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2024-07-09

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通用9篇)

1.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篇一

(一)公民基本信息共享

1.明确机构。各省明确一个机构牵头与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工作对接,负责统筹省内政务服务大厅(网)信息接入查询。

2.申请证书。各省牵头机构按照公安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数字证书申请发放管理办法》,填写数字证书申请表,指定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数字证书的申请更换、安全管理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和需求收集。数字证书有效期最长2年,到期后交回重新制作。

3.查询途径。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要使用IE8版本以上终端浏览器,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按授权登陆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共享服务系统(59.255.92.16/gkgxfw),核查公民基本信息。地方政务服务大厅也可装备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核验居民身份真伪,进行人、证一致性核查比对,查询公民基本信息。

4.答疑纠错。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应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遇到相关问题,如数据不一致或有疑义等,可拨打呼叫中心电话(010-57315666,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30),进行反馈纠错处理。

5.服务时间。共享服务开放时限为每天8:00-20:00。各地如有特殊需求,可与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具体协商。

(二)企业基本信息共享

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可登陆(链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www.gsxt. gov.cn/),或者登陆工商总局官网、链接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企业名称、注册号),查询企业基本信息。如遇到数据不一致或有疑义等,可联系当地企业登记机关处理或由上级企业登记机关研究处理。

(三)事业单位基本信息共享

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可登陆(链接)事业单位在线网(gjsy.gov.cn/),或者登陆中国机构编制网、链接到事业单位在线网,点击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或各地的查询链接,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事业单位名称或登记证号),查询事业单位基本信息。如遇到数据不一致或有疑义等,可联系当地事业单位登记机关处理或由上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研究处理。

(四)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享

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网)可登陆(链接)中国社会组织网(www.chinanpo.gov.cn/),或者登陆民政部官网、链接到中国社会组织网,点击进入民政部或各地的查询链接,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社会组织名称或登记证号),查询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如遇到数据不一致或有疑义等,可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处理或由上级民政部门研究处理。

2.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篇二

曾国聪:FTTH定位是作为用户体验高带宽业务一种目前最优的接入方式, 同时FTTH也将定位为为各种高带宽业务提供的最优接入手段, 同时重点针对消费能力强, 对新业务需求较大的中高端用户。

《通信世界周刊》:从网络建设方面来看, 广州的FTTH入户建设模式是如何因地制宜的, 推广是否顺利, 在具体的施工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

曾国聪:本地FTTH的入户建设模式主要采用全省统一的方式进行建设, 主要是通过针对不同建筑形态, 例如多层, 中高层, 高层等楼宇形式, 同时结合所在的区域用户类型情况, 例如政企楼宇、专业市场, 城中村, 成熟小区, 虚拟小区, 以及是新建或者改造属性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建设模式, 重点选择是采用一级分光, 或者二级分光方式, 以及是在小区集中, 还是在楼底集中, 楼层分纤等;以及结合是否采用覆盖到用户的全覆盖模式, 还是覆盖到楼层的薄覆盖模式等多种形式, 进行详细标准化建设模板的编制。通过标准化的FTTH入户建设模式, 本地可以针对符合相应建设场景的用户或者住宅楼宇进行标准化的覆盖。目前进展顺利, 可以加快建设的进度, 减少设计的失误, 综合降低建设成本。

《通信世界周刊》:广州当地在FTTH的施工建设上有哪些降低成本的措施或者方案?资费套餐有何特色?

曾国聪:首先是通过标准化的建设场景, 使统一采购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 尽量选择较为统一的较少类别的各种器件, 包括分光器的分光方式、分线箱大小、接头方式等。通过集中采购让成本降低。其次是对各种配套辅材的使用明确相应的标准, 例如管槽使用的材料、大小规格等。最后, 对施工的工艺进行严格的统一, 降低不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测试手段。

3.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篇三

关键词:云计算;统一医疗标准化;云平台;HL7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建立统一医疗标准化信息云平台的意义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速度很快,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基本已经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初步实现了医院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我国卫生部门一直强调要加强社区医疗的作用,从而减低中心医院就诊压力,根据国内发展社区医疗信息化的经验表明,社区医疗信息化面临很多困难,例如资金不足和信息化人员不足导致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门的医学信息专业人才来协助实施和管理日常信息化工作。由于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没有建立,医疗机构分散,无法构建畅通的标准化软硬件接口平台,导致病人信息在中心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中无法达到可重复利用和有效共享。因此以区域为中心去搭建一种有效的统一标准化医疗云计算平台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二、统一医疗标准化平台框架总体架构

笔者结合对医疗信息标准化的想法以及运用HL7标准建立医疗实验室文档共享模板的经验,提出建立统一医疗标准化平台框架的方案。

(一)建立统一医疗标准化处理接口云。首先以一个城市的行政区为单位建立基于社区的医疗信息云。在该行政区域里的各社区医疗机构如各类社区医院、卫生院、诊所和私人诊所等可以直接通过联系当地的医疗信息云提供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方式灵活运用各种在云端的医疗软件功能模块。然后构建一个中介的统一医疗标准化处理接口云,该云作用在于统一来自不同城市地区不同应用软件的数据,另外处理社区医疗云和原本三甲医院现存的医院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的标准化处理问题,也就是说社区的医院诊所和地区中心医院或三甲医院的数据共享问题全部由统一医疗标准化接口云平台的应用来集成。以便解决旧系统和新系统之间医疗数据共享的标准化问题。

(二)不同的城市或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也应由统一医疗标准化处理云平台来进行解决,该标准化处理的云平台可以考虑在每个省或多个城市间共同建立一个作为中介云平台。

三、统一医疗标准化接口云内部实现架构

为了社区云平台能与中心医院如三甲医院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医疗信息如何互相传输、解释、理解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大多数来自于不同的软件商,而将来在不同省市间建立的区域医疗云也难以避免会采用各种云平台提供服务商,这必然导致不同云平台的社区医疗应用软件集的设计五花八门,加上医院原有系统的数据,在数据统一性方面难免出现混乱。只具有社区应用性云平台,如不解决各种平台间数据互通的问题,将会又再次将社区医疗信息化带入一个死胡同,因为无论架构如何搭建,医疗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始终是平台结构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综观现在提出的各种医疗云方案,大都数还没考虑医疗信息的多样性的问题,在此本文提出构建统一医疗标准化接口云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HL7(Health Level 7)标准化技术在国际上比较成熟,因此本方案将采用HL7 3.0标准为统一医疗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其标准化接口云架构设计如下:

Web service

统一医疗标准接口层(SaaS)

个人身份证编码(主索引)应用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化应用(HL7)个人健康档案同步更新应用

标准化医疗信息格式模板输出应用(HL7-CDA)

统一医疗标准化(HL7信息)处理平台

HL7 V3.0 transfer platform

支撑应用软件群的开发运行环境层

基础设施层

图2 统一医疗标准化接口云架构

该接口云主要负责接收来自社区医疗云输出的数据和来自中心三甲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由于三甲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云应用之间的数据不一致,要想沟通他们之间,必须先通过标准化云进行主索引的配备工作,例如可利用二代身份证个人编码作为系统的主索引,通过这个索引字段的匹配達到云和外部系统相互通信。而接收的医疗数据采用HL7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接口云将提供一个统一开发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应用来处理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统一医疗标准云也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的更新同步,如果遇查询,则利用标准化医疗信息格式模板输出应用以HL7-CDA的XML临床文档模板格式统一作输出处理,达到数据的一致性。这个云主要存储该省的所有人的个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并自动通过获取外部社区医疗云的个人索引和时间印章来同步更新该档案信息,做到将个人健康档案能同时更新,并通过向其他省统一医疗标准云发出同步更新信息,保证全国的个人医疗信息同步有序。

四、小结

医疗信息化依靠社区医疗信息云建设是现代我国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将能节省大量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但是医疗信息云只在硬件或应用上达成了共享,可是在医疗数据标准化上面仍然需要处理,否则异构异地的医疗数据的传输处理将变成空谈。而建立统一医疗标准化接口云,将能把各种社区云的应用和中心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索引化和标准化,是建立可同步可更新的个人健康档案的一种较佳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华林.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3:61

[2]曹银波.云医疗:IT基础架构未来[J].上海信息化,2011,12:57-59

[3]Constantinescu L,Kim J,Feng DD. SparkMed:A Framework for Dynamic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Medical Data Into Distributed m-Health System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2012,16(1):40-52

[项目来源]2011年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编号B2011124

4.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篇四

【发布日期】2003-12-23 【生效日期】2003-1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全面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根据国务院批准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有关精神,我部制定了《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搞好本地区的金保工程建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标志着金保工程已经在国家正式立项。为全面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任务,加快金保工程建设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中央、省、市三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集中管理业务和决策信息;搭建中央、省、市三级安全高效的网络系统;建立标准统一的应用系统,包括业务管理子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基金监管子系统和宏观决策子系统;重构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对经办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管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指导思想,金保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数据中心

在省、自治区(简称省或省级)和地级以上城市(包括直辖市,简称城市或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设立生产区、交换区和决策区三个逻辑工作区。在生产区建立标准统一的业务资源数据库,支持省级及全市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各项业务经办。目前独立建库的区县,要将生产区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定期集中到市数据中心业务资源数据库中,并逐步向全市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过渡。在交换区建立标准统一的各类交换资源数据库,支持各种内外信息交换、异地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和基金监管,为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在决策区建立宏观决策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数据中心管理部门和各相关业务部门要共同配合,做好数据管理工作。通过把好数据入口关,确保数据库信息更新及时、准确;通过补齐和记实数据项,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有效;通过对各项业务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有条件的城市,应直接在生产区完成数据整合;尚不具备在生产区整合条件的城市,要在交换区进行数据整合;最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目标。

(二)建设市域网,实现省市联网和部省联网

以城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为中心节点,建设市域网。网络向上连至省级数据中心(直辖市上连至劳动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向下延伸到各经办窗口和社区服务网点,同时要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财政、地税、银行、邮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连接,通过网络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和决策信息无障碍安全传输和横向交换。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劳动保障信息服务。

以省级数据中心为中心节点,建立连接省内各城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的省级广域主干网,同时做好与劳动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的连接。省与各城市之间、省与部之间的网络建设,要按照《关于金保工程部省联网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实施。

在2003年实现1/3省份联网的基础上,2004年完成全部省份联网任务。

(三)建设各应用子系统

生产区应用子系统的建设要通过统一业务流程、使用全国统一软件,对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各项业务经办实行规范管理,实现全程信息化。交换区和决策区应用子系统的建设要在使用全国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做好本地实施和应用工作,并做好生产区向交换区的数据转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可着手整合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整合工作以数据整合为基础,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险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逐步实现系统层次的整合,最终实现劳动保障业务全程信息化的目标。各省要按照部里统一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国联网养老保险宏观分析信息应用子系统的建设工作,组织好全省各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季报和综合月报工作。按部里统一部署,做好其他全国联网应用子系统的建设工作。

(四)全国联网重点任务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根据劳动保障业务需要逐步统一安排和实施以下全国联网应用任务。

1.养老保险宏观分析

继续抓好养老保险宏观分析信息采集传输工作,认真做好基础数据整理和数据转换,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性。2004年底前,实现绝大多数地区的养老保险宏观分析数据的联网采集和传输。

2.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

建立标准统一的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数据库,使用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对失业登记人员构成情况、失业保险金支出情况和失业保险业务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3.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监测

建立标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监测数据库,建立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和病种分类等参数数据库,使用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监测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对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及部分城市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业务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4.工伤保险管理服务监测

建立标准统一的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享受待遇人员等管理服务监测数据库,建立工伤保险职业病名单、辅助器具目录、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等参数数据库,使用工伤保险管理服务监测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对工伤保险享受待遇人员构成情况、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和业务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5.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按照资金的性质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类建立标准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使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软件,通过网络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上级和同级非现场监督,有效实施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和评估。

6.异地业务协同管理

分别建立标准统一的异地领取养老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异地职介等资源数据库,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信息交换和维护制度,使用异地业务协同管理软件,通过网络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对同一人员的协同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7.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

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监测工作。各省要确定专人负责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季报和综合月报等监测信息上报工作,对各市数据上报情况和数据质量进行指导、监督。条件成熟省份,所辖各市应将数据上报到省,由省按要求统一向部里上报。对已经实现全国联网的地区,应将月报的上报渠道转移到劳动保障业务专网上来。

全国联网还将逐步开展视频会议、系统内部文件传输、IP电话以及通过接入本地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33进行异地查询等项应用。

二、提高认识,建设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

(一)统一规划部署

全国统一规划和部署金保工程建设任务和建设进度,各地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本地需求做好本地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业务内部及相互间应加强协调,做好总体规划,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金保工程规划到市,区县以下不单独规划,统一纳入市级规划。

(二)统一建设数据中心

各级数据中心是完成劳动保障信息的生产、交换和决策各项任务的关键环节,只能建一个,实现“一条主线传输”,统一支持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的系统应用。数据中心交换区必须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联网任务安排,统一建设各类交换资源数据库。原来各项业务分别建设的生产区,要在“十五”期间完成向统一数据中心集中、整合的任务。金保工程实施中,新建系统的生产区一律不再单独建设,必须建到统一的数据中心。

(三)统一标准规范

在金保工程建设中,应严格执行部里下发的有关业务流程、数据、网络、安全、IC卡等各方面的标准规范。生产区业务资源数据库尚未执行统一标准的地区要在2004年内完成向统一标准的转换。交换区和决策区建设必须遵循全国统一设计方案,执行统一数据库标准和联网技术标准。

(四)统一联网环境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全国广域主干网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策略,以及联网设备的命名规则和IP地址分配,必须按照《关于金保工程部省联网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执行。连接省、市两级节点的省级广域主干网,以及市域网的广域网设备和网络边界安全设备应与部省联网设备兼容。部省联网通信线路由部统一选择,省市联网和市域网络通信线路由地方在确保全国联网无障碍的原则下自行选择。在国家和地方电子政务外网建成前,租用国家电信部门专用线路,待其建成后,则利用电子政务外网作为联网平台。已经开通电子政务外网的局部地区,具体联网方式根据当地情况由省、市商部后具体处理。

制定全国统一的全国和省级广域主干网的联网安全方案。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的PKI/CA策略确定并投入使用之后,金保工程从其规定;在此之前,先针对劳动保障系统内部联网机构,规划、建设全国统一的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五)统一核心应用软件

在金保工程实施中,各地生产区已建应用系统的,暂可继续使用原应用软件,逐步向统一软件过渡;新建系统或系统升级时,必须使用部里统一组织开发的社会保险核心平台软件和劳动99软件。交换区和决策区的各项应用必须使用部里统一组织开发的软件,包括全国联网监测软件(养老保险宏观分析、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监测等)、公共查询和服务软件、社区平台应用软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异地业务协同管理软件(异地领取养老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异地职介等)、宏观决策支持软件等。

(六)统一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互联网网站、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窗口,要统一门户。各级劳动保障政府网站要统一基本服务内容,并连入劳动保障部的门户网站;根据部的统一要求和各地实际条件,做好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统一使用12333专用号码,统一服务流程,实现人工应答和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社区服务窗口要统一办事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统一社会保障卡应用

发行IC卡的地区,必须涵盖各项劳动保障业务,按照《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等4项工作流程的通知》的要求,发行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确保全国通用,并切实组织好社会保障卡的应用。

三、科学组织,确保金保工程顺利实施

(一)统一领导,统一机构

各级劳动保障厅(局)信息化建设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金保工程统一建设的领导责任,避免分散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要统一负责本地区金保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明确并落实相关部门的组织分工,防止推诿扯皮。各地金保工程建设领导机构的具体联系人,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职责。

(二)落实部署,步调一致

各地要跟上全国金保工程工作部署和建设进度要求,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批、资金落实、数据中心建设、网络连接、应用系统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认真执行调度制度,按时上报调度表。建立本地区调度制度,对金保工程实施进度进行检查督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

(三)集中资金和人力资源

各地要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信息化建设资金,并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参与系统建设的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加强与技术单位的合作,多方面获取技术支持。

(四)重视数据管理,加强网络安全

各地要重视业务数据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和使用机制,确保信息互联互通。制定信息维护制度,明确数据的维护责任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规定,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做好各类涉密信息及其载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人员和基金等集合性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工作,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五)确保工程质量

金保工程建设实施过程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规划设计要经过充分论证,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原则,遵守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定期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篇五

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座谈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当前公安工作面临形势的新变化,坚持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支撑,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进步。

孟建柱指出,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要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坚持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以信息化推动警务机制创新、提升警务工作效能,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孟建柱强调,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和价值所在。一定要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从言行举止、方式方法上规范和改进民警的执法行为,从制度上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约束。

孟建柱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警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切实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能力,着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做党的忠诚卫士,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6.社保补贴统一规范要求 篇六

根据二三季度社保补贴审核发现的相关问题,现就统一规范高新区(新市区)社保补贴工作规定如下:

1、不管是新申请还是续申请的提供的材料与以前要求相同。

2、新申请社保补贴的人员,不管是新疆籍还是就业困难人员一律提供全部的材料,就业困难人员首次申请的还必须提供认定证明。以15日为限,15日以前当月可以申请(包括15日),15日以后,次月才可以申请。

3、社区公示说明和走访的要求,公示期限为7天,时间为当季最后一个月的下旬。走访记录具体到年、月、日,必须一个季度反映一次。

4、关于开具灵活就业证明时间和证明人的要求,①灵活就业时间与申请时间必须保持一致。②申请人是个体老板的证明人是其隔壁的人员。③申请人是雇员的,证明人是老板。④申请人在社区相对固定摊点从事服务业的,证明人是就业地社区的工作人员,并且后附社区证明。

5、从事小饭桌的人员申请社保补贴要求①在雇主证明上附孩子家长的身份证明②必须附申请者本人的健康证明。

6、提供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要求,提供的营业执照必须是“个体”性质,其他均不在此范围。①营业执照必须提供年审通过的执照。②当年新申请的执照不需要年审印章。③营业执照右上角必须写:本营业执照真实有效,提供人姓名必须为营业执照上负责人的姓名。④企业营业执照含有限责任、私营等,不管是否为7人以下,均按照企业社保程序

1进行审请在一楼就业大厅办理。

7、社保缴费单的要求,①社保缴费单据必须从社保平台进入并带有劳动保障标志。②就业困难人员社保缴费单据养老和医疗必须打印在同一张纸上③新疆城镇户籍人员只打印养老缴费情况④社保缴费时间与申请时间必须保持一致。

8、个人为承包租赁柜台形式就业的,须提供合法的承包协议且 在有效的承租期限内。

9、申请人为个体销售彩票的,必须提供彩票销售许可证,并写本证照真实有效和提供人姓名。

10、新疆籍灵活就业人员,申请表上时间和金额反映当季,累计时间为开始申请和当季申请的累计时间。

11、个体雇工在7人以下,才能申请个人的社保补贴,但社区必须在台帐中进行标注。

12、申请者为灵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向一楼就业办罗祯申请。

13、所有提供的材料,一律复印在A4纸的正反两面。

14、社保审批汇总表和实际申请人材料排序必须保持一致并在申请表上编号。

15、社保审批汇总表上的金额和时间与申请人实际材料、就业失业登记证三者必须保持一致。

7.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篇七

一、信息化技术发展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脑和网络在家庭生活中的普及速率迅猛, 信息化技术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获取的工具。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档案管理工作也顺应形势进行了信息化作业方面的改革。目前,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涉及了很多方面, 比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最主要的具体应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由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 档案储存管理子系统

档案储存管理子系统能够实现所存档案的自动编号, 进而在出库入库的时候可以做到对档案的跟踪和定位。此外, 档案储存管理子系统还能对档案的储存位置进行分配, 并且能直接管理档案储存的信息, 这个子系统充分实现了电子档案储存位置的动态化、可视化。

(二) 档案查询管理子系统

档案查询管理子系统在企事业单位查询档案时, 可以便捷地提供档案目录便于查询, 并在查询的过程中发出指令, 管理人员则根据出库指令把档案传给查阅人。

(三) 档案销毁管理子系统

当档案资料入库时, 档案销毁子系统就对应设定档案资料保管的期限长度。当档案到达管理期限的时候, 该系统就会自动弹出提醒, 档案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档案的相关信息作出判断, 进一步处理。同样, 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档案销毁管理子系统查看即将到期或者已经到期的档案信息。

(四) 档案安全管理子系统

档案安全管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档案安全管理子系统通过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的档案防盗和监管。当档案查询管理子系统未发出出库指令而有档案出库时, 该系统中的监控模块就会把该异常信息传送给警报模块, 警报模块在接收到报警信息之后会立即向计算机控制中心发出警报, 保证档案的安全工作。

除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应用在了档案基础平台的建设。档案基础平台可以充分实现企事业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资料共享。实现了档案信息传输工作的网络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三、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在推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积累了很多使用经验。通过这些成就和经验, 我们能明显看出信息化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各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 促进了企事业单位办公效率的提高

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管理要依赖手工操作, 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造成了很多浪费,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能力, 可以说是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方面最大的影响。应用信息化技术之后, 档案文件在收集、分类、存储、统计及审阅各方面都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有序。

(二) 促进了档案文件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信息化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还有促进了档案文件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这就弥补了在以往的原始手工操作管理过程中, 企事业单位之间、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不能达到共享的缺陷。在运用信息化技术之后, 档案管理的级别从案卷级升级至文件级, 并逐渐向体系管理发展, 同时也建立起了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联系, 可以提供档案的横向查询和纵向查询, 增大了档案利用的效率, 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能适时对要调阅的档案资料做出响应还能满足脱机工作, 保证了查全率和查准率。最后, 通过网络服务的平台, 还能了解到其他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概况和工作重点, 以及最为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和动态, 为提高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 提高了档案保存的稳定性

相对于之前的纸质档案, 电子档案的保存寿命更为长久。电子档案通过电子文件载体进行保存, 比如U盘、移动硬盘和光碟等。这些电子载体普遍有着存储资料、读取资料快捷方便的特点, 同时也易于传递, 还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损坏, 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 能够满足长时间存储的要求。

(四) 提高了档案资料传递过程中的速率和安全性

信息化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档案资料的传递过程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 应用技术手段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进行档案资料的传递,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资料在传递时的效率。同时在认证等手段的保证下, 也能为档案资料在传递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程序

(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馆藏各类档案的, 该工作是在网络化办公条件下实现的, 能够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网络一体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办公网络, 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操作技术, 还要设置相应的监理部门, 对数字化档案的鉴定和归档情况进行监督, 以免归档不全和归档不及时等档案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二) 促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程序

档案数字化必须做到档案信息的保真, 在进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归档时, 采用图片扫描的方式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录音类档案的数字应原样存储。电子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做到将文档草稿、修改稿、发文纸和正文全部归档, 并做到电子文档的不可变更。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管理, 这就意味着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保密工作, 首先要确保档案数字化的存储安全, 采用自动备份的形式对数字档案进行保存。其次要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使用, 使用功能强大的防火墙措施保证数字档案及其使用环境的安全。最后要确保身份安全, 采用登录身份认证或者动态口令的形式, 有效加强数字档案的保密力度。

(三) 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要想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首先要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 定期对归档部门工作进行指导和总结,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全程监督。其次要在档案信息化的条件下, 要做到档案信息查询的开放和安全管理, 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设置档案信息查询权限和安全管理协议。最后要意识到档案凭证的法律效益, 确保档案数字信息与档案事物原件保持一致。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档案目录的计算机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档案目录的计算机管理, 档案目录的计算机管理就是将档案的目录信息输入并存储到计算机中, 其优点是可对档案进行逻辑归档和有序管理。档案目录的计算机管理能够实现快速检索的目的, 此外, 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还具有处理能力强和存储量大的优点, 可实现一定范围内档案目录集中管理的目标, 并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部分档案信息的开放性。其次, 档案的录入进度也档案管理者倍感压力, 一般来说地县级需要录入的目录就高达几十万条, 使用单机版软件每年只能录入二万条左右,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使用网络版软件录入档案目录, 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 采用多人多机操作的形式进行档案目录的录入。

(二) 电子档案的归档

电子档案的正确归档就是利用计算机将电子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 然后将其以数字信息的形式记录在磁性记录材料和光盘载体上, 近几年来, 档子档案的归档模式一直在进行不断地革新, 但其中仍然遇到许多问题。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 应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盘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

1. 对电子文件进行简单排序。

排序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按照文种和文号对文件进行排序, 该方法简单易行, 无需任何档案管理软件, 进行脱机工作即可, 但文件的部分检索必须采用手动检索的方式。

2. 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目录。

采用该方式能使得档案的检索更方便、更快捷, 同时也能对电子档案进行有序管理, 在实现机上阅文时实现文件的快速检索。

3. 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归档保持一致。

电子档案的分类和归档管理应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以免形成两套档案目录, 给查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来说,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可以按照成文的时间来进行排序, 此外, 还要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变, 这就是说, 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要将纸质档案上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档案管理系统中, 还要对纸质档案进行完整的扫描, 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存档。

(三) 数字档案馆的建立

要想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的研发与建立能够加强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力度。因此, 数字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现行文件的收集上, 尽可能多的实现档案信息化,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 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虽然有着高效快捷的优势, 但是安全工作也尤为重要。在档案资料传输的过程中, 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和保密, 不被篡改或泄露。在技术方面, 要设计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对于人员要严格采用身份认证和权限制度来进行管理, 并且要在硬件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配备相应的防火墙产品、信息加密产品和防入侵检测系统, 并安装防病毒系统, 备份恢复系统, 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五)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档案管理人员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保证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展望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充当着主导的地位。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完美, 但是相信通过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摘要: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 至我国档案管理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各行各业应该充分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广泛利用, 从而有效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成华, 魏宏, 刘碧松.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初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 (11) .

[2]王玉琴.搞好企业档案适应入世要求[J].治黄科技信息.2003 (04) .

[3]张斌.对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困惑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07 (02) .

[4]周永军.浅析业务外包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云南档案, 2010 (05) .

[5]杨帆.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活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5) .

8.食品安全需要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 篇八

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

以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而国家标准又分为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还有一些产品根本没有标准。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不完整,标准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

1我国的标准太老太少,未与国际接轨。上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农业初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仅为23%;1995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仅规定了291条食品农药残留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同时,相关分析方法落后,操作流程长,费工费时,对伪劣假冒产品,特别是恶意掺假产品的辨别能力较差。

2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如葡萄酒,就有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此外还有企业标准。导致市场上葡萄酒产品鱼龙混杂,质量不高。再如苹果,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苹果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

3食品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国家标准等重复交叉,层次不清,例如黄花菜,按照卫生部关于干菜类食品的卫生标准,含硫量不能超过0.035毫克/千克。但农业部颁布的相关标准,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两个政府部门对黄花菜含硫量的规定相差两千多倍。不仅让执法机关陷入尴尬,百姓也迷茫,到底哪个标准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益?当年,沈阳市卫生部门根据卫生部的标准对市场上的黄花菜进行了查处,“毒黄花菜”事件波及全国各地,使黄花菜农和生产厂商叫苦不迭,损失惨重。后来在国家多个部门重视下,黄花菜的含硫量标准才得以统一。

4有的标准空缺残缺,适用性较差: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共将近3000项,但内容不全面,指标设计涵盖范围窄,且存在空白,再加上检验方法不配套,计量单位不规范,由此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据了解,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体系相比,我国果蔬标准缺乏一些重要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分级标准,无法实现对产品质量认证及优质优价,贮藏运输及包装标识标准不能满足果蔬贮藏流通需要,还缺乏二氧化硫、镉、砷、汞等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标准。

5部分标准不配套,技术含量低,缺乏前瞻性。目前,我国已组织制订农业国家标准400余项,行业标准1040项,并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制订修订专项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专项计划。但与世贸组织规则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很不健全。

6检测方法不一致导致标准不一致:不久前,上海消费者状告雀巢食品含转基因成分,由于我国对转基因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最终导致消费者败诉。一审中,因原被告双方对选择检测机构有分歧,法院指定上海市农科院对食品进行检测。上海市农科院采用《巢氏PCR方法》检测后,发现食品中含有转基因大豆。雀巢方提出异议后,上海市农科院又采用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检测,结果没有检测到转基因成分。而第二次检测结果成为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

7标准的技术内容与相关法律不一致,给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带来困难:例如,火腿目前共有《火腿卫生标准》等六项标准,其感官指标规定二级鲜度的色泽,表面可以有霉点,组织状态为肉身稍软,气味、风味略咸,脂肪有轻度酸败味。但《食品卫生法》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形态。”两条规定不一致,大大降低了《火腿卫生标准》的使用价值。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重复、不冲突,也不留空白。据了解,老百姓最关心的乳品质量安全统一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今年下半年就会出台。

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后,关键是公众如何获得食品安全标准的信息?《食品安全法》不仅赋予了公众的知情权,还规定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机关向公众免费发布信息,以及方便公众查阅的义务。

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

以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种“政出多门、管理交叉、责任不明”的多头分段监管体制。监管部门的数量多时甚至达到20~30个,形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百姓一顿饭,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现象。

一是管理体系中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真空”,形成“不好管、管不好”的状况。有人将这种体制称作“五龙治水”,即由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商务部门形成多头监管;还有人称这种体制中有“八个婆婆”,即由农业、质检、卫生、工业、商业、环保、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八部门分段监管,有时一个环节多个部门插手,有时多个环节一个部门监督,体制错综复杂。以猪的监管为例:第一个环节是生产兽药的企业,由农业部兽药局、工商局负责;第二个环节是使用兽药的养殖业,由农业部管理;第三、四个环节是作为兽药载体的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添加剂,由农业部负责;第五、六个环节是生猪收购和屠宰企业,除个体和私营业者外,均由商务部门负责;第七、八个环节是销售及卫生监督,是由商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负责。

问题是许多部门都在执法,又各自执法。卫生部门查许可证、卫生标准、生产环境;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规范;质检部门查质量标准;工商部门管违法经营。四家检测机构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各自实施或者委托食品检测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的抽检;在信息公布方面,四个部门都有权公布自己对食品卫生质量抽检的结果;在行政处罚方面,四家分别根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行政处罚。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部门间责任不清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旦出现了问题,各部门纷纷找借口互相推诿,而且辩解理由都很充分,导致责任不清,难分主次,使部门问责流于形式。

二是经济转型时期拜金主义和无道德现象削弱了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上的行为自律。有费可收、有利可图的事情,则多家监管,“打篮球”,争利益,有媒体形容为,“一个部门前脚刚走,另一个部门后脚就来了”;而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时,则“打排球”,互相推诿。

《食品安全法》完善了食品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全程监管体系:从三个层次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第一,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可以掌握全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弥补监管环节之间的漏洞与空白,使段与段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消除“都不管”地带;同时,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的安全;实现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监管。对于分管部门不履行职责监管,造成危害的,将追究相关部门以及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是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

此外,还对媒体的监督等有了明确的规定,实行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以往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中,各家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报道不尽相同,使原本就弄不清楚事实的老百姓更加迷茫。尤其是一些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或断章取义,或扑风捉影,发布一些不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制造信任危机。因此,统一公布食品安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9.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篇九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及其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国家推出新医改方案,实际是基于现在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的情况是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就是我们所有的患者几乎都在大医院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所以导致我们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必须对整个卫生服务的模式有一个调整。

国家要建立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和需求,我们把患者进行分类以后发现不同的人群是需要不同的服务来满足的,这样就要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相适应,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满足看病就医的需要。总的是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患者到医院,然后一般的人群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给他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高危人群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实际涉及到服务模式的改变,这是按照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这么一个设想,我们国家提出来一个“三步走”中国卫生发展战略。第一步是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国家的行列。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大,以前在城镇只有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现在城镇没有就业这些居民可以通过享受居民的医疗保险来减轻他负担的压力。另外,基本上每一个农民都享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为他们解决看病的负担。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基于这个规划,去年发布了医疗卫生改革指导意见以及近三年实施的方案,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这个保健制度它是作为一个公共的产品向全体居民提供的。这个框架的顶是要覆盖城乡,它有四个梁,实际是我们的四个服务体系,第一个是医疗服务体系,第二个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医疗保障体系,第四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有管理、运行、投入等等,其中信息系统也是我们这次医改很大的亮点,把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使我们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以前搞信息化都需要做开发领导的工作,现在有上面的认识下面就是具体执行工作的问题了,这是医疗信息化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众意医疗—基层医疗信息化专业服务商

为什么把这个信息化列到这么一个高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信息化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现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等方面,实际信息化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变化,所以把信息化提到这么一个高度,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且它更是一个改变组织变革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这么理解我们的信息化。有这么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是为了改变组织模式,改变管理构架,所以它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的卫生改革实际是要建立一种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是要实现几个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叫看得起病,第二个是要看得上病,光扩大保障覆盖没有人给你服务也不行,所以要增加卫生资源,而且要增加基层卫生服务的资源,同时要增加大医院的资源。第三个是看得好病,这是需要我们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使我们的医生有更高的水平为患者服务,另外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患病的人群。

根据这几个目标,三年改革有五个具体的改革措施。第一个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二个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安全用药和用药便宜,所以通过定点定向的采购和生产流通,来保证老百姓用的药是安全的、有效的安全。第三个是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卫生服务可及性。第四个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服务跟你的收入、你的职业都没有关系,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服务。第五个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回归公益性,实际这也是这次改革的难点,为什么是试点?就是因为医院的改革太难了,涉及众多的利益群体,涉及众多医务人员,所以采取这种渐进稳妥的策略是要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它回归公益医院性质。

那么,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如何起到支撑、手段和目标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整个医药卫生系统基于医改要求的目标是什么?总的一句话叫大力推进以近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高效统一、互联互通。我们的建设原则是惠及居民、服务应用;政府主导、合理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在国家发布的医改的文件里,把它归纳总结出来有16个字指导信息化建设。第一个叫“统一高效”,是要强调信息化的规划,强调我们顶层的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不仅仅是最高的卫生部的顶层设计,实际在每一个层面都有自己的顶层设计。第二个强调“资源整合”,实施信息系统之前要把需求、资源搞清楚,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第三个是“互联互通”,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达到达到互通。第四个

是“信息共享”,没有标准和规范我们的信息是很难共享的。

除了这16字方针,我们还有一些观念的转变,这三个转变是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总结的。第一个叫“建设目的的转变”,这个转变是由面向卫生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转到以人为本,面向居民的信息化建设上来,这样与医改整个目标相适应。第二个是建设方法的转变,要由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转移到加强信息资源规划、流程再造、信息标准和规范上来。第三个是信息化建设重点的转移,是由强调垂直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转移到扁平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来。

完成这三个转变还要树立三个观点,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面临很好的历史机遇,以前是没有人关注,现在一下关注的人太多也不行,就有点乱了,所以要树立三个观念。第一个观念叫复杂性的观念,信息系统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情。比如说对象的复杂性,就是我们卫生服务的技术、服务的规范本身很复杂,它导致我们系统的复杂性,所以一定要把这件事想的复杂一点,它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第二个,它的复杂性决定它的专业性,虽然是专业机构综合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我们都知道业务垂直的需求,没有一个专业部门整合,所以做的东西肯定是各自为政,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专业的机构把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专业队伍、专业人员实施信息化建设。第三个观点是动态的观点,就是我们的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一定是动态的,今天解决这个问题,明天那个问题又出来了,就是一个阶段解决一个目标、解决一个任务就够了,绝不可能说今年干完三年或者十年不管它了,为什么有专业人员动态维护呢?跟交通一样,一会堵一会不堵,信息系统也一样,永远在动态的过程之间,所以别想太简单。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才能够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在一种正常的环境下发展,不要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虽然今天我们信息化建设突然得到这么多关注,但是我们自己要冷静。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机构的信息化阶段,是每个机构编小软件满足自己的需要。第二个阶段是业务系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在SARS以后建立很多垂直的业务系统。第三个阶段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正在筹划要建设的面向人群的信息系统阶段,这个阶段是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系统的问题、流程的问题、需求的问题,导致信息孤岛、理论研究薄弱、资源投入不足、人才短期等等。

卫生部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体确定这么一个思路。第一个叫“打好三个基础”,首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标准,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制定统一的、适应各方面需求的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和规范。其次,国家电子病例基本架构,根据居民健康在适合我国中西医特点的电子病例基本内容和

应用规范。第二个叫“建好三个平台”。它的目的是要提升现有各个实际面向老百姓服务系统的能力或者效率或者提升它资源整合的能力。业务系统有这么多,要达到共享共赢的局面。

近来年,卫生部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的标准规范、建设方案等。2009年5月15日发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2009年5月11日又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12月25日又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信息技术解决方案》。12月16日卫生部发布《省部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指南》。2009年12月3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电子病例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完成了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

本文版权不限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师生聚会教师讲话稿下一篇:新疆助学金感谢信