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2024-07-07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共10篇)

1.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一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采用(或放弃)阶段。

4.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公共性、指导操作性;

2、沟通媒介相对薄弱、资源难以整合;

3、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4、了解农村社会背景是沟通不可忽视的基础;

5、沟通主体间关系的多面性。

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障碍有语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心理障碍、组织障碍等。举例:在推广烟草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烟农以前一直有个认识误区:烟叶要肥要大。不但每亩亩产有保证,而且由于每亩株数少,田间管理耗工也相对更少。不少烟农每亩种植密度大约在900株左右。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种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许多农民不理解,认为密度提高,烟叶就会长得薄小一些,亩产会受影响。在推行标准的初期,有不少烟农不能接受,甚至与农技人员发生冲突。经过技术人员耐心开导,分析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后,烟农纷纷开始接受标准化种植,烟叶质量提高了,烟农获得的经济收益也直线上升。

7.需要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需要理论: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5各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需要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

8.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期望激励理论:所谓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沃隆提出的,他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提高个人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可以产生激励力量。期望激励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切合实际。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要使期望变为现实,还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11.农民在何种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答:根据行为改变理论,分析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动力和阻力、策略与方法,实现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农民在以下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1)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对某项新技术感兴趣之时。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开展。

(3)遇见所信赖的推广者时。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可信赖的人(熟人),有名望的人(名人),年长者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

(4)需要使用该项技术时。农民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所以农民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

(5)用综合方法推广技术时。据研究,人们靠听觉所获知识能记住25%;视、听结合记住65%;视、听、做结合记住86%。因此,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提高推广效果。

(6)推广措施配套时。动员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需解决:产前: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基础材料准备;产中: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产后:储藏、运输、加工、销售问题。农民需要“包扶持,包技术,包销售”的(三包)措施配套。

15.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分别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本职,服务三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2)业务素质要求:

A、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

B、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

C、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

D、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

E、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2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

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

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4.试述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主要表现在:

1、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农户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农技服务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技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投入资金短缺。投入资金的短缺使得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很难实现其服务功能。

3、高素质人才缺乏。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4、体制管理不顺。多头管理体制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和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服务强度弱化。近年来,我国乡镇农技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所冲突,农技推广活动的服务强度弱化,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的精力被许多乡镇行政事务所分散,业务时间不能保证。

6、推广方式陈旧。目前的推广方式主要是现场会、试验、示范等小组辅导,以及黑板报,小册子等原始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信息的有效掌握。

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

2、逐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推广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合作、中外合资、拍卖转制等措施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3、推广经营服务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在心的《农业法》基础上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推广经营法制化,真正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部分;

4、推广营销将会伴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要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措施,为科研院所、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26.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答:

1、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2)试验示范的原则 ;(3)智力开发的原则;

(4)合作推广的原则;(5)服务配套的原则 ;(6)综合效益的原则。

2、农业推广的程序

(1)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2)步骤:从推广项目选定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步骤:项目选择、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

3、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其分类方式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基于推广对象的多寡即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1)大众传播法 :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优点: ①传播的信息权威性高; ②传播的信息数量大、速度快;③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信息发出者无法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双向沟通,获得反馈信息少。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要和问题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优点:①指导范围相对较大,推广效率较高;②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③共同问题易于解决。

缺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

优点:针对性强,便于双向沟通,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缺点: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

27.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怎么选择成果示范地点,怎么确定成果示范户)

答:1)选择合适的成果示范区:

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

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自然条件;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具备一定的辐射范围。

2)选择合适的示范户: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具备示范工作所需的物资,经济状况良好;

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

自愿成为示范经营者,并真诚地与人合作;

热情主动宣传示范成果,热情将示范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农民。

2.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二

一、确定评价指标

在任何一类教育评价时, 首先应确定该类评价指标。因为任何一类的教育评价都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指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各类教育评价的具体要素和直接依据。一般来说, 目标总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和笼统性。因此, 目标很直接作为评价的依据。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例如, 确定农业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时, 首先要找出评价一节课的若干重要方面。比较重要的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是一些紧密联系的指标。

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指标作用的不同, 分别给予不同数值再进行计量, 这就是权重的给予, 它是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例如, 根据农业技术课堂各评价指标在一节课中的不同作用, 确定其权重。

三、计量方法

常用的计量方法很多, 有累加法、加权求和法等, 其中后者是把某一对象各项指标中得分值乘以相应权重, 然后把这些得分积累相加, 求得综合值。此法是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比较实用的计量方法。例如, 利用农业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法计分时, 计算方法如下:进行评价时, 可首先对每一、二级评价指标。就是选择一个最接近的等级, 记上“√”号, 然后综合该指标中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 得出该指标的平均得分, 再求出该指标的加权求和分, 最后求出总分。例如, 某节农机教育课五项指标平均得分为: (1) 4分、 (2) 4.8分、 (3) 4分、 (4) 3分、 (5) 4分, 则该节课加权后的总分是:4×0.15+4.8×0.25+4×0.25+3×0.20+4×0.15=4把它换成百分制, 应为4÷5×100=80分, 则该节农业技术教育评价课, 经过评价后得分为80分。

3.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三

一、机械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

播种前,根据作物的品种、地温、墒情因地制宜地确定播种期;根据种子的发芽率和历年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佳播种量确定实际播种量,且实际播种量不得超过或少于规定播种量的5%;根据作物品种、地温、墒情、土质等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时要做到播行端正,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漏播和重播,而且要下种均匀,种子无机械损伤。播后应镇压耙耱,如因墒情过差可通过再镇压提墒;若播种带施肥,施肥量不能超过规定数量,并做到施肥均匀,肥料和种子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化肥腐蚀种子。

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的具体方法

1. 梭行播种法。梭行播种法是机组沿工作小区一边像织布梭似的进行播种,在地头作有环节转弯。梭行播种法能保证较高的播种质量,机器磨损均匀,不受地块宽度限制,地块区划简单,行走方法容易掌握,因此较常用。其缺点是需要较宽的地头,地头转弯频繁,需要设置较高的上种点。

2. 向心或离心播种法。就是机组沿着工作小区一边或中心线入区绕行播种。大多数转弯无环节,驾驶员操作比较简单,地头宽度较小。向心或离心播种方法容易掌握,上种点少。其缺点是区划要求精确,否则容易造成漏播或重播,工作小区宽度必须是播种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

3. 套播法。套播法适合于小区长度较短的地块或垄地播种。机组转弯都是无环节,因此,地头宽度较小,工作行程效率高,转弯操作简单,上种点少,但区划要求准确,否则会产生漏播或重播,且行走方法比较杂乱,不易掌握。

三、播种作业应注意事项

为了安全生产,保证播种质量,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播种作业是一项需耐心细致的工作,关系到作物的增产,作业中应按照区划标志进行,除转弯处,需确保机组直线前进。

2. 播种前应查看地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作业质量和机组安全。应把种子和肥料提前放在地头适当位置,以缩短添种子和肥料的时间。

3. 种子必须干净干燥,不得夾杂秸秆和石块,以防堵塞排种口,影响播种量。精量播种时,种子必须经过精选,肥料也应清洁干燥,否则影响播种和施肥质量。

4. 播种机组在工作行程中应尽量避免停车。必须停车时,为了防止出现缺苗“断条”现象,应将播种机升起,后退一定距离,再继续播种。下降播种机时,要使拖拉机在缓慢前进中进行。开沟器入土后播种机不得后退,以防堵塞或损坏开沟器。

5. 地头转弯,应将播种机升起,切断排种器和排肥器的动力,并升起划行器。

6. 机手在工作中应经常观察播种机工作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排种器是否排种,输种管有无堵塞,圆盘开沟器是否转动,覆土镇压器工作是否正常,种子箱内种子是否足够,划行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等。

7. 播完一种作物,要认真清理种子箱,以免种子混杂而造成排种故障。肥料箱使用后也要及时清理,防止肥料箱锈蚀。

8. 播种混有农药的种子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手套、风镜等防护用具,播后对剩余的种子要妥善处理,以防人畜误食中毒。

4.浅谈如何推广农业节水灌溉 篇四

我国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因此,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南方雨量虽多,但分布不均,旱坡地经常出现旱灾.那么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作 者:叶全凯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水利局,贵州,552400 刊 名:大科技・科技天地 英文刊名:SUPER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S2 关键词: 

5.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五

本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朱启天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某大妈写了文章不付稿费,剽窃他人文章

【摘 要】“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民素质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重庆市屏锦镇万年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本文对此次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实施农民田间学校的经验.并对如何进行现代农业推广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培训;培训效果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来,“农民田间学校”作为一种新颖的农民培训方法,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大力推广。2014年6月至12月,经过重庆市梁平县农委农广校的指导,屏锦镇万年村开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吸引了很多农民积极学习蔬菜的栽培技术。本文结合此次培训的得失对农民田间学校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进行现代农业推广提出了参考性意见。农民田间学校概述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农业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及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协助之下,印度尼西亚开展了一项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并且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在此项目中,参加学习的学员均是农民,而由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在印尼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之后,这种模式便在各国流传开来。随后扩展到越南、菲律宾、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1]。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

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1988年,我国在安徽省开始农民田间学校的试点。这种模式帮助农民减少了资金投入,增加了经济收入,作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比较显著。之后,农民田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便广泛开展起来。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民田间学校”已遍布我国21个省市,共计2743所[2]。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培训的重要意义.1平等参与,共同合作

参与式培训是系统的互动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双向地交流与沟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农民识别土壤成分、病虫害、灌溉等情况,农民在此期间反馈自身的经验所得,并共同制定出改良的对策,改变了以往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模式[3]。因此,受训的农民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参加培训,并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积极地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培训者的安排,或是静听其他人的发言。每一位受训者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的共同学习负责,与其他组员一起对大家的学习进行管理。

2.2 重视过程,促成转化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所传播的知识与知识的实践具有一种前后关系,人们只有在掌握了知识之后才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但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无论是“程序性知识”还是“陈述性知识”,都能够在学习中产生,并被学习、运用。因为这种培训模式特别重视过程,而过程本身便能够引起参与者的思辨,从而改变他们的认识以及为采取行动所做的准备。培训过程之中,培训师会引导受训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反应和学习策略等,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受训者对自我的认识。

2.3 总结经验,主动创新

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中,每一名受训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对同样的事情通常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每一个做法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因和理

由。在这种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要意识到每个被培训者的观点都非常重要,应该为受训者分享这些经验提供机会和空间[4]。受训者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自己的经验具有价值,那么,他们就不仅会对自己以往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而且能够从旁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4 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民田间学校”是把课堂设在田间,并特别注重实践探索。一般来说,开课的时间选择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这样一来,农民们不但能够边做边学,而且这种培训模式也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农民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有效。这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农民培训方式,使先进的农业技术真正深入到了田间地头。特别是培训科技示范户,这种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辐射影响能力,因而对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5]。万年村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3.1 培训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培训方式,它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万年村田间学校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番茄栽培技术,如番茄整枝打杈方法、番茄晚疫病识别与防治、番茄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方法、番茄适时采摘注意事项、视频看番茄栽培技术等。除此之外,培训班还学习了通用知识培训,如新农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防火应急知识、还到云龙蔬菜基地学习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整个培训过程突出学以致用,针对万年村种植蔬菜较多的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注重解决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明

3.2 培训方式

“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模式每次基本相同,学员座位按照分组坐好,每次上课先在教

室点名——分组起立喊本组的组名和口号——田间观察——划自己采集的标本——上台讲自己的标本特点——讨论标本和平时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老师总结讲解—再提问——BBT测试——汇总讲解BBT情况——做游戏——发奖品。根据受训农民的反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艰深晦涩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训效果也因此得到提升。

3.3 培训程序

“农民田间学校”遵循先实践后理论,先田间后书本的培训程序。万年村受训村民参加培训首先从田间开始,进行田间的鉴别讨论,然后采集标本,划标本,上台演讲自己划的标本,再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大棚蔬菜种植、育苗移栽、整枝搭架、防治主要病虫害等进行分析、讨论。一改过去先在课堂上讲授,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使农民在家门口、在田间地角就能学到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值。因此这种模式解决了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茫然和无从学起的实际困难,同时能够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收入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农民田间学校对现代农业推广的启示

(1)建立农业推广机制应该以农民需求为主导。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因此,行政干预比较严重,由于对农民实际需求缺乏理解,推广过程中很难做到因地制宜。而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双向参与式的农业推广,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与交流,双向沟通机制可以顺利实现,农民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从而便于农业科技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2)本文版权属-朱启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或出版,如发现盗用依法追究责任.因客户拒付本人稿费特出此声

(2)农业科技推广应当加强与科研、教育的结合。在现有经济与政治体制下,中国的科研、推广和教育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这并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会造成资源的浪

费。然而,农民田间学校却能把农业研究、推广和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相互协作,从而形成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研究者、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共同进步。

(3)农业推广重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活动,十分注重对当地乡土知识的利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农民知识和经验的吸收。在这种双向的学习过程中,农民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学会使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实践,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成为懂技术、有经验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它的开展与推广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对其进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

6.实例浅谈百度百科推广方法 篇六

到购够乐工作之后,发现这么大的一个公司竟然没有自己的百度百科,于是决定做个购够乐的百度百科,并将百度百科作为自己的一个推广工具,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百度百科推广的经验,

一,创建百度百科

首先要创建百度百科,创建百度百科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自己的ID,ID的名字非常关键,运用好了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广效果,我先注册了几个和购够乐有关的ID,分别是吉林购够乐、吉林长春购够乐、购够-乐、购够乐gogole,每个ID都围绕着购够乐这几个关键词,而且每个ID的个人简介中都是对购够乐的一个介绍,上面加上了购够乐的链接,这样不仅增加了购够乐的关键字也增加了购够乐的外部链接,我先用其中的一个ID创建了购够乐的百度百科词条,然后用其它的几个词条来完善这个词条,这样和购够乐相关的这几个ID就都在合作编辑者中显示了出来,大家明白了吧网站推广。

二、编写词条

编写词条是非常繁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先是在长春购够乐的网站找了很多关于购够乐的资料,又在互联网上搜集到一些和购够乐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也就是资料收集的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开始编写词条了,

词条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含有带网址的链接。第一次编写一定要保证词条能顺利通过审核,因为百度百科的词条的创建和修改都是需要人工审核的,只有审核通过了才能更新版本。如果包含广告信息内容的话是很难通过的。所以第一次编写的时候我编写了企业的百科名片,企业简介,企业使命等内容,对关键字的密度适当的做了一些调整,10多分钟就通过审核了,百度还是很有效率的,这样我们的第一步也就完成了。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换ID对词条进行更新,这一步相对第一步来讲就复杂了很多,因为在这一步需要适当的加一些广告信息,和关于公司的一些链接,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一下更新了很多,还包含很多广告的信息,所以很多次都没有通过。但是词条编写的时候编写的太少也是不行的,也是会不予通过的,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内容和以前的内容都一样没有变化,这里只不过用了新的更新方法,一次更新只更新一个分类的内容,增加一条链接(注:链接只能在扩展阅读里面加),然后再把词条提交上去,通过率就要比以前高了很多网络推广。

7.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方法初探 篇七

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必须改善有机农业的生产环境,改变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达到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的有效发展。

1 有机农业的现状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牧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农业。有机作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维持稳定。近年来,有机农业在100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推广,其种植面积也在逐年递增,其市场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持续扩大。中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有机产品在中国以植物类产品为主,而动物产品相当匮乏。而在植物类产品中,中国有机茶叶、大豆和大米,成为中国植物类产品中出口的主要商品。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有机农业的特点

2.1 安全饮食,利于健康

传统的农业会喷洒一定量的农药,而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残留在食物表面的农药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喷洒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带来生活隐患。现在,许多疾病发病率的大幅上升与环境污染以及个人饮食卫生有极大的关系。而有机农业生产出的是安全、纯天然、零污染的食品,不仅品质好,还有利于保证人体的健康。

2.2 减轻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众所周知,给作物喷洒的化肥农药含有磷、氮等元素,当其残留物大量流入江河时,会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进而影响生态平衡。当污染过于严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因此,更加剧了对海洋、湖泊的污染。而且在使用化肥农药的同时,会选择性杀死一些抗药性低的害虫,而存活下来的害虫会产生更强大的抗药性,引起病虫的再度猖獗,而农药的用量、频率增大,会导致恶性循环。相反,改用有机农业安全、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2.3 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外汇

有机农业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产品的生产要求更高,不仅是对生产环境有严苛要求,还对种植方式以及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是长期目标。

2.4 增加农场就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比普遍产品高20%~50%,有的会高出一倍以上,其利润是可观的。有机农业是集人类劳动与人类智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型人才的加入。因此,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失业率、增加农村就业率,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 有机农业的发展方法

要加强对有机农业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比如新闻、报刊、广告等传媒形式,向人们展示有机农业产品的安全性、可信任性,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业的认识。

3.1 加强对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由于在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物品,因此高科技装备要和精湛的生产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高科技来解决好一些技术问题,才能使得有机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3.2 大量资本下乡,土地增值盈利

随着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土地价格一路飙升,但是真正增值盈利的是土地上的项目。农村规模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因此,引入大量资本下乡,是发展有效农业的有效方法。

3.3 人口逆流

8.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八

《世界农业展望报告》的形成过程

《世界农业展望报告》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开展展望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为撰写好每年的展望报告,OECD向成员国发放包括农业生产、市场供需及政策措施和未来商品市场发展状况等内容的问卷;FAO就未来农产品市场可能的发展趋势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主要经济组织和力量及内部的分品种商品专家征求意见。二是开展展望预测研究。OECD和FAO展望专家依靠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先进的展望模型,展望未来10年每一年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价格、库存、贸易等供需形势,并经多轮专家会商确定。三是发布《世界农业展望报告》。一般在每年6月26-27日于罗马召开的世界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未来10年展望报告。

具有强大的数据支撑

对未来10年农业的展望,是一个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世界农业展望报告》主要具有以下数据支撑:

(一)针对展望的调查数据。包括OECD调查获得的生产数据、供给数据、需求数据、预测数据;FAO咨询的农产品分品种发展趋势数据、作物长势数据、气候变化数据、价格波动数据、政策影响数据等。

(二)已有的统计数据。FAO的统计数据库(FAOSTAT)是世界上最权威、最完备、最系统的农业信息监测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单产、产量、库存、进口、出口、消费、价格和成本等数据;畜产品的牲畜存栏量、肉产量、国内总产量、肉制品/乳制品库存变化量、活畜进口、活畜出口、食用消费量、价格和成本等数据。

(三)其他数据资源。在世界农业展望活动中,OECD和FAO加强了与欧盟、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及国际性研究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强化农业生产、市场、贸易等数据资源共享。报告中的宏观经济指标和政策指标主要来源为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人口数据则来自联合国人口展望数据库。

独具特色的展望模型

为做好展望预测工作,OECD和FAO运用动态回归和局部均衡理论,联合研发了独具特色的AGLINK-COSIMO模型。该模型系统涵盖50多个国家(地区)模型,总计约23000个方程,对粮食、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及生物燃料等20多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等市场情况进行中长期(10年)基期预测和展望,并模拟、分析各种政策或其他外部冲击对各国及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9.浅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篇九

1)自学法,指以个人为主,在感知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技术网络,认真的思考,积极的练习。在初步掌握技术同时,逐步形成自学自练的能力。如在学习篮球单手投篮动作时,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寻,找到球星乔丹的动作,这样,学生不必站在操场听老师的讲解,示范,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查找学习,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重点教学法,在教授内容时,往往难以突破动作的重、难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化动为静,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等功能,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知和模拟技术。如我在教授分腿腾越跳山羊时,此动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都不敢过山羊。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看清动作,我在课前把整个动作分成助跑,踏跳――支撑,分腿――推手,落地三部分,找一个体操对的同学,把整个动作摄下来,用慢动作回放的方法,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环节。再练时,学生克服了害怕心理,并很快掌握动作。

3)集团比赛法,是采用分组形式或集体形式进形的,教师把正确的,完整动作课前用幻灯打出,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通过技术“会诊”和“配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哪组最先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会诊”是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发扬互 帮互助的精神,让每个同学都能较快的掌握动作。这表明学生已具备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10.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篇十

摘要: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短跑的技术、训练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通过对现代短跑的特点归纳了一套自我感觉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在短跑训练中加强专

项能力和放松技术训练与方法总结。本文通过大量的理论依据及运动员的动作分析,简述了现代短跑技术特征。通过对跑技术的再认识看出短跑技术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和训练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各种学科知识如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丰富了人们对短距这一项目的认识,因此,短跑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放松能力;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项目,其供能方式以无氧代谢方式为主。短跑是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典型项目。

在学校体育中短跑是田径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进一步掌握其它运动项目奠定良好

基础。现在根据我多年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谈谈我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些总结和看法。

短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世纪初的“踏步式”到芬兰人克里麦特的“迈步式”再到瑞典体院对迈步式的改进逐渐形成了“摆动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塑胶跑道的出

现使得短跑成绩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修正了传统观念“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唯一动力”的理论。现代短跑更加强调大腿积极前摆高抬和蹬摆的结合,要求动作的轻松、身体的协

调、富有弹性和向前性好。

一、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带动小腿的积极拔地”是短跑现代短跑的本质特征。强调以髋为轴的摆动,以摆

促蹬、蹬摆结合注重摆动效果,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强调上下肢和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重视高速跑动中的肌肉放松与协调能力。

二、短跑专门性练习的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跑的专门性练习是掌握和提高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专门性练习与现代的短跑技术要求都存在不足之处

1.传统的小步跑主要是体会脚拔地技术,发展步频,基本上是足踝和小腿活动,而现代短跑要求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摆动腿快速伸髋下压大腿,主动肌是大腿后部肌群,所以我

们在训练中应该强调着地的动作幅度与速度,提高摆动幅度与速度,用力的部位应该是为了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

2.传统的高抬腿主要强调的积极的提大腿是练习爆发力现代短跑要求快速的下压大腿快速前摆、制动和快速落地的能力,所以高抬腿不仅要快速的上抬而且要快速的下压,以提

高途中跑大腿摆压转换速度和快速下压的技术和能力。

3.传统的后蹬跑练习要求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充分伸直,以便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现代短跑技术特点看,如果过分强调支撑腿后蹬时充分蹬直,则会延长支撑和腾

空的时间,影响跑的时效性,所以提出了屈蹬式,不完全的伸直的跑法。

五、折叠腿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3.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缓冲。

主要作用:

1.体会折叠摆腿技术。

2.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

3.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

三、途中跑中的放松能力

途中跑是100米中最长的一段距离,根据本人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现许多学生和运动员在途中跑中不善于放松,全身肌肉紧张,盲目的用尽全力,有的咬牙切齿、紧握拳头、耸肩,不

知道放松造成力量过度消耗,技术动作变形,跑起来很僵硬,这是因为肌肉中现成的ATP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于是运动员在短跑中就会出现减速现象。要

想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就必须在两次收缩之间,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继续进行ATP的合成。所以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掌握的越好,越能提高速度耐力,则保持高速度的时 间就越长。正如我国著名短跑教练沈孝智所说:“高速度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因此,肌肉放松能力是短跑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个放松跑的训练方法:

(1)

下坡跑

3——5°的斜坡,距离在40——80米,用100%——120%强度,从上往下跑。使运动员充分体会到肌肉的放松感觉,在下坡跑时,要求步子轻松,步幅要大。

(2)

顺风跑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高速运动时的感觉能力,顺风跑时要求风速在2~4米/秒以上进行。要求跑时动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频的大的步幅。

(3)

匀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利于发展肌肉的放松,要求体会放松跑技术,建立放松跑的意识、概念。要求用舒展、协调、富有弹性的动作,充分摆髋,适宜的快频进行。

(4)节奏跑

根据教练击掌频率的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或者运动员按某一规律行的节奏跑动,使其产生韵律感,这种感觉既能发挥速度,又能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 合理化。例:一般采用变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经过慢跑的几步放松调节之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快跑要更富有弹性和放松感,以提高运动员放松跑的感觉能力。

(5)牵引跑练习

可用摩托车等做牵引跑练习,方法是取一根长绳,一端系在练习者的腰上,另一端系在摩托车上,练习时摩托车的速度稍高于练习者的速度,借助摩托车的拉力强迫运动员在 跑动中发挥出极限速度,提高短跑成绩。

四、加强小腿三头肌趾屈肌等力量练习

很多教练员只关注一些大肌肉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一些小肌肉的训练,其实对小肌肉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短跑训练中,速度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称为“速度障碍”

此阶段如果教练员发展一些小肌肉的力量能够很好的突破障碍。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小腿三头肌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在缓冲阶段,小腿三头肌承受了主要负荷,如果小腿

三头肌力量不足,将会延长缓冲时间。现代短跑要求的是以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股后肌群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股后肌群的力量不足,就不能达到有效地快速向前伸髋。趾屈肌能

够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即用力由大肌群到小肌群,从而产生力量的叠加效果,保持后蹬动作的流畅、紧凑,达到最佳用力效果。要提高后蹬速度,就是提高向前伸髋、伸膝和趾

屈肌群的收缩速度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小腿三头肌、屈肌、股后肌群、脚踝处等一些较小的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

五、加强专项力量和速度训练

速度越快,力量就会越大,同样力量越大速度就会越快。在短跑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和速度能力是平时训练中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

练中,我觉得训练中必须加强专项能力的提高。在力量训练中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而这个并不符合短跑专项的特点,因为在短跑中最少也要跑45步~48步左

右,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速度能力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根

据提高专项能力这个思想来制定训练的计划。

六、重视跑道外的训练

跑道上的训练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忽视了跑道外的训练。它对短跑成绩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受各种天气和场地的影响。跑道外可以进行力量、速度、弹跳力和爆 发力的训练。

1、摆臂技术是短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两腿的频率、动作和用力的方向。30~50秒的原地徒手摆臂练习5~6组,10~30秒的手持哑铃的摆臂练习3~4组,要求动作

由慢到快,摆臂轻松、自然、协调

2、单腿下蹲起也是也个很好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腿部力量与爆发力.可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

3、抬脚尖(提踵)可以加强踝关节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当脚尖抬到最高点 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4、俯卧撑的训练可以加强摆臂的力量。在训练时要循序渐进。30-40个一组,完成5-6组

5、蛙跳练习是对于爆发力、弹跳力的提高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半蹲跳、纵跳、快速蛙跳、负重跳。

6、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

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参考资料

李鸿江主编,田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上一篇:人大代表工作调研汇报下一篇:戏迷爷爷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