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精选6篇)
1.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篇一
理解句子的含意题
一、什么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二、怎样答理解句子的含意
“多看+多联”准解句子含意题
[注意]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2.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反思 篇二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其中第一空是有关“钟爱”和“喜爱”的辨析。很明显,此处“钟爱”似更合平文人的性情,且“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因此也更符合“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的语境,但命题所给答案却是“喜爱”。另外,第四空中用“好像”也未尝不可。“好像”的意思同“犹如”,只不过略显口语化罢了。当然,第二空“纷纷扬扬”和第三空“浮动”是较为确定的,因此答案只能勉强选B。
试题中更有为词造境者,如: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甚至还有“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这样的句子。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更是让人难以捉摸。如2011年江苏卷的一个选项: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此句为错误选项,错因是“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的确,单看此话是有两种理解的可能:一是指其他学校的领导,二是指本校的其他领导。但事实上,这句话在说话现场是绝对不会引起第二种理解的,因为当时的语境一定会抵消它的歧义性。我们再看2010年全国课标卷的一个例子:
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此句话的后半部分“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自然是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是前半部分中“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一句若单独看,则与上面所说“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样是会产生歧义的病句,但是后面紧接着的“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却提供了一个语境,消除了前面歧义的可能性,因此“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就只能是两个小区,而不是两个住房。由此可见,只要提供了一定的语境,所谓的歧义便不再成为问题,那么考试中故意去掉语境来考查句子的歧义这种考查方式本身就值得怀疑。如果这样生硬地考查,恐怕任何一个大作家文章中的某句话抽出来都会成为病句的,而且不止于“歧义”。估计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查导向,所以才导致了鲁迅《孔乙己》中“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这样一个极富文学色彩且蕴涵作者复杂情绪的句子被学生判定为犯有逻辑错误的病句。
再来看看排序试题。这类试题本应重点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但是却变成了地道的排除试题。如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的一道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若按句间语义关系则能排出⑤④①⑥③②,但是再看标点,就会发现这样排序似乎不妥。句①不是完整的一句话,故放于第三空“;”前不合适。命题所给答案C“⑤④⑥①③②”与我们排序的差别恰在①和⑥的前后顺序上。按照答案,则①③相连应表达一个连贯的意思。但是说“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从表义上来说似乎也并不顺畅,因为会徽上的“十”和“中”无非表明这是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而已,还称不上什么特征。若按我们原先的排序,将③放于⑥之后,则恰恰能揭示出会徽上“长”字的双重内涵:表层是点明运动会的地点“长沙”,深层又指出其长远的运动理念。这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艺术化的“京”字既表明了举办地“北京”,又表现出了“奔跑、欢迎、阳光、向上”的理念一样。这种深层的运动理念才应与其特征相关联。但遗憾的是,试题的四个选项都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更遗憾的是,尽管此题就句间逻辑关系及标点符号等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是学生在实际做题时却可以根本不用像我们那样进行复杂的思考推断,他们只用确定句②放于最后,与题干尾句相照应,便可以轻松地排除掉A、B、D三项而选出正确答案C。这种排除法非常灵验,同时也将语义逻辑的思维过程排除得一干二净,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此类试题的考查意义。
通过以上举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目前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考试的机械繁复。这些考查看似有理,却并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无谓的词语辨析、病句修改、连贯排序上,效果又如何呢?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学生词语辨析做得非常棒,作文中却派不上用场;病句类型掌握得很好,做题十拿九稳,但是作文中却常常病句连篇;连贯排序试题的排除法驾轻就熟,但是作文却常常语义不通、结构松散。
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考查和教学都聚焦于做题,而不是实际应用。辨析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自己能够正确地应用,因此,与其教会学生熟练地辨析,倒不如教会他们熟练地应用。学生如果能够用得很好,那么他自然也就能够辨析正误。退一步说,即使仍不能辨析高考中的语词病句等错误类型,也无甚大碍。让那些烦琐的错误类型留给以后致力于语言研究的学生吧,对高中生而言,能实际应用比会辨析更重要、更迫切。让我们把更多的宝贵时间留给更为有用的事情,不要让学生大好的青春时光全都消耗在判断辨析这些无谓的人为
nlc202309011128
制造的基础知识上。我们相信,当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之后,他们一定能准确地判断出语词语句的正误好坏。
从心理学角度讲,将目光聚焦于判断辨析和聚焦于实际应用,其所调动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于找出错误,后者更倾向于正确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前者是一种破坏,后者是一种建构,前者是负向的心理活动,后者是正向的心理活动。就学习而言,正向的建构远比负向的破坏更有用。这让我们想起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那个著名的“种庄稼和除草”的故事——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看来,一味地除草是没用的,只要种上庄稼,草自然就会消失。我们当前的基础知识考查就在引导学生花大力气去除草,但草似乎愈除愈多。如果我们能听从苏格拉底的劝告,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耕种上,那么待禾苗强壮时,草自然会被克死。
关于语言教育的低效,早在几十年前吕叔湘等前辈就已表示过深深的忧虑,时至今日,语言教育低效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谭学纯教授在2003年主持福建省高考阅卷工作时曾就一个有关“遗传”定义的语用试题大发感慨,并指出目前语言教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这样几个事实:“1.语言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但实施语言教育的手段却主要是干巴巴的概念。2.如何使活生生的人在接受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回到鲜活的生命状态,如何在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之间找到语言教育的平衡点,我们目前的语言研究关注得极少。3.语言教育应该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好的成效,而人对世界的认知,包括对世界的表述和理解,是修辞化优于概念化的。修辞使现实世界在言语活动中成为审美化的世界,使之更深地植八人的意识,这是我们的语言教育理念应该面对、但却没有面对的事实。”(《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此言得之矣!
“当我们走得太远,别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诗人总是善于用精辟的诗句来警醒我们。我们目前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考查正是因走得太远而迷失了方向。我们应该回到语文教育的原点,作到目中有“人”,并教授和考查“活”的语文基础知识。
3.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篇三
一、字音、字形 1.旌旗()
衾被()花钿()骊宫()2.脂肪()
钗擘()九嶷()水裔()3.搔()_________
骚()_________ 瘙()_________ 4.褋衣()
兰橑()庑门()5.蘋()_________
薠()_________ 濒()_________ 6.傧()_________
滨()_________ 摈()_________ 殡()_________ 槟()_________()_________ 缤()_________ 浜()_________ 7.鲍照()
投箸()拟行路难()珍馐()芳甸()霰雪()8.柏()_________
()_________ 9.俳()_________
扉()_________ 霏()_________
蜚()_________()_________ 悱()_________ 痱()_________ 10.赢()_________
嬴()_________ 羸()_________ 瀛()_________()_________ 11.姥()_________
()_________ 12.渌()
訇()邠州()薜荔()13.榻()_________
塌()_________ 遢()_________ 蹋()_________ 14.垆()_________
庐()_________ 炉()_________ 鲈()_________ 轳()_________ 15.平仄()
蛊虫()酒盅()恣欢谑()16.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7.估()_________
咕()_________ 沽()_________ 诂()_________ 牯()_________
18.宵衣旰食()
女娲()李煜()騞()砉然()19.砌()_________
()_________ 20.葭苇()
迥异()怵然()批大郤()21.麾()_________
氅()_________ 耄()_________ 22.垓下()
椒兰()鼎铛玉石()邯郸()23.剽()_________
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缥()_________()_________ 瞟()_________ 24.骠()_________
()_________ 镖()_________ 鳔()_________ 瓢()_________ 25.伶官()
勖勉()尚飨()伛偻()鸡豚()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一朝选在君王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姊妹弟兄皆列土,________________。遂令天下父母心,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尽日君王看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闻海上有仙山,________________。
7.风吹仙袂飘飖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七月七日长生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长地久
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
9.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10.合百草兮实庭,________________。九嶷缤兮并迎,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
12.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
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兰舟。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17.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18.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
19.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亦乘舟归鹿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20.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天台四万八千丈,________________。
21.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
23.列缺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日月
照耀金银台。
24.__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25.别君去兮何时还?__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
27.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春水碧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
28.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
29.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东风知我欲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头初日挂铜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崦人家应最乐,________________。
31.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郎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3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
平乐,________________。
35.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野哭千家闻
战伐,________________。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
36.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____,消溽暑。________________,侵晓窥檐语。________________,水面
清圆,________________。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_____,鬓云欲度香腮雪。________________,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
41.________________,隔离天日。________________,直走咸阳。
42.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4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
西东。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44.__________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秦
宫人。
45.__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
水也;烟斜雾横,________________。
46.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8.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
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
49.呼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52.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3.夫天地者万物之朔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欢几何?
54.吾人咏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飞羽
4.高考语文散文鉴赏的方法 篇四
1、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的关联与安排。
(1)段落层次的划分
划分标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先后,地点转换,内容变化,总分总结构等。
适用技巧:语言标志(关联词: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相似性结构;写景与抒情议论;段落内部可以从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入手。
(2)各段落层次的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
(3)材料的选择与安排:
A、围绕中心
B、详略得当
详写的依据材料是对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略写材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C、组织方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线索: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
A、方式:单线与双线(主次、明暗)
B、内容:时间推移,地点和空间转换,人物行踪,感情变化(记叙性散文);某种事物(抒情性散文)
C、作用:组织材料,结构全篇,情感脉络。
(5)顺序
A、顺叙: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B、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C、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D、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E、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6)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7)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8)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9)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10)设置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者。
(11)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2、作品主题的概括:
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品通过……的描写,营造了……的氛围,歌颂或揭露了……的精神或现实,抒发了……的感情,传达了一种……的社会理想或价值观念)
(1)概括题型:归纳段落内容,归纳层次内容,概括作品主题。
(2)概括形式:基本照抄原文句子;改造原句,抓重要词语和短语重新组合;依据大意,换成自己的话加以总结。
(3)抓住关键语句:
A、从内容上看,抓能揭示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B、从结构上看,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的语句,独立成段的句子;
C、从表达方式上看,注意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发表议论的句子,意蕴丰厚的哲理句;
D、从修辞上看,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连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
E、从意思上看,注意矛盾句、易混句、深奥句、隐晦句、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双关)。
(4)结合文体特点:
1、抒情性散文: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2、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什么人物或事件,表现了什么精神或人格;
3、议论性散文:通过哪些论据,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
(5)散文主题情感丰富复杂,与诗歌有相似之处。
有对故乡思念、热爱、祝福之情,有对过去贫穷生活的回顾反思与现在巨大变迁的赞扬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有对美好人情与习俗的怀念,有战胜苦难的信心、意志、坚韧,有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追求与张扬,有对自然力量的讴歌,有对祖先优秀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对默默无闻执著奉献的精神礼赞,借古讽今、感受生命,追求自由,热爱报效祖国,奥运精神、和谐社会等。也有对某种丑陋、庸俗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批判,对落后、陈旧观念的摒弃,对错误价值观念的批判,对破坏自然、虐杀生物的谴责等。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散文的特点
(1)情境交融。散文意境的分析:一是作者的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二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三是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巧妙的程度如何。
(2)形散神聚(选材、表现手法的自由与主题的集中)
2、表达方式:
(1)记叙:顺序、线索、详略、照应等。
(2)描写
内容:环境描写(景物和场面,自然和社会);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总写与分写,点与面,动与静,虚与实,角度变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上下高低关系、时间推移与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白描与工笔、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选用。
(3)议论:夹叙夹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4)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境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5)说明:简明扼要交代.
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散文语言的特点
(1)凝练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准确形象、特别传神的语言;
(3)独特的语言风格(多用口语、通俗如话、幽默风趣、反语讽刺、含蓄蕴藉、曲折委婉等)
2.富有特色的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效果是生动形象;对偶、反复、排比、倒装等效果是突出强调;设问、反问、感叹等效果是增强语气。
3.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
要把握住句子的表层义(可以是交代时间、节令、地点、事物、特点等)和深层义(可以是传达时代、气氛、地位、作用、影响、情感等)。
4.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重在艺术性。(同上关键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要从结构形式方面和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方面入手。
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1.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要结合作品中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意那些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借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按照“人物+外在特征+精神实质(性格特征、主要情感、心理尤其是矛盾心理)+身份+反映出的历史社会属性”的一般思路回答。
作品中的形象主要还是那些游子思乡、老人怀旧、建设祖国、悲天悯人、奋发进取、直面苦难、批判现实等。
2.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即表层义和深层义)。
五、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要求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即作品运用了……的艺术手法,逼真地描绘了……的特征,营造了……的氛围,生动地传达了……的感情)
1.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如果是物,还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灵活自由地叙述。
2.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4)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内容集中,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6)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条理分明,节奏感强。
3.表现手法:
(1)象征: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行、节操。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使文章表达含蓄深沉。
(2)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抑扬: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情感;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引人入胜。
(4)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5)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6)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7)铺垫(伏笔):给下文情节的产生提供一种暗示。
(8)反语、讽刺:强化态度与情感。
(9)引用:引用传说故事或神话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隐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了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描写作用:总体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六、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1、价值判断: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特别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人文关怀等政治热点词汇)
2、审美取向: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歌颂赞美光明正义,鞭挞批驳黑暗邪恶;悲悯弱小者,憎恶恃强者。
3、艺术美感:语言美、形象美、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等
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1.思想内容:历史、哲学、审美、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2.艺术表现:(可参照诗歌鉴赏)
八、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结合作品,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
九、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于自己,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各方面,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一定要有观点有依据,使用鉴赏术语。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 篇五
2.树立整体意。
3.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
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一)归纳分类,强化记忆(字音、成语、名篇名句)
对字音、成语、名篇名句这些识记层级的考点,要归纳整理,以强化记忆。
对于名篇名句,要准确记忆,还要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分类整理。
(二)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实词,要注意准确辨别词义,分清词语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清轻重,辨明色彩。近义词的辨析,重在区别不同语素,如遏制与遏止,前者重在制,即控制,后者在止,即阻止。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应该使用的词语。对于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弄清搭配组合,明确位置顺序,注意成分完整。对于熟语,要注意感情色彩,不要褒贬不分,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故意曲解,不要谦敬失度。
(三)熟记类型,掌握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
要熟记病句的六大类型,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辨析病句是客观题型,可以采取语感感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逻辑推断法来确定病句的类型。修改病句是主观题型,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要对症下药,一般方法是增删换调四个字。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言表达题中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历年来得分率都很低。考生要掌握规律,并抓住典型题目和重点病句反复训练,以提高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抓住意象,善于表达(诗歌鉴赏)
要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能够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诗歌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用典和诗歌的风格。同时,还要能够评价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本轮复习中,应该以抓住意象,体悟意境和书面表达为重点。要特别注意表达训练,答题要有观点有材料,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五)注重迁移,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
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特别是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对于18个文言虚词,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信息筛选有分类和匹配两种题型,要分别训练。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注重解题技巧。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型,要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踩点训练。要把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有关知识落实到译文之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结合,力争信达雅。
(六)警惕陷阱,弄清题旨(社科文、科技文阅读)
要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文意,同时弄清
各段的侧重点和段落的转换过渡。从题型上看,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宁夏、海南是主客观综合题外,其余都是客观题型。做客观题要读懂题干,弄清说明或评论的对象,找准对应的阅读区间。要对照题目研读原文,注意细心核对。要熟悉并善于识别命题者设置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移话题、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武断绝对、误用模式、错用时态等陷阱,做题时能够对号入座,迅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七)分清类型,有的放矢(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主观题型,一般有理解关键性词句、信息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主旨、理清文思、推断和想象、表达技巧、审美鉴赏等类试题,考生要分清类型。要把握文章选用的材料和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深入领会,注意上下文的过渡和照应。命题者设题,有的是简答题,只需问什么答什么即可;有的是论述题,还需要到原文中去找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要按要求答题,有的放矢,不能挂一漏万。
(八)明确题型,有备无患(语言表达与运用)
语言表达与运用包括扩充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几个考点,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新颖多样,每年都会出现新题型。命题的语言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形式有写广告语、串台词、情景对话、增补文段、写点评等。这类题多属于应用文,在本轮复习中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必要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九)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
写作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平时必须严格训练。基础等级的六项要求,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打好写作的底子。在本轮复习中,要按文体训练,认真写好几篇记叙文和议论文,并适当训练说明文,熟练掌握这些文体的基本写法。同时,重点训练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力争在一个方面有所突破。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累材料,包括直接的生活材料、间接的书本材料;二是训练写作技巧,如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可以采取大小作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等级训练、文体训练采取大作文方式,技巧训练采取小作文方式。总之,在本轮复习中,要将作文的重要性真正地体现在训练中。
在方法上,要做到五结合。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中着眼于提高某种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 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注视每个考点的新特点。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我们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一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载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训练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是语文学科,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的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引起重视,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总之,第二轮复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能力。只要我们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复习,不断积累,语文是能够得到理想的分数的。
6.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篇六
【关键词】语文 基础 有效 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8-01
随着我国高考政策的不断改进,职业高中对口高考的高中语文,在各科中所占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大有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气势,语文地位的提升已经被人们称为王者归来。那么,职业高中的语文真要成为王者,学生能把他王者的地位得以落实,使其分数在各科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把工作做细,把功夫做到位。这其中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很需要功夫的。
一、抓零散时间。
语文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你怎么学,成绩也就那样。学不学差不多,好像很没良心的一科,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我却不这么认为。那要看做的是不是有效的工作。针对学生们不肯给语文花时间的现状,我将语文的基础知识化整为零的分散在一些零散时间段。早读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时间,用来背诵语文课文中需要记忆的经典语段,尤其是古文课文。古文是需要培养语感的,只有大量的背诵,才能在记住经典语段或课文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语感。尤其是需要默写的语句,必须先牢牢的记住,再反复默写,才能转成实际能力。
以往的自习课时间,都是学生自主完作业,其实这样的方式学习效率并不高。也不好掌控,有的学生有作业也不完,在那里玩,有的干脆玩手机。只有老师把自习课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不让时间白白流逝。为了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进行小单项训练,题量不宜过多,十几个小题即可,做完后,教师马上看完,趁热打铁,立刻讲解,这样针对性强,也可以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至于错字、易错成语等,利用课间,可以随时记忆,每天记忆十几个,可以重复。像字词这样零散的知识,拿长时间也不适宜。就得小时间零散的对付。以一个星期为标准,教师定量,一星期一测,这样有放有收,坚强监督,检查效果,学生也就不会懈怠。成语训练还要多运用。
二、有效利用整块时间
对于比较充足的课上时间,就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例如病句、修辞、标点等,我就用课上时间来做充分的讲解。这个工作放在高一上半年。因为我们平时有课本的教学进度督促着,备课组把重心放在了课文夫人讲解上。而考试,依然安高考的结构模式来出题,学生初次接触高中语文試卷,一下子就蒙了。一是难度加大,而是题量和题型也有很大的变化。在讲课文中,是不涉及这些的。为此,我压缩了课文的讲解,把基础知识分块。分部分讲解。我先讲解的是初中涉及较少的词性,词性在多个知识点当中都用得着,但在初中,因为不是必考知识点,教师就不怎么涉及,就算懂一点,也是学生在小学六年级老师讲的一点,也是浅尝辄止。因此,我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简单的先讲一遍。词性涉及到病句成分的划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无法逾越的。为此,我先给学生讲解实词,让他们能区分清基本的名、动、形、数、量、代,还有就是典型的虚词,例如副词、介词、助动词等。讲完词性,我又涉及了病句、标点、修辞等。病句是一大难点,学生必须多练,单纯讲解是不够的,得分类型练习。为了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我把病句知识点练习分类,并降低难度。一个类型练一个星期,这样把主要类型练一个遍之后,再重复。重复几个遍之后,进行综合测试,这样化整为零的先熟悉一遍,就能减轻总复习的负担,增强学习效果。标点也是按分类进行,标点的知识相对来说简单点,时间可以短点。修辞也不复杂,可以先让学生接触最典型的修辞知识。当这些知识都接触并熟悉之后,我把知识点集中在一起,每天第四节课进行一次小测试,一次综合题的个数就是十几个,看完,立刻就讲。
三、注重考纲,合作共享。
组织语文老师一起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对比考纲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做到精诚团结,资源共享。我们语文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一人主备,全体高三老师积极讨论,献计献策,对每一个考点反复思考讨论,如何让老师讲精讲深讲透、做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与贯穿,让学生学得更全面、更扎实,每个负责一个专题,一人一份,各个老师再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有所增减,达到资源共享,又合理利用,力争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素材;研究复习备考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四、整理错题集
并不是只有数学、英语等科目需要建错题集,语文更是必不可少。语文错题集应该分知识块。第一大部分是易错字音部分,收录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易错字音,还有就是做题时做错的易错音,第二部分是易写错的字词,来源也是上面两个方面的。第三部分是易用错的成语,接下来依次是病句、标点、修辞、词义辨析等等。错题集需要常翻常看,不能只整理,不看。否则那就成了一种形式,起不到作用。这样的错题集是有针对性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错题集一般有个性。在整理的时候,有的学生容易流于形式,他们对错题的整理没有典型性,只管重抄一遍,并不用心去记,去筛选。这样的流于形式,我想对这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09-03
高考语文散文讲解分析10-06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10-24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09-06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08-21
高考语文关于车的高考满分作文07-23
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06-24
高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方向08-17
高考语文语文病句07-16
高考语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