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工作总结

2024-07-14

一年级阅读工作总结(精选8篇)

1.一年级阅读工作总结 篇一

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初步激发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本学期,我再接再厉,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人人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期已经初步激发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这学期,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本学期的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为此,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与所学课文有关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等这些童话故事时,就介绍一些有关小动物故事的名字。如:龟兔赛跑,小猴子下山等,先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另外: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组织阅读评比

我先后开展了“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定时定量,保障阅读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而逐渐形成。要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去接触书籍,尝试着去阅读,当渐渐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养成阅读习惯。据研究分析,阅读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或练习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阅读行为方式,它可以经过训练、强化和积累,形成定型化和自动化的反射。阅读习惯在生活中表现为学生在空闲时,或在睡觉前,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地阅读书籍,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先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定时定量。我的做法是:

1、先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每天阅读半小时;明确读书数量,一天至少一千字。这项要求把它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并检查督促。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时,精简书面作业量,摒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个作业由家长教师共同配合评价其完成情况。

2、在校内,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利用课间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师生自由地阅读书籍,不作摘记,不作内容限制,每人一本书,静静地遨游书海,这样形成一个阅读的氛围。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阅读数量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课外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可有可无的事。从阅读数量上计算,这样做能达到新课程要求的小学生总阅读量在160万字以上。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练说中由词成句,以便为写话服务。

1、仿照句式进行练习

2、理解词语,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3、理解故事意思,用几句话复述故事内容。

4、用一两句话写读后感。读思结合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五、家校合作,保证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在家长会上,我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说清楚,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并把介绍给学生的适宜其年龄特点的有益书籍打印出来供家长参考,为孩子选阅;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做榜样,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收获;再次要有一定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压力,平时每天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并让家长督促签名,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学期过去,我班孩子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水平也得到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慢慢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2.一年级阅读工作总结 篇二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一般都要用二到三课时。于是, 老师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 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纸杂志, 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既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 也很少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与老师们交谈, 他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 没有现成的方法, 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 上不出精彩。总之, 第一课时被忽视了, 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 简单地处理, 结果出现了越位、错位、僵化的现象。

二、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真审视第一课时, 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 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 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 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学写好生字新词, 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我想, 这应当是我们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 简单地说, 第一课时就是读书、写字, 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

2.三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三年级是个承前启后的年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这一特点确定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既不要沿袭二年级的做法, 也不要一味追求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 去攀新高。于是, 我对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进行了浅显的研究, 供大家探讨。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总体目标应该是: (1) 落实字词的教学, 注重教给学生方法。 (2) 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 学写好生字新词。 (4)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

三、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1.导入课题。有了目标的指引, 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称“开讲艺术”, 它有激发兴趣、沟通感情、导明方向三大功能。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导入常见的方式有:

(1) 质疑型。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根据教材内容,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就题目质疑。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放飞蜻蜓》、《争论的故事》等题目即可让学生就题质疑。

(2) 释题型。如《赶海》、《水上飞机》等课文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 由题目生发开去, 引导学生质疑。

(3) 情境型。顾名思义即创设课文情境导入, 可借助图片、多媒体、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等手段,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文情境 。如上《荷花》一课可用图片导入、上《西湖》一课可播放西湖的美景视频导入。

(4) 激趣型。如通过讲故事、谜语等导入。

(5) 知识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复习导入。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 寓意含蓄, 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 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可用简介背景、作者导入。如《少年王勃》、《军神》等课都适合运用这一方法。

(6) 直观型。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

(7) 直入型 , 也称开门见山导入。如教师进入课堂后就板书课题, 告诉学生今天上哪篇课文, 请打开教材多少页。这种导入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 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 但启发性、趣味性不强。

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而言, 导入只是其中时间较短的一环, 导入只要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即可达到目的。

2.一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1) 中年级识字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识字方面的要求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 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 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3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中年级识字基本步骤。针对这一要求, 同时考虑到时效性, 在学习生字新词时“以学生自学为主,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 老师讲重点难点”为指导思想, 设计了以下步骤:1学生自读课文, 在文中标出生字, 不认识的字拼读拼音或者请教周围的同学。2请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后鼻音、翘舌音、轻声音节、多音字等) , 齐读易错的读音, 认读全部生字词。3请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造句, 鼓励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达到运用生字、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4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交流生字词的意思 (明白意思的说出来分享,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5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生字词的意思, 师生共同解决, 注意渗透、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近义词;反义词等) 。6学生自主识字,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偏旁变新字;猜字谜等) 。7学生提出难识难写字, 教师进行范写指导。应注重三年级写字教学特点, 不需停留在一笔一画的教学,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笔画的穿插避让, 笔画的变化。8学生描红、仿写 (注意提醒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 师生评议。

3.二读课文, 读通句子, 了解大意。

(1) 中年级阅读要求。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也严肃指出:“要强化初读, 要拿出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 要力求读进去, 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张老师这段话要求我们在初读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 要读熟。在“读通句子, 了解大意”这一环节中应尤为注意。先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能复述文章的内容。5能够结合学习中的问题, 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并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2) 中年级识字阅读步骤。根据此要求, 我设计了以下步骤:1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2逐段检查读书情况 (可用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 ,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是否做到“五不”;遇到长句难句要全班齐读。3默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意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虽然现在不要求学生分意义段, 但是对于一些写作顺序很明显的文章, 我们都会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3)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清课文脉络是三年级学生的难点, 比较适合三年级的方法有:1教师分出段后, 让学生讨论分段的思路。2让学生找出比较明显的写同一内容的段落, 再进行划分。如上《哪吒闹海》一课时, 就可让学生找出哪些自然段写哪吒怎样闹海?再找出写闹海前、闹海后的自然段, 颇有“纲举目张”的效果。3教师提供各个意义段的段意或小标题, 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如上《荷花》这课时, 可列小标题――初闻花香、欣赏花姿、幻化荷花, 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呢?通常有几种方法:1综合各段段意, 舍去次要内容, 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2围绕重点段的段意, 概括课文大意。3按照教师的提示, 概括课文大意。对于刚起步的三年级比较适用。4审题归纳。教师根据课题作一些提示, 从中启发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类型的课文可从题目生发问题:“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怎样发明的?”等来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4.三读课文, 开动脑筋, 不懂就问。“一曲终了, 余音绕梁”, 会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抛下话题, 启发思考, 在疑难处, 在矛盾处戛然而止, 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 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蓄足气势, 达到课虽下, 有意读, 味还在, 趣仍浓, 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教学有法”, 我们教学要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规律;“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 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 希望这次探索能抛砖引玉, 启发大家思考更佳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戴宝云.实用小学语文教学90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3.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6-02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華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者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渗透语文素养的理念。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及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乐趣主动去学。

在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三步导学的第二阶段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在第八单元中有一课《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本册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文章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从生活贴入学习,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又比如《司马光》:公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从这句话你知道了公园里置放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呢?老师应该善于去引导孩子们质疑探究主动发现,如果没有假山,没有水缸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4.一年级阅读试题 篇四

班级姓名考号分数

一、填空题。(20分)

1、,2、《海的女儿》中,小公主用换了巫婆的药水。

3、9月10日是节。

4、小蝌蚪的妈妈是

5、新皇后最后一次用害死了白雪公主。

二、判断题。(30分)

1、安徒生是丹麦人。()

2、《野天鹅》中11位哥哥白天要不停地飞,太阳落山了他们才能变回人。()

3、“灰姑娘”是《格林童话》里的人物。()

4、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牧猪人和公主》里的牧猪人其实是王子。()

6、CCTV表示的是中央电视台。()

7、2008年奥运会是在北京举行的。()

8、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嘲笑、嫌弃丑小鸭,丑小鸭真可怜。()

9、燕子捉田里的害虫。()

10、《三字经》被称为中国启蒙教育第一书。()

三、选择题。(40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A烤鹅B 圣诞树C 奶奶

2、在《青蛙王子》的故事中,小公主的()掉进了深水潭,是青蛙为她找到的,后来公主嫁给了青蛙王子。

A 钻石B 金球C 镜子

3、睡美人沉睡了()年后被王子救出?

A 一年B 十年C 一百年

4、下列童话故事选自《格林童话》的是()。

A 《海的女儿》B 《丑小鸭》C 《灰姑娘》D 《小木偶奇遇记》5.《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

6、下面哪一个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

A《小灰兔找朋友》 B《猜猜我有多爱你》 C《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豆》

7、丑小鸭冻死在湖面上,()救了她。

A鸭妈妈B老婆婆C农夫

8、《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喜欢()

A穿新衣服B看戏C吃美食

8、李白小时候十分()

A、爱学习B、贪玩C、聪明D、助人为乐

9.《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

A 要认真学习B 要帮助别人C 要学会谦让

10、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人云:“百善()为先。

A、仁B、义C、礼D、孝

四、综合题。(10分)

5.一年级阅读 夏天 篇五

chūxiàshíliuhuākāile

yuǎnkàn

nàhïnɡsâdehuā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duǒxiànɡyícùcùhuǒyàn

jìnkàn

yìduǒduǒshíliuhuā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xiànɡyíɡâɡâxiǎolǎbɑ

dànhuánɡsâdehuāruǐzàifēnɡ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zhōnɡyáodînɡ

jiùxiànɡyìqúnxiānnǚzàipiānpiānqǐwǔ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zhâduànhuàɡînɡyǒu

1、这段话共有()句。

yînɡhãnɡxiànhuáchūdì

liǎnɡjùjùzi2、用横线划出第 2、3两句句子。

shíliuhuāzài

kāifànɡ

tādehuāruǐ

3、石榴花在()开放。它的花蕊shìde

huāduǒshì

de是()的,花朵是()的。

wǒxǐhuɑnshíliuhuāshìyīnwâi4、我喜欢石榴花是因为()。

shíliuhuāhěnduō

cïnɡ

6.三年级阅读练习一 篇六

真正的原谅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说:“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1、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属于他的发明的是()

1.电灯2.电话3.火车4.留声机

2、照样子,写词语。

(1)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安稳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请你用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学徒拿到灯泡为什么会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迪生为什么第二次还会把灯泡交给那名学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的原谅”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7.一年级阅读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兴趣教学,习惯与培养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认识和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 可养成阅读的习惯, 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 也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小学教育的现实,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致,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更加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更不用说去体会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了!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先导, 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阅读”转化为“我要阅读”。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就会努力寻求各种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 得到阅读满足和欢快的体验, 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最终把阅读作为自己的自觉性行为,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环境, 其实就是一种气氛。环境的创造在培养阅读兴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氛围会给学生们带来阅读的激情, 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则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 有意识地去创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

在我们班教室的后边, 有一个充满童趣的书橱, 书橱里摆着多套学生们爱读的课外书籍, 这些课外阅读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幸福小镇系列绘本》等。走进教室, 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 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到图书角处翻阅自己喜欢的书, 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教室两侧墙壁则布置了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 如“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图书人物”等内容。这些内容会每周更换一次, 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 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之中, 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书香的浸透, 浩瀚的书海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文字乐园。

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本

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书, 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认知相吻合, 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致。选择接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 是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前提。

除了经典的读本外, 当代也有不少儿童文学家的著作是学生喜爱的。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等。这些书籍因为贴近现代学校生活、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 学生只要拿起一读就会爱不释手。每学期我都会先对各读本进行阅读或对读本大致了解后,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开具一定数目的推荐书目, 建议学生以及家长自行到书店购买, 然后放在班级书橱里互相借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 又节约了金钱, 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爱护书本、珍惜书本的习惯。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选择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本,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 因为儿童文学家在写时有自己明确的读者对象, 在内容上适合儿童的阅读, 激发孩子的爱好。小学低年级阅读应以图画书为主角,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可以根据重要的节日的一些活动推荐学生去选材。如国庆节到来之际给学生选择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山河等方面的绘本, 让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 增强爱国情感。指导学生写读书分享卡, 把书本中你觉得精彩的部分或者书名用画画的方法分享给同学看。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通过剪剪贴贴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阅读时, 学生要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 贴在阅读分享卡上, 同时指导学生们贴时要保持分享卡的整洁。这样一来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未来的时间里不时欣赏, 也是一种享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与智慧牵手, 每个学期我会在班级开展不同的读书活动。例如:学期初在班内举行“阅读诗歌比赛”, 在比赛中可以训练孩子的胆量, 学期中举行“阅读分享会”, 我会请家长进课堂给孩子们讲绘本小故事, 到学期末举行“阅读角色扮演会”让孩子扮演书中的角色。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并学会如何去与读本交朋友, 与书籍成为良师益友。

五、提倡亲子阅读

建议亲子共读推荐两种方法:大声为孩子读书和默读。这两种方法不可分割, 最好能结合采用。大声为孩子读书, 就是为孩子念书, 读出声音来。建议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 比如在上学前、晚饭后或临睡前, 为孩子有感情地读一本书, 每天至少10 分钟。选择图书, 主要选择图画书或其他可以大声读的书, 最好是孩子喜爱的书。默读, 就是在家里每天选一个规定的时间, 规定为默读时间, 家里的全体成员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报纸、杂志, 安静地阅读, 每天至少5 分钟。在这个过程中, 不提问、不讨论, 不监督孩子的行为, 也不要求做任何读书记录或写读后感。如有可能, 这种活动最好一直坚持下去。

总的来说,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注重正面引导, 注重阅读效果,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给学生更多的内容阅读, 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让他们自己去阅读, 自己去思考, 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都有待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8.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篇八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后才逐渐接触到书面语言。通过教学,我们感知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新教材在拼音教学阶段,穿插安排了十二首儿歌、童谣、五篇短文。使学生提早接触书面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阅读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为学生提前阅读,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听记与拼读结合,感受书面语言。

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采用听记和拼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唤起阅读兴趣。在实践中,采用听记和拼读相结合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2.教给认读方法,自主经历读书过程。

随着拼音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会拼的音节越来越多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读来自己解决。经常性地练习拼读,不仅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只凭记忆在读儿歌、背儿歌,在读文中不去认读,只是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真正让学生经历读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建立了新的阅读常规。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通过认读,感受儿歌语言。

二、强化读书实践,积累语感经验

正像杨再隋先生所说的“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积累语感经验,在读中发展语言。

1.加强朗读,体会语言优美。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美,韵律美。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良策。在教学中我们都应加以重视。

2.感受读书乐趣,尝试成功喜悦。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所猜读的词与原文意思相当接近,根本不影响对文本定义的理解。说明学生是成功了,应该给予庆贺。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理解加深了。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新快乐。它将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积累语感创造了条件。

3.激发学生想象,感悟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常伴随着形象事物的再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肿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内化那些生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可凭借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引发学生对话,促进语言生成

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因而,要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迫切需要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生成。

1.读中悟情,引发对话。

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读中引发鲜活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地找准对话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这将是促使学生生成新语言的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时机。

2.表演抒情,展开对话。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绘生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所提供的意境图来组织学生尝试表演。

上一篇:小学期中考总结发言稿下一篇:银行有哪些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