上变得主动了,以前中午常常因为玩而忘了写作业,现在他常会来主动告诉老师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也常会用“做得真好”来继续鼓励他。可见,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孩子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如果能得到全班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与鼓励,我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用耐心,逐步提高要求

对于刘斌剑这样一个经常让人操心的孩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某种方法让其一下子就进行转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中国有句成语叫“欲速则不达”,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承重地打击,把他们打入“无底深渊”,到 时候老师再想进行帮助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教育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最近发展区,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慢慢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四、用恒心,反复抓,抓反复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别人的嘲笑、讽刺,或遇到困难,即使是一个好看的电视节目,一样好吃的东西,一件好玩的玩具等等,都可能瓦解掉学生继续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像王杰这样的问题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错的思想和旧的习惯会反复出现,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认为他们是“屡教不改”或“无药可救”,任其“破罐子破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两点:(1)为了减少学生反复的次数,平时对后进生要经常教育。(2)当出现反复时,要仔细分析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使他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

这个学期在做几位受导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地方,让我收获很多,但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我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希望在下学期的帮教过程中,使其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2.导师制心得 篇二

导师制是世界著名大学牛津大学所创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几百年来,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备受推崇, 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等学校教学育人模式的样板。导师制是针对大学本科的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 是其进行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本质。导师制的主要内容是:大学在培养本科生时, 导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培养制度。

在导师制下, 师生关系不是师道尊严, 而是亲密无间的师友关系, 学生和导师在一起, 有一种与朋友或与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这是导师制的一个重要前提, 导师与学生有要好的私交, 导师的个性与学生的个性要相互了解, 这样效果就会很好。所以, 导师制维持的是一种朋友或家人般的学习关系。

关于导师制, 林语堂先生也如此说道:“牛津剑桥的学生所以好, 得益于导师制度”。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导师的指引和扶持下, 从而避免了不顾学生学业及个性差异的“大班授课”的弊端。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一定的成效

1、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 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 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 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 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2、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辅导员的压力

学生工作事情繁杂, 涉及行政、党建、团委、教学等多方位的内容, 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思想、行为更为复杂, 仅靠有限的辅导员终日只能被动的处理一些小事, 而较少主动的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案, 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另一方面, 一些辅导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缺乏经验, 在知识和年龄上缺少优势, 从而在学生面前威信不够。有些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知识不熟悉, 没有高超的专业知识, 对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及就业与考研的指导方面等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这样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不能对他们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导师制可以有效弥补上述不足, 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 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教学相长, 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 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三、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 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 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 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 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 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 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 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 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 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 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 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对来说普遍偏低。

2、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 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 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 却难免力不从心。

另外, 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 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 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

四、高职生导师制实施过程的可行性

考虑到本科院校导师制的优势和不足, 从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高职院校引入导师制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选择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类型

根据对全国范围内实施导师制的一些院校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目前高等院校中实行导师制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学术型导师制。这种导师制类似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 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大学院校师资水平和师生比例等问题, 国内的学术型导师制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有较大的差距。在国内高校中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导师制为代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确定导师的职责主要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并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另一种是在国内高校中最普遍的辅助型导师制。国内高校现在所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类型的特点。导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如帮助学生选课,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具体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就业等。辅助型导师制以清华大学为代表, 清华大学热能系给导师规定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论文训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也规定本科生导师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学习。

这两种类型各有优劣, 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师资和生源等与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异, 两种类型并不能完全适用高职高专教学, 因此确定一种适合高职高专的导师制类型就尤为重要。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院校的经验分析,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现实情况, 我们认为, 在高职高专实施职业型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比较符合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职业导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从学习到生活, 从情感到职业规划, 紧紧围绕职业目标进行, 可有效帮助其就业。

2、选择具有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导师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导师制对导师的要求都比较高。国内本科院校普遍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术造诣、工作热情度、任职资格、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虑, 并且一些高校还采用“导师组”形式进行高、中搭配以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之处就在于它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最大问题, 就是真正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很缺乏, 相当多的所谓“双师型”教师往往是考个职业资格证书, 从未进入企业工作过的情况。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首先解决双师型教师的根本问题, 进而才能发挥导师制的真正作用。

导师制在国内高校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 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在提升学生的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积极研究和探索在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只有积极面对, 才有可能取得改革的胜利, 相信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必将有效推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果。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概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对高职院校施行导师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以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职生导师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郑礼平:“解读我国高校导师制”, 《教书育人》, 2005年第9期。

[2]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

3.导师制心得 篇三

由此可见大魔导师也确实是一个能力超强的英雄,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也有许多技巧可以使用。本期明星技巧解码我们邀请到了原天梯Top选手,现AgFox.DotA分部的陈小智来分享他的大魔导师使用心得。

隔空取物的妙用

大魔导师的一技能隔空取物可以将敌人悬浮到空中,随后投掷到一个指定的位置。在对线期间,投掷到什么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隔空取物使用得当的话,那么在线上便能对对方进行有效的压制,甚至击杀。

由于大魔导师这个英雄在路人局中通常会走中单位,所以我们也拿中路为例。陈小智对本刊记者说:“当兵线在自己塔下,而且对方小兵的血量都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对手仍然站在己方高地上,那么这是一个消耗或者击杀对手的绝好时机。先利用弱化能流把几个残血小兵迅速清掉,然后隔空取物举起对方扔向自己的塔下。有击杀机会的话,可以跟着对方释放第二个弱化能。如果没有击杀机会的话,也是一波不错的消耗。”

如果对手注意走位,不给你留下使用隔空取物抛向塔下的话,也不用着急。就算兵线在对方高地上,同样是有办法消耗对手的。陈小智说:“如果兵线在对面高地上,那么这时是你使用隔空取物把对手投掷下来的最好时机,而投掷的位置是地形很难上去位置。因为兵线的原因,对手是不敢跟你拼的,这样也可以完成一波消耗,甚至是击杀。

弱化能流的使用时机

大魔导师的二技能弱化能流是其核心技能,这个技能即可以作为AOE使用,还可以降低对方攻击力,在线上可以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但是在游戏前期,弱化能流的高耗蓝使得大魔导师不能一直使用这个技能来消耗对手或者清兵,那么在游戏前期这个弱化能流的使用时机就要讲究一点小技巧了。陈小智解释道:“在对线期,当你的对手马上要补刀的时候,是使用弱化能流消耗的最好时机。这样一来可以使他这攻击力减少,导致他不能成功补刀,还可以消耗对手的生命值,自己也有机会将小兵反补。还有一种就是最常见的弱化能流补刀加耗血,推荐弱化能流在升到2级之后再进行消耗。”

技能窃取是王道

大魔导师之所以Imba的原因,就是因为其终极技能可以窃取对方英雄的技能,陈小智也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他使用大魔导师时的心得,“简单来说,我一般是身上挂一个AOE技能,或者是保命技能。团战开始的时候,偷对面的关键技能,比如撼地神牛的沟壑或者潮汐的大招。其实这东西真要靠自己去多练习,找到感觉,毕竟战场是瞬息万变的,每场的阵容也不一样。但是一个好的拉比克一定能改变整个局势。”陈小智说道。

4.育人导师制心得体会 篇四

邵庄初级中学 关金国

“全员育人导师制” 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

作为初中生,他们大部分都处在青春发育期及心理叛逆期,他们虽然人是长大了,但心却更细了,更为敏感了。所以我们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

关心学生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总之,多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5.导师制心得 篇五

——导师的心得体会

初一年级 冯倩

经历了一学期的导师制。在这一学期,我担任初一(7)班第一小组6名同学和初一(10)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导师。作为刚进入校园的初中生,一方面要对全新学习环境逐步适应;另一方面他们大部分都处在青春发育期及心理叛逆期,心思细腻、敏感。所以老师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在导师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与学生的互动活动:

1.要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制订长期与近期学习成长目标。通过谈心、进行游戏等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在校生活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设计“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包括:记录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品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期、学年度成长目标;对“受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努力实现阶段性成长目标等。

2.要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不同,同时也要让学生适应我校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师要督促学生学习,有必要从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始。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制定“一日活动计划”,让学生从优化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制定“自主学习方案、一日学习活动计划”。并注意及时跟踪了解实施情况,要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3.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除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以必要的物质帮助以外,重点指导学生制定“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规范”。

4.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定期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利用面谈、QQ微信聊天、关注博客等多种形式,并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谈心内容,记录辅导过程。

6.导师带徒心得 篇六

又是一个炎炎的夏日,我们成为了中铁十一局建安公司的又一批新成员。对新工作和新事业充满抱负的我们,站在新起点而面对新挑战,在几番辗转之后我有幸来到房建十九部大庆东站项目。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只要能做出成绩就会得到认可,只要复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我们是新人,面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刚来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处理的经验可说,所以我们每一次面对的问题,每一个不懂的问题,包括每一次犯的错误都是我们的财富。随后项目部组织了“导师带徒”活动,我有幸的成为了工程部长陈部长的徒弟,当时我就感到十分的激动,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能在一开始就分到一个一线负责技术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在之后的的几个月中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我的良师益友,陈前钦部长对我的帮助与关怀,我是幸运的,能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拥有如此好的平台,更幸运的是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了师父的业务工作能力,更学到他为人处事的能力,洞察问题的敏锐,分析问题的深刻和解决问题的完善,这些都是几年工作生活阅历的积淀。对于专业的素质培养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工作中,陈部长教会了我很多,包括安全的教育培训,特殊作业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注意要点为,标准化工地学习,三标一体学习,消防安全学习及物资管理等等,使我受益匪浅。

在施工过程中,我重温体会到了师父教导的正确性,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师父说的要点,浇筑是一定要做到振捣棒快插慢拔,下棒一定要快,曾经有几次下棒不快结果下面出现气泡,振捣一定要全面,不能漏震等等。“作为一名实习生,虽然在基层上锻炼,但一定要有长远的目标。”这是导师经常给我说的话,日常工作中,到时注意引导我观察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注重观察中发现规律,定期做总结,把所学的知识和生产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总结发现规律,不仅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有利于拓宽思路、丰富视野。完成从普通技能人员到专业性技术人员的转变。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含义,还有很多新的生产技术,很多细节完善的处理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但是我有决心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向着更高、更远大的目标奋斗。

在此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徒弟,一是要顽强拼搏,甘于吃苦;二是要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三好似要勤奋工作,敢于负责。各级领导针对新员工的成长讲了“控制、目标、学习、心态”八个字的关键,体现了“传、帮、带”的精神,要求新员工一定要学会控制,确立目标,加强学习,保持心态。

最后我真心的向导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7.本科生导师制探讨 篇七

1.1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 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 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 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1.2 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 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 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 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 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1.3 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成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从2001年开始扩大招生, 2006年转外延发展为内涵建设, 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整合专业、学院, 发展相关专业、方向。商务信息学院即在此背景下, 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学院下设两个新专业, 即统计学专业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目前学生人数少, 生师比相对合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优势。学院首先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 明确了导师的工作目标及职责;设计了指导过程记录表, 使指导工作能够形成文字记录。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至今只有一个学期,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 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 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 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 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 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教学相长, 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 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增强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包括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 并从专业角度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 明确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导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 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平台, 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课程读书小组, 针对当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 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尚待不断完善。

2.1 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 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 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 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 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另外, 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 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 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 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 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 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 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 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 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

对来说普遍偏低。

2.2 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 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 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 却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 但是对于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 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 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

2.3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刚刚进入大学的部分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 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 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能适应, 甚至关于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 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乏热情和兴趣, 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3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3.1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配套的考评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 由导师、学生、管理人员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导师制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 则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 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要有组织保证, 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 以确保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制定科学的导师制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导师的组织管理等, 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 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 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 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 指导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 通过《导师活动调查表》、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 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 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但学校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 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 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 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提供有关信息, 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要让导师获得充分的信息, 包括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 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指导工作更有效率。信息还包括被指导学生的有关情况, 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 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 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 还可以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 激励优秀的导师, 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 取长补短, 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3.3 转变学生观念, 拉近导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 学生希望导师既要关心学习, 也要关心思想与生活, 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 师生之间“有事联系, 无事不联系”是最普遍的关系现状,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传承下去, 是学生和导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在实行导师制之前, 应对学生和导师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 使双方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 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在落实中也好更默契地配合、互动。

4 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 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而本科生导师制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 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概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思考, 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

8.解读我国高校导师制 篇八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今后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我们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它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问题,而推行导师制将是一项极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我院推行导师制已有三年,在实践中我们深感在理工学科中推行导师制对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师制”(tutorisat system)早在十四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其实质也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并不用于本科生。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在哈佛力主推行本科生选课制(elective system)。伴随着选课制出现,1872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the credit system)并很快带动美国其他高校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1916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积极倡导“兼容并包”的方针下进行北大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随后许多高校仿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度学苏,学分制被废止,高校改为学年制。直到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开始在一些重点大学推行了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我们对导师制管理模式已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从中显示出社会主义高校的自身特点。

从导师制的起源来看,他主要来源于两大条件:其一,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即推行学分制。其二,是教育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重视激发与培养学生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唤。因此,导师制的推行很大程度适应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但从人才培养要求来看,导师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人才培养是多元化的,不但需要个性化,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培养与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等要求。我们简单地引进西方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是不够的。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探索一条完善的学生培养新途径、新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二、导师制与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的区别

导师制、班主任或辅导员制都属于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内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围绕学生培养的工作机制。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说,全面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只靠导师制或班主任制所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与学校各方面力量的努力才能完成。对此,我们在探索学校教育机制中力求创新,寻找适合学生与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新机制。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行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机制,是符合当代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对于导师制与班主任制我们都可以称为“导师制”。这里的“导师”包括了教师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因为他们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某方面的导师,有着共同的职责——培养学生成才。只是在实际工作中侧重点不同、特点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承担教学、科研指导作用的教师称为学科导师,对于承担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教师可称为班导师或辅导员。因此,对于导师制内涵的拓展是十分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学生培养机制上采用方式有多种,其中有导师制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制。过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此混淆、或者相互对立,都是一种失策。过去,我们许多高校在具体管理模式上以“班级”为单位,管理内容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日常生活。管理者大多为年轻教师和政工干部。几十年来,这一管理模式在学年制高校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也显示出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制的优点

1.对于当前一些学生行政性工作的落实,班主任与辅导员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众所周知,当前高校贫困生占有20%以上,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做助学贷款、帮困助学等工作不是靠专业教师所能承担的。还有现在每年新生中约20%左右的同学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为现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大重点便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专业教师也是难以承担的。它需要班主任或辅导员们的工作才能完成。

2.学生社会化进展加快,需要班主任、党团组织、辅导员们的工作才能完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教学教育内容与形式必须要创新,把学校与社会连成一体,已势在必行。因此,在加强学校内教育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因而,每年的社会实践锻炼,一方面靠学生自己,另一方面也靠学校党团组织和政工人员的组织,才能使活动起到作用。因此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需要政工干部的努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努力。因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必须在一个群体中才能得以培养,学校最基本单位是班级,如果没有班级,恐怕学生的集体感、团队精神培养会受到很大的损失。有了班集体,必须有班主任的管理。

尽管班主任或辅导员管理模式有许多优点,但是随着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以来,原先的班集体受到冲击。许多原有的群体发生变化,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个性化教育也随之而来。尤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学与教育改革的主题。这些对教育理念与学校管理必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班主任制的弊端

1.个性化教育存在问题。因为班主任、班导师制面对的主要是班集体建设,而且许多班主任、班导师都是年轻教师或由行政干部兼职,不可能开展一些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因而,无法做到完全个性化教育。

2.学风建设存在力度不足。由于许多学校班主任或班导师制都由年轻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来担任,他们有时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因而在推进学风建设上就会显得力度不足。

3.难以落实全员育人的目标。以班级管理为主体,很多教师难以做到具体的育人工作,只能靠课堂教学方式来完成育人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發展对师生关系的冲击影响,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确很难。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提供一种载体,难以体现出教育的责任感,我们提倡的“全员育人”的目标也无法完成。

导师制(实际上只能称学科导师制)可以弥补班主任或辅导员制的不足。所谓导师制就是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教学、科研为纽带,每位导师指导3-5名学生,帮助学生选课、学业理想设计和学生科研活动。形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育互动机制。导师制侧重于对学生的学风、科研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三)导师制的特点

1.导师必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富有责任心。

2.充分发挥导师在教学上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上的主体作用。

3.导师制具有连续性,它可以从一年级贯穿于毕业。

4.具有亲和力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因为由一名教师指导3-5名学生,以教学、科研为纽带,连接着导师与学生,关系直接。因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5.导师制也存在弊端。首先表现在导师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对导师的要求也很高。在现实中做好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其次,由于导师只能带少数同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集体观的培养。这些问题只能靠在群体管理中得以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导师也难解决,只能靠党政组织给以解决。

三、实行导师制的意义

在推行导师制的实践中,我们深感其意义很大,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更加重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推动了理工科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会。实行导师制,必定要求学校与教师重视科研,争取各类课题,同时也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因此,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必须更多地重视学生实验环节的设计,拓展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对理工科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为了更好推行导师制,使学生在四年中学有所成,必须对理工科类本科实验室进行改革。像我院在食品科学、生物工程、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相继推出开放实验,指定管理人员,制定管理制度,采取自行选题进入开放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这些措施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导师制的成效。通过加强学生科研工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改变了过去只在书本上谈知识,无法从实验中去求证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由此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二)实行导师制对促进学生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既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又从科研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从实验中求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我院几年来的实践来看,成效明显。近三年,我院生物技术、水产养殖等专业的学生考研率达到50%左右。

(三)实行导师制促进了“全员育人”德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现代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推进“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保证素质教育的开展。但是要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并非一件易事,它不仅要有制度,还要有一整套运行机制和氛围去激励全体教职工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其中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各学校来看,尤其经过市场经济的影响,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师真心、真意、真情地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去是非常困難的。但通过导师制,可以比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尤其让一些有名望的教授们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载体,让教师们在指导学生科研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是一件最好的德育工作,真正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四)实行导师制,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要求。由一名教师指导3-5位学生,这样能让导师从个体上去教育去引导,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手把手地教学,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相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推行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校要从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导师制的推行。因为推行导师制不仅是学校管理机制、教育理念的变革,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的健康运行,这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要与教师业绩相挂钩。对于成绩优异的导师进行奖励与表彰。二要与教师工作量相挂钩。做导师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科研工作量,这样使他的劳动得以承认。三要建立学生科研基金和营造学生科研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来申报课题,保证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从教学改革中考虑导师制。在推行导师制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要以立足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着眼点,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对理工科类的基础实验室的配置与管理,必须要面向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科研工作作出相应的学分,以鼓励导师制的持之以恒。

9.导师带徒心得 篇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学习,我已经对我们的项目工程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项目的各领导和同事有了进一步的沟通学习。同时,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已逐步进入施工管理的角色,由最初的理论学习,上升到融入实践!

导师第二课:摆正心态,立志奋发。

每天,忙里偷闲时,我的导师总会找机会和我交流谈心,谈生活,谈工作,谈未来!他很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总是嘘寒问暖,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工作,才能把未来走的更精彩!”男儿当志强,志在四方,即已选择,就要好好把握,走过了风雨,我们就可以见到耀眼的彩虹!我们水利人必须做好不怕苦,不怕累,先苦后甜的思想准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打好了基础,未来才可以走的更精彩!

导师第三课: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导流洞施工时,把洞身分为底板混凝土施工和边顶拱混凝土施工两部分,先进行底板混凝土衬砌,再进行边顶拱混凝土衬砌,具体施工中,利用两台钢模台车及两台钢筋台车采取中间开花式向两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送至洞内,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仓。施工的目的是要浇筑出合格的混凝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首先,进行基础清理,基础通过验收后,方可上钢筋,立模板,完毕后,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钢筋和模板的验收,通过验收后,方可开仓浇筑。钢模台车施工时,务必先检查各种设备的安全及性能,确认没问题后才可以进行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亦要时时检查,确保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同时对设备定时维护和保养。时时告诫自己和当班人员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到“三不伤害”!只有安全才有生产效益,只有安全才能“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施工是环环相扣的循环流水作业,在施工中,要胆大心细,心思缜密。每天下班后,都要总结今天,计划明天,把该做的,重要的先安排,次要的后安排,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得有序!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协调好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帮他们解决施工困难。

现在,我在泄洪洞的施工中,吸取和借鉴了导流洞的施工经验,服务于一线施工,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10.德育导师心得体会 篇十

德育导师工作是一项心灵工程,是一项育人工程。现在我们做大多是一项修复心灵残缺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在疏导学生的思想,育人先育心,然后再育智,我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学校自xx 年3月倡导德育导师工作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傅校长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作过经验介绍,去年金校长的经验总结在《海宁教育》上发表,今年的经验又将去市里传经。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如“垫好石头过河”。任何处于探索阶段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是

在“摸着石头过河”,是德育导师制工作的一点肤浅的探索。但,它是德育思想工作中的一块垫脚石,那是确定无疑的。二是,具体来说,德育导师制工作应该是以班级为单位,是对班主任为主导者的德育体系的一个有效的补充的德育导师制操作模式。三是,我的一点体会,仅作探讨:我把它概括为“六颗心”,即:“真心、诚心、细心、耐心、苦心、攻心”。这都统一在一颗“爱心”之下。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我担任三班的h同学的德育导师已二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总以真心与爱心和他交流谈心,使他能敞开心扉,说出了心中的话语,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与沟通等,至今告一段落,点上了一个逗号,我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导师工作是永远不会有句号的。

“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上学期,h同学有一段时间常 “逃学”班主任跟我说起这件事,我找到他问了这一情况,他承认了,经过交流与沟通,了解到他与外面的同学在一起,经常约他出去。在我的诚意下,他告诉我拜过师傅,认过大哥;打过群架,也受过伤,吃过亏,流过血。我真心诚意地跟他分析了利害关系,明白自己的做是错误的,害了自己,树立了信心,下了决心,不再跟他们来往。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要细心。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纪律散漫,还经常若事生非,常常搞得全班同学不得安宁,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细心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差生的之所以“差”的原因,“坏”生之所以“坏”的原因,找到“病源”之后,给学生“对症下药”地教育。用春风细雨般的话语,溶化坚固钢铁,经过我们多次谈话教育,教育转变每一位后进学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可教育好的学生。

“耐心”,问题学生,的确给老师带来很多问题。个别问题学生屡教不改,影响到其他同学,有时想过劝其退学,有放弃念头。然而,我们的也会发现这些可怜的孩子也是受害者。开学初,报名那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我一见就感到不对,一头“长发”,一问才知道是班主任老师要他来的,经教育,他认识了自己,第二天理好头发再来上学。这次检查,他顺利地通过仪表仪容这一关。在毕业中考前,又有类似情况,经过谈心、交流与沟通,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也深感教育难度之大。

我也想到,我们不仅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耐心地做他们的家长的思想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h的家长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因此,我未曾与其家长联系。

苦心,也就是苦口婆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

攻心,就要攻其心理,让学生懂得导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挽救一个个失去了学生信心的孩子。我总感觉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攻心为上,思想解决了,其他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我想大

家都会有这个体会的。以心换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元旦,h也送来了一张贺卡,在学校也很有礼貌。在毕业典礼后,他又来办公室,找到我有点害羞似的,有点难为情地拿出一个小礼物——音乐风铃送我,这是一座有小桥、小屋、叶轮、转斗,转斗坐着四只笑容满面、手握电吉他的小猪猪。小屋四周墙上还巾时尚的帅哥、靓妹图片。很有寓意:大概是祝愿我们工作学习一帆风顺,幸福美满,快乐开心的意思吧。我和他聊进那所学校,他告诉我去海职高学习,我鼓励他说,抓住这个好机会,学会学习,学会自理,最要紧的是学会做人。我说,从今以后我们是朋友,保存这份友谊好吧,他点点头,表示一定努力。这时我心中非常高兴。

本学期共谈心 10余 次,做到两周一次,都有记录。

最后,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这就是它的实效性,是我们今天一起探讨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一个

重要话题。它是我们研讨会的关键词,探讨德育导师的有效教育问题,探索一条高效的有效教育的途径。如何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如我们通常说到的“我们应该有一桶水”,才能去浇灌身边的小树与幼苗。

德育导师心得体会

德育导师工作是一项心灵工程,是一项育人工程。现在我们做大多是一项修复心灵残缺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在疏导学生的思想,育人先育心,然后再育智,我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学校自倡导德育导师工作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如“垫好石头过河”。任何处于探索阶段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是德育导师制工作的一点肤浅的探索。但,它是德育思想

工作中的一块垫脚石,那是确定无疑的。二是,具体来说,德育导师制工作应该是以班级为单位,是对班主任为主导者的德育体系的一个有效的补充的德育导师制操作模式。三是,我的一点体会,仅作探讨:我把它概括为“六颗心”,即:“真心、诚心、细心、耐心、苦心、攻心”。这都统一在一颗“爱心”之下。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我担任一班的h同学的德育导师已半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总以真心与爱心和他交流谈心,使他能敞开心扉,说出了心中的话语,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与沟通等,至今告一段落,点上了一个逗号,我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导师工作是永远不会有句号的。

“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上学期,这个同学有一段时间常 “逃学”年级主任跟我说起这件事,我找到他问了这一情况,他承认了,经过交流与沟通,了解到他与外面的同学在一起,经常约

他出去。在我的诚意下,他告诉我拜过师傅,认过大哥;打过群架,也受过伤,吃过亏,流过血。我真心诚意地跟他分析了利害关系,明白自己的做是错误的,害了自己,树立了信心,下了决心,不再跟他们来往。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要细心。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纪律散漫,还经常若事生非,常常搞得全班同学不得安宁,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细心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差生的之所以“差”的原因,“坏”生之所以“坏”的原因,找到“病源”之后,给学生“对症下药”地教育。用春风细雨般的话语,溶化坚固钢铁,经过我们多次谈话教育,教育转变每一位后进学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可教育好的学生。

“耐心”,问题学生,的确给老师带来很多问题。个别问题学生屡教不改,影响到其他同学,有时想过劝其退学,有放弃念头。然而,我们的也会发现这

些可怜的孩子也是受害者。开学初,报名那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我一见就感到不对,一头“长发”,一问才知道是班主任老师要他来的,经教育,他认识了自己,第二天理好头发再来上学。这次检查,他顺利地通过仪表仪容这一关。在毕业中考前,又有类似情况,经过谈心、交流与沟通,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也深感教育难度之大。

我也想到,我们不仅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耐心地做他们的家长的思想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苦心,也就是苦口婆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把学生的思想

工作做好。

攻心,就要攻其心理,让学生懂得导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挽救一个个失去了学生信心的孩子。我总感觉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攻心为上,思想解决了,其他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我想大家都会有这个体会的。以心换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元旦,h也送来了一张

贺卡,在学校也很有礼貌。在毕业典礼后,他又来办公室,找到我有点害羞似的,有点难为情地拿出一个小礼物——音乐风铃送我,这是一座有小桥、小屋、叶轮、转斗,转斗坐着四只笑容满面、手握电吉他的小猪猪。小屋四周墙上还巾时尚的帅哥、靓妹图片。很有寓意:大概是祝愿我们工作学习一帆风顺,幸福美满,快乐开心的意思吧。我和他聊进那所学校,他告诉我去海职高学习,我鼓励他说,抓住这个好机会,学会学习,学会自理,最要紧的是学会做人。我说,从今以后我们是朋友,保存这份友谊好吧,他点点头,表示一定努力。这时我心中非常高兴。

本学期共谈心 10余 次,做到两周一次,都有记录。

最后,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这就是它的实效性,是我们今天一起探讨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它是我们研讨会的关键词,探讨德育导师的有效教育问题,探索一

条高效的有效教育的途径。如何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如我们通常说到的“我们应该有一桶水”,才能去浇灌身边的小树与幼苗。

德育导师心得体会

双凤坳中学:周卓鹏

1、以诚心赢得他的信任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他的态度极为冷淡,硬着头颈对我爱理不理。次数多了,他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流出了委屈的泪水。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他对老师不再仇视,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开始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

2、以爱心抚慰他的心灵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我们导师应该有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时刻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各科的课代表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担心他再去找原来的“哥们儿”,我让同路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和他一起上学,放学陪他一起回家;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回答;在班队活动中,发挥他爱讲笑话的优势,让他尽情表现,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样,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3、以关心激发他的热情

在一次和他的谈话中,他告诉我,这个学期他打算语文成绩超90分,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他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时机,改变陋习,埋头读书,争取实现理想。接着我又帮他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任课老师也纷纷给他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

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了。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这次期末检测中他以语文92分的成绩达到他的预定目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中间。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水平,是我——作为一名德育导师的最大的心愿。

沟通、了解、赞赏、激励-----德育导师体会

我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已有五个年头。每位科任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中,自主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我作为一名学校的德育导师,也参与其中,与几名学生进行了结对。“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

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获得一些工作体会:

1、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几个女生,就读高一,平时性格内向文静,平时少言寡语,不太活跃不太积极。学习较认真,也努力,成绩中等,每次考试处在班级中下游水平。有两位同学家在外地离学校较远,现在住校,还有两位同学是本市的。她们的父母都很忙,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她们的学习也帮不上忙,靠她们自己。

2、存在的主要困难: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分水岭”。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她们都是死读书,没有什么学习方法。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父母的教导方式又比较单一,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听父母劝告,比父母还凶。

平等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德育导

师要以德为先、以导为主。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加强跟学生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说每位学生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因人施教。

及时赞赏,激发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高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突出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得到赞赏的机会较少。他们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特别是老师 的赞赏和认可。我发现这几个学生都能尊重老师、待人诚实,品质不错。就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跟她们的学习方法、注意力有关。因此,我以赞许的心态和她们沟通,对她们学习上的刻苦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她们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学习中小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课堂上经常提问,选择适

当难度的问题让她们回答,让她们感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慢慢地在不经意中把她们的毅力迁移到攻克学习的困难上,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的。德育导师就起这样的作用,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在帮助学生时,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情感的薰陶,人格的健全,毅力的培养,动力的激发,压力的释放。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与沟通,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在帮助方法上,要注意疏导、引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关爱之心来打动学生,以宽容之心来包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是六年级2班的德育导

师,在这个学期中我能按照《德育导师职责》的要求去做,积极参加班级管理,配合班主任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使六年级2班在各项活动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学期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参与管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及活动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对于班上的特殊学生及时为孩子校正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六年级2班的运动员有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总体成绩,我从不会因为学习而影响

体育锻炼,在他们锻炼之后我会抽出一些其他的时间为他们补习数学知识,不至于他们与整体的差距太大。

平时每天协助班主任组织好学生出操,要求学生排好队,不说话,做操时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天放学排好路队,注意交通安全。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

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德育导师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尊敬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结交的益友。在本学期我承担了六2班王靖宇、徐燕岭、张天昊三名学生的德育导师。这三名同学上课不会听讲,完成作业的效果较差。王靖宇同学因为身体状况不好经常请假,缺课较多,张天昊同学属于先天发育不够正常,上课总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徐燕岭同学上课不会听讲,作业拖

沓,学习成绩较差。我想,所谓的后进生并非天性如此,他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力求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家长最大程度的配合。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多进行思想交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帮助。徐燕岭上课不会听讲我就在数学课上给与他更多的关注,多提醒,多提问;张天昊纪律差,不爱完成作业,我就利用他爱唱歌的特长鼓励他,争取各个方面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王靖宇缺课较多,我利用业余时间为他补课,老师的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也认真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们几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学期以来,在班级管理上我感觉我做到了尽心尽力,但是和其他的优秀教师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今后我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把德育导

师的工作做的更好。

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起来,感到非常得心应手。例如:在处理学生在外住宿这一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我能够坐下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各种想法,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的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国基宿管工作中的问题及学生寝室生活方面的诸多具体问题一一落实、逐个解决,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

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导师制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

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学校党委关于在我校全面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全方为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针对此点,我为自己这一德育小组的学生制订了一个发展规划,其中本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作为了解学生,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

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针对这一构想,自己本期首先在本德育小组试行了“周记制,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了一本周记本每周一次定时上交,每篇必读,同时认真批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第三,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通过周记的批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其次除在整个德育小组中召开每周一次的定时例会外,本期为迅速了解本组的每位学生,除建立了每位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外,还实施了“接力谈心”活动,一但有了时间都会找本组的某个成员进行交谈,面对面的相互沟通思想,多方位的了解学生,多渠道的了解他们的每一个想法,以利于把握以后的工作方向。

第三,十一月中旬,在本德育小组学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即:学生将自己现时无论是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来,并加以汇总,然后反馈到我手中并进行记录,其中,有关于国基宿管工作中的,有关于学费方面,有关于专升本前途方面的,有关于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硬件方面的,有关于食堂伙食的等等等等。这样,使自己能够掌握到第一手的学生思想动态,便利了学生工作的开展。

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导师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感到得心应手。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非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学生导师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我们小组有一名学生名叫马庆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家庭非常困难,但他本人从来没有向我说过,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组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家庭状况,便与系内领导一起商量,与学生处联系,将勤工俭学打扫教室的工作分配给了他一份,这样既解决了他的一些实际困难,又表达了学校以及系领导老师对他的关心,收到良好效果。又如,我们德育小组的董长城同学也是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在周记中给我写到:“尊敬的 王 老师,你那有钱吗?我想借你 200 块钱,因为我已经弹尽粮决了”。看到周记,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

出的滋味,立刻带上周记本找到他们正在上乒乓球专业课的教室,给他送去 200 元钱。再如:我们德育小组有一名女生,名叫张玉琴,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文学素养很高,是我们系的才女,诗写的也非常好,曾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作品。本期,由于父亲突然患病卧床,这给本来就不富足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家里缺少了顶梁柱,弟妹年龄幼小,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必须有人照顾,这给年龄不大的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此事我们俩交谈过多次,她不想上学了,想参加工作,照顾家庭,分担母亲的忧愁,我耐心的和她讲道理,帮助她树立信念,使她重新树立了信心,并帮她办理了暂时休学手续,临走的那天,她哭了,看着她那双泪眼,我的心理亦十分难受,但她向我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学业完成。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

~ 26 ~

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如:我们小组的姚兴力同学,平时对系里的许多工作、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思进取,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在许多方面很有想法和见解,我就寻求机会,让他进入我们系红缨体育俱乐部社团工作,这样,既让他得到了锻炼,调动了他的工作热情,又给系部工作、社团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取得了一举几得的功效。

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 于 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

~ 27 ~

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例如:在今年在校大学生征兵入伍这一工作中,全校 3 名入伍学生中本德育小组占了两名,另一名学生亦是与他们同班,自己兼任辅导员的班级学生。又如,自己通过了解,知道学生们普遍对精彩比赛、裁判规则、裁判实习等活动非常感兴趣,就想法设法、克服困难,适时抽时间在学生中组织一些集体观看比赛、即时裁判讲解、赛后讨论心得体会的活动,效果显著。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导师制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百尺竿

~ 28 ~

头,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党组织、学校汇报。

上一篇:读好书名言警句下一篇:考试需要诚信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