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梦令有感(共13篇)
1.读如梦令有感 篇一
往事如花,花如梦
——读《朝花夕拾》有感
戚子乾 郑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作者:七(1)班 戚子乾
2.读如梦令有感 篇二
且看我们今天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上。所以, 一直以来, 我们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赏悟,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感悟意境, 体悟文本,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有逐字串讲、品词悟意、赏画入情, 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丰富的艺术内涵, 整合多种艺术手段, 兼顾多种学习模式,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使他们有形可观, 有声可听, 有情可诉。把凝练精髓的古诗词讲具体、道明白、想丰满, 这是一种古诗词的“增肥”教学。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每一首诗词的意境、语言、风格等用简简短短的二三十个字内蕴着情节性、音乐性、画面感等综合艺术特质。诗词中的每个字词都是浓缩的精华, 感情色彩强烈凝练, 思维跳跃, 是诗人情感的迸发。诗词“炼意”的特点有别于现代文的“具体”。古文今教, 学生们对古今文化比较难融通一体, 难准确把握古诗词广袤的背景、深邃的哲理、深远的意境。把古诗词增肥成现代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才易于被学生理解感悟。“增肥”是古诗词教学的必然, 盛老师设计的第一板块——读胖, 也就是增肥教学。
但我们往往见肥就收, 读懂了诗句, 读胖了诗意, 读美了诗文, 就算达成了目标, 给学生留下的也仅此而已。但我们教学古诗词只为理解、赏悦、背诵就足够了吗?有位教师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现在的人都不会作诗了, 诗词都要失传了。学生背了80首古诗, 借助书中的注释简介都能理解大意、朗朗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诚然有理, 故我们教师在教学完诗文后, 就会布置背诵、默写诗文, 理解诗意、带点字意思的课后作业, 少有去仿写创作一首诗。要吟诗赋词, 学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作文,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一件易事。
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是现代文作“具体化”向古诗词“炼意性”的一次回归, 就是把具体有形的语言提炼推敲为含蓄精深的文字, 化具为简, 化长为短, 化琐为精。从人体美学的角度来评论, 古诗词以“瘦”为美, 现代文以“肥”为美。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还古诗词一个本位原形的“瘦”韵美。如盛老师让学生体悟从哪个字听出了船桨拨水、鸥鹭惊飞、诗人笑语等热闹的声音;从哪个字看出了鸥鹭之多; 整首词可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个回合是对诗文的一次回应、回击, 对古诗词的一次高度提炼, 对古今文化的一次融合。教学古诗词, 不应是单纯地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品析欣赏, 而是让学生知晓这一古文化的灿烂并传承之, 学会吟点诗作点词。现在我们的习作都有字数规定, 三、四年级必须达到300字以上, 五、六年级则必须是四五百字, 否则就属不具体, 甚至贴上态度不端的标签。所以学生写文章追求长文, 没了开门见山, 说话作文啰唆累赘, 概括性不强, 凝练度不够, 真需要学习古诗词的“精练”。
3.读如梦令有感 篇三
萨拉在富有的时候,经常帮助别人,得到了别人的夸赞。可别人家的小姐可不高兴了,经常欺负她。可是她一直保持一种公主该有的风度。
我的感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像萨拉那样高贵的公主,无论多么贫穷,多么富有,都要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高贵的心。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公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遭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处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
4.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四
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圆梦,也有的人是为了毕业找份好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且从未思考过,而大学又应该怎样去读,是随随便便混一混?还是把专业课学好就好?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想到毕业之后,这已经不遥远了,我现在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人们常常说“人生没有草稿纸”,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来挥霍。或许正如覃彪喜所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我们不想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那么在大学,我们一定要有上进心,或许这样,我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2012年8月31日,来到这里,一切都没准备好、什么都没考虑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却仿佛一点一点从脑海中淡出了……
无聊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三年、忙碌了三年考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每天吃饭、睡觉、听课、聊天?难道仅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梦想呢?这些最初在我的心灵中高贵而神圣的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大一就快完了,我居然浑浑噩噩到没有为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回忆。难不成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走完大学四年甚至一生的时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网吧时,当我们和女朋友谈情说爱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对你的付出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必须慎重思考的一点。只有去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才会一直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而只有有了明确的生活和追求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你才会有可能成功。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毅又在哪里?难道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词、高考作文中的钱币?难道它们只配做我们奔向所谓的“天堂大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吗?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如同商品,从幼儿园开始生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这商品早就已经坏掉了。你以为中国男足换个教练就能够将乾坤扭转吗?不可能了,同学们……”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来,我想哭,我觉得,我也坏掉了。
5.读《曹操》有感 篇五
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课文令我们感动。读了《珍珠鸟》,我们为人与鸟之间相互信赖的真情感动;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流泪……请从自己受感动的文章中选一篇,把感动写下来。
(西师五下“积累与运用七”)
今天,读了《曹操》这本书后,我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听到别人提起曹操,我就会联想到戏台上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其实,人们只是看到了曹操阴险、狡诈的一面,未看到他治国有方的另一面,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试看,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曹操积极推广“屯田”方针。“屯田”方针分为“民屯”与“军屯”两种。“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战士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部上缴给国家。曹操推行的政策,使中原农业很快得到了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个很突出的优点。他打破了汉末以来官位世袭的传统,重用那些出身低贱却有专长的人。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虽都出身于寒门,但因都有一技之长,均被提拔为大将,所以当时自愿投奔曹操门下的有很多人,于是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良好局面,为曹操日后打天下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曹操的军事才能更是突出。在战争中他常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役。
通过读《曹操》这本书,不仅让我全面了解了曹操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而且增加了我的历史知识,实在是“不虚此读”呀,希望同学们都来读读。
(指导教师文国锋)
教师一点
6.读《经典天天读》有感 篇六
蚌埠市审计局投资科 赵稳业
从局里开展《经典天天读》读书活动以来,我每天抽出约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品读经典。品读经典如同与圣哲先贤进行对话,品读经典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人生的一次启迪。品读经典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我发现该丛书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审计工作谈一下我的读书心得,主要谈一下四点看法:
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名言,它告诫人们“有志才能成学”的道理。只有有志气的人,才能坚持不断的去学习,并最终学有所成。当前,我国审计工作正处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工作,新问题,并且很多是前人未经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审计人员的神圣使命。我做为一名年轻的审计人员,更需要加强学习,我要向同事学,要向领导学,要在实践中学,要立志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个人的审计从业能
力。
二、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中国古代《礼记.学记》中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相互交流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彼此之间互教互学,相互讨论和借鉴,从而做到取长补短。政府审计工作同样需要审计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在当前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一项审计工作,不同的审计人员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审计人员有不同的工作方法,相应的审计工作结束后取得的审计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审计组的成员在审计工作前,在认真做好审计调查的基础上,审计组成员先进行相互交流,这样就会发挥群策群力的效果。如果从事该个项目的审计组在审计前同其他的担任类似项目的审计组进行交流,那就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其实审计交流的范围可以扩大一些,不必只局限在审计组成员之间,审计组之间,本地审计局与外地审计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等之间都可以进行审计交流。通过审计交流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作用。
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在其《传习录》中推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认知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认知的完成,即做到“知行合一”。政府审计的宗旨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审计的最终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审计人员将学习到得各种审计理论知识,包括审计经验运用到审计实践中,为做好审计工作服务。联系到个人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投资审计工作往往涉及的资金多,涉及的单位多,涉及的工程专业类别多,并且在工程建设工程中变更签证多,工程竣工后造价难以核定等,这就需要投资审计人员积极投身审计实践,用自己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难题解决的多了,审计项目自然而然就顺起来了。一个审计人员参与的审计实践多了,他的审计经验也就多了,他解决审计难题的办法也就多了,他审计工作能力也就强了,他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审计问题,他解决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四、廉者,政之本也。
“廉者,政之本也”是《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的一句话。廉政即廉洁清政的行使执行权力。廉是权力正常运转的前提。“公生明,廉生威”,执政者只有做到清正廉明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政府审计人员手中一般拥有一定的权力,这是审计工作职责的需要,而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它能保证我们的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用的不好,它也会伤及自身。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一定要顶的住各种压力和诱惑,耐得住孤单和清贫,做好自身过硬,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做到廉洁从审,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依法、独立、公平、公正。
7.读如梦令有感 篇七
19世纪末,在法国,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共分十卷,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尽毕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虫记》。在这本书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一本书中,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蟑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等等都被描绘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从作者法布尔的经历中,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从小到大对大自然充满热情。无论是对人、动物、植物,都要带着爱心、细心和耐心去面对,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三心”原则。
首先,充满爱心是基础,没有对万事万物的爱心,没有兴趣,你就没有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你就不会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物,就没有了观察的动机与动力。
有了爱心与好奇心之后,细心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问题,只有细心观察,才不会放过身边的细微末节的变化。
观察大自然,是一个枯燥而又漫长的事情,从一粒种子,到它落入泥土的那一刻起,再到它发芽、长叶子、叶片变大、植株长高……直至开花、结果。这一个多么漫长而又无聊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所以,只要有了这三心,才会取得成功。爱心,有了爱心,才会行动;细心,只有细心,行动才会正确;耐心,有了耐心,行动才会有结果。并且,我发现,这个“三心”原则,不仅仅只适用于观察大自然,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来说,都是必备的品质与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从《昆虫记》中读出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点心得吧,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用。
《昆虫记》有感400字2
昆虫记》这本书是出自法国法布尔。其中有许多篇集,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昆虫的习性,自己的感悟、与自己观察的好奇心编出了《昆虫记》这本著作。
昆虫记的英文学名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尔更是用放松而又充满有趣的态度写下了自己对观察的每一只昆虫的观察日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昆虫在干什么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或者外表凶猛却又可爱的昆虫,也或许是其他内容。作者坚强不屈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发现或有趣的动作。一直观察昆虫作者法布尔并没有感道乏味,而觉得昆虫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观察昆虫是他的习惯,比如说蟹蛛,虽然外表可爱但是内心却是个刽子手。小碧蝇虽然令人厌恶,但是却是腐蚀或垃圾的巨大强敌。蟋蟀在草地上用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唱歌,甲虫无论如何都要抱着最爱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生活,“腐蚀”人们的谷物与干燥的豆子。外表凶狠的恩布沙性情却很温和。
上面的几个短文重点描写了法布尔坚持不懈,每天都仔细观察昆虫的句子。《昆虫记》有许多有趣生动的文章,真不愧于“文学之作”!
《昆虫记》有感400字3
去年暑假,我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昆虫记》是他一生在荒石园观察昆虫写下的著作,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昆虫,比如: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蟋蟀、草丛里的星星--萤火虫、勤劳的清洁工--蜣螂、能干的泥水匠--舍腰蜂、坚持不懈的掠夺者--红蚂蚁……每种昆虫在书中被作者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一看这本书就知道了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螳螂外形苗条,别看它外表温柔,可是它的性格是凶狠残忍的,它不但吃黄蜂,蝗虫,而且自己的丈夫和兄弟姐妹都吃,当然这样可能是为了补充营养,攒足体力养育小宝贝,可是它产完卵就不管了。我喜欢奋斗不息的黄蜂,它们性格残暴,也从不好客,就算一只蚊子进来也不放过,可是在蜂窝里,雌蜂是温柔的,它们耐心地用蜂蜜喂幼虫吃。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不仅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了解了昆虫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残杀,构成了生存永生的生物链。读了这本书,我也很佩服法布尔,佩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昆虫记》有感400字4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我一看外面,没什么兴趣。可一看书的内容,我却爱上它了。
这 本书主要讲了法布尔从小就对植物和动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仔细观察它们。书里还有萤火虫、红蚂蚁、蝉、天牛、松毛虫等动物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 死亡,记录了它们在昆虫王国的漫漫旅程。比如萤火虫,法布尔讲述了萤火虫中只有雄萤火虫能发光,而雌萤火虫不会发光。萤火虫看似小,却是食肉动物,它主要 的食物是蜗牛。萤火虫发现了蜗牛,就会召集来同伴,然后一起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麻醉剂”,不一会儿,蜗牛就化成“肉粥”了,萤火虫们也就开始享用美食 了。
读 了这本书,我真的非常佩服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在法布尔的笔下,蜣螂忙忙碌碌制作粪球、推动粪球,固执的松毛虫坚持列队出行,小蜘蛛利用蛛丝飞到各个 地方,萤火虫用麻醉剂对付猎物,螳螂竖起前腿好像在祈祷和平……每一只昆虫都像是法布尔的朋友。我觉得,我们以前都不怎么注重自然,现在,我们一定要注意 观察自然,对自然中的动植物有更深切的认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真正地了解自然,驾驭自然!
《昆虫记》有感400字5
近期,我喜欢上了法国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毕生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十卷,直到19才出齐。
第一位把《昆虫记》导入中国的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昆虫记》中,法布尔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描述的栩栩如生。让大家了解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搞笑的故事,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般。从中,我明白了禅是怎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
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第一次带我走进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喜欢上这个真实的昆虫世界,让我迷上了去仔细观察那些小昆虫们。
我觉得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必须能够开阔眼界的。就像鲁作家做说的那样:“《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人们杰出的代表_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_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
8.读《昆虫记》有感 篇八
一、法布尔与《昆虫记》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Jean-HenriCasimirFabre, 1823-1915) 出生在法国南部圣莱昂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 法布尔四岁时被父母寄养在邻近的祖父母家中。乡间的牛羊、禽类, 以及花鸟虫草成为了法布尔童年时期最好的玩伴, 使他对大自然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探索自然界所蕴含的真理。
七岁时, 法布尔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开始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 他考上了沃克吕兹师范学校的公费生, 毕业后, 在一所小学里当教员。任教之余, 他潜心研究昆虫, 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 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由于教师的薪资待遇很低, 法布尔一生都未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 直到五十多岁时, 他才依靠辛苦攒下的稿费, 在普罗旺斯买下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旧宅。法布尔将这片荒地命名为“阿尔玛斯” (“阿尔玛斯”是音译, 中文又译作“荒石园”, 取其荒芜与一毛不拔之意) , 至此他终于实现了“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愿望。法布尔把“阿尔玛斯”当成自己的家和昆虫实验场, 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思考、观察、实验和写作。1910年, 当《昆虫记》的第十卷问世时, 他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
《昆虫记》的法文题目是《Souvenirsentomologiques》, 直译的话, 可以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周作人最早把这本书译作《昆虫记》, 而后一直被译界沿用至今。法布尔之前的昆虫学家只做昆虫的搜集与分类工作, 他们手持放大镜, 解剖昆虫尸体, 仔细地查看昆虫的触角、大颚、翅膀和足, 却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对昆虫的判断力、本能和生活习性甚少研究。专家们根据昆虫的外形给其命名, 把身体构造相同的昆虫归入同一种类。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 发现这种做法并不合理, 因此, 他给《昆虫记》取了一个副标题《Etude surl’instinctetlesmoeurs des insectes》 (《对昆虫本能及习性的研究》) , 并提出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 “研究它们在活着时的活动, 它们的本能和习性, 它们的才能和感情”, 根据昆虫“工人”所从事的职业来给其命名。法布尔的研究以直接观察为依据,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 我要观察、触摸, 而且不是一次, 是两三次, 甚至没完没了, 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他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观察昆虫的劳作, 以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描写昆虫的生活, 使得《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二、《昆虫记》中的趣事儿
虽然法布尔开始动笔写作《昆虫记》时, 已经年过百半, 但他仍像一个好奇心满溢的孩童一样, 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 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习惯在每个答案后跟着提一个新问题, 直到碰到不可知之墙为止”。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正是凭着对昆虫所怀有的浓厚兴趣, 法布尔才把大半辈子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昆虫上, 就像他自己所说:“在昆虫学大量的领域内需要天真。没有大量这种资质———在讲求实际者眼中的奇思怪想, 谁还会去关心小小的虫子呢?”。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手持放大镜, 观察昆虫的出生、蜕变、筑巢、觅食、求偶、繁殖, 以孩童般的视角, 真实而质朴的笔调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展现给读者一幅幅栩栩如生, 生趣盎然的画面。在他的笔下, 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 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 土蜂是下针精确无误的“麻醉师”, 切叶蜂是名副其实的“裁剪工”, 黄斑蜂是技艺惊人的“鞣毡大师”, 而蜾蠃则是“挖掘工”、“采脂工”和“粉刷工”。下面请看“演唱者”蟋蟀放声高歌的场景:
“园子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开着红花的岩蔷薇都有自己的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自己的演唱者。那些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 那些笃蓐香都变成了一个个合唱团。所有这些小生物在灌木丛间用它们清脆动人的声音互问互答;或者不如说, 每个歌手不管别人唱什么坎蒂列那 (译者注:中世纪时的一种叙事抒情歌曲) , 独自在庆祝自己的欢乐。
在天上, 就在我头顶上, 天鹅星座在银河中划上它那大大的十字架;在下面, 就在我的四周, 蟋蟀的交响乐在抑扬起伏。这歌唱自己欢乐的小不点儿令我忘记了群星璀璨的场面。这些天上的眼睛平静而冷漠地瞧着我们, 我们对于这些星星是一无所知的。”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昆虫记》除了是一部严谨的昆虫学作品, 还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巨著, 它实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述的合二为一。它不像其他科学类作品那般内容晦涩难懂, 用词枯燥无味, 读来反而给人一种妙趣横生, 仿佛与虫儿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纵观洋洋洒洒的十卷本《昆虫记》, 其语言朴素而纯真, 文风流畅优美, 隽永风趣, 深入浅出, 使得这部著作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
除了将昆虫纤毫毕现的形态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 法布尔对虫儿心理、情感的揣摩与刻画也可谓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他本人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譬如, 毛刺泥蜂在攻击毛虫得手之后, 用跗节跺脚, 梳理翅膀, 不时地把大颚和前额贴在地面上, 用后足将身体撑得高高地, 仿佛要翻筋斗似的。法布尔认为这些动作是毛刺泥蜂表达心中喜悦的一种方式, 就好比当人类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中时, 会做出搓手的动作一样。有时候, 法布尔也会从人类的伦理道德视角来解读昆虫的行为, 正是虫儿身上所带有的这种人性化特征才使得该书与众不同, 引人入胜。下面, 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天牛成虫与幼虫的描写。
“成虫和幼虫的职责完全悖离了常规:幼虫正值身强体壮, 拥有强健的挖掘工具, 承担起繁重的工作;而成虫却享受幸福的时光, 不懂技艺, 不工作, 只是游手好闲。孩子本应躺在他的保护人———母亲怀抱中过天堂般的生活;而这儿的孩子———幼虫, 却成了母亲的保护人。
被法布尔喻为“爬行的小肠”的天牛幼虫只有味觉和触觉这两种非常迟钝的感觉, 但它竟然可以清楚地预知未来。它为成虫挖出一条通往树皮层的通道, 后者只要钻透薄薄的木质层或树皮层就可以获得自由。法布尔用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绘昆虫世界的日常生活, 使得整套丛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在《昆虫记》中, 法布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昆虫的捕食过程, 在他看来, “捕猎性昆虫传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介绍昆虫的捕猎方法”。为了弄清楚某种昆虫的捕猎技巧, 他有时会跑到野外环境中去观察, 有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捉住需要的昆虫, 再把昆虫放到人为布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他不但亲自出马捕捉昆虫, 而且还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召集孩子们帮忙, 有时甚至要向家人求助。当我们读到书中有关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搏斗的场景描写时, 就会觉得法布尔的所有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昆虫仿佛被置于聚光灯下, 交战双方的动作之传神, 场面之生动, 交锋之激烈, 一切都展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且看:
“当敌人靠近时, 它便立起身体, 模仿舞蛛的样子做出防御姿势。滑稽蛛蜂对它的威吓不屑一顾, 在滑稽的外表的掩护下, 它猛地冲向彩带圆网蛛, 动作非常敏捷。它们闪电般交战了一回合, 彩带圆网蛛被打翻仰躺在地。蛛蜂在上, 它与圆网蛛腹贴着腹、头顶着头;它用足控制住彩带圆网蛛的足;用上颚咬住对方的头胸部;它用力蜷起腹部, 向下方伸过去;它拔出螫针;接下来便……”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当我们读到此处, 不禁要为法布尔传神的描写而大声喝彩, 透过文字仿佛能看到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正在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然而, 这种战斗场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凶残与血腥, 相反, 更多地显示出生命力的蓬勃。
如果不是法布尔对渺小生命所怀有的尊重与热爱, 不是他的悉心观察和详细描述, 也许虫儿的这些故事还不为人所知呢。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领略到昆虫那妙不可言的灵性。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种昆虫, 他就像是一个为儿孙讲述故事的老人, 把昆虫世界的趣事儿向读者娓娓道来, 令人回味无穷。
摘要:《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本能与习性的著作, 全书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来观察昆虫, 以朴实而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写昆虫, 把读者们带进了一个趣味无穷, 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昆虫,故事
参考文献
[1]石蔷.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法布尔[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43.
[2]法布尔.昆虫记 (卷七)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165.
[3]法布尔.昆虫记 (卷四)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
9.读《好教师读心术》有感 篇九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刘贝贝,我今天分享的图书是《好老师读心术》中的第三辑《读懂学生人际心理:在交往中成长》。为什么单独选择这一辑,听完就会知道哦!
提到学生,老师们都会感到温暖,尽管有时候我们也会歇斯底里,也会无可奈何,但最后留下的只有美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教师应当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有“朋友”的学生是开心的,有“朋友”的老师更是开心的。
这是一组图片,图片中的孩子是开心的,因为他们在和朋友做喜欢的游戏,在和朋友分享吃的,交往使他们快乐!
这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她是不开心的。她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学习基础差,上课不听讲,说话,不完成作业……每一科的老师都向我反映过她的问题,我也找她谈过,可收效甚微。这是我与她的一段对话:
师:你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
生:我的笔没了。
师:你的笔呢?
生:丢了。
师:你可以先借一根呀!
生:他们都不借给我!
听到这句话,我想老师们都会给她一根笔,让她完成作业,那然后呢?我当时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学生借给她笔,三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更是乐于助人的,可怎么没人借给她呢?因为当时在上课,我本来想着下课找她谈谈,可下课后我又去了另一班准备上课的东西,后来竟然忘了,直到我读到这本书,读到这个章节,我猛然想起了她,想起了她当时眼中含着的泪水。我当时就把她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她:“两天前你说你的笔丢了,为什么没有同学借给你笔呢?”她低着头:“不知道”.“你借谁的了?”她说了一堆名字,“没有一个人借给你吗?”“恩”.“你下课了跟同学玩吗?”“不玩”.“为什么呀?”“没人跟我玩”.“你主动找同学玩吗?”“不会!”“为什么不和同学玩?”“她们不跟我玩!”“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她低头不说话。
说到这里,我想先说说我们的孩子们,学生的生活由什么组成?我们关注孩子的吃饭,睡觉,课间游戏,她们的学习情况,她们的社团发展……可我们关注过她们的交往吗?她们和父母的交往,和同学的相处,和老师的相处,我们可曾真正关心过?而我们班的这个孩子,她的交往就有问题,她的自卑来源于哪里?她心里在想什么?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她的问题呢?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她的问题不是一根笔的问题,不是没有朋友的问题,她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书中说到,我们要发现问题行为的根源,只有打开心结,化解心结,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心灵自救。“你帮助过同学吗?”“没有”.“你只有帮助同学,同学才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从今天开始,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同学的本掉地上了,你帮忙捡起来呀!这就是帮助!“她眼中含着泪点了点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撒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
”你为什么觉得大家都不和你做朋友?“”他们都不喜欢我!“”为什么呀?“”他们都笑话我“.”笑话你什么?“”笑话我学习不好,头发翘着,老师总批评我!“我笑了笑,问她”你听见了?“”没有“.书中有个小故事,《你听到的是你想到的》,故事的主人公也很自卑,总是听到别人议论他的不好,马志国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他的根源就在于他认为自己不好,他不爱自己!马老师教给了他积极赋义,换个角度想问题。同样,我也把这种方法用在了她的身上,我告诉她:”学会喜欢不完美的自己,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学会积极赋义。你的头发翘,是因为你是短头发,而且这样很个性啊,我的头发有时候也会翘起来呢!“”真的吗?“”真的啊,你要往好的方面想啊。"
马老师说过,孩子不是不喜欢阳光,而是看不到阳光。对有些陷入心理误区的学生,少些头疼,多些心疼,少些批评,多些帮助,才是更好的为师之道。只要我们真正的关心他们了,他们也会给我们最好的回馈。我了解过她家的情况,她的母亲在外面打工,父亲也总打她,爷爷奶奶也不是太关心她,她看不到阳光!作为老师,我只能尽量和她的家人沟通,在学校多关心她。要教会她看到生活的阳光,让她快乐起来。
我给了她几点建议:1.找到她的优点,肯定她的长处;2. 学会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对于别人的评论,学会积极赋义,选择性地接受正面信息。3. 从帮助别人开始,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积少成多。4. 每个星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易完成),比如:这个星期每天收拾桌子;这个星期每天帮助同学做一件事……经过她半个月的努力,她现在有朋友了,脸上有笑容了,有朋友的孩子是开心的!
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成长了许多,与学生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读书给了我们感悟,但不是感悟完了就结束了,这才是刚刚开始,我们要从书中吸收精华,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书籍充实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的成长!
10.读《不读论语枉少年》有感 篇十
“少年”,这个词令我想到了无忧无虑,令我想到教室里一张张可爱的笑,更让我想到在操场上追赶太阳的身影。在我眼中,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灿烂与活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论语枉少年》中记载的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事,作者的语气十分幽默,此书也是很有趣的。
书中描写的孔子已经足以让人大跌眼镜,“他”不再是那个只讲文言文的死板老教师。孔子在作者的笔下进化了,他幽默风趣。
这本《不读论语枉少年》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有人曾经说过,令人哭令人笑的书才是好作品,这本书虽然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写的,但是从故事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的心声。
作者笔下不仅有孔子的可爱,他自己的感悟也毫不逊色。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朱文璋的《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和《不读论语枉少年》作者的言谈风格几乎一样。一面写故事中主角的可爱,一面又写了作者的心中可笑心态。
《论语》是“四书”中的一书。里面所记载的是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后被孔子的弟子整理出来的。里面告诉你学习方法、修养以及学习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本《论语》是儒家的心血,里面的句子都是精华,会令人受益终身。
《不读论语枉少年》是本挺不错的书,文中没有任何推荐《论语》的字眼,但写了作者读完《论语》的切身感受。
《论语》、孔子、孟子。伟大的民族文化。
初一十班
11.读《慈母情深》有感 篇十一
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苏教六下“习作3”)
以前,我总认为妈妈就是妈妈,为子女付出是理所当然,谈不上什么“伟大”。可自从我读了《慈母情深》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母爱是那么无私与伟大!
《慈母情深》讲的是一个儿子想买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然后他去了妈妈的工厂,找妈妈要钱。在要钱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母亲的不易,顿时觉醒,于是将要来的钱给妈妈买了水果罐头。后来,妈妈得知儿子没有买书,而是为自己买了罐头,就数落了儿子一顿,最终还是再次给了儿子买书的钱。
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几次热泪盈眶,既为母亲的慈爱和不易而感动,又为儿子的觉醒和回报而高兴。同时,我不由回想起妈妈的辛苦。有一次,我在写英语家庭作业时,妈妈发现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就嘱咐我认真写。我听她说了两三遍,心里烦极了,写得更快更马虎了,写完后便一把把作业塞进书包。谁知妈妈竟走过来,把我的作业从书包里拿出来,指着写得不规范的内容,告诉我应该怎样写,最后竟将我的作业重新工整地抄了一遍,为我做示范。妈妈还对我说:“从现在起,如果你再不能把字写好,妈妈就每天都为你写一份范本,直到你能自觉坚持把字写好为止。”我听了非常感动,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再不能让妈妈为我操心了。”于是,我自觉地把作业工整地重写了一遍,从此再不敢马虎。
小说和生活都告诉我,世界上最柔软的是母亲的心,永远不会拒绝你的是母亲的怀抱,从不要求回报的是母亲的付出——母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母亲。我们要像《慈母情深》中的儿子一样,感悟母爱,回报母爱。因为,现在觉悟还不太迟。(指导教师刘爱玲、刘斌)
教师点评
12.读如梦令有感 篇十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这是主张性善教育论的伟大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经典《爱弥儿》的开篇之句。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对其在序言中的“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我所钻研的就是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很荒谬的,人们还可以从我的见解中得到好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的看法是很不对头,然而我相信,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就从你们的学生开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用处。”《爱弥儿》简述了卢梭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却对现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也有如下感悟:
第一:关于家长。我很是赞同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他不赞同我们对孩子进行超出其年龄接受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网络的发展,现在的很多家长也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他们在孩子很小,甚至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教育问题,这的确是个好现象。但是大多数人是盲目的,是没有计划的,他们不是很了解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去接受所谓的真正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于是“练钢琴”、“去跳舞”、“学英语”„„这一切计划都给孩子制定好了,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似乎变成了家长们手中的工具,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现在苦点不算什么,将来会有好的生活”。现在想一想我们的童年,多么的无忧无虑,“跳跳绳”、“弹珠珠”、“叠飞机”这一切活动看似就是让我们放松玩耍,其实我们的家长是在寓教于乐,他们也在我们玩耍的过程中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宽容待人,乐于助人。在这一点上,我很同意卢梭的观点,让孩子学习不代表让他提早学不该学的东西。和这些比起来,注重实际生活似乎更重要一些吧。
第二:关于教师。卢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作为一位教师,我更加支持这种教学方法,这种自然教育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做自己,快乐地学习,这要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在备课授课时我会将“教育机智”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为了那应试教育去上一节死气沉沉的课。因为如果成人都不能接受的教课方式,那么孩子们是一定接受不了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是个高尚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从事这个伟大职业的我们应该时时谨记:我们要做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用热诚和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爱弥儿》这本书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但是这次我理解的可能还不够深刻,分析的还不够透彻,以后有机会我会经常把它拿出来仔细阅读,并且时长阅读经典教育名著,相信我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我一定会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统部寄宿制小学毕兰兰
13.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十三
读大学,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话题。作为大一学生,我们应该都已经发现,大学的真实模样和我们曾经脑海里想象的有所出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很好的说出读大学读什么,假期阅读完《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后,心里颇有感触。下面就让我感触最深的几点谈谈我的感想。
大学不是技校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书中很多地方都强调了要培养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学识方面。书中有很多例子,如果没有提高到思维能力,只能用“教材或老师没有教过”来回答面试官问道的很多需要开拓思维的问题,无疑只能成为他人口中的笑话,而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笑话。那么,读大学中学会灵活的思维方式则是必须的。思维方式也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到锻炼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在我们的学习、交流、实践等的过程中就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观察力,洞察力。
当然,书中有一句话我倒不是很认同。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我不完全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独立思考过却坚持错误观点,最终是害己甚至害人,没有人敢保证能够让他的独立思考而坚持的观点会一直正确,但是相比下,起码不假思索的人,坚持的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不去坚持,而非要搞得与众不同。正如一个有德的蠢人和一个无德的聪明人,有德的蠢人即使笨但他做的是有德的事,而无德的聪明人只会在做坏事的时候做的更加不露声色,把是做的更坏。所以人格独立是要有前提的,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人格独立比一切都重要。我们固然是要学会人格独立,但是要适度,太过于独立了,恐怕只会脱离群体,成为与别人隔层纸的另类。
这样说来就提到书中所说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后面的人脉问题。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人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
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走向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应该成为太过另类的人,我们更应该成为合群的人。回想起以前高中政治课本里谈到的联系的问题。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独自一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光从我们单纯的交往来看,只要你是用心在于他人交往,别人也是如此待你的,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不过方式也很重要,要多换位思考。每个人总是会存在缺点的,等我们试着去熟悉的他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他也是一个你值得交的朋友。待我们逐渐长大,出来工作,便会有作者提到的人脉。书中说人脉需要经营,更需要懂得利用。这听起来有点奇怪,就像不是那么纯的友谊了,更像是一种交易。但是这样的交易以后处处可见,一个人的事业很多就是需要这些人脉。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双方确实对对方有所帮助,那叫合作、互助,那是双赢,在此过程中你一样是可以用真心去交朋友的。那么要使自己的朋友多,人脉广,必是少不了自身的实力了。这又回归到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实力增强,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一个全职学生,好好学习就是我们的工作。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思维方式,都是要认真学的。那么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制定合理的学习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恰当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事。大学自理很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分配,大学生活会很混乱,学习也就不可能学好。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就业,大学是就业的准备教育,大学生一毕业绝大多数人都将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应该为几年后的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准备,珍惜大学时光抓好学业,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成功立业开山铺路。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哪怕你的专业热得发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你也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后才能取得成功。那么其实成功与否就和专业只有很微弱的联系了,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有足够的胆识和努力,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你也一样可以很出色。当然,我们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拓展自己的才能,人真的不能专攻一术的。专业外的特长,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是增加了我们手中的筹码。这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既然是读大学,那么学习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从课堂上得来的,这就涉及到逃课问题。作者认为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而我是比较赞同不逃课的,因为即使老师有优劣之分,但是并不一定要用逃课来解决问题,或许你前几节课听过后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堂内容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然后你就选择了逃这门课,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总是有那么一点是值得学习的,或许就在你逃掉的课上出现,这样不就让自己学少的一点东西么?要提升自己的方式还能是在一个平庸的老师身上不受平庸思想侵蚀,并能从中学习到不一样的精华。或许你也可以选择在这课上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该听的就认真听,自己认为掌握了的,你便可以做自己的事。这样既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又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其实很多人去图书馆都不是为了去那里看书,而是去那里静心写作业复习功课而已,我自己就是这样。因为自制力不强,所以必须有强烈的外在氛围使我潜心学习。但是说真的,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藏书,偌大的图书馆总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潜心阅读细细咀嚼回味的书本,只是我们都还没认真去寻找这些书。大学四年,能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看几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充实生活,更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前走,这或许会使我们受益一生。而且找到几本我们喜欢看的书,对自己有益的书,用心去看,这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每一句话在心底留下的芬芳,享受着阳光下纸张一页一页从指尖翻过的宁静。
回到全职学生这一说法,既然是全职学生,主业当然就是学习啊。兼职的话我想一两分兼职不影响到学习的话也是没问题的。作为大学生,很多人这四年就是最后的学生阶段了,这还是属于汲取知识能量的阶段,而出来工作了更多就是运用知识释放能量的时候。那既然我们还在汲取阶段,我们就应该充分汲取能量。如果大学四年不是最后的学生阶段,那么便是成为研究生。虽然我是觉得作者更偏向于不考研,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些被考研害的好惨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智的对是否考研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所以关于考研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父母老师朋友的建议,也是能更合理的选择。
最后要谈的就是爱情。虽然我也觉得大学这么美好的时光,前面读书的12年都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到了大学总是该享受一下爱情的滋味。但是,感情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刻意去追求爱情,丢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学业甚至更
多。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四年大学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有恋爱而留下遗憾,反而可能会因为恋爱过而留下悔恨。当幸福的爱情被摔得支离破碎时,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人一起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千万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盲目的恋爱后果自负,甚至要负一辈子。这样的爱情要不得要不得。
此时,我对自己过去的大学第一个学期做了个总结。
学习方面,感觉自己成绩不够理想,很多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的不都合理,学习的效率不够高,读和听的时间还是少了点。好的呢是我觉得自己经过期末的努力有了一点进步,这说明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既然后期的努力也可以有进步,那平时的学习高效就更佳了。而且,在不停的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对英语的喜好。我觉得为了更好的提高成绩,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时间。生活方面,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规律了,和同学也相处的融洽。适当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充实了生活。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自己动作不够迅速,做事不够利索,这也是挺影响学习的。
【读如梦令有感】推荐阅读:
如梦令 樱桃,如梦令 樱桃洪希文 ,如梦令 樱桃的意思,如梦令 樱桃赏析07-30
李清照如梦令朗读09-27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09-25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08-2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译文10-03
励志文章:人生如梦,匆匆几何07-01
如梦的天空500字作文07-10
人生如梦随风经典散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