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者服务感想

2024-08-02

关于志愿者服务感想(精选8篇)

1.关于志愿者服务感想 篇一

服务感想

陈妍

今天是第二次去校医院做志愿者了,去的途中一直在想会不会再见到上次那个乐观开朗的奶奶呢,果然她还是那么笑呵呵地坐在房间的门前,看到奶奶的身体依旧那么硬朗,我也觉得很开心,从奶奶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总的来说,奶奶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好好读书,做一个乐观的人。我觉得到了80多岁的年纪,能像奶奶这样,身体好,看得开,儿女生活安定,每天乐呵呵的,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自叹不如奶奶的好心态,把生活看透,把死亡看透,这需要一定的经历和勇气吧。下次有机会的话还想去和奶奶聊一聊,那种平和,那种淡然,让我觉得生命其实也可以那么的美好

2.关于志愿者服务感想 篇二

一、提升医院离退休人员从事志愿服务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老年志愿者服务能力。为了提升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首先要提升老年志愿者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是因为社会形式的不断变化,要求志愿服务人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要加强老年志愿服务培训,提升老年人的综合服务质量。离退休人员虽然曾经是医院的精英,但是由于时代在进步,为了更好的与社会接轨,老年志愿者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志愿服务培训,比如,在医院的规章制度方面和医学技术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倘若老年志愿者在这些方面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志愿服务。因此,为了提升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要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定时对老年志愿者进行工作总结和分析。再比如,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向志愿者普及新知识、新技术;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提高老年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二)制定适合老年志愿者的培训方案。老年志愿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适合老年人的培训方案,这样才能提升老年人志愿服务质量。要“坚持自愿和力所能及、适度适量原则”,保障老年志愿服务的长期、有效开展。这就需要志愿活动组织者统筹兼顾、细化相关方案、注意劳逸结合,随时关注老年志愿者的心理、生理变化,给老年志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老年志愿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完善志愿者活动的保障体系。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是进行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筹集经费,比如依靠会员会费、个人捐款、社会筹款、政府捐款等途径获得部分资金。再比如,美国制定了《志愿服务法》,志愿者可以获得一些生活上的补贴或是健康保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益。我国的政府部门要加快志愿者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志愿者在医疗保险、工作安全、意外伤害等方面获得基本的保障,不仅能够让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中去,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医院离退休人员志愿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老年志愿者服务的关健。要提升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首先要获得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这项工作才能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才能对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做出正确的规划,进而提升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二)关爱老年人是做好服务质量的保障。关爱老年志愿者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可以为老年志愿者提供更衣室、临时休息室,为老年志愿者免费提供午餐,定期组织老年志愿者进行旅游等,让老年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抓好落实是做好老年志愿者服务的基础。相关部门要做好离退休人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要求老年志愿者服务做到每日有值班记录,平时有督促检查,年终有评比表彰。对在志愿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并提出合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在节假日、高温寒冷季节及特殊情况下,负责人要及时调整并做好老年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使更多的医院退休人员加入这项活动中来。

三、结语

总之,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医院作为我国的民生部门,退休人员的志愿服务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工作,为老年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在当前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要加强老年志愿服务能力培养,制定适合老年志愿者的培训方案,完善老年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提升老年志愿服务质量,使老年志愿者精神上获得满足,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的脚步,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凸显。如何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老年活动是我们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提升医院离退休人员从事志愿服务的方法,然后提出了做好医院离退休人员志愿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医院离退休人员,老年志愿服务,方法,条件

参考文献

[1]石燕燕,邓弋雁.关于医院离退休人员从事老年志愿服务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06):151-152.

[2]章业惠.关于医院离退休人员从事老年志愿服务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8):71.

[3]土丽娟.低龄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3.关于志愿服务的一二三猜想 篇三

在8月28日举世瞩目的南京青奥会闭幕式前,有这么一个花絮,刚下飞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随即看望了青奥会的志愿者代表,鼓励他们要弘扬志愿者精神,向社会传递“强大的道德力量”。

此后的9月23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对志愿者做出重要批示。在回复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的来信中他再次嘱托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一起传播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好风尚。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总理两次对国内志愿服务活动做出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在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的同时,也在全社会掀起了志愿者活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抑或通过主动发起、抑或通过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主题活动,向社会传递他们对于贡献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意愿,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对于服务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形象。

应该说,这既是道德力量的进一步释放和更大范围的传递,同时也是志愿者精神的一次本源回归。从公众普遍的认可来看,志愿者精神很多时候与我们熟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联系在一起,但伴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思潮下社会责任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志愿者精神已不单单停留在道德提倡和风气开化的层面,而是与社会责任建设、社会公共治理、社会服务创新等一系列更加具象、更加精细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这种有机联系与道德释放,不仅为组织或个人履行社会责任、担负公民义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载体,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强“组织—公民—社会”,“义务—公益—责任”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同时要求我们对于志愿服务的审视和评价,除了传统的志愿者人数、项目资金投入等指标之外,同时也需要从志愿服务更为核心的规范化运营、科学化管理、可持续开展等方面去综合权衡和规划发展。具体来看,笔者认为不妨从如下三个方面去做一些初步的尝试:

关于记录:大数据服务综合管理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是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础制度,通过建立起客观真实、信息通畅、内容适当的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完善志愿服务广泛、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组织或企业自身通过志愿者项目的统筹,进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志愿者服务记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情况并没有记录,少数开展了志愿服务记录的地区,也存在着做法不一的情况,比如,应该记什么、怎么记、谁来记、怎么用存在很多困惑,而在记录形式、记录内容、格式和程序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所以在这里,笔者愿意重新赘述一下关于志愿者服务的几个原则。其中就包括:“自愿而不是强制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持之以恒的而不是偶尔为之的”等,应该说目前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更多还是源于自发、处于无序和相对混乱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违于志愿者服务记录的初衷和原则。

要改变这个现状,真正发挥志愿者服务数据库资源协调、管理到位、数据分享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相关的立法和规范层面出台文件、厘清认识、统一规范。而事实上去年民政部发布的《志愿服务记录办法》(下称《办法》)就清晰明确了志愿者服务记录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如何规范的问题,同时《办法》还对信息范围、信息类别等做了规定。

如,《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二条规定,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表彰奖励信息、被投诉信息等五类关键环节信息是志愿服务记录必须包括的内容,在每一类信息中,又分别确定了一些必记信息项。《办法》同时指出,记录信息是为了规范服务、深化管理,要考虑社会的接受度,为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关于计算:除了时间,还有什么

所谓“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这也就增加了志愿者服务统计和核算的难度。通行的处理办法是按照通过计算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来作为衡量志愿者贡献的主要依据,而《办法》也将此作为志愿服务信息记录的核心内容。

但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志愿服务时间要不要因志愿者提供服务不同而区别计算。因而有观点认为,实施难度高、劳动强度大、专业化程度高等志愿服务不同于其他的一般性服务,同等时间内志愿者的付出也存在差别,因而此类服务也理应按照区别于一般服务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

类似的争论很自然让人联想到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的定义,对于“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强调和解读在于,尽管从形式上看有各种各样的劳动,但从实质上看都是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过程。而笔者也认为,尽管价值表现有大有小,服务形式千差万别,但如果从志愿服务的精神本质来看,志愿者付出的劳动却没有高下贵贱之分,都代表着组织(个人)对于奉献社会、服务民生的良好祝愿和行动。而在《办法》出台之后,也做出了相关说明,认为“志愿者参与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只是服务分工的不同,同等时间内的服务价值是一样的,其时间记录也不应区别对待”。

在这里,笔者还想讨论的,志愿服务时间的计算,除了志愿服务时间,是否还有新的统计标准和核算方法?触发笔者认为此讨论必要的,在于“以献血、募捐等形式的志愿行动似乎并不适合按照时间记录,同样也不宜按照一般服务的标准进行统计”。对于这个问题,《办法》没有纳入到调整范围,也明确指出“不宜折算成志愿服务时间。”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目前来看,没有!尽管志愿者服务的精神以及志愿者行为的本身并不(甚至是不主张)看重服务的汇报和反馈。但笔者认为,通过结合相关的政策规范和鼓励办法,同时建立类似服务星级评定制度, 对于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推出更加人性、准确的计算或量化方法,不仅有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同时对于志愿者自身的尊重、对于推进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健康有序也有重要意义。笔者同时更愿意相信,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力量也将逐渐汇聚并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贡献于社会的可持续美好未来。endprint

关于配置:用来交换,为什么不

“服务能不能交换?”

“当然可以!”

“那么志愿者服务呢?”

“……”

我甚至能想象到很多人错愕的表情和一脸的茫然:服务是自愿的,为什么要交换?服务千差万别,跟谁交换?服务还不是实物的,怎么交换?

事实上,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纯属猜想的情景,却在去年的成都锦江区社区教育中心看到了实现的可能。外国友人来中国想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项目怎么办?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教社区居民学英语等“交换”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项目。

这是锦江区社区教育中心推行的“中外志愿者服务交换”的社区教育国际化新模式:外籍志愿者走进条件成熟的街道市民学校或社区学堂(学苑),以课堂、沙龙、广场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市民提供英语教学,并介绍交流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等;中方传统文化艺人志愿者,则向外籍志愿者传授中国民间技艺,如剪纸、舞龙、太极、刺绣等。

锦江区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颇为自豪,此举增加了文化融合、双向理解,不仅有利于推进锦江社区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能增加外籍人士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的成就感,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那么,企业志愿者的服务如何交换?在外资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规定:在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企业将向该员工提供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日。此外,也有企业将企业志愿者的服务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考核和预算中,如该企业的员工志愿者如果自发服务某项志愿者活动达到一定人数和一定的时限后,企业将会正式考虑通过资金预算或者项目支持的方式负责该项活动的后续推进。

如前文所说,如果我们认可了“志愿者服务是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同时又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使用价值,那么尽管这种行为的初衷是自愿的,它也具有流通和交换的可能。

将志愿服务用于交换,通过市场作用实现优化配置,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从志愿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推进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开展而言,还是从回归志愿精神的本质、更好的向社会传递道德的力量来说,都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义务植树、出资造林都可以通过碳汇购买用于节能减排了,那么通过志愿服务的交换,甚至购买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互补余缺和综合利用,可见也不是完全不行。不同的是,碳汇购买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对于不负责任行为的修复,而志愿服务交换的出发点和归属则是对于美好的传递和共建。

4.参与献血活动志愿者服务感想2 篇四

在这个月里,我参加了第二次参加献血车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前期宣传的活动我们也是很认真的,在此次活动中担任这帮助无偿献血者装好礼品带,并请他们挑选的任务。这个工作还是挺累的,在装带的过程中我也因不小心而将手指划破。不过,作为一名志愿者,应该秉承着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去努力做好分内的事情,所以我并不觉得累,而是从苦中尝乐。

在做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家都是积极向上的,以亲和的笑脸面对每一个献血者,以文明的利益接待每一位献血者。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以热心服务他人,无私奉献,为社会的和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为献血者提送礼品的时候,有几个献血者拒绝接收礼品,毫不犹豫的离开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肃然起敬,他们是献血者中的真正践行无偿献血的人。他们,足以令人钦佩。另外,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普及不够深入透彻,还有绝大部分的同学并没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识。故我们未来的任务就是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的队伍中。

袁一民

5.志愿服务感想 篇五

现如今的大学风气,社会化越来越严重。道德标准日趋降低,人际情感逐渐淡薄。社会的不良习气仿佛轻而易举的占领校园。以往大家眼中活力四射的校园变成了人情冷漠的温床。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让大家疲于奔忙,越来越独立,缺少了关注别人的意愿吧。挣钱、取得各种头衔、扩大无谓的人际交往,渐渐成为每个人标榜自己的工具。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大家都在做,渐渐麻木在奔忙中。要做的事越来越多,注意力分散,对精神层面的关注必然日趋减少。疲惫的不良心态使很多人越来越懒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甚至抽不出时间完整的看完一本书。是该找个机会思考和平衡这种冷漠的心态了吧,是吗?

是的,社区的志愿服务就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一个集体活动的意义绝对不限于活动本身。我觉得它给了我一些思考的空间。得到体验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学起我就开始参加,但是这次却做得异常舒心。一整个学期的奔忙,在假期平衡了心态,让我感觉很好。活动是贯穿整个假期的,有安全例行教育,也有后来的义务劳动和关爱老人的活动。和很多小孩在一起。我们一起清洁楼道杂物,擦干净楼道扶手方便老人扶握;阳光好的天气,在楼下陪老太太聊聊学校里的事儿和自己的打工经历,择菜,帮老头读报纸等等,时间过得缓慢而舒心。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6.仙林小学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感想 篇六

从一开始的面试到如今志愿服务的结束,只有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然而一路走来,却还是饱尝了酸甜苦辣。

面试的时候,我曾今自信慢慢地说过我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志愿服务,然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发现,一切都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简单。每个星期五下午英语课一下课,我们都必须从学校赶到仙林小学,光是无聊遥远的路途就让我几欲放弃。一开始我们去知心小屋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来,我的自信心又一次受到了严重打击。甚至有小朋友在里面,外面的小朋友就说她有神经病。另外,我们的团辅方案也完全没有得到实现,实在是令人遗憾。

但也有喜悦的事!来知心小屋的小朋友渐渐多了起来,有的会来这里做作业,有的会来这里看书,有的会来这里玩游戏,有的甚至来找我们聊天了。有一个女孩子特别能聊,每次我们去的时候她都来和我们聊天,说些家里和学校里的趣事。还有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只见过她一次,但是印象非常深刻。她给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稚嫩的口音让我们心口发甜。最有意义的一次是帮助一位老奶奶找到了她的孙子。因为这为奶奶是第一次来学校接孩子,等了很久都接不到,就以为出事了。我在几位二年级小朋友的帮助下,在一间大提琴教室里找到这位老奶奶的孙子。后来老奶奶握紧我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我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一方面也是出自喜悦,另一方面是为老人的爱而感动。

去之心小屋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但我却要离开了,不知道下学期还有没有机会再去了。在这里还是给学校以及我们这个团体提点建议:

1、在知心小屋里多放些小朋友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可以吸引他们来。另外,有些

学生是到这里等家长来接送的,多些书可以让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不再无聊,还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来自一位五年级女生的建议)。

2、扩大对知心小屋的宣传,消除小朋友们对知心小屋的错误观念。

3、志愿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展开一些游戏或者团辅活动。

4、知心小屋开门问题必须要解决,避免志愿者去了之后无人开门,还要麻烦仙林

7.关于志愿者服务感想 篇七

目前国内三大馆, 即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挂、广东科学中心, 引领着我国科技馆界的发展, 其中, 广东科学中心 (以下简称“科学中心”) 更是以先进的发展理念, 成为创新的代言词。开馆三年来。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从无到有, 从有到专, 从专到精, 从精到国际化, 为我国科普志愿工作发展指出了两种方向。

一、发挥本地科普资源优势, 科普志愿服务对象精细化

作为广东省首个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示范点, 科学中心积极发掘科普资源优势, 不断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形式, 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

开馆三年来, 科学中心立足广州高校资源优势, 招募培养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超过了三万人次, 科普志愿者的专业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环境等主要学科。

仅2011年, 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公众就超过200万人次。同时, 科学中心还启动社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组织培训2批离退休干部到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在离退休科教文工作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领域首开探索。这种以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为基础, 向科教文卫工作者延伸的科普志愿者组成架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各地科技馆如何发挥本地资源优势, 以点带面发挥科学传播作用提供了借鉴。

除了服务一般公众, 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已经迈向精细化服务阶段。

1) 2011年, 科学中心启动了“顶天立地”计划:“顶天”———发起成立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科学中心教学培训实践基地, 成为广东省、市各级领导干部科普素养培养的重要基地, 科学中心紧紧把握契机, 启动针对领导干部的科普志愿服务机制, 组织培训专业科普志愿者, 针对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培养需求, 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志愿培训, 有力的支持了党校在中心开展的领导干部培训工作, 已为1000名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培训提供了服务, 经历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也标志科普志愿服务正式走向精细化, 在我国科普志愿服务领域开启了先河。

2) “立地”———中心联合省科技厅、教育厅建成以科学中心为枢纽基地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开创了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的新机制。为满足“展翅计划”实施需要, 科学中心启动面向青少年学生的科普志愿者服务机制, 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志愿者, 参与“展翅计划”的实施, 深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全新的、专门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的针对性科普志愿服务模式。

二、立足科普传播平台, 科普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化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 科学中心积极发挥龙头作用, 联合全省40多家市级以上科技馆、科教中心等重点科普单位, 先后成立了广东省科技馆委员会、广州科普基地联盟, 整合了全省科普教育资源, 全面升级我省科学传播能力。这为科学中心科普志愿者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依托省市两级科普组织, 将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地推向了全省, 从科普志愿工作主要服务于珠三角城市, 正式转向辐射全省各地市, 为非珠三角城市科普服务工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科普志愿服务受益面也全面展开。

科普志愿依赖科普传播平台资源的整合, 实现了科普志愿资源的整合, 共用传播渠道, 与科学馆发展相得益彰, 实现了共赢, 达到科普志愿服务“一部分先富起来, 先富带后富”的成效。

三、结语

科普志愿服务是科技馆发挥其科学传播功能的有效推动力, 科普志愿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围绕科技馆的发展进行, 而当前我国科技馆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区域差异性, 如何在各区域协调发展, 科普资源整合过程中, 做到科普志愿工作的同步整合, 进一步发挥科普志愿服务的作用和地位, 满足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性需求, 是科技馆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战略性协调发展, 一方面可以削弱不同区域在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储备上的落差和不足。另一方面, 科普志愿者资源的整合化, 服务对象的精细化, 既满足发达地区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需求, 又能满足欠发达地区科普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善衍.关于科技馆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思考[J].科普研究, 2007.

[2]张明生.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通报, 1999.

[3]王可炜, 羊芳明.公众科学素养与职业差异性[J].广东科技, 2011.

8.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篇八

从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到1993年官方文本中首次出现“青年志愿者”这一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支有生力量已经在国内公益圈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向国外派遣志愿者的尝试,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接轨。

到海外去:成为国际志愿者

向国外派遣志愿者是国际上的一个通行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像1985年注册成立的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个联盟成员,8个志愿者招募基地,在非洲、亚洲、44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的全球最大的非官方、非营利、非宗教性质的志愿者组织。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虽然与VSO这样的“大佬”足足相差13年光景,但其后起之势受人瞩目。

冯艾,是一名在国内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经验的“志愿者模范”,她的志愿服务经历曾一度成为公益圈颇具影响力的事迹。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国际志愿者的冯艾,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的队长,在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她与中国其他青年志愿者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冯艾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中文教学。

这段时间,冯艾还配合中国大使馆,给驻埃塞俄比亚不同国家的官员和大使上中文课。之后,在长达半年服务的期满之际,冯艾主动向团组织要求延长服务期。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 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就志愿者个人意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或调整服务时间。

事实上,除了对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援助,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到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在海外:接力派遣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外志愿服务相对于国内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海外公益组织以及海外志愿者能借助本国本土资源和现有的技术,对受助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陈晓峰处长向《小康》记者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涉及汉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诊治、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其自身具有投入少、方式灵活、受援国易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陈晓峰进一步解释,通常情况下,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主要是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一般为六个月或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团中央采取了颇具特色的“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贵州、上海、重庆等7省(市)都已实现了接力派遣。

当然,对于受援国来说,最根本的需要是改善本国滞后的发展水平。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也从受援国的角度出发,十几年来,有针对性开展能解决受援国实际问题的志愿服务。如援埃塞青年志愿者通过改良甜瓜种植法,使得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年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在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组织和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帮他们铺设的通讯网络,已经帮助该地区有效地改善了通讯环境。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向《小康》杂志记者透露,下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党政为主导、共青团承办、外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运行模式,推动海外计划良性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援外志愿者工作的援外国别、部际沟通合作机制等工作内容。

对于第二批援文莱项目派遣工作,援缅甸、老挝、柬埔寨立项工作,第七批援塞舌尔续派工作也将接力逐步完成。此外,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回应《小康》记者关于海外志愿者激励政策方面有无新进展时表示,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援外项目的激励政策方面将提升综合保障,把提升援外志愿者的补贴标准作为加强项目综合保障的工作重点,同时鼓励项目承办单位推动出台地方性激励政策。

上一篇:院团委宣传部学期总结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据实申报企业)》填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