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互动的重要性

2024-07-01

浅谈家校互动的重要性(共5篇)

1.浅谈家校互动的重要性 篇一

浅谈家校合作的感想

永和镇沿村台小学

常梅茹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可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下面我就谈谈在和家长沟通时的一些感想。

一、农村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只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出问题了,打电话,三遍、五遍叫不来。我呢,因为家是本村的对他们的家比较熟悉,就去家访,到家去和家长谈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

二、当孩子在学校出现生病或磕碰受伤等特殊情况时,及时通知家长,这时家长比什么时候都跑的快。如果暂时通知不到家长我就先带孩子到附近的诊所看看。记得有一次上课了,我班有几个男生还没到校。我赶紧通知他们的家长去找,我在询问了班里其他同学见到他们时的情况后,也骑开车到马路上去找。终于在去永和的路上把他们找到了。又赶紧告诉家长孩子找到的消息,免得他们担心。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自己辛苦点值得。

三、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出现的问题。及时表扬一些纪律、作业、劳动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让家长为孩子的良好表现而高兴。也督促其他家长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四、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班级群,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班级群里跟老师了解,也可以单独加老师的微信私聊。特别是当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表现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可以和老师单独聊。

五、现在我们学校加入米学网。老师可以在上面对孩子评价。家长们也都加入进来,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作业潦草,不按时完成。我有一次在回家路上遇见他的家长。停下来跟她说孩子很聪明,脑子快,可是最近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作业潦草。家长说平时都是孩子他爸检查孩子的作业,这几天孩子他爸没在家。她又看不懂,辅导不了孩子,要不让孩子上辅导班。我告诉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看不出对错,能不能看看他写的好坏,从他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态度。他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是不会做。要在端正孩子学习态度上下功夫。

看来,家校互动时,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话题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平时应该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学校与家长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让孩子向着快乐健康的轨道发展。

2.浅谈家校互动的重要性 篇二

一、班主任要爱学生

爱是师德之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全班同学要建立好团结、有爱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目标要一致, 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学生。有民主才能有自立, 健康在, 才能有出色的孩子。因此, 在班级中必须尊重学生, 平等的看待。当他们迷茫时, 老师更要表现出民主性。提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行动理由和感受, 最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 学生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产生。爱学生, 还要给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班主任要和家长通力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

第一, 家校合力一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应该与家长勤沟通,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做事有条理的行为习惯,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是通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修正其行为, 从而不断获得相关的体验逐步形成的,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家长可为孩子安排一个家庭学习生活的作息时间规定, 家长孩子按规定办事, 说到做到不拖沓, 才能保证学生不仅睡眠充足, 而且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这样的家校通力合作, 学生会很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就孩子的一生。

第二, 家校合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要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美德。教育家长在饭后茶余, 不妨给孩子讲讲中外历史上那无数诚实、正直的人的故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 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老师在学生开学第一周进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课, 包括就餐礼仪、待人接物礼仪、交谈礼仪等。教会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有如下活动, 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最具孝心少年”评选活动、“自己花钱, 自己挣”等活动。这些活动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心, 劳动还可以促进独立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形成, 提高心理素质, 使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三、班主任要以情换情激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新灵魂”的教育过程。作为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我在积极磨炼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所教的这个班级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六三班) , 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上来的, 应该说, 我与学生在一起成长。就在这条成长路上, 我感触颇深:要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 就要了解当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特别是情感特点。要在不断学习中, 用真诚教育言行,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被尊重的心理感受。

从一年级到现在, 班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天真活泼。但自从五年级班里转来几个新同学后,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 班中的风气有所改变。同学们慢慢有了成熟的表现, 也许就是青春萌动。事情是发生在两位后转来的新生身上, 从他们平时的表现来看, 我一直很满意。但是有一天当我看完一张“咱们处对象吧”的小纸条后, 我感觉到了事情似乎不是那么简单。当时困惑:难道他们提前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当我看到的时候, 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们是我的爱徒。思前想后我这样做了:“你们真的是太小了, 才11岁左右, 有好感是正常的。但是这种好感更多的应是欣赏, 是彼此前进的动力,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把这一秘密藏在心里, 10年之后再回头看看, 可以吗?你们要履行今天对我的诺言, 我一定会替你们保守秘密。”

从这件事中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在班级管理中,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有时候会把一些美好的事物扭曲了。而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用得最多的方法是将心比心、以情换情。

俗话说得好:“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 就去做个园丁。”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教师, 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感到自己的确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因为我和他们在一起。

摘要:俗话说:“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 就去做个园丁。”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教师, 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感到自己的确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因为我和他们在一起。

3.浅谈家校共育 篇三

一、家校共育的途径

家长委员会:主要是对涉及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些重大事项参与决策,同时对家长对学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家长会:每个学期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织,主要向家长展示学生学期取得的各项成绩,向家长汇报班级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情况,教育教学计划和执行情况,学生取得的各项进步。同时听取家长家庭教育经验,对学生下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并听取家长意见。

教学开放周:每学年用一周的时间向家长开放,主要做三件事情,一课、一评、一座谈。一课即让有特长的家长,如警察上法制课,医生上卫生课,科研人员上科技课等;一评即听每一个教师的课,并给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一座谈即把教学开放周的情况汇总,通过家长代表和学校领导座谈,推动学生教育和学校教学。

家长评教: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家长评教,通过八个项目对学科教师进行打分。同时可以掌握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意见反馈。

家校联系册:家校联系册上给家长提供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科学城三小学生一日常规》等资料。由班主任填写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填写在校外的表现,达到彼此信息沟通的目的。

月学科活动:每月都有一次学科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除了亲子教育的意义外,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了解教师倡导的学科教学思想,了解孩子在学科实践活动中的思维、表达、创造的情况。

网络通讯: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通过博客、电话、微信等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教师可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可以分享彼此家庭教育经验,教师可以了解家庭教育信息。

二、家校共育的方法

了解学校、家庭各方对彼此的需求,让家校共育活动更能贴近实际。从学校来说,最主要的是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如学校提倡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等,这些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从教师来说,和家长沟通主要通过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集体交流主要是班级、学科计划、目标,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展示,以及教育教学结果反馈。个体交流说主要是学生对其他学生造成伤害、损坏公物、缺乏自控能力、学生突然反常的变化等。这些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够实施教育行为。从家长来说,家长和学校经常沟通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和课程开设情况,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孩子出现不良现象的教育问题等。我们在做每一次家校共育活动时,都会认真思考活动中能够解决各方需要关心的问题,让活动能够真正解决实质问题,家校共育实际实效。

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沟通能力是家校共育成功的基础。通过长期观察来看,教师教育水平高,家长信服程度高,家长和老师容易达成统一意见。学校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通过读书活动月、撰写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交流活动等,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师沟通交流技巧。

三、对“家校共育”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家校共育工作,有时也感到很乏力,一是每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家长,家长的思想和性格都不一样,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难免有精力不够的时候。其次很多孩子中成长的问题教师有可能每一届都会面对,比如学生动作慢的问题,学生欠作业等,但是家长基本都是一个孩子,他们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问题,怎样让这些共通性,重复性问题让家长能够快速的了解或者能够有预见性提前得到教育帮助,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终端产品多样化和云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教育将从学校这个中心逐渐向外延伸,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对“家校共育”又有了新的展望。学校希望借助科学城校安工程建设参与和构建云服务体系,让家校共育实现缩短“三个距离”,缩短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使学校和家庭教育更融合,更融洽;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都能在身边,实现个别和个性化教育;缩短学生与教育内容的距离,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接受教育,更容易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4.浅谈家校合作 共圆教育梦 篇四

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 韩纪海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四个环境:子宫、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子宫中是由母体来决定的,社会是由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和大环境决定的,而家庭和学校是可以由我们所掌控的。也是孩子在成长中联系最紧密的。

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爱也真正地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给予了家长所有的希望于一身,每个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孱弱的肩膀从小就付以重任,而培养的责任却推至教师,孩子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的好坏。当今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值得我们思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同呼吸共命运,缺少哪一个都不能培养健全的人。同时也要要求两者教育的健康性、目标性、社会性。不言而喻,家校合作是高质量完成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如果家校形成完美的有机结合就可达到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目的,共圆教育孩子的梦想。

其实,家校合作在我国早就有之,现代可追溯到民国时期,第一本家校合作的书是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时至当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又重新审视当今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如何培养健康快乐拥有独立人格的有用人才?随之,有关家校合作的论著不断发表,社团也不断在成立。第一个家校合作研究机构于2014年5月24日在长春成立,命名为“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可见,家校合作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家校合作这条路不但要走,必须走,更要走好,走实,这是现代教育的必行之路。若要家校合作共圆教育梦,以本人拙见,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思想 认同家校合作理念

朱永新教授认为: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会变得更坏。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母亲摇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父母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甚至一言一行对儿童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未来一代的精神风貌,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来自教育,而教育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

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摇篮,在这里才可提供先进的理念,达成共识,目标一致的向前进。可是每一个人都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对此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说,难改变的是人的性格,更难改变的是人的思想观念。观念通则事顺。现在,我校也将开展实施家校合作,正在着手准备,事实上面临的困难也较多。首先是教师不认同,认为增加了工作量,给自己找麻烦,开展后不能坚持,最终不了了之,就是趋于形式,还不如不开展。其次是领导的重视程度,如果能够持续长期抓下去,日积月累必有收获。最后就是家长是否认同和参与支持,没有家长的配合也无从开展。

有些时候我们想象的很简单,而实际操作却非常繁杂,实施家校合作还需要社区、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所以,开展家校合作就要大力宣传,做好工作的普及,取得各界力量的认可与信任。让家校合作的理念根植于心,达到一人振臂万人高呼的地步。

总之,先从思想上改变认可家校合作,才能从实际行动中执行。

二、建立家校合作良好的平台,共同筑梦、圆梦

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已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家长要大力支持与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同时教师要对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两者相互补充,才能相互促进。如何搭建平台共同筑梦,圆梦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彼此充分信任

“言而有信,无信则不立!”只有彼此充分信任,才会放下所有思想的包袱,平等的、真诚的对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共同讨论,已达到预期效果。信,是一种力量。信,是信心、信任、信念。它可以冲破重重障碍,对教育、对孩子赋以无穷的力量。正是这份力量支持我们本想目标。

2、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 沟通、沟通,无沟怎么能通?和谐的关系来自于良好的沟通,以此交换思想达成共识。鬼谷子说:“口乃心之门户。”所以无时无刻都要沟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家访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与家长探讨孩子的优点及不足,能够有针对性对孩子因材施教。

家长会也是沟通的一个有效手段,借助家长会,不但可以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看,也可以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相互介绍经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成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组织起来,出谋划策,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反馈意见和建议。

沟通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无论哪种方式,都旨在促进家校合作良好的开展。

5.浅谈家校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关键词:家校沟通    问题     对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09

如今在社会变迁、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加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与紧迫,家校联系也开始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家长都一直认为既然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好教育工作。

一、家校沟通的主要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将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与家长沟通不到位,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就会产生偏差,如果得不到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沟通的基本方式

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教育除了要靠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讲究艺术,追求变化。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家校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一)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包括家访、校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书信联系等,这些沟通方式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在传统方式的沟通中,不仅仅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家长沟通,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教育他们。

(二)现代方式

现代方式包括电话互访、短信、QQ、微信等网络联系。针对大多数家长事务繁忙,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机会少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经常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或告知家长可以随时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校沟通的常见问题

(一)认为“学校教育应负全部责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家长仍然缺乏参与学校教育及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据调查研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教育出了问题与父母无关。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有语为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校沟通思想上不重视

家长与教师在沟通中从思想上不重视,双方交流的机会很少,造成信息交流反馈不畅,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动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能很好地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总是孤军奋战,身心俱疲,教育效果不佳。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并认为自己的文化不高,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

(三)家校沟通不注重技巧、方法

许多教师在平时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往往只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与家长进行沟通。殊不知这样的沟通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其,久而久之会让家长觉得孩子一定在学校犯了错,见面时家长先担心的就是挨一顿批评。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学校与家庭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合作效果差。

四、家校沟通的应对策略

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家校沟通的基础,只有家校紧密合作的教育才是健全的教育。

(一)尊重——铺设出一条沟通的平坦路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家长、学校、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比比皆是,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家长,经常主动和家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多报喜、巧批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并鼓励家长要“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榜样。”此外,还可以让家长在全体家长面前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地笑了。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才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二)真诚——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在家校沟通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真诚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实践“三边互动”,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教师之间都应有真诚而又平等的对话。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应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做好家长和孩子的联系纽带;家长应平时多与教师联系、沟通,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起联系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讲话方式,真诚地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平等公正地处理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圆满地解决,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上一篇:业务人员安全知识下一篇:美容化妆培训学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